病请描述: 家住广东江门9岁男孩,出生时有早产(29+2周)病史,从孩子学会走路时发现跟正常小孩不一样,开始做康复治疗,直到7岁多。在康复过程中,孩子的双脚就会变得灵活一些,要是停止康复,孩子的症状就会加重,恢复到没做康复治疗之前的状态,导致孩子出现的屈膝、尖足、马蹄内翻症状,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经过门诊评估,常崇旺教授介绍:“根据孩子的病史及现有症状,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双下肢肌张力5级,左侧跟腱挛缩3.5cm,右侧跟腱挛缩3cm,内收肌40度,为孩子制定治疗方法,第一步:腰部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解除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孩子的下肢放松,再加上康复训练,改善孩子的走路姿势;第二步:矫形手术,解决孩子跟腱及马蹄内翻的症状。通过两次手术+康复训练,孩子的走路姿势能趋向正常。” 10月30日,常崇旺教授成功为孩子进行了腰部FSPR手术,术后孩子的腿部轻松,灵活,肌力正常,及前脚掌可以明显翘起,对手术疗效满意。 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两期: 第一期,术后15天,带着腰带下床进行腿部肌肉力量的恢复,因为通过FSPR手术之后患者的整个肌肉力量下降,会有种发软的感觉,这个时期可以做一些床边的康复动作恢复肌肉的力量,为后期的强化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期,术后三个月,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主要在调整改善之前因为长期痉挛导致的走路姿势异常和步态异常,同时教会患者正确的走路步态。 通过“梯度疗法”治疗方案确保了每位患者最大限度的修复,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单一治疗手段的各种缺点,并通过不同疗法间的相互配合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最终实现患者能够独立自主生活的治疗目标。 “梯度疗法”诊疗优势: 第一步: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病程,年龄,症状,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让每位就诊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机会。 第二步: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对可手术患者。外科医生与康复医生全程合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缩短康复时间2-5年。 第三步:梯度诊疗,节约治疗费用,提升疗效;经过梯度治疗将避免重复治疗及治疗顺序的不合理,每段治疗中的残留问题进行弥补,通过不同疗法间的相互配合,系统地规划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最优康复。 第四步:多学科协作,全病程保驾护航。整合功能神经外科、骨科、影像科、儿科、康复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优势,确保患者全病程得到规范诊疗帮助。
常崇旺 2025-02-07阅读量266
病请描述:牛先生本是一位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人,在3年前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表情也异常的严肃,刚开始家人担心他有工作压力,经常开导他,但牛先生说他没有压力,就只是不想说话,对此,家里人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怀疑他是精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带他去了精神科,服用了一段时间抗抑郁焦虑的药物。后来,牛先生的家人逐渐发现,他不仅不愿意与人接触交流,行动也变得迟缓,于是来到了医院就诊,在进行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患上了帕金森病。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引起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与年龄、遗传因素及接触环境毒素有关,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老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目前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专病专治”。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药物疗效较好的阶段即“蜜月期”过后,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患者会出现异动症、开关现象等症状。经过帕金森关爱中心多学科团队充分评估后,可考虑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缓解患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期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及早识别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早干预早治疗。1、早期震颤 往往从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且静止时易发生。2、行动迟缓和步态异常 刷牙、系纽扣等一些精细的动作变得缓慢吃力,走路感觉迈不开步子,迈步时腿突然“僵住”,姿势不稳。3、不典型的“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便秘等,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面具脸”,患者通常表情呆板。 王学廉教授提醒: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行确诊。虽然帕金森病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学廉 2025-01-23阅读量854
病请描述: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这种病症可能涉及面部、头部颈部、四肢以及发声等多个方面,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下面为大家具体说一下儿童抽动症会产生那些症状。 一、面部抽动 儿童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面部抽动。孩子可能会出现频繁的眨眼、皱眉、耸鼻、咧嘴、缩鼻、扮鬼脸等面部表情。这些动作往往是不自主的,且快速重复,与正常的表情动作有所不同。眼部肌肉的抽动还可能表现为斜眼、翻白眼、凝视等,使孩子看起来眼神不自然或表情怪异。 二、头部及颈部抽动 除了面部抽动,头部及颈部的抽动也是常见的症状。孩子可能会频繁地点头、摇头、扭脖子或耸肩。这些动作可能会突然发生,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颈部肌肉的抽动还可能导致孩子不自觉地耸肩或挺胸。这些动作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还可能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三、四肢抽动 四肢抽动也是儿童抽动症的一个重要症状。孩子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等。这些动作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合出现,且往往无法自我控制。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还可能出现步态异常、身体扭转等复杂症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四、发声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是儿童抽动症的另一大类症状。简单的发声性抽动包括鼻子吸气、喷气、吼叫、清喉咙等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突然发出的,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复杂的发声性抽动可能包括一些有意义的音节或短语,有时甚至是脏话或骂人话语。孩子在发出这些声音时,往往是无意识的,无法自我控制。 五、心理及精神症状 除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外,儿童抽动症患者还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影响他们的社会和学校生活适应能力。这些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密切关注。 六、症状的变化和影响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在紧张或焦虑时症状加剧,而在放松或专注于某项活动时症状减轻。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治疗。 七、治疗和关爱 抽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多种方法。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减少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沃乐柳 2025-01-21阅读量758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均多发于老年期,因此有很多特发性震颤常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尽管都以震颤为典型症状,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那么特发性震颤被当做帕金森病治疗会怎么样?下面我们来通过王学廉教授的总结来了解一下。 1 特发性震颤是什么病?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是震颤,偶有报道出现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病因与遗传因素相关,受环境因素影响。患者常述及少量饮酒可使症状显著缓解,次日加重或者正常抖动。 2 特发性震颤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特发性震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3.9%。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大于65岁的人群发病率为10.2%。特发性震颤发病率较高,但是对于轻度的震颤,在没有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治疗。当病情发展至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时,首先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效果不佳,可选择手术治疗。 3 特发性震颤能治好吗? 目前特发性震颤无法根治,它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发展较慢,可能手抖10-20年都没有严重后果。特发性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时加重,是一种特发性疾病,无特效的治疗方式。如果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及工作,应考虑手术治疗,即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后患者震颤基本消失,可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4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有何不同? 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往往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类药物;特发性震颤多使用抗癫痫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焦虑药物和镇静类药物。 手术治疗:共同点是都可以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有效缓解症状,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病种手术所选择的靶点不同。 5 特发性震颤被当做帕金森病治疗会怎么样? 如果特发性震颤被当做帕金森病治疗,不仅没有效果,还会由于长期服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而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长期服用息宁、左旋多巴这类药物,会出现嗜睡、脾气暴躁、吞咽困难等副作用。 6 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治疗 特发性震颤患者后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即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就是脑起搏器手术,是特发性震颤最理想的治疗方式。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及副作用。此手术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在术后漫长日子里还可随病情变化而不断调节,可以长期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发性震颤症状。
王学廉 2024-10-28阅读量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