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远视 > 预防

远视预防

远视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不同的近视都有什么区别?

病请描述:眼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光学属性。从光学角度看,眼球是一个精密无比的多组合光学系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台精密度超高的照相机,眼球中任何屈光界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光学成像和视觉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常见的正视,近视种类。 正视 正视眼即为当眼调节放松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5米外的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之为正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散瞳后,人眼既不近视也不远视的屈光状态称为正视。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清晰成像,即为非正视眼或称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近视 在调节状态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 根据屈光成份划分 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眼的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一般发生于眼睛的自然退化(比如白内障初期,年龄相关性晶体密度增加)、全身疾病(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有些眼部疾病(比如圆锥角膜)等,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都在正常范围。 # 根据度数划分 轻度近视:≤ -3.00D 中度近视:-3.25D ~ -6.00D 高度近视:> -6.00D # 根据眼部病理变化划分 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以内,大部分患者眼底无病理变化,用适当的镜片既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病理性近视:患者近视度数通常超过-6.00D,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散光感等症状,眼部组织还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如黄斑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近视弧形斑,漆裂纹,Fuchs斑和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或囊样变性,此外,在年龄较轻时就可能出现玻璃体液化,浑浊和视网膜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的多。常由于眼轴延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 病理性变化简介 简单介绍一下病理性近视的一些病理变化。 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属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着眼轴不断地增长,视网膜被动地越拉越薄,最后在视网膜的某个地方就形成裂孔,脱离的概率就会相对增加。所以,想要很好的预防视网膜脱落的发生,首先是避免长时间的过度用眼,比如通宵熬夜或者是持续很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等等。其次就是,高度近视患者要避免触碰伤害眼睛的剧烈运动。 豹纹状眼底:豹纹状眼底是由于眼球加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乳头后即变细、变直,同时脉络膜毛细血管亦伸长,从而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营养使浅层色素消失,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豹纹状眼底,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属于轴性近视,伸长主要限于眼球后极部。豹纹状眼底是高度近视的典型眼底,因为近视度数高,眼轴逐渐拉长使眼底看起来像豹纹状。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需要配适合度数的眼镜以纠正近视,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增加变薄的视网膜出现裂孔或脱离的风险。 文末小结 对于正视的小朋友需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每天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得了近视,首先要矫正处理。其次就是要综合考虑如何抑制近视高速发展而形成高度近视。避免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及眼底病的风险。 作者:志汇眼科 张强 校审:于青

于青 2024-01-05阅读量466

【眼科资讯】近视管理白皮书(...

病请描述: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作者中华医学会等 专家共识·Consensus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2022, 24(9): 641-648. 文章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屈光问题及防控学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20812-00321 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近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现阶段,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出现近视低龄化趋势,而且高度近视比例也居高不下[1]。2021年,李玲教授发布的《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2]显示,未来在中国全人口中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近视已成为最影响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疾病。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发展,近视管理刻不容缓。2019年,由行业专家撰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3]给出了科学及有效的近视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近视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补充并升级,临床上需要根据个体自身条件综合考量,给予儿童青少年以科学的、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方案。基于此补充编撰《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1.近视阶段的划分 儿童青少年不同的近视进展阶段,需要在规范监测下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包括对近视儿童青少年进行矫正与控制。对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即尚未近视,但存在近视风险因素,或者其眼球生长速度表明有较高近视风险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近视预防[4]。有研究提示,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量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5],可以用于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预测。结合《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3]和《亚洲近视管理共识》[6],对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阶段的划分见图1。 图1. 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阶段的划分 2.近视的监测 近视的监测包含: ①对近视发生发展风险因素的监测; ②对近视进展情况的监测; ③对高度近视儿童眼健康情况的监测。因此,监测的指标应包括近视相关环境或遗传风险因素、视力、眼屈光度、眼轴以及眼部健康等。 2.1 近视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技术 “近视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中起关键作用[7]”是学界的共识。近视相关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近距离工作负荷过重和户外暴露时间过少。近距离工作时,视近距离过近(<20 cm)[8]和单次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间过长(>30 min)[9]被认为是与近视发生发展最相关的因素,而增加有效户外暴露时间是预防近视发生的独立性保护因素[10]。近年来,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各种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暴露进行客观监测的设备,如:头戴式超声测距仪[11]和RangeLife[12]可监测工作距离;HOBO[13]、Actiwatch[14]和FitSight[15]可监测户外暴露时间;云夹等可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暴露进行全面量化[16]。近视相关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是明确的遗传危险因素。除此之外,东亚人种、父母患有近视、女性等也被普遍视为近视相关遗传危险因素[17]。 2.2 视力的监测技术 视力,又称视觉分辨力,通常是指中心视力。在一定范围内,裸眼远视力的下降程度与屈光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近视度数越高,裸眼远视力越差。中小学生裸眼远视力筛查应采用《GB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 次[18]。 2.3 眼屈光度的监测技术 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单位,以D表示,是反映屈光状态最常见、最直接的参数之一。如果7~8岁儿童的远视储备<+0.50 D,9~10岁儿童的远视储备<+0.25 D,或11岁即达到完全正视的状态,他们将来发展成近视的风险会明显增高[5]。对于近视儿童而言,近视进展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每年的近视屈光度进展约为0.50~1.00 D[19]。屈光检查常规以睫状肌麻痹后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自动验光的结果作为测量金标准。初次验光,对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原则参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20]。而眼健康普查时的屈光度检查一般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检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18]。 2.4 眼轴的监测技术 眼轴长度是指眼球前后径的长度,它代表着眼球的发育情况。研究表明,近视儿童在近视发生前3年到近视发生后5年之间眼轴增长更明显[21],且在近视发生前1年眼轴增长最快[22]。因此,眼轴在近视风险及近视进展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眼轴长度的测量,每学年不少于2次[18]。 2.5 眼部健康的监测技术 对儿童青少年眼部健康的监测包括眼底、眼压和眼表健康等。随着近视度数增高,眼轴不断增长,发生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特征性后极部及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概率也将大幅度增高[23]。同时,对于伴有青光眼的患者,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眼轴增长而增加。因此,监测近视人群,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的眼底和眼压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可通过超声、眼底照相、OCT和三面镜等方法监测眼底健康状况;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等设备监测眼压。排除眼部结构特别是视网膜脉络膜异常,有助于了解高度近视的病程进展,辅助高度近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接触镜是近视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眼表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接触镜配戴史问诊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必不可少。 3.近视管理技术 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近视防控技术要基于科学研究进程进行不断更新。新的近视管理技术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科学验证,获得循证依据,才能判断其是否有效。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多种近视管理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提高了近视控制效能。因此,本共识在《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基础上对进展性近视的控制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特殊设计框架眼镜以及药物做了补充延展。 3.1 进展性近视管理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3.1.1 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及进展 角膜塑形镜是一项成熟可靠的光学干预技术,也是目前临床应用于近视控制的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使中央角膜变平坦、中周角膜变陡峭,这些改变可能通过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信号和高阶像差变化延缓配戴者的近视进展。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对提高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能提供了相关的优化建议:(1)缩小光学区:小光学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通过减小镜片光学区直径来获得更小的中央角膜治疗区和更接近瞳孔的离焦环。相比传统角膜塑形镜,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塑形后角膜治疗区直径更小[24-26],旁中央离焦环更陡、更宽[25],产生更多的高阶像差[25],更好地控制眼轴增长[26]。同时,在首片验配成功率、屈光矫正、裸眼视力、戴镜舒适度、眼表健康和严重不良反应等方面,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与传统镜片相似[24-26]。但由于治疗区变小,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可能产生更多光晕、对比度视力下降等视觉质量问题[25-26]。(2)提高Jessen因子:Lau等[27]的研究表明,Jessen因子由传统的+0.75 D提高至+1.75 D,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增加,因此,他们认为相较于传统角膜塑形镜,高Jessen因子的角膜塑形镜可能更快速达到矫正终点[28],且首片成功率、中心定位、屈光矫正、裸眼视力和眼表健康无明显差异[28-29],但需要关注个体的调节功能变化。” 3.1.2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及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相较于单光框架眼镜和单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及眼轴的增长,屈光度进展减缓0.2~0.3 D/年,眼轴增长减缓0.1 mm/年[30]。因此,IMI和《亚洲近视管理共识》均将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列为近视控制的推荐方法[6, 31]。近年研究提示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的效果,包括:(1)离焦量的优化:Walline等[32]的3年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高附加(+2.50 D)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与中附加(+1.50 D)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相比,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0.30 D,眼轴增长延缓0.16 mm,高附加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显著降低了3年的近视进展率。另一项Meta分析得出类似结论:当附加度数增加到+2.50 D时,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可能会有明显的提升[33]。(2)离焦环的设计:Li等[30]的Meta分析发现,同心圆双焦设计的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效果优于渐进多焦设计。IMI的报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同心圆双焦设计的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比渐进多焦设计更好的对眼轴增长的控制作用(44.4% vs. 31.6%),而它们对近视屈光度进展的影响相似(36.3% vs. 36.4%)[31]。(3)配戴时长的管理:Lam等[34]的研究发现,配戴时间是影响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效果的一个因素。每日配戴时间越长,近视控制效果越好。当每天配戴镜片7 h或更长时间时,近视控制效果可达58%[34]。因此,选择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近视干预措施时,除了考虑年龄、屈光度等因素,应综合镜片设计及配戴时长做出最佳选择。” 3.1.3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的应用及进展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具备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临床近视控制技术的主要选择之一。近年来,近视管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1)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技术的进展: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中央区有清晰的单焦光学区,在镜片旁周边利用紧密排列的微透镜产生旁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从而可能延缓近视进展[35]。传统的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诱导产生2 个分离的离焦面,新的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通过具有屈光度梯度的非球面微透镜诱导产生连续的近视性离焦带[36]。Bao等[35]的2 年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配戴非球面微透镜设计框架眼镜,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55%,眼轴增长延缓51%(每天配戴时间12 h 以上,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67%,眼轴增长延缓60%)。(2)视网膜对比度理论的应用:遗传学研究显示,近视相关基因位点MYP1 发生突变的儿童,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异常增高,可能导致高度近视[37-38]。 多种近视管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现会导致对比敏感度降低[39-41],也体现了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在近视发生、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appon等[42] 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配戴点扩散技术设计的新型框架眼镜,通过降低视网膜对比度,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74%,眼轴增长延缓50%。” 3.1.4 药物的应用及进展 目前,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在药物近视控制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占主导地位。阿托品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其控制近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作用与睫状肌麻痹无关,可能机制为:①M受体学说:阿托品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M受体,主要由M1和M4受体介导, 阻止巩膜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眼轴增长;②改善脉络膜血供;③光照理论:阿托品使瞳孔扩大,接受的光照增加,从而阻止眼轴增长。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的临床使用需要进行规范的临床评估以及危险因素评估,与家长以及儿童需充分沟通,取得家长和儿童的理解和同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密随访用药反应以及近视控制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3]。除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之外,哌仑西平、7-甲基黄嘌呤等药物没有广泛地用于临床近视管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3.2.1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适应证 采用以上近视控制光学策略或药物手段治疗6个月后,眼轴增长速度过快(≥0.4    mm/年)或近视屈光度进展速度过快(≥0.75 D/年)者建议采用联合应用方案(见图2)。多个研究显示,联合应用的近视控制方案相较单一方案对眼轴控制效力显著提高,可最大限度提高当前方案的近视控制效力[44-45]。” 3.2.2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方案 联合应用方案指一种光学策略联合药物方案, 而非2种及2种以上的光学控制方案的结合[7]。” 3.2.3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有效性判断 以眼轴或屈光度变化作为联合应用方案的有效性评价指标,每3 个月为1 次访视周期进行随访,连续观察6 个月。联合应用后相对于独立近视管理技术眼轴增长减缓量≥0.1 mm/年或近视屈光度进展减缓量≥0.25 D/年视为联合方案有效[44]。联合应用6 个月眼轴增长速度和近视屈光度进展无明显减缓,建议逐级提升低浓度阿托品药物浓度或增加滴用频次。” 图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4.特殊人群的视觉健康监管 4.1 0~6岁儿童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学龄前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除了预防弱视、斜视的发生以外,也是预防近视发生、养成良好视觉习惯的关键时期[46],因此需要通过医 院、学校、社会等多方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监测及评估。根据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眼及视觉发育特点, 结合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时间和频次,为0~6 岁儿童提供13 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其中,新生儿期2 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1 至3 岁幼儿期4 次,分别在18、24、30、36 月龄时; 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47]。 4.2 高度近视人群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高度近视指的是当调节放松时,屈光度≤-6.00 D的情况,根据《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48],高度近视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伴有眼轴过度增长(>26.5  mm),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的病理性近视两类[4]。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建议至少每6 个月进行1 次评估[49],以监测屈光度数的发展对眼睛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除上文所述监测技术外,高度近视的监测还应包括视觉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眼底照相、血管造影及3D-MRI等[48]。 5.近视管理机制的理论探索 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体系能够解释所有的关于近视成因以及控制机理的疑惑,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近年来,各种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令人对近视发病和近视管理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充满期待。见表1。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在《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对近视阶段进行了划分,补充了监测和管理手段,增加了联合应用技术等,并将主要内容总结为图3,为临床人员提供参考。 图3.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内容图 执笔团队(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参与共识意见的专家成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 24(9): 641-648.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20812-00321. 转载声明 本文经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公众官方号授权转载,仅作为学术交流使用,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如欲转载本文,请与原官方号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于青 2023-12-19阅读量596

电子屏幕不离手?儿童体态、肥...

病请描述:大家好,我是司马医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他们日常娱乐和学习的重要工具。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将通过本文探讨使用电子产品与儿童体态、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降低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聊聊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有哪些影响。1.视力问题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电子产品的屏幕发射的蓝光可能会对儿童的视网膜造成损害,导致近视、远视等问题。此外,使用电子产品时,儿童往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也可能导致视力问题。2.颈椎和腰椎问题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导致儿童颈椎和腰椎出现问题。保持同一姿势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肌肉紧张,从而引发疼痛。3.睡眠问题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电子屏幕发射的蓝光可能会干扰儿童的睡眠周期,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4.肥胖问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导致儿童肥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儿童缺乏运动,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可以看出,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控制使用时间家长应该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建议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2.保持正确姿势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一臂远,屏幕高度应与眼睛水平。此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身体。3.调整屏幕亮度将屏幕亮度调整至合适的水平,避免过亮或过暗。建议使用电子产品时,环境光线不要太暗,以免增加眼睛的负担。4.增加户外活动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有效预防近视。5.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以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视力问题、颈椎和腰椎问题、睡眠问题和肥胖问题。家长应该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采取一些措施降低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同时,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以保证身心健康。事实上,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儿童,电子产品的影响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观念都造成很大冲击,这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产品帮助小朋友们跨越地理的限制见识更大的世界,并非全无益处。因此如何正视并合理利用这一工具是我们共同的功课。在改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时,堵不如疏,多建立健康的兴趣爱好,养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容易玩手机成瘾。

司马燕 2023-12-11阅读量74

远视储备不足,真的更容易近视?

病请描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近距离用眼的需求大大增加,儿童近视的发生逐渐呈现低龄化。 那么近视是如何出现的呢?相信很多家长都听医生说过一个概念叫“远视储备”。 那么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真的更容易近视吗? 什么是“远视储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眼球为远视状态,屈光度数平均为+2.50~+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①。随着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眼球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一般到15岁左右发育为正视眼(屈光度数为-0.50~+0.50D之间),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 但由于过早过多近距离用眼,部分儿童青少年在6岁前即已用完远视储备,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眼。 如何测量远视储备值呢? 由于儿童青少年的眼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尤其在看近的时候需要用到更强的调节力才能看清楚,这就使得眼睛肌肉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容易形成我们常说的“假性近视”。所以远视储备的测量需要在睫状肌麻bi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常说的散瞳验光,使眼睛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才能测量出真实的远视度数。 <不同年龄远视储备量参考值> 远视储备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的。有研究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孩子,远视度数越低,近视的发病率就越高②。 <不同远视储备范围的小学一年级学生随访 1~5 年的近视眼累积发病率> 注:本研究(球镜度+1/2柱镜度)≤-0.50D归属为近视 如上图所示,远 视 储 备 分 别 为>+2.00 D、+1.50 D ~+2.00 D、+1.00 D ~+1.50 D 、+0.50 D ~+1.00 D 、0.00 D~+0.50 D、-0.50 D ~0.00 D 的学生,5 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和 4.6%、 26.3%、52.3%、78.6%、92.6% 和 94.3%。 远视度数越低,近视的发病率就越高。 如何更好的保护远视储备延缓近视的发生? 随着近视防控研究的不断深入,防控手段也呈现多样化,我们来讲讲几种主要的防控方式~ 1.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 首先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光照强度>1000lux的室外环境可减缓或预防近视的进展,建议每天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一方面远眺可以使眼睛得到放松,另一方面晒太阳可以促使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近视的发生。 阅读推荐,您可网络搜索志汇文章: 户外活动的防晒措施会影响近视防控效果吗? 其次是合理用眼,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歪头、眯眼等不良习惯。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眼疲劳也是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手段。 2.饮食辅助 基于巩膜缺氧学说,研究显示高剂量DHA和EPA(600mgDHA+120mgEPA/天)可以改善眼底血液循环,提升血流灌注,是脉络膜增厚,甚至眼轴缩短,控制近视度数进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眼底健康。 阅读推荐,您可网络搜索志汇文章: 目爱可儿童鱼油一款适合近视儿童的鱼油 所以,可以适当补充高DHA含量的鱼油,例如主要成份为“DHA+EPA+叶黄素+蓝莓粉等可对延缓近视进展有一定效果。 3.定期复查,跟踪近视进展 一般来说,从3岁开始,就可以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进行3-6个月的定期随访,监测眼屈光状态的发展。 4.光学干预 基于近视离焦理论,在研究中发现,聚焦在视网膜后的远视离焦会诱导眼球向眼轴增长的方向生长,而聚焦在视网膜前的近视离焦像会诱导眼球向眼轴变短的方向生长。保证视力良好的情况下,如果在眼内同时形成近视离焦信号可以有效延缓眼轴增长。所以,从理论上来看,远视储备较低的未近视的孩子配戴平光离焦眼镜后,可以实现光学区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正常视物;周边光线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离焦,起到减缓眼轴增长的作用。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文末小结 近视发生的风险随着远视储备值的降低而增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监测孩子的远视储备量,适时进行相关干预手段都是减缓孩子近视进展的有效措施。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双明亮清晰的眼睛。

于青 2023-11-16阅读量308

远视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儿童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散光、远视及弱视等;儿童近视预防、控制及治疗。成人屈光手术相关,包括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以及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以及圆锥角膜相关,角膜胶原交联CXL等。
评分:10
问诊量:411
飞蚊症、干眼症、结膜炎、儿童近视预防、麦粒肿、泪道阻塞(泪囊炎)、干眼症、眼睑肿物、霰粒肿、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视神经病变。提供专业眼科影像学检查报告解读。
评分:9.3
问诊量:86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疾病的的预防、治疗;白内障手术;角膜疾病及角膜移植手术。
评分:9.3
问诊量:1
儿童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散光、远视及弱视等;儿童近视预防、控制及治疗。成人屈光手术相关,包括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以及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远视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