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风湿性多肌痛 > 内容

风湿性多肌痛内容

风湿多肌痛多久能停药?

病请描述:风湿多肌痛多久能停药 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一般经过两年左右的正规诊治,是有可能完全停药的。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为特征的综合征,伴有发热、血沉升高和全身反应。这是一种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对于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并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就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患者全身疼痛的症状会明显地减轻,并且炎症指标会明显下降。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骨质疏松之类的副反应。所以为了帮助糖皮质激素的减量,还可以加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是氨甲蝶呤之类的药物来协助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之类的指标来监测药物的副反应。 注意事项,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仍然很高。可以吃更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甜味和粘稠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以及太油腻的东西。因为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尽量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暖防寒。疲劳会加重肌无力和酸痛的症状,并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非常有必要休息,避免中重度体力劳动。因为风湿性多肌痛对关节和肌肉有很大影响,当天气寒冷时,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因此,患者应注意保暖。

吴世洪 2022-10-26阅读量1000

风湿多肌痛患者锻炼身体的方法

病请描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主要表现是肌肉酸痛,化验血沉、CRP等炎性指标升高,需要排除其他的风湿性疾病及肿瘤等确定诊断,经治疗后,血沉等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才可以开始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没有具体的方式,像游泳,慢步走,快步走,太极拳,瑜伽,骑车等运动项目都可以。锻炼可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还可预防骨质疏松。生活上要劳逸结合、饮食有节,不能过度劳累,还要注意关节处的保暖,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风湿性多肌痛。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要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肌肉酸痛,症状加重,病情复发。日常生活要规律,避免寒冷而潮湿,比如在雨中涉水、直接吹风扇和空调。

孔维萍 2021-04-28阅读量8302

哪些疾病导致关节痛?这是我看...

病请描述:关节痛是由于关节局部和邻近组织病变或全身疾患累及关节所致的临床症状。关节组成包括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周围软组织包括韧带、肌腱、滑囊、筋膜等。当其受到外力牵拉、挤压、撕裂或肿瘤压迫,或炎症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或关节腔积液产生的机械压迫等均可引起关节痛。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张昊华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关节痛可以是单纯的关节病变,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1哪些疾病可以导致关节痛一、外伤1. 急性损伤:因外力碰撞关节或使关节过度伸展扭曲,关节骨质、肌肉、韧带等结构损伤,造成关节脱位或骨折,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关节肿胀疼痛。2. 慢性损伤:持续的慢性机械损伤,或急性外伤后关节面破损留下粗糙瘢痕,使关节润滑作用消失,长期摩擦关节面,产生慢性损伤。关节长期负重,使关节软骨及关节面破坏。关节活动过度,可造成关节软骨的累积性损伤。关节扭伤处理不当或骨折愈合不良,畸形愈合所致负藿不平衡,造成关节慢性损伤。二、感染细菌直接侵入关节内外伤后细菌侵入关节;败血症时细菌经血液到达关节内;关节邻近骨髓炎、软组织炎症、脓肿蔓延至关节内;关节穿刺时消毒不严或将关节外细菌带入关节内。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三、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药物、异种血清与血液中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流经关节沉积在关节腔引起组织损伤和关节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和结核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如外来抗原或理化因素使宿主组织成分改变,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起器官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关节病变是全身性损害之一,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软骨进行性破坏,形成畸形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病变。四、退行性关节病原发性无明显局部病因。多见于肥胖老人,女性多见,有家族史,常有多关节受累。继发性骨关节病变多有创伤,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基础病变,并与吸烟、肥胖和熏体力劳动有关。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退化变薄,软骨细胞萎缩,碎裂坏死,软骨下组织硬化,骨小梁稀疏囊性变,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滑膜充血水肿。五、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所致的骨质软化性骨关节病,如阳光照射不足、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和磷摄入不足等。各种病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性关节病,如老年性、失用性骨质疏松;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高脂血症性关节病,骨膜和关节腔组织脂蛋白转运代谢障碍性关节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痛风;以及某些代谢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性骨病;皮质醇增多症性骨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引起的骨关节病均可出现关节疼痛。六、骨关节肿瘤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和转移性骨肿瘤。七、药物性关节病 1、急性痛风可由口服利尿剂,或由促尿酸排泄药物所激发。 2、大剂量应用铁葡聚糖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加重。 3、关节内反复注射皮质激素可引起关节软骨的破坏性改变,而导致关节疼痛。4、在一些罕见的病例、服用巴比妥酸盐可引起称为巴比妥酸盐风湿病的关节疼痛。 5、大剂量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发股骨头坏死、产生髋关节疼痛。2发现“线索”1.起病方式突然发生关节痛见于外伤、Reiter综合征、关节腔内出血(如血友病性关节炎)、痛风等。急性痛风常在夜间发生疼痛,损伤、手术、过度进食或饮酒后常可诱发。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起病可急可缓。2.受累关节是单关节痛还是多关节痛,是大关节痛还是小关节痛  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关节肿瘤、外伤性关节炎常为累及单关节,而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关节炎、关节炎型过敏性紫癜、骨关节炎常累及多关节。痛风病人初发时,90%侵犯单一关节,慢性期常发展为多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大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外伤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好发在负重大的关节,如髋、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拇趾和第一跖趾关节。3.疼痛范围和程度局限性剧烈疼痛见于外伤、关节内骨折、韧带撕裂、痛风、成骨肉瘤、尤文瘤等;局部轻度疼痛见于陈旧性骨外伤。弥漫性剧烈疼痛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内大血肿;弥漫性轻度疼痛见于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关节炎、骨关节炎等。4.影响疼痛因素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寒冷、潮湿使疼痛加剧;化脓性、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外伤、骨关节炎等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止或休息后好转;恶性肿瘤引起关节痛与活动或休息无关。儿童关节结核常有痛醒史;痛风关节炎常在夜间发作;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在刚醒时疼痛加剧,稍微活动后可改善。5.既往史外伤性关节炎常有关节外伤史;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史;关节炎型过敏性紫癜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Reiter综合征发病前可有福氏痢疾杆菌感染史;炎症性肠病关节炎常有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病史。3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外伤性关节痛急性外伤性关节痛常在外伤后即出现受损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慢性外伤性关节炎有明确的外伤史,反复出现关节痛,常于过度活动和负重及气候寒冷等刺激时诱发,药物及物理治疗后缓解。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早期则有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病变关节红肿热痛。位置较深的肩关节和髋关节则红肿不明显。患者常感病变关节持续疼痛,功能严重障碍,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均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常不愿活动患肢。结核性关节炎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负重大活动多肌肉不发达的关节易于患结核。其中脊柱最常见,其次为髋关节和膝关节。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活动期常有疲劳低热,盗汗及食欲下降。病变关节肿胀疼痛,但疼痛程度较化脓性关节炎轻。活动后疼痛加重。晚期有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如关节旁有窦道形成,常可见有干酪样物质流出。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急剧。常为链球菌感染后出现,以膝、踝、肩和髋关节多见。病变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呈游走性,肿胀时间短消失快,常在1~6周内自然消肿,不留下关节僵直和畸形改变。类风湿关节炎多由一个关节起病,以手中指指间关节首发疼痛。继则出现其他指间关节和腕关节的肿胀疼痛。也可累及踝、膝和髋关节,常为对称性。病变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有僵硬感,以早晨为重故称晨僵。可伴有全身发热。晚期病变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关节软骨增生而出现畸形。退行性关节炎 早期表现为步行、久站和天气变化时病变关节疼痛,休息后缓解。如受累关节为掌指及指间关节,除关节疼痛外,患者常感觉手指僵硬肿胀,活动不便。如病变在膝关节则常伴有关节腔积液,皮温升高,关节边缘有压痛。晚期病变关节疼痛加重,持续并向他处放射,关节有摩擦感,活动时有响声。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常呈屈曲畸形,患者常有跛行。    痛风常在饮酒、劳累或高嘌呤饮食后急起关节剧痛,局部皮肤红肿灼热。患者常于夜间痛醒。以第1跖趾关节,足母趾关节多见。踝、手、膝、腕和肘关节也可受累。病变呈自限性,有时在1~2周内自行消退,但经常复发。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张昊华 2021-01-21阅读量8658

突发全身疼痛,被肩颈痛折磨3...

病请描述:有任何痛风类风湿等风湿免疫问题请咨询黄闰月大夫。58岁的陈老太身体一直不错,但是前两年却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双肩关节以及腰腿部肌肉酸困、疼痛。刚开始她以为是跳广场舞累着了,或年纪大了,传说中的“五十肩”找上门了,但是休息了也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断断续续持续好几年。本以为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可去到医院检查发现只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炎症指标升高而自身免疫、类风湿因子和肌电图等的相关检查却无明显异常。如果这时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只是简单的消炎止痛,病人往往呈消耗性疾病样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贫血,乏力甚至肌肉萎缩;相反如果能及时诊断并加用小剂量激素,病人则呈奇迹般恢复,短时间可判若两人。这样的一个怪病,其实就是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风湿病里不少见但又有很高误诊率的疾病——风湿性多肌痛。有一种颈肩痛叫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四肢近端和躯体肌肉酸痛、晨起僵硬,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常伴有乏消瘦、发热(多为低热)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这个病多发在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有家族聚集发病趋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常表现为低热、乏力、倦怠、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而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双侧肩痛和僵硬,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被漏诊或误诊。此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人认为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有关,并常与巨细胞动脉炎先后或同时发生。其实这个病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分不清楚肌肉痛与关节痛的区别----关节痛是要有关节肿胀与压痛的,多肌痛不是关节痛,而是肌肉的酸痛,因为肌肉的持续酸痛,从而导致关节肌肉活动障碍;另外一个原因是出现了晨僵,但是两者的晨僵表现却大有区别,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是夜间入睡后血液运行不畅,血液经络的痹阻而出现的关节晨起僵硬,通常的晨僵时间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经过活动后,血脉经络运行通畅后可以缓解;而风湿性多肌痛出现的晨僵常伴有发热、乏力,并且常常在活动后僵硬未见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如何判断是否得风湿性多肌痛?凡符合以下七项诊断标准,可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1) 发病年龄≥50岁;(2) 颈部、肩胛部及骨盆带肌肉僵痛至少有两处,持续1个月以上;(3) 晨僵大于1小时;(4) 血沉≥40毫米,小时(mm/h);(5) 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阴性;(6) 无其他骨骼肌肉疾病依据;(7)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毫克/日)治疗反应好。当然,关键是在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如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等。风湿性多肌痛能提前预防吗?风湿性多肌痛症,没有有效的预防办法。风湿性多肌痛症属于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并且容易合并继发其他一些“怪病”,比如巨细胞动脉炎等等。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小剂量的用些激素,定期复查,才能让疾病稳定而避免病情反复。但中老年人注意适当运动,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并防范感冒和感染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的可能性。另外,老年人如果出现颈肩部、髋部疼痛,以及难以解释的发热,又存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则需要及早看风湿科,以获得尽早诊断和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END·希望大家动动手转发让需要的朋友都能看到!有任何痛风类风湿等风湿免疫问题请咨询黄闰月大夫。

黄闰月 2020-10-29阅读量8746

做客 BTV科教频道,健康...

病请描述: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孟广松一,自然界中的“湿度”------------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正常湿度,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湿度也是我们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就像今天我们坐在大厅当中,因为有合适的湿度,我们坐在这里才会有非常舒服体表感觉,如果湿度过高像蒸笼一样,或者过低像沙漠一样,都会影响我们的舒适度,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存,所以,湿度在自然环境中很重要,那么湿度从哪来的?------------其实,很简单,湿,由水而生,湿就是水的汽化的状态,水和湿是相互转化的,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积70%是被水覆盖的,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水,我们的空气中才会有充足湿度,我们才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二,人体中的“湿气”------------那么好,大自然中存在着正常的湿度,在我们人体中,有湿的存在么?答案是肯定的,在我们人体当中存在着正常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我们人体也是有由大量的水成,人体体重的70%是水的重量,有水就会有湿气,人体中的湿气存在哪里呢?比如在我们的肺脏当中就存在着大量湿气,每天我们通过呼吸要排出大量的水蒸气,就是俗称的“哈气”,相当于500ml的水量,大概是1瓶矿泉水的量,所以,在我们人体内环境中“湿气”也是正常存在的物质之一。三、人体中的“湿邪”------------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些原因,导致身体内水过多,伴随的湿气也就过多,大量的湿气像自然界中的“雾”一样散布在我们身体当中,人体就出现了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这就形成了我们中医所说的体内的“湿邪”。四,湿邪可以导致哪些疾?------------湿邪可以导致我们身体从外到内的各个系统的疾病,从皮肤,肌肉,骨骼,到脏腑,受到湿邪的影响都可以发病。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这个大厅就是我们人体,大厅外面就是太平洋,长期受到海水湿气的侵袭,首先影响大厅的墙壁,墙壁就会潮湿,甚至起皮脱落,墙皮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皮肤,皮肤受到湿邪的侵袭,就会起皮疹,比如湿疹,就是我们临床上很常见的皮肤病,如果继续入侵到墙体的砖结构了,就会导致砖的软化,砖结构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肌肉,肌肉被湿邪侵袭,就会出现酸痛沉重的症状,比如风湿性多肌痛这个疾病,再继续入侵到墙体中的钢筋结构,就会导致钢筋的生锈甚至脆化,钢筋结构,相当于我们人体的骨骼,如果我们人体骨骼被湿邪侵袭,就会出现什么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如果湿邪继续侵袭到我们的房间内了,这回影响就更大了,我们大厅中所有的贵重的电器,都会出现短路,甚至失灵,那么这些贵重的电器,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我们的脏腑受到湿邪的侵袭,就会出现,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等危重的疾病------------所以大家看,湿邪非常可怕,湿邪导致的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慢性的,长期反复的,不容易治愈的疾病。------------千寒易除,一湿难祛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五,有没有一些简单的办法来判断自己体内有湿邪了呢?------------那么,湿邪这么可怕,怎么才能发现他呢?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就是自身的感觉,身上总有一些,乏力,困倦,沉重的感觉,那么提示身体里可能有“湿邪了” 第二个方法,观察大便,如果每次排便都粘腻不爽快,冲马桶总冲不干净,总有一些粘在马桶壁上,那么也说明体内可能有湿邪了。六,那么发现了“湿邪”怎么祛湿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拿我们大厅举例子,如果我们大厅变成桑拿间了,要想祛除湿气怎么办,开窗通风对吧?我们人体怎么开窗通风呢,就是通过运动,人一运动气血运行起来就相当于开窗通风了,湿邪就随汗液排出体外了。再有就是不能暴饮暴食,吃得多喝得多,体内水分就多,水多湿邪就多了,所以一定控制饮食。------------那么给大家推荐几款药食同源的食物,薏米红豆粥和燕麦茯苓粥,都是很好祛湿的食物。当然如果我们出现了“湿邪”所导致的疾病,一定还是要由中医医生给您系统诊治。。------------希望您能了解湿气,躲避湿邪,谢谢。

孟广松 2020-04-21阅读量8153

风湿免疫病的预防与保健

病请描述:     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它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风湿类疾病是一组病因复杂、治疗难易不同的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约有100多种疾病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在风湿类疾病中,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四种较为常见,危害大、发病率高。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    据世界关节炎基金会统计,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和风湿病,而根据现有国际通用标准,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约是0.36%,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被喻为“不死的癌症”。 一、引起风湿病的因素及其症状 (一)诱发风湿病的因素    人为什么会患风湿病?人的风湿病是怎么患上的?怎样才能杜绝风湿病的发生和防止病情加重?类似问题长期困扰着风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所以,弄清楚风湿病患病的内因和外因,对于广大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防止病情加重,治愈顽疾的指导作用。而对于广大潜在患病人群来说,又有着防止风湿病发生的重要指导作用。    1. 意外创伤。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 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据专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27%。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病、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体弱多病。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4. 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驰、驱干及肢体肌腱、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驰、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这时如过于劳累或长期使用冷水,就会形成”月子病“和”产后风寒“。妇女患风湿病多是由此而引起。    5. 长期与水打交道。长期与冷水打交道可能引发风湿病。    6. 血液质量差引起微循环障碍。由于种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引起病变,造成血液浓度大,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血红细胞沉降速度快,极易堵塞变窄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当某关节或多个关节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堵塞的状况,关节蘘及关节周围因缺乏营养和氧气而产生无菌炎症。进而造成骨关节病变,患上风湿病。     7 .遗传因素。据风湿病专家统计:风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大致17%的风湿病患者是因为遗传而患先天性的风湿病。    8. 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特别是西药有非常明显的负作用。当长期服药后,使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各部机能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更差,本来是急性意外创伤、感冒、发烧、炎性反应。却因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免疫能力更差,风寒湿热容易乘虚而入,变成慢性风湿病。    9. 劳损。劳损即肌肉疲劳性损伤,当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运动,工作中重复做某一单一动作,或长期坐立少运动,就会出现劳损型颈椎病、腰痛病或其它部位的疾病。    10. 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多种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如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霉菌、支原体、螺旋体等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炎症。    (二)风湿病的症状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 发热。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 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 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肌肉损害。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7. 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二、风湿病的危害及其并发症    风湿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对身体有着非常多的伤害,很多人认为类风湿并不是很严重,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风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1. 肺炎。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细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2. 泌尿系统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3. 柯兴氏综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时间过长,常因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而并发柯兴氏综合征,常见症状主要有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等。   4.口腔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常出现口腔溃疡,此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疹、味觉消失等不良反应。   5. 传染病。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时间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当社会上流行某些传染病时,比正常人更易受到传染。   6.肾脏。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区痛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7. 心脏。容易引起心包摩擦、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心脏病,危害巨大。   8. 关节。全身大小关节容易出现疼痛、肿胀、引起僵直、畸形功能丧失。   9.消化系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肠道穿孔、出血、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   10.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畸形位骨性强直,甚至关节脱位。 三、风湿病的易感人群 1. 饮食习惯不良,挑食、偏食、食物单调的人中,类风湿患病率约占50%。 2. 患有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影响营养吸收与消化的疾病患者中,类风湿病患者约占10%。 3. 工作及生活环境阴暗或温差太大,受风、受凉者,患类风湿病的患者约占60%。 4. 精神情绪不好、压抑、性格内向者,也易患类风湿病。 5. 其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父母亲、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6. 更年期妇女、生产后妇女。 7. 居住地寒冷潮湿,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患者等。 8. 患有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腺炎等,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易感染风湿病。 四、风湿病的预防和保健 (一)风湿病的预防     1. 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本病的致残较高,但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只要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率,甚至治愈。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强健体魄,提高病能力及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    3.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患者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当风吹;垫褥、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干燥;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清洗。居住环境一不定期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4. 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因而,做到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做,活动与休息适度是很重要的。   5. 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临床患者证实,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后,情绪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6.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风湿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二)风湿病的保健     一般饮食调理  1. 高蛋白。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长期慢性消耗,常有底热肌肉萎缩、贫血等症状,以及蛋白质不足,全身骨质疏松等,故应增加优质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多吃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2. 高维生素。风湿病患者要多补充维生素,多吃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红果、鲜枣、柿子椒、西红柿、菜花、油菜等。   3. 高纤维素。纤维素可以维持人体血糖稳定性,想菠菜、黑木耳、麦麸、谷物、大麦、;燕麦片、马铃薯、白薯、黑豆、红小豆等。   4. 补充钙和锌。风湿病患者要多吃含钙、含锌多的食物,如葡萄干、芝麻、松子、核桃、猪肝、排骨等食物。   5. 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抚慰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6. 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7. 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逾越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    营养保健1. 海豹油。海豹油中最具保健功效成分的是ω-3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和脂溶性活性物质。ω-3脂肪酸由三种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分别是:EPA,DHA和DPA,其中的DPA含量是4.39%(二十二碳五烯酸),在人乳及海豹油中含量最高,是鱼油及其他食品所缺乏地,它可以促进和提高人体地免疫力,对风湿性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螺旋藻。风湿性关节炎与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螺旋藻除了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功能外,它所含的γ-亚麻酸(GLA)是一种身体必需脂肪酸,是体内能控制多种基本功能的重要激素——前列腺激素的(PGEI)前体。前列腺素PFGI参与体内多种基本生理过程,如调节血压及胆固醇合成,炎症及细胞增生等。据临床研究表明,饮食中摄入GLA对风湿病,心脏病,肥胖症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3. 芦荟。风湿病是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芦荟对风湿病的的治疗有明显功效。芦荟有抗敏、消炎、镇痛、镇静作用,能控制并减轻关节炎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患部新陈代谢,提供粘蛋白,改善关节的结合组织,对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使患者虚弱的酸性体质变成强健的碱性体质;对风湿病的并发症有防治作用;能使抗类风湿药物在治疗局部集中,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润滑关节组织,改善关节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关节硬直。     4. 沙棘油。沙棘中含有黄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类、植物醇、萜烯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190 多余种生理活性物质,而沙棘油中含有其中的 100 多种物质,是集沙棘生理活性成分最多的沙棘提取物。因此可以说,沙棘油就是沙棘的精华物质,有生命的软黄金之称。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其它酚类,能调解自身免疫,对皮炎、风湿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松花粉、灵芝、银杏、葡萄籽、拟黑多刺蚁、蜂王浆、枸杞子、麦冬、复合多糖、活性多糖、狗肾、肉苁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优质全脂奶粉、活性钙等对风湿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生活起居1. 居住环境。风湿病多病情迁延,病人易产生焦虑情绪。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情绪稳定。居室应距铁路、公路、集市、大型鼓风设施等一定距离,以免噪音影响休息和情绪。市区室外噪音,白天不应超过45分贝,夜间不应超过35分贝。    2. 日常生活。病人的生活要有规律,起居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活动要适度。经常保持卫生清洁,有益于健康和疾病恢复。衣食住行应适于养病的需要,不可过于追求时尚。    3. 睡眠。病人虽然活动少,或卧床休息,体力消耗不大,但也消耗一定能量。睡眠时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减弱,肌肉松弛,心跳呼吸减慢,胃肠道分泌减少,全身能量消耗降低,体内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为继续活动储备了能量。风湿病人往往因疼痛、不适、精神不佳等导致睡眠不好或失眠,因此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4. 情趣。个人的情趣、爱好,可于疾病前即已形成,也可以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养成。个人的情趣种类很多,如写字作画、养花垂钓、观鸟养鱼、音乐舞蹈、棋牌麻将、旅游观景、古玩收藏、集邮摄影等。     护理1. 心理护理。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2. 饮食护理。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    3. 姿态护理。病人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病人不良的姿态、体位有利于今后恢复健康,正常进行工作。护理时还要注意生理姿态的保持。如为预防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和两手叉腰,避免懒散松弛的驼背姿态,床铺不可太软,以木板床为佳,睡眠时忌用高枕,卧姿采取以俯卧姿势为佳等。    4. 运动护理。对于风湿病人,锻炼是为了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如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肿痛关节等。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下床活动,慢步行下床活动,缓步行走等。关节肿痛消除后,必须将功能锻炼放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开始时先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或两者结合进行,以主动活动为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风湿病人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也应因人因病制宜。  

应振华 2018-12-11阅读量1.2万

大清早头昏是颈椎病的征兆吗?

病请描述:          不少人会问,大清早头昏是颈椎病的征兆吗?清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也是各种疾病信号显露的时间。此时受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影响,人体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肌肉也比较松弛,故许多疾病更容易露出马脚。这时要注意分辨各种异常症状,从中捕捉疾病信息,并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警和防治。下面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晏怡主任为大家解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  一、清晨头昏或头痛  优质睡眠后,早晨醒来时应该感到头脑清醒,神清气爽。如果早晨醒来头脑不清醒,反而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症状,提示可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血脂增高等疾病。建议尽快到医院做头部、颈部CT检查或者检测血脂等各种血液指标。  二、早醒失眠  凌晨三四点,别人睡梦正酣,你却早早醒来,并郁郁寡欢,难以再次入眠。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表示你可能有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需要从生活习惯上做调整。包括系统的健身活动,旅游疗养,调整过于紧张紧凑的学习、工作方式,养成午睡的习惯等。有些抑郁症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病人也会出现早醒失眠的毛病,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同时,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躯体不适感。  三、清晨浮肿  浮肿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与身体很多器官的病变有关。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注意饮食后,多会改善。但其他部位浮肿要重视,例如眼睑等疏松部位、身体下垂部位浮肿分别代表肾脏和心脏功能出现问题,若从面部浮肿扩大到全身时,患肾脏疾病的可能性很高,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确定病因。  四、关节僵硬  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随之缓解。可能导致晨僵的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多肌痛、软组织损伤、椎管狭窄等。此外,一些过敏性病症,如多形性红斑、皮肌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也会出现明显的晨僵现象。因此在出现晨僵症状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  五、凌晨饥饿  有些人清晨4~5点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同时伴有疲乏无力,吃些食物后症状有所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是患有糖尿病。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可以引起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当进食碳水化合物越多时,下一餐前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为了搞清楚凌晨饥饿的原因,建议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晏怡 2018-07-26阅读量7471

冬病夏治正当时

病请描述: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理 冬为阴,夏为阳。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 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 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会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冬病夏治方法 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  2018年三伏 初伏: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 中伏: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 末伏: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1.夏季膏方适合人群:外科术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的调理等,也适合去年冬天服用冬令膏方的患者,达到“进补接力”的作用。 2.肺病科适合人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咳喘病,也适用于体虚易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 3.儿科适合人群: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小儿慢性咳嗽等。 4.风湿病科适合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痛风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四类人群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一.儿童 1.贴敷疗程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长期使用。若间断治疗会影响后期效果,有些家长提出路途较远或暑期远行,建议可以用廉便有效的夏季小敷贴代替,其作用和大敷贴是相似的,并且可以自行在家中操作。 2.个体差异 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儿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此属于正常现象,忌抓挠或淋浴揉搓,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若出现红疹甚至水疱,此为不良反应,家长不可随意处置,防止感染,建议即刻就医。 3.生活注意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贴当日建议不宜游泳,贴后亦忌立刻洗澡,建议沐浴时清水外洗,不宜用较多的碱性洗剂防止皮肤过敏。 夏季炎热,敷贴期间建议空调温度调至人体适宜温度,不可过冷,以免因毛孔开放,寒气进入引起外感。同时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部分患儿若遇高热不退时、或哮喘发作期、或体质较热鼻衄时有、或极度敏感体质,建议慎用敷贴,可行中医中药内服治疗。 二.肺病患者 肺病科“冬病夏治”适合于那些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缓解的慢性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属于阳虚内寒。 1.禁忌症 如患者出现阴虚火旺、咳吐黄痰、咽痛、咯血以及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2.生活注意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等。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三.皮肤病患者 1.日常生活方面 夏季预防足癣应注意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更换鞋袜,有脚气的人应将鞋袜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还要勤洗脚。少穿球鞋或塑胶鞋,减少脚底与脚趾汗液积存。 2.饮食方面 中医认为足癣与膳食结构也有关,如嗜食甘肥、香燥之品,肠胃湿热,蕴久成毒,热毒上攻,溢于肌表而成,正所谓“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应少吃辛辣、荤腥食物,例如火锅、烧烤等,若患有丹毒者更应注意饮食忌口。 四.风湿病患者 风湿病的冬病夏治可采用服用膏方、针灸、敷贴等各种方法,风湿病的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注意保暖 因为三伏天正处于盛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仍要注意保暖,尤其长时间在空调房里,一定要避免空调的风叶直接对着身体吹冷风。 病人做好三伏灸后会出些汗,此时切忌贪凉,不要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因为此时毛孔大开,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腕、肘、肩、膝等部位。 治疗回家以后不要马上洗澡,从施灸结束到洗澡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更不能贪凉用冷水洗头洗澡,洗头后应用干毛巾擦干,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2.饮食方面 伏灸治疗后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但不能直接饮用冷水,避免喝浓茶,更不能喝冰水、食用冰西瓜、冷饮等。另外在艾灸期间的饮食要稍清淡些,不要过饥过饱。 3.生活起居方面 伏灸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平时可以参加户外运动,宜选择不是太过激烈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时间,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 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

孙振 2018-07-19阅读量8833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

病请描述: 【概述】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PM指无皮肤损害的肌炎,伴皮疹的肌炎称DM。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杨敏我国PM/DM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不清楚。美国发病率为5/百万人,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双峰型,在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1975年Bohan和Peter将PM/DM分为五类:1、原发性多肌炎(PM);2、原发性皮肌炎(DM);3、PM/DM合并肿瘤;4、儿童PM或DM;5、PM或DM伴发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1982年Witaker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即包涵体肌炎和其它(结节性、局灶性及眶周性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和增殖性肌炎)。【临床表现】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1.肌肉本病累及横纹肌,以肢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萎缩。多数患者无远端肌受累。(1)肌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受累肌肉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肩带肌及上肢近端肌无力:上肢不能平举、上举、不能梳头、穿衣;骨盆带肌及大腿肌无力:抬腿不能或困难;不能上车、上楼、坐下或下蹲后起立困难;颈屈肌受累:平卧抬头困难,头常呈后仰;喉部肌肉无力造成发音困难,声哑等;咽、食管上端横纹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发生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管下段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可引起反酸、食道炎、咽下困难、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等,这些症状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消化道受累相似;胸腔肌和膈肌受累出现呼吸表浅、呼吸困难,并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肌无力程度的判断如下: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抗地心吸引力);4级:能抗阻力;5级:正常肌力。(2)肌痛在疾病早期可有肌肉肿胀,约25%的患者出现近端肌肉疼痛或压痛。2.皮肤DM除有肌肉症状外还有皮肤损害,多为微暗的红斑,皮损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或有鳞屑。皮损常可完全消退,但亦可残留带褐色的色素沉着、萎缩、疤痕或白斑。皮肤钙化也可发生,多在儿童中出现。普遍性钙质沉着尤其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皮肤病变往往是皮肌炎患者首先注意到的症状。(1)向阳性紫红斑: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见于60%~80%DM患者,它是DM的特异性体征。(2)Gottron征:此征由Gottron首先描述。被认为是DM的特异性皮疹。皮疹位于关节伸面,多见于肘、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处,也可出现在膝与内踝皮肤,表现为伴有鳞屑的红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3)暴露部位皮疹:颈前、上胸部(“V”区),颈后背上部(披肩状),在前额、颊部、耳前、上臂伸面和背部等可出现弥漫性红疹,久后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4)技工手:部分患者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屑,同技术工人的手相似,故称“技工”手。尤其在抗Jo-1抗体阳性的PM/DM患者中多见。(5)其他一些皮肤病变虽非特有,但亦时而出现,包括:指甲两侧呈暗紫色充血皮疹,指端溃疡、坏死,甲缘梗塞灶,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多形性红斑等。慢性患者有时出现多发角化性小丘疹,斑点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轻度皮肤萎缩和色素脱失,称为血管萎缩性异色病性DM。皮损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可不平行,少数患者皮疹出现在肌无力之前。约7%患者有典型皮疹,但始终无肌无力和肌痛,且肌酶谱正常,称之为“无肌病的皮肌炎”。3 .关节关节痛和关节炎见于约15%的患者,为非对称性,常波及手指关节,由于手的肌肉萎缩可引起手指屈曲畸形,但X线相无骨关节破坏。4.消化道10%~30%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为食道上部及咽部肌肉受累所致,造成胃反流性食管炎。X线检查吞钡造影可见食道梨状窝钡剂潴留,甚至胃的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5.肺约30%患者有肺间质改变。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发绀、可闻及肺部细湿罗音,X线检查在急性期可见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状及网状阴影。在晚期X线检查可见蜂窝状或轮状阴影,表现为弥漫性肺纤维化。部分患者为慢性过程,临床表现隐匿,缓慢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少数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其病理基础为肺小动脉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肺功能测定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肺纤维化发展迅速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心脏仅1/3患者病程中有心肌受累,心肌内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变性,局灶性坏死,心室肥厚,出现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亦可出现心包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约30%出现异常,其中以ST段和T波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心传导阻滞、心房纤颤、期前收缩、少到中量的心包积液。7. 肾脏肾脏病变很少见,极少数暴发性起病者,因横纹肌溶解,可出现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PM/DM患者可有局灶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但大多数患者肾功能正常。8. 钙质沉着多见于慢性皮肌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沿深筋膜钙化多见,钙化使局部软组织出现发木或发硬的浸润感,严重者影响该肢体的活动。钙质在软组织内沉积,X线示钙化点或钙化块。若钙质沉积在皮下,则在沉着处溃烂可有石灰样物流出,并可继发感染。9.与恶性肿瘤约有1/4的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可发生恶性肿瘤,男性多见。DM发生肿瘤的多于PM,肌炎可先于恶性肿瘤2年左右,或同时或后于肿瘤出现。所患肿瘤多为实体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等,也可出现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等。肿瘤切除后肌炎症状可改善。10.与其它结缔组织病约20%患者可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PM和DM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并存,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称为重叠综合征。少数患者和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炎性肠病和白塞病相重叠。11. 儿童PM/DM儿童DM多于PM,约为10倍~20倍,起病急,肌肉水肿、疼痛明显,可有视网膜血管炎,并常伴有胃肠出血、粘膜坏死,出现呕血或黑便,甚至穿孔而需外科手术。疾病后期,皮下、肌肉钙质沉着,肌萎缩。12.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起病隐匿,病变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外,尚可累及远端肌群。与PM不同的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对称性差,指屈肌和足下垂常见,肌痛和肌肉压痛罕见。肌酶正常,对激素治疗反应差。病理特点为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查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显示胞浆和胞核内有小管状的丝状体。【诊断要点】1.症状、体征( 1 )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以及颈肌、咽肌、呼吸肌无力,逐渐加重,可伴肌痛。( 2 )  典型的皮疹。一些患者在发病初皮疹仅出现在眼内眦及鼻梁两侧,或有典型皮疹而无肌无力者应引起注意。( 3 )  PM/DM患者发热并不少见,特别是并发肺部损害者。2.辅助检查( 1 )  血清肌酶:绝大多数患者在病程某一阶段可出现肌酶活性增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血清指标之一。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碳酸酐酶III等,其中以CK最敏感。CK有3种同功酶:CK~MM (大部分来源于横纹肌、小部来自心肌);CK~MB(主要来源心肌,极少来源横纹肌);CK~BB(主要来源脑和平滑肌)。其中CK~MM活性占CK总活性的95% ~98%。PM/DM主要以CK~MM的改变为主。碳酸酐酶III为唯一存在于横纹肌的同功酶,横纹肌病变时升高。但未作为常规检测。其他肌酶同时来源于其他组织器官对PM和DM的诊断帮助不如 CK。肌酶活性的增高表明肌肉有新近损伤,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因此肌酶的高低与肌炎的病情变化呈平行关系。可作为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的评价指标。肌酶的升高常早于临床表现数周,晚期肌萎缩肌酶不再释放,肌酶可正常。在一些慢性肌炎和广泛肌肉萎缩的患者,即使处于活动期,其肌酶水平也可正常。(2)肌红蛋白测定肌红蛋白仅存于心肌与横纹肌,当肌肉出现损伤、炎症、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均可升高。多数肌炎患者的血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且与病情呈平行关系,有时先于CK升高。(3)自身抗体①抗核抗体(ANA):PM/DM中ANA阳性率为20%~30%,对肌炎诊断不具特异性。②抗Jo~1抗体:是诊断PM/DM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为25%,在合并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中其阳性率可达60%。抗Jo~1阳性的PM/DM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肌无力、发热、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征和“技工手”。(4)肌电图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即在肌肉松弛时出现纤颤波、正锐波、插入激惹及高频放电;在肌肉轻微收缩时出现短时限低电压多相运动电位;最大收缩时出现干扰相。(5)肌活检取受损肢体近端肌肉如三角肌、股四头肌及有压痛和中等无力的肌肉送检为好,应避免在肌电图插入处取材。因肌炎常呈灶性分布,必要时需多部位取材,提高阳性率。肌肉病理改变:①肌纤维间质、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他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②肌纤维破坏变性、坏死、萎缩,肌横纹不清,③肌束间有纤维化,肌细胞可有再生,再生肌纤维嗜碱性,核大呈空泡,核仁明显。④血管内膜增生。皮肤病理改变无特异性。3.PM和DM的诊断标准Bohan 和Peter (1975)提出的诊断标准:(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CK升高;(3)肌电图异常;(4)肌活检异常;(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具备上述(1)、(2)、(3)、(4)者可确诊PM,具备上述(1)~(4)项中的三项可能为PM,只具备二项为疑诊PM。具备第(5)条,再加三项或四项可确诊为DM;第(5)条,加上二项可能为DM,第(5)条,加上一项为可疑DM。【鉴别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不典型病例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例如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风湿性多肌痛等疾病鉴别。1.运动神经元病: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进行性肌萎缩,无肌痛,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2.重症肌无力:为全身弥漫性肌无力,在进行性持久或反复运动后肌力明显下降,血清肌酶、肌活检正常,血清抗乙酰胆硷受体(AchR)抗体阳性,新斯的明试验有助诊断。3.肌营养不良症: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无肌压痛,有遗传家族史。4.风湿性多肌痛:发病年龄常大于50岁,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近端肌群疼痛、乏力及僵硬,血沉通常在50mm/h以上,肌酶、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正常,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5.感染性肌病:肌病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相关,表现为感染后出现肌痛、肌无力。6.内分泌异常所致肌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周期性瘫痪,以双下肢乏力多见,为对称性,伴肌痛,活动后加重,发作时出现低血钾,补钾后肌肉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肌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常见为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的肌肉,肌肉收缩后弛缓延长,握拳后放松缓慢。7.代谢性肌病:PM应与线粒体病、嘌呤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等肌病相鉴别。8.其他:应与药物所致肌病鉴别,如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所致肌病,长期使用青霉胺引起的重症肌无力;乙醇、氯喹(羟氯喹)、可卡因、秋水仙碱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肌病。【治疗方案及原则】1. 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并适当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症状控制后适当锻炼。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避免感染。2.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首选药物,通常剂量为泼尼松1.5~2mg/kg/d,晨起一次口服,重症者可分次口服,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后6~12周内肌酶下降,接近正常。待肌力明显恢复,肌酶趋于正常则开始减量,减量应缓慢(一般1年左右),减至维持量5~10mg/d后继续用药2年以上,在减量过程中如病情反复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对病情发展迅速或有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者,可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天,之后改为60mg/d口服,再根据症状及肌酶水平逐渐减量。应该指出:在服用激素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感染情况,必要时加用抗感染药物。(2)免疫抑制剂:对病情反复及重症患者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避免不良反应。①甲氨蝶呤(MTX):常用剂量量为10~15mg/周,口服或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若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30mg/周),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数月或数年。有的患者为控制该病持续小剂量服用MTX五年以上,并未出现不良反应。MTX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酶增高、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口腔炎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②硫唑嘌呤(AZA):常用剂量为2~3mg/kg/d,口服,初始剂量可从50mg/d开始,逐渐增加至150mg/d,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50mg/d。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肝酶增高等。用药开始时需每1~2周查血常规一次,以后每1~3月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一次。③环磷酰胺(CYC):对MTX不能耐受或不满意者可用CYC50~100mg/d口服,对重症者,可0.8~1g加生理盐水200ml,静脉冲击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卵巢毒性、诱发恶性肿瘤等。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3.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肌炎症状可自然缓解。【预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本病可获得满意的长时间缓解,可同正常人一样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成人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或反复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对并发心、肺病变者,病情往往严重,且治疗效果差。儿童患者通常死于肠道血管炎和感染。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患者,其预后一般取决于恶性肿瘤的预后。

杨敏 2018-07-11阅读量1.0万

清晨,很多疾病会露出马脚!

病请描述:清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也是各种疾病信号显露的时间。此时受脑垂体分泌激素的影响,人体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肌肉也比较松弛,故许多疾病更容易露出马脚。这时要注意分辨各种异常症状,从中捕捉疾病信息,并及时对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警和防治。清晨头昏或头痛优质睡眠后,早晨醒来时应该感到头脑清醒,神清气爽。如果早晨醒来头脑不清醒,反而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症状,提示可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血脂增高等疾病。头晕,头痛可能跟脑部供血不足或者是脊髓型颈椎病压迫有关,也有部分跟美尼尔斯综合症和脑部损伤有关系,建议查颈椎磁共振,查颈动脉B超,查头颅ct或者磁共振。并且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长时间看电脑或手机。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确诊后再对症吃药。早醒失眠凌晨三四点,别人睡梦正酣,你却早早醒来,并郁郁寡欢,难以再次入眠。 早醒是睡眠的障碍的一种,表现为较自身睡眠规律的苏醒时间提前醒来且不能再入睡。常见于重性抑郁症患者,是一种病理生物节律的改变。早醒的人睡眠时间肯定不足,次日就会感到疲乏、混沌、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等。长期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纳差等。由此便构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有些抑郁症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病人也会出现早醒失眠的毛病,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同时,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躯体不适感。清晨浮肿浮肿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与身体很多器官的病变有关。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注意饮食后,多会改善。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以出现极轻度的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在20分钟之内彻底消失。如果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或伴有全身浮肿,那提示患者有肾病或心脏病。一般来说,肾病引起的浮肿以头面部为主,清晨起床活动后,浮肿可以逐渐减轻。而心脏病引起的浮肿以全身浮肿、下肢浮肿为主。清晨起床活动后,浮肿不会消失,还可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脏病症状。贫血患者也可伴有清晨浮肿,但浮肿程度相对轻一些。但其他部位浮肿要重视,例如眼睑等疏松部位、身体下垂部位浮肿分别代表肾脏和心脏功能出现问题,若从面部浮肿扩大到全身时,患肾脏疾病的可能性很高,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确定病因。关节僵硬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随之缓解。晨僵指晨起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在适当活动后逐渐减轻的现象。需要找到产生晨僵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肌肉的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纤维性肌痛和骨性关节炎也可有一定程度的晨僵症状,但极少像类风湿性关节炎那样持续1小时以上,当关节炎病情缓解时,晨僵的持续时间缩短、程度减轻。因此,晨僵是反映全身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指标。可能导致晨僵的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多肌痛、软组织损伤、椎管狭窄等。此外,一些过敏性病症,如多形性红斑、皮肌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也会出现明显的晨僵现象。因此在出现晨僵症状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凌晨饥饿有些人清晨4~5点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同时伴有疲乏无力,吃些食物后症状有所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是患有糖尿病。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先兆,强烈的心慌饥饿感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 第一,千万不要早上运动,建议傍晚锻炼,饭后45分钟再运动。第二.早上起床时间6点,开窗时间9点至11点,14点至16点。若午睡,时间是饭后半小时,最好睡一个小时。晚上10点到10点半睡觉,而且睡前洗个热水澡,水温40-50度,会使睡眠质量提高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可以引起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当进食碳水化合物越多时,下一餐前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为了搞清楚凌晨饥饿的原因,建议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牙龈出血早起牙龈出血 早晨起来刷牙,牙刷上有血迹,牙龈出血,还有吃食物的时候比如咬苹果时,流血。常见的局部病变所引起的牙龈出血,只要及时处理局部病灶,消炎后即可止血。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牙龈出血,如血液病中的急、慢性白血病、血友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所导致的凝血机能低下,均可出现牙龈出血症状。所以,那些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和经过消炎等治疗后,仍有牙龈出血不止者,应及早去血液病科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以免误诊误治。这种出血现象在慢性肝炎病人中特别普遍,重症肝炎病人的出血现象就更严重。

邱坚武 2018-07-05阅读量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