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晕动病 > 内容

晕动病内容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

病请描述: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偏头痛影响了全球大概18%的人口,全球大概有13.3亿的偏头痛人群。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2019研究报告显示,偏头痛目前仍是全世界第二大导致患者失能的病因,且在中青年女性中排名第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6%,超过了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偏头痛的年患病率是9.3%,大概有1.5亿人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年龄段(15-49岁)患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是9.3%,但症状就诊率是52.9%,诊断正确率是13.8%,急性期治疗率是26.6%,预防治疗是22.7%。在中国,80.3%的偏头痛患者是由初级保健水平的全科医生管理,尤其是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更常见。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二、偏头痛类型根据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型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等。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符合偏头痛特点的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而且每个月至少发作8天。这类头痛的诊断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尤其是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学术界对偏头痛有非常细致的分类,更多用于学术研究。临床上,还有一些临床较少见的偏头痛类型:这是头痛与您的经期有关的时候。 这些通常发生在月经开始前 2 天,并持续到月经开始后 3 天。 您也可能在一个月的其他时间出现其他类型的偏头痛,但月经前后的偏头痛通常没有先兆。这种也称为偏头痛。 您有先兆症状但没有头痛。 事实上,先兆通常是这类偏头痛的主要警示信号。 但您也可能有恶心和其他偏头痛症状。 它通常只持续约 20-30 分钟。 您有平衡问题、眩晕、恶心和呕吐,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这种通常发生在有晕车病史的人身上。专家对这种类型知之甚少。 它会引起胃痛、恶心和呕吐。 它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典型的偏头痛。 您的身体一侧有短暂的麻痹(偏瘫)或无力。 您可能还会感到麻木、头晕或视力改变。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中风的征兆,因此请立即就医。这类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甚至失明,但是眼科检查正常,这类偏头痛与脑干先兆性偏头痛的区别在于视觉症状仅限于单眼。脑干先兆性偏头痛,实际上是指基底动脉先兆性的偏头痛,可能和基底动脉重要的后循环血管的功能收缩障碍有关系,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或者短暂一过性的意识模糊、偏头痛。此类病人需要跟后循环脑梗死进行鉴别,如果患者初次发病,是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有没有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从临床表现很难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初次发病,很明确地鉴别,尤其在急诊,没办法进行很好的血管评估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此类患者预防的治疗方法和偏头痛类似,要避免咖啡因、腌制的食物、过度疲劳、生活不规律等诱发偏头痛发作的诱因。还需要对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干预,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性的病变的评估,包括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等。这种严重的偏头痛可持续 72 小时以上。 疼痛和恶心非常剧烈,您可能需要去医院。 有时,药物或药物戒断会导致它们。这会导致眼睛周围疼痛,包括周围肌肉麻痹。 这是一种医疗急症,因为症状也可能由眼后神经受压或动脉瘤引起。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或其他视力变化。 三、基本病因与风险因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于人群的家庭研究表明偏头痛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先兆偏头痛 。 受体及其调节位点似乎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事件有关。使用功能候选方法并使用来自 15q11-q13 基因组区域的标记对 10 个家族进行基因分型,该区域包含编码受体亚基的基因。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而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规律,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不再发作。女性患偏头痛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2、年龄。 大多数人在 10 到 40 岁之间开始出现偏头痛。但许多女性发现她们的偏头痛在 50 岁后会好转或消失。3、家族史。 五分之四的偏头痛患者有其他家庭成员患偏头痛。 如果父母一方有此类头痛病史,则他们的孩子有 50% 的几率患上此类头痛。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风险会上升到 75%。4、其他。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癫痫会增加患病几率。 四、诱发因素来自工作或生活的压力、紧张、情绪不稳定、应激及应激后放松可诱发偏头痛。当您感到压力时,您的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过度焦虑也可能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许多女性注意到她们在月经前后、怀孕期间或排卵期间会感到头痛。 症状也可能与更年期、使用激素的节育或激素替代疗法有关。如明亮或闪烁的灯光、大声喧哗等。大声的噪音、明亮的灯光和强烈的气味会引发偏头痛。浓烈的气味(香水、油漆味、二手烟等)均可诱发偏头痛。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加重偏头痛。另外,经常服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也会诱发偏头痛。唤醒-睡眠模式的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强烈的体力活动可能诱发偏头痛,包括性活动吸烟同样是一个诱导因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足会导致头痛。 咖啡因本身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 五、症状偏头痛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开始常为隐约疼痛,逐渐变为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还可从头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累及头前部或整个头部;对光线、噪音和气味敏感;伴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疼痛;食欲差;感觉非常的暖或冷;肤色苍白;疲劳;头晕;视野模糊;腹泻。比较罕见的症状包括发烧、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大多数患者的头痛持续约4小时,但严重者可持续超过3天。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因人而异,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但有些患者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偏头痛,也有些患者一年仅发生一两次。 六、就医,偏头痛的诊断非常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偏头痛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应记录发作及处理的情况,并在就医时向医生描述。对于有头痛史患者,若头痛模式改变或突然感觉不同于以往,应尽早就医。若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就医:1. 突发的、严重的头痛;2. 头痛伴发烧、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复视、乏力、麻木或言语障碍;3. 头部受伤后头痛,特别是头痛加重;4. 咳嗽、劳累、紧张或运动后,头痛加重;5. 年龄超过50岁新发头痛。 七、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着重于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先兆症状及头痛性质,可能会检查意识是否清醒、言语交流状态、眼部活动、颈部强直性等,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一旦判断为偏头痛,如果患者还在发作期可能会快速叮嘱患者安静休息,以避免过多检查诱发更为严重的头痛发作。2、血液检查一般考虑偏头痛很少进行血液检查,当怀疑合并有血管疾病、脊髓或颅内感染、内分泌性疾病时,可能安排相关检查。3、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产生大脑和血管的详细图像,其可帮助医生排除脑肿瘤、卒中、脑出血、感染及其他脑和神经系统疾病。4、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一系列X射线可创建大脑的详细横截面图像,有助于医生排除肿瘤、感染、脑损伤、脑出血及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5、腰椎穿刺若怀疑颅内感染、出血或其他潜在疾病,医生可能会推荐腰椎穿刺。6、血清CGRP浓度检测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血清CGRP浓度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八、鉴别诊断,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而通过脑部CT、MRI等检查,可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偏头痛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丛集性头痛,这是较少见的一类头痛,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15分钟~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本病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2、紧张型头痛,这类头痛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3、症状性偏头痛,由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由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由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由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这类属于继发性头痛。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 九、治疗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轻-中度头痛·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应用;· 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 中-重度头痛,严重发作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麦角类制剂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复方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须注意: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因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此外,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1)缓解疼痛。 非处方药通常效果很好。 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和布洛芬。 切勿给 19 岁以下的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存在瑞氏综合症的风险。 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时要小心,因为它们也可能会加重头痛。 如果你使用它们太多,你可能会出现反弹性头痛或变得依赖它们。 如果您每周服用任何 OTC 止痛药超过 2 天,请与您的医生讨论可能效果更好的处方药。 他们可能会推荐可以很好地缓解偏头痛的处方药,包括曲坦类药物,以及较新的迪坦类药物。 您的医生可以告诉您这些是否适合您。(2)恶心类治疗药。 如果您因偏头痛而感到恶心,您的医生可以开药。(3)曲坦类。 这些药物可以平衡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您可能会吞下一颗药丸、在舌头上溶解的药片、喷鼻剂或打一针。 示例包括阿莫曲坦、依曲普坦、利扎曲坦、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 2、伴随症状治疗,恶心、呕吐者有必要合用止吐剂,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氯丙嗪。伴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3、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等不同治疗方法。有中草药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哪些中草药可能缓解偏头痛。但是,中医治疗偏头痛有悠久的历史。治疗偏头痛的中药主要有具有平肝、息风、理气、活血通络、止痉等作用的天麻、三七、柴胡、川芎、全蝎、白芷、香附、钩藤、葛根、白芍、郁李仁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针灸方面,从偏头痛发病的位置来说,它主要是在耳面部,基本上的以足少阳胆经,就是以少阳经也就是手上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阳明胃经受累为主。在治法上强调的是通络止痛、疏利少阳,取穴方面可以取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的穴位。最常用的穴位,如风池、太阳、头维、率谷、合谷、太冲、外关、足临泣。另外,脊椎按摩疗法、按摩、穴位按摩、针灸和颅骶疗法等物理治疗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在偏头痛还未发生时的用药,其指导用药的适应范围包括:· 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症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均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 心血管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噻吗洛尔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偏头痛;· 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有助于预防有先兆的偏头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 6、其他治疗,(1)心理治疗,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是,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2)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选择安静的场所 ,排空大小便 ,舒适地躺着或坐着。将注 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体的感受,摒弃杂念,进行自然有节律的缓慢 的腹式深呼吸 。 十、预后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偏头痛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在60~70岁时偏头痛不再发作。 十一、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需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3、偏头痛性脑梗死,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脑梗死。 4、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痫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偏头痛常见的合并症还包括:哮喘、慢性疼痛、纤维肌痛、抑郁症、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十二、日常照护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遵医嘱服药,可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偏头痛发作。 1、家庭护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偏头痛病情:· 实践肌肉放松训练:放松方法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或瑜伽。· 保证足够睡眠:每天作息规律,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但不要过度。· 休息和放松:头痛时,可尝试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休息。· 坚持写头痛日记:即使看过医生,也要坚持写头痛日记。这将有助发现诱发偏头痛的因素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闭着眼睛休息· 将冷敷布或冰袋放在额头上,并轻按头皮上的疼痛部位。· 喝大量的液体 2、日常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如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避孕药、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避免过劳、紧张、情绪不稳等,并遵医嘱服药。 十三、预防在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的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另外,尽量控制压力。· 识别并避免触发因素。 在日记中记录您的症状模式,以便找出导致它们的原因。· 管理压力。 冥想、瑜伽和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会有所帮助。· 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经医生同意,可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应注意,运动时要慢慢热身,因为突然剧烈运动会引起头痛。此外,经常运动也有助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个易发因素。不过,运动也不可以过度,过度运动也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因此,需要坚持适量运动。· 减少雌激素的影响: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雌激素可能会诱发或使头痛恶化,所以应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定期进食。· 多喝水。· 得到充足的休息。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69

坐上“魔椅&rd...

病请描述:  今年57岁的张阿姨三天前感到头晕,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她说,头晕是在起床、躺下或是翻身的时候发生,头晕的时候感到天旋地转,恶心想吐,十分难受。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告诉张阿姨,这些症状是耳石症的主要表现。   “不要担心,我们医院最近引进了一台专门治疗耳石症的仪器耳石复位治疗仪,你只要坐在上面,我们在电脑上操作,转几下就好了。”来到一楼眩晕诊疗室后,医护人员帮助张阿姨固定在治疗仪的座椅上,然后为她戴上眼罩。进行了几下翻转后,诊断其为左后半规管耳石症,当即在复位椅上予以复位治疗,短短几分钟,治疗结束。张阿姨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头晕了,走起路来也很自在。   “这个椅子真神奇,像是有魔力一样,没想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好我这头晕的毛病,真是太好了!”她赞不绝口地说道。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席刚明教授指出,头部外伤或者长时间固定姿势,比如低头玩手机、颈部持续转动等,都有可能诱发耳石症。 ▲ 患者在做检查   耳石症是什么?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席刚明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耳石症发病率极高 年轻人也是高发群体之一   席刚明教授指出,大部分耳石症原因不明,而耳石症发病率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患者居多。患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容易继发该病;还有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不能下床活动,也容易发生耳石症。   一般来说,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耳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年发病率高达10.7/10万——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合并恐高、晕车、晕船等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眩晕症专病门诊——专病专治,对因治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了眩晕症专病门诊,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眩晕团队。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理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种手段实现眩晕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   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身体的位置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将患者固定在治疗座椅上后,通过旋转轴实行精准旋转,运用红外眼震系统将患者的眼震实时记录下来,精确定位病变半规管,实现多方位滚转复位治疗,全程实时动态检测,诊断和治疗准确、安全有效。诊断和复位时可由座椅带动全身整体转动,避免了对患者的颈部及腰部造成刺激,有效弥补了人工手法复位的缺陷,相比传统手法,患者身体的位置变动更充分,甚至可以实施一些传统手法复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复位方法,因而治疗效果更精准、安全、有效。 ▲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引进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适用于以下范围:   1.适用于各种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对难治性耳石症设计个性化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2.适用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前庭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3.其他功能:   ①多种前庭功能检查(自发眼震实验、位置性试验、变位试验、固视实验、旋转急停实验、正弦摆动实验等)。   ②对三组不同的半规管分别进行功能检查。   ③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空间运动病等,又称运动病)的康复及习服训练。   ④针对每组不同的半规管进行针对性训练。   ⑤针对特殊职业人群的选拔和评估。   ⑥前庭功能科研的综合模拟再现平台与临床引用前庭功能检测、康复、评估等。   ⑦对非典型耳石异位症引发的头昏脑涨、恐高表现、颈肌僵硬、肩颈酸痛、头上戴箍等临床症状进行康复训练与治疗。   耳石复位后应该注意什么?   席刚明教授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48小时内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1、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2、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 30 度入睡;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4、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业、开车;   6、门诊随诊:建议复位 1 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12-26阅读量467

斯睿美(SRM-IV)良性阵...

病请描述:  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是由斯睿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武警总医院中美眩晕病研究所历时三年共同研创的新型全自动、三维、数字化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眩晕诊断治疗设备。该诊疗系统历经十几年技术沉淀,先后获得多个发明及科技进步等奖项;运行精准,功能多,诊疗方案丰富,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业内众多专家教授认可。 ▲ 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开辟了眩晕诊治新境界,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眩晕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可以方便地进行BPPV筛查、诊断,并可以对各种类型的BPPV患者进行自动化的复位治疗。对已经排除BPPV的眩晕患者,尤其是CT、MRI检查无异常的眩晕及头晕症患者,可以进行各项相应的前庭功能检测、评估、康复、习服训练等。   BPPV的发病机理:   半规管是感受人体空间位置转动的器官。头部转动时,半规管内液体响应流动,刺激壶腹嵴,产生空间位置转动感觉。椭圆囊内因代谢、外伤等原因产生耳石游离碎片进入半规管,改变半规管内流动力学特性,导致转动感觉异常——即罹患BPPV。   诊治BPPV机理:   旋转盘(主轴)和弓形臂(辅轴)沿两个相互垂直、独立控制的旋转轴旋转,当两个轴按预设的速度、加速度、旋转角度等参数进行旋转时,即可带动身体固定椅上的患者进行三维转动,并诱发出患者的眼震,将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患者是否患有BPPV,所患侧别、管别,及耳石异位症的类型。确诊BPPV后,根据病变类型的不同,按预设方案通过转动主轴及辅轴,调整患者身体的位置,利用重力,将碎片移出半规管,就可治疗BPPV。   诊治范围及功能:   1.适用于各型BPPV的诊断和治疗,对难治性BPPV设计个性化方案,实现精准诊疗。   2.适用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前庭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3.其他功能:   ①多种前庭功能检查(自发眼震实验、位置性试验、变位试验、固视实验、旋转急停实验、正弦摆动实验等)。   ②对三组不同的半规管分别进行功能检查。   ③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空间运动病等,又称运动病)的康复及习服训练。   ④针对每组不同的半规管进行针对性训练。   ⑤针对特殊职业人群的选拔和评估。   ⑥前庭功能科研的综合模拟再现平台与临床引用前庭功能检测、康复、评估等。   ⑦对非典型耳石异位症引发的头昏脑涨、恐高表现、颈肌僵硬、肩颈酸痛、头上戴箍等   临床症状进行康复训练与治疗。   诊治BPPV优势:   1.可以精准的、数字化的诊断,治疗BPPV。   2.可完善手法诊断、治疗BPPV的不足,减少颈部、背部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实现更科学、精准、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   3.利用三维转动,可以更有效地将不同半规管内耳石进行复位,提升诊疗效果。   4.可避免由于医生技术水平、责任心、工作情绪等所引起的BPPV诊疗效果差异。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12-25阅读量593

良性脑肿瘤也别大意!可能危及...

病请描述: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在肿瘤大家族中,脑肿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大,有可能直接引起偏瘫、失语、失聪、失明,甚至昏迷、死亡。   我们常常认为良性脑肿瘤就不严重,事实上,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良性脑肿瘤发现晚了,同样会危及生命。由于颅腔空间小,容积固定,颅内一个地方长了肿瘤势必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因此脑肿瘤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长到一定程度,引起脑压升高甚至脑疝,风险都较大,千万不能忽视!   良性脑肿瘤是指生长在大脑内,生长缓慢,并且对周围组织没有侵蚀作用的肿瘤,能根治。良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脑膜瘤、神经鞘瘤和垂体瘤。   压迫脑干的脑肿瘤,如脑膜瘤、神经鞘瘤等,虽是良性的,但严重时也会致命;压迫下丘脑、第三脑室的颅咽管瘤等,也是致命的良性脑肿瘤。此外,垂体瘤除了影响脑部功能以外,还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高血糖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良性脑肿瘤都不可忽视。   如果出现下列十大症状,须警惕脑肿瘤:   1、无缘无故的头痛,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后头痛有暂时好转。如果头痛伴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语言障碍时,更不能大意。   2、癫痫发作,也俗称“羊角疯”“羊角风”或“抽风”,表现为发作性的意识丧失、肢体抽动、口吐白沫等,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3、肢体麻木无力、失语,一侧肢体无力常常逐渐加重,可以伴有麻木,休息后不能缓解;失语表现为能听懂别人说话,自己说不出来,或听不懂别人说话,或叫不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如钥匙、筷子)等。   4、行走不稳,常伴有眩晕感,闭目加重,行走直线困难,活动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类似于“晕车”、“晕船”的感觉。   5、持续不可逆性的嗅觉减退或丧失(嗅觉减退),或在没有异常味道的环境里能闻到怪味道(幻嗅)。   6、视觉障碍,表现为视敏度明显下降,注视时某个方向“看不清”或“看不见”,两眼外侧余光变窄,行走时容易撞人撞物;还可以表现为视物重影、向某一个方向注视时明显,这些不同于近视和老花。   7、单侧耳鸣及随后出现缓慢加重的耳聋,伴有或不伴有头晕和行走不稳。   8、内分泌功能紊乱,常见于垂体瘤,表现为女性的停经、泌乳和不孕不育,男性的性功能减退和不育;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   9、头晕、记忆力下降与性格改变。   10、缓慢加重的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   脑肿瘤如何诊断?   目前,脑肿瘤主要的诊断手段是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CT最适合脑肿瘤筛查,几分钟就能完成检查,而且费用不高。如果平扫CT发现异常再做MRI来确诊。   MRI能清晰地显示脑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神经血管的关系,是诊断脑肿瘤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是,MRI不能显示脑肿瘤钙化和邻近骨质改变,而CT可以,这对判断脑肿瘤性质和制定手术方案非常重要。因此,CT和MRI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如果大家出现上述这十大症状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尤其是症状逐渐加重,更应该到神经外科就诊,排除脑肿瘤,即使诊断为良性肿瘤,也不要大意,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对于肿瘤较小、生长慢、也不影响功能暂时不需要手术的患者,也应注意定期复诊,如果出现症状就需要尽早手术切除了。

姜海涛 2023-12-18阅读量466

刘懿博士说肺癌(六二七四)晕...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六十九岁的老太太,在两个月之前坐车的时候,出现晕车的症状,还呕吐了。家属还是比较担心,带着她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低钠血症,当时做了胸部CT,但没有找我们肺外科或者呼吸科的医生看,一直就对症治疗,但老太太乏力症状越来越重。到我们医院一做检查,发现在右肺门有一个占位,同时纵隔里的淋巴结都已经增大融合了。 我看到了老太太的片子,觉得这像一个中心型的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她还做了一个肺肿瘤标志物,发现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超过正常人三倍,这种情况高度怀疑是一个小细胞肺癌。老太太抽烟已经30多年了,每天一盒,是个老烟民,现在也没有戒烟。 她两个月前在外院的CT片子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家属从手机里面把报告找出来给我看,当时就已经看到纵隔里边提示有增大的淋巴结,建议进一步检查,但当时家属没有重视,以为不会是肺里的毛病引起来的,所以并没有找专门治疗肺癌的医生看。 有些肺癌会分泌一些异常的激素,引起患者内环境的紊乱,比如说就像这位老太太的低钠血症,就有可能是小细胞肺癌引起来的。

刘懿 2023-08-15阅读量319

头一动就眩晕要警惕耳石症,专...

病请描述: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头部外伤或者长时间固定姿势,比如低头玩手机、颈部持续转动等,都有可能诱发耳石症。   坐躺转头都会眩晕 年轻小伙得了耳石症   《秦楚网》2022年3月8日报道,23岁的小李是一名手机控,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这不,近段时间,他患了一种“怪病”,只要躺下、坐起或头部转向一侧,就会出现数秒眩晕,感到天旋地转。   于是,他到医院检查一番后,没得大问题。可是,只要他长时间玩手机,头位或姿势一改变,就会感觉天旋地转,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辗转求医,最终小李确诊患了耳石症。   席刚明教授介绍,像小李这样因长时间玩手机、熬夜追剧患上此病的患者在门诊上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长期低头影响到了内耳的血液循环,使耳石代谢异常而容易变性脱落。   耳石症是什么? 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席刚明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耳石症发病率极高 年轻人也是高发群体之一   席刚明教授指出,大部分耳石症原因不明,而耳石症发病率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患者居多。患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容易继发该病;还有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不能下床活动,也容易发生耳石症。   一般来说,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耳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年发病率高达10.7/10万——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合并恐高、晕车、晕船等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 席刚明教授在演示手法复位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眩晕症专病门诊——专病专治,对因治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了眩晕症专病门诊,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眩晕团队。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理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种手段实现眩晕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 ▲ 眩晕症专病门诊   席刚明教授表示,一旦确诊为耳石症也不用慌张,一般只要通过手法或机器复位就可以了,无需服药。除了复位,也要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以减少复发。喜欢长期低头工作或者娱乐的人,最好能够多起来走动,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耳石症,就要控制和治疗这些慢性病,如果是体质上的问题,可以考虑中医调理。   “现在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来就诊的患者都是喜欢长时间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人。”席刚明教授说,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杜绝这些习惯。   耳石复位后应该注意什么?   席刚明教授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48小时内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1、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2、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 30 度入睡;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4、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业、开车;   6、门诊随诊:建议复位 1 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7-14阅读量688

二陈丸配伍治疗肺结节,肠胃息...

病请描述:河南平顶山男科葛广伟医师,河南民间老中医,祖传中医男科世家,执业医师,学习于解放军98医院多年,行医20多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睾丸炎,尖锐湿疣,腰椎间盘突出症。咨询电话:15224809889传统中医认为,二陈汤(丸)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湿痰,只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症状者,皆可使用。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等属湿痰者,效果甚佳。笔者曾多次以之治疗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也曾以之治疗夏季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规律造成的恶心反胃,效果也很好。 此方还可以用作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胃癌和肺癌的辅助用药。对症用药,能够缓解以上各种疾病的相关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癌症时,另需搭配抗癌药物使用。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用二陈丸比用二陈汤的效果要好,但是很多地方买不到二陈丸,患者急用时,只能就近购买中药材,自己煎二陈汤。成人可以按照如下剂量配药:法半夏15g,橘红(如无用陈皮代)15g,茯苓10g,炙甘草6g,生姜7片,乌梅1个。十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剂量配药,十岁以下的儿童减半剂量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经常会出现湿痰蕴肺的症状,只要具有痰多易咯的特点,均可以考虑以二陈丸或二陈汤加减治疗。 本方治疗呕吐的效果也很好,不管是慢性胃炎引起的呕吐,还是化疗引起的呕吐,或孕妇妊娠呕吐,膜迷路积水引起的呕吐,神经性呕吐,甚至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均可用二陈丸治疗。轻微的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见恶心反胃的症状,用二陈丸,基本上都能在1-3日内见效。 二陈丸也是中医治疗痰湿引起的“痰核”——即各种结节性疾病的一张常用方,它能治疗多种息肉和结核,如声带息肉、口腔黏膜腺囊肿、胆囊息肉和淋巴结核等。 二陈汤的汤歌中对二陈汤的功效的概括为:“利气和中燥痰湿”,这七个字抓住了二陈汤用方指证的关键。二陈汤证或二陈丸证患者的主证为气滞,痰湿阻塞中焦——即胸膈到胃脘部位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型,舌体胖大,或有厚腻苔或有齿痕。抓住这些主要症状,不需要管西医诊断为何种疾病,均可用二陈汤或二陈丸治疗。 二陈汤治疗肺结节 瓜蒌、桔梗、栀子、黄芩等。性甘性寒,滋阴清热。竹茹、麦冬、沙参、地黄等。治疗肺结节常用的中药有哪些。体内痰气消散,瘀血转化,结节不化生。治痰主要可以活血化瘀,也可以活血化瘀,或者痰瘀同治,促进痰瘀共同消退。可以采用活血化痰散结法干预痰瘀型肺结节。酌情加活血化瘀药。应用二陈汤加活血化瘀药或千金卫经汤加消积品,达到活血化痰散结的目的。 半夏、茯苓、桃仁、红花、丹参、荔枝核等。治疗肺结节常用的中药有哪些。肺结节的临床管理干预,大多以8mm为界,>8mm的应做进一步检查,符合手术指征的进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进行定期随访。<8mm的依据指南进行定期随访。被动随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结节,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 肺结节,二陈丸搭配一个清肺散结丸。 那如果你平时饮食不注意,就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肠胃里面火比较旺盛;无形之痰顺着经络到了肠胃以后呢,跟我们肠胃里的火遇到了,本来痰湿就比较粘稠,火再一煎灼,是不是像那个熬糖稀一样,越来越稠就形成了,胃肠息肉,那这时候呢,需要用二陈丸来搭配一个济生乌梅丸。 最后一个啊,如果你平时总是爱生气,不是爱发脾气就是自己生闷气,导致你的肝气不能正常升发,痰湿本来是能流动的,到了你的肝脏以后呢,发现这个地方路不是很通,只能停下来,时间长了以后呢,就干在这里了,也就是这个肝囊肿啊,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二陈丸来搭配一个鳖甲煎丸。  

葛广伟 2023-06-17阅读量6047

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准备有哪些?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有必要进行体 位训练吗?解读:甲状腺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2) 蝴蝶书院 2022-03-14 17:46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对甲状腺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健康教育、戒烟戒酒、营养风险筛查、呼吸系统管理、术前体 位训练和禁食禁饮等 16 个方面达成《共识》。 现对《共识》内容之精华整理如下: 1 、健康教育 ①通过纸质、视频材料等教育形式,以一对一、同伴教育、团体辅导、多学科合作等方式实施甲状腺癌围术期 ERAS 健康教育,包括术前戒烟戒酒、床上排尿训练、禁食禁饮方法、应用碳水化合物负荷、术后饮食、早期下床活动、颈部功能锻炼等内容。 ②运用回馈法准确反馈病人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再教育,以增强病人ERAS 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2 、戒烟戒酒 ①术前吸烟、饮酒可影响病人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②术前停止吸烟、饮酒 2~4 周,可减少呼吸系统及伤口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 ③戒烟戒酒 4 周可使病人明显获益,在实际诊疗中 2 周更容易实现。 3、营养风险筛查 ①在入院时对所有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存在营养风险则进一步进行营养评定。 ②部分病人术前因肿瘤侵犯食管或合并心脏、肾脏等慢性疾病等可导致营养不良,确定营养与代谢紊乱的原因和程度后,应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 ③营养方式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其次为肠内营养,再为肠外营养。 4、呼吸系统管理 ①甲状腺癌病人如存在肿物压迫气管致气管狭窄、声带麻痹、肿瘤侵犯气管或合并呼吸道疾患等高危因素时,术前应积极进行评估与干预。 ②可遵医嘱给予祛痰、平喘或抗菌药物等。 ③指导病人进行咳嗽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每日 3 次,每次 10~20 min,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5、术前体 位训练 ①研究证实,甲状腺手术体 位综合征的发生与术前规范的体 位训练无相关性,术前未进行体 位训练病人的术后甲状腺手术体 位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常规体 位训练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无须强化体 位训练。 ②有研究显示,术中体 位保护对减轻甲状腺手术体 位综合征起重要作用,通过取消术前体 位训练而采取术中承托病人颈下等体 位保护方法,可以达到降低体 位综合征发生且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更符合开展加速康复的需要。 6、手术区域皮肤清洁 ①行甲状腺腺叶、次全甲状腺、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人均不需要剃毛备皮,术前 1 d 应用毛巾蘸沐浴液涂擦手术区域皮肤,温水擦洗干净即可,如此反复两遍。 ②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清扫颈部范围较大时可在耳后 3 cm 脱毛备皮,应用电推刀将毛发推至 1 cm 左右,再用医用脱毛剂涂抹在毛发根部,作用 5~20 min 后,用纱布擦去脱掉的毛发和脱毛剂,再用温水清洗干净。 ③目前,临床常见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方式有经腋窝入路和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前需去除术侧腋毛,方法同前;而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无须皮肤准备,应使用具有杀菌或抑菌功能的漱口液漱口。 7、禁食禁饮        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同食物胃排空速度不同,水进入胃内1 h后 95% 可完全排空,因此术前2 h 禁饮即可;而淀粉类固体食物和乳制品胃排空的时间小于5h,故术前应 6 h禁食。 8、碳水化合物负荷 ①碳水化合物负荷的标准定义是在术前 4 h 内至少给予 45 g 碳水化合物,可改善代谢状况,增加术后肝糖原储备及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缓解饥渴感及焦虑。 ②碳水化合物的剂型可分为单糖类和复杂糖类两类,单糖类多为 10%或 5% 葡萄糖;复杂糖类为麦芽糊精、葡萄糖、果糖等混合物。目前国内常用方法为术前 10h 给予病人饮用800 mL,术前 2 h 继续饮用 400 mL;也可选择术前 10 h 饮用 400 mL,术前 2 h 继续饮用200 mL 或只在术前2 h 饮用 400 mL。 9、留置尿管       甲状腺癌手术不应常规放置尿管,如因病情或监测等情况必须留置时,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及时倾倒集尿袋,做好尿道口清洁等,术后 24 h 内尽早拔除尿管。 10、低体温管理       手术前采用围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Predictors 评分)进行评估;对于有低体温风险的病人,麻醉诱导前至少给予 15 min 预加温,可使用加温毯等设备;术中减少术野暴露,采取被动保温和主动保温措施;如术中静脉输液>2 000 mL/h 时,应使用液体加温装置;术中、术后麻醉恢复期及返回病房后均应监测并记录体温,指导病人和家属继续做好体温保护,如加盖毛毯、增加衣物及升高房间温度等。如病人体温<36 ℃,应立即采取主动加温措施, 建议采用加温毯。其他措施包括使用输液加温设备、吸入暖湿氧气等,在复温期间需每隔 30 min 监测 1 次体温,直至恢复正常。 11、恶心呕吐预防和处理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50 岁)、女性、无吸烟史、肥胖、麻醉相关因素、手术特殊体 位、晕动症、PONV 史以及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等。目前常用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常用的药物有 5 羟色胺 3(5⁃HT3)受体拮抗剂、皮质激素类、抗胆碱药、抗组胺药等;非药物干预有经皮电刺激、电针、针刺和穴位按压等,常用的穴位是内关和足三里;此外还可通过术中体 位保护预防手术体 位综合征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 12、饮食指导 ①全身麻醉术后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早期可少量饮水,既可缓解其饮水需求,又可减轻咽痛及咽喉黏膜红肿程度。术后 6 h 病人不存在呛咳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进食温凉流质食物,温度以 2~35 ℃为宜,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普食,注意饮食宜营养丰富,推荐每日摄入的热量为 25~30 kcal/kg,蛋白质为 2.0 g/kg。 ②口腔入路手术术后宜采用吸管进食。术后存在低钙血症的病人应进食高钙低磷的食物,食物中钙磷比例为 2∶1,减少菌类、坚果等含磷高的食物,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 ③术后存在乳糜瘘且引流量< 200 mL/d 的病人,建议低脂饮食或无脂饮食,口服中链三酰甘油;引流量在>200 mL/d 的病人,需要禁食,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引流量>500mL/d 可考虑手术治疗。 13、术后活动 ①术后病人清醒后应指导其进行床上翻身及腿部屈伸运动,手术后第 1 天开始早期下床活动,至少为 2 h,之后每日活动时间至少为 4~6 h。 ②若活动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心率<40/min 或>140/min、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 >180 mmHg、血氧饱和度(SpO2)<94%、呼吸频率>35/min、病人大汗淋漓或主诉劳累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 14、术后并发症观察 ①甲状腺癌术后 12~48 h 应警惕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同时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或音调降低等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表现。 ②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口周麻木、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症状。 ③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灶是否外侵喉、气管、食管、下咽或大血管,术后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气管瘘、咽瘘或食管瘘等并发症。 ④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特别注意腋窝处皮肤创伤包括皮肤红肿、瘀斑、皮下感染积液、脂肪液化等并发症。 ⑤经口腔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应加强口腔内伤口的观察,注意是否存在肿胀、出血、感染等情况。 15、颈部功能锻炼 ①甲状腺腺叶、次全甲状腺及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人术后第 1 天如无不适症状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具体动作包括放松肩膀和颈部、向下看、脸部左右转动、头部左右倾斜、转动肩膀、缓慢抬高及放低双手,每个动作重复 5~10 次,每日 3 次,持续 1 个月。 ②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术后应先以头部转动为主,术后 1 周开始增加手臂外展及前举运动,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进行肩关节、颈部组合训练。 ③腋窝入路手术病人术后 1 周应避免同侧上肢过度外展,术后 1 个月内禁止做扩胸运动。 ④若病人存在颈椎张力障碍或神经病变,应由医师及康复师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神经⁃肌肉⁃骨骼管理及指导,保障病人安全。 16、随访 ①术后可采用医护一体化随访模式为病人制订个体化随访计划,指导其定期门诊复查。 ②随访内容包括饮食、用药、伤口、并发症等居家指导及术后甲状腺功能测定、颈部超声检查等,甲状腺癌术后 4~6 周应进行第 1 次甲状腺功能测定,待甲状腺功能达到理想的平衡点可遵医嘱酌情延长随访间隔,3~ 6 个月复查 1 次,如有不适应随时复查;术后首次颈部超声检查时间建议为:高危病人术后 3 个月,中低危病人术后 6 个月,如发现可疑病灶,检查间隔可酌情缩短。 后记    《共识》分别从健康教育、营养风险筛查、呼吸系统管理、术前体 位训练、颈部功能锻炼、随访等 16 个方面,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证据,对甲状腺癌 ERAS 围术期护理策略达成专家共识,是对《甲状腺外科 ERAS 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中护理部分的更新及完善,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但基于不同地区、医疗环境及文化的差异性,在使用本共识前,还需结合临床情境,充分考虑病人的意愿偏好,以便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最终使病人获益。 (纳洛酮  整理)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甲状腺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专家共识.护理研究[J]. 2022, 36( 1 )1-7 *文章转载自:中卫护研院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9978

超微针刀疗法

病请描述:超微针刀疗法是胡超伟老师在小针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方法。该疗法是运用医学原理,首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产生的,然后分析该动作的参与肌群或维持该姿势稳定性的参与肌群,结合解剖学结构和力学平衡结构确定其中最易损伤的肌肉,然后对该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进行治疗,以达到调整肌肉的痉挛状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疗法简介该方法其治疗点不是传统针灸疗法的穴位点,与针刀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几乎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该疗法对没有中医穴位疗法基础和没有接触过针刀的人也可以学会,只要你有西医的解剖知识,就可以学会该疗法。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2.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安全无副作用。3.进针深度不超过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这样大大的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6.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总之,超微针刀采用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是患者易接受的疗法。四大理论杠杆理论将深层的病(力学上的如痉挛、力学平衡失调)提到浅层治疗。借助骨性结构,将骨性组织看成是一个异性杠杆。是最贴近实效治疗的方法,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病、腰椎病、臀部肌肉损伤、膝关节痛等等,安全,高效、速效、事半功倍。拉杆理论将人体骨性组织看成是电线杆,四周的肌肉看成是固定电线杆的四根铁丝,当一块肌肉损伤痉挛时,则其他三个方向的肌肉也会出现痉挛状态,如果受伤处的软组织伤害感受器阈值太高,其他部位伤害感受器阈值低的情况下,则疼痛就不是原发部位了。在原点治疗无效时,可用拉杆理论在对侧治疗,是治疗久治不愈,顽固痛点的法宝。链条理论病损处的疼痛由A传到B再传至C直到D点部位,举例:跟骨骨刺,在颈部或腰部选择治疗点,一分钟内可令患者跺脚,自由行走,并且选期疗效更好!弓弦理论利用人体的四大生理弯曲将骨性组织看成弓的部分,而软组织看成弦的部分。其应力集中点分别在弓弦的交接部位和弦的中央部位;以颈椎为例则见于生理曲度变直或生理曲度反张,此时弓弦交接点(即应力集中点位于C1横突和C7横突,颈椎弓弦弧的长度为17土5mm,超过22mm为生理曲度增大,小于5mm为生理曲度变直。是解决脊柱生理曲度异常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可使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盆骨移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复正,不做手法,远期效果更稳定。治疗范围头痛、头昏、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疼痛、心脏病、乳腺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大肌损伤、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疾病、足跟痛、失眠、晕车,戒烟,便秘等。治疗方案(一)腰三横突综合症超微针刀疗法1、 症状: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腰痛,在L3横突尖部可扪及结节及压痛。2、 选点:在腰3横突同侧棘突旁寻找细小的结节或条索,如双侧发病,应在双侧棘突 旁寻找结节或条索。3、 操作:患者俯卧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在患侧棘突旁结节处将超微针刀垂直刺入,刀口与身体纵轴平行,然后呈扇形面切割2——3刀,以切断结节为标准,进刀深度为1cm。用干棉球按压伤口1——2分钟,隔3日进行1次。注:在没有超微针刀的情况下,你可用小针刀治疗同侧的腰3棘突旁的筋结点,进刀深度不能超过1㎝,出刀后腰3横突的疼痛及结节可立刻缓解,不信你可一试,你可通过这一病例考验我们的疗法奇效。4、 疗效:在L3棘突旁用超微针刀切割后,当时即可检查疗效。一般L3横突尖部的结节及压痛可立刻缓解或消失,这一病例使用的是软组织损伤四大理论中的杠杆理论。(二)膝关节劳损超微针刀疗法1、 症状膝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膝关节前后、内外侧的疼痛,在排除其它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外,膝关节本身劳损均可在髌骨四周摸到细小的条索状结节。2、 选点:根据解剖我们将髌骨看做一块活动的籽骨,功能是协调膝关节运动的。如果髌骨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则膝关节活动也将受限。膝关节病大多数是因髌骨的活动范围受限所致。3、 治疗:治疗上只需要将髌骨四周的卡压筋膜松解即可,则膝关节活动就正常。我们可以将髌骨四周看做一块钟表。(1):上楼疼痛松解:10点、11点、1点、2点位的筋膜。(2):下楼疼痛松解:4点、5点、7点、8点位的筋膜。(3):内侧疼痛松解:2点、3点、4点位的筋膜。(4):外侧疼痛松解:8点、9点、10点位的筋膜。4、 疗效:多数膝关节痛在进行超微针刀松解后,症状可立即减轻或消失。5、 膝关节滑囊炎不用此方法,我们另有办法。

邓大勇 2022-04-11阅读量9170

头晕非小事

病请描述:        头晕是一种最常见的不适症状,无论是年长的老人还是青春正好的年轻人,都会出现头晕。但是导致头晕的疾病多种多样,或轻或重,常根据病因的不同,伴随着不同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心慌、胸闷、呕吐等情况。如果长时间、反复头晕发作,需引起重视,常提示机体出现了某些重大问题。        头晕是临床表现,也是一个综合病症,引起头晕的病因概括来讲有神经系统病变、耳部疾病、内科疾病、感冒、颈椎病、贫血、血粘度升高、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各种心脏病、失眠等。       常见引起头晕的疾病有以下几种:1.头部相关疾病引起的头晕,包括有颅内疾患如囊肿、肿瘤、脑膜炎等及颅脑外伤。相关外伤病史、头颅CT、MRI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2.头晕是贫血病人常见表现,同时可见面色、唇甲苍白,自觉乏力等症状。除了原发性的相关血液疾病,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出血、过度节食等都可能会引起继发贫血。3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及低血压患者头晕都常见,每于血压波动时症状明显。此外冠心病、高脂血症、TIA患者因血管粥样硬化、血粘度高等等各种原因发生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头晕。此外脑部动脉硬化,脑内血流下降,脑部供血供氧不足也会引起头晕。头晕也有可能是中风的先发症状之一哦。5.椎动脉型颈椎病也是常见引起头晕的疾病之一,颈椎增生影响颈部椎动脉,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常发生头晕,特点是转动颈部时症状加重。6.梅尼埃病症状特点之一也是头晕,同时有耳鸣、耳聋及耳内闷胀感。需与颈性眩晕相鉴别,本病头晕为旋转性眩晕,即自觉有周围事物旋转感。通过前庭功能试验、听力学检查、颞骨CT及内耳膜迷路MRI等检查可明确。7.此外,糖尿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能症、感染、中毒、感冒、失眠后、晕车晕船也可能出现头晕。        头晕的病人应及时就医,及早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在排除自身已知病情引发头晕可能的情况下,完善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头颅或颈椎摄片及MRI、CT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各种检查以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此外应保持心情,饮食有节,睡眠充足,适当运动,注意养生保健,有助于预防本病。

岑珏 2021-11-23阅读量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