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听神经瘤 > 内容

听神经瘤内容

【在线答疑】三叉神经痛痛的影...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发现我脸疼了一年多,到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吃过药、扎过针都不管用,现在脸疼的次数及频次增多,吃饭、刷牙都受影响,影响着我的正常生活,今了解下根治方法。”   王景教授介绍: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初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时,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患者三叉神经痛的完整的同时,解决血管压迫,真正的根治病痛,此术式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术后急性期的有效率95%以上,并发症发生率2%以下。   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成功率的因素:   1、术前的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初期确诊时一般建议患者先进行CT/MRI检查,排查占位性病变,常见的听神经瘤常见的初期症状就是三叉神经痛,这部分患者就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治疗了,针对原发性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2、术中病灶明确   术前的核磁共振薄层扫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高倍显微镜,明确责任血管位置,直达病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征是:单侧、发作性、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痛,皮肤触碰、咀嚼、刷牙、吹风或剃须等皮肤刺激可引发疼痛。与神经痛相比,神经性疼痛的特征是烧灼样疼痛伴麻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期越来越短,而疼痛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当疼痛不能被触发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了难治期。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间出现疼痛。单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见。   三叉神经痛的根是如何支配的?   三叉神经痛是十二对颅神经之一,分为三支;   第一支:支配着眼睑以上的部位;   第二支(上颌支)支配嘴角与眼睑之间的部位;   第三支(下颌支)支配着嘴角以下的部位;   以第二支、第三支最为多见。   三叉神经周围支在根内的排列顺序是:下颌神经位于腹外侧面,眼神经位于背内侧面,上颌神经则位居于二者之间,根丝与根丝之间有着广泛的吻合支,但仍可明显地把感觉根丝区分为上述三个支。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除此之外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对三叉神经痛的康复有重要作用,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起居要领包括:三叉神经痛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不少患者在生活中由于对三叉神经痛的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在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时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对本病的康复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叉神经痛应自我调养:   (1)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适当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动作轻慢,防止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4)进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流食。不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

王景 2023-12-21阅读量139

观察期脑膜瘤应该警惕哪些问题...

病请描述: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但是,有一些“不用治”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发现它离视神经很近时,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视力的变化。一旦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问题时,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患者疑问:如果没有症状,也要去复查吗?   是的,只要有脑膜瘤,就要定期复查。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观察了一两年,脑膜瘤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不再管它了?   意外发现脑膜瘤,暂时观察的,建议半年后复查一次;要是半年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每隔一年复查一次。直到肿瘤长大或者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不能说复查一两年、三五年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就不再管它了。脑膜瘤需要终身复查、随访。   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脑膜瘤长大或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赵天智 2023-02-17阅读量323

警惕“未老先聋&...

病请描述:  “听”与“说”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上了年纪的老人,随着听觉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常常会出现“耳背”(即老年性耳聋)。而一旦出现持续性、顽固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尤其是“未老先聋”时切莫掉以轻心,起病隐匿的听神经瘤可能已在“悄然作祟”了。   “耳背”以为是手机坏了 一查竟出了大问题   据《健康报》报道,33岁的宋先生(化名)从事销售工作,每天要接听数十个电话。一段时间以来,打电话时他总听不清对方讲话,右边耳朵像有蜜蜂在飞,嗡嗡作响。宋先生以为是手机信号不好,连续换了两部手机,依然不奏效。有一次,他无意改用左耳听电话,感觉音质清楚了很多,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听力,医生告诉他耳朵没毛病,但在做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颅内有一枚直径约3厘米的听神经瘤,瘤体已压迫到部分脑干。医生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原来4年前宋先生就感觉右耳听力下降,感觉有些耳背,他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所致,一直没在意。这下,令小宋吃惊不小——自己竟得了听神经瘤。他随即在该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了肿瘤。   症状典型却易被忽视的“听神经瘤”   提起“听神经瘤”,大家一定觉得这是一种跟听神经有关的肿瘤。“事实上,这并不确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教授介绍,真正能够让人感知到听觉的神经叫“耳蜗神经”,但耳蜗神经与调节平衡的前庭神经合在一起,成为第八对颅神经,称为“位听神经”,简称为“听神经”。事实上,“听神经瘤”绝大部分来源都是内听道内前庭神经鞘膜的施旺细胞,极少来自于耳蜗神经,因此其确切的称谓为“前庭神经鞘瘤”或“听神经鞘瘤”。由于历史原因,“听神经瘤”的名称已为大家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 耳内结构示意图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为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与其他脑肿瘤相比,听神经瘤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症状表现具有典型性。沈建康教授指出,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听神经受损的表现,包括耳鸣、听力下降和头晕,可三者同时、两者同时或先后出现。耳鸣常为高调音,似蝉鸣或汽笛声,常伴有耳聋。这是听神经瘤缓慢生长已开始压迫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听神经瘤一般为单侧起病,两侧同时发生者较为少见。 ▲ 听神经瘤一般为单侧起病   而正由于听神经瘤往往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当早期症状较轻微时,易被患者忽视。若不进行严格的影像学检查,还容易漏诊,甚至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颈椎病等其他疾病。   听神经瘤的病程进展可达数年之久,沈教授表示,随着肿瘤继续增大,压迫三叉神经时,可表现为面部麻木、疼痛、触觉减退等。当压迫同侧的面神经时,可出现面肌抽搐。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患者可出现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时,可危及生命。   早期切除利于保护神经功能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核磁技术已成为诊断听神经瘤的可靠手段。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借助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沈建康教授提醒,对于中老年耳鸣,尤其是单侧耳鸣伴听力下降者,务必要考虑听神经瘤的可能性,及时到专业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检查。   目前,听神经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根据肿瘤分期、位置、生长速度、患侧及对侧听力水平、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期望值等来选择合适的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是听神经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 沈教授在显微镜下为患者切除肿瘤   沈建康教授表示,由于听神经瘤长在小脑半球和脑干之间的脑桥小脑角的角落里,在以往,手术切除易损伤脑重要功能区,风险较大。而如今,听神经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已非常成熟。随着电生理监测的运用及显微镜外科技术的发展,早期手术可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患者面神经功能,听力保留也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特别提醒:   “听神经瘤早诊早治很关键。”沈教授特别提醒,由于产生肿瘤的前庭神经与面神经、耳蜗神经就如同一根电话线中包着几股细的电线一样,所以当听神经瘤长得越大时,神经就会被压迫得越厉害,甚至被压得薄如蝉翼,不仅对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也大幅增加。因此,当出现持续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并且在耳鼻喉科就诊但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到神经外科排查听神经瘤的可能性。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1-13阅读量8677

中国脑健康日|关注脑健康重视...

病请描述:   中国脑健康日   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失眠、精神难以集中……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小问题”,其实是大脑健康在向我们发出预警!脑健康是一个新兴和不断发展的概念,包括大脑神经发育、可塑性、功能和恢复的整个过程。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文指出,人的大脑从30岁开始衰老;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功能随之减退,体力、记忆力、反应力下降,定位能力、身体协调性不及从前;60岁后,大脑以每年15%的速度萎缩!   为了唤醒公众对脑健康的重视,加强人们对脑健康的认识和了解,自2000年起,我国就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并将每年9月16日定为“中国脑健康日”。     忽视脑健康 后果很严重   大脑是人体最神秘、最复杂的组织,由约140亿个神经元细胞组成。这些神经元不可再生,一旦严重受损就会导致大脑功能缺损,进而威胁到整个大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常见的脑健康风险有:   1.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烟雾病、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常常引发脑梗塞、脑出血等,发病凶险,对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很大。   2.颅脑外伤、颅骨损伤和先天性畸形   使外观形象受损,脑组织容易受到二次损伤,易引发脑脊液循环异常、供血障碍等问题。   3.脑部肿瘤   垂体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脑颅咽管瘤、脑室管膜瘤等,直接降低大脑功能。   4.功能神经外科疾病   脑瘫、帕金森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5.精神心理疾病   精神分裂症、心理、行为障碍、睡眠障碍、眩晕、植物人状态唤醒,从而引起脑萎缩。长期下去会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等脑功能改变。   6.脑积水、颅内感染、寄生虫病等   会导致智能障碍、行动障碍和尿便障碍。     10类人需警惕脑健康风险   关爱脑健康,应重视对大脑的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最大限度降低脑部疾病的风险,保护好脑健康。即使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情况,也能凭借时间上的优势,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健康收益。因此,及早进行脑健康体检,就成了以下10类群体必不可少的健康保障。   1. 年龄40岁以上者。   2. 感觉处于“亚健康”状态者。   3.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代谢综合症、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   4.有肢体无力或麻木者(即使是短暂无力或麻木也包括)。   5.头痛、头晕者、耳鸣者。   6.情绪不佳、睡眠不好者。   7.记忆力下降或一过性健忘者。   8.有颈椎病者。   9.一过性黑矇者。   10.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     说一说脑健康体检   与常规体检不同,脑健康体检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脑部疾病进行筛查。也因此检查项目与常规体检相比更加细致,不仅包括体重、血压、眼底等基本项目,更需要借助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对脑部和躯体连接部位进行精细的扫描,主要包括颅神经检查和躯体神经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磁共振(MR)的头部平扫及颈椎平扫   对于不太急的病情,磁共振是一个非常好的诊断手段,可发现绝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早期肿瘤。例如脑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积水、某些先天发育畸形等等。   如果MR平扫发现某些可疑之处,则可以继续进行MR增强扫描。   ②颈动脉超声检查   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狭窄已经是越来越高发的一个疾病。其危害在于,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元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脱落导致突发脑栓塞,或者由于狭窄程度过高直接导致脑缺血。   ③头部及颈部的CTA(CT血管造影)检查   对于某些有症状的人群(如:头晕、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无力、眼前黑矇等)做头部及颈部的CTA(CT血管造影)检查。   与超声及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相比,CTA的诊断更加准确,更加直观。可以明确发现是否存在颈动脉及脑血管狭窄,从而评估脑卒中风险。   ④DSA脑血管造影检查   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在经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或是需进一步治疗时,常常籍由DSA检查来进行最后的诊断确认。   当然,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检查时需要侧重的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接诊医生依托临床经验和“因人而宜”的理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检查方案,以实现完整的医疗目的。     养护大脑健康 远离疾病危害   危害脑健康的因素很多,饮食、运动、心理、疾病、环境等都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养护大脑,远离危害,首先要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一)勤用脑。多读书、多看报。当大脑处于思考状态时,各项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不仅提升专注和记忆,还能起到维护大脑健康的作用,帮助我们远离老年痴呆等常见脑科疾病;   (二)积极防治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避免过度肥胖;   (三)保证充足睡眠。7-8个小时是黄金睡眠时长,不仅可让大脑工作时更有效,还可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保护大脑不早衰;   (四)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吸烟、酗酒;   (五)合理运动。多开展有氧运动,保持心情的愉悦,长期下来有利于大脑的健康;   (六)健康饮食。提倡食物多样性,选择含大脑需要的蛋白质、脂肪酸、糖类等食物。(内容整理自:网络、科普杂志、学术期刊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2-09-19阅读量2158

【就诊指南】观察期脑膜瘤多久...

病请描述: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但是,有一些“不用治”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发现它离视神经很近时,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视力的变化。一旦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问题时,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患者疑问:如果没有症状,也要去复查吗?   是的,只要有脑膜瘤,就要定期复查。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观察了一两年,脑膜瘤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不再管它了?   意外发现脑膜瘤,暂时观察的,建议半年后复查一次;要是半年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每隔一年复查一次。直到肿瘤长大或者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不能说复查一两年、三五年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就不再管它了。脑膜瘤需要终身复查、随访。   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脑膜瘤长大或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赵天智 2022-08-10阅读量8024

【就诊指南】观察期的脑膜瘤需...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但是,有一些“不用治”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发现它离视神经很近时,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视力的变化。一旦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问题时,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患者疑问:如果没有症状,也要去复查吗?   是的,只要有脑膜瘤,就要定期复查。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观察了一两年,脑膜瘤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不再管它了?   意外发现脑膜瘤,暂时观察的,建议半年后复查一次;要是半年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每隔一年复查一次。直到肿瘤长大或者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不能说复查一两年、三五年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就不再管它了。脑膜瘤需要终身复查、随访。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尽早就诊:   1、脑膜瘤早期症状:视力障碍   因为肿瘤生长,向不同的方面压迫时,挤压或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而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偏盲甚至失明等;   2、脑膜瘤中期症状:颅内压增高症   随着脑膜瘤的增长,占据颅内有限空间,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这几个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症状,可分为急慢性颅内压增高。   3、脑膜瘤生长部位引发并发症状   表情淡漠、妄想、幻觉等;而有的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还有的脑膜瘤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性功能减退、闭经、阳痿。   4、此外还有的脑膜瘤病人出现共济失调、耳鸣、颈部疼痛等,这些症状由于不典型并且易与其他疾病如颈椎病、精神障碍、垂体瘤等混淆,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   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脑膜瘤的手术原则是:控制出血,保护脑功能,争取全切除。对无法全切除的病人,则可行肿瘤次全切除或分次手术,以免造成严重残废或死亡。   残留的脑膜瘤再长出来,还要做手术吗?   脑膜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肿瘤复发,引起症状了,同样会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生命。所以,脑膜瘤复发了,要根据它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常再次开刀做手术往往比第一次手术的难度大得多,所以再次手术前要充分做好评估。   根据脑膜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粘连程度来判断是否能够全部切除肿瘤。很多脑膜瘤生长位置比较深,或基底比较宽(就像树根很庞大),或与周围的神经、血管粘连紧密,不易分离,这种情况很难将肿瘤切干净。特别是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大脑和小脑的底面)有很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大部分颅底脑膜瘤很难完全切干净。

赵天智 2022-04-07阅读量8089

突发性耳聋贵在早治疗

病请描述:几天前,66岁的毛阿姨(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我院耳鼻喉科。 “医生,我妈一只耳朵突然听不见了!”家属急切地说道,毛阿姨自己也神色紧张,不时指着自己的耳朵比划着…… “别慌!可能是突发性耳聋!”医生立刻做出判断,并马上安排毛阿姨进行检查和治疗。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如无特殊原因出现听力迅速下降,要首先考虑到“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这个病的发生可能与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感冒等因素有关,多表现为单耳听力突然明显减退、耳鸣,或伴有眩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目前,本病的具体病因并不清晰,但倾向于认为患者存在病毒感染或内耳微循环障碍这两种情况。 突聋发生以后,康复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和早治疗。多数医生的经验显示,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做一些必要的听力学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突聋和眩晕的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至于突聋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扩容和溶栓)、营养神经(维生素)、激素以及高压氧舱等方法。如果伴有眩晕还需要适当予以镇静止吐的药物。 当然,治疗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噪声、进低盐饮食。值得一提的是,下列几种情况,会影响突聋的预后:1.听力严重减退者;2.伴有眩晕者;3.病程较长者;4.高龄患者。如果有这些情况,应密切与医生保持联系,考虑更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听力,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孙茹 2022-03-24阅读量8352

【就诊指南】观察期的脑膜瘤需...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但是,有一些“不用治”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发现它离视神经很近时,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视力的变化。一旦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问题时,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患者疑问:如果没有症状,也要去复查吗?  是的,只要有脑膜瘤,就要定期复查。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观察了一两年,脑膜瘤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不再管它了?  意外发现脑膜瘤,暂时观察的,建议半年后复查一次;要是半年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每隔一年复查一次。直到肿瘤长大或者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不能说复查一两年、三五年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就不再管它了。脑膜瘤需要终身复查、随访。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尽早就诊:  1、脑膜瘤早期症状:视力障碍  因为肿瘤生长,向不同的方面压迫时,挤压或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而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偏盲甚至失明等;  2、脑膜瘤中期症状:颅内压增高症  随着脑膜瘤的增长,占据颅内有限空间,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这几个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症状,可分为急慢性颅内压增高。  3、脑膜瘤生长部位引发并发症状  表情淡漠、妄想、幻觉等;而有的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还有的脑膜瘤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性功能减退、闭经、阳痿。  4、此外还有的脑膜瘤病人出现共济失调、耳鸣、颈部疼痛等,这些症状由于不典型并且易与其他疾病如颈椎病、精神障碍、垂体瘤等混淆,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  残留的脑膜瘤再长出来,还要做手术吗?  脑膜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肿瘤复发,引起症状了,同样会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生命。所以,脑膜瘤复发了,要根据它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常再次开刀做手术往往比第一次手术的难度大得多,所以再次手术前要充分做好评估。  根据脑膜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粘连程度来判断是否能够全部切除肿瘤。很多脑膜瘤生长位置比较深,或基底比较宽(就像树根很庞大),或与周围的神经、血管粘连紧密,不易分离,这种情况很难将肿瘤切干净。特别是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大脑和小脑的底面)有很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大部分颅底脑膜瘤很难完全切干净。

赵天智 2021-12-03阅读量8041

脊柱中的“黑洞&...

病请描述:41岁的王先生10年开始出现颈部、右上肢的疼痛麻木,自己觉得是平日经常伏案工作引起的颈椎病,因此没太当回事,只是平时开始注意在工作中定时活动颈椎,忍忍也就过去了,症状虽然没有好转,但也没加重。但是最近几个月,王先生发现自己右手对热水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有一次被划伤了也没有感觉,这才赶忙到医院查了个MRI,结果被医生告知患上了脊髓空洞症。王先生一下慌了神,这脊髓空洞症是个啥,医生说脊髓空洞症是脊柱中的“黑洞”是不是说明很危险,这个病又该怎么治呢?别着急,我们一个个问题来解答。1.什么是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就是一种以脊髓内囊腔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其病变特点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脊髓(主要是灰质)内中央管扩大或形成管状空腔,伴周围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从而引起受累节段脊髓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常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简单来说就是正常的脊髓如一根实性萝卜,中间是没有空腔的,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变成了空心萝卜,里面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空洞,这些空洞内充满着液体,像一条条管状的“囊肿”,其不断膨大就会破坏周围的神经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脊髓空洞症每10万人群中约2-8人患病,多见于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随着MRI普及使用,脊髓空洞的发现越来越普遍。2.脊髓空洞症是怎么形成的?目前许多的研究发现,脊髓空洞中的液体其实就是脑脊液,因此目前认为可能是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中出现了压力差,使得脑脊液从脊髓的中央管(位于脊髓正中间,里面充满脑脊液)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周围的脊髓灰质,使得中央管逐渐扩大,最终脑脊液从中央管中冲入脊髓灰质中,从而形成脊髓空洞。当然,一些创伤、炎症等因素使得脊髓本身受损,让脑脊液更好进入脊髓内,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脊髓空洞的形成。3.脊髓空洞症的病因?①先天性异常:一些先天性异常或畸形会引起脑脊液循环的紊乱,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扁平颅底、颅底凹陷等颅颈交界区畸形,其他还有Dandy-Walker畸形、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等。②血液循环异常:当供应脊髓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时,如脊前动脉受压、脊髓静脉回流受阻时,会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洞。③感染和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和真菌性脑膜炎、化学性或无菌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脊髓造影后蛛网膜炎均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脊髓空洞的形成。④肿瘤及其他占位:包括肿瘤、蛛网膜囊肿等,其中以髓内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最为常见,第四脑室或小脑肿瘤也可见。髓内肿瘤血管内液体的渗出,肿瘤细胞的分解物以及部分肿瘤的高分泌状态使细胞外液蛋白含量增多影响脑脊液流动,髓外或硬膜内干扰脑脊液流动是发展的关健因素。⑤脊柱和脊髓创伤:严重的创伤后脊柱后凸畸形;脊髓和(或)脊髓被膜的严重损伤与出血均可引起脊髓空洞。⑥特发性:经过一系列检查还找不到具体病因的脊髓空洞症就被称为特发性脊髓空洞症。4.脊髓空洞症有哪些症状?脊髓空洞症产生的症状,主要是空洞对脊髓内神经的破坏作用引起的。脊髓由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含大量神经细胞)和白质(位于周边,聚集着神经纤维)组成。灰质又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含有大量运动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运动;后角内则是感觉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痛觉和温度觉。而脊髓空洞症的病变大多发生在脊髓的后角,因此常首先表现为受损节段内的感觉异常,严重时出现运动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也是为什么脊髓空洞被称为“黑洞”的原因——如果不经过处理,它就像黑洞一般一点一点侵蚀你的各种神经功能,直至死亡。初期表现:脊髓空洞症中感觉障碍大多为首先出现的症状,最早症状常为相应区域自发性疼痛,继而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手部、臂部或一部分颈部、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这主要是由于支配痛温觉的神经和支配触觉的神经不在一起所造成的。中期表现:脊髓空洞逐渐累及运动神经,出现相应节段支配区域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缺失,颈膨大区空洞致双手肌肉明显萎缩,呈“鹰爪”样。下肢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同时双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当一侧颈髓受损后,破坏了下行的交感纤维,同侧可出现Hornor综合征(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同侧面部无汗)。晚期表现:到了晚期,脊髓空洞逐渐向延髓发展,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出现伸肌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不稳。并且晚期脊髓空洞还会累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通路,使得除了空洞所在的区域外,空洞以下的部位感觉都出现丧失。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大,但无痛感,这种称为神经源性骨关节损害,即Charcot关节。肢体与躯干皮肤可出现出汗异常现象,多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皮肤营养障碍,包括皮肤增厚、指端发紫、肿胀、痛觉缺失区域,甚至可形成顽固性溃疡。5.脊髓空洞症如何诊断呢?脊髓空洞症的早期诊断一方面依靠患者的早期症状,像是肢体、颈部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一方面则依靠一些影像学检查:·MRI:可清晰显示空洞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是否合并Chiari畸形、脊髓肿瘤等,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有助于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设计手术方案。应行颈椎、胸椎以及脑的MRI检查,以全面了解脊髓空洞的范围及可能的病因。·X线:有助于发现骨骼畸形,如脊柱侧突、隐性脊柱裂、颈枕区畸形和Charcot关节等。·延迟脊髓CT扫描(DMCT):即在蛛网膜下腔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在注射后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后分别进行脊髓CT检查,可清晰显示出高密度的空洞影像。总之,脊髓空洞症诊断根据青壮年隐匿起病,病情进展缓慢,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肌无力和肌萎缩,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等,检查常发现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诊断并不难,MRI或DMCT检查发现空洞即可确诊。6.脊髓空洞症如何保守治疗?对于偶然发现的没有明确病因的脊髓空洞,如果没有临床症状,或是临床症状较轻,可暂时采用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如果症状无进展,间隔通常1-2年)。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1)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2)注意保护受累肢体,避免烫伤、热伤及其他意外损伤;3)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活动与锻炼,可以做按摩理疗,以延缓肌肉萎缩或促其复原,防止关节挛缩;4)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止痛治疗。7.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怎么做?对于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进展的脊髓空洞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手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病因的,一类是针对空洞本身的。临床上大部分脊髓空洞症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病因,其中最多就是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此类患者的治疗,关键是要去除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病因去除后空洞会逐渐缩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通常不需要处理空洞本身。以小脑扁桃体下疝为例,这些患者出现脊髓空洞症的原因,就是因为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进入了脊髓周围的空间,即形成了疝,引起脑脊液的循环障碍,导致脊髓空洞的产生。因此这部分患者要进行后颅窝减压术、微创小脑下疝切除术或后颅窝重建术,减小小脑疝引起的压力增高,恢复脑脊液的循环,病因解除后绝大部分空洞会逐渐缩小。术前MRI,小脑扁桃体下疝继发脊髓空洞术后3月,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当然,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空洞,还是要相应地解决其他致病因素。比如,肿瘤导致空洞出现的话,那么治疗首先得切除肿瘤;如果是外伤或者炎症造成的空洞,那么手术就要解除创伤后脊柱畸形或者松解蛛网膜下腔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以达到缩小空洞的目的。在治疗上就就可以考虑对于没有病因的特发性脊髓空洞,或者虽然病因明确,但是病因难以有效去除的患者,则需要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或腹腔分流手术,将空洞内的脑脊液引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腹腔中,从而缩小空洞,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8.脊髓空洞症不能治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神经细胞在人体内是不能再生的,因此脊髓空洞症破坏过的神经细胞,经过治疗也是不能再次恢复的。但幸运的是,脊髓代偿功能很强,损失的部分神经可通过剩余的神经细胞来进行功能代偿。因此,对于早期发现的相对比较轻的脊髓空洞,虽然脊髓不能恢复到疾病前的样子,但通过及早彻底手术治疗是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已经比较晚期的脊髓空洞患者,手术只能起到减缓疾病进展或者减轻症状的作用,不能达到完全的治愈。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脊髓空洞症十分重要,并且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修复未死亡的细胞并激发其他细胞进行功能代偿,在正规的康复指导下及自身的坚持可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9.脊髓空洞症术后要注意些什么?1)避免疲劳,注意休息,不要做中等体力以上的劳动和锻炼。2)饮食上并无禁忌,增加营养,平衡膳食,适当进补药膳。3)注意安全保护,防止烫伤、割伤,一旦有损伤,有时愈合十分困难。生活中尽量避免屏气用力、弯腰低头、用力擤鼻涕、使劲咳嗽等动作,睡觉不要枕太高的枕头。4)可以实施理疗、按摩、推拿等康复项目,但建议到正规医院。5)术后3个月、12个月后复查MRI,之后至少一年复查一次磁共振,及时分析评价病情变化。专家介绍吕立权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脑和脊髓肿瘤专家。专业擅长: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具备娴熟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擅长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包括:(一)脊柱脊髓疾病:利用显微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血管畸形。(二)颅内高难度、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导航引导下内镜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岩斜区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功能区胶质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眶沟通瘤等微创手术。(三)复杂脑血管疾病:多发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四)颅脑创伤: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的微创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昏迷催醒、脑积水、颅骨缺损),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五)、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委员。学术成果: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Journal of Trauma》等本专业临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10篇。副主编(译)专著2部,授权专利2项。承担各类基金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吕立权 2021-11-02阅读量9183

名医专访|长征医院吕立权:骶...

病请描述:本文为转载文章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吕立权 医术精湛、医者仁心、专攻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因此深受患者尊重和信赖。无论患者尊卑、男女、贫富,他都会尽心尽力诊治,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吕立权主任为大家讲述一些骶管囊肿的常见问题。在现在社会中,老年化逐渐严重,腰腿疼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腿疼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约为18%,每个小区、每个村庄里都有很多,所以无怪乎许多老百姓,甚至是医生一见腰腿痛,第一反应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然而有些中老年朋友发现,在用了许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腰腿疼迟迟不见好转,这时一查核磁,发现是得了骶管囊肿。1.骶管囊肿是个啥病?骶管囊肿其实就是长在骶管中的囊肿,这里又需要详细解释两个概念:骶管:我们知道脊柱分为很多段,从上到下分别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而骶管就位于这骶椎之内。脊柱中的骶椎其实有5块,然后融合为一块骶骨,而骶骨内部中空的管腔叫做骶管,也是椎管的一部分。从后面观察,然后把骶管后壁的骨头去除,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骶管,也就是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骶管中走行着大量的神经,形状如马尾,因此被称为马尾神经。囊肿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听过,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病变,一个包块,但是里面的物体是液态的,就像一个“水球”。它可以长在许多部位,比如说人体表面、内脏里等,长在肝上就是肝囊肿,长在肾上就叫肾囊肿,而长在骶管中就叫骶管囊肿。骶管囊肿中包含的液体其实就是脑脊液,它在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是实打实的常见病。近几年由于核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骶管囊肿被诊断出来,目前骶管囊肿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5%-13.2%,其中以女性多见。2.骶管囊肿是怎么长出来的?想要充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骶管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来想象一下,骶管最里面是一个个的神经,神经的外面有一层蛛网膜,蛛网膜之下的区域叫蛛网膜下腔,这里面就流着脑脊液。在蛛网膜的外面,是硬脊膜,两者之间的间隙叫硬脊膜下腔,硬脊膜在脊髓之外延续为神经根的神经外膜,蛛网膜延续为神经束膜,在其内面的神经束膜下腔为一潜在腔隙,而在硬脊膜的外面就到了椎管的骨头。讲完这个层次关系后,骶管囊肿的形成过程就好理解了。骶管囊肿中包含着脑脊液,因此其根本形成原因就是由于周围这些外膜的薄弱,在脑脊液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中进入了硬脊膜下腔形成的“鼓包”,即为骶管囊肿。举个例子,就像是一个两层的水球,如果里面那层破了,用力挤水球,水就会从里面那层缺口流出进入到外层,导致外层膨出一个道理,而膨出的这个“鼓包”,其实就是囊肿。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球阀机制”,意思是脑脊液压力高时,这个缺口就会被冲开,脑脊液流入囊肿中,而脑脊液压力正常时,这个缺口就会闭合,形成一个“单向阀门”,从而使囊肿越来越大。3.哪些原因会导致骶管囊肿的发生?从上面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骶管囊肿发生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外膜的“薄弱”和脑脊液压力的增高,因此目前认为骶管囊肿的病因包括:①先天因素:对于患有埃当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或有神经束膜囊肿家族史的患者,骶管内部结构易出现先天性发育不全的情况,容易发生骶管囊肿。②后天因素:创伤、炎症、退变性改变等因素可导致破坏骶管内部结构,导致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进而诱发骶管囊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咳嗽、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脑脊液压力增加,容易从骶管内蛛网膜下腔中进入硬脊膜下腔从而形成骶管囊肿。此外,使腹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如腹膜炎、便秘等,也可能诱发骶管囊肿。4.之前说骶管囊肿是良性病,为什么还会有症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良性病≠无症状,这个良性病变是相对于恶性肿瘤的说法。而骶管囊肿长出来的这个“鼓包”,随着它越长越大,会对周围的神经产生压迫的作用,从而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同时囊肿也可以破坏周围的骶骨,使骨膜上的感受器受刺激,这也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其中,骶管囊肿根据囊肿结构中是否含有神经,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如图中II型)。一般而言,单纯型的骶管囊肿由于不含有神经根,因此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而大约25%左右的神经根型的骶管囊肿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骶管囊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骶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臀部、会阴部、肛周、下肢后部、足外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疼痛、麻木、乏力等),是骶管囊肿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起立和坐下的过程中发生。下肢疼痛也与t位有关,在站立时患者的症状会更为明显。·大小便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便秘、排尿困难等症状。·性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生殖器官区域麻木的表现,如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勃起障碍,导致性交困难。·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不孕,以及下肢疼痛的同时脚趾不受控制地运动等。5.骶管囊肿如何诊断?①根据骶管囊肿的临床特点:主要特点其实是一个与t位变化有关的腰骶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由于囊肿多与蛛网膜下隙相通,站立时脑脊液可进入囊肿内,使囊肿扩张,囊壁上的神经纤维受到牵张和压迫而症状加重。卧位囊肿内脑脊液则可流出,囊肿体积缩小,其张力减低,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挤压牵拉,症状随之减轻。一般上午轻下午重,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减轻。在久坐或站起来的过程中常有腰及下肢疼痛。随着年龄增长,囊肿增大,症状也逐渐严重。②影像学检查:MRI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囊肿的数量、大小、位置、内部结构等,有利于与其他骶管内的疾病进行鉴别。另外,X线平片,CT检查虽然多无阳性表现,但对于囊肿较大、病史较久者,可出现骶骨侵蚀现象、骶椎椎管扩大、椎管前壁橄榄状凹陷性等,另外也可用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6.骶管囊肿是良性病变是不需要治疗吗?并不是所有骶管囊肿病变都需要治疗,根据专家共识,对于没有出现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可以进行随访观察,不处理,而对于症状性骶管囊肿,需要根据患者意愿、病情程度进行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我不想做手术,保守治疗怎么治疗?介入治疗怎么治疗?考虑到骶管囊肿是良性病变,并且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未影响到工作、生活,因此除了少数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外,对于首次就诊的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患者,推荐先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可选择口服抗炎止痛药、周围神经营养药和物理疗法,同时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对于拒绝、或者有手术禁忌的患者、要求微创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主要的方法就是在CT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通过皮肤穿刺抽吸囊肿中的液体,之后进一步使用纤维蛋白注射填塞封堵漏口。但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疼痛数天或数周后可能再次出现。8.骶管囊肿怎么手术?可以微创手术吗?一般而言,只有当骶管囊肿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囊肿巨大,侵蚀骶骨,严重破坏椎板。骶管囊肿手术可以微创,并且首选微创手术。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包括:①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指在显微镜和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下,切开囊肿,避开其中的神经,切除部分囊壁后将剩余部分折叠缝合,达到缩小或消除囊肿的目的。适用于神经束膜囊肿患者;②自体脂肪或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指在显微镜下,吸净囊液后在囊肿内填塞自体脂肪或肌肉,并注入纤维蛋白胶粘合脑脊液漏口的方法,适用于神经束膜囊肿患者。③瘘口封堵+囊腔缩窄填塞术:我们根据囊肿形成机理和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出了瘘口封堵+囊腔缩窄填塞术,先在显微镜下找到漏口,用自体脂肪或肌肉封堵漏口,然后缩窄囊腔,在囊内及囊外填塞自体脂肪或肌肉-纤维蛋白胶,达到永久消除囊肿的目的。该手术安全微创,恢复快,复发率低,适合各种类型的骶管囊肿。总之,手术基本的原则就是,封堵漏口,消灭囊肿,减少复发的几率。9.骶管囊肿会复发吗?怎么预防复发?骶管囊肿虽然经过手术彻底消除,但是术后还是有一定的复发率。对于复发的骶管囊肿,处理原则与之前一样:只要没出现症状就不需要处理,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去医院复查腰骶椎MRI平扫并治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①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回医院复查,而具体时间及项目需要遵医嘱;②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发咳嗽或者强烈的呛咳,造成脑脊液压力改变,导致疾病加重或者复发。所以建议患者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搭配。③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的固定姿势工作或者学习,要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患者也可以适当平卧休息,避免过度劳累。④避免用力排便:平时规律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乳果糖等药物促进排便,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体内压力改变。⑤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引起剧烈咳嗽,平时也要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专家介绍吕立权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脑和脊髓肿瘤专家。专业擅长: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具备娴熟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擅长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包括:(一)脊柱脊髓疾病:利用显微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血管畸形。(二)颅内高难度、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导航引导下内镜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岩斜区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功能区胶质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眶沟通瘤等微创手术。(三)复杂脑血管疾病:多发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四)颅脑创伤: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的微创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昏迷催醒、脑积水、颅骨缺损),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五)、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委员。学术成果: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Journal of Trauma》等本专业临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10篇。副主编(译)专著2部,授权专利2项。承担各类基金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吕立权 2021-10-21阅读量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