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肝气郁结 > 内容

肝气郁结内容

苏州看前列腺增生的中医系列讲...

病请描述: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尿频、尿急以及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多患病后到处寻找苏州看前列腺增生厉害的老中医,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过度恐慌,首先要了解本病才能找对正确的治疗方法,那么下面我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介绍。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前列腺增生属于中医“癃闭”范畴,是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为特征。如果病势较缓就称之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的称为闭。     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多因外感六淫、劳累、饮食不节、情志等因素诱发,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本肾气虚衰,气化不利,水湿内蕴,痰湿凝聚,阻于尿道;或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阻尿道;或憋尿过久,败精瘀浊停聚不散,膀胱气化失司;或外感湿热,肺气失宣;或饮食不节酿生湿热,蕴结不散,瘀阻下焦。主要病机为肾虚瘀结,膀胱气化失司,尿液受阻。病位在肾、膀胱,涉及肝、脾、肺三脏。     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优势     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肾虚引起的前列腺增生,可采用补肾气的药物治疗,对于血瘀或痰凝引起的前列腺增生,可采用活血、散结、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或消除排尿困难等症状,还可以改善人体综合体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长期并发症。     自我介绍:     苏州看前列腺增生厉害的老中医是谁?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周日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4-05-16阅读量41

如何调理易感体质预防胆囊结石

病请描述:1、胆囊结石患者中医体质类型 从中医体质类型对中医证型的分析来看,痰湿质以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为多,分别占59.6%、19.1%;湿热质以肝胆湿热证、肝郁气滞证为多,分别占53.1%、34.4%;气虚质以肝郁气滞证为多,占55.6%;阴虚质以肝阴不足证,占60.0%;气郁质以肝郁气滞证为多,占64.3%。从中医证型对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来看,肝胆湿热证以痰湿质、湿热质为多,分别占45.2%、27.4%;肝郁气滞证以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为多,各占20.0%、18.2%、16.4%、16.4%;肝阴不足证以阴虚质、痰湿质为多,分别占37.5%、20.8%。因此说明痰湿质、湿热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胆湿热证;气虚质、气郁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郁气滞证;阴虚质在胆囊结石中易表现为肝阴不足证。 肝胆湿热证可因外感湿热,或内生湿热引起,而痰湿质、湿热质患者易因湿热痰食之邪内蕴肝胆,疏泄不畅而致结石生成。肝郁气滞证可因情志刺激,或病邪侵扰,致肝脉遏阻,引起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而气郁质患者多情志不舒,易气机不畅,气虚质患者因气虚而运行乏力,致气机阻滞,最终致肝失疏泄,胆腑不通,胆汁壅积而发病。肝阴不足证因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灼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肾水不能涵养肝木,累及肝阴,而阴虚质患者体内阴液亏少,肝失濡养,阴不制阳,虚热内扰,肝之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畅,淤积成石。 病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异常生命过程;证是机体在后天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定阶段的动态病理反应,而体质属于疾病发生的内因,体质是病证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体质决定着发病与否,体质决定着证的倾向性。《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日:“虚邪之中人……阳盛者则为热,阴盛者则为寒。”正体现了体质对证型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目前的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多为辨病、辨证治疗,缺少对体质的调治。体质虽是相对稳定的特质,但体质可通过后天来调节。 2、胆囊结石易感体质的调理 根据本研究结果,胆囊结石的易感体质主要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因此积极调整该类人群的体质偏颇,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痰湿质者多中焦脾胃虚弱,水谷精微运化失调,致水湿内停,聚湿成痰,调体宜化痰祛湿。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清淡为主,可食甘平辛温之品,如扁豆、冬瓜、魔芋等,少食肥甘厚腻之物。注意戒烟酒。②起居忌潮湿:居所宜干燥。平时注意保暖,免受雨淋。注意劳逸结合。③运动宜渐进:锻炼需要长期坚持,如慢跑、游泳、武术等。若在湿冷时节,户外运动时间宜少。 湿热质者多内外湿邪内蕴,郁而化热,调体宜清热利湿。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清淡为主,可食甘寒甘平之物,如绿豆、冬瓜、鸭肉等。少食甘温滋腻、辛温助热之品,如蜂蜜、羊肉、辣椒等。注意戒烟酒。②起居避暑湿:居所宜干燥,通风。少熬夜,少劳累,注意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情绪上宜调和,避免情绪过激。③运动宜增强:锻炼强度、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如长跑、爬山、球类运动等。若在暑湿重的盛夏,户外运动时间宜少,并尽量选择凉爽时锻炼。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调体宜益气培元。①饮食:定量、定时、低脂、低热量膳食,可食益气甘平之物,如山药、白扁豆、大枣等。少食耗气破气之物,如生萝卜、山楂、空心菜等。②起居勿过劳:起居有常。平时注意保暖,汗出避免受风。少劳累。③运动宜柔缓:锻炼强度、运动量宜小,时间不宜过长,但要注意持之以恒,如太极拳、散步、气功等。 上述三种体质偏颇人群遵循上述日常调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体质偏颇,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这正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治未病”的理论,从辨体的角度防治胆囊结石。 本文选自:沈亚蓓等,胆囊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4-07阅读量337

苏州看肝硬化的老中医系列讲堂...

病请描述:    肝硬化是肝脏类疾病之一,如果患上了肝硬化,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苏州哪里治疗肝硬化好,肝硬化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介绍。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中医把肝硬化归属于“臌胀”、“癓积”等范畴,肝硬化的症状主要包括食欲减退、身体逐渐消瘦、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黝黑、出血以及贫血等。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于情志郁结、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肝主疏泄,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受损,久而成瘀,使得肝体失养而变硬。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优势    中医治疗肝硬化,讲究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出发,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攻邪毒抗癌,像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通过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不良症状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肝硬化好?本人苏州国医堂万太保,曾任中国中医药杂志、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市玄武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获荣誉称号:玄武区名中医、南京市医德标兵、2009年推动中国医学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及全国五一时代英模、“中国世纪专家”、“华夏英杰”、“当代华佗”等。    坐诊时间:    周五苏州国医堂吴中店坐诊,周六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或园区店坐诊。

万太保 2024-04-07阅读量91

中医治疗儿童肥胖病例分享-陈...

病请描述:在中医儿科学中,儿童肥胖不仅被视为体重管理的问题,而且被看作是身体不同系统间失衡的表现。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适当的中药治疗,为儿童肥胖提供了独特的治疗路径。以下是一个虚构的儿童肥胖治疗病例,以展示中医儿科学如何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病例概述   小明,10岁,男孩,因体重迅速增加及活动能力下降,被父母带来就诊。小明的体重超出了同龄儿童的正常范围25%,近一年来体重增长显著。除了体重问题,小明还有疲劳、多汗、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夜间睡眠不佳等症状。家庭病史中无特别疾病。   中医诊断   通过询问详细病史和进行舌脉诊断,确定小明属于“脾虚湿盛”和“肝气郁结”的体质。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肝为调畅情志之脏。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形成湿盛;肝气郁结则情志不畅,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体重增加。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健脾利湿、疏肝解郁。通过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和采用中药治疗,共同作用于改善小明的体质,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治疗方案   1. 饮食调整:建议小明减少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比例,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鼓励分餐制,减少每餐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2. 生活方式改变: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改善睡眠质量,保证每晚8-10小时的充足睡眠。   3. 中药治疗:根据“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的治疗原则,为小明开具了中药方剂,包括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柴胡、郁金等药材,旨在调理脾胃,促进水湿代谢,以及调畅肝气。   治疗过程与结果   小明在父母的协助下,严格遵守治疗方案进行了3个月的治疗。期间,通过定期回访,根据小明的体质变化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中药方剂。   3个月后,小明的体重下降了10%,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疲劳、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小明和他的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结论   儿童肥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多因素影响,中医儿科学提供了一种全面调理身体的治疗方式。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中药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儿童肥胖问题,促进健康发展。此病例虽为虚构,但反映了中医在儿童肥胖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和治疗效果,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公众提供参考。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3-22阅读量1389

苏州看淋病的老中医系列讲堂(...

病请描述:    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化脓性的炎症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偶尔也可以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具而间接传播,那么淋病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呢,下面来看看中医对淋病的认识吧。     淋病中医上通常叫“淋证”、“花柳”、“毒淋”,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小便频数、小便刺痛、小腹胀痛、腰部酸痛、口苦咽干等。     淋证的病因病机一般是外感湿热、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等。患者因不洁性交,或秽浊毒邪乘虚侵袭阴器,酿湿化热,热灼尿道,血败成脓,而成本病。或者患者多食肥甘或嗜酒太过,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会发为淋证。或者患者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气火郁于膀胱,会导致淋证。     中医治疗淋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淋病,通常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功效的药物,可以改善尿道炎症,减轻尿道流脓等症状。同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对抗细菌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抑制淋球菌的繁殖,从而减轻感染。     自我介绍:     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便民工作室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每周日全天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4-02-28阅读量119

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

病请描述: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常合而为病,临床上对于二者合病的相关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不在少数,多认为与雌、孕激素的失调及催乳素、细胞免疫等因素相关,而对于同时合并甲状腺结节或慢性胆囊炎的研究尚不多见。甲状腺结节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是从体检或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临床可以引起气管、食管压迫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碘摄入量及接触放射线等有关。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其发病与结石、感染、饮食等多因素相关,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多辗转各个科室,甚至有部分合并四病的患者对上述四个病症均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心理及经济负担较重,本课题对于缓解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慢性胆囊炎分属于中医学中“瘾瘕”、“瘿瘤”、“乳癖”、“胁痛”的范畴。中医学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运用整体思维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对疾病进行辨证,根据辨证得出的结果进行论治。在临证中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以肝郁气滞型最为多见,且在问诊时发现多数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余三病的就诊及治疗史,故以“肝郁”为主线,对合并有上述不同疾病的患者采用中医整体观的辨证思想,异病同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学角度论述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联系 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四病虽分属不同部位,不同机制的疾病,但从中医学发病角度来讲其基本的病因病机具有一致性。古文中对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描述,女子的经、孕、产、乳皆离不开阴血的化生及濡养,阴血不足,阳易偏盛,导致气血失衡,百病乃生。女子多心思细腻,易受情志的影响,《万氏妇人科》中就记载女子性易冲动,情绪异常波动,善妒易怒,易伤肝气,影响肝的疏泄,故常说“女子多郁”。而“诸郁皆不离肝”,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皆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于疾病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反为病因。 2、从肝论治“四联征”的依据 2.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作指导思想,异病同治为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及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认识疾病及治疗的指导思想及诊治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是将自然、社会进行总体的直接查验、并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向更为理性的层次去认识,将其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联系,所形成的“天人一体”的观念。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即“视其外应”,推知体内脏腑组织的变化,“以知其内脏”,反之,当脏腑发生病变,可通过形体与官窍反映于外。各脏腑之间又存在结构和机能上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相互统一的关系。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其独立的器官,以经络为联系通道内系脏腑组织,故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不仅仅是各脏腑自我生理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各脏腑间相互的作用,才能协调平衡。其在结构上、功能上、病理上互为影响。如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不仅表现为肝自身出现的病变反应,可通过传变表现为乘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饮食及水液代谢异常的表现;又可以影响肺的功能,肝肺具有气机升泄及肃降的关系,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肃降,二者功能异常,影响气机的运行;继之心神或心血的运行亦受影响。在分析疾病病机时,不可拘泥于一脏,需考虑本脏及他脏相互的影响。异病同治,其实质是随证而治,在不同疾病中由于发病过程中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病因、病位及邪正关系,即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证,则治法就可相同。对于本课题中的“四联征”,“肝郁”是其共性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一方面可以导致情志及气机抑郁不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一方面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肝气郁而不达,犯脾克胃,影响脾胃之纳运功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湿成饮,饮停成痰,日久亦可影响及肾,导致肾的功能受损,也可影响心神而见烦躁不安或抑郁不乐,或肝郁日久化火,心肝火旺,而煎熬津液。如此,一脏有病,累及它脏,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积聚,停留于局部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局部病变常可反映整个机体的病理状态,从整体出发,辨析局部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异病同治,实施有效的治疗。 本文选自:申蕾等,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 原文链接地址: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2-27阅读量282

风湿闰月说 | 红斑狼疮,一...

病请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发热、关节痛、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贫血、白细胞减少、疲劳、精神障碍等。 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担心,这个病会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听听黄闰月医生怎么说吧~ SLE 会影响寿命吗? 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是的,SLE 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但这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有一些研究表明,未经良好控制或未接受适当治疗的SLE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炎、心脏病甚至死亡。 但是,如果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大多数人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提示:SLE 患者20年存活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我是如何患上SLE的? SLE 的发病机制复杂,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失调都可能参与其中。 有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可能在 SLE 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 SLE 在家族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暴露、药物反应、感染等也可能诱发 SLE 。 SLE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SLE 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 皮肤病变:约 80% 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病变,典型的表现包括面部蝴蝶状红斑、盘状红斑等; ● 关节痛:约 70% 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 ● 疲劳: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疲劳,这也是 SLE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发热:约 60% 的患者会出现发热,通常为长期、不规则的低热; ● 肌肉疼痛:约 50% 的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通常为对称性疼痛; ● 肾炎:约 50% 的患者会出现肾炎,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中医对 SLE 的理解 在中医看来,SLE 属于“阴阳毒”、“蝴蝶病”、“痹症”等范畴。病机多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外邪侵入,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导致体内气血阴阳失调。 ● 情志不舒:长期心情不畅、抑郁寡欢,可能引起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使病情加重; ●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脾气耗伤、肾气亏损,导致气血不足,使病情加重; ●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使病情加重; ● 外邪侵入:感染风寒、湿邪等外邪,可能引起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使病情加重。 中医治疗 SLE 主要是从调理脏腑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中医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SLE 虽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只要积极治疗和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 同时,中医在治疗 SLE 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黄闰月 2023-12-11阅读量359

风湿闰月说 | 你知道吗?中...

病请描述:在现代社会,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和理解,中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今天,黄闰月医生就来带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高尿酸血症:西医的视角 在西医看来,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从而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痛风、肾结石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肾功能衰竭。 因此,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解决。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 同时,医生也会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旦停药,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很可能会再次升高。 此外,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还可能产生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高尿酸血症:中医的视角 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病症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表现。对于高尿酸血症来说,中医更关注的是导致尿酸过高的原因,而不是单纯地降低尿酸水平。 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属于“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主要是因为饮食失衡、运动不足、情绪郁结和过度劳累,导致肝气郁结、脾气虚弱、肾气不足,从而使各个脏器的功能紊乱。 这种紊乱会导致痰湿停滞、湿热内生、痰瘀相互阻滞,最终形成疾病。 临床治疗上,中医主张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以科学的方式选择搭配中药材,结合传统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等方式来调养患者的体质,从而针对性地从病因病机上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培本清源。 ● 培本:补肾、醒脾、柔肝以调和肝脾肾功能; ● 清源:利湿、逐痰、泄浊、清瘀,以消除体内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 又该如何选择呢?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对高尿酸血症的看法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思路不同。 西医主要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解决问题;而中医则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状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西医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快速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可能存在副作用;而中医的治疗方式自然温和,但效果可能会较慢。 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最好是结合中西医的优点,既要注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要注重身心的调理和整体状况的改善。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上各有优势和特点,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治疗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冯博,王昕冉,齐庆等.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尿酸血症的防治[J].西部中医药,2022,35(12):96-99. [2]杜敏,罗毅,刘思思.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高尿酸血症中的干预治理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128-130.

黄闰月 2023-12-04阅读量418

风湿闰月说 | 第一批90后...

病请描述: 近日,话题#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来看,25 岁以上人群罹患中风(脑卒中)的终生风险为 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 事实上,除了中风之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是年轻人群中的高发疾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疾病年轻化呢? 关于这个话题,黄闰月医生有话要说~ 中风和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 1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调查显示,中风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 但近年来,年轻人患中风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气血瘀滞、肝阳上亢、痰浊阻络等因素有关。 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而痛风则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处沉积引起的一种炎症性关节病。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湿热内蕴、脾肾虚弱等因素有关。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通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且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风和高尿酸血症、痛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原因分析 1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与健康息息相关。 缺乏运动、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疾病风险。 数据显示,年轻人如果每天加班,中风的发生率会增加 10%~33% 。 此外,现代人常常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会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的病变,影响气血运行。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身体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2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导致中风和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偏爱快餐、外卖等方便食品,而这些食品往往高油、高盐、高糖,长期摄入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痰浊内生,阻塞经络,导致中风发生。 3情志因素 情志因素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长期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经络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预防措施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会导致体内湿气、寒气积累,损伤阳气,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患中风和高尿酸血症、痛风的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避免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2)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 3)调节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释放压力,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损伤肝脏和肾脏功能。 4)中医调理 根据个人体质,可以选择适当的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拔罐、推拿等,以调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年轻人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根本原因。要想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必须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结合中医的调理方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生活,远离疾病的困扰。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邹臻杰. 来自脑血管的危险信号:“90后”正面临中风危机[N]. 第一财经日报,2023-10-30(A01). [2]陶文丹,张勤,何俐.中风越来越“偏爱”年轻人?[J].大众健康,2021(09):20-21. [3]漳视新闻. 冲上热搜!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医生提醒…… [4]人民网微博

黄闰月 2023-11-21阅读量240

干货:引火归元的本质及应用技巧

病请描述:干货:引火归元的本质及应用技巧引火归元是个极容易让中医新手搞不明白的中医理论之一,很多人包括很多所谓的中医名家也容易弄错,关键原因还是基本概念不清晰,相同症状不同病因搞不清楚,使用时就容易犯错误。看完下面的内容,最后有我的经验总结,会告诉你引火归元的真谛。以下内容为我刚开始学习中医时收集的网络资料,时间大概是2010年左右。=========================================================================== “引火归元”法是中医治疗热病的几种方法之一。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出现了用辛热药物杂入寒冷药物中治疗热病的方剂,如第十八卷《胸中热第五》中的治热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眠方、承气汤、半夏汤和《压热第六》中的大酸枣汤、大枣汤等方剂中,均有一味辛热药物“桂心”。这足已说明孙思邈已经娴熟地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热病了。明代的《景岳全书》第十五卷《寒热》篇中,把治疗热病之法总结归纳为六种:“凡微热之气,宜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宜寒以制之;郁热在经络者,宜疏之、发之;结热在脏腑者,宜通之、利之;阴虚之热,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书中虽然提出了“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但并没指出此法即为“引火归元”之法。清代的《医学心悟·火字解》总结归纳出治疗内火四法。即:1、达:所谓木郁则达之;2、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3、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火热;4、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凡素体气阴两虚或气血双虚以及身体特别虚弱的患者,又罹患温热病后,西医连续使用抗菌素、中医连续使用白虎汤以及其它诸多寒凉药物而高热仍不退者,应立即采用“引火归元”之法(即寒凉药物中佐以辛热药物),可立见宏效。简述病例2则:1、石××,女,57岁,退休职工。该患者本来就患有气阴两虚型消渴证,又罹患温热病,头身疼痛,周身乏力,恶热,纳呆,口苦咽干,口渴引饮,尺肤热,午后病情加重,入夜热甚,舌淡红苔黄,脉象细数。体温39°5C。经某医院诊治,处以白虎汤三剂。服完两剂后,体温仍为39°4C,上述症状不减,笔者于其第三剂药中加入肉桂3克,一剂而愈。2、李××,男,46岁,教师。该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年不愈,素体气血双虚,又患湿温,头痛如裹,咽喉肿痛,颌下出现淋巴结节多个,并疼痛,尺肤热,口不渴,饮食不下,午后脯热,入夜喉部疼痛,彻夜不寐。舌淡苔黄腻,舌面水汪汪。脉象濡数,体温39。3C。经某医院诊治,给予注射青霉素,每次160万单位,日2次,连续注射3天,高热仍不退,症状无减,喉痛依然。经笔者诊治,处以三仁汤合白虎汤加马勃10克、大青叶10克、肉桂3克,每日1剂,3剂热退,诸症悉除。 临床上高热不退多属实证、热证,治疗时一般均投以寒凉之剂。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于虚火上炎所致发热不退一证的治疗就不能一味寒凉,必须投以热药,才能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并最终治愈疾病。  肉桂"引火归元"析作者:老农肉桂的作用中有“引火归元”一说,不知出于何书,但此说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以为肉桂具有“潜藏”的作用,能够将上焦之火封藏于下焦,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处方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点附子不太容易上火,而用肉桂稍多患者就会诉说出现咽痛等“上火”症状,肉桂不但没有“引火归元”反而“促火上炎”。张锡纯曾经论述:“附子但味厚,肉桂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我们再看近现代的火神派用药,附子可用到一二百克,用肉桂鲜有用到这么大剂量的,看来肉桂确实比附子性质“活泼”,用之不当或剂量过大会引起火热上炎。明显与“引火归元”一说相矛盾。那么古人说的引火归元应该怎么理解呢,肉桂确实能引火归元,但它只适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即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口舌咽喉出现上火的症状或面色红赤,这是阳气即将外亡的危重情况,治疗无疑是扶阳抑阴,温补下焦阳气。补足下焦阳气后,下焦的阴寒虽然消失了,可是真阳还在上焦浮着没有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对上焦的真阳说:“回来吧,下焦已经是我们阳气的地盘了。”上焦的真阳想回去,可是往下一看,中间的道路仍然是阴云密布,汪洋大海,深知自己如果直接往下走,还到不了家就会被阴寒灭掉,所以真阳不敢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又想办法了:派人把真阳接回来,要想冲出重围,接应同伴回家,必须选择一味性质活泼的药物,静而不动的药物是不能胜任的。我们常说干姜守而不走,附子走而不守,而前面又曾引用张锡纯的论述,肉桂比附子还要活泼。这样接应是任务就非肉桂莫属了。有了肉桂的接应,真阳得以安全的返回火宅。因此说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不是硬把阳气压到下焦。可以说肉桂的这种作用类似于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的作用,通脉四逆汤加减法中有“面色赤者,加葱九茎”,面赤是下焦阴寒逼阳上浮,用通脉四逆汤可以祛下焦阴寒,但上下焦之间的道路不通,而葱白辛能发散,能通上下阳气,所以尽管面部有热还是用辛温的葱白,也是“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说在经方中,用为引火归元作用的是葱白,不是肉桂。 那么肾气丸中用肉桂不是引火归元吗,在《金匮》关于肾气丸的原文中是找不到用肉桂引火归元的迹象的。后世赵献可等人对肾气丸的作用作了进一步发挥,这就应当另当别论了。可见肉桂能引火归元,不是因为它能封藏,也不是说能象牛膝一样引火下行,恰恰相反,是取其“通”性,“升”性。我们平时利用它这种作用的机会不多,因为那是极其危重的情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一般病到这种程度都不找我们中医看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大家可能在病房都见过,但没用过)。如果对“引火归元”没有清醒的认识,把肉桂用于外感温热的咽痛或相火妄动的情况,希望用它把火“引”下来,那只能火上浇油,加重病情。但在用清热药的同时用少量肉桂是允许的,可以防止冰扼热伏,这时是用的其反佐作用,而不能说是引火归元。由此我们想到了有些医家用黄连、肉桂治疗口舌生疮,有人以为这就是肉桂引火归元的证明。如果单用肉桂取得疗效的话,我们承认这是引火归元,可是这里还用了黄连,再用引火归元的理论就没有说服力了。我认为黄连肉桂治疗口疮的机理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从整体层面来说,其方名就表达了作用机理:“交泰”。黄连降心火;肉桂升肾水,心肾交泰,恢复了机体的平衡状态,所以局部的口疮得以痊愈。另一种机理是通过局部来解释,口舌生疮是属于“火”,黄连能清火,用点肉桂是反佐,防止冰扼热伏。这两种解释都比引火归元易懂,而令人信服。或有人问桂能降气,如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既然能降难道不能封藏吗?我们要看桂能降气降的是什么气,如果降的是阳气,那么我们承认它有封藏作用,而恰恰相反,它降的是阴寒上冲之气,降阴气正是其升阳气的表现。大家看一眼阴阳鱼就明白了,象翘翘板一样,阳气上升的同时,阴寒就下降了。所以桂能降气可以说成是:升是原因,降是结果。 或又有疑问:桂能平肝,既然能“平”,难道不能封藏吗,我认为这类似于桂能降气的问题。桂能疏肝是原因,平肝是结果。平肝仍是用其通散之力,肝气有郁时就能有肝气旺的表现,能把郁疏通开,肝气自然也就平了。就像鞭炮,把火药裹得紧,封得严,它能震耳欲聋;把它的封泥去掉,再放到时候只能“噗哧”一声就完了。肉桂平肝也是把肝的淤滞疏通开,肝气就没那么旺了,和柴胡、郁金是一个道理,而不是象龙骨、牡蛎、磁石那样能平肝潜阳。    总之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因为其能走散,而不是因为能潜藏,所以只能用于阴寒逼阳欲脱的危重证,而不能用于一般的相火妄动或外感温热等情况。    本文并不能就此画一个句号,还有一个疑问不能解决:“木得桂而枯”,能克木的为金,“八月桂花遍地开”,金秋时节开花,也表明桂与金有一定的联系。既然有金性,就应该有肃降之性,这与前面论述的桂性走散不能统一。或许可以“抵抗论”予以解释(参看拙文《论药物的明暗两性》):“桂花能在天气肃杀的季节开放,说明其有抵抗肃杀之气的能力,这就更加证明了肉桂的作用向上向外”,究竟应该看待这个问题,希望朋友们参与探讨,给予指教。不管理论怎样解释,肉桂比附子更容易使人“上火”是实际情况。       看完了以上的两篇文章,应该对引火归元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说一下我这些年临床实践后的经验总结:实际上,临床时我们先不要先入为主的考虑引火归元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详细的辩证清楚病人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分析所谓的上火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虚火,中医名词,火有虚实之分,“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 火不归原证候可以概括为: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攻,尿多不渴膝独冷,舌红无苔脉大洪。 现代人大多数都是湿寒体质,但是很多病人却自己感觉怕热喜冷,容易上火,这种情况在很多体质壮实或肥胖体质的人群比较常见,再进一步会发现舌苔白厚腻偶有舌尖微红,大便不正常或易腹泻,手脚凉等等。除了病人自己说自己怕热喜冷的主管症状,客观表现完全一派湿寒,这是常见的阳虚表现。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标准的阴虚火旺所表现出来的上火症状,这种病人大部分为典型的瘦削体型,舌瘦长苔少或无苔,女性常伴有经血少的情况。 以上两种上火类型粗略分型为阳虚和阴虚,而这种火在古书中常常被称为“龙雷之火”。李可总结为这两种病因的本质为“水寒不藏龙”和“水浅不养龙”。 1、水寒不藏龙   无根之火上扰肾水寒极,阴寒太盛。此为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坎卦解》用龙来做比喻:“ 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 2、水浅不养龙 龙火离位上奔肾水亏于下,真阳亢于上。此属阴不制阳,阴虚而阳亢。李可认为,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则火失其制而离位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 引火归原方法水亏者,治法为“壮水之主,以治阳光”,导龙归海,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熟地90克,巴戟天、麦冬各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归元。为何方中又有温阳的巴戟天和油桂呢?引火汤是阴阳并补之方,只不过滋阴的力量远强于温阳的力量。此乃阴阳互根之理,肾水大亏,肾阳虽然亢于上,但较正常状态仍为偏弱。水寒者,可以用大剂四逆汤,破阴回阳。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可见实火、虚火不易区分。 李可已经把这两种情况说的很清楚了,下面我再补充一下我的治疗经验:无论是治疗阴虚的引火汤还是治疗阳虚的大剂量四逆汤,都常常会遇到疗效不好的情况,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了很多年,最后用中医的“象思维”解决了。药物到达下焦肾必须经过中焦胃肠道,如果中焦道路不通,会导致药物无法到达病灶,疗效变差。其实无论是阴虚的“水浅不养龙”还是阳虚的“水寒不藏龙”,长期发病后,最后都容易合并其他病症,最常见的是痰湿,尤其是中焦胃肠道的痰湿。而且现代人饮食油腻较大,这种情况很常见。中焦痰湿油腻容易阻碍药效的发挥,比如引火汤中大剂量的熟地,常常在中焦就与痰湿胶结在一起,根本就无法到达下焦,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食欲下降,也就是所谓的熟地“腻胃”,反而加重了痰湿瘀阻,病人很难受,疗效差。阳虚的“水寒不藏龙”也一样, 长期的下焦火衰常常导致中焦湿寒,痰湿与补火壮阳药混杂在一起,也会导致内热上火的表现,常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发黄,口干口苦等等。综上所述,如果病人病情迁延长期不愈,尤其是舌苔厚腻之人,使用引火汤或四逆汤引火归元时,需要加适量的风药祛湿,古中医喜欢用独活,我个人喜用丁香,草果仁,砂仁,白芷,其实厚朴,枳壳,藿香,佩兰,豆蔻也可以的。从风药的角度重新审视肉桂的引火归元,是不是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象思维: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寒冷的冬天道路上一片浓雾,单纯靠大火只能抵御寒气,力量不够驱散大雾,这时候加上一阵温暖的大风,岂不是云开雾散?!这个大风就是风药!!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键还是临床看病与看书不一样。书本上是一个证对应一个方,而临床现实是病人长期慢性病最后常常多种病因夹杂为病,阴阳两虚合并寒、痰湿、瘀、风混杂在一起,肾阳不足+心阳不足+脾胃湿寒+肝气郁结+胆经郁热+经络淤堵,这些症状在慢性病常常合并出现,单独一个药方无法应对,必须几个药方合方,这才是真正显现中医真实水平的时候!!这样的病例怎么治疗,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再引申一下我的绝招,为什么很多人会“虚不受补”,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的补药无法到达所需的脏腑,都堵在路上了!参照我上面说的仔细想清楚!

闫明 2023-10-24阅读量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