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老年人腿抽筋 > 治疗

老年人腿抽筋治疗

老年人腿抽筋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老年人生活中腿抽筋,就一定是...

病请描述:老年人生活中腿抽筋,就一定是缺钙吗?老年人腿抽筋,别以为只是缺钙!除了其他生理原因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别大意!别忽视!今天内分泌王教授突然领本院干部病房大姐过来看看家里老人腿间断抽筋的问题。患者女,79岁,在神经内三住院,近期间断腿抽筋,影响生活质量。我院手足血管外科专家建议补钙。看了患者的骨密度测定报告,作为79周岁高龄女患,腰椎骨密度正常,只双侧股骨骨密度提示骨量减少,没有达到骨质疏松。我个人觉得这个年纪的老年女性都没达到骨质疏松那身体条件相当不错的。  听干部病房大姐描述,老太太小腿转筋疼一般是晨起或者半夜,但腿疼一直存在,走路不抽筋但有牵扯痛,走多了疼痛加重,家里一直吃迪巧、维生素D3从未间断,而且每年静点补糖钙一周左右又肌注D2二支连续3年。以上情况说明患者家里人还是很重视补钙的,这时候有些患者或者医生就觉得奇怪了,患者也补钙了,而且是长期补钙,怎么没有治疗效果呢?🌷重点来了:老年人生活中腿抽筋,就一定是缺钙吗? 抽筋,在临床上应该叫做肌肉痉挛,指肌肉不由自主收缩后,因不能放松而导致的剧烈疼痛感。 部分老年人腿抽筋确实是因为缺钙,当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缺钙时,肌肉就会呈异常兴奋状态,会导致痉挛现象的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缺钙外,其他一些生理性原因也可能会导致腿抽筋。🌷比如降温了天凉了,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腿部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可能会抽筋。🌷腿部肌肉在生活中受到撞击或外伤后可能会变得敏感,受到刺激也可能出现快速且强烈的收缩,这时也会出现腿抽筋。🌷此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肌肉就可能持续紧张,此时肌肉想要缓解疲劳并快速收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痉挛。🌷另,一部分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腿抽筋,比如降压药和利尿剂等。除了以上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腿抽筋,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腿抽筋,如果经常腿抽筋就要当心了,不能总想着只是缺钙补钙,可能是下面这几种疾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下肢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者闭塞,甚至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早期可能会出现腿抽筋的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腿抽筋的发作次数会不断增加,且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而动脉硬化糖尿病足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的一种。如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患者腿部供血不足,这时大量代谢产物就会堆积在腿部,患者可能会出现腿抽筋。🌷帕金森综合征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因为大脑发生病变,往往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并让肌肉异常收缩,因此可能也会出现腿抽筋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腰4-5间盘、腰5骶1间盘明显突出后硬膜囊脊髓受压导致下肢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可能会引起小腿肌肉异常收缩,最终诱发小腿抽筋症状的出现。🌷 所以,无论从生理还是病理角度看,导致老年人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只是缺钙。老年人腿抽筋不能只想到缺钙补钙,生理或者病理原因很多,应该多方考虑,综合评判。

孙鹏 2023-10-25阅读量220

什么时候喝牛奶,补钙效果最好...

病请描述:今天,微医君要和大家说说关于补钙的那些事儿。 补钙这个话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微医君在办公室中也经常听到各种相关的讨论,比如: 我家宝宝应该几岁开始补钙比较好呀? 我儿子比同龄人矮,是不是该买点钙片吃? 双十一我要给我爸妈买点钙片,得补补! 那么,真的是人人都需要补钙的吗?补钙到底应该怎么补呢? 你需要补钙吗?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显示,每个人每个时期对钙的需求量不同: 婴儿每天需要:300mg; 7岁以后儿童每天需要:800mg; 成人每天需要:800mg; 老人每天需要:1000mg; 孕妇每天需要:1200mg。 然而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中国人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仅只有400 mg左右。长期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流失会增多,前期的骨钙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需要补钙的。 缺钙了,会有什么影响?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长期钙不足,但现在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认为缺钙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长期缺钙会影响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身高和体型,也会增加中老年时期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甚至还会影响情绪的稳定,造成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腰酸背痛、抽筋、失眠等问题,钠多钙少的膳食还增加了成年人患高血压、中风和肥胖症的危险。 补钙,药补不如食补!但一定要注意...... 少!吃!盐! 以前有句话叫做“少吃盐=多补钙”,其实是有道理的。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每吃下6克盐,大约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 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研究也提示,钠摄入量高,不仅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体钙流失和提高肾结石风险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造成钙流失: ●动得太少 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会自动降低骨量。而骨骼不进行刺激,我们饮食补进去的钙也很难发挥作用。 ●晒得不够 晒太阳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95%以上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吃得太荤 肉类食品含钙量并不高,吃得太荤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 饮食补钙,这个排行榜应该了解一下 日常生活中,怎么吃才能更好地补钙呢?微医君给大家列了一个补钙食物排行榜,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名 牛奶or奶制品 牛奶含钙丰富且易吸收,这是成为冠军的主要原因。一杯牛奶(200 mL)中的钙超过200mg,每天喝一杯牛奶和一杯酸奶,基本上就满足了一半的钙需求。 另外,总有人问微医君,牛奶什么时候喝最好?对于这个问题,之前有研究表明餐前30分钟喝牛奶效果最好。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还能预防肥胖,当然前提是你没有乳糖不耐受。 但就补钙效果来说,喝牛奶这件事大家按自己喜好来就好,其实早中晚睡前都行,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也不错,都不影响补钙效果。 第二名  绿叶蔬菜  你没看错,其实绿叶蔬菜也是补钙小能手哦!微医君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对比: 100g全脂牛奶钙含量:104毫克 100g雪里蕻(雪菜):230毫克 100g绿苋菜:187毫克 100g红苋菜:178毫克 100g芥蓝:128毫克 100g油菜:108毫克 100g空心菜:99毫克 100g小白菜:90毫克 …… 除了钙以外,这些绿叶蔬菜中也含有不少钾、镁等元素,有利于提高钙的利用率,减少尿钙的流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像菠菜这类草酸过多的绿叶菜,建议先焯水去掉大半的草酸,这样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 第三名    豆制品    豆制品的补钙能力也是非常棒的,比如大豆制品中的原料黄豆含钙高达191 mg/100 g,做成豆腐之后,还要加入卤水或石膏,能增加钙镁元素含量。如卤水豆腐的钙含量为138 mg/100 g,石膏豆腐是116 mg/100 g,其含量,远远高于肉制品。 另外,黄豆中含有的镁、维生素 K 和大豆异黄酮,均可有效提升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钙流失的风险。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大豆含钙丰富,但加水做成豆浆后钙含量就被稀释了,仅为牛奶的1/10,所以不建议用豆浆代替牛奶。 第四名 鱼虾贝等水产海鲜类 鱼虾贝类等海鲜食物也是常见的补钙产品,特别是贝类。每100克的鱼类含钙量大约在50~150毫克,贝类更高,每100克贝类大约含钙200毫克左右。 第五名      坚果类      坚果不仅是零食里的营养冠军,也是补钙的良好来源,这个双十一你囤了吗?各种炒熟的坚果中,含钙量多达100~200mg/100g。 另外,坚果中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还有许多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E,每天一小把坚果,对心血管健康也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如果平时饮食中奶类充足(300 毫升以上)、深绿色蔬菜摄入多(500 克以上),再配合其他日常饮食,是可以达到800毫克钙的摄入量,无需额外补钙。 饮食不够,钙片来凑 一般来说,食补能完成的,我们不建议吃钙片。 只有当饮食补充完全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又或者是一些特殊人群,比如骨质疏松患者、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才需要服用钙片或钙剂,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服用钙片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小剂量钙片,比如100~300毫克的,不建议一次补500毫克以上的钙片; ●一天分两三次吃,比如早上一次200毫克,晚上一次200毫克; ●不要和豆制品、奶制品一起吃,因为这类食物中本身就含有很多钙,钙的总量大,单位时间的吸收率就可能下降。但可以和果蔬一起吃,有助于吸收; ●萎缩性胃炎或是消化不良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柠檬酸钙等有机酸钙,这类产品不需要很多胃酸来帮助钙溶解。 关于补钙这些误区,要学会识别 误区一 液体钙吸收效果更好 不同形态的钙,最终都会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钙的溶解度好不代表吸收得快、吸收得多。市面上的钙产品,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吸收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误区二 钙片吃多了会血压高 有些老年人经常会拿着药盒问医生:“我吃的这个高血压药,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那我还能吃钙片不?会影响血压吗?”答案是不会!因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影响的是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并不影响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 误区三 老了就肯定缺钙,不用看医生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但是,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微医君建议,女性绝经后、男性60岁以后,无论是否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建议每年1次骨密度测定;对于正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建议您在治疗开始前即测定骨代谢指标,随后在治疗后3个月,每6-12个月监测一次。

健康资讯 2023-10-20阅读量300

身体出现这几种情况 不是病了...

病请描述:身体出现下面六种情况,是身体衰老后常出现的情况。大家应该正确面对,建议收藏。 01 睡觉时间变短了 年龄大了,人体内分泌有了改变,只要不影响我们白天的精神状态,这种情况,不要担心,一般是不用特殊治疗的。 02 腿疼 走路费劲 很多老年朋友因为年龄增长,关节腔滑液减少,出现骨性关节炎。这也是一种自然进程,自行车还需要加“机油”,关节腔也需要加“机油”了。当然如果走起路来确实很疼痛,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还是应该去骨科看看。看要不要局部封闭加一些润滑液,或者是做个手术置换一下疼痛的关节。 03 偶发早搏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开始出现了早搏,这也是心脏衰老的一种体现,只要没有不舒服,通过24小时心电图的监测,早搏数量不多,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观察就可以了,如果特别多,那就需要线下就医,让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 04 经常腿抽筋 很多老年朋友,经常会感觉腿抽筋儿,有缺钙的表现,随着年龄变大,骨钙流失,这是骨质疏松的表现,特别是更年期后的一些女性,因为激素变化,骨钙流失比较快,这个时候要注意补一些加维生素D的钙片,同时也要注意日常饮食中补补钙,很多食品有利于补钙,牛奶,蘑菇等等,应该注意多晒晒太阳,毕竟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当然也要注意适当的体育运动。 05 血压增高 随着年龄增长,有很多朋友都出现了血压增高,脉压增大,这也是血管老化,弹性减退的表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得接受这个事情。但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也是不一样的,要看自身情况线下就医,让医生帮您判断控制目标。 06 瓣膜关闭不全 很多人体检,做了心脏彩超以后,发现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这就像我们家里的门和门框的关系,用久了,就关得不严实了,轻中度的关闭不全,只要不是严重心脏病引起的,定期观察就可以了,没有特殊能用的药或是手术

狄华 2023-01-14阅读量343

钙片吃多了会得结石?骨科教授...

病请描述:吃钙片太多会得结石! 骨折了,喝点骨头汤吧,能补钙!检查发现,我血钙不低,肯定不缺钙!我得了骨质疏松,补钙就行了!……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关于补钙的误区,今天微医邀请到南京市中医院 骨伤科 尹宏 主任医师,带大家识别这些补钙误区。  误区一:钙片吃多了会得结石  草酸钙多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而目前临床常用口服钙剂多为碳酸钙,同时碳酸钙有拮抗草酸钙形成的作用。 因此合理补充碳酸钙制剂,并不增加泌尿系结石风险。 国外一项对78293名无肾结石病史的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较高的饮食钙摄入可减少肾结石发生风险5%至28%,较多水摄入可减少肾结石发生风险13%至31%,而较高的钠摄入可增加肾结石风险11%至61%。  误区二:钙片吃多了会血压高  有些老年人拿着药盒问医生:“我吃的这个高血压药,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那我还能吃钙片不?会影响血压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口服钙剂是补充的元素钙,而非钙离子。  2012年12月,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NOF)发表的研究声明,推荐剂量的钙剂补充(每日1000mg碳酸钙及400IU维生素D3)不增加心肌梗塞、冠心病、中风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致死率。  误区三:我的血钙不低,我肯定不缺钙  钙和无机磷是骨骼无机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中包括了人体99%的钙和80%的磷,也就是说,骨骼才是人体的庞大“钙库”,是否“缺钙”取决于你的骨骼是否健康。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大多由于破骨细胞活跃,发生急性或慢性骨丢失,故而血钙正常或升高;而甲状旁腺激素是重要的钙调激素之一,当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不但会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同时也会升高血钙。  所以,血钙高并不能说明骨骼一定健康。  误区四:多喝骨头汤、多吃虾皮肯定能补钙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  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仅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一般饮食中,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确实含钙量较多,但是奶制品多含碳酸钙,而豆制品、海产品等含草酸钙居多。 如果大量摄入虾皮等食物,会增加草酸钙的吸收,而草酸钙多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 所以,不建大量摄入虾皮,还是应该保证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等均衡摄入比较好。  骨头汤等荤汤的含钙量极少,并不能达到饮食补钙的目的。如果摄入过多荤汤反而增加脂肪、嘌呤的摄入,会增加心血管意外、痛风、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研究报道牛奶和钙剂摄入均可显著提高儿童的骨密度值,但摄入牛奶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误区五:得了骨质疏松症,补钙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正常骨骼的塑建和重建需要一种偶联机制,即成骨细胞的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的吸收作用;当成骨细胞能力下降,或破骨细胞过度活跃时,则会发生骨代谢的异常,从而出现结构的改变,最终发生为骨质疏松症。  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案常常被形容成一个建筑工地:钙剂和维生素D就是“砖头和水泥”,而抗骨质疏松药则是“建筑工人”,要想砌成坚固的“大楼”,材料与工人缺一不可。  在中华医学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始终把钙剂和维生素D作为骨质疏松症预防及治疗的基础措施。 而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机制以抑制骨吸收(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等)和促进骨形成(如甲状旁腺激素片段等)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医生会根据你的骨密度测定及骨代谢指标检查结果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误区六:年纪大了肯定缺钙,不用看医生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但是,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老年人因低钙摄入和维生素D缺少,而导致负钙平衡,因此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引起年龄相关的继发性甲旁亢,并使骨转换增加、骨丢失加快。  女性绝经后、男性60岁以后,无论是否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建议每年1次骨密度测定;对于正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建议您在治疗开始前即测定骨代谢指标,随后在治疗后3个月,每6-12个月监测一次。 同时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跌倒风险因素、下肢肌力、平衡量表等测定,根据评估风险,遵医嘱进行相关干预,预防跌倒及骨折发生。  *本文原作者☞南京市中医院 骨伤科 尹宏 主任医师☜,由微医整理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123RF正版图库。  医生简介

健康资讯 2022-07-12阅读量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