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慢性鼻炎 > 内容

慢性鼻炎内容

炎炎夏日三伏临,冬病夏治好时...

病请描述:   俗话说:冬病夏治,事半功倍。炎炎夏日阳气盛,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欢迎。随着气温逐渐攀升三伏天的将至,又到一年“冬病夏治”时。笔者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见到中医科副主任赵宇兰时,她正忙着穿梭于各诊室之间,跟患者沟通交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和服务。 ▲ 中医科赵主任忙于为病人诊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三伏疗法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在人体穴位敷以芳香走窜、开窍通络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不仅让中医药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也让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块瑰宝在国外遍地开花,大放异彩。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赵主任介绍到“冬病夏治”的原理出自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如书中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之时,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驱散体内湿寒、散寒通络,在临床上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尤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以使到了冬季阳气充足,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身体抵抗力。“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对症施治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冬病夏治’疗法已经开展多年,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全面丰富的治疗方式,如穴位贴敷、拔罐、灸法、中药涂擦、推拿、红外线治疗等10余种方法。”赵主任侃侃而谈,“服务广泛而全面,医生会针对患者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治疗。”根据因人而异、因人施治的原则,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调经络的作用,来增强免疫力。 ▲ 冬病夏治贴敷药粉及督灸   1、三伏贴   是一种顺应时节开展、典型而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相应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膏药,刺激穴位及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尤其适宜治疗或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肺病、亚健康等病症。过程无创无痛,使用方便,适合大多数人,一般建议7-10天到为一个周期。   2、督灸   是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的一种灸疗方法。通过督灸隔药或隔姜灸,能够很好地起到补益元阳、祛邪扶正、条畅气血的功效。   3、拔罐   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现象及原理,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强淋巴循环。具有防病治病、强壮身体、散寒祛痰的功效。尤为适宜虚寒湿脾、阳气不足、体寒怕冷的人群。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赵主任介绍道:“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在跨越数千年的长河中,‘冬病夏治’疗法不仅也得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症的治疗。”具体来说,其适应症可分为如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腹泻、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肠病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性疾病。   3、疼痛性疾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4、耳鼻喉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小儿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肠胃功能失调食少腹泻等。   6、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产后失调等。   7、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等。   8、增强及调理体质:   体虚易感、免疫力低下、阳虚体质、疲劳综合征、手脚凉等其他病症。   赵主任还强调: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治及进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冬病夏治”须注意   第一:“冬病夏治”也不是“万金油”,部分人群是不适宜的,如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及2岁以下的幼儿,皮肤容易过敏、敷贴处皮肤长有疱或有破损者等。   第二:饮食方面:治疗后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但不能直接饮用冷水,食用冰西瓜、冷饮等,避免喝浓茶。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影响治疗效果。   第三:注意保暖:切忌贪凉,不要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因为治疗后毛孔大开,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腕、肘、肩、膝等部位。治疗回家以后不要马上洗澡,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为宜。   第四:生活起居:治疗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可以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注意不要太过激烈,宜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时间,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   第五: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2023年三伏日历 头伏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2023年的“三伏”即将来临,长达40天,更是进行“冬病夏治”的良机。多年来,在夏季医院中医科针对性的推出“冬病夏治”活动,运用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治疗各类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失眠、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议有需求的患者可以提前预约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具体辨证施治,不要错过“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时间 7月11日—8月19日 每周二、四下午 13:00-16:00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6-27阅读量928

鼻出血是季节原因?与鼻炎有何...

病请描述:  医生呀,我家宝宝经常半夜会鼻出血,吓人呀,是鼻炎?不会是白血病吧!?  大夫呀,我每年秋冬季节就容易鼻涕带血丝,偶尔还会大量出血,是何原因?  医生,我每天早晨起床后,擤鼻涕,都会鼻涕带血丝,偶尔倒吸鼻涕,吐出来的痰里也有血块,怎么回事呀?  这里,提醒大家,白血病确实会有鼻出血症状,但是,既然是白血病,就还会有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与白血病相关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有发热、面色苍白、贫血、容易心慌、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没有这些伴随症状,不必大惊小怪。 那么,鼻出血到底有哪些原因呐? 明显的外伤,譬如车祸、跌伤、撞伤、打伤及挖鼻、揉鼻等引起鼻出血之外,还有以下常见的原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慢性鼻炎,慢性过敏性鼻炎导致鼻黏膜脆性增加,经常鼻塞或鼻痒而不断揉鼻子,加上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很容易导致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时,凸突面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黏膜容易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  3,爱吃辣椒、爱吃瓜子、爱吃薯片,或者成年人有抽烟喝酒习惯时,容易导致肺胃热盛,也就是容易上火,导致鼻腔干燥而出血。  4,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等,也会导致鼻出血。需要鼻部CT或者鼻镜检查明确诊断。  5,高血压、动脉硬化、顽固性便秘等,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6,血小板减少、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有鼻出血现象。需要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 处理 首先,要保持冷静,以免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出血加剧。然后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自我处理。指压法:可向鼻腔内塞入棉球(避免使用粗糙的纸),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约10~15分钟,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此方法可以凑效。有高血压的患者需先测一下血压,如果血压高,应口服降压药(但老年患者血压不可降得过快,以免脑供血不足、血栓形成等)。如果出血量较大,则需要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避免或减少步行及活动)。 2、医生常用止血方法:(1)烧灼法;(2)鼻腔填塞:填塞物有凡士林油纱条、止血套、气囊或水囊、膨胀海绵、止血海棉、明胶海绵、藻酸钙纤维、纳吸棉等;(3)鼻内镜电凝止血;(4)动脉栓塞(5)血管结扎术;(6)鼻中隔手术:鼻中隔黏膜划痕及鼻中隔偏曲矫正;(7)使用止血药物;(8)其他:对于鼻腔或鼻窦肿瘤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先止血后手术切除肿瘤,或采用放疗,或结扎颈部血管以止血。 预防 1、空气加湿:空气干燥可诱发鼻出血。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勿用力擤鼻、止咳。 3、吃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应定期防治原发病。 儿童应纠正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不良习惯。

耳鼻咽喉科 2023-03-09阅读量4307

二:伤寒治水三大方

病请描述: 二:伤寒治水三大方 伤寒治水方之一:苓桂术甘汤 □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以“气”的形式,也就是液态的水必须转变成气态的“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而要将水变化为气,就需一种动力——火,生理的火就是人的阳气,阳气的温煦、蒸化作用促使水转变成气,这就像一锅凉水变成水蒸气就必须加火一样,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气化”。   如果阳气不足,就会使体内水液不能转换成气,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故水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阳气或者说“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疗水肿这些疾病时,往往加些温阳的药物,以促使水尽快转为气运转全身。正如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症   若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会表现出许多病症,包括水、湿、痰、饮引起的诸多病症,可导致各个系统出现问题。如有个老太太,从东北来,患眩晕症,诊为“梅里埃病”,已得病半个月。发作时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吐出物尽是白白的、黏黏的涎沫,躺在床上连眼睛也不敢睁。就诊时须由两人搀扶,否则必坐立不稳倒地,问话时两目紧闭,不敢出声作答,否则呕吐。舌苔白滑而腻。这在中医看来,多属痰饮上犯清窍,属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   水、湿、痰、饮等的滋生,统称为水液代谢失常病症,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聚为饮,饮聚为痰。稀者为饮,稠者为痰。但临床上有时难以截然划分,所以有“水湿”、“水饮”、“痰饮”、“痰湿”等不同名称,突出显示中医的整体观念特色。   《伤寒论》是如何治水液病的   《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化水(饮)、利水、逐水。   当水湿不甚,可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就是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药将水湿或水饮蒸化掉,犹如天下小雨,刚湿地皮或地之小凹处积水,太阳一照,则即刻蒸发一样,这叫做化湿法、化饮法,《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基本属于这类方剂。   当水停渐多,比如有一小坑水,只靠温化难以速去、尽去,这时便要燥湿、渗湿,燥湿就是用干燥的药物祛湿。渗湿就是用土填坑,使水渗到土内的过程,所以渗湿就是用补土的药,脾属于土,补脾就是补土,就是使用健脾的药去达到渗湿的目的,甚至有的药就是要用黄土来炒,如土炒白术等,《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理中汤等属于这类方剂。但通常情况下是化湿、燥湿、渗湿联合使用,也不可太绝对划分。   如果体内水湿较多,用上述方法难以祛除,比如有一大坑水,用土渗的方法就有些费时、费事了,这时最好是疏通排泄,也就是挖沟排水,这就是利水的方法,《伤寒论》里的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属于这类方剂。   但如果水湿太重,甚至泛滥成洪水,或排泄道路堵塞严重,那就要强力疏导泄洪了,这就是中医的逐水方法了,具有逐水作用的药物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后不仅小便明显增多,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中病即止。《伤寒论》中的十枣汤、大陷胸汤、牡蛎泽泻散属于这类方剂。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及功效   苓桂术甘汤就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这四味药组成,是化湿、渗湿、利水的结合。   茯苓是菌类的一种,味淡性平,具有渗湿、利水的效果,它的利水作用可通过增加小便量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它的渗湿作用将水液的残留物、人体组织的渗出物吸收掉;同时,茯苓还有健脾宁心的作用。   桂枝是辛甘温的药物,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它属于樟科植物,有特异的芳香味道,能够开胃健脾,扩张血管,从而将多余的水分“化”掉,比如阳光一照,水分即蒸发。   白术是一个苦温的药物,能够补益脾气,干燥湿邪,与茯苓配合吸收组织渗出的水分。   甘草,一方面补益脾气,能够修补组织,另一方面调和其他药物,使各个药物更加协调工作。   苓桂术甘汤治眩晕   上述那个梅里埃病眩晕病例就适合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简称为苓桂术甘汤)治疗,此方是《伤寒论》里的重要方剂,张仲景用它来治疗因脾虚导致的水饮内停。中医所讲的“脾”,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人出生后,即赖摄取饮食消化成气血以生存,故中医把脾叫做“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我们的饮食,先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其中的营养成分由脾运转到全身,中医称为“脾运化水湿”,相当于西医所讲的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果由于疲劳过度,或作息不规律,起居失宜,或思虑过度伤脾,或饮食不节等,都会导致脾气虚弱,脾气虚就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于是水湿就会停聚下来,形成水饮、痰湿等,就会导致很多疾病,这时就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条下讲脾虚水停可导致许多种病症,如“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包括有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心下逆满”,就是讲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胃在心脏的下面,古人常称胃为“心下”,意思是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气上冲胸”,胸是心脏的位置,脾虚所生水饮可以上行冲于心胸,往往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的心脏病,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气上冲型心脏病不可多得的方剂。“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就是站立时头目眩晕,使之身体摇动,站立不稳,这种眩晕发作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梅里埃病,中医认为由中焦水饮上泛于清窍所致,可以说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这种疾病的王牌药物。前面说的梅里埃病的病例就属于张仲景讲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的情况,即开苓桂术甘汤,合上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另一个方子泽泻汤(泽泻、白术),只服一周,就基本上痊愈了。   苓桂术甘汤治“水心病”   我的老师、已故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先生把这个方子用得非常神奇,根据“气上冲胸”的记载,治愈了许多水气凌心的心脏病,刘老把这一型心脏病命名为“水心病”。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   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痛胸闷,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曾有个50岁男性病人,经常咽喉哽咽,一直按慢性咽炎治疗,过一段时间,脸颊出现黑斑。突然有一天,发生心绞痛,送医院治疗,冠状动脉堵塞,放了三个支架。(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他曾治一个40多岁男性病人,形体肥胖,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救治两月有余,功效不显。来诊时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部的血脉也随气上冲而胀痛不休。舌苔水滑欲滴,脉沉弦,偶见有结象。辨证为水气凌心之“水心病”,由心阳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用苓桂术甘汤原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有结象,犹显露出畏寒怕冷的阳虚见症。于上方中加附子、肉桂,以复心肾阳气。又服3剂后,手足转温,不再恶寒,但仍时有心悸、气短,再于上方中加入党参、五味子,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愈。   苓桂术甘汤治水气痰饮   水气、痰饮是中医认为的一个致病广泛的邪气,因这些邪气具有流动不定的特点,所以能在体内引起许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五官科疾病等,苓桂术甘汤是化水气、痰饮的良方,所以用途非常广泛。   心血管“怪病”:再举一个导师刘渡舟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怪病”病例。   一冠心病患者,发病为奇,除了有心悸、胸闷、胸痛的心脏病症状外,还有一个颇为奇怪的症状,就是不时地口中嘶嘶作响,作响时从咽喉气门向上喷吐白沫,能喷出一米之远,甚为痛苦,就诊时恐怕白沫喷到大夫,特将头扭向一边。伴有恶心,咽喉哽噎,头沉,手颤。舌红,脉沉弦而滑。刘渡舟诊断为水气凌心证。处以苓桂术甘加泽泻、半夏、生姜汁。14剂而愈。   消化疾病:除了上述心血管疾病外,像消化系统疾病,胃脘胀满,没有食欲,恶心想吐,打嗝,或一吃饭就腹胀、想解大便,用苓桂术甘汤也很灵光。本方补中气的作用很强,经常服用可增加免疫力,防止感冒。   呼吸疾病:呼吸系统方面,如痰饮所导致的咳嗽、气喘,吐痰量多,用苓桂术甘汤较好。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用宣肺平喘药得到控制后,为根除痰饮,经常用苓桂术甘汤善后处理,因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用苓桂术甘汤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则哮喘就不容易反复。   五官疾病:上述所说的梅尼埃病,是苓桂术甘汤运用于五官科的典例,五官科许多疾病都可使用苓桂术甘汤,如用于眼科之视神经乳头水肿病就很好,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2000年患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下降很快,原来双目都1.5的视力,一年内下降为0.4和0.5。形体偏胖,但素来脾虚,大便不成形,经常头晕,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用苓桂术甘汤加人参、菊花、枸杞子、车前子,服用三个月,双目视力恢复到1.0。眼科疾患像青光眼之眼压高,也可用本方治疗,可加车前子、牛膝。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或鼻涕倒流于口腔、咽喉,用苓桂术甘汤都有很好疗效。曾治一女性病人,30岁,鼻炎病史,生孩子三个月后,鼻炎又发,鼻涕流入口腔,感觉清稀寒凉,不时吐唾沫,外出时随身携带小塑料袋,就诊几分钟,吐十数口。怕冷,大便稀散,舌淡嫩,有齿痕,脉细无力。因为吐物清稀、怕冷,阳虚现象,用苓桂术甘汤合上理中汤,服用3周,治愈。   苓桂术甘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用于临床时,可以随证加减。如痰多脉滑的,可与二陈汤配合使用;如头眩较重的,可加泽泻;若头面有烘热之象的,可加白薇;若血压偏高的,可加红花、茜草、益母草、牛膝;若脉见结代,则减去白术而加五味子;若湿痰作咳,则减去白术而加苡米;若见惊悸不安的,可加龙骨、牡蛎。   猪苓汤治阴虚水肿 □ 张远翠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   郭某,男,41岁,2011年11月初诊。   患者于2011年6月患肾炎,在当地乡卫生院住院1月,水肿消退,尿潜血基本消失,唯尿蛋白持续在2+~3+之间。出院后口服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六味地黄丸等,不仅蛋白仍未消,而水肿渐渐复起。   刻诊:自述口干欲饮水,小便不利,大便不实。患者面色红润,呈满月脸,双下肢浮肿,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尿蛋白(3+),尿潜血(+),血压130/85mmHg。辨证后认为,证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嘱其暂停用六味地黄丸,改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   处方:猪苓1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阿胶10克(烊化),白茅根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服。   患者服药20剂,水肿减轻,尿蛋白(2+),潜血(-),嘱其所服强的松逐渐减量,并停用雷公藤多甙,原方去白茅根,加枸杞子15克。   患者续服20剂,水肿消失,尿蛋白(+-)。后以六味地黄丸缓图其本。   按:岚皋县中医医院李万全医师认为,本例虽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但须考虑标本缓急之理。阴虚为本,水热互结为标,理应急则治其标,待水热之邪祛尽,方可从本论治。   故以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方中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湿以利水;阿胶甘平滋阴润燥;滑石清热利小便;更加白茅根清热止血利尿;枸杞子滋阴补肾以摄纳精微,水去则热无所附,膀胱气化得行,肾藏精功能恢复,则诸症自然消失。后服六味地黄丸,乃缓则治其本之意。

杨磊 2022-10-22阅读量2072

冬病夏治行针忙|40天加长版...

病请描述: ▲忙于治疗的何金森教授   进入三伏天,蓝十字脑科医院 “冬病夏治”中医特需门诊迎来了一波求医问诊的“小高潮”。特需专家何金森教授奔忙于各诊间之内,为各种类型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中医治疗和康复方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大大提升了民众的健康管理意识,更让中医中药这座文化宝库大放异彩,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喜爱。   “冬病夏治” 对症施治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理论,以人体的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的理论为基础,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借助三伏针(灸)、三伏贴、中药膏方等来对症施治或调理,以达到拔除病根、祛除顽疾的目的。   三伏针(灸):借自然气候热盛之势,扶正壮阳,驱逐阴寒固疾的一种时间针法。常用方法有:毫针、艾灸、水针(穴位注射)、耳穴、火罐等。以每周2~3次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酌情调整频率。   三伏贴:通过在相应穴位上敷贴外用膏药,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抵御疾病能力,尤其适宜儿童过敏、哮喘、消化不良等病症,不疼不痒、效果俱佳。一般医生建议3年为一个疗程,即连续3年的三伏天都持续进行敷贴治疗。   中药膏方:膏方四季皆宜,比较注重全面、整体的调理。兼以治病和防病相结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等,是慢性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调理的理想剂型。   何金森教授介绍,“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的虚寒性疾病,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夏治”,就是在肌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机(一般指夏天的三伏时节),采用适当的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以增强肌体抵抗病邪的能力。   “冬病夏治” 未病先防   为什么“冬病”不在冬天治,而在夏天治?   何金森教授解释,打好提前量,将疾病消除在未发之时,即所谓“未病先防”。就好比冬天要考试了,冬天才开始学习、补课,临阵磨刀根本来不及;但如果提前半年,夏天就开始,到冬天的时候自然准备充分,考试就没多大问题。   此外,“冬病夏治”也是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极好体现。   大多数冬天发作的疾病都是肺气亏虚导致,或者是体内的阳气不足引发。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充足的季节,有冬病表现的人群可以趁着夏日阳光充沛,有规划地补充人体的阳气,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以使一些冬季好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甚至不发。即使有的疾病依然复发,病症也会得以明显改善或减轻。   由此而言,“冬病夏治”不仅对一些顽疾、痼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   ②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肠病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性疾病。   ③疼痛性疾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④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⑤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肠胃功能失调食少腹泻等。   ⑥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失调等。   ⑦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等。   ⑧其他疾病:哮喘、阳虚型体质的亚健康人群。   何金森教授强调: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大家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及进行饮食调理,以免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冬病夏治”中医特需门诊   由何金森教授领衔,特色鲜明。主要以传统中医诊疗方法(针灸、推拿、中药三者结合)为基础,广泛涉及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者联动),承担科学管控、调理诊治,及维护人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医疗使命。   团队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及临床相关技术手段为核心,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海派中医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为理论指导,并融合现代医学、康复医学、自然疗法等,构筑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中医药整合医学”体系,并将其文化精髓贯彻至整个“蓝十字脑科医院专病专科”项目中。   在“冬病夏治”上,何金森教授团队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体质类型,进行一对一体质辨识,把脉开方,辨证施治,根据个体差异,强调“一人一方,量体施治”。   小贴士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 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 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 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2-07-28阅读量8595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病请描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是一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认知功能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3%。主要表现为儿童睡眠过程中因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导致间歇性低氧和频繁微觉醒,从而扰乱儿童正常的通气和睡眠结构。长期的间歇性缺氧及睡眠结构紊乱会导致患儿的严重健康问题,如日间嗜睡、腺样体面容、生长发育迟缓、诱发中耳炎等。学龄儿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甚至神经认知功能及行为异常。 导致儿童OSA的病因很多,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他常见的鼻部疾病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新生物等;舌咽部有舌扁桃体肥大、舌根囊肿、咽部肿物、舌体肥大等;喉及气管主要疾病有喉软骨软化、喉部气管新生物、气管狭窄等。另外,肥胖、颅面畸形、神经肌肉疾病等因素也可能与儿童OSA的发病有关。但所有病因中最主要的是腺样体或和扁桃体肥大,约占儿童OSA发病因素的70%,好发于3~5岁儿童。 一:临床表现: 1、夜间入睡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睡眠中反复惊醒、肢体翻动等。2、尿床、夜间多汗、睡姿异常;常爱趴着睡,严重的可以出现趴着撅起屁股头往前探着睡觉。 3、白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行为改变、认知障碍等。 4、长期发作可有生长发育迟滞、高血压、心脏扩大、右心衰竭及肺心病等体征。 5、有的患儿还可以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 二、诊断: 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如纤维鼻咽镜检查、夜间的多导睡眠监测、脉搏血氧监测、影像学检查、药物诱导睡眠内镜、声反射鼻腔测量等。睡眠呼吸监测是诊断鼾症的金标准,可以充分了解患儿夜间发病的情况。 三:主要危害:1、导致患儿生长缓慢:鼾症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势必使生长激素的释放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导致患儿智力发育落后:鼾症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将影响到孩子的智力水平。3、长期张口呼吸影响儿童的面容:儿童在打鼾时由于鼻咽部阻塞、张口呼吸,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常,久而久之,可出现上牙外凸,嘴唇上翘,脸部拉长,眼神呆滞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4、诱发慢性鼻窦炎: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堵塞鼻腔通气引流,阻碍鼻窦的引流,同时腺样体可能是个病灶,容易诱发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等鼻窦炎症状。 5、引起渗出性中耳炎:腺样体增生肥大如果堵塞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则会引起反复的渗出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塞感、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四:治疗原则:早诊断、早治疗,解除上气道梗阻因素,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儿童OSA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解除呼吸道的阻塞。对于轻、中度OSA患儿,结合腺样体及扁桃体评估情况,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孟鲁司特钠作为治疗药物,以降低睡眠呼吸事件,改善症状评分,并定期随诊评估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药物后无效或停药后再次出现症状的OSA患儿,建议在上气道综合评估基础上,进行其他治疗。 对于大多数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来说,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率国内外报道均达到90%以上。其他外科治疗包括:颅面正颌手术(适用于部分颅面发育畸形的患儿)、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下鼻甲减容术、气管切开术。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证、腺样体扁桃体不大、腺样体扁桃体切除后仍然存在OSA以及选择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PPV)是一项可以选择的治疗。 对于可能合并口腔及颌面发育问题的OSA患儿,尤其是不伴有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术后OSA持续存在、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NPPV治疗的OSA患儿,建议进行口腔评估,必要时进行口腔矫治器治疗。对于超重或肥胖的OSA患儿,临床医师应推荐行为和饮食干预以控制患儿体重。 五:预防: 1、营养方面要保持均衡,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2、当出现打鼾的症状并持续2个月以上应及时就诊。3、注意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各种急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避免炎症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

顾美珍 2022-05-29阅读量1.0万

慢性咽炎反反复复,别只怪嗓子...

病请描述:“感觉喉咙有东西,咳不出来咽不下去。” “嗓子又干又痒又痛,一到换季更明显。” “喉咙里辣辣的,刷牙犯恶心,太遭罪了。” 在了解的过程中,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慢性咽炎总反反复复该怎么办?慢性咽喉炎能治愈吗?慢性咽喉炎会癌变吗? 今天,就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跟大家聊一聊慢性咽喉炎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 慢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慢性弥漫性炎症。 临床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痒感、烧灼感、疼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晨起出现咳嗽,伴恶心。 咽部作为衔接鼻腔、口腔、气管、食道的“交通枢纽”,与多个器官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咽部炎症。 所以,要想避免慢性咽炎反复发作,要注意以下7点。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长期反复的感冒有可能会引发慢性咽炎。所以,慢性咽炎患者应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 2、注意口鼻卫生 各种鼻病,如慢性鼻炎,或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均可长期产生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引发慢性咽部不适症状。 而有研究显示,慢性咽炎患者因咽部疼痛、功能限制等因素,影响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4] 因此,无论是为了避免慢性咽炎的反复发作,还是为了维持日常健康口腔状况,我们都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等。 3、注意胃肠道疾病 某些胃肠道疾病可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反流物反复刺激咽部,引起咽部不适症状。 在国外文献中,因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咽炎的报道也很多见。 所以,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人群,也需及时治疗。 4、调整饮食习惯 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咽喉炎各中医证型与老年人生冷、辛辣、吸烟、饮酒等饮食生活习惯有关。[2] 所以,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过热、过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减少咽部刺激,从而减少咽炎的发作。 5、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加强身体锻炼。锻炼疗法是通过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等概率,减少急性咽炎的发作。 日常生活需规律,劳逸结合。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为慢性咽炎的保护因素,而肥胖为危险因素。[3] 6、注意环境卫生 长期与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等接触也有会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率。 所以,患有慢性咽炎的朋友,尽量少去粉尘较多的地区,雾霾天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 7、适度正确用嗓 慢性咽炎也有明显的职业特征,销售人员、教师等群体中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较多。 这几种职业从业者由于工作需要容易导致用嗓过度。频繁用嗓容易导致声带咽喉充血,引起咽部不适。 这类人群平时需注意用嗓习惯,减少或避免高声说话,平时多注意咽部保护。 慢性咽炎能治愈吗? 能,但是比较难。慢性咽炎难治愈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病因比较复杂。 上文提到咽喉乃是一个“四通八达”之处,与各方均有联系,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咽喉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找到引起慢性咽炎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愈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比如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慢性咽炎,通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能改善慢性咽炎的症状。 第二,护理很重要但总被忽略。 慢性咽炎患者治愈后,更要注重日常的护理保养。如果忽略护理,很可能导致咽炎反复。 慢性咽炎会癌变吗?___ 慢性咽炎一般不会癌变,可是有些癌症的早期症状跟慢性咽炎相似。比如早期的喉癌、下咽癌、颈段食管癌、舌癌、扁桃体癌、甲状腺癌等。 除了癌症之外,咽部异物(比如鱼刺)、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冠心病等)患者都可能会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类似于“慢性咽炎”的症状。 所以,如果出现用药后咽部不适未缓解甚至加重,吞咽以及进食受影响,咽部疼痛持续加重或有放射性疼痛,声音嘶哑超过2周等症状,请及时就医,确诊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拖!

健康资讯 2022-01-14阅读量1.1万

常见疾病系列:慢性咽炎

病请描述:        很多人都有这种苦恼,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通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隐约咽痛,咽部痰多反复清嗓、反复咽痒咳嗽等不适。部分慢性咽炎可以找到潜在病因,并且针对因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的人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炎,鼻部有炎症可能导致分泌物倒流入口腔,从而产生咽部不适。         有的人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这部分人群呢容易发生过敏性咽喉炎,经常表现为咽痒、咳嗽。         还有的人平素有反酸,烧心,暧气等不适,这些人很可能是反流性咽喉炎,会建议适当的口服一些抑酸剂。         龋齿也有可能导致咽部异物感,还有咽喉部一些较大的囊肿等。               慢性咽炎还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说话多的教师、销售或者在粉尘多的地方工作的工人,以及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咽喉炎的病人会比较多。         找不到潜在病因的慢性咽炎更为常见,并且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这些人群呢首先要消除他们的恐癌心理。对于年轻患者,不抽烟不喝酒的病人,如果咽部异物感超过3个月的话我们会建议做个喉镜检查。而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尤其是烟民这个时间我们会更加严格,通常是1个月。        俗话说,慢性咽炎,三分靠药物,七分靠保养,找不到潜在病因的慢性咽炎,首先还是要消除病人的紧张和焦虑心理,然后叮嘱病人平素要少说话,饮食清淡,经过粉尘多或者有二手烟等空气不好的地方佩戴口罩,多锻炼,避免感冒。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从咽干、咽部灼热感开始,从而容易诱发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那么咽炎应该如何治疗呢,可以适当的口服一点对症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药片,喷雾或者含片。但是不建议口服药物时间太长,有时候我在门诊碰到一些慢性咽炎病人反复来医院配药,一问,已经连续吃了半年甚至一年的中成药了,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好了,现在对于慢性咽炎,您心里的疑虑是否少一些了?

石小玲 2021-12-30阅读量1.2万

慢性咽炎如何预防?&mdas...

病请描述:1. 避免急性咽炎反复发作。2.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烟酒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自身整体免疫力。3. 避免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空气质量差的环境等对咽黏膜不利的刺激因素。4. 积极治疗可能引发慢性咽炎的局部相关疾病: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慢性炎症;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鼾症等阻塞性疾病;慢性扁桃体炎;口腔炎症;胃食管反流。5. 积极治疗可能引发慢性咽炎的全身相关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6. 避免长期过度用声。7. 尽量避免接触导致慢性过敏性咽炎的致敏原。8.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有利于慢性咽炎损伤部位的修复。9.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奶类、豆类等,有利于促进损伤咽部的修复,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症。10.少吃或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条、麻团、炸糕、辣椒、大蒜、胡椒粉等。11.经常饮用一些利咽生津的食疗饮品,以下两例供参考:绿茶蜂蜜饮:绿 茶5克,蜂蜜适量。将绿茶置杯中,冲入沸水,加入蜂蜜饮服,每日1剂。可清热利咽,润肺生津。百合绿豆汤:百合20克,绿豆5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绿豆加清水适量煮熟,加入冰糖饮服,每日1剂。可清热润肺,养阴生津

刘海云 2021-09-01阅读量8060

胃食管反流的“前...

病请描述:跟胃病是有关系的,这种问题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一提到胃食管反流,老百姓脑子里面想到的就是反酸和烧心这两个名词。除了反酸和烧心,胃食管反流还有哪些症状呢?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呢?你是否真正了解过胃食管反流病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胃食管反流病的前世今生。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初定义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反酸和烧心。胃食管反流病是现代医学的名称,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吐酸病”、“食管瘅”的范畴。关于“吐酸病”,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其书云:“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主要在食管和胃,与肝胆脾胃密切相关,其病机主要是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形成反流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       随着人们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和多学科交流协作的深入,发现其还可发生食管外反流,即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以上的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和肺等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可引起反酸、烧心、嗳气、反食等典型症状,也可引起腹胀、上腹痛、胸痛、后背痛等不典型症状。胃内容物反流到达咽部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反复清嗓、慢性咽炎等。若反流物到达口腔、鼻腔或中耳则可引起口酸、口苦、慢性鼻炎、鼻后滴流、反复中耳炎等。反流物进入气管及肺部则引起咳嗽、哮喘、肺炎等反复发作。汪忠镐院士在胃食管反流相关性严重呼吸道症状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概念。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也随之拓展,现在将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分期图图片来源: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识       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即烧心、反酸、嗳气、腹胀等。若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包括胸背痛、呕吐、鼻炎、咽喉炎、咳嗽、哮喘、声音嘶哑、心慌、失眠、口苦/口酸/口臭、中耳炎等,并且这些症状在餐后、饱餐、进食不当或饮酒后可导致规律性症状发作或者加重的,应该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在平躺或弯腰动作时可以诱发发作,自己感觉到有反流物快速流动到咽喉、口腔、鼻腔等,在避免了饮食、体育活动等因素后,症状可以缓解的,多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可至胃肠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参考文献:[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J/OL].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20,7(1):1-28.[2]杨冬,王贞,战秀岚,等.伴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2):94-99.

韩俊毅 2021-05-05阅读量8417

慢性咽炎反反复复,别只怪嗓子...

病请描述:慢性咽炎总反反复复该怎么办?慢性咽喉炎能治愈吗?慢性咽喉炎会癌变吗?今天,微医君就以上3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慢性咽喉炎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慢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怎么办?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慢性弥漫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痒感、烧灼感、疼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晨起出现咳嗽,伴恶心。咽部作为衔接鼻腔、口腔、气管、食道的“交通枢纽”,与多个器官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咽部炎症。所以,要想避免慢性咽炎反复发作,要注意以下7点。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反复的感冒有可能会引发慢性咽炎。所以,慢性咽炎患者应注意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2.注意口鼻卫生各种鼻病,如慢性鼻炎,或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均可长期产生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引发慢性咽部不适症状。而有研究显示,慢性咽炎患者因咽部疼痛、功能限制等因素,影响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因此,无论是为了避免慢性咽炎的反复发作,还是为了维持日常健康口腔状况,我们都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等。3.注意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可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反流物反复刺激咽部,引起咽部不适症状。在国外文献中,因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咽炎的报道也很多见。所以,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人群,也需及时治疗。4.调整饮食习惯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咽喉炎各中医证型与老年人生冷、辛辣、吸烟、饮酒等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过热、过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减少咽部刺激,从而减少咽炎的发作。5.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加强身体锻炼。锻炼疗法是通过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等概率,减少急性咽炎的发作。日常生活需规律,劳逸结合。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为慢性咽炎的保护因素,而肥胖为危险因素。6.注意环境卫生长期与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等接触也有会增加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所以,患有慢性咽炎的朋友,尽量少去粉尘较多的地区,雾霾天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7.适度正确用嗓慢性咽炎也有明显的职业特征,销售人员、教师等群体中患有慢性咽炎的人群较多。这几种职业从业者由于工作需要容易导致用嗓过度。频繁用嗓容易导致声带咽喉充血,引起咽部不适。这类人群平时需注意用嗓习惯,减少或避免高声说话,平时多注意咽部保护。慢性咽炎能治愈吗?能,但是比较难。慢性咽炎难治愈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病因比较复杂。上文提到咽喉乃是一个“四通八达”之处,与各方均有联系,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咽喉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找到引起慢性咽炎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愈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比如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慢性咽炎,通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能改善慢性咽炎的症状。第二,护理很重要但总被忽略。慢性咽炎患者治愈后,更要注重日常的护理保养。如果忽略护理,很可能导致咽炎反复。慢性咽炎会癌变吗?慢性咽炎一般不会癌变,可是有些癌症的早期症状跟慢性咽炎相似。比如早期的喉癌、下咽癌、颈段食管癌、舌癌、扁桃体癌、甲状腺癌等。除了癌症之外,咽部异物(比如鱼刺)、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冠心病等)患者都可能会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类似于“慢性咽炎”的症状。所以,如果出现用药后咽部不适未缓解甚至加重,吞咽以及进食受影响,咽部疼痛持续加重或有放射性疼痛,声音嘶哑超过2周等症状,请及时就医,确诊后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拖!

真相放大镜 2021-03-11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