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精神科 > 精神科 > 青少年心理叛逆 > 内容

青少年心理叛逆内容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注意力...

病请描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案例:在我的发育行为门诊中,来了一位8岁的小朋友,家属主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2年,要求评估。查体:身高144cm,体重38.1kg,心肺腹无异常。对答尚切题,自述无朋友不开心,家里常因学习和母亲不开心。现病史:上小学二年级后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现上三年级,上课常走神,小动作多,成绩在班级属倒数(数学80分,语文70分,英语80+分),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欠佳,说话时是听非听,作业拖沓,必须大人盯着,情绪控制尚可,与同伴关系一般,坐立不安。既往史:G2P1,足月儿,产重3.51kg,身长50cm,母乳喂养至8月,1+岁走路说话。家族史:母亲,高中文凭,自由职业,自述读书时容易走神。 案例分析:这个小朋友因其临床表现,我的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小朋友配合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验证。经查:肝肾功、甲功、微量元素正常,维生素D 16.53ng/ml,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总智商估值120,言语理解指数估值109,知觉推理指数估值108;ADHD诊断量表、Conners行为量表、感觉统合等其他检查均符合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标准。我告诉妈妈,这种疾病需要药物干预+行为干预,需要家属和孩子共同配合老师们来治疗,并且定期随访。另外,孩子还有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需要每日补充5000IU的维生素D滴剂,3月后复查。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非常活泼,不停的活动,做事情缺乏耐心,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在学校里,会因为各种好动或者搞破坏等问题被老师“叫家长”,同学们好像也不喜欢和这类的孩子玩耍。老百姓经常称之为“多动症”,其实,这类孩子的专业医学用语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叫ADHD。这是我们发育行为专业里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冲动、易怒等,在我国,ADHD的发病率还是蛮高的,每30个学龄期的孩子总就约有2个ADHD的儿童。 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怎样才能确诊?且如何治疗呢? 首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问诊,如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儿童心理健康门诊。我们需要询问患者完整的病史和家族史,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在家庭、学校环境的表现,以及近期有无过激的行为等;结合临床表现,再与患者进行检查性的交谈,如果有ADHD的倾向,我们还需要给患者做相关的检验检查项目、心理测试及量表,方可确诊。确诊的ADHD也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治疗,但如果其病症已经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导致学习困难、易产生冲动行为,易与人产生冲突等,那么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干预和治疗。我们医生会结合该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专属的治疗计划,治疗也分为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行为干预包括社会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ADHD的治疗是多面性的,不仅包括患者本人,还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配合。否定和谩骂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希望家长和老师对ADHD的孩子多一些耐心。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产生良好的行为,给孩子多一些正向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生长发育 2024-06-02阅读量1407

矮小儿童如何控制体重-王蕾

病请描述:对于矮小儿童控制体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日常饮食摄入的均衡,每天的食物摄入需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纤维素类食物。适当补充营养素,如矿物质、钙、锌、维生素D、维生素A等。同时需要减少甜食、油炸以及补品的摄入。 2. 控制体重:让孩子保持一个苗条的体型,使体重增长速度低于身高增长速度。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其身高每增长1cm,体重增长需要控制在0.2kg以下。 3. 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有助于控制体重。 4.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夜间入睡后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会增多,有助于控制体重。 5.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健康问题。 对于矮小儿童控制体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和定期检查等。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6.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时定量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过多。鼓励孩子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7. 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消耗体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8. 建立积极的心理环境:为孩子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因为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9. 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法来帮助孩子控制体重,那么家长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 10. 建立良好的饮食氛围: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氛围,尽量避免在餐桌上谈论孩子的体重问题,以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同时,家长也应该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度批评和指责,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11. 让孩子参与做饭过程:让孩子参与做饭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对饮食产生兴趣。在做饭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食材和调料,从而增加他们对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 12. 设定合理的饮食目标: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饮食目标,并逐步实现。在设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以及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13. 鼓励孩子多运动:除了饮食控制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增加体能消耗,从而帮助孩子控制体重。在运动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锻炼,增加亲子互动,同时也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14. 定期监测体重:家长应该定期监测孩子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在监测体重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比例,以及孩子的生长发育趋势。 1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体重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定时定量进食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体重。 16.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体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控制体重的过程。 17. 避免过度压力:控制体重不应该给孩子带来过度的压力。家长应该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而是应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控制体重。过度的压力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8. 做好记录和观察:家长可以做好记录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在记录和观察时,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运动、体重变化等情况,以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通过记录和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控制体重的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帮助矮小儿童有效地控制体重,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如果孩子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或者其他的健康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生长发育 2023-11-23阅读量1752

孩子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

病请描述:前几天接诊了一个孩子,一进门就发现他很活泼,这动一动,那摸一摸,反正就是没有闲着。他妈妈说他在家里也是,比在这还严重,上蹿下跳,情绪还不稳定。很任性,一不高兴就摔东西,逼得家里把碗和杯子什么的全都换成了塑料的。学校老师也总是跟家长反应,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还爱捉弄同学,老被同学告状。经过检查,孩子确诊为儿童多动症。  家长们也越来越担心了,都表示孩子在家学习更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打骂都没用,这可如何是好呢,盲目的给孩子报补习班也于事无补,孩子根本学不进去啊,其实,你家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多动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多动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注意力不集中 与同龄儿童相比,听课、做作业或参加活动不能持久,或做作业不专心,字迹潦草,拖拉时间,否则,就频繁出错;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东张西望 或发呆,常常丢三落四,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常把衣服、书本弄得很脏很乱。粗心不注意细节;注意力经常转移,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难以听从指挥, 听人讲话时,往往似听非听,心不在焉。 2、活动过多 自幼好动,在安静的场合难以安静,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上课小动作多,或玩东西或与前后坐位的同学来来回回地讲话,别人讲话时 好插嘴,抢答问题,干扰别人讲话。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迫不急待。好撩人,好与同伴发生纠纷,在家翻箱倒柜,拆卸玩具物品等。 3、学习困难 常常是由于注意涣散,影响学习效果造成的,学习时好时坏,或逐渐成绩下降。有时计算,理解也出现一些偏差。 4、冲动行为问题 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有攻击行为,常常不顾及后果,爬墙登高,挺而走险;在社会环境中,常被视为不爱学习和顽皮的孩子,因而受到讽刺讥笑和歧视疏远,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于是出现孤独、悲观、厌世等情绪,抑或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逆反心理;对是非不明,对好坏分不清楚,常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偷窃追逐异性,轻视社会公德,扰乱社会治安成为失足儿童,成为少年违法的潜在因素。 5、神经精神发育障碍 协调动作差,空间位置差,前庭平衡等发育不良,因而精细动作完成困难,如翻手、对指、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常左右难分,写字把偏旁写错等。 6、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核心症状的存在,以及继发性出现品行问题,多动症患儿在与同伴的关系、老师的关系以及父母的关系方面经常存在问题,与环境发生冲突,社会适应和调节困难。   那么是不是只有儿童才会有多动症呢?其实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具体表现如下: 1、婴儿期 约30%的多动症儿童出生后就显得多动,不安宁,易激惹,过分哭闹、叫喊,母子关系不协调。 2、幼儿期 有50%~60%多动症儿童在2~3岁时就显得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特别不听话,难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遗尿,大多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困难。 3、学龄前期 症状渐明显,干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多,不能静坐,爱发脾气,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不稳,破坏东西,玩具满地撒,不爱惜,不整理,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冲动生行为,常和小朋友打闹。 4、学龄期 多动症的一切症状都显露出来,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专心听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是班上的小丑。 5、中学时期 活动过多可能逐渐减少,仍注意力集中困难,接受教育能力迟钝,缺乏自尊心和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性、冲动性行为,对刺激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波动,说谎,逃学,容易发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发生出现类似以上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孩子,以免造成严重的危害。

李怀宁 2023-03-02阅读量1154

不要冷落孩子

病请描述:   小博士论坛:  对于早恋的学生绝对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关怀爱护的态度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没有这种“教育爱”作为纽带,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本已闭得紧紧的学生的心扉将封锁得更加严密。有的班主任视学生早恋为“大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不道”,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紧急措施”,如公开点名批评或虽不点名实有所指的暗示批评,勒令检查扣压信件,限期断交等等,甚至动辄斥之为“作风不正派”、“思想品质不好”,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恋迷途的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可能促使个别认识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为“殉情”而轻生,为“私奔”而出走,更多的学生则出于逆反心理,越是反对,态度越坚决,越是禁止,谈得越热火。  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差异很大,并且都处于性的敏感期,因此,对早恋者的教育不宜在班级集体中公开进行。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早恋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对集体的离心力,在集体中的孤独、冷漠的感受会间接地强化他们的性欲冲动。另外,公开的批评教育也会使其他学生出于好奇心理而妄加猜测或议论纷纷,这就会成为产生早恋行为的诱因之一。有的学生原先只有那么一点儿“意思”。经过同学们的纷纷议论,可能“弄假成真”谈起来。  在发现学生有早恋迹象或确认学生是在早恋时,一般不要急于去处理,而先要冷静地进行一番分析,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考虑教育帮助的方案,避开众人,个别施教,尊重学生的隐私,严格保守秘密。可以个别谈心,也可以在符合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日记、书信等说“悄悄话”。教师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是必要的,家长教育孩子时不斥责、不辱骂,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心地相融,信任谅解,和学校教育取得密切的配合。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青春期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新良 2020-09-23阅读量7968

儿童便秘书稿--流行病学及危...

病请描述:第四节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约占小儿消化门诊的10%~25%,其中90%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虽然在疾病早期容易治疗,但由于症状较轻,易被家属忽视,常常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严重便秘常合并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甚至便失禁,对于患儿的社会活动、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张树成对于便秘的概念常常有不同的理解,临床上都强调排便次数,或者单纯强调排便困难,很难提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尤其小儿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很大,同时由于特发性便秘的病因尚不清楚,病理改变十分复杂,使目前对于小儿便秘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随着对小儿便秘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和心理异常等方面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小儿便秘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一、流行病学由于便秘在医学中地位及重要性的迅速提高,国内外相继对便秘及其病因等进行了众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尤其在成人便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迄今为止,国内己有北京、广东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天津、上海、西安等地区对成人便秘及排便习惯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国家更将老年人的便秘调查与多因素分析列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科研编号96-906-05-09),拨巨资支持[9]。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也逐渐认识到便秘对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危害性,便秘不仅影响到智力发育,还会影响记忆力、胃肠功能,可以导致遗尿等等生理发育障碍。西方国家对小儿便秘进行了众多的相关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发生率为3-8%,并提出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自身体质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内在的免疫功能低下、精神性因素、膳食结构等。在便秘的治疗上,广泛采用了物理、药物、心理等多种方法并专门成立了儿童便秘处理中心(BMC) 。国外报道儿童便秘以男孩多见,占医院就诊患者的3%,占小儿消化门诊的10%~25%,占心理门诊的3%~6%。关于正常儿童便秘的发生率报导较少,Issenmann报导22个月的小儿发生率为16%,Bellman报导7岁小学生发生率男孩为2.3%,女孩为0.7%。从近几年的有关报道来看,虽然国内对小儿便秘逐渐重视开来,各种治疗文献报导纷纷见诸报端,并对其特殊发病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却相对滞后,全国仅王宝西和胡娟娟在西安地区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得出小儿便秘发生率为3.8%和4.40%。而且从上述两篇报道文献来看,此两人似乎做的是同一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应该一样),但是两者结论却有出入,因此对儿童便秘的流行病学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张树成等应用整群分层随机的方式对我国北方5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吉林和哈尔滨19个城区的19286里儿童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北方城市儿童便秘的患病率为4.73%;说明儿童FC在儿童群体中的患病率是较高的,从忧患意识来看,有42.28%的儿童由于便秘而就诊,表明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意识到便秘的危害性,并引起重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57.72%)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尚且认为FC并非疾病或不需处理,可见这部分家长尚未认识到便秘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便秘危害的宣教工作,加强他们对便秘危害的认识,提高对儿童FC的重视。另外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儿童FC都是值得重视的,据美国胃肠病学会2000年的一组调查数据看,美国每年因便秘而就诊的病例高达2.5千万人次,而用于便秘的诊断和治疗的费用可高达每年69亿美元;由此说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儿童FC都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该引起民众的广泛重视。从调查结果看,儿童FC的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性和年龄差异性特点。北京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4市,原因可能与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受到饮食,地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致,这也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儿童FC的分布之所以存在年龄差异,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从本研究结果可得知,FC多发生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由于在生理上这两个期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体内内分泌或激素水平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因此便秘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本身的内在变化有一定关系,但本试验中未进行激素水平的监测,故很难给出定论,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二、危险因素在便秘的发病原因中,还有一部分因素虽然普遍认为与儿童便秘的发生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类因素我们称之为便秘的危险因素。现代医学理论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加强调预防和调护的重要性,即所谓“未病失防”理论,故了解FC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FC的宣教以及便秘的预防均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1、性别、年龄和体重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便秘的高发年龄为2-5岁和青春期,女童便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童,肥胖儿高于正常儿。Pashankar调查发现便秘儿童较正常儿童肥胖,认为便秘和肥胖高度相关,患病率明显升高。2、饮食习惯进食量少,食物中热量不足,不易诱发胃-结肠反射,结肠蠕动减慢,便意减弱,同时长期饮食不足易形成营养不良,此时腹肌和肠肌瘦弱,张力低下,推动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便秘并逐渐加重。Morais对便秘患儿饮食进行观察发现,患儿组热卡摄入量为1526±585 cal/d,明显低于正常儿。高纤维素饮食不易发生便秘,这是因为食物中纤维多糖不能被消化,其中有一部分可在肠道内受细胞的发酵作用而分解,最终产物是短链脂肪酸、氮气、CO2和甲烷,可刺激结肠产生蠕动增强,而未被消化的纤维能增加粪便容量,保留水分,使粪便柔软,缩短肠道运行时间,降低结肠内压力。Morais报导便秘患儿食物纤维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其中不被消化的纤维有更明显的摄入量不足。对饮食结构不同的地区进行研究,也发现食物纤维摄入量高的地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但有关纤维素在便秘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有人报导便秘发生与纤维素无关。食物成分不适宜也是产生便秘的重要因素,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较少,则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菌多,肠内容物发酵少,大便呈碱性,并且干燥,次数也少。如果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则粪便次数多而软。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后,粪便内含有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容易干结便秘。Quinlan对人工喂养婴儿的粪便与母乳喂养婴儿进行对比,发现粪便硬度明显增大,粪中固体成份、矿物质和脂肪含量明显增多,糖含量明显降低,脂肪成份中主要是钙皂明显增多。Morais报导便秘患儿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儿组,饮食中脂肪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3、排便习惯排便习惯不良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使患儿未能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当粪便进入直肠产生便意时,患儿并不想去厕所排便,而是有意识地抑制排便,往往是采取站立体位,双大腿夹紧,使劲收缩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关闭肛管,粪便在直肠内潴留,引起直肠壁适应性扩张,降低直肠压力,便意消失。粪便在直肠内逐渐累积,同时由于水份吸收而变干变硬,使粪便排出困难,引起排便疼痛,患儿惧怕排便,又进一步抑制排便,使粪便继续潴留,变得更加干硬,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粪块嵌塞,直肠过度扩张,液体自粪块周围流出,出现污便和便失禁。特发性便秘患儿有40%~10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粪便潴留。导致患儿抑制排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 错误的排便习惯训练,父母对小儿排便习惯训练过早,强迫小儿过早在成人的便桶上排便,使小儿产生恐惧心理,同时由于便桶高度不合适,排便用力困难。父母对小儿排便训练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使患儿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按时排便。② 排便疼痛,惧怕排便。最常见原因是肛裂,由于肛裂存在,排便明显疼痛,并可出现血便,使小儿惧怕排便并抑制排便,形成恶性循环。2个月到2岁的小儿是肛裂的高发生期。另外,肛门手术、肛周感染和肛周皮诊等均可导致排便疼痛。③ 生活环境和习惯改变。由于搬家、家庭增加人口,长途旅行等使患儿熟悉排便环境出现突然变化,导致抑制排便。④ 小儿过于贪玩,无时间排便;害怕上课迟到,不敢花时间排便;上课时不敢请老师允许去厕所等因素都可导致抑制排便。4、精神因素有研究发现,20%的便秘患儿有精神因素,有学者称之为精神性便秘。在发生便秘前遇到突发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搬迁新居、转学、面临考试或升学等,患儿情绪差、焦虑或抑郁,影响正常排便。Sonnenberg发现有精神压抑的病人便秘的发病率比较高;Dykes等研究精神、心理因素对便秘的影响,他使用标准化量表对12例慢传输型便秘(STC) 和16例正常传输型便秘(NTC)病人进行心理学鉴定,发现STC病人比NTC病人有更多的精神社会压抑。Chan等使用有效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80例便秘的病人和18名正常人,结果提示便秘的病人比正常人焦虑和压抑评分更高。可见精神、心理因素对慢传输型便秘有一定影响。5、遗传因素患儿除便秘外,其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这些患儿似乎生来就有便秘倾向,其家族也有便秘史。有学者称之为素质性便秘。国外Gottlie 等利用指纹形式(一种遗传标志) 进行研究,发现10岁以前开始发生的便秘与指纹弓数有很强的相关性,提示便秘的发病机制中有遗传因素存在。6、激素水平:Stern报导便秘患儿胰多肽水平在餐后增高非常明显,并提前出现分泌高峰,而胃动素水平在餐后反应很低。在成人便秘患者可有催乳激素升高,血尿雌激素降低等。这表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参与便秘发生。7、食物过敏:Iacono对27例平均年龄为21个月的便秘患儿给予去除牛奶蛋白的饮食,1个月后有21例症状消失,再次给予含牛奶蛋白的饮食后出现症状复发,同时发现血清免疫指标存在异常,有2例患儿行肠镜检查取病理,发现肠壁有单核细胞浸润,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便秘原因。8、泌尿系感染:由于便秘患儿常常表现泌尿系功能异常,许多患儿有泌尿系感染史,认为便秘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后的继发改变。9、性虐待:近年来报导性虐待可能与便秘发生有关。一项研究表明,44%有排便功能障碍的妇女在儿童期有过性虐待史。10、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和运动量除了上述的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外,儿童便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添加辅食过早、饮食纤维低、挑食偏食、饮水少、第二性征出现、排便恐惧、抑郁等因素有关,张树成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北方5市儿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喂养、添加辅食过早、饮食纤维低、挑食偏食、排便恐惧、抑郁、焦虑、体重、遗传、高经济收入及为便秘的危险因素。(见表4)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计算相应的相对危险度,并根据相对危险度的大小判断各危险因素对儿童便秘发病的贡献值,结果发现各因素危险程度的顺序为: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挑食偏食>饮食纤维>排便恐惧>遗传>社交焦虑>体重>抑郁(CDI)>经济收入。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应该对民众进行广泛地宣教工作,强化大家对儿童FC的危害性和普遍性的认识,从儿童FC的危险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目的。关于危险因素是否进一步发展为儿童便秘的病因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的研究证实。参考文献1.      Loening-Baucke V. Prevalence, symptoms and outcome of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J Pediatr, 2005, 146:359–63.2.      Ludvigsson JF, Abis Study Group: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onstipation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8000 children. Acta Paediatr 2006, 95:573-80.3.      Miele E, Simeone D, Marino A, et al.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 Italian prospective survey. Pediatrics, 2004, 114:73–8.4.      Kajiwara M, Inoue K, Usui A, et al. The micturition habits and prevalence of daytim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Japanese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J Urol, 2004, 171:403–7.5.      Van den Berg MM, Benninga MA, Di Lorenzo C.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const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10):2401-9.6.      Rasquin-Weber A, Hyman PE, Cucchiara S, et al. 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ut, 1999, 45(suppl II):II60-68.7.      王宝西。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 4(18):253.8.      Locke GR 3rd, Pemberton JH, Phillips SF.AGA technical review on constipation.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6):1766-78.9.      Poenaru D, Roblin N, Bird M, et al. The Pediatric Bowel Management Clinic: initial resul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J Pediatr Surg, 1997, 32(6):843-8.10.  Schonwald A, Sherritt L, Stadtler A,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 toilet training. Pediatrics, 2004, 113:1753–7.11.  Inan M, Aydiner CY, Tokuc B,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constipation.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7, 43(10):700-6.12.  Pashankar DS, Loening-Baucke V.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evaluated in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Pediatrics, 2005, 116(3):e377-80.13.  Sandler RS, Drossman DA. Bowel habits in young adults not seeking health care. Dig Dis Sci, 1987, 32:841-845.14.  Talley NJ, Weaver AL, Zinsmeister AR, et al. Self-reported diarrhea: what does it mean? Am J Gastroenterol, 1994, 89:1160-1164.15.  Chang L, Toner BB, Fukudo S, et al. Gender, age, society, culture, 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in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1435-46.16.  Harari D, Gurwitz JH, Avorn J, et al. Bowel habit in relation to age and gender. Arch Intern Med, 1996, 156:315-320.17.  Drossman DA, Corazziari E, Talley NJ, Thompson WG, Whitehead WE: Rome II.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A Multinational Consensus. 2nd edition. Edited by: McLean VA. Degnon Associates; 2000. 659-668.18.  Chitkara DK, Talley NJ, Locke GR 3rd, et al. Medical presentation of constipation from childhood to early adulthoo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5(9):1059-64.19.  Weaver LT, Steiner H. The bowel habit of young children. Arch Dis Child, 1984, 59(3):649-652.20.  Myo-Khin, Thein-Win-Nyunt, Kyaw-Hla S,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n defecation frequency, stool weight, and consistency. Arch Dis Child, 1994, 71(4):311-3.21.  杨劲威,王茂贵,王宝西。健康儿童粪便重量、长度测量及分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9):916-9171.22.  Rasquin A, Di Lorenzo C, Forbes D, et al.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child/adolescent.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1527-37.23.  Hyman PE, Milla PJ, Benninga MA, et al. Childhoo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neonate/toddler.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1519-26.24.  Benninga M, Candy DC, Catto-Smith AG, et al. The Paris Consensus on Childhood Constipation Terminology (PACCT) Group.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5, 40:273–5.25.  Garrigues V, Galvez C, Ortiz V, et al. Prevalence of constipation: agreement among several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qualifying symptoms and self-reported definition in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in Spain. Am J Epidemiol, 2004, 159:520-6.26.  Boccia G, Manguso F, Coccorullo P, et al. 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 in children: PACCT criteria versus Rome II criteria. J Pediatr, 2007, 151(4):394-98.27.  徐尚恩。小儿便秘的原因及诊断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3:132-134.28.  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等。便秘儿童的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及其意义。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76-179.29.  Voskuijl WP, Heijmans J, Heijmans HS, et al. Use of Rome II criteria in childhood defecation disorders: applicability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J Pediatr, 2004, 145:213-7.30.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377-90.31.  Grundy D, Al-Chaer ED, Aziz Q, et al. Fundamentals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basic science.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391-411.(张树成)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张树成 2020-09-21阅读量8890

儿童功能性便秘

病请描述: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儿童便秘中,多数的病例属于功能性便秘,据Thowa大学和Heston大学医院儿科门诊统计,儿童便秘发生率为3%——8%,其中90%——95%是功能性便秘;本病在儿童中发病虽多,虽然在疾病早期容易治疗,但由于症状较轻,易被家属忽视,常常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严重便秘常合并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甚至便失禁。对于患儿的社会活动、心理发育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王维林 【病因】 特发性便秘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饮食过少、过精,缺乏纤维素,饮水不定和其它食物成分不适宜等因素都可导致便秘发生。 进食量少,食物中热量不足,不易诱发胃--肠反应,结肠蠕动减慢,不出现便意,同时长期饮食不足则形成营养不良,此时腹肌和肠肌瘦弱,张力低下,推动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便秘加重。Morais对便秘患儿饮食进行观察发现,患儿组热卡摄入量为1526±585卡/天,明显低于正常儿。 高纤维素饮食不易发生便秘,这是因为食物中纤维多糖不能被消化,其中有一部分可在肠道内受细胞的发酵作用而分解,最终产物是短链脂肪酸、氮气、CO2和甲烷,可刺激结肠产生蠕动增强,而未被消化的纤维能增加粪便容量,保留水分,便粪便柔软,缩短肠道运行时间,降低结肠内压力。Morais报导便秘患儿食物纤维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其中不可吸收的纤维有更明显的摄入量不足。对饮食结构不同的地区进行研究,也发现食物纤维摄入量高的地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但有关纤维素在便秘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有人报导便秘发生与纤维素无关。 其它食物成分不适宜也是产生便秘的重要因素,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较少,则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菌多,肠内容物发酵少,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也少。如果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则粪便次数多而软。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后,容易干结便秘。Quinlan对人式喂养婴儿的粪便与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进行对比,发现粪便硬度明显增大,粪中固体成份。矿物质和脂肪含量明显增多,糖含量明显降低,脂肪成份中主要是钙皂明显增多。Morais报导便秘患儿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儿组,饮食中脂肪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 2、排便习惯异常  由于种种原因使患儿未能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当粪便进入直肠产生便意时,患儿并不想去厕所排便,而是有意识地抑制排便,往往是采取站立体位,双大腿夹紧,使劲收缩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关闭肛管,粪便在直肠内潴留,引起直肠壁适应性扩张,降低直肠压力,便意消失。粪便在直肠内逐渐累积,同时由于水份吸收而变干变硬,使粪便排出困难,引起排便疼痛,患儿惧怕排便,又进一步抑制排便,使粪便潴留更加干硬,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粪块嵌塞,直肠过度扩张,液体自粪便块周围流出,出现污便和便失禁。特发性便秘患儿有40~10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粪便潴留。 导致患儿抑制排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错误的排便习惯训练,父母对小儿排便习惯训练过早,强迫小儿过早在成人的便桶上排便,使小儿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同时由于便桶高度不合适,排便用力困难,父母对小儿排便训练过于严历或过于放纵,使患儿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按时排便。 3、排便疼痛,惧怕排便  最常见原因是肛裂,由于肛裂存在,排便明显疼痛,并可出现血便,使小儿抑制排便,并形成恶性循环。2个月到2岁的小儿肛裂发生率最高。另外,肛门手术肛周感染,肛周皮诊等均可导致排便疼痛。 4、生活环境和习惯改变  由于搬家、家庭增加人口,长途旅行等使患儿熟悉排便环境出现突然变化。忽视排便,小儿过于贪玩,无时间排便,害怕上课迟到,不花时间排便,上课时不敢请老师允许去厕所等。 5、心理因素  便秘患儿常常存在各种心理异常,包括焦虑,缺乏自信和竞争力,自尊心较弱,孤僻和情感障碍等。   报导便秘患儿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并且对治疗有抵触情绪。使用  儿童行为量表进行测量,便秘患儿行为问题发生率很高。Rappaport报导便秘患儿行为评分与临床症状和测压、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的结果有明显相关性。情感事件(例如初次上学,突然转入佰生的生活环境,父母离婚等)可以诱发便秘患儿的症状出现。 但是,心理因素对便秘发生的作用尚未得到肯定,一方面由于便秘患儿的行为问题仅仅是存在一种趋势,并不十分严重,许多指标还达不到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同时许多心理异常可能是便秘的结果,并不是导致便秘的原因。另一方面便秘患儿发病都较早,38~65%的患儿初次发病都在6个月之前,有人报导40%便秘发生可追索到生后1个月之前,在这么小的年龄由心理因素。 6、遗传因素  便秘患儿常常在生后即出现症状,并有明显的家族史。Bellman将便秘患儿与正常儿进行对比,发现1.3%的患儿母亲,15%的患儿父亲和8.7%的患儿兄弟有便秘病史,明显高于对照组。Morais也有类似的报导。Taylor报导便秘患儿的同卵双胞胚出现便秘发生率要比兄弟之间高6倍。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便秘患儿有特殊的手指皮纹类型,这些都证明便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 7、激素水平  Stern报导便秘患儿胰多肽水平在餐后增高非常明显,并提前出现分泌高峰,而胃动素水平在餐后反应很低。在成人便秘患者可有催乳激素升高,血尿雌激素降低等。这表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参与便秘发生。 8、食物过敏  Iacono对27例平均年龄为21月的便秘患儿给予去除牛奶蛋白的饮食,1个月后有21例症状消失,再次给予含牛奶蛋白的饮食后出现症状复发,同时发现血清免疫指标存在异常,有2例患儿行肠镜检查取病理,发现肠壁有单核细胞浸润,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便秘原因。 9、泌尿系感染  由于便秘患儿常常表现泌尿系功能异常,许多患儿有泌尿系感染史,认为便秘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后的继发改变。 10、性虐待  近年来报导性虐待可能与便秘发生有关。一项研究表明,44%有排便功能障碍的妇女在儿童期有过性虐待史。 【病理】1、结肠 利用结肠传输试验可以判定结肠蠕动功能,将各家文献报导结果进行综合,结果在便秘患儿中有20~40%患儿结肠传输时间正常,13~25%患儿全结肠传输减慢,25~29%右则结肠传输减慢,34~38%是直肠乙状结肠传输减慢。Bassotti成人便秘患者进行24小时结肠压力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结肠集团蠕动明显减少,餐后集团蠕动也明显减少。Slater成人慢传输便秘患者结肠平滑肌对胆碱能刺激与比正常结肠平滑肌有很高敏感性,表明这类便秘患者存在结肠平滑肌病理改变。Brien对成人便秘患者进行结肠压力测定,发现空腹时与正常无差异,餐后2小时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压力升高明显低于正常。   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便秘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结构和结肠环肌的神经支配存在异常,高峰等也发现慢传输便秘患者乙状结肠壁内血管活性肽和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结肠传输障碍可能与肠壁内血管活性肽和P物质能神经元功能障碍有关。杨山报导便 秘患者直肠脑啡肽含量明显升高。关于小儿慢传输便秘结肠组织结构改变的研究较少。 2、直肠肛管  许多研究表明便秘患儿直肠感觉阈下降,直肠顺应性增高。Medici报导正常人膨胀气囊时,直肠感觉阈为26±1.8ml,结肠传输正常人为57±7ml,结肠慢性传输患者为85.2±7.2ml,直肠乙状结肠粪便潴留患者为115±12.5ml。通过电刺激直肠粘膜也发现直肠感觉阈明显升高。Loening通过膨胀直肠气囊记录脑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发现便秘患儿明显延长,表现直肠感觉的传入途径可能存在异常。Schouten发现成人便秘患者在排便时直肠内压力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人。Groti对成人便秘患者进行24小时直肠压力监测,发现直肠动力明显降低。  测定成人便秘患者直肠压力,发现空腹时与正常无明显差异,进餐后直肠压力升高明显低于正常,肌注新斯的明后直肠压力升高也明显低于正常,这些都表明便秘患者直肠功能存在明显异常。 对便秘患儿进行肛管压力测定,一部分患儿表现为压力升高,一部分表现为压力下降。    报导有38%的便秘患者肛管压力明显高于正常。Meunier报导合并便失禁的便秘患儿肛管压力明显低于正常。随着便秘症状消失压力恢复正常。直肠肛管松弛反射是维持正常排便生理的一个重要反射,便秘患儿也存在异常。Loening报导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松弛反射阈值高于正常,肛管松弛程度明显低于正常。     Clayden发现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松弛反射的波形明显异常。Hosie通过肛管内B超检查发现便秘患儿肛门内括约肌明显增厚。这些结果均提示便秘患儿内括约肌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 3、排便动力  排便过程顺利完成需要盆底肌肉的协调运动,正常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应该处于松弛状态,加大直肠肛管角,使粪便顺利通过。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便秘患儿在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并不松弛,而是反常地收缩,减少直肠肛管角,导致排便困难。Loening报导有50%便秘患儿存在这种异常,并且存在这种异常患儿对保守治疗效果很差。目前尚不清楚导致这种异常的确切病因,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神经异常可能是导致排便动力异常的原因之一。排便造影检查发现排便动力异常,患儿排便时肛管不开放,气囊排出试验,排出率明显降低。 4、脊髓神经  Kubota通过电刺激肛门记录脊髓诱发电位,发现潜伏期明显延长。    Vaccaro报导成人便秘患者有31.4%存在阴部神经终末潜伏期明显延长。影像学检查也发现便秘患儿隐性脊柱裂和脊髓栓系发生率高于正常。这些都表明特发性便秘患儿存在脊髓神经异常。 5、泌尿系统  特发性便秘患儿深深合并有尿失禁和遗尿,并且随着便秘症状减轻而好转,产生这种现象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粪便潴留压迫膀胱,使膀胱流出道受阻所致。Malone对39例特发性便秘患儿进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发现有20%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31%膀胱内壁不光滑,40%有尿道延长,66%膀胱基底形状异常。尿流动力学检查也提示便秘患者逼尿肌功能不稳定。Watier对54例严重便秘的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发现,30%患者有直立性低血压,15%有无原因的溢乳,进行客观检测发现,患者食管上端括约肌静息压力明显升高,并且吞咽时有反常收缩,食管蠕动功能异常,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明显下降,给予胆碱能药物后膀胱压力异常升高。周君富报导特发性成人便秘患者血中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及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改变,说明便秘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提示便秘患者可能存在肠道以外其它脏器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特发性便秘患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也是便秘的主要诊断依据,其它的临床表现是与两项症状有关的肠道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①排便次数减少:小儿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生后一周的新生儿4~6次/天,而4岁小儿为1~2次/天。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7%小于4岁的小儿排便次数在每两天至少1次以上,大于4岁的小儿排便次数在每周至少3次以上。因此,小于4岁小儿每周排便次数少于或等于3次即为异常。Leoning报导有58%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由于排便次数少,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份被充分吸收后变得干硬,排出困难。严重时可由于粪块压迫肠壁,肠壁坏死,出现粪性溃疡,甚至可出现肠穿孔、全腹膜炎。如果结肠传输障碍,粪便则表现为坚硬的小粪球似单粪状,如果直肠乙状结肠有便潴留,则表现为直径较大较硬的条形粪块,75%便秘患儿都有粪条增粗。有时患儿平时可排很少量粪便,间隔一周或半月后可出现一次集中的排便,量很多,常常填满整个便池,未排便时周身不适,食饮不振,排完大便后立即感觉周身轻松,食饮旺盛。 ②排便异常:约有35%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异常费力,排便时用力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如果排便用力时间超过整个排便时间的25%即认为排便困难,排便困难有时是因为粪便干硬、量多,而有时是因为排便动力异常,粪便很软也排不出来。排便困难时可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姿势,如踮起脚尖,双腿僵硬,背向前屈,双手紧紧抓住身力的家俱。稍大一点的患儿常一个人躲在厕所或另一房间,半蹲着使劲抖动身体,排便持续很长时间。约有50~86%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时疼痛,6%有血便,另有一些有排便不尽感,一些患儿会因此而出现肛裂,使患儿产生排便恐惧,加重排便困难。由于恐惧排便或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35~45%患儿表现为抑制排便,当出现便意时并不去厕所排便,而是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大肌,阻止排便。 ③便失禁:便秘患儿的污便和便失禁发生率很高,各家报导不一,约有50~90%。年龄小的患儿由于随意控制排便能力较差,评价便失禁很困难,因此临床上便失禁严格定义为在年龄大于4岁并没有任何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将不同量的规律大便排到内裤或地板等规定排便地点之外的地方。污便是指不故意弄脏内裤,便秘合并便失禁常常被认为由于粪便潴留所致充溢性便失禁,但也有人报导便秘合并便失禁的患儿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未合并便失禁的便秘患儿,并且膨胀气囊后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出现异常,这些机制可能对便秘出现便失禁起一定的作用。 ④其它腹部症状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Leoning报导便秘患儿腹痛发生率为10~70%,腹胀为20~40%,食欲不振为26%,呕吐为10%。腹痛常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为阵发性、无放散,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主要由于粪便梗阻引发肠痉挛所致。腹胀患儿常常发生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排便或排出后可缓解。 ⑤心理异常  便秘患儿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原发,也可能是继发,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力,心理脆弱、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患儿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交朋友,性格内向,常诉说身体不适。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交流均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⑥泌尿系异常  便秘患儿常合并泌尿系,异常  Loening调查234特发性便秘患儿发现29%患儿有白天尿失禁,34%有夜间遗尿,11%有泌尿系感染史,泌尿系感染女孩发生率为33%,男孩为3%。随访12月后发现随着便秘治愈,有89%的白天尿失禁患儿症状消失,63%夜间遗尿消失,全部患儿泌尿系感染症状消失。 2、体格检查 ①腹部检查  望诊:主要观察患儿有无腹胀,有无肠型及蠕动波。触诊:左下腹可有深压痛,约30~50%的便秘患儿可触及无痛性包块,稍活动,这是由于肠管内潴留粪便所致,个别患儿可触及坚硬的粪石。 ②肛门检查  望诊:观察有无肛裂、瘘口、开口异位、痔脱垂、肛吉炎症、污便、血迹等。直肠指诊:对于便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检查肛管的张力,张力增高可提示有内括约肌痉挛,张力较低可提示存在内外括约肌神经功能异常,嘱患儿作排便动作可检查有无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异常收缩,嘱患儿用力收缩可检查肛门外括约肌力量,肛诊不能通过手指提示有肛门狭窄,直肠内触及干硬粪便提示有粪便潴留,个别患儿粪便并不很硬,但很粘稠,有时还可触及坚硬粪石。 3、辅助检查 ①直肠肛管测压:可以检查直肠感觉功能、直肠顺应性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压力、直肠肛管松弛反射等提供反映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的客观指标,判定便秘程度和类型,为判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②排便造影:X线排便造影可以提供清晰的直肠肛管影像,判定是否存在直肠套叠,前突脱垂等解剖异常,静息收缩和排便状态下直肠肛管角,可判定耻骨直肠肛力量和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异常收缩。直肠肛管角移位可判定盆膈肌的功能,同位素排便造影可提供残留率、半排时间、排空率等反映排便功能的客观指标。 ③结肠传输试验:可以观察各段结肠的蠕动功能,判定是否存在慢传输型便秘或出口梗阻性便秘,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④肌电图:常规肌电图提供痉挛指数等判定排便动力的客观指标,并可利用肌电图对排便动力异常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会阴--肛门反射、脊髓--肛门反射、马尾神经诱发电位、脑神经诱发电位等判定肛门直肠神经传导功能的客观指标。 ⑤内窥镜检查:可观察结肠、直肠粘膜改变,对于除外器质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⑥组织活检:判定直肠组织结构改变和肠壁神经元发育情况,可除外先天性巨结肠。 【诊断】 诊断特发性便秘之前,应首先将具有便秘症状的其它器质性疾病排除,同时应对特发性便秘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区分,这样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因此详细的询问病史,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明确的诊断标准和准确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1、病史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少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利用回忆方法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你母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2、辅助检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3、诊断标准: 1997年国际对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制订了诊断标准。1999年更贴近儿童特点的罗马II标准发表,成为统一的儿童FGIDs诊断标准。2006年对罗马II标准进行再次修订,提出了罗马III诊断标准。有关4岁-18岁儿童FC诊断标准如下:无易激性肠病(IBS)表现,在连续2个月内至少符合下列2个标准以上,即①每周排便在2次以下;②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③有主动抑制排便的表现或动作;④腹痛或肠痉挛病史;⑤直肠内潴留巨大粪块;⑥便条粗大,甚至堵塞座便出口。确诊前至少有2个月的每周关于上述症状的记录。与罗马II标准相比,罗马 III 把罗马II诊断标准中便秘病史从3个月减少到2个月,其理由是虽然便秘发病缓慢,但在2个月内获得诊断,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3个月以后治疗者。此外,罗马III取消了功能性便潴留的诊断标准,将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便潴留统称为功能性便秘。对于4岁以下小儿FC断标准是:至少在1个月内符合以下2个标准以上,即①每周排便在2次以下;②在会使用便盆以后,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③有主动抑制排便的姿势或动作;④腹痛或肠痉挛病史;⑤直肠内潴留巨大粪块;⑥便条粗大,甚至堵塞座便出口。伴随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或少量进食即腹部胀满,以上症状在排便后迅速消失。本标准将便秘时间进一步缩短到4周,强调了便秘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上述标准中,以便失禁和直肠内巨大粪块潴留最重要。由于直肠内粪便进行性潴留过多,导致盆膈肌肉疲劳和肛门括约肌括约机制降低,发生便失禁,为重症FC的标志。所谓功能性便潴留已不为专业医师所认可,在本标准中作为参考指标。 我国尚无儿童便秘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内对北方5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吉林和哈尔滨)近2万例儿童调查显示,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II标准的总发病率为8.26 %,2~5岁为最常见的患病年龄段,女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童。分析各症状在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发生的频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以下症状具显著性: (1) 排便次数<3次/周;(2) 大便干硬成团块状;(3) 排便费力;(4)腹部“起包”;(5)需要泻药协助排便。具备上述症状中任何2条以上者,与儿童罗马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4、鉴别诊断 特发性便秘需下列几类具有便秘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①肠管神经发育异常、先天性巨结肠与特发性先天性巨结肠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很相似,尤其与超短段型巨结肠不易鉴别,主要依据生后排胎便是否延迟、直肠肛管松弛反射的存在与否、钡灌肠的结肠形态以及结肠病理检查肠神经元的存在与否及其发育情况等。 ②肠动力异常:肠易激综合征:尤其是以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特发性便秘不易区别,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是便秘与腹泻交替,时轻时重,腹痛发生率高而且较剧烈,而且心理因素影响更明显。 b. 肠神经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症状很重,常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表现,病理组织检查可发现肠神经节细胞减少,未成熟或发育不全。 ③肛门疾病: 肛门狭窄:肛门指诊可触及明显狭窄环,锁肛术后便秘,有明确手术史,肛门可见手术疤痕,前直肛门:外观可见肛门位置前移,用力排便时可见肛门后方有膨出包块。肛裂:肛缘处可见纵行裂口,有时有鲜血流出。南美洲锥虫病(Chagas病):巴西地区流行,病原为枯西氏锥体鞭毛虫,可引起结肠神经节细胞萎缩,肠蠕动功能丧失而发生便秘,急性期可见寄生虫侵入肠管,出现单核细胞侵润及肌间神经纤维变性、慢性期可见肌组织萎缩、粘膜溃疡、胸壁变薄。 ④内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呆小症)): 可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和便秘,但身材短小智力低下,验血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可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有血钙增高、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降低、肠蠕动减弱、肌张力低、食欲佳和便秘。B超检查可见甲状旁腺瘤或增生过度,一般需手术治疗。 ⑤神经系统疾病:大脑发育不全:可因排便反射中断或抑制副交感神经出现不同程度便秘,患儿智力明显低下,容易鉴别。脊髓栓系征:临床可有便秘、便失禁,常合并尿失禁、下肢功能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脊髓中枢病变。 ⑥直肠解剖结构异常:直肠前突:直肠脱垂、直肠套叠等解剖结构异常可导致便秘、X线排便造影可有特征性改变,容易鉴别。 ⑦药物因素:中枢兴奋药、  抑郁药、抗酸剂、麻醉剂等均可导致便秘,长期使用泻药可导致结肠病变,引起顽固性便秘,这些主要依靠服药史鉴别。 ⑧代谢病:卟啉代谢紊乱所致,可分为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混合性卟啉病,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胀、顽固便秘、尿卟胆原阳性可确诊此病。 【治疗】 一、肠道管理 肠道管理(Bowel management)是通过调整饮食、训练排便、服用药物和灌肠等一系列方法来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道内粪便潴留,并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达到治疗便秘或便失禁目的。这是对便秘或便失禁进行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并不断改进,一些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单独使用这一种方法就能获得完全治愈。但是由于便秘或便失禁的病因很多、很复杂,不能对所有患儿都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要针对不同病因、不同患儿制定相应的肠道管理方案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肠道管理主要包括调整饮食、训练排便规律、服用药物治疗和灌肠等五个方面。 二、调整饮食  饮食是为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这对排便障碍性疾病尤为重要。排便障碍性疾病的患儿不能像正常儿那样自由选择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控制,有些食物要增加,有些食物要限制。 1、 对于便秘患儿要鼓励多进食富含纤维素和具有缓泻作用的食物。这类食物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谷类(粗粮):玉米、高粮米和小米等; 利用谷类制作的食品(含麸食品):五谷面包、全麦面包、黑面包、提子面包、高纤维素饼干、燕麦饼、威化饼、消化饼、提子饼、小麦薄脆饼干和麦片等; 蔬菜类:韭菜、蒜苔、黄豆、豆角、土豆、白薯、白菜、萝卜等; 水果类:香蕉、菠萝、李子、杏、梅子、枣等; 饮料类:各种果汁、蔬菜汁等; 其它:花生、胡桃、核桃、杏仁、腰果、榛子、瓜子、葡萄干等。 上述这些都是富含纤维素和具有缓泻作用的食物,要根据病情和患儿的习惯爱好制定相应的食谱,食谱的花色品种和制作方法要不断更新,防止小儿因长期吃同一种食谱而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食物中的食物纤维对治疗便秘起着重要作用,食物纤维是属于人体消化道酶类未能消化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谷类食品、水果和蔬菜。食物纤维占麸糠的40%~50%,占白面粉面包2.7%,占粗面粉面包8.5%。现在将树胶和食品添加剂也归入食物纤维之中。目前不能将食物纤维视作单一的物质,也不是一类仅能通过肠道的不活跃、不被消化和不被利用的物质,食物纤维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多糖,可分为纤维素和非纤维素两类。食物纤维中可溶性胡萝卜素和果胶等纤维经消化后可刺激肠腔内细菌生长,细菌发酵的最终产物是短链脂肪酸、氮气、CO2和甲烷,可刺激结肠产生蠕动增强,而未消化的麸糠纤维增加粪便容量,保留水分,使粪便柔软,缩短肠道运行时间,降低结肠内压力。Badiali发现进食麸糠便秘患者组比进食安慰剂患者组的结肠运输时间明显缩短,排便次数和大便重量明显增加。当然,有的人认为仅通过饮食调节摄入的食物纤维量较少,不能明显加快结肠运输。对于较重的便秘患儿应通过服用药物纤维素制剂摄取大量纤维素。McClung对服用大量纤维素的患儿进行观察,发现血清铜、铁、维生素E和高浓度脂蛋白的含量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证明大量服用纤维素不会影响能量吸收和生长发育。 2、便失禁:便失禁患儿与便秘患儿正相反,要给予粪块成形饮食,粪块成形饮食有延缓肠蠕动的作用,使粪便容易成形,不易从肛门漏出。 制定成形饮食的食谱要遵循下列原则:主食要以牛奶面包、热狗、汉堡包、米饭等为主,尽量避免小麦面包、麦芽、谷类、麸糠和麦片等;鸡蛋要煮吃,避免煎鸡蛋;土豆要吃煮土豆或土豆泥,避免炸土豆;蔬菜要完全煮熟,避免吃生菜、大豆、花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调料味很浓的食物;牛肉或猪肉要煮吃或烤吃;汤要喝清汤,避免辛辣汤;水果要吃熟透水果且去皮去籽,避免吃未成熟水果、葡萄干、梅子、菠萝和干果仁等。 当然,不同患儿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环境都不完全一样,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成形饮食食谱,并逐渐改善。 三、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对各种排便障碍性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以便秘和腹胀为主的患儿更为重要。方法是每日三餐后立即到厕所训练排便,让患儿坐在便盆上,用力排便,同时可以加入意念,想象粪便在肠管内移动,直至排出,每次训练20分钟。在训练刚开始,可能排不出大便,但仍要坚持训练,家属要坚定信心,给患儿进行耐心劝导,每次成功排出大便后,家属要给予鼓励或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我们经验一般训练2~3周之后,患儿均可成功,保持每日三次大便,并且排便并不很费力。排便习惯训练主要是利用胃结肠反射,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是指胃内进食几分钟后,结肠出现短时间的收缩活动增强,出现更多的袋状收缩和集团收缩,促使粪便在肠管内向后推进,并产生便意。这种反射在早餐后最明显,而且年龄越小越明显。这种反射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进食一开始即有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的释放,这二者被认为可以启动胃结肠反射。这种反射持续时间极少超过1小时,因此训练时应强调进餐后立即进行。另外,也许有人担心进餐后立即排便是否会缩短肠内营养物吸收时间,导致营养不良,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正常人进餐后小肠和结肠运动形式变化是不同的。在空腹状态下,小肠运动活跃,出现迁移性运动复合体(MMC),这种运动形式可将肠内容物推向远端进入结肠,进餐后胃十二指肠受到食物刺激后开始抑制迁移性运动复合体,减少推进性肠蠕动,这种餐后运动形式可持续5小时左右。而结肠在进餐后反射性蠕动增强,使贮存在结肠内粪便向直肠内移动,因此排便训练不会影响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也就不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通过排便将粪便和气体尽量排除,使结肠和直肠保持排空状态,能缓解腹痛、腹胀和便秘。O\"Brien对15例正常人和40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餐前1小时和餐后2小时结肠测压,发现空腹时病例组和正常组的肠动力基本一致,餐后都有一个反射性压力升高,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但慢性传输和出口梗阻便秘患者餐后压力升高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表明便秘患者虽然也存在胃结肠反射,但有一定障碍。因此进行排便训练增强胃结肠反射,对于便秘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四、药物治疗  1、对于便秘患儿的药物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一般以容积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为主,不要使用刺激性和付作用较强的泻药。因为便秘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需要时间较长,有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肠动力和肠感觉障碍。便秘的药物治疗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清除肠道潴留粪便,药物剂量逐渐增加,使肠道内潴留粪便完全排空,达到减少肠道潴留的目的。也有人主张开始使用大剂量泻药,达到非灌肠性洗肠的目的。第二阶段是维持治疗,要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维持排便,防止再次出现肠道内粪便潴留。第三阶段是停药观察,对于有反复的患儿要重新服用药物。 常用药物有: ①西沙必利:为新一代胃肠促动力药,其直接作用于肠肌丛神经节细胞使之释放乙酰胆碱并增强胃肠推动力,除增加胃排空外,还可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转运,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非常重要。 ②轻泻药:对于较小的婴幼儿一般多使用镁乳,剂量一般是每公斤体重1ml,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对于较大儿童一般多使用番泻叶和液体石蜡,通过润滑肠道和缓泻达到治疗目的。服用液体石蜡要根据肛门是否漏油调整剂量,同时要防止误吸,以防止吸入性脂性肺炎,长期服用要防止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的缺乏,要及时补充。 ③大便容量增加药:欧车前(康赐尔)、通泰胶囊等,这是合成纤维,可增加大便容量和含水量,刺激肠蠕动。 2、治疗便失禁的药物较少,目前尚没有能直接作用于肛门括约肌提高括约肌张力的药物。存在的药物都是通过抑制肠蠕动使粪便成形,防止或减少便失禁发生,常用的药物有: ①思密达:是由八面体礞脱石组成的层纹分子结构物质,对消化道粘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粘液糖蛋白结合从而增强粘膜屏障,同时又能维持正常细胞吸收与分泌,促进肠细胞吸收功能,减少肠运动失调,降低结肠敏感性,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因而在治疗肠道运动失调导致的便失禁有明显疗效。 ②易蒙停(盐酸咯哌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电解质及葡萄糖吸收,且可增加肛门括约肌张力,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由于具有与肠壁高亲和力和明显的肝脏“首过代谢”,使其几乎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无中枢副作用。 ③心痛定: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使肠道细胞内游离钙减少,从而使回结肠内水、钠充分吸收,肠道内压力减低,减轻或抑制结肠粘膜的排便反射。也可阻断平滑肌兴奋收缩藕联过程,从而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降低胃肠道压力,对治疗便急导致的大便失禁效果良好。 ④消炎痛:为前列腺素抑制剂,阻止前列腺素引起增加肠道分泌功能,可起到一定的止泻作用,对于治疗由粪便不成形导致的便失禁效果较好。 五、灌肠  灌肠是利用等渗液体清除肠道内潴留的粪便,达到清洁肠管、促进肠蠕动、防止便潴留和便失禁发生的目的。常用的灌肠液体有等渗盐水或磷酸二氢钠。对于粪便潴留严重并有继发巨结肠的患儿可增加盐的浓度,或将少量泻药溶入灌肠液中,刺激肠管收缩,完全排空潴留的粪便。 一般清洁灌肠液体量计算方法是小于10kg体重的患儿按每5kg体重60ml计算,大于10kg体重的患儿按成人剂量计算也就是每次130ml,对于粪便潴留较重的患儿应加大灌肠液体量,判定肠道是否清洁主要根据洗肠后是否还有便失禁发生,如果洗肠后仍有便失禁发生则说明肠道还有粪便未洗净,也可拍X光腹平片观察肠管是否清洁。灌肠次数一般每24小时一次。灌肠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水中毒、高血容量、血清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高磷血症、癫痫、严重者也可死亡。因此,灌肠时要严格按规程操作,如果家属自己灌肠,则需要经过医院的培训和指导。 灌肠可分为逆行性结肠灌洗和顺行性结肠灌洗。一般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逆行性结肠灌洗,但是有的排便功能障碍患儿由于神经支配障碍、括约肌发育不全、疤痕形成等种种原因造成逆行灌肠困难,且短时间内难以洗净全结肠内的积粪,有时逆行性结肠灌洗效果不满意,于是有人就提出了顺行性结肠灌洗。Muir等早在1968年就介绍了大肠手术术中回盲部插管顺行结肠灌洗技术。Dudly等1980年报道结肠切除术中进行顺行结肠灌洗并取得良好效果。Mitrofanoff 1980年应用阑尾埋植于膀胱内造瘘,形成一管道,经此插管冲洗膀胱,使膀胱排空,成功治疗尿失禁。受此启发,1990年Malone等把阑尾造瘘与顺行性结肠灌洗结合起来,提出经阑尾造瘘顺行可控性结肠灌洗技术(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 MACE)。近10年来该技术几经改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预后】 特发性便秘是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治疗。由于选择病例不同,疾病程度不同,判断治愈标准不同,各家报导特发性便秘治愈率也不相同,多数集中在50%左右,波动范围在40~80%之间。Sutphen对43例便秘患儿进行常规保守治疗,7年后治愈率为70%。Loening对90例患儿也进行长达7年的随访,结果治愈率为63%,治愈标准为每周排便次数大于3次,无污便。33例未治愈患儿中,94%表现为停用泻药后立即出现便秘症状,33%长期使用泻药,39%为每周排一次大便,48%有污便,45%有抑制排便,27%常诉腹痛,73%间隔一段时间后出现一次量很多的排便。     有报告对12例便秘患儿进行检测,发现便秘患儿肛管静息压和直肠肛管反射松弛率均明显低于正常,随访3年后再重复检测,发现这些指标无明显变化,在治愈的患儿组也无明显改变,提示便秘患儿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 探讨影响治愈的因素对于治疗特发性便秘很有意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治愈的因素有:发病年龄,家族史,并便失禁、发病时间长,就诊时间晚,与医生接触次数少,女孩便秘和治疗不合作等,都是影响治愈的不利因素。就诊次数和时间,是否合并便失禁,性别,是否存在行为异常,治疗合作程度,发病时间等。Staiano随访5年结果显示治愈组发病年龄平均3.0±2.9岁,未治愈组年龄平均1.8±1.4岁,两组之间出现统计学差异。但也有报导治愈率与年龄无关,而Loening报导正相反,认为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Staiano报导未治愈患儿组有40%有家族发病史,明显高于治愈组(26.6%)。    Cabel报导存在行为问题的便秘患儿治愈率很低,经过心理治疗行为评分有改善的患儿治愈率明显提高。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管考平 2020-08-14阅读量9707

专家直播:性病、艾滋病的治疗...

病请描述: 中国生殖健康网专家访谈2006年2月28日《性病、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  嘉宾:吴焱--北京地坛医院性传播疾病中心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吴焱  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性病艾滋病的固定板块,今天的主题是性病、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我们今天请到了北京地坛医院主治医师吴焱老师。我们今天的话  题是性病和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性病、艾滋病似乎离我们比较遥远,我现在给大家说几个数据,说到2004年底,全球成人和儿童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是6000万,其中2000万人已经死亡,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仍然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极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截止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为1268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就达到了28789例,累计死亡已经是7375例。中国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新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女性感染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听到这种数据,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触目惊心,说不定走到大街上,你身边就有艾滋病感染者。您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说说有哪三种呢?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吴焱:首先我说一下刚才说的数据的问题,这是个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和实际的数据是有差别的,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叫冰山一角,实际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实际上统计出来的数据和真实的感染的人数相比,实际上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有的病人感染以后,并不一定知道,或者是说根本没有经过检查,他是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的,另外在中国的一些农村的基层地方,这些病人即使生病了,及时到艾滋病晚期了,可能并没有条件去就诊,这个时候,如果要做检查,当然我们会发现,可是有的地方检查也做不了,即使医生有怀疑,可能检查也做不了,所以数据只能说明是一个参考,实际的数据应该是比这个高的。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得到的数据是病人上报的,而实际上我们不知道的病人更多。  吴焱:实际上真正的感染人数比这个要多,我们有一次学术会议,有医生从新疆那里来,在他们基层,艾滋病人要做免疫功能的检查和病毒载量的检查,他们当地很多病人连艾滋病确诊检查都做不了,要不是交通的问题,要不就是经济的问题,所以说,真正的数据应该是要比这个高。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基层,艾滋病的血液传播,在基层的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可能就去卖血,如果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医院输血的话,实际上卖血是很危险的行为。  吴焱:是的,刚才说到传播途径的问题,一个是血液途径,一个是通过性接触,包括同性和异性的接触,另外是母婴垂直传播,目前来说,中国有一些地方是以血液途径为主的,比如说中原的一些省份,他们最主要是由于在90年代的时候,比如说93—95年,当地有一些非法的采血,在利益的驱使下,有在当地募集了一些农民卖血,如果是正规的献血的话,一人一套设备,这些也不至于,问题是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人的血在一起,比如说同样一个血型的,就用一套,这样就交叉感染了,通过血液途径交叉感染的几率是很高的。  主持人:我们卫生部也下了文件,在全国有关部门的打击下,可能会好一些。  吴焱:现在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非常重视了,现在在血液管理上,也颁布了一些法律的条款,还有艾滋病的防治上,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是比较强的。但是会有一个问题,艾滋病的病毒从感染大发病会有很长的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现在有的病人十几年的也活得挺好,这些人还会陆续的表现出来,现在有一些人,已经发病了,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发病,但是会在后来的时间陆续发病。  主持人:这是不是叫窗口期呢?  吴焱:不是,窗口期实际是指从感染到血里能够查出来的时间,就是说艾滋病病毒感染进入人体以后,我们需要检查他是否感染了,通常的情况是查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抗体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在体内检测出来,这个时间一般是两周到三个月左右。潜伏期是另外的概念,从感染到发病,就是感染之后,即使抗体能够检测出来,这时可以跟正常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只是一个病毒的携带者,他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他的免疫功能才会低下到发病的程度,这段时间叫潜伏期。  主持人:GuestRlUYli : 性病病人可以结婚吗?  吴焱:性病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性病,或者是经典性病,这个是指梅毒、淋病这些,这些病是大家都认识的比较早,而且了解的比较清楚,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又给性病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就规定,凡是可以通过性接触感染的疾病都叫性病,这是广义的性病,或者是全称叫性传播疾病,就是通过性途径可以传播的,性不仅仅是直接的性接触,还有间接的性接触传播的,也都叫性接触传播疾病,乙型肝炎其实也是,艾滋病有时也可以经过血液途径,但是也可以经过性传播,所以也是性病。还有霉菌性阴道炎,这也算是性病。性病的病人可以不可以结婚,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但是作为性病来说,有的病人容易复发,有的性病可能会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梅毒,比如说生殖器疱疹,这些有可能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个人如果感染了性病之后,出于保护对方的目的,应该先治疗,治疗好之后是完全可以结婚的。  主持人:性病可以经过非接触的途径传播,那公用马桶算吗?  吴焱:这是间接的接触,比如说第一个人有性疾病,第一个人接触了,第二个人又接触,他们之间肯定没有直接的性关系,但是通过马桶、毛巾这种间接的途径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Guestp2I229 : 淋病拖太久了还能治吗(十万火急) ?  吴焱:淋病通常情况下是急性感染的,一般能确定诊断的话,治疗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拖久了,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有慢性淋病的可能,而且淋病也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问题,如果引起了其他的问题就稍微麻烦一点,如果是早期严重的话,可以引起骨关节多个系统的问题,所以说什么病都是这样的,像淋病不能拖,拖太久了,确实不好治疗,给今后的治疗增加难度。如果现在还有症状的话,可以去医院做一个细菌的培养,这样可以指导你用药。  主持人:GuestZPbInB : 很久以前我得了衣原体,去年和今年复查均为阴性,也没有致病菌生长.由于感觉不舒服,有一段时间一直当成前列腺炎治,但检查前列腺,一切指标正常.上星期检查真菌,结果有念珠菌,医生开了一星期氟康唑,但现在感觉症状还没有消失,医生说不用吃氟康唑了,叫我吃三金片.现在的感觉是:尿道口有时感觉红,小便又没有了,但尿道有痛感,小便不是很舒服,左边睾丸有时也不舒服,尿道偶尔有痒的感觉,但时间不长,很快过了.昨天我跟医生说了,他叫我抽血检查是不是有泡疹,但泡疹不是在外面的吗?我的外面没有泡疹,再说得病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是泡疹早就发作了吧?昨天又感觉阴囊和阴茎潮湿.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念珠菌能治好吗?   吴焱:这个网友应该是前列腺的问题,前列腺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的,炎症性的前列腺炎可以检查的,如果是非炎症性的,病人表现是有症状,前列腺的疼痛,盆腔疼痛,这是一个综合症,病人可以有前列腺的疼痛,或者是会阴、肛门这个区域的疼痛,另外睾丸可能也有疼痛,睾丸、附睾有疼痛,如果是炎症性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是可以检查,检查通常分为细菌性的检查和非细菌性的检查,细菌性的检查可以做细菌培养,取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如果用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的话,前列腺会通过尿道,有时会有污染,所以有时结果不是特别的可靠。除了细菌以外,还可以检查支原体、衣原体,也是可以做药物敏感实验的,通过这些检查,也许能够找到,如果是炎症性的,有可能能找到原因,如果是非炎症性的,有可能找不到原因的。这些症状还是像前列腺的问题,而且这位患者的情况,我觉得还是倾向炎症性的,因为有时候尿道会有不舒服,有点红,我觉得通常情况下,这是因为前列腺液是感染的,前列腺液会不停的分泌,流出来之后会刺激尿道,尤其是在尿道口,再加上跟外界环境的接触,相对来说比较脏一点,这个时候,就会有症状,表现为发红的症状,阴囊潮湿这些,我觉得跟前列腺也是有关系的,至于这位网友真菌的检测,我觉得如果是以前感染了,给你用了很多药,尤其是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现在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不正规的门诊,为了挣钱,整个治疗也都是不正规的,那么用很多的抗菌素,如果以前没有真菌感染,抗菌素用多了,也会导致你出现真菌感染。这是一个治疗的问题。  主持人:GuestlHE4KD : 我一遇湿或者换季浑身就搔痒难按,皮肤有片状红斑,大小不等,红的范围较大。每年几乎都会发生2至3次。医生诊断为过敏所致,肌注扑尔敏,口服扑尔敏,但是用药无效。具体用什么药?  吴焱:我初步的判断可能是湿疹,或者是过敏,如果是每年都会复发的话,相对是比较麻烦一点,如果是湿疹的话,是慢性湿疹,如果是过敏性皮炎可能是慢性的过敏性皮炎,需要用免疫性的药可能会好一点,因为只是用扑尔敏效果会差一些。现在有一些药,应该说比扑尔敏更好一些。具体的什么药,比如说开瑞坦、复必丁,现在都比较好一些,副作用会比较小一点的抗过敏的药物。另外同时还可以口服西尼提丁,也可以用于治疗抗过敏。如果是经济情况许可,可以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包括注射的,或者是口服的,根据个人的情况,一般的说,可以考虑在复发的时候治疗,平时可以不用治疗。平时需要注意的就是锻炼身体。对食物也有要求,如果是过敏,或者是湿疹也会有一些过敏因素在里面,所以尽量减少过敏的诱发,比如说喝酒,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另外海鲜这类的东西。我觉得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指导给你用药,有的时候一些药,有的人用了会有效,有的人会无效,哪些会耐药,哪些不耐药,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会有经验,能够知道那些是有用的,有时候有的网友自己去买药,可能买了没有用的,这个时候用药又花钱,还没有达到治疗的效果,所以还是应该去正规的医院看看。  主持人:GuestOera6Q : 理发时,如果头皮被理破,而前面的那位恰好是位爱滋病患者,头皮也被理破,那爱滋病病毒会不会留在理发工具上的血液导致传染呢  吴焱:这是完全可以的,现在一个是理发,还有是剃须刀,另外是美容的,需要提醒各位女性的网友,美容如果不是很正规的地方,也可能会有这种方式的感染,实际上就是一个血液途径的感染,第一个病人如果是艾滋病患者的话,头皮恰好也被理破了,他的血液会粘在理发的工具上,第二个人又被刮破的话,完全可以从伤口进去,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不大,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感染者虽然说绝对数量比较多,但是相对数量,中国这么多人口,相对数量还是少的。  吴焱:明天开始,3月1号,就正式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就涉及到不管是在医疗单位还是其他的地方,都不能对艾滋病人有歧视,比如说艾滋病病人生病了,要做手术,你不能拒绝手术,这是体现了国家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国家也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约束更多的人,让他们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其实歧视艾滋病病人,对正常人也是不好的。如果艾滋病病人一直受到歧视,他会有一种逆反心理,有的时候会报复社会,对大家都是不安全的。  主持人:GuestgFHsj4 : 尿道口红,有时侯有刺疼感,遗精后有时也有些刺疼,口干苦,大便干结,小腹左下用手指摁能感到有点硬,有点尿等待。尿道口有时不红,期间用过;大败毒,分清五淋丸,前列康。以前在一县医院检查过,不过我有些不太相信,结果也没太在意,所以请吴医生指导一下。  吴焱:这位网友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尿道的感染,另外是前列腺炎,尿道的感染有可能会有一些分泌物,或者是感染之后,细胞会分泌一些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导致在尿道口有异物感、疼痛、瘙痒的症状。前列腺炎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前列腺液流过尿道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刺激,因为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成分,会刺激尿道有特殊的症状。我觉得大败毒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中医清火的东西,这些药我觉得是可吃可不吃的,前列康吃一点应该管点用,至于说小腹的左下用手指摁有点硬,我不太清楚这是什么东西,应该到医院看一下,如果一直有点硬的话,一个是要考虑一下肠道的问题,比如说有的患者如果很瘦的话,便秘的时候,大便积到肠道里,也会这样疼痛。另外也要考虑肿瘤,慢性的炎症有可能有类似的症状。尿等待的可能跟前列腺增大有些关系,这个病人可能还是前列腺的问题。  主持人:GuestUFBUla : 前几天由于不小心身上被烫起了几个水泡,后来用手挤破,但没有流血,又去公共浴池洗澡,如果有爱滋病病人在水中流血或射精,会不会由此导致传染  吴焱:公共浴池是一个大池子里泡,还是说只是淋浴,如果是淋浴的话,我觉得应该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都是往下走,通过地板就流走了。如果是在公共浴池里泡,如果是艾滋病病人在水里有流血,他的病毒有可能释放到池子里,但是这种情况下,池子有很多水,会把这个稀释了,稀释很多倍,这个时候,又没有挤破,又没有伤口,又没有流血,而且是几天前的事,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用太担心。射精的话,跟流血也是一种情况,被稀释很多倍。再说了,再浴池了射精发生的情况是很少。  主持人:GuestUFBUla : 可是医生,我洗完澡后水泡又破了,但是没有流血,会不会传染呢?而且是使用的公用浴液或共用浴巾上如果有爱滋病病人留下的血液,能否传染呢。  吴焱:如果是公共场所的浴巾,通常情况下,稍微好一点的地方都是经过消毒的,也是经过高温处理的,经过这种处理的话,一般来说即使有病毒,也应该是死亡的。所以说还是比较放心。如果这位网友这么担心的话,不如查一下。  主持人:GuestmnEOVb : 医生,如果这样的话,那以后还不如买把电推子剪刀自己在家理发算了,因为理发理破很常见啊,而且理发师也不消毒,那这不是太恐怖了吗  吴焱:我觉得很少见到,只有一次,就我本人的话,有1—2次出去修面的时候被刮破了,可能是新手,其他的因为理发,我倒觉得不是很常见。  吴焱:实际上是多虑了,首先说在整个人群中平均算下来,艾滋病的几率本来就不高,总体人群的发生率不高,你能遇到的也不多。第二,在你之前又刚好理发的情况也不是很常见。即使他理发了,他的头发或者是皮肤破损的情况又不是很常见,再者,你也被理破的情况下,这几个因素全部综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就很少见了,可以忽略了,没有必要太担心了。  主持人:GuestZAkojs : 6年前高危,去年曾低烧月余,痰雪多次,反复皮疹,慢性腹泄7月至今未愈,但去年3次抗体阴,能排出感染吗  吴焱:6年前高危,通常情况下是指的高危的性接触,或者是有高危的因素,有的是共用注射器,但是一般来说,通常情况下这种高危指的是高危的性接触。去年底低烧月余,痰血多次,反复的皮疹,说得有点像。既然多次,6年了,以现在的技术是可以查出来的,就是一次查出来假设是阴性的话,假设错误率有1%,那么连续三次,都错误,几率也是很小的,而且现在你只要去正规的地方查,结果应该是很可靠的。至于说你发烧、慢性腹泻,你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这样的情况。我经常跟我的病人说这样的话,你不要认为世界上只有艾滋病一种病,世界上有很多病,很多病都可以导致相同的症状,而艾滋病本身反而没有特异的症状,你的病可能是其他的病,你不能说出现什么症状,都往艾滋病上靠,那也是不对的。不知道你什么地方的,如果是在当地查了,不放心,可以到我们医院来查一次。另外如果还是很担心的话,我建议你做一个病毒的直接的检查,但是费用很高,1300块钱。可以查一下。痰血多次应该考虑一下结核,慢性的腹泻也可能有结核,比如说肠道的结核,淋巴结的结核,痰血可能是痰中带血,有时是结核产生的空洞,这些都有可能。  主持人:GuestZAkojs : 专家,你好,我是刚才问6年前高危的,请问晚期抗体能检测到,肝上长肿瘤是不是晚期症状  吴焱:这些症状不能都往艾滋病上靠,肝上长肿瘤并不是艾滋病的表现,应该做相关方面的检测,如果艾滋病的抗体没有检测到的话,应该下更多的功夫治疗肝上的问题,如果查到了艾滋病抗体阳性,就要治疗艾滋病的问题,都6年了,肝上又长肿瘤,不能说跟艾滋病一点关系没有,但是现在没有证据,你还是首先考虑肿瘤本身的问题。  主持人:GuestmnEOVb : 如果在加工或生产避孕套的过程中,加工或包装的工人是爱滋病病人,如果他的体液流在了避孕套上,避孕套密封而且又有润滑剂的环境,能否有利于病毒存活呢?在使用避孕套过程会不会因此而传染呢  吴焱:一般的握手、拥抱一些,几乎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两个人手上都有伤口,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不会的。如果确实是个艾滋病病人,如果他确实有病毒败出来,还得看体内的病毒量有多少,如果这个病人免疫功能很好,即使排了很多体液出来,里面含的病毒量也非常少。如果艾滋病病人的病毒量很多,但是经过治疗了,一般情况下控制的很好,病毒在体内,我们用先进的技术都检测不出来,这个时候几乎是没有什么传染性的。还有避孕套密封之后,我觉得一般来说,避孕套的润滑剂里有一些杀菌的药物,我不是很清楚杀菌剂会不会杀艾滋病病毒,但是我想,艾滋病病毒在那样的环境里肯定是不容易存活的,再加上密封又是密闭的环境,加上运输中间有很长的时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样艾滋病病毒就死亡了,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主持人:GuestD9puxv : 医生,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如果身上的伤口接触到了爱滋病病毒,伤口回有什么症状,会不会感染或不愈合啊,谢谢  吴焱:我刚才说了,除非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过后,到了晚期,若干年、几年甚至十几年过后,免疫功能已经非常低下了,这时伤口的愈合可能会比较慢,在这之前,如果免疫功能正常的话,他的伤口恢复情况不会和通常情况下有任何的区别,你这种情况,通过这次的伤口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以说他的伤口的恢复不会有什么异常,不会因为有艾滋病有什么异常。  主持人:GuestlJjlTS : 感觉排尿时,靠近龟头处的尿道有轻微疼痛,但是龟头外观正常,无任何异状,也没什么分泌物。先后服用一些药物,既不见好转,也不恶化,基本上一直是老样子。特别是早上起来,排尿总是稍微有点痛,如果多喝水,那就没感觉了,好象一切正常了。服用盐酸环丙沙星一周。到医院化验尿液,镜检脓细胞3个/ml,尿胆原3.3umol/l,PH6.5,Vc 0.6umol/l。医生开药穿王消炎片、泊脂去污片,服用6天,一点反应都没有。自己以为是非淋,服用阿奇霉素1g,2天后又服0.5g,再每天0.25g,4天。2月2日起,服用阿莫西林2盒。究竟得了什么病,感觉不太严重,可是将近1个半月了,没好,非常担心。  吴焱:这种情况,无论你是否真的是非淋,阿其霉素和环丙沙星对于支原体、衣原体都是有用的,就单独的环丙沙星一周也可以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了。后来又用了阿其霉素一克,用了7天,又是一周了,足够了,阿莫西林没有必要吃。如果还有问题的话,就要考虑前列腺的问题,如果是前列腺,环丙沙星的时间要延长大4—6周,因为前列腺的治疗要长一些,但是前提条件前列腺对阿其霉素是敏感的,如果不敏感,再用也没有用。所以建议你停药7—10天,再去医院检查,查一下尿道的支原体、衣原体,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前列腺的检查。前列腺液本身也可以查支原体、衣原体,还有前列腺的细菌培养,做药物敏感实验的话,就可以指导用药。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你还得考虑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以前吃过没有别的药,如果吃过别的抗菌素,还要考虑菌群失调之后引起的真菌感染。真菌和细菌是不一样的,真菌要有专门的培养基上,在细菌的培养基上长不出真菌来。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可以用一些中成药,或者是中药,帮助你恢复,你可能是一个感染过后的表现,感染过后的后遗症,有的可能需要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才好,这种情况是有的。  主持人:GuestmnEOVb : 身上有个烫起的水泡,后来挤破但没流血,去洗澡时进了干蒸房,如果里面的座位上有爱滋病病人留下的血液,伤口如果接触上能否传染呢?  吴焱:我可以告诉你一点,干蒸房的温度是比较高的,越干燥的环境,越不利于艾滋病的环境,如果温度也比较高,温度越高的环境,也不利于病毒的生存,又是干燥的环境,又是高温的环境,我觉得艾滋病病毒还是比较容易死亡。非常担心的话就去检查。可以去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  主持人:GuestCt9wLt : 有没有发现过因理发而感染爱滋病的人  吴焱:没办法诊断的,除非你理发过后,什么事都不干了,我们把你放在一个密闭的、相对隔绝的环境里,你不和外界发生任何的接触,你也不上街购物,也没有接触艾滋病的机会,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月过后,发现你阳性,在之前抽血你是阴性的,把你放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环境里,就单独的观察你,然后再查,过几个月查,你是阳性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可能认为你是通过理发的方式感染的。还有就是你在理发之前,你怎么能够保证你绝对没有感染。这种太理想的情况不存在,你理发之前或之后,你还有其他很多可能的因素来感染艾滋病,因为连理发都非常担心的话,你坐公共汽车,你会拉扶手,也会担心有感染,你出去要用钱,人民币上也会担心感染,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怎么来判断,艾滋病病毒就一定是理发处境感染的呢。  主持人:现在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哪些方法呢?  吴焱:一旦感染之后,我们会建议病人做一些检查,主要是病毒载量,还有免疫功能,就是通常说的CD4细胞,如果是比较低,一般低于200我们要治疗,在之上没有必要治疗。低于200通常用抗病毒的药物,不是单一的治疗,而是几个药物的联合治疗,我们叫鸡尾酒疗法。这不是喝酒,只是一个名字,因为我们知道,配置鸡尾酒是把很多种酒和一些饮料都放在一起,实际上是取混合的意思,现在一般是三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同时用三种药物来治疗。这些药物现在相当一部分我们可以国产,还有一些药,一些比较成熟的药,以及一些比较新的药,我们需要进口,有的很新的,可能也还不一定能买得到,通常情况下,这些治疗需要长期吃药。现在我们的技术能够把病人的情况控制的很好,我们也知道很多年一直还很不错的。  主持人:现在是自愿咨询检测,是这样吗?  吴焱:如果在检测的话,今后可能要提供身份证,不是要调查你的底细,就普通人来说,你是不是艾滋病感染者,你是的话,对国家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并不是要窥探你的隐私,国家要求提供身份证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准确的数据。  主持人:GuestmnEOVb : 洗澡后,我也知道是我多想了,但总忘不掉,而且还有担心别的途径会感染,我吴焱:也知道自己是多想了,但就忘不掉,有什么办法吗  你现在是艾滋病的恐惧症,这是涉及到心理方面的治疗了,不知道这位网友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在北京的话,你可以每个礼拜的星期二下午到地坛医院来,我们有心理咨询,专门针对这种艾滋病恐惧症的病人,我们有专门的心理医生指导你们,可能会给你们提供帮助。地坛医院是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的西门。  主持人:Guestr9qUK8 : 教授你好请问什么是包皮过长啊 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谢谢  吴焱:包皮过长就是指通常情况下,平时的生活状态下,包皮会完全盖住龟头,而且盖住之后,有的地方还会有包皮,把包皮翻起来,折叠的部位会比较多,包皮过长是很常见的,在有的民族,比如说犹太民族,小孩生下来就要做包皮手术,做割礼,包皮过长在男性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可以把它做一下,包皮过长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自己个人的卫生,或者是你没有条件注意个人的卫生,那么它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容易滋生一些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这时把过长的包皮切掉的话,会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另外包皮过长或者是包茎可能对性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做过包皮手术之后,也有可能会提高你的性生活的质量。  主持人:在我们今天节目的最后,您就性病和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跟网友说一句话,告诫网友朋友们要注意什么?  吴焱:首先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个人的卫生,一个是个人卫生,还有是在性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如果发现或怀疑有性方面的疾病,及时治疗,并且到正规的地方治疗。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节目就结束了,我们欢迎网民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网上直播栏目中来,我们再次谢谢吴老师给我们的解答和帮助,各位网友们再见。  

吴焱 2020-06-11阅读量8723

男孩女孩们,你需要了解的性病...

病请描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能对“身体健康”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不过一般都得自己吃点苦头才能有切身体会。看到身体上出现些平常见不到的反应,总会有点心里发毛。如果下体出现一些奇怪的反应,担忧之际又去X度或者各论坛查询... 想象中不久后的样子 先别着急订棺材,有些情况还有救!这不及时给你们送来了预防和治疗性病的科普了嘛。至于性病是在哪个科室看?相信知识渊博的你们可以在评论区给出答案。 艾滋病 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可以通过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症状——例如发热、头疼、皮肤出现疹子。感染后及早抗HIV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急性期症状,还能明显延长潜伏期,甚至不发展成明显的艾滋病,得到正常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性传染性,预防母婴传播,正常生育。艾滋病最重要的是尽早确诊!右边文章阐述了14个常见艾滋病问题,欲知详情请点击观看->被针头扎了,会被传染艾滋病吗? 尖锐湿疣 不知道你们以前是否在网上看到过“千万不要搜索尖锐湿疹!!”的信息,它利用了人类的逆反心理,使得无数年少无知的人提前接受了皮肤性病病例图的洗礼,知道尖锐湿疣原来长得是一副菜花模样↓↓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常由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或11型引起,累及外生殖器、宫颈、尿道或肛管,有些会引起排便和排尿困难。这三种情况容易感染尖锐湿疣:性活跃、有高风险性行为;免疫抑制的人(如患艾滋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男性包皮过长(男性包皮环切可降低感染HPV的风险)。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光、电凝,外涂三氯醋酸、鬼臼毒素、咪喹莫特等,治疗后复发率为20%-67%。配合光动力治疗的话复发率较低,一般在5%~15%。 梅毒 梅毒也是电线杆上小广告的常客了,它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不仅出现在皮肤之上,还会侵犯全身各个器官。 小广告不可信,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也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发生胎传梅毒,少数通过性接触以外的途径传染,例如接吻、哺乳、间接性接触有传染性损害患者的日常用品。关于梅毒同样是有着重要的三点:1. 筛查:对于有疑似梅毒症状者、有高风险性行为的人、有其它性病者(如艾滋病、尖锐湿疣、淋病)以及妊娠期间的女性需要筛查梅毒。 2. 解读报告:普通人可能会对梅毒血清结果产生理解错误,不信你来这篇文章看一下->哪些人需要查梅毒?结果怎么看?  看完是不是感觉迷迷糊糊的,所以要让专业医生来判读结果并结合临床确诊和分期。3. 治疗:不同类型梅毒的治疗方案不同,主要通过青霉素进行治疗,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其他抗生素,早期治疗可避免形成严重危害并减少传播,一定要尽早治疗和坚持治疗哦。 淋病 淋病是由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细菌感染,人类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男性通常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女性为宫颈炎,也可以无症状。此病可能造成女性不育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目前通常采用头孢曲松治疗,但考虑到耐药淋球菌菌株不断出现,发生部位与严重程度不同,还是要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也需要定期随访判断是否痊愈。 小结 对这几个常见的性病进行科普,大家能发现最重要的还是预防。1. 避免高风险性行为。2. 戴上小雨伞,防止性病传播。3. 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自己的好兄弟、好集美让他们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假如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要尽早检查与治疗,是病得治,藏掖着不敢说只可能让病情得到加重,届时便是欲哭无泪了。

徐晖教授-皮肤科医生 2020-05-20阅读量8315

疫情期间孩子的情绪管理

病请描述:疫情还在持续,对孩子来说,这个寒假格外漫长。虽然假期延长,补习班取消,但是封闭不能外出,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长期坐在电脑前听网课,无法跟老师及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枯燥无味的生活让孩子衍生出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平时的小事都成了家长和孩子吵架的导火索。孩子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一、烦躁不安,恐慌,乱发脾气。疫情期间,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在家中出现敏感、焦虑的情绪,和之前比起来,显得很缺乏安全感。一直宅在家里,让孩子无法接受,开始不停地叨叨,乱动,在家里都磨破了好几条裤子。大一点的孩子虽然不讲,但却容易生气吼叫。很多孩子逐渐出现了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状态,不停的用零食填塞生活。甚至出现情绪不稳定、行为改变及睡眠等问题。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因为长久在家中隔离,远离人群和社交,不仅是大人,孩子也会憋坏的。疫情如果影响到居家隔离的小朋友的心理状态,可不能忽视!在整个疫情的环境下,无论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怎么样,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焦虑。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种重获控制感,重获安全感的需要。二、孩子不愿意上网课。近期心理门诊出现了一批由家长带着来就诊的“拒绝上网课”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在非疫情期间也不定时会出现,他们常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一次的考试失败或者担心自己的失败从而导致拒绝参与学习的竞争,不愿意承担成长的痛苦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孩子常常伴有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除了不能坚持上课,厌学,还有睡眠质量下降,没有食欲,闷闷不乐,害怕见人,不愿意出门等表现,这时候需要今早的借助于专业机构的力量,及时的进行心里的疏通及情绪的调整,帮助孩子正视自己,及时的从抑郁情绪中抽离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三、与家长矛盾激化。疫情期间,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忙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有大把的时间朝夕相处,但是家长们却不能好好地跟孩子说话,更别提亲子之间的玩耍。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集中在是否按时上网课,作业是否及时,成绩是否下降等方面,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父母强势的控制欲,过分的管束以及缺失的关爱,使本来就关在家里像笼中小鸟的孩子,内心更加压抑和愤懑。平时的小事都成了家长和孩子吵架的导火索,孩子逆反心理越发严重,让无数家长为之头疼。四、醉心于网络电子游戏。疫情期间,孩子们没有社交生活,没有娱乐的发泄途径,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一直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因为电子游戏都是游戏开发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玩家的喜好特意开发的,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爱玩游戏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一旦开始玩网络游戏,就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如今智能手机普遍,手机游戏又成了孩子的首选。眼看着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无心学习,甚至对身边的世界都提不起兴趣,许多父母着急焦虑,不知如何才能让孩子摆脱游戏的“魔爪”。而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会,让孩子们完全不接触游戏,不拿手机也是不可能的。只要孩子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玩游戏不沉迷,那么就不要过分反对。因为家长的反对,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五、过度防疫,紧张、焦虑,甚至是强迫清洁等行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孩子的心理调整能力不足以应对巨大的压力和生活变故,害怕类似的疫情会随时再到来,害怕身边的亲人因为类似的意外离世,害怕自己因为无意中携带了病毒害了自己和别人,看到别人或者自己有普通流感症状也会异常恐慌并出现心律不齐、出虚汗等生理反应,等。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大多表现为“易怒”的情绪,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兴趣了,等。即使疫情结束后也因为害怕感染其他病毒每天洗无数次手,每天继续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反复和家长确认自己是不是生病了,等。如何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一.合理的向孩子解释目前的疫情,保持沟通态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方式的解释,但原则上都要真实而简洁。比如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给予绘本或故事形式。对于年龄稍大,会上网查看资料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引导他/她们寻找一些专业的科普资料,比如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记录片等关于病毒的知识。家长们需要注意保护孩子,减少接触负面信息的机会,比如收看官方的电视频道,手机只看专业医疗机构或正规新闻媒体的报道。二.丰富孩子的室内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有创意的活动,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家务、教孩子做一些美食,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为孩子选择几样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游戏,增加有效的亲子陪伴,丰度孩子的家庭生活。三.增加高效的亲子陪伴。父母的有效陪伴,包括“物理维度”和“精神层面”。疫情期间,父母多跟孩子共同学习玩乐与创造,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利于孩子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教导。家长应每日抽出固定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一天的活动及孩子自身的感受,帮助孩子纾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和孩子每天进行亲子游戏,不仅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还有利于孩子智力、体能、社会化交流的发展。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渴望独立,渴望尊重,父母可以试着协助他们,而不是打压他们的独立自主的成长之路,父母尽量少控制,多理解,多给孩子空间,取得孩子的信任。父母展现足够的理解,孩子才会减少叛逆,刚好的接受家长的建议。四. 家长保持自身情绪平稳。不良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自身情绪出了问题,孩子这个“复印件”同样也容易出现情绪的异常。每一个家长,肯定都不希望孩子复制自己的“创伤模式”,而是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的缩小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因此家长首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应战疫情,学习如何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储备充足的知识和技巧应对家里的小神兽的教育。当家长出现了明显而严重的心理疾病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避免将负面情绪转嫁给家人及孩子。五.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及娱乐时间。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不要总是埋怨孩子拖沓,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往往拖沓的孩子背后有个拖沓的父母。让孩子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去,劳逸结合,流出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和亲子游戏时间,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互相监督,平等对待,父母以身作则,不对孩子做过分的要求。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管理一下自己,相信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主人翁精神。六. 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心理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受疫情影响过于紧张或者恐慌,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尽早排解过虑的恐慌情绪。目前,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界的专业人士正在全国各地采用热线、网站、现场咨询服务、写公开信及媒体讲座、采访等形式,热诚为大家服务。归根到底,对孩子来说,最关键的是父母。无论外界如何,发生了什么,当家庭做好了防护工作,父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放下手机,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游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就是疫情期对孩子心理的最佳支持了!

王克 2020-05-11阅读量1.1万

如何与肿瘤患者谈论肿瘤

病请描述: 对于已经确诊为肿瘤的患者,是否将真实病情告知患者本人?如何告知患者本人?如何与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如何为肿瘤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治疗?如何为肿瘤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信息?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一个肿瘤内科大夫,能否正确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关系到肿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对肿瘤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陈小兵 长期以来,对于已经确诊为肿瘤的患者是否告知其真实情况,一直存在争议。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患上肿瘤,又瞒又骗,2年3年;不满不骗,立马玩完”,因此多数肿瘤患者确诊初期往往不知情,家属起着关键的作用。事实上,无论从伦理,还是临床治疗来说,均应当告知病人的真实诊断。告知病人的诊断是一个不幸的坏消息,但隐瞒诊断,告知病人假消息对病人的损害往往会更大。从伦理上说,知情权是病人的基本权力,病人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合理的安排,去完成自己期望完成的事业,了却许多个人心愿。从临床诊疗来说,告知病人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诊疗,增加病人对诊疗的依从性,为肿瘤的根治、康复与姑息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临床上,常常见到不知诊断的病人,埋怨医护人员的诊疗,怀疑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治疗方案,甚至对诊疗发生逆反心理,拒绝进一步的诊疗。    与肿瘤患者谈论肿瘤,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肿瘤专业知识和对患者的爱心,也需要一定的交流方法和交流技巧,而后者也恰恰是被临床医护人员所忽视的方面。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与肿瘤患者交流往往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等等。  告知患者真实诊断的方式和方法非常重要,包括告知诊断的人员,场所,告知方法和技巧等。应当由医院的权威人士告知病人的诊断,在场人员包括患者最信赖和亲近的亲属,不仅要告知患者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患上肿瘤不等于死亡的道理,告知患者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肿瘤可以治愈,更多的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人瘤共存”。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选择。告知患者诊断时一定要在正式的办公室,环境安静、舒适;医护人员庄重,口气坚定,语言准确、清晰,语速缓慢。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倾听患者的心愿和要求,让患者有机会发泄郁闷和心理压力。有些患者获知真实疾病信息时可能情绪激动,这时候最好静态观察,等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继续交流,如果患者拒绝交流,可以暂缓交流,可转向与家属简单交流,并允诺患者可以随时与医护人员交流,提供各种信息。针对患者的心愿与要求,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诊疗中,说明各种检查和治疗的理由、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其理解和支持。  要将与医护人员交流的途经和方法告知患者,通过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为患者和家属建立交流的平台。针对不同的疾病,告知患者和家属关注的疾病变化内容、注意事项等。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心理支持。最后,我们还应当遵守古希腊医学大师希波克拉底的格言:“我认为最好的医生是一个根据他自己的知识,告诉病人他目前的状况、以前发生了什么、以及未来将会发生什么的人。”

陈小兵 2019-11-27阅读量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