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良性肿瘤 > 内容

良性肿瘤内容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误区

病请描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易转移等特点,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然而,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1.  误区一: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是良性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与良性肿瘤不同,恶性黑色素瘤会侵犯周围组织并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因此,一旦发现可疑的黑色素瘤,应尽快就医确诊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误区二:忽视早期症状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如皮肤上的痣或色素斑发生颜色变化、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等。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普通的皮肤病。因此,对于任何可疑的皮肤病变,尤其是长期存在的痣或色素斑,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3.  误区三:自行用药或偏方治疗 有些患者可能会尝试使用一些非专业的治疗方法,如涂抹药膏、服用中草药等。这些方法不仅无法有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一旦怀疑患有恶性黑色素瘤,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4.  误区四:忽视随访和复查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随访和复查。即使手术切除了肿瘤,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以确保没有复发或转移。忽视随访和复查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之,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肿瘤,对其的诊疗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出现可疑的皮肤病变,应及时至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确诊。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6-17阅读量83

听神经瘤早诊早治有望保住听力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有可能保留听神经的从而保留听力,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听神经瘤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的。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内听道内听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肿瘤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并有边界,手术当中一般需要将肿瘤从面听神经上面剥离下来,如果肿瘤体积很大,肿瘤可能已经完全侵犯并破坏了听神经,所以无法保留听神经。但是如果肿瘤体积较小,肿瘤只是压迫面听神经,会导致面临神经变薄,手术当中在显微镜下有可能会能从面听神经上面分离处肿瘤,从而实现面听神经的解剖学保留,功能也会得到保留,因此术后听力还会存在。   一侧听力下降、耳鸣要注意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前庭功能障碍等。   1、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内听道内的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通常早于其他症状。言语辨别率呈不成比例的下降,尤其在用患耳听电话时感到言语理解困难。约26%的听神经瘤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聋,而在所有突发性聋患者中有1%-2.5%最终诊断为听神经瘤,应注意突发性聋的恢复并不能排除听神经瘤的可能。   2、耳鸣:为第二常见的症状,可在听力下降之前就出现,因此单侧耳鸣亦应警惕听神经瘤的可能。   3、前庭功能障碍:亦可为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轻度的头晕、不稳感,明显的周围性平衡功能紊乱较少见。   临床上检查听神经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CT检查   CT检查是听神经瘤检查诊断过程中常用的方式,肿瘤大多位于内听道口部位,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患有听神经瘤的患者在CT检查中会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像。   2、MRI检查   MRI检查在听神经瘤的诊断过程中意义重大,听神经瘤在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但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表现。   3、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是神经耳科检查中较为常用的方式,听力检查可对于来自传导系统、听神经、耳蜗等部位的听力障碍进行测验,这种检查方法可对患者听力障碍所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区分,从而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因,对听神经瘤的诊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4、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由于听神经瘤大多发生于前庭神经,因此前庭神经功能检查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最有效方法。前庭神经功能检可以发现患者的前庭神经是否遭受损害,进而对听神经瘤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

赵天智 2024-06-17阅读量27

肌纤维母细胞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1.什么是肌纤维母细胞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的肿瘤。肌纤维母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存在于我们的肌肉组织中,它们在肌肉收缩和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 2.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种类: 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不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它们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但如果位置不佳或大小较大,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 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类型,有可能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它们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3.诊断 诊断肌纤维母细胞瘤通常需要组织活检。医生会取出一小部分疑似肿瘤的组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此外,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也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4.治疗 手术:对于大多数肌纤维母细胞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对于良性肿瘤,如果位置不佳或大小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对于恶性肿瘤,除了切除肿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杀死或缩小肿瘤。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它们的生长。 5.预后 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预后通常很好,尤其是在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已经转移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仍然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被诊断为肌纤维母细胞瘤,建议咨询肿瘤医院专科医生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并及时治疗。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6-14阅读量9

骨囊肿反复骨折,不可忽视!

病请描述: 骨囊肿:骨头里果冻样的囊液破坏了骨头 骨囊肿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比较常见,但往往在出事了之后才被发现:比如,在学校里被同学轻轻一拉胳膊就骨折了,接到同学传过来的篮球发现胳膊突然断了变形了,骑自行车等红灯,脚一撑地,腿断了,等等。 骨囊肿常常在运动时发生骨折 当父母带着骨折的孩子来到医院,心急如焚。医生给孩子拍过X片之后,一般会告诉父母,孩子生“肿瘤“了,是肿瘤把孩子的骨头”吃“空了,骨头病理性骨折了。 肿瘤、骨头空了,病理性骨折。。。这些似懂非懂的专业术语,往往让家长异常紧张,与骨癌这一些要命的疾病联系在一起。 其实呢,骨囊肿并没有多可怕,是一种完全良性的肿瘤,对孩子的生命不会有任何影响。由于平时没有什么症状,所以很难预防,大多数孩子是因为骨折了才开始治疗。 X片骨囊肿是一个黑窟窿,还有小隔间 骨囊肿的治疗目前有很多方法,切开刮除囊肿后植入新的骨头,放入钢钉支撑引流,激素注射,骨髓植入,硬化剂破坏囊壁,等等。事实上,如果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这恰恰说明了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可能都不完美。目前的研究结论表明,骨囊肿的治疗倾向于多种方法合作,倾向于微创,倾向于腔镜下可视化地清除囊壁,这些方法也是基于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个摄像头一个磨钻,进入骨囊肿(AI) 骨囊肿最重要的问题是反复骨折和破坏生长板,反复骨折和生长板的破坏往往导致孩子的骨骼畸形生长,骨骼发育异常,会带来功能和外形的严重问题。

袁霆 2024-06-13阅读量42

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

病请描述: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研究是一个涉及显微外科、肿瘤学以及手部解剖学的复杂课题。显微外科技术通过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的辅助,结合精细的器械进行手术操作,使得手术能够更加精确和细致。这种技术在手部类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手部类肿瘤由于位置特殊,往往涉及到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等结构。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这些复杂结构的识别和保护,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手部的功能。通过放大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从而更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 其次,显微外科技术还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细度和安全性。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手术器械,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这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然而,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次,不同类型的手部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方式,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手术后的病理评估和随访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的治疗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对比研究: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2. 病例分析:收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手部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 3. 前瞻性研究:设计严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明确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操作规范等,以评估显微外科技术在手部类肿瘤治疗中的确切疗效。 总之,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为手部类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接下来我将继续为您拓展关于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研究的内容。 在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肿瘤类型的深入研究 手部肿瘤种类繁多,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影响手部功能。恶性肿瘤则可能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手部肿瘤,我们需要研究显微外科技术的适用性、手术难度以及预后效果。通过深入了解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为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技术创新与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外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例如,机器人辅助显微外科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以及新型显微手术器械等,都为手部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有望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三、术后康复与功能重建 手部类肿瘤手术治疗后的康复和功能重建同样重要。显微外科技术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手部功能,但术后仍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术后康复的方法、时机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服务。 四、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手部类肿瘤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显微外科、肿瘤学、放射学、病理学等。因此,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类型、技术创新与优化、术后康复与功能重建以及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等方面,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医学界同仁们不断努力,共同推动手部类肿瘤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祝勇 2024-06-13阅读量26

11、肝血管瘤需要治疗吗?

病请描述: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同肝囊肿一样。It depends(看情况). 如果所有检查都不能排除恶性,需要像恶性肿瘤一样及时手术切除。当然,较大的血管瘤容易确诊。较小的肿瘤比如1cm以内,CT或磁共振可能表现不典型,无法明确,但即使真的是肝癌,观察2-3个月也很安全。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属于发育异常。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生长出来的,就像皮肤上面的痣,具体成因不明。 小血管瘤即不会有不适的症状,也不会有什么危害,更不会癌变,全世界还没有血管瘤癌变的病例,所谓的血管瘤癌变,最终都被证实为一开始就诊断错误。小血管瘤即不需要手术,更不需要吃药(吃药无效;吃药无效;吃药无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不过总有患者说小血管瘤导致不适,其实往往跟血管瘤没有关系,原因见第9篇,不再赘述。遇到此种情况,我总会耐心的跟患者解释,消除恐惧和焦虑。 但是,亦有部分血管瘤建议手术:第一,血管瘤巨大,比如超过10公分。肯定是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第二,生长过快的血管瘤,比如每年直径增加1-2cm甚至更多,这种血管瘤可以短短几年内超过10cm;第三,考虑血管瘤是引起不适的主要原因,比如左边肝脏的血管瘤,可以压迫胃,引起腹胀、进食减少甚至营养不良。这类血管瘤往往不小,小血管瘤,无论长在哪里,都不可能有不适。第四,从事高风险职业比如极限运动、拳击等,因为暴力容易导致血管瘤破裂,手术适应征可适当放宽,但也仅限于相对较大的血管瘤。 最后强调一点,不手术的患者至少每年复查一个肝胆彩超(不包括发现的第一年,具体原因见下一篇),了解血管瘤的生长情况。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13阅读量58

垂体瘤治疗方法之手术、伽马刀...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天给大家科普:垂体瘤伽马刀治疗和手术有什么区别?   (1)伽玛刀不是手术治疗   经常有人把伽玛刀治疗称为伽玛刀手术,好像认为伽玛刀也是手术治疗的一种,这是不对的。   伽玛刀的主要原理是采用多个小照射野、三维方向集束的伽玛射线,利用立体定向的原理,选择性地确定包括正常或病变组织的颅内靶点,大剂量地照射以达到治疗目的,不同于外科手术的直接切除。因此伽玛刀仍然属于放射治疗的手段,而不是手术。   (2)伽玛刀尚不能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伽玛刀的手段是用射线损毁肿瘤细胞,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是无论照射的多么精确有效,也不能像外科手术一样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重建组织器官功能,所以伽玛刀目前不可能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垂体瘤的首选。   垂体瘤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数为恶性或呈侵袭性生长。   为什么垂体瘤会影响视力?   早期的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问题,随着肿瘤慢慢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出现视野缺损,之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什么是经鼻蝶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天智介绍: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4-06-11阅读量98

哪些垂体瘤可以药物治疗?哪些...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瘤也是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垂体瘤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那么,哪些垂体瘤患者可以服药治疗?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哪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是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破坏造成的,比如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调、泌乳,而男性则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病人会出现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而ACTH型垂体瘤的病人会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等。   另外一种症状是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比如最常见的压迫视神经引起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有的肿瘤会压迫脑子的“下水道”引起脑积水造成病人昏迷。   治疗方式: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复发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溴隐亭可使部分泌乳素腺瘤缩小,使闭经泌乳消失,恢复生育功能,可作为未育妇女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然,垂体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赵天智 2024-06-11阅读量53

神经纤维瘤病的正确全面解读-...

病请描述:1.什么是1型神经纤维瘤? 1型神经纤维瘤,原名von Recklinghausen(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大约50%患者为遗传,50%患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推算发病率约为5/100万;NF1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临床表现出现的典型顺序是:咖啡牛奶斑、腋窝和/或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虹膜黑色素错构瘤)、骨发育不良、神经纤维瘤、视路胶质瘤(OPG)、认知缺陷和学习障碍等。 2. 如何确定是否患1型神经纤维瘤? 基于NF1的特异性临床表现,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NF1的诊断标准,2021年国际神经纤维瘤病诊断标准共识组提出修正建议,主要加入了基因学诊断。 1.   6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直径大于5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大于15mm; 2.   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3.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4.   视路胶质瘤; 5.   2个或以上Lisch结节或2个或以上脉络膜异常; 6.   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翼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弯曲(胫骨发育不良)或长骨假关节; 7.   NF1基因杂合变异; 无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2条临床特征,可诊断为NF1;有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1条临床特征,即可诊断为NF1。 3.得了1型神经纤维瘤怎么办?如何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戴大伟强调,得了NF1也不用悲观失望,它不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毕竟还是一种良性肿瘤。我们要乐观对待,正确治疗。 目前显微手术切除治疗仍然是NF1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引发主要症状的病变,缓解或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手术通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进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胜任。手术治疗NF1的适应症包括: 1.   瘤体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压迫和/或使其产生功能障碍; 2.   瘤体体积较小,可完整切除; 3.   产生骨损害,如原发性骨发育缺陷及软组织侵犯造成的骨骼畸形; 4.   侵犯其他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内脏等; 5.   近期瘤体明显增大,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组织学检查证明瘤体存在恶变; 6.   瘤体破裂伴有急性大量失血者; 7.   不满足上述条件,但疾病造成的外观改变和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时,可进行针对性局部切除;      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瘤体的高度血管化和广泛浸润性,有时候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难度较大,部分病例可以实现肿瘤完全切除,而接受部分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中有一定的复发率。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希望。目前NF1也有药物可以治疗,临床上唯一获批适应症的药物是司美替尼,适应症为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患者。司美替尼在68%的患者中达到了显著缓解,肿瘤体积缩小≥20% ,3年PF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缩写)率为84%,相比自然史患者获益明确,可作为NF1治疗的新选择。

戴大伟 2024-06-07阅读量910

肺癌是如何分期的?早期治愈率...

病请描述:当“肺癌”这个词出现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中,它往往带来的是恐慌和无助。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每年有大量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通过了解肺癌的分期、早期治愈率以及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本文将为您科普关于肺癌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并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01什么是肺癌?如何分期的?肺癌,也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它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或期别。这种分期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说,将肺癌分为四期。01一期:肿瘤体积较小,局限在肺内,未侵犯到胸膜或肺门,也没有淋巴结转移。这一阶段的肺癌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治愈率相对较高。二期:肿瘤体积较大,但仍局限在肺内,或者已侵犯到胸膜或肺门,但尚未扩散到淋巴结。这一阶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或放疗。0203三期:肿瘤已扩散到胸腔或纵膈淋巴结,或者已侵犯到其他器官,如心包、大血管等。这一阶段的患者通常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但可以接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四期:肿瘤已扩散到远处器官,如脑、肝、骨等,或者已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一阶段的患者病情较重,治愈机会较小,但仍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0402肺癌早期治愈率高吗?肺癌的治愈率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等。在早期阶段,肺癌通常没有发生扩散和转移,肿瘤体积较小,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肿瘤组织,治愈率相对较高。具体来说,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甚至更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肺癌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因此术后还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必要的辅助治疗。例如,手术治疗外,早期肺癌还可以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另外,肺癌的治愈率还受到病理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肺癌治愈率不同。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比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高。此外,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也会影响肺癌的治愈率。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措施,治愈率会更高。同时,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如手术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总之,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如果您有肺癌的高危因素或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扫码了解科室网站广东省中医院心胸外科郑远医生简介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主任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分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食管学组成员个人荣誉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大赛全国总决赛高年资组三等奖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中国胸外科手术巅峰展示会肺叶切除组南中国区亚军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肺叶切除组华南省区赛第三名、肺段切除组三等奖广东省中医院最佳医生医联媒体“金牌科普专家”专业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肺癌、肺结节、气胸、脓胸、胸外伤、气管肿瘤、支气管扩张、食管癌、食道良性肿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胸腺瘤等纵隔肿瘤、手汗症、漏斗胸、胸壁肿瘤、膈疝的外科治疗及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肺结节消融手术、胸部肿瘤围术期综合治疗。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大学城医院外科门诊肺结节专科门诊周四下午:总院西区外科门诊胸外科专科门诊扫码预约挂号- End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郑远 2024-06-06阅读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