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良性肿瘤 > 内容

良性肿瘤内容

血尿的诊断与治疗

病请描述:血尿的诊断、鉴别、病因与治疗原则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使尿液呈现淡红色或红色。这一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泌尿系统的某种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血尿的诊断方法、鉴别要点、常见病因以及治疗原则,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血尿的诊断 血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红细胞,而医学影像学检查则可以揭示出血尿背后的潜在病因。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血尿是来自肾小球还是非肾小球,以及可能的病因。 二、血尿的鉴别 血尿的鉴别主要是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通常是由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可能是由于结石、肿瘤、感染等其他原因导致的。鉴别这两种血尿的关键在于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多为变形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则多为正常形态。 三、血尿的病因 血尿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进入尿液。 2. 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可能划伤尿道黏膜,导致血尿。 3.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易出血。 4.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可能破裂出血,导致血尿。 5. 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血尿。 四、血尿的治疗原则 血尿的治疗原则主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原则: 1. 针对肾小球疾病的血尿: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 2. 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血尿: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清除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同时,预防结石复发也很重要,包括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等。 3. 针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血尿: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保持尿道清洁、多饮水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4. 针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血尿: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5. 针对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尿:需要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输血、使用止血药等;全身性疾病则需要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 总之,血尿的诊断、鉴别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医学检查结果。针对不同病因的血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战胜疾病。

詹行闻 2024-04-28阅读量268

脑膜瘤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   确诊脑膜瘤需要做哪些特殊检查?   脑电图多为局限性异常Q波,慢波为主,背景脑电图的改变较轻微。脑膜瘤血供越丰富,δ波出现越明显。X线平片可显示局部颅骨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颅骨脑膜动脉沟增粗扭曲。其中颅骨增生部位提示为肿瘤的中心位置。脑血管造影对证实肿瘤的血管结构、肿瘤富于血管程度、主要脑血管的移位以及肿瘤与大的硬脑膜的关系、窦的开放程度(决定术中是否结扎)提供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   CT检查可见,肿瘤位于脑外,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于硬脑膜有广基接触,强化后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MRI检查可见,等T1或者稍低信号,T2信号可以为等信号,高信号(提示肿瘤质地相对较软),低信号(提示肿瘤质地相对较硬),强化后明显强化。针对于脑膜瘤检查,主要为CT及核磁共振。   因脑膜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脑膜瘤的首选方法仍是手术。并可以配合放射治疗等。   脑膜瘤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决定于脑膜瘤部位、大小,对于周围组织有无压迫,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若脑膜瘤相对较小(如1cm)以下,对脑组织及颅神经无明显压迫症状,可以观察,建议每年复查一次,有无变化。脑膜瘤直径小可行伽玛刀治疗若肿瘤相对较大,对于周围脑组织及颅神经有明显压迫、或者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症,能够耐受手术,建议行手术切除。由于肿瘤接受来自颈内颈外动脉的双重供血术中出血较多彻底切除应包括受侵犯的硬脑膜及与之相邻的颅骨否则容易复发。

赵天智 2024-04-25阅读量225

确诊脑膜瘤该怎么办?观察还是...

病请描述:  一般,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老年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多见。脑膜瘤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渐至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如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出现双侧肢体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癫痫,颅内压增高症状等。脑膜瘤的潜藏期较长,出现早期症状的患者一般都已生长1-2年;按照肿瘤3.6%的年体积增长特性,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可拖延。   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脑膜瘤大多属良性,如能早期诊断,在肿瘤尚未使用周围的脑组织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受到损害之前手术,应能达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脑膜瘤的手术原则是:控制出血,保护脑功能,争取全切除。对无法全切除的病人,则可行肿瘤次全切除或分次手术,以免造成严重残废或死亡。   什么样的脑膜瘤不需要手术治疗?   脑膜瘤的发生率大约占所有颅脑肿瘤的15%,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们大多生长缓慢,常常需要经过许多年,且极少恶变。所以很多患者是在无症状情况下行常规体检发现的。   对于已经产生临床症状(如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的脑膜瘤,应该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没有临床症状的小脑膜瘤,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可以首选观察,在确定治疗方案。   做了脑膜瘤手术,术后饮食有什么禁忌的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没有什么需要特殊注意的饮食,保持规律生活及健康饮食即可,多吃蔬菜,补充一些维生素,这样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赵天智 2024-04-25阅读量123

泌乳素型垂体瘤该怎么治疗?药...

病请描述: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统计可占到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6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期,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大多数患者都会担心泌乳素型垂体瘤会危及生命,但其实泌乳素型垂体瘤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因为垂体瘤一般都是良性肿瘤,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后是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首选。从临床效果来看,药物(溴隐亭)治疗能够促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治愈,如果药物治疗后无缓解可等到患者出现垂体腺瘤卒中或明显增大,在考虑手术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药物治疗副作用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是极其有效的,据统计,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当然,手术的效果也受到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最好选择大一点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强的医院就诊。

赵天智 2024-04-23阅读量64

胎记知多少之血管瘤宝宝的红印记

病请描述:         血管瘤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可能有所不同。一旦在宝宝身上发现血管瘤或大面积胎记,及早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血管瘤是婴儿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有皮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以及静脉性血管瘤等。这些血管瘤可能会随着宝宝的生长而增大,有些可能会自行消退,但有些可能需要治疗。因此,及早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管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生长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做好宝宝的日常护理和观察工作。         首先,无论是药物治疗、激光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胳膊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在治疗期间,避免宝宝抓挠或摩擦血管瘤部位,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此外,家长可以定期对宝宝胳膊的血管瘤部位进行拍照记录,以便随时和医生沟通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血管瘤有增大、颜色变化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         最后,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鼓励宝宝积极面对治疗。及早诊断对于宝宝血管瘤或大面积胎记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邓娟 2024-04-20阅读量983

脊椎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病请描述:成骨细胞瘤也称骨母细胞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是少见的良性肿瘤,脊椎发病占全部的30%~40%,其中有55%侵及后方骨结构。椎体受累并不少见,但原发于椎体者却很少。从颈椎到腰椎都可发病,与骨样骨瘤相比,发病年龄稍高,青年时期发病的多见,90%在20~30岁期间被确诊,男性稍多见。 过去认为均为良性,并冠以“良性”二字。但通过最近若干年的研究,发现有的以后出现局部浸润和复发,最后发生远处转移而导致患者死亡,文献中陆续出现冠有“侵袭性”或“恶性”的名称,现已将成骨细胞瘤分成良性和恶性。 良性成骨细胞瘤病理形态与骨样骨瘤相似,目前两者尚无特殊的组织学标准来区别,但从症状和影像上可以鉴别。与出现夜间剧痛的骨样骨瘤不同,成骨细胞瘤多伴有局部的钝痛,这种钝痛多提示其为神经症状性侧弯的原因。成骨细胞瘤好侵犯髓质,病灶较大,直径多在1.5~2.0cm以上,而且10%~15%呈动脉瘤样骨囊肿样改变,周围无广泛骨质硬化。 脊椎成骨细胞瘤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可发生在松质骨与皮质骨,椎弓根最容易受累,只有当肿瘤相当大时才累及椎体。所有脊椎成骨细胞瘤患者均有疼痛,脊柱活动受限,活动时可引起放射痛,休息后缓解,可有脊柱侧凸,病变位于主弯顶点的凹侧,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神经根受压刺激症状,如麻木、肌肉无力、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严重者有脊髓压迫症状,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X线片主要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在破坏区内有反应性新骨形成与不同程度的钙化斑,界限清楚,无广泛性骨质硬化,常见皮质穿破及软组织肿块,有的可以很大,边缘常有一层钙化壳,软组织肿块中也可看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的钙化点。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①与骨样骨瘤相似,中心部为骨透亮影(其内部有钙化),周围为骨硬化缘;②内部有许多小的钙化,边缘呈钙化的隆起型骨改变,此类型最常见;③骨浸润破坏严重,即炎症波及骨坏死或软组织内部。 CT可帮助了解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MRI所见是非特异性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从影像上来看,与骨样骨瘤鉴别的要点是该肿瘤大小超过1.5~2.0cm,而且有骨的隆起型改变,伴有软组织病变,与中心性钙化的骨样骨瘤不同的是,成骨细胞瘤呈多中心的软骨组织钙化。 良性成骨细胞瘤,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椎弓或椎体,多数可治愈,复发率为10%~15%。恶性成骨细胞瘤,尽可能边缘性切除肿瘤椎弓或椎体,复发率为50%。不论良、恶性成骨细胞瘤,若有脊髓受压表现者,均应作肿瘤切除、脊髓减压术。肿瘤切除后缺损区小而不影响脊柱稳定性者,可植骨或填充骨水泥;切除后缺损区大,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者,需用内固定器械加植骨或骨水泥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对某些手术有困难的部位或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可给予放射治疗。恶性成骨细胞瘤术后可行辅助放疗或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注意定期随访,发现复发时可再次手术。

潘峰 2024-04-15阅读量195

为什么白血病叫“...

病请描述:对于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肿块或新生物,我们会称之为肿瘤或癌症。肿瘤概念较广泛,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较为常见,一般不危及患者生命,如皮下脂肪瘤、乳腺小叶增生等,只在颅内狭窄部位等造成压迫等情况下,才造成严重后果。恶性肿瘤,俗称癌症,肿瘤细胞无限制增生,且肿瘤晚期出现转移,可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组织功能和器官功能,甚至导致死亡。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率占我国各地区总体恶性肿瘤的第六位。白血病细胞会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也可以表现为局部浸润,如肿瘤一样形成肿块。故通常会把该病俗称为将“血癌”。

钟华 2024-04-12阅读量823

发现了脑膜瘤该怎么治疗?观察...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检查出脑膜瘤,应该观察,还是手术?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呢?   如果瘤体小、多次复查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部分钙化,观察就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但如果脑膜瘤位于脑功能区,或者复查期间发现它不老实,逐渐增大了,就要及时治疗了。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使手术的精细程度大大提高,不仅使脑膜瘤切除得更为彻底,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主要的神经和血管,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   2、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

赵天智 2024-04-09阅读量99

脑膜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哪些因...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仅次于胶质瘤。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的特点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病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为发现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有时病人眼底视乳头水肿已很严重,甚至出现继发视神经萎缩,而头痛并不剧烈,没有呕吐。值得注意的是哑区的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会突然恶化,甚至会在短期内出现脑疝、死亡。   脑膜瘤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共济失调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通过做头部CT、核磁共振(MRI)或头部PET/CT,可对脑膜瘤早期确诊。   脑膜瘤属实质外生长的肿瘤,大多属良性。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越早发现,越早手术,效果越好,风险越小。   脑膜瘤虽多为良性同样危及性命   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虽然脑膜瘤多为良性,但随着肿瘤的长大,同样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患者应当引起重视。

赵天智 2024-04-09阅读量176

泌乳素垂体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病请描述:  垂体瘤有很多种,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常见的垂体瘤。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等。泌乳素垂体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   泌乳素型垂体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大多数患者都会担心泌乳素型垂体瘤会危及生命,但其实泌乳素型垂体瘤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因为垂体瘤一般都是良性肿瘤,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后是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首选。从临床效果来看,药物(溴隐亭)治疗能够促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治愈,如果药物治疗后无缓解可等到患者出现垂体腺瘤卒中或明显增大,在考虑手术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药物治疗副作用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是极其有效的,据统计,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当然,手术的效果也受到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最好选择大一点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强的医院就诊。

赵天智 2024-04-07阅读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