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良性肿瘤 > 内容

良性肿瘤内容

听神经瘤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起源于神经鞘瘤,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鞘瘤,占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75%-80%,发病率约1/10万人,多发年龄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听神经瘤为良性肿瘤,引起的症状主要是随瘤体的生长,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产生压迫。听神经瘤大多数发生于单侧,虽然它发展缓慢,但与脑干及脑神经相邻,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最终会导致丧失听力;肿瘤进一步生长还会引起其他颅神经受侵犯的症状,如面神经受累,出现面瘫,三叉神经受累出现面部,舌尖麻木、舌咽、迷走神经受累出现咳嗽无力、吞咽困难等。肿瘤压迫小脑后,会出现行走不稳,眩晕,不能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肿瘤进一步发展可能会造成脑积水,一旦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脑疝,威胁病人生命。由于听神经瘤起病隐袭,早期症状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初期因症状轻微很容易被忽略。   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最佳选择,既可以把肿瘤全部切除,还可以尽可能地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小的听神经瘤首选显微外科手术,也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后者的治疗目标是阻止肿瘤继续生长,维持神经功能和预防新的神经损害,但是存在治疗不彻底和放射性脑水肿问题,而且照射后再手术,面神经功能保留较困难。   患有听神经瘤,不进行手术,随着听神经瘤进展,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听力下降:随着疾病自然进展,听力会慢慢下降,此过程可能会较长,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2、手术难度增大:随着听神经瘤生长,体积增大后,手术时再保留面神经、听神经的难度会增加。   通常医生给不同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会考虑个体化原则。如果患者有听力,术中保留听力的把握不大,但肿瘤较小,没有明显压迫,为保留患者双耳听力的生活状态,可能会建议先观察。如果病情发生变化,如听力急剧下降,或肿瘤进行性增大,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有听力,术中保留听力的可能性较大,会建议早期手术,因早期手术可能将听神经瘤和面神经、听神经分开,并全切听神经瘤,将来可能终身保留听力。因此,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赵天智 2024-05-10阅读量102

乳腺增生不要怕,它不是乳腺癌...

病请描述:  门诊中,常有患者因为乳房有个“包块”、疼痛来就诊,经过B超、钼靶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当病人听到“不用治疗、注意观察”的建议时,常常有疑问,已经长“疙瘩”了不用治疗?会不会发展成乳腺癌?   其实,乳腺增生不用怕,一般不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好发于中年妇女,青少年和绝经后妇女也有发生,当今大城市职业妇女中50%-70%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与乳腺癌都是乳腺上皮细胞的过快增长。不过乳腺增生是良性的,可控的细胞堆积,而乳腺癌则是恶性的,不受控制的细胞快速生长。   绝大多数乳腺增生并不会进展为乳腺癌,乳腺增生的患者应定期(6-12个月)复查和有症状改变时随时就诊。在临床上常用到的辅助检查有B超和钼靶检查。   教你如何鉴别乳腺增生与乳腺癌?   一、乳房周期性疼痛不用慌,可能是增生   1、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2、乳房肿块:常多发性、一侧或双侧,结节状,大小不一,肿块结节状质韧而不硬。   3、乳头溢液: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4、有2~3%恶变:应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硬的单个肿块出现,一旦有,高度怀疑恶性可能。   二、不痛的乳房包块、边界不清要注意,小心乳腺癌   没有疼痛的乳房肿块要看大小情况、同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硬度、边缘是否规整。如果肿块边缘比较规整,要考虑是良性肿瘤。乳房肿块边界不很清楚、摸起来比较偏硬、局部皮肤有改变,比如局部皮肤橘皮样改变,像橘子皮样改变,或者乳头凹陷、牵拉等情况的肿块,要高度引起重视。   如何治疗?   乳腺增生无特殊的方法,多数在数月~1~2年间可以自行缓解,多不需特殊治疗,也可以用药,一般建议观察无需治疗。   发现乳腺癌也不用过于担心,目前的医疗技术对于乳腺癌已经实现慢病化管理,可以像高血压一样,长期生存,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治愈率更高。乳腺癌的治疗一般需要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进行。

赵华栋 2024-05-08阅读量158

泌乳素垂体瘤的治疗方该如何选...

病请描述:  垂体瘤有很多种,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常见的垂体瘤。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发在20~40岁之间。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稀少、闭经、不孕、泌乳、性欲减退等。泌乳素垂体瘤肿瘤占位的表现,与其他垂体瘤一样、增大的垂体瘤尤其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出现头痛、偏盲型视野缺损、视力下降。   泌乳素型垂体瘤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长激素的一种瘤细胞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两种或多种以上瘤细胞组成。   泌乳素增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等将会影响泌乳素抑制分子,抑制分子减少,泌乳素释放因子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将会导致泌乳素增加。   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垂体肿瘤,因为肿瘤是由分泌泌乳素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失控状态的时候会无节制地分泌泌乳素,同时,垂体柄受压等原因也会造成泌乳素升高。   大多数患者都会担心泌乳素型垂体瘤会危及生命,但其实泌乳素型垂体瘤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因为垂体瘤一般都是良性肿瘤,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后是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的。   目前,临床上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首选。从临床效果来看,药物(溴隐亭)治疗能够促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治愈,如果药物治疗后无缓解可等到患者出现垂体腺瘤卒中或明显增大,在考虑手术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药物治疗副作用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是极其有效的,据统计,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当然,手术的效果也受到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最好选择大一点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强的医院就诊。

赵天智 2024-05-06阅读量52

频繁意识丧失竟是颅内藏&ld...

病请描述:  突然“两眼一黑”失去意识,不一会儿又恢复正常——3月以来,年逾六旬的章女士(化名)身上多次发生蹊跷“怪事”。去医院后,意外查出颅内藏着一枚鸭蛋大的脑膜瘤。近日,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于耀宇、沈建康主任团队历时6小时,顺利切除肿瘤,患者化险为夷。   无诱因意识丧失 查出了脑肿瘤   患者章女士今年65岁。从2024年3月起,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的意识丧失,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发作时,章女士会突然“眼前一黑”没了意识,好在持续时间并不长,从几秒钟到数十秒不等。“恢复后感到手脚麻木,但没有明显头晕头痛的感觉。”章女士表示。   随后,章女士前往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意外查出了右侧额叶占位病变伴脑水肿。患者远在新疆,经亲友推荐,章女士了解到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于耀宇,及神经外科团队在颅脑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便与于耀宇主任取得联系。在于主任悉心安排下,患者不远千里,慕名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于耀宇主任为章女士完善检查。头颅MRI增强示:右侧额叶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最大直径约5.6cm,大小与鸭蛋相仿。病灶周边有大片水肿信号影;邻近大脑脚、胼胝体及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偏。   ▲ 肿瘤大小与鸭蛋相仿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症状表现,于耀宇主任与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等开展严谨细致的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评估后,一致认为,患者右侧额叶大面积占位;中线结构偏移,高颅压伴脑疝形成,考虑侵袭性脑膜瘤可能大(不排除恶性肿瘤),若不尽快手术切除,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6小时手术全切肿瘤   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未见明确手术禁忌。在进一步完善手术预案,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于耀宇主任和沈建康主任联手,为章女士开展了肿瘤切除手术。 ▲ 于耀宇、沈建康主任联手开展肿瘤切除手术   神经外科团队按照预定方案,在蔡司显微镜(双荧光)辅助下,充分显露肿瘤边界后,仔细分离肿物周边密集的神经血管,逐步分块切除肿物及附着的硬膜。在确保重要功能组织和动脉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将肿瘤予以全切,同时完整地保留了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 术后影像,肿瘤已切除   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监护病房。留取病理标本送检,确定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WHO I级),为良性肿瘤。 ▲ 病理分析确定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WHO I级)   于耀宇主任介绍,脑膜瘤通常生长慢病程长,早期可无明显体征表现。但其呈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癫痫为首发症状,也可因肿瘤生长于不同的脑功能区,压迫到神经和重要血管,出现视觉、听觉、嗅觉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不同体征表现。   发生于额叶部位的脑膜瘤,除了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精神改变、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意识障碍或意识丧失(多为一过性),以及癫痫、锥体束损害、额叶性共济失语等症状。   不过,大家也不必谈“瘤”色变。于耀宇主任表示,目前,就像本例脑膜瘤手术达到肿瘤全切,目前大多数低级别脑膜瘤患者通过手术全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个别不能全切的脑膜瘤,通过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亦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因此,在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检查诊断,积极干预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5-06阅读量181

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报道2&m...

病请描述: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发生于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据统计,2022年中国人群新诊断尿路上皮癌为9.5万人。研究证实:局限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一旦发生肌层浸润或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癌至关重要。 目前,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但其作为一种较为昂贵的侵入性手术,患者依从性较低。而尿脱落细胞检查、FISH和NMP22等目前获批的基于尿液的尿路上皮癌无创诊断方法存在敏感性低(特别是针对低级别肿瘤和上尿路上皮癌)、准确性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创、方便、准确的尿路上皮癌检测工具来对当前的UC早期诊断策略进行补充。 液态活检助力UC早期无创诊断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尿液肿瘤DNA(utDNA)的UC无创诊断产品(UI Seek),并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了UI Seek优异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于UC早期诊断的巨大潜力。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肿瘤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影响因子37.3。 本研究首先在382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中进行,基于utDNA中的FGFR3、TERT基因突变,以及VIM、ONECUT2的异常甲基化数据构建UC的分子诊断模型并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者发现该模型在回顾性队列中的诊断效能优异(AUC:0.9342),具有应用于UC早期无创诊断的巨大潜力。 之后研究团队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估该utDNA模型的诊断效能。该临床试验共纳入947例受试者,结果显示UI Seek的总体诊断敏感性为91.37%,特异性为95.09%;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均超过93%。 进一步分析显示,UI Seek的诊断敏感性在不同T分期的尿路上皮癌中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a低级别尿路上皮癌(Ta-LG)中可达到 75.81%,Ta高级别肿瘤(Ta-HG)中达到93.94%,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达到 94.47%(T1-T4)。值得注意的是,UI Seek能够同时早期检出膀胱癌(BCa)和上尿路上皮癌(UTUC),灵敏度分别为 90.9%和92.9%。此外,对于良性泌尿系统疾病(良性肿瘤、炎症等)或非UC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等),研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干扰效应。在比较分析中,与尿细胞学 (P < 0.001)、NMP22 测试 (P < 0.001)和UroVysion FISH (P = 0.039) 相比,UI Seek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并且特异性与上述检测相当。 研究总结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基于尿液肿瘤DNA的中国人群尿路上皮癌前瞻性多中心无创诊断临床试验。该研究证实了UI Seek作为一种UC无创诊断工具,有望将来在临床实践中早期检出UC,以减轻侵入性手术(如膀胱镜、输尿管镜等)的负担;并可能通过进一步的分子指标进行风险分层,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尿路上皮癌亚专科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之一,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肿瘤生存报告》显示:复肿单中心尿路上皮癌五年生存率在<45岁人群为91.5%,45岁-65岁人群为81.7%,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显示同年龄美国人群五年生存率为88.9%和81.9%,复肿数据优势更明显。从明显劣于欧美,到比肩欧美,甚至超过欧美,这与团队精准诊疗、精准手术、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等努力分不开。 复肿尿路上皮癌团队长期致力于膀胱癌、上尿路上皮癌等肿瘤的诊治与科研创新,其优越的实力吸引了大批患者就医,膀胱癌单病种年手术量超过2000台,其中膀胱癌根治术年手术量超200台。复肿是最早引入保膀胱多学科团队的中心,发挥专科医院优势,组建了顶尖的MDT团队,采取以规范手术为主,综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为每一位尿路上皮癌患者制定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复肿牵头编撰了《中国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多学科诊治协作共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专家共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助力我国尿路上皮癌诊疗规范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复肿尿路上皮癌治疗组除了深耕外科手术,还重视综合治疗以及临床试验,致力于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登记的公开数据显示,叶定伟教授共牵头100余项国际国内临床研究,其中包括30多项尿路上皮癌临床试验项目,位列全国第一。除了数量多,复肿泌尿外科的项目几乎覆盖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早中晚期全程。近年来,关于尿路上皮癌的新药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许多新型药物已在国外率先上市,打开了几个难治阶段的治疗格局,例如BCG灌注失败后、晚期标准治疗失败后等均有新型疗法面世。但大部分新型药物还未在国内上市,药物可及性差。复肿泌尿外科的临床试验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外已上市、但国内不可及的药物靶点,为难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叶定伟 2024-05-06阅读量981

脊椎骨软骨瘤

病请描述:骨软骨瘤是好发于长管状骨近关节部位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单发者称外生骨疣,无遗传性,恶变比例为1%;多发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称为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恶变比例高,为5%~25%。常引起骨骼发育异常,导致肢体畸形。 脊椎骨软骨瘤占原发性脊椎肿瘤的4%,是最常见的脊椎良性肿瘤。单发性的多见于20~30岁,多发性的多见于10~20岁。虽然所有的脊椎都可发病,但颈椎、特别是C2多见。大部分是脊椎后部结构发生病变,也有椎体本身发病的。 关于发病原因有几种假说,如胚胎时期软骨细胞错置于骨表面所致,或起源于肌腱附着处的软骨纤维组织。 骨软骨瘤由三部分组成:顶端薄层纤维组织,即软骨膜;膜下为透明软骨形成数毫米厚的软骨帽盖;帽盖下为正常骨皮质和骨松质延续形成的瘤蒂。脊椎骨软骨瘤多位于椎弓,呈球状,表面光滑。巨大者可呈分叶状、菜花状。 软骨膜大部分是胶原纤维,软骨帽则由软骨细胞与基质构成,通过软骨内成骨成骨。骨性基底成分与所在部位骨质构造相同。一般骨骼发育成熟后的成年人软骨帽变薄或大部消失,肿瘤即停止生长。若继续增长应疑为骨软骨瘤恶变,形成继发性软骨肉瘤。 本病多数无临床症状。出现症状的病人多不足20岁,男多于女。引起症状均由肿瘤增长导致,有时表现为局部肿块,约0.5%~1%的病变可突人椎管内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也可压迫血管。另外,外伤也是诱发症状的原因。继发性脊柱侧弯较常见。骨软骨瘤靠近脊椎小关节者可导致活动障碍,在肿瘤基底部的病理骨折偶可引起剧烈疼痛。 X线片上肿瘤呈球状或菜花状,可与椎体重叠,呈周边不整的团块状致密影,内有不规则的斑点状钙化或骨化影。累及邻近椎体时,可见相应的压迹。 CT轴位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界限及形态,表现为皮质骨和骨松质均与母骨相连续的骨性突起,表面有软骨帽覆盖,其内可有点、环状密集钙化。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脊椎骨软骨瘤多起自椎弓骨皮质,以宽基底依附于母骨,向椎管内或椎管外突出;基底部骨小梁亦与母骨骨小梁相连,具有特征性。顶端软骨帽常见钙化斑点。 MRI显示肿瘤的中心区域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等信号的正常骨髓,在肿瘤的边缘,两者均可见低信号的骨皮质。软骨帽通常很薄,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则表示肿瘤生长或透明软骨残存,高信号消失代表肿瘤停止生长。软骨帽厚度如厚于10mm则疑有恶变的可能。增强扫描肿瘤常无明显强化。 病人如在30岁以上且有疼痛症状,ECT显示“热”性核素浓集的病变可能为骨软骨瘤恶变或软骨肉瘤。 诊断为良性骨软骨瘤的要点是边界清楚、分叶状的松质骨与骨皮质相连,不伴有相邻骨质的破坏,软骨帽的厚度在10mm以下。 骨软骨瘤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①压迫脊髓引起神经症状;②出现疼痛或脊柱侧弯;③恶变为软骨肉瘤可能。

潘峰 2024-05-06阅读量97

腮腺良性肿瘤耳后-发际切口一例

病请描述:患者为30岁女性,对外观有较高要求,不接受常规腮腺切口,特意从外地至我院寻求手术。经术前判断为良性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多形性腺瘤),加之肿瘤位于耳垂前下方,故设计耳后-发际这一隐蔽切口为手术入路。 耳后-发际切口线设计 翻瓣后暴露剥离完整切除肿瘤 术后沿切口线细针细线缝合关闭创面

张晓晨 2024-05-06阅读量19

尿道肿瘤

病请描述:尿道肿瘤是发生在末段排尿管道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根据肿瘤的性质,尿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尿道肿瘤生长缓慢,通常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而恶性尿道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可能危及生命。 尿道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异。早期尿道肿瘤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 尿道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临床表现是尿道肿瘤最直接的反映,如排尿困难、血尿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分析、尿道分泌物检查等。特殊检查如尿道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为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尿道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恶性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尿道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道重建术、尿道部分切除术等。有些患者还需要辅助放化疗。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外,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中。

许清泉 2024-05-06阅读量23

听神经瘤患者必须手术吗?风险...

病请描述:  临床上,经常有脑肿瘤患者询问:颅内长了肿瘤,还有救吗?事实上,长了脑肿瘤以后,只要治疗及时并不是一定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而是影响其他功能,比如垂体瘤影响内分泌,听神经瘤则主要影响听力。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10%,发病率约为1/10万人。临床上,听神经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听神经受到影响,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需要同正常耳科疾患鉴别。据统计,57%的听神经瘤患者会出现耳鸣、听觉障碍或者有耳部症状;26%的听神经瘤患者会出现突发性耳聋。因此,当出现听力异常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听神经瘤的可能。   除了耳部症状,听神经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稳感和平衡问题,表现为:眩晕、恶心及呕吐,面色苍白与多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   听神经瘤作为良性肿瘤,患者只要及时接受治疗,多数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听神经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有的患者会问:能不能不手术?手术危险吗?   需要提醒听神经瘤患者的是: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赵天智 2024-04-28阅读量156

沃辛瘤样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怎...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是目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理上分为四大类型。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常见,但其分型极其复杂。根据2022年版甲状腺癌诊疗指南PTC分为14个亚型,包括微小PTC、包裹型、滤泡亚型、弥漫硬化型、筛状-桑葚样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靴钉型、实性/梁状型、嗜酸细胞型、沃辛瘤样型、透明细胞型、梭形细胞型、乳头状癌伴纤维瘤病/筋膜炎样间质。 以上14个亚型中,大部分为外科临床医师和病理科医师所熟悉,但有的类型则比较陌生,如沃辛瘤样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简称WLPTC)就是其中的一种。 要了解沃辛瘤样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首先了解沃辛瘤是怎么回事。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于1910年报道,并称之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1929年Aldred Scott Warthin首先详细描述了一系列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所以该瘤又被称为Warthin瘤,即目前的名称。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称之为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 沃辛瘤好发于大涎腺,以腮腺为主,其次为颌下腺,可同时双侧发生,以中老年男性多发,可能与吸烟有关。除大涎腺外,Warthin瘤还可以发生于身体其它部位,如颈部、喉部、鼻咽部,甚至可以发生于附睾。 沃辛瘤的大体表现是,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剖面部分为囊性,常为多囊状,有乳头突入囊腔中,腔内充有黏液或红染物质,并有胆固醇结晶析出。 图1:肿瘤形成囊腔,内见上皮衬覆的乳头状突起,上皮下为淋巴组织间质。 沃辛瘤光镜下表现是:肿瘤由腺上皮及淋巴样间质构成,假复层柱状上皮围成不规则的腺管及囊腔,上皮细胞的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电镜证实为线粒体。上皮下间质中充满密集淋巴细胞,并有淋巴滤泡形成。在淋巴细胞中主要为B细胞,但也有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S-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细胞。 图2:高倍镜下的嗜酸性上皮细胞,包括柱状细胞及立方细胞。 介绍了沃辛瘤的基本知识后,再来了解一下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就比较容易了。 WLP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1995年由Apel等首次报到。WLPTC约占全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0.2%~0.6%,因其形态学改变类似涎腺的Warthin瘤而得名。至2015年,该肿瘤报道尚不足120例。至2021年国内仅报道17例(含本院4例)。2017年WHO内分泌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才将其纳入新增类型。国内2022年版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将其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 北京协和医院【刘彤华诊断病理学】中介绍,甲状腺Warthin瘤样肿瘤(Warthin-like tumor):,其形态像涎腺的 Warthin 瘤,常伴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特点是肿瘤中心囊肿形成。乳头被覆嗜酸性细胞,胞质颗粒状, 核具有乳头状癌核的特点,乳头轴心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与乳状癌相同。 至于沃辛瘤和Warthin瘤样肿瘤两者有何不同,在【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将沃辛瘤归于涎腺的良性肿瘤,而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则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由于WLPTC较为罕见,且形态学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在病理诊断上需要与多种甲状腺疾病鉴别:其中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嗜酸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要点,都是间质中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而桥本甲状腺炎鉴别要点则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无乳头状结构,也没有乳头状癌的核特征。 在治疗上,Warthin瘤和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两者都首选手术治疗。 结语: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属于少见或罕见疾病,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其预后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WLPTC和Warthin瘤到底有什么关联?以及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诸多方面,因为病例较少,还有待积累更多的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经验,采取合理的、适度的,而不是过度的治疗方法,以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注:沃辛瘤和Warthin瘤样肿瘤中英文对照: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 淋巴囊腺瘤(cystadenolymphoma)  沃辛瘤样肿瘤(Warthin-liketumor) 沃辛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like-variantof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WLPTC) 参考文献: 1.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年12月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2018年12月 3.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豆丁网  2024年 4.王东海等,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观察,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年

王石林 2024-04-28阅读量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