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喉咽癌 > 内容

喉咽癌内容

咽部保卫战:保住咽喉!保住声...

病请描述:         咽是消化系统器官之一,作为颈部的一部分,连接口腔、鼻腔至食管和气管交界,咽向前分别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分。具有吞咽、呼吸、保护和防御功能以及共鸣作用。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对发音起辅助作用。下咽又称喉咽,下咽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95%)为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梨状窝区,出易黏膜下播散、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且容易侵犯颈部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分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和不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咽瘘、吞咽困难等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并发症。因此当林先生听到“手术有可能咽喉部保不住,可能术后说不出话”时,他迫切的希望治疗的同时,能把咽喉部保住…… 图1 咽的示意图         “手术做好,以后我说不出话怎么办?钟教授,打听到您有好的治疗方法,快救救我吧……”林先生心急如焚地走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的诊室。他因声音嘶哑,咽部疼痛去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的下咽部长了肿瘤,建议他住院手术,但听到医生说“肿瘤位置不好,切除后,有可能咽喉部保不住,可能术后说不出话……”的时候,林先生怎么也接受不了,他拒绝手术,多方打听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钟芸诗教授曾经为多位咽喉癌病友们成功保住了咽喉,便立刻前去就诊。 图2 下咽肿瘤          钟教授为林先生进行了内镜下的检查,及磁共振、CT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肿瘤还没有全身转移,也没有侵犯周围的器官。林先生坚决拒绝手术。钟教授请来他MDT团队,口腔科、肿瘤科、内镜科、胸外科、消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们一起为其分析病情,如果林先生现在不想做手术,可以试一试先做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如果病灶缩小,有时甚至小到只剩下一个疤痕,经综合评估后,可以在内镜下把缩小的病灶或疤痕切掉,让残余的病灶无处可逃。术后结合进一步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但不是所有病人做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后病灶都能缩小,如果这些治疗效果不好,林先生有可能还是得做手术……专家们与林先生及家属深入沟通,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好坏。林先生态度坚定地选择保留咽喉,拒绝外科手术,随即便开始在中山医院接受为期半年的新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定期治疗、复查,经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林先生下咽部的肿瘤最后只剩一块凹凸不平的小瘢痕了。钟教授结合最终的内镜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经MDT团队综合讨论后,在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手术室,钟教授为林先生进行下咽部肿瘤内镜下切除手术。标记病灶边缘,黏膜下注射溶液,电刀切开病灶边缘,牙线牵引病灶组织,逐步完整剥离,切除了病灶。几天后,病理加急报告送到了林先生手中:“镜下见少量残余肿瘤细胞簇,切缘阴性,脉管内未见癌栓”,这意味着林先生终于摆脱了下咽癌。钟教授热情地祝贺林先生,并叮嘱他别忘了每三个月来医院复诊:“虽然肿瘤已经切干净了,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啊!”林先生连连点头。术后1周,林先生恢复得与常人无异。后续2年的规律随访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咽部肿瘤复发的迹象。 图3 下咽肿瘤转化治疗后缩小内镜下切除     随着近年来肿瘤治疗理念及药物的发展,多项研究发现中晚期下咽癌、食管癌、直肠癌患者,大约60%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更有20%左右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即使不做手术也达到治愈,这种情况被称为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经过长期观察,这些病灶完全消失的患者,哪怕不做手术,长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让患者先接受放化疗(专业术语为“新辅助放化疗”),如果经过检查评估病灶完全消失,或许就能避免外科手术,只用定期复查,等发现复发了再做手术,从而达到既保证长期疗效、又保证生存质量的目的。这种治疗理念被称为“器官保留策略”。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灶都能完全消失,更多的患者仍有肿瘤残留。按照食管癌、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些有肿瘤残留的患者仍然需要做外科手术。研究发现多数病例中,残留的肿瘤细胞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仅少部分肿瘤细胞位于更深的肌层或食管周围淋巴结中,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技术安全根除。     因此,钟芸诗教授的MDT团队提出,如果在新辅助放化疗后就对原先肿瘤生长的部位进行内镜下切除,那么“观察-等待”过程中的肿瘤复发率可能会降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肿瘤治愈”与“保留器官”的两全其美,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保留了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一部分符合适应证、对生活治疗要求极高的患者,可以选择这一治疗方式,切除后进行密切随访,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及其MDT团队,常规开展各种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尤其对于新辅助化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既免除了患者的手术之苦(不开刀),又保留了器官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不受影响,生活质量十分满意。让病人保器官、保功能成为现实。 专家介绍     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息肉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经肛门微创手术专业学组、早诊早治学组副组长,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微创联盟理事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大肠镜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兼任大肠镜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并熟练掌握包括ESD、EFTR、EUS、ERCP等各种内镜诊疗操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钟芸诗 2023-12-04阅读量1200

应用舌骨下肌肌皮瓣进行手术发...

病请描述:作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黎长江 由于人工发音管在中国还不能使用,因而在我国对喉全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重建是很重要的。近来吴海涛主任课题组对数名因喉癌或下咽癌而行全喉切除的患者,应用舌骨下肌肌皮瓣进行手术发音管重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即使万不得已而进行了全喉切除,术后也还是有机会可以讲话的。成果已发表至《Acta Oto-Laryngologica》。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016489.2021.1877347 本文是黎长江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黎长江 2023-11-13阅读量669

咽喉癌是怎么引起的

病请描述:喉癌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清楚,可能与吸烟、喝酒以及空气污染等有关。另外人乳头瘤病毒18、16 病毒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有关。喉癌可以由喉角化症、喉白斑等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喉癌的临床症状,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轻度异物感。发生于声门的喉癌可以有声音嘶哑,并且声嘶逐渐加重。声门下型喉癌早期不容易发现,喉镜检查也难以发现。肿瘤逐渐增大,可以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喉癌首选手术治疗,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做颈清手术,术后放化疗。

张献中 2023-10-27阅读量260

警惕这5类“小毛...

病请描述:微医君之前也很抗拒去医院,可能内心还是在害怕,万一小病查出大问题呢?自己买药硬抗,常常成为“恐医”的权宜之计! 当你鼓足勇气一个人去了躺医院,检查后发现问题也不大,才突然感觉医院好像并那么“可怕”。 做检查,似乎也成了给自己开健康证明。很多时候,小病可能就是小病,总拖着不看,才真的会变成大问题! 小心这5类病 真的可能“拖”成癌 没有症状就代表不严重?自己吃点药就行,去不去医院都可以?有时还真不是这样。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息肉结肠息肉患者的结肠癌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多发者更是高达10倍。大约15%~40%的结肠癌是由结肠多发息肉引发,腺瘤性结肠息肉的癌病率尤其高,3厘米以上的癌病率超过40%。 如果发现息肉且直径超过1厘米,建议尽早切除,能够大幅降低癌变风险。胆囊结石胆汁中的一些成分在胆囊内逐渐沉积,形成泥沙或石头样的胆囊结石。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平时会出现上腹部的隐痛,检查时发现存在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也有些人平时没啥症状,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才发现。还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临床上叫做“胆绞痛”。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风险是普通人的13倍,直径超过3厘米会使胆囊癌风险大幅上升。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最佳方法,结石超过2.5厘米、胆囊炎经常发作、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充满结石这4种情况要尽早处理。结节甲状腺结节: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4 倍,绝大多数的多发性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但单个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偏高。虽说良性率较高,无需过多担心,但一直不管不顾,不进行定期复查,有可能会发展成甲状腺癌。据统计,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差不多有5%是甲状腺癌。 乳腺结节:我国每10个女性就有约9个人患乳腺结节,是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疾病。80%以上的乳腺结节是良性,因而检查出结节也不用太担心,但定期复查还是很有必要。结节只是一个影像学上的表现,乳腺结节可能会是乳腺增生、乳腺囊肿、良性肿瘤甚至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乳腺的囊性增生被广泛认为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的 4 倍,约有20%-60%的乳腺癌并发囊性增生病。若是B超检查发现结节超过2厘米,结合乳腺钼靶或乳腺核磁共振等检查有恶性倾向,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医生会强烈建议手术。单发结节,存在乳腺癌家族史,超过40岁的绝经女性,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千万不要拖,尽早干预、治疗。 肺部小结节:体检时查出的“肺部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病变,除肿瘤之外,结节也可能是由炎症、结核、霉菌、出血等原因导致。肺泡上没有神经纤维,当肺部出现病变时,不会有疼痛等感觉出现,因而发现结节不能觉得没症状就不管。良性的肺部小结节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出现变大、实性增密、肿瘤微血管等情况,建议尽早手术治疗。肝炎我国原发性肝癌中超过90%都是乙肝患者,临床上很多的肝硬化、肝癌患者都是因肝炎、乙肝等肝病拖出来的!乙肝等病毒的持续感染是肝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不及时、不规范的治疗,导致病毒持续复制,炎症会促使肝脏纤维化病变,使病情恶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够久,最终都会患上肝癌! 慢性溃疡性病变任何部位的溃疡如果久治不愈,都存在癌变的可能。口腔溃疡:一般治疗7-10天便能痊愈,很多时候我们注意休息和饮食,自己都可以恢复,如果溃疡数周甚至个把月还没好,警惕口腔癌!胃溃疡:引起的原因很多,约有1%存在癌变可能,如果反复发作导致胃黏膜受到破损刺激,会导致癌变风险增加。胃痛就买点胃药熬一熬,非要痛到扛不住才去医院?其实很多胃癌患者都是从胃溃疡开始慢慢发展的! 胃溃疡主要会出现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特别是餐后半小时开始,疼上几个小时才会慢慢缓解,与胃癌不是同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却有挺多相似的地方。早期胃癌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中晚期会出现无规律的腹痛、便血等症状。经过合理治疗一直没法痊愈的胃溃疡,一定要警惕其恶变,胃病的病变程度如何,还是需要借助胃镜来看看,不要“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1/3癌症可预防 若干条建议,远离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委员会对癌症的说法:1/3癌症可预防、1/3癌症早期发现可治愈、1/3癌症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命。 癌症依旧是医疗难题,但可以通过提前干预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来降低胃癌风险,提前接种HPV疫苗来预防宫颈癌,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从而预防肝癌。 部分癌症的预防措施 肺癌:戒烟、防污染; 肝癌:改粮、防肝炎; 胃癌:减盐、除菌、饮茶; 食管癌:防霉、治增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乳腺癌:少脂肪、多锻炼、吃蔬菜水果; 宫颈癌:去糜烂、治增生、卫生性行为; 结/直肠癌:多纤维、少脂肪、治血吸虫病。 对于饮食和营养,美国癌症协会有以下几点建议: 每天吃5种以上的水果、蔬菜以及来源于植物的面包、麦片等; 控制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以海鲜、豆类替代肉食; 控制饮酒,日饮酒量不超过25mL; 控制食盐,每天不超过6克; 烹饪温度不宜过高,减少炸、烤、烟熏; 另外,任何的“防癌饮食”都不建议吸烟,吸烟与肺癌、食管癌、咽喉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有关,我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有些病本可以远离! 参考文献 [1]哪些『小病』最易被拖成癌[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5(11):19-19. [2]叶雪菲. 当心小毛病拖成癌[J]. 中华养生保健,2019(4):48-49. [3]李晓秋. 10种小毛病最容易拖成癌[J]. 中华养生保健,2018(5):43-44. [4]李蕙君. 别把乳腺结节拖成乳腺癌[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1(1):15. [5]孟昭群. 警惕胆囊结石拖成胆囊癌[J]. 家庭医学(下),2018(9):52-53. DOI:10.3969/j.issn.1001-0203.2018.09.032. [6]孟昭群. 这些病 最易转成癌[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6(12):15. [7]杨秉辉. 癌症预防在进步[J]. 食品与生活,2021(8):78-79. DOI:10.3969/j.issn.1004-5473.2021.08.038. [8]许雅文. 膳食、营养与癌症预防的新进展[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1-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0.001. [9]汤钊猷. 癌症预防对策[J]. 抗癌,2005(2):1. [10]俞顺章. 控制癌症预防为主[J]. 抗癌,2002(2):25-26.

健康资讯 2023-10-20阅读量660

喉癌的几大症状

病请描述:声音嘶哑,注意警惕喉癌——喉癌的几大症状 很多人常常人会因为“热气”或“感冒”出现声音嘶哑等喉部不适症状。有人就会自己吃点消炎药或喝些凉茶后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声音嘶哑,甚至有加重倾向,就应该马上到医院诊治,尤其是长期吸烟或饮酒的人。 以下现象很常见,且常常耽误病情:患者常常声音有点嘶哑,当时以为患上咽喉炎而变了声,自己服用了抗生素后只是稍微好转,然而几天后声嘶有加重,而且持续了2个月以上不见好转,到医院一检查,喉咙里长了恶性肿瘤,常常因为耽误的时间较长,肿瘤范围较大,只能切除喉咙(导致发音功能丧失)或做放化疗,且预后差。 以“声音嘶哑”来就诊的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很多。声音嘶哑是一种常见症状,不少人认为声嘶只是暂时的,自已用些消炎药后很快就会消失,所以不到医院就诊。但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很多,以咽喉炎、声带息肉等最为常见,但也可源于一些要命的疾病,如喉癌等,因此遇到声音嘶哑,要警惕喉癌等恶性疾病,可通过喉镜检查等手段及早查出病因,进行相关的治疗。一般喉癌发现越早,取得的疗效越好。 对于成年男性如果声音嘶哑超过两周,经消炎治疗及发声休息仍无好转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另外,出现声嘶,并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更需提高警惕: (1)吸烟,90%以上的喉癌患者有长期吸烟史; (2)长期酗酒; (3)有喉白斑症、喉乳头状瘤的患者。 高危人群的喉癌患病率不普通人群明显升高。 除了声嘶,早期喉癌的症状有哪些呢? (1)痰中带血:肿瘤灶破溃之后,常出现此症状; (2)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 (3)咳嗽; (4)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 (5)颈淋巴结肿大也是喉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部分原发灶较小的喉癌可转移到侧颈上、中、下部的淋巴结,但此时已归为晚期喉癌。 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并有以上一个或多个症状的人的男性更需提高警惕,随着症状数量的增多,喉癌的发生的几率会增加。 针对出现声音嘶哑的高危人群,利用间接喉镜、动态喉镜进行初筛,发现可疑病变时,结合纤维喉镜、CT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在肿瘤早期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使疾病消失在萌芽状态,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保留语音等功能。而晚期喉癌的治疗常常需要手术加放疗或同期放化疗,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因全喉切除会失去喉功能。因此,有必要针对有声音嘶哑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在早期对喉癌患者或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干预,使疾病消失在萌芽状态,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保留喉的语音等功能。

耳鼻咽喉科 2023-03-09阅读量4021

放疗篇---头颈肿瘤的放疗并...

病请描述:经过漫长摸索发展,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根治恶性肿瘤。到20世纪中期,奠定了三大治疗方法:即手术、放疗及化疗,为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根据我院头颈外科、肿瘤科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在综合治疗的运用上,应以外科与放射治疗配合为主。 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肿瘤患者中约有60%~70%接受放疗,特别是早期头颈肿瘤放疗能够达到与手术同样好的肿瘤治愈率,而且有很好的器官功能保全优势。随着放疗疗效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放射治疗并发症,尤其是各种迟发性放射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因此预防、识别、及时治疗这些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放射性皮肤软组织损伤     头颈肿瘤放疗,受照部位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程度的皮肤、肌肉、神经、软组织反应性损伤。在辐射剂量达20Gy~40Gy以后,早期皮肤损伤开始是血管反应,基底层内前体细胞丧失再生,如上皮细胞持续丢失,可形成溃疡。晚期皮肤反应为真皮损伤,主要为胶原沉积,严重反应者可产生皮肤软组织挛缩和纤维化。尤其年幼者的皮肤对射线敏感,不仅早期反应重,而且因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远期损害更大。不同的部位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不同,其放射反应也不同,腋窝、会阴、腹股沟等处皮肤较薄,易受磨擦及汗液、排泄物的刺激,对放射线耐受性差,反应较重。     在放疗期应用放射线保护药物涂抹,保持患者放疗区域清洁,衣着宽松,保护其不受到任何刺激与伤害,时常可用温水轻微擦洗,若伴随瘙痒症状,可抹一层爽身粉,勿用酒精等刺激药物进行擦拭,勿对其进行冷热性的刺激,当皮肤出现溃疡应给予抗炎和外用药物治疗,行抗生素静脉滴注,外用消炎、去腐、生肌药物。若溃疡经久不愈损伤较重、深达肌层,给予彻底清创,广泛切除溃疡及周围变性和纤维化组织,然后以血循环丰富的肌皮瓣移植修复。 2.放射性深部软组织器官损伤     头颈肿瘤放疗后,会对放射野深部软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并发症发生时间不同,可分为早发性、迟发性和远期损伤,这与各种软组织器官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有关,在放疗结束后,其放射性损害还有渐进性渐累加作用。在临床上常发生口干、吞咽困难、味觉减退症状,进而发生恐惧、紧张等心理障碍,或感情的抑郁症。有文献报告几乎所有头颈部放疗的肿瘤患者,会产生放射性口腔、咽喉炎或口腔咽喉干燥症,常在放疗过程中日渐加重。严重者因无法耐受,以致不得不中止放疗。而某些迟发性或远期并发症,或放射性致癌者,则可在放疗结束后3~5年出现,其发生率虽较早发性者少见,但伴随着患者远期存活延长而加重,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致残后遗症。 3.放射性视神经病变     头颈肿瘤放疗中,视神经位于鼻咽的前上方,常规放疗时会部分或全部包含在照射野内,无法避免的接受较高剂量照射,从而可能引起放射性视功能损伤。若放疗期间出现力短期内明显下降;眼底检查为视神经萎缩表现;视野缺损并排除其他眼科疾病考虑放射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作为串联器官,只要某一点受到过高剂量的照射,便可能造成整条视神经功能的损伤。一般认为,该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受照射视神经的总剂量、分次剂量以及体积等因素相关。目前大部分临床放疗计划设计把视神经的最大限量定为54Gy.。IMRT技术的优点是适形度高,可以更有效地避开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并且可同时对不同区域给出不同的放射剂量,IMRT的这些特点正适合用于视神经的保护放射治疗,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4.软骨膜炎或软骨坏死     放射线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能量的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和损伤不同,深、浅层X线及电子线照射时,皮肤反应重,高能射线最大剂量点均在皮下0.5cm以上,皮肤反应低剂量,也可产生慢性损害而使骨发育受阻,软骨膜炎或软骨坏死可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数月至数年。放疗区软骨组织,由于血供减少,抗感染力减弱,易发生继发性软骨膜炎,继而导致软骨坏死或化脓性或无菌性。 5.放射性下颌骨坏死、颞颌关节强直       头颈肿瘤放疗后,颌骨坏死、颞颌关节强直为高剂量放射治疗后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常发生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CT、MRI检查显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和损失、病理性骨折。颞颌关节强直,继发双侧颞颌关节硬化、咀嚼肌群放射性纤维化。其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总放射剂量、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率、颌骨照射次数与高剂量分布,以及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近期有无拔牙情况相关。放射性骨、关节损伤重在预防。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前期张口锻炼十分必要。出现其骨关节并发症,治疗上给予消炎、止痛。疼痛明显者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有明显的骨坏死,局部皮肤红肿明显,行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清创,清除死骨,伤口换药治疗。 6.放射性甲状腺损伤头       颈肿瘤放疗中,甲状腺易被暴于照射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精神抑郁、肌软弱无力、厌食,怕冷、少汗、动作缓慢、记忆力减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T3、T4低于正常水平。碘131摄取率可呈低平曲线。其处理重点是放疗时尽可能对甲状腺组织的保护,以减轻放射线对甲状腺的影响,合理设计放射野,必要的局部铅挡屏蔽。出现并发症时要尽早正确处理,出现甲功减退可给予甲状腺素片,每次30mg,每日3次,用药过程中每月检查血清T3、T4,至T3、T4达到正常水平或稍高于正常水平时用维持剂量。 7.放射性耳聋       头颈肿瘤放疗后,可出现听力下降,发病率约为37%。经流行病学检查,放射性耳聋风险的起始剂量为45Gy当放射剂量在60Gy~66Gy,与听损失程度呈正相关性,故主张内耳所受辐射剂量应限制在45Gy~50Gy十分关键,SBRT、IMRT技术对内耳剂量的限制是确切的,对听力功能的保护已得到初步证实。 8.放射性周围神经损伤        头颈肿瘤放疗后,可引起后组颅神经损伤。鼻咽癌颈淋巴转移、喉癌、下咽癌颈清扫术后放射治疗,可引起颈交感干的放射性损伤。中上段食管癌放疗后也可引起迷走神经损伤。该类损伤多发生在放疗后存活3年以上的患者,为最严重后遗症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SBRT、IMRT技术的优点是适形度高,可以更有效地避开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并且可同时对不同区域给出不同的放射剂量,SBRT、IMRT的这些特点正适合用于头颈肿瘤的放疗,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9.放射性脑病及脑干损伤        头颈肿瘤放疗、脑肿瘤放疗中,放射性脑病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理至今仍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血管损伤是主要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有微血管梗阻、血管性水肿、弥漫性脱髓鞘和组织坏死。这些病理改变造成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和髓鞘磷脂成份减少,导致组织的T2值延长。其处理重点是放疗时尽可能保护脑组织、剂量分布的限制。 10.放射性诱发癌瘤      随着放疗结束时间延长的累积,放射性诱发原发癌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其诊断标准如下:诱发癌瘤部位必须在放射野内,与原发癌有大于15cm的正常组织间隔;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其病理分型与原发癌不一定相同;注意与原发癌的复发或转移的鉴别。放疗对头颈肿瘤疗效的提升同时,也伴随有不少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多困扰。并发症预防为主,出现时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护理,对并发症最大化控制、症状减轻,SBRT、IMRT对头颈肿瘤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治疗技术,可最大程度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而降低正常组织的受量。合理的使用SBRT、IMRT技术使患者顺利完成了放疗计划,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自2015年通过放疗LA医师,也管理了不少头颈肿瘤患者,总体认为放疗并反症还是防治结合,也算个人感悟,也请大家指教。

李古郡 2023-03-01阅读量2483

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病请描述: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许多癌症患者都需要接受放射治疗。事实上,约7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时,放疗是可采用的癌症首选治疗方法,比如: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   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上段食道癌等,另外一些肿瘤如:颅内肿瘤,上颌窦癌,下咽癌,肺癌,下段食道癌,胸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可以选择选放疗或配合其它治疗。放疗在减轻患者症状还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止痛作用,有效率80%以上;减轻压迫作用:颅内高压,脊髓截瘫,上腔静脉综合症;止血作用:鼻咽癌、宫颈癌出血等。

张献中 2022-11-12阅读量1799

风口之上的类器官行业,距离瓜...

病请描述:节前一条FDA法案变更的消息,将类器官行业推向风口。 “今天都接待了好几拨投资人。”节后的一天,鼎晖投资高级合伙人柳丹博士告诉动脉网。2021年5月,他所在的基金投资了国内一家类器官企业,后者的新一轮融资在今年反复爆发的新冠疫情中,进展有些迟滞,但也顺利完成了。当他把这家公司融资已经关闭的消息告诉陆续前来追问的投资人时,对方纷纷要求再开一轮、拿下股份。 然而,在近一年半前的那次投资决策会上,他曾内部冷静地预判到,“当时我在内部讲,现在投类器官,我们其实提前了两步。一步是合规使用,另一步是监管认可。”在他看来,整个类器官行业,只有走完这两步,才可能迎来爆发。但这两步一定都能走完,而这两步的预计完成时间,他推测会在3年左右。而这个时间表的实际推进速度,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想。 现阶段,类器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主要聚焦在肿瘤伴随诊断和新药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肿瘤精准医疗的效率,也填补了新药研发中疾病模型的部分空缺。但作为一种突破性的黑科技,类器官行业此前的关注度其实并不高。 曲折成长 在国内,类器官技术商业化的历史不长。 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类器官企业,多成立于2016年后,到2019年前后,这些新兴的企业才开始获得资本关注,陆续完成天使轮融资。而他们密集获得大额的稍后轮次融资,是在2021年,入局的投资机构包括鼎晖VGC、国投创新、凯风创投、德联资本等明星机构。 不过,在早期成长阶段里,国内类器官行业的投资机构和创始团队没能将这项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逻辑理得太清。这样一来,在早期,大多数类器官项目并没有交付投资人满意的答卷。“有的投资人几年下来看不到被投企业业绩稳定增长的希望,已经内部否定了这笔投资,”一位投资人向动脉网透露,“还有的机构则将筹码分散在多个专注不同方向的类器官项目上,来分散风险。” 毫无疑问,类器官本身是一项颇具想象空间的创新技术。从定义上看,类器官是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在体外,通过三维培养的方式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类似物。通常来讲,完整的肺类器官应该具有正常的呼吸功能,而胃类器官则可以消化食物。通过培养类器官,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药物代谢路径等一系列研究。2019年至2020年间,在欧美已经火过一轮的类器官科研热传到国内,国内的类器官基础研究数量一举跃居全球第二。 但受制于技术水平、产业化和商业落地实力,类器官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国内类器官技术应用最风生水起的领域是精准医疗。有从业者向动脉网估计,每年国内类器官精准医疗采集样本已经超过万例,而随着《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2022年7月发布,类器官技术的临床应用也在快速成熟,这让许多难治性、晚期耐药、罕见性、有“同病异治”需求的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具体而言,在类器官精准医疗应用的过程中,由专业人员将内镜、穿刺等工具采集的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染色、培养,约4天后形成典型类器官结构,约1周后传代培养,传代4天左右,即进行96小时的药物处理实验和相关细胞增殖活性测定,据此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 以往,类似的肿瘤药物敏感性实验,需要将人体的肿瘤细胞种植在老鼠的皮下组织中,经过两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让肿瘤细胞在老鼠中正常生长,并通过对老鼠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来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药敏检测方式定价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普及性差,而肿瘤体外类器官药敏试验只需要1万元左右,培养周期只有1周,可及性大大增强。 动脉网了解到,现阶段,类器官精准医疗主要应用在肿瘤药物筛选中。目前,类器官技术已经覆盖的癌种包括肺癌、乳腺癌、胆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肾癌、喉鳞癌、下咽癌、肾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甲状腺癌、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尤文肉瘤等20余种类器官,部分肿瘤器官体外培养的成功率高达95%。 其中,以结直肠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是类器官精准医疗应用相对集中的病种。有临床试验数据证实,直肠癌类器官可以准确概括相应肿瘤的病理生理和遗传变化,患者的化学放射反应与直肠癌类器官反应高度匹配,准确度为84.42%,敏感性为78.01%,特异性为91.97%。 “类器官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最早起源于消化系统中的大肠癌。”大橡科技CEO周宇告诉动脉网,“但实际上,像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等,对类器官药敏检测的需求都十分旺盛。我们正在为此而不懈努力,争取为更多刚需患者提供标准化的检测服务。”深耕药企服务的大橡科技,也在近期布局精准医疗,正在各大核心城市陆续建立实验室。 “类器官精准医疗可能是一门好生意,但或许尚不是一笔好投资。”一位投资者向动脉网表示。现阶段,类器官精准医疗企业面临两大困境。 一方面,肿瘤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太低。动脉网了解到,有的类器官企业一年可以采集数千例患者样本,但能够建立起的活性疾病模型不足百例。丹望医疗联合创始人华国强教授也提到,类器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涉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充分的临床验证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而大橡科技的周宇则表示,类器官应用尽管起步门槛不高,但标准化、自动化过程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另一方面,肿瘤高度异质性导致规模化应用困难。在类器官精准医学实验中,每次都需要基于患者和样本情况,做个性化设计,而不同瘤种、不同部位样本、样本中的不同细胞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培养方式和配方,这就要求研究者根据样本具体情况,做一系列的临时安排。换言之,短期内,类器官精准医学难以实现产品化,市场规模的提升也较慢。 此外,即便完成了技术和工业化的迭代,真正有需求的也有机会通过类器官精准医疗来获益的肿瘤、罕见病患者,在存量和增量人群中的比重也相对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讲,类器官精准医疗行业的成长性还有待探索。 药企服务需求正持续打开 此番点燃投资人热情的,是在FDA新的监管法案之下,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取代实验小鼠、甚至实验猴的可能性。根据FDA现代化法案2.0(S.5002),新药研发的动物实验被调整为“非临床测试和试验”,让类器官试验数据得以成为监管层认可的新药临床试验注册证据。 “动物实验是新药研发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成本消耗大段集中的阶段,如果类器官实验可以提供监管层认可的验证数据,市场空间无疑是巨大的。“柳丹博士表示,”当然,现阶段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主要是辅助性的,需要验证,未来5年内也难以规模化替代动物实验。” 在此之前,类器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新药研发中。公开资料显示,自 2016 年起,类器官技术已被纳入临床试验中,截止2020年 9 月,FDA 官方已备案了 63 起临床试验。2017 年起,在中国国内注册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类器官临床试验研究约有 20 项,涵盖 8 个癌种。 实际上,在国外,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大药企争相布局的新技术。 自2015年开始,强生、默克、AZ、辉瑞、赛诺菲等纷纷在新药研发中引入类器官技术,涉及肠、脑等类器官。此外,艾伯维、默克、诺华等20多家TOP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IQ Consortium(创新与质量联盟),致力于推动类器官芯片的标准化应用,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一系列针对肝、肾、肺等模型的行业标准已经发布。 而国内方面,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起步稍晚,但监管、产业端推动的力度越来越大。 从2021年起,我国正式从科研和监管层面系统推进类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2021年1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十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六项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将“有机基恶性肿瘤疾病模型”列入“十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启动首批重点专项课题。4个月,中国CDE首次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验证指南》中将类器官纳入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药理学研究。 产业端,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纷纷将类器官技术应用到新药研发中。 其中,百济神州作为唯一的中国制药企业,成为前述IQ Consortium联盟成员,并在2021年12月,与国内类器官领先企业创芯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新型类器官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恒瑞医药的转化医学部则建立了体外类器官培养技术平台,可在模拟人体器官和肿瘤微环境中进行药物研究。 此外,跨国制药公司也将中国创新中心项目扩展到“类器官”相关领域。比如,2020年,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开始探索创新型“类器官”平台。罗氏制药科学在中国的关键项目之一便将人体模型系统(类器官和微生理系统)应用于药物研发。 “实际上,国内很多药企都已经在用类器官实验来辅助验证新药的部分理化性能,包括药敏、模型构建的功能性试验等,”柳丹博士告诉动脉网,“但是目前,这些试验的目的是帮助药企研发团队提高内部试验的效率,而用于新药临床试验的非注册申报。” 动脉网了解到,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类器官企业的药企业务增长显著,合作药企和交付项目数量都在稳步增长。“药企也很清楚,类器官实验对科学判断和研究验证有加分的。”柳丹博士指出,“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药企以辅助试验的形式开始尝试类器官试验。” 三重困境有待突破 当然,面向药企的类器官实验要全面推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类器官实验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比重,还非常小。”一位从业者表示。这背后,有技术的不足,更有制度的制约。 首先,类器官技术本身成熟度不高。从细胞到器官,首先得构建由多重细胞组合而成的体系,其次是单一器官功能的完善和验证,最后还需要将多个器官相串联,来模拟完整的人体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复杂的技术细节,大多数商业化的类器官公司,技术能力还停留在从第一阶段的细胞系走向第二阶段的单一器官的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元的创新被应用到类器官实验中,这项技术也将更快趋于成熟。比如,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结合,形成了类器官芯片技术,可以认为是类器官技术的升级版。这就可以在确保可控性和重复性的前提下,构建更为复杂的多器官生理病理模型。 其次是样本合规的层面。实践中,细胞样本的主要来源是入院患者。医生采集患者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知情同意的方式来实现合规,即患者允许医生将自己的样本作为临床研究的材料。但如果临床研究的目的从理论研究走向商业化,则可能超出了患者知情同意的范围。换言之,简单地将精准医疗场景中的采样方式应用到药企服务这个场景,可能导致样本来源不合规,从而也会限制类器官实验数据在新药研发中的进一步应用。毕竟,从提供辅助性的研究结论,到支持新药研发,类器官技术还涉及细胞株来源、培养的合规问题,只有符合条件的类器官才能用来做临床前验证。 动脉网了解到,针对样本合规问题,一些类器官企业已经尝试找到更适合药企服务的细胞株来源。比如,2021年末,大橡科技就与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建立了战略合作,在共建类器官样本库、开发类器官模型并面向全球药企及科研机构开展商业化应用方面深度合作。 第三是数据合规的层面。这涉及类器官实验结果对药企的价值。无疑,FDA现代化法案2.0让类器官实验正式进入监管门槛,这也将推动国内监管层将类器官实验数据纳入注册审批。有从业者向动脉网透露,国内监管层已经尝试通过与类器官企业合作,来起草相关监管标准。 诚然,监管开闸极大点燃了行业和投资者的热情,但类器官这项创新技术真正实现广泛应用,无疑还有许多踏实的工作需要完成,有更多未知等待探索。

动脉网 2022-10-26阅读量1392

头颈癌的早期症状

病请描述:头颈癌属于一大类疾病,包括整个鼻腔、鼻窦、鼻咽,以及口腔、口咽、下咽与喉的癌变。不同部位早期症状不同,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鼻腔、鼻窦癌:早期可能主要影响到鼻腔呼吸功能,表现为单侧鼻塞,这种鼻塞与普通的鼻塞有所区别,一般不能缓解,且以单侧为主,同时可能会有涕中带血。患者早期会有回吸性血涕症的特有症状,回吸性血涕是指多数患者从鼻腔中将鼻涕往回吸,从口里吐出来时,可以看到吐出来的涕中带有血丝或者血块; 2、口腔癌:多数患者有局部结节或包块,有时会看到局部口腔黏膜或舌面的溃疡,这种溃疡位置比较固定,溃疡面偏大、不痛,摸起来基底部偏硬,有时候溃疡面可能会有比较脏的分泌物,甚至会有菜花样的新生物; 3、口咽癌: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的异物感,吞咽疼痛,有时自行可以发现扁桃体肿大; 4、喉癌:病人主要出现声音嘶哑这一类的症状; 5、下咽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梗阻、吞咽困难和吞咽异物感。 因此头颈部肿瘤,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不同部位伴有不同症状。

张献中 2022-09-08阅读量1853

上海咽喉嗓音(声带白斑、声带...

病请描述:手机搜索:上海咽喉,可看以下科谱资料 扫码可看下列内容: 一、声带白斑 1.        什么是声带白斑? 2.        为什么长声带白斑? 3.        如何看病理报告? 4.        白斑一定癌变吗? 5.        声带白斑治疗 二、咽喉嗓音 1.        声带息肉 2.        声带囊肿 3.        喉接触性肉芽肿 三、咽喉肿瘤 1.        喉癌 2.        喉乳头状瘤 3.        下咽癌 4.        全喉发音重建

吴海涛 2022-08-22阅读量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