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孕期便秘 > 病因

孕期便秘病因

孕期便秘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麻烦的痔疮连载之一---痔疮...

病请描述:痔疮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难言之隐”,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非常地高。今天这一讲,我就带你好好地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痔疮?哪些人更容易患痔疮? 一、痔与痔疮并非一回事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痔和痔疮,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痔,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结构,它位于直肠下端的黏膜下及肛管的皮肤下,主要是由静脉血管及一些结缔组织组成。 痔,又可称为肛垫,是一种海绵样的肉赘,环形排列在正常的肛管直肠下端,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就像水龙头里的橡胶垫儿一样,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不使粪便、气体、液体随便地流出,同时在排便时,它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肛门外括约肌免受大便的冲击。 如果水龙头内的胶垫老化或者是断裂,就会发生“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样的是,如果肛垫组织内发生充血、肥大、下移、脱垂等病理状态,即患了“痔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得了“痔疮”。 从医学角度讲,“痔疮”就是痔组织下移及静脉血管过度曲张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之一,大部分人的一生之中,都会“沾”上这个毛病。 二、痔疮的病因 知道了痔疮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我们再来探讨下,痔疮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痔疮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来说尚无定论,在多种病因学说中,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可的主要有两种:静脉曲张与肛垫下移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认为静脉丛是形成肛垫的一个主要结构,痔的形成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栓形成有必要的联系。 从解剖学上讲,门静脉系统以及分支、直肠静脉都没有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比较薄,位置也比较浅,末端直肠粘膜下的组织比较松散,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血液比较容易淤 积和静脉的张。 并且由于直肠肛管位于腹腔的最下部,各种因素比如说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腹腔内的巨大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腹内压力的增高,引起直肠静脉的回流受阻,导致痔疮的发生。 但静脉曲张学说,一直以来是很有争议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痔疮是由肛管中的血管组织垫组成,肛垫在出生时和非病理状态下都是存在的。在显微镜下,痔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结构,但它的壁上并没有肌肉。而且,如果你留意下就会发现,痔疮出血是鲜红色的,是动脉血,而不是暗红色的静脉血。 所以,我们现在更支持“痔组织是血管的窦状间隙”的说法:在重力的作用下,痔组织内的血液比较容易淤积,继而发生曲张肥大的现象,最后形成痔疮。 特别是在长期久坐、久站、便秘、肛门内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痔组织的充血,产生痔疮,所以有人说:“不放弃直立行走,痔疮是无法痊愈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再说说肛垫下移学说,目前西医主流是支持这一学说的。正常情况下,肛门的一周都有肛垫组织,肛垫是疏松的附在肛管的肌肉壁上,起到闭合肛管、控制排便的作用,排便时,垫受到向下的压力推动,排便之后,借助自身的收缩作用,再回到肛管内。由于外力、衰老等因素,肛垫的弹性回缩力减弱之后,肛垫就发生了充血下移,也就形成了痔病。 就像在吹气球,越吹气球越大,气球长期处于膨胀状态,就会发生老化、弹性变差,容易爆裂。痔疮也是一样的,长期用力排便,大便时间长,肛垫就会增大、下移、出血,最后形成痔疮。 三、痔疮的诱发因素 生活中,痔疮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职和感染等,都与痔疮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年龄 一般而言,痔疮的发生,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痔疮患病的高峰年龄多在45-65岁之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有痔疮,相反,在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病,可以说“有痔不在年高”。我就经常遇到婴幼儿、青少年来看痔疮,尤其是在长期便秘的婴幼儿中,痔疮也是非常常见的。 2、性别 我们民间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叫“十男九痔”,那女同胞听了是不是很开心?女性朋友就真的没有痔疮了么? 那倒未必,要是“十男九痔”这个说法成立的话,还得加上一句“十女十痔”,因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怀孕、分娩、产后、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痔疮的发生率会更高,那么,痔疮为什么会青睐女性朋友呢? 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独有的妊娠生理特性,决定了女性更容易患痔疮。 当女性处于妊娠期时,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腹腔内的压力会逐渐增高,直肠空间被压缩,大便难以下行,且孕期引起结肠蠕动减少,也容易导致便秘;再加上胎儿的压迫,还会使盆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回流受阻,肛门直肠部的血管扩张;同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痔疮静脉壁松弛、静脉张力减小;还有怀孕期间的循环血量增加,也会加重肛门局部的血液淤滞,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会使孕妇更容易发生痔疮,或使原有的痔疮在孕期更容易复发,甚至进一步加重。 另外,很多女性在孕期还容易发生贫血,口服补铁药物纠正时,也比较容易导致便秘,从而引起痔疮的发生。 在分娩时,如果选择顺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也容易诱发痔疮;在生产后,因为身体虚弱,胃肠功能减低,排便力量变弱,也容易发生便秘的现象,同样是诱发痔疮的常见因素。 而进入更年期的女性,随着内分泌功能和全身肌肉功能的下降,其肛门部位肌肉也会松弛,因此同样会增加患痔疮的风险。 3、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 长期便秘的患者,排便的时候,腹内压力较高,容易导致肛门直肠部充血、痔静脉的曲张,长期可能导致直肠粘膜层和肌层的分离,导致脱垂,肛垫下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疮和直肠脱垂等疾病。 经常有患者告诉我“刘医生,我吃完辣椒又得痔疮了,我以后再也不敢吃辣椒了”。事实上,按照目前的研究,吃辣椒和痔疮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痔疮在发作的时候,还是建议你要适当的控制饮食,不要过量的饮酒和进食辛辣的食物,避免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加重和诱发痔疮的症状。 4、职业关系 另外,痔疮和职业也有一定的关系。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因为重力和脏器的压迫,血液不容易回流。 而长期从事久坐、久站、负重职业的人群,更容易引起局部充血和静脉回流障碍,使痔静脉过度充盈压力升高,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瘀血扩张,加速痔疮的形成。 5、感染 此外,还有人认为,肚门部的感染和痔疮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痔静脉丛因为急慢性感染发炎,静脉壁弹性组织逐渐纤维化而变弱,抵抗力不足,而导致扩大曲张,发生痔疮。 四、痔疮的易患人群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哪些人更容易得痔疮? 上面诱发因素中讲到的5类人群,就是迟早会被痔疮“找上门”的易患人群。 另外,每天饮水量不够,不爱吃青菜水果,摄入的膳食纤维少,大便干硬;或者把厕所当“书房”,排便时间长,也是最常见的痔疮的易患人群。 还有的朋友,总担心大便排不干净,怕有宿便增加肿瘤的风险,或是不习惯在外面上厕所,每天早上虽然没有大便,也坚持在卫生间里拼命地拉、定时排便,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痔疮的发生。 你可能会说:“我不便秘,我只是经常的腹泻,这样是不是就不得痔疮了?” 其实,腹泻也会加重痔疮,我曾经遇到许多炎性肠病的患者,他们的痔疮就很严重。长期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排便的速度快,对痔组织的剪切力也会特别大,对痔组织的损害也就 非常大,也会导致痔疮的发生。另外,肠炎的患者,常有便不尽感和里急后重的感觉,上厕所的时间和频率也会增加,也会诱发或加重痔疮。 还有人问我“都说久坐的人很容易得痔疮,我以后是不是不能久坐啊?可我的工作就是要每天坐着,我该怎么办呢?” 那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马桶上坐着,痔疮会一直滴血,但坐在椅子上,却很少有便血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只有排便时,我们的括约肌才会处于放松状态,这时,痔组织的血管扩张更明显,压力更大,更容易出血,所以,尽管理论上,久坐导致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回流不畅,静脉曲张而容易形成痔疮,但却不是主要的因素,因此你可以安下心来继续踏踏实实的工作。

沈阳 2023-10-30阅读量371

什么是高泌乳素血症及治疗?

病请描述:A:正常生育年龄妇女血清泌乳素水平(PRL)1-25ng/ml(平均8ng/ml),若>30ng/ml则为高泌乳素血症。高PRL血症可以引起促性腺激素-性甾体激素功能紊乱,使月经发生改变。典型症状是闭经和溢乳,此外还有月经稀发、经量少、不孕、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良、性欲减退等。若为垂体瘤,可有头痛、视力下降症状。 Q: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A:病因常见有1.药物引起:如多巴胺抑制剂、吩噻嗪类药物可以使PRL升高,雌激素也可以增加血清PRL。2.垂体泌乳素肿瘤约占高PRL病人1/3。3.下丘脑垂体柄疾病以及空蝶鞍综合征4.肝肾功能障碍肾上腺疾病。5.甲状腺功能低下6.特发性高PRL。 Q:查血清PRL水平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应注意什么? A:垂体分泌PRL有昼夜节律性入睡后PRL分泌升高,醒前达高峰,醒后逐渐下降。因此,以早晨8-11点测量为宜。抽血前应空腹,避免应激状态如性交、乳头刺激、运动、麻醉、盆腔检查等。 Q: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有哪些? A:1.祛因治疗,如药物引起,可以停药;甲低患者,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等。   2.药物治疗首选溴隐亭1.25mg/天,开始剂量最大可致7.5mg/天。   3.随访:半年~一年复查血PRL,必要时MRI。 Q:服用溴隐亭有什么副作用,孕期能否应用溴隐亭? A:溴隐亭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痛、便秘、眩晕、低血压,往往在治疗一周后慢慢消失,于就餐中间服用可以减少副作用。备孕妇女和孕早期不必停药,有研究认为若病情需要整个孕期服用也可以。

刘平 2021-12-23阅读量8054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m...

病请描述:     虽然血管遍布全身、发病率很高,但我国血管外科并不像胃肠、骨科等学科为大众所熟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多数医院血管外科的历史都在十年以内。我们在接诊全国各地患者中发现,医患双方对血管疾病都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前些年写过一个主动脉方面的问答,很受欢迎,早就想写写其他血管疾病,但工作实在繁忙,不知不觉就拖到现在。因为这些天疫情反复,不能离沪,这才有了动笔的机会。 误区01:只要发现血管有毛病,就一定要手术正解: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用的年头越久,越容易出现堵塞、破裂等问题,得靠手术才能修理好。但是,如果只是一点小问题,例如,管壁堆积了一点水垢(斑块),但水流(血流)并没有什么阻碍,这时候硬要手术就不对了,不仅带来不了获益,反而增加风险。客观的说,目前存在相当的过度手术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绝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 误区02:血小板低就不能手术,也不用吃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正解: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主要环节,但是,血小板既要看数目,也要看质量,血小板低并不代表凝血功能弱。血小板低的人,照样可能发生严重血栓,照样可能顺利承受大手术。反之,血小板高,也照样有大出血的。 误区03:治疗就得聚焦病变血管,其他的不重要正解: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医生也会犯这错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忘了人是一个整体。比如下肢动脉闭塞,我们必须记住动脉硬化是个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也可能有问题,切不可腿治好了,却忽视了心梗脑梗和肾衰的防治。 误区04:支架不好,贻害无穷,尽量别放正解:支架一方面确实存在过度使用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妖魔化,比如有很多假借著名专家传播的伪科学或者只是概念阶段的“科幻动画”,看得让人哭笑不得。支架是非常伟大的发明,救人无数,至于该不该放,还是要根据局部病情和全身情况科学决策,请信赖的专业医生作决定。 误区05:支架都很容易堵塞正解:人体使用的支架有上百种,不能一概而论,是否易堵与病变部位和性质有关。有些支架,比如冠脉支架、下肢支架,确实再狭窄率和闭塞率比较高,能通过球囊扩张等方法完成治疗就尽量别放支架,尤其是年龄轻的。而有些支架,比如髂动脉支架、颈动脉支架,堵塞机会则相当低。还有主动脉等大支架,就更难堵塞了,甚至不用吃任何维持通畅的药物。 误区06:植入支架后要终生服用抗排异药和抗凝药正解:支架和脏器移植不一样,根本不用抗排异药。为了提高通畅率,多数支架要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提高通畅率,但不一定需要终生服用,等到支架表面内皮化完成,也就是支架和血管壁长成一体后就可以考虑停药了。 误区07:体内放了支架或弹簧圈就不能做磁共振了正解:磁共振都是安全的,支架等植入物本来就比较固定,术后一两月后因组织生长固定更牢,所以,磁共振检查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因为磁场导致支架发热、移位或血栓形成等现象,美国AHA曾就此明确声明。而且,很早以前的少数支架可能会有一定磁性,而这些年的支架和弹簧圈都是无磁或消磁的,术后当天都能做磁共振。 误区08:六七十岁了,年龄太大,承受不了手术打击正解:非常陈旧迂腐的观念。年龄只是手术耐受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科学评估。六七十岁对于血管病人来说还算年轻的,我们的手术病人80多很常见,90多也不少。现在绝大多数血管手术已微创化,老年人手术安全性更好了。 误区09:反正是微创手术,干脆把若干血管问题一次性都做了正解:通过一个穿刺点,确实可以一次性解决多处多种血管病患,还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充分评估和足够把握。必须记住,做的地方越多,手术时间越长,全身影响越大,医生疲劳越甚,可能的风险也越多。尤其是身体欠佳的老年病人,完全没必要急急慌慌的一次做太多,手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误区10:血管微创手术比较简单,一般人都能做好正解:血管微创手术有个特点,学会做、凑合做的门槛低,但做精做好难。这往往造成手术结果天壤之别,甚至留下一地鸡毛。原因有三。首先,这种手术是非直视下远处操控进行的,而精确度又要求毫厘之间,所以细微的技巧很关键。其次,血管病的种类、病因和部位繁多,使多数医生对于某个具体病变的经验不足,甚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再次,几乎每个病变的形态和结构都不一样,这对医生的灵活应变和器具的丰富选择要求很高。误区11:孕妇发了血管病孩子就不能要了正解:孕期当然应该尽量避免药物和手术,但总有些深静脉血栓、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病的发生。生命诚可贵,妈妈更不易。如果经过血管外科和产科的联合评估,判断对孩子影响不大,完全可以继续妊娠。比如,低分子肝素不会通过胎盘,可以安全使用直到分娩;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射线和造影剂对大月份胎儿的影响也很小。误区12:传统手术费用远低于微创手术正解:以前是这样的,因为腔内器具非常昂贵,但情况正在变化甚至反转。支架等不断大幅降价,而传统手术的手术费、麻醉费、护理费等人力成本迅速提高,而且传统手术住院时间长、用药多,所以,预计我国很快也会象西方国家那样微创手术更便宜。 误区13:脾动脉瘤、肾动脉瘤等就是肿瘤正解:动脉瘤不是肿瘤,连良性肿瘤都算不上。肿瘤是细胞的异常增生,破坏脏器甚至远处转移,而动脉瘤只是动脉的膨大扩张,主要危害是破裂出血,而不会侵犯器官和转移。动脉瘤只是因为长得象“瘤”才得了这么一个错误的译名。 误区14:动脉瘤就是血管瘤正解:老百姓常常把动脉瘤俗称为“血管瘤”,但其实这完全是两种病。动脉瘤发生在大中动脉,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的动脉明显扩张,可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而血管瘤发生在终末血管和组织中,是由胚胎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等。 误区15:手术后腹股沟穿刺点出现肿块肯定是有问题了正解: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手术后皮下的疤痕、少量积血、动脉闭合线结等引起的,一般会逐渐变软变平。但是,万一越来越大,出现明显跳动和疼痛,就要小心是不是穿刺点出血甚至是形成假性动脉瘤了,做个彩超可明确。 误区16:股总动脉损伤应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正解: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作为介入最主要导入通路的股总动脉的医源性损伤越来越多,导致假性动脉瘤等。股总动脉位于腹股沟关节部位,紧邻股浅、深动脉分叉,如果采用覆膜支架微创修复,可能会牺牲股深动脉分支,再闭塞率也较高。股总动脉较为表浅,传统手术修复不难,且能避免上述缺点,故应为首选,实在没办法时才考虑支架。 误区17:“多层裸支架”很好,既能修复病变又能保留分支正解:这种理念认为裸支架虽然不带膜,但放上三五层就也能阻挡血流修复病变,同时分支动脉却能完好保留。这种手术极其简单,没什么技术门槛,一度在国内大行其道,拿来治疗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但大多病变没治好分支却容易闭,而且还会留下一个很难收拾的烂摊子。国外对此已有深刻反思,除了少数科学探索外,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误区18:介入手术后必须绝对卧床制动24小时正解:护理上确有此要求,常常机械执行,病人老老实实直挺挺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腰酸背痛堪比受刑,甚至失眠诱发心肺问题。实际上,以介入最常用的股动脉来说,只需该髋关节不屈曲活动就不会导致穿刺点出血,而扭扭腰、转转脚踝、活动一下其他肢体根本就没事。穿刺点封堵得好的病人甚至可以更早下床。误区19:手术后有些不舒服很正常,能忍就忍忍吧正解:确实,不论手术大小和麻醉方式,术后总不会那么舒适,有的病人为了少麻烦医护和家人,会尽量忍受而不及时反应。但是,血管外科老年人多,各脏器功能可能会差一些,术后疼痛、腰酸、失眠、便秘、腹胀、痰多、口渴缺水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导致心梗、脑梗、肺炎等大问题。所以,老人及时反应不适症状很重要,这没什么好客气的,医生就应细致服务,儿女也该床前尽孝。误区20:病情和网上的很像,肯定是血管病,请一定帮我治疗正解:病种千千万,但症状就那么几类,所以,老百姓自己对号入座很容易搞错,也有人在我排除血管病后仍要求我帮着治疗,比如,明显的腰椎病引起的下肢跛行。这不是请铁匠做木匠活吗?我作出的判断和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您得认真阅读和理解我的回复。误区21:运动会导致支架移位,手术后应避免运动正解:如果真是手术后动都不能动,这个手术早就消亡了。支架是靠“支撑力”固定在血管中的,而且会被逐渐生长的内膜覆盖变得更加牢固,所以,绝大多数的支架植入后可以完全正常生活,甚至也许还能剧烈运动。当然,有些关节部位的支架或大动脉瘤的支架不能动得太厉害。误区22:腹部内脏动脉夹层会发生破裂大出血致死正解: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肾动脉以及髂动脉等,可归于腹部内脏动脉。这几条动脉发生夹层的还不少,我一年要经手一两百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90%的病人都是中年左右的男性,具体原因还不清楚。这么多年的这么多病例,我还几乎没见过发生破裂大出血要命的。所以,内脏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夹层完全不一样,其破裂大出血极其罕见。 误区23: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定要放支架正解:接着上面的议题,肠系膜上动脉等内脏动脉夹层的主要威胁不在于破,而在于真腔可能被膨大的假腔压闭或严重狭窄,导致动脉供应的小肠等相应脏器发生缺血坏死。最重的病人面临肠坏死,较重的病人表现为腹胀、餐后不适、排便不畅等相对缺血症状,他们都需要通过支架恢复真腔通畅。但更多的病人是血管基本通畅且没有症状的,可以保守观察。 误区24: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没症状就肯定不用放支架正解:有些疼痛缓解而且没有肠缺血症状的人,可能也需要植入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在大量的病例随访中发现,有些真腔较窄而主要依靠假腔供血的病人,中长期可能出现真腔狭窄逐渐加重甚至闭塞的情况,导致真腔发出的若干分支供血不足,引起一定的肠缺血症状。因此,我们会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预判,对此类病人手术干预,确保远期肠功能。误区25:脾动脉瘤栓塞治疗后会导致脾脏坏死正解:脾动脉多扭曲,动脉瘤往往接近脾门,所以,用现有器具极难完成保留主干的腔内修复,多数需要栓塞治疗。我们每年要做很多这样的治疗,通过合理把握栓塞的度,可以既彻底栓塞动脉瘤,又维持一定的脾脏血供达到保脾的目的。目前,尚未遇到脾脏坏死的情况,仅个别病例出现很快恢复的局灶性梗塞。误区26:肾动脉瘤太难治了,只能切除肾脏正解:肾动脉瘤确实非常难治,除了切肾,以前我们做过几个肾脏离体修复后再自体肾移植回去,但手术非常耗时和麻烦,也有做不了的。从2013年开始,我们团队针对复杂肾动脉瘤开展了多种裸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吸引了500多国内外病人前来治疗,绝大多数都完整保全了患肾,也未发生一例肾动脉瘤术后破裂。肾脏很精贵,一人只有俩儿,千万别再随便切肾了。误区27:小肾动脉瘤肯定不用手术正解:小肾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较低,确实可以观察。但有的时候,动脉瘤并不大,但出现了瘤体压迫肾动脉分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或压迫肾盏肾盂导致血尿,这就需要手术干预了。还有的时候,动脉瘤虽然较小,但即将扩张累及肾动脉分叉部,为了避免分叉部动脉瘤手术的高难度,可以及早通过一个简单可靠的微创手术解决问题。误区28:肠系膜静脉血栓不容易导致肠坏死正解:很多人认为肠系膜动脉堵了的话容易引起肠坏死,而静脉血栓只会引起肠壁水肿而不会缺血坏死。但实际上,严重肿胀的肠管也会坏死,而且,这种肠管坏死没有穿孔,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因此经常耽误坏死肠管切除的时机。在此过程中,坏死肠管中大量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迅速恶化的感染性休克,相当数量的病人因此殒命。 误区29:肾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成正比正解: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如果狭窄不严重,但血压很高,说明这并非肾血管性高血压,不用手术,做了也没用。也有肾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人,但高血压很轻,可他们还是应该及时手术,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降血压,而是为了避免不知不觉中的肾脏完全萎缩。误区30:抽烟主要影响肺,对血管影响不大正解:错误,香烟对血管的危害,比对呼吸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尼古丁和焦油会使血管痉挛,造成管壁营养障碍、内膜损伤、脂质沉积等,同时也引起血压、血糖、血脂的一系列问题。临床见到的严重动脉硬化病人,多数是老烟枪,有的血管薄弱扩张,有的血管斑块堵塞。误区31:反正有药物,香烟继续抽问题不大正解:吸烟与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戒烟是很多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光靠药物和手术是不够的,否则早晚还要出问题。比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人,手术后继续偷偷抽烟,导致很快再次狭窄闭塞,甚至发生心梗、脑梗。误区32:血管有病要多吃素戒荤腥正解:动脉硬化等“富贵性”血管病的原因主要是人体代谢失衡,并不能说全是鸡鸭鱼肉吃的,很多素食为主的人动脉硬化也很严重。营养学家的膳食标准推荐也经常变,一会儿不该吃动物油,一会儿又适量动物油更好,让人无所适从。我认为,血管病人一般无需特殊饮食禁忌,荤素、粗细搭配好就行。但是,香烟必须戒,酒要尽量少。 作者:冯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兼血管外科主任。 门诊:北院(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专家。南院(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周二上午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主动脉夹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胸主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原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动脉微创治疗负责人 *首届“国之名医”称号获得者 *上海市主动脉疾病数据库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国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Full Member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血透通路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东方航空空中首席医疗专家  

冯睿 2021-10-26阅读量9274

女性生育后痔疮为何会加重?怎...

病请描述:产后痔疮的发生,原因要追溯到妈妈在怀孕期间。包括怀孕期间子宫增大、体内孕激素增多、分娩时用力过度等。根据我的临床治疗经验,我发现产后痔疮的病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 怀孕期间子宫增大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 , 阻碍痔静脉丛血液回流 , 使痔静脉丛扩张、曲张,痔疮形成或加重。2 妊娠或坐月子期间激素变化较大妈妈在妊娠期间或者是在产后坐月子期间,体内的激素变化比较大,大肠蠕动速度减慢,很容易便秘,形成便秘后,很易诱发成痔疮。3 分娩时用力过度     顺产或生产时间过长,用力过度就会加重痔疮。妊娠期间妈妈的盆底组织变得松弛,痔核容易下移或脱出,出现脱肛的情况很多,甚至外脱的痔疮嵌顿不能回纳。顺产过程当中,用力过大,也可造成痔疮内的血管破裂,血流到皮下形成肿大的血栓性痔。 患上痔疮之后,往往会伴随疼痛与便血,这种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痔疮呢?生产之后,痔疮很容易加重。这个时候的妈妈,有些因为对自己的病症理解不够,认为痔疮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都选择不治疗扛过去。还有的妈妈则是因为担心使用药物会对哺乳喂养造成影响,最后选择不去治疗,任由痔疮影响着妈妈们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我要说的是,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女性产后痔疮发作,因为惧怕排便疼痛,不敢吃,不敢排,影响营养吸收,影响乳汁分泌,影响身体的恢复,而且越不排,粪便残留更易造成便秘,越不排粪便越干,压力越大,痔疮肿痛越厉害,疼痛会影响睡眠及心理健康。生产之后,面对痔疮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而不是忽略不治。目前产后治疗手段多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1 药物治疗   因为哺乳的原因产后可用的痔疮药物并不是很多,可以外用不含麝香冰片的药膏外敷,药栓纳肛,避免影响哺乳,还可以花椒水或中药汤剂外敷,缓解症状。尽量不口服药物。2 手术治疗假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是应当选择手术治疗。痔疮这种可以局麻的手术,结束后几天哺乳就可以完全恢复了。可以采用血栓剥离术等创伤较小的手术。术后最好遵从医嘱,可以使用促愈中药,加快伤口愈合,促进恢复。另外愈后保健也可以以中药调理为主,催乳润肠,温和滋养,这样不会对哺乳和育儿造成影响。 

李峨 2021-08-02阅读量8065

孕期便秘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73.4万

上海真安堂中医门诊部

对外专科 预约量:9907

上海静衍中医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2874

固生专科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