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手臂肌肉萎缩 > 病因

手臂肌肉萎缩病因

手臂肌肉萎缩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颈痛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

病请描述:颈痛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 颈背部疼痛(简称“颈痛”或“脖子痛”)是指主要发生在颈背部区域的疼痛,部分患者疼痛范围很广,累及双侧肩胛区、上胸背部和枕后部。颈背部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病率高达70%以上,这与现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手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有关。颈痛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接下来,将系统介绍颈痛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颈椎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节知识,先简要介绍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颈椎由七节椎骨组成,相邻椎骨依靠椎间盘、关节突关节、韧带相互连接。颈椎有三大主要功能:第一:支撑头部,在支撑头部重力方面,颈椎是连同后方强大的肌肉群体一起进行支撑。当低头工作时,颈椎后方肌肉就会处于拉伸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肌肉就会发生疲劳,导致颈痛的发生。第二:保护脊髓神经组织,颈椎椎管内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是人体的中枢神经-脊髓,脊髓在每一个节段又会发出神经根,以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当神经根或脊髓受到压迫和刺激后,也会导致颈痛的发生,并伴有其他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第三:运动功能,颈椎是脊柱中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人体的低头、仰头、转头都是依靠颈椎的活动来实现,而这一切要均归功于颈椎的重要组成结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当椎间盘退变、突出,或关节突关节炎性改变时,会导致颈痛的发生。由此可见,颈椎的任何一个结构(椎骨、椎间盘、神经、韧带、关节、肌肉等)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疼痛的发生。   二、颈痛的原因及症状 1. 非特异性颈痛。包括所谓的“颈背部筋膜炎,肌肉拉伤,肌肉劳损”等,是导致颈痛最常见的原因,70-80%的单纯颈痛属于这一大类。非特异性颈痛是指没有任何病理结构改变所引起的疼痛,可能与颈椎过渡使用导致肌肉韧带疲劳等有关,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开车),或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非特异性颈痛疼痛的特点为:疼痛范围较广,以酸痛或“不舒服”为主,有时伴随上胸背、肩胛区域或枕后头部疼痛,低头和转头时有所加重,休息后或洗“热水澡”后有所缓解。非特异性颈痛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如果反复发作和症状较重,可进行药物治疗或功能锻炼。 2. 颈椎不稳。又称“颈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过渡使用,加上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出现退变、老化,韧带会出现松弛,长期会导致颈椎椎骨与椎骨之间出现不稳定,机体为了维持稳定,会导致骨赘增生(所谓的骨刺)等病理结构改变。颈椎不稳出现后,一方面会导致后方肌肉代偿,以支撑头部重力,从而加重肌肉疲劳,导致颈痛发生;另一方面椎骨之间不稳加上骨刺形成,在颈椎活动时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疼痛发生。颈椎不稳往往是在拍摄X光片时被发现,影像报告或者医生会告知存在颈椎不稳、曲度变直、骨刺增生等。颈椎不稳所导致的疼痛主要集中在颈背部,包括颈部不适、僵硬感、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低头仰头时可感到头颈部有异常的前后滑动感。颈椎不稳如果仅存在单纯颈痛,不伴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加强颈椎功能锻炼等。 3. 颈椎间盘突出。当椎间盘突出时,会导致颈椎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会出现颈痛,同时存在肢体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且肢体的症状比颈痛更为严重,甚至部分患者仅有肢体症状,而无颈痛出现。如压迫神经根,会同时存在手麻、上臂和前臂放射性疼痛(从颈、肩到手臂呈串电样疼痛);如压迫脊髓,会出现握拳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当存在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时,建议先咨询专科医师进行诊治。 4. 颈椎关节炎。是导致颈痛比较少见的一种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的关节突关节会出现退变和炎性改变,导致关节炎性疼痛的发生;关节炎进一步加重会导致局部骨刺形成,刺激神经导致疼痛发生。一般发生在50-60岁以后,表现为颈部僵硬和不适感,早晨醒来或受凉后有所加重。 5. 存在有明确病因的颈椎疾病。当患者存在颈椎疾病时,如颈椎感染、颈椎肿瘤、颈椎外伤、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出现颈痛,但同时会伴有一些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如颈椎感染会存在颈痛伴有发热、活动受限等;颈椎肿瘤表现为疼痛夜间重,睡觉会痛醒,其他部位肿瘤病史、或体重短时间下降等;颈椎外伤如颈椎骨折或寰枢椎脱位,往往存在明确外伤时,部分寰枢椎脱位属于先天性,也会导致颈痛发生,主要集中在枕颈后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常伴有其他关节的疼痛等。这种有明确病因导致颈痛需要医院就诊。 三、颈痛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单纯的颈背部疼痛采用休息或自行功能锻炼等方法可以得到缓解。当颈背部持续性疼痛、伴有上肢和手指疼痛和麻木、伴有肢体无力和行走不稳、伴有发热和活动受限、伴有头痛和头晕、有明确外伤等情况时,需要咨询专科医师进行诊治。颈痛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如下,其中第1-4种方法可以自行在家里进行,第5-7种需要专科医师辅助: 1. 药物治疗: 当存在颈痛且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时,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西乐葆、安康信、乐松片等)和放松肌肉药物(妙妠片、鲁南贝特等)进行治疗,同时合并使用外用膏药(洛索洛芬贴、氟比洛芬凝胶膏、扶他林软膏等),根据疼痛缓解情况使用疗程2-6周左右为宜。如同时合并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可联合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腺苷钴胺等)。 2. 热敷: 当颈痛反反复复出现,可自行在家中采用热敷方式进行治疗,如泡澡、热水淋浴、热水袋局部热敷等,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局部肌肉血液循环。同时进行充分的休息,部分颈痛可得到缓解。 3. 短时间颈托固定: 颈痛反复发作时,可采用软质颈托短期固定,通过减轻颈椎和肌肉的压力来帮助缓解疼痛。但是,如果一次使用超过三个小时,或者超过一到两周,颈托固定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弊大于利。因此建议短期固定,每次1-2小时,每天三次,不超过2周。 4. 功能锻炼: 当颈痛的急性期过去后或颈痛逐步有所缓解后,则可自行进行颈椎功能锻炼,以预防疼痛再次发作。可以每天进行颈椎的后伸、侧屈、旋转训练(每个动作维持5-10秒,每天10组),以增加颈椎活动度,;同时进行颈背部核心肌群的锻炼(每个动作维持5-10秒,每天10组),以增加颈椎后方肌肉的强度。 5. 物理治疗及手法治疗: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疼痛反复发作,可至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法治疗,包括光疗、电疗、针灸、按摩、整脊疗法等,这需要专业人员辅助。这类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恢复颈椎生理平衡,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组织修复。 6. 牵引: 牵引是使用重物,滑轮或气囊轻轻拉伸颈部。建议在专科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这种疗法可以缓解一些颈部疼痛,特别是与神经刺激有关的疼痛。但当存在脊髓严重压迫或颈椎外伤时,牵引可能加重病情,不建议进行。 7.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当颈痛同时合并神经症状如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且经详细检查,医生明确诊断存在神经压迫时,则可能需要介入(如激素注射)或手术治疗。当颈痛是由于颈椎感染、肿瘤、外伤等特定疾病所引起,则需专科医师进行专业治疗。 四、颈痛的预防 大多数颈部疼痛与不良姿势以及年龄相关的磨损有关。为了帮助预防颈部疼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简单行为和方式改变可能会有所帮助。可考虑尝试: 1、良好的睡姿。您的头和脖子应该与您的身体对齐,在脖子下使用一个小枕头,试着仰睡或侧睡,膝部垫一小枕使您的脊柱肌肉变平。 2、良好的站姿和坐姿。站立和坐着时,请确保您的肩膀在臀部正上方,两者呈一直线,保持耳朵在肩膀正上方,两者呈一直线。 3、调整您的桌子,椅子和电脑,使显示器与眼睛齐平,膝盖应略低于臀部,使用椅子的扶手。 4、经常休息。如果您长途开车或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请1小时左右停下,并四处走动,且伸展脖子和肩膀。 5、长时间打电话时避免将手机塞在耳朵和肩膀之间,请改用耳机或免提电话。避免携带肩带的沉重包,重量会拉伤你的脖子。   作者简介:石长贵,博士,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微创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脊柱微创中心主任助理,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专委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委员。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脊柱疾病的微创和开放治疗,尤其在脊柱内镜技术、微创腰椎融合技术、脊柱骨折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椎体成形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年平均手术量400余台,其中腰椎内镜手术100余台。曾赴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脊柱外科交流学习1年,熟练掌握各种前沿和先进的微创技术(腰椎间孔镜、椎板间镜、颈椎内镜、OLIF、经皮螺钉固定等)进行椎间盘突出的单纯摘除、和微创融合与置钉。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论著5部。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六上午。    

石长贵 2022-04-12阅读量9415

几近“瘫痪&rd...

病请描述: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怕听到的两个字莫过于“瘫痪”。今年64的张阿姨在就诊时以为自己要瘫痪了,谁曾想背后元凶竟是小脑扁桃体下疝。三十多年前,张阿姨身体便异于常人:两只手臂不怕疼,擦伤了没知觉,洗澡时60多度的水温烫到身体红肿也不觉得热,双手肌肉萎缩,一日三餐每次拿起筷子就掉下来……近年来,这样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吃不了饭、拿不动筷子,家人和邻居都一度觉得她这是“瘫痪”了。去医院检查,张阿姨被确诊为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一时间,张阿姨内心充满了各种疑惑: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致命?能治好吗?往下看,贾叔为您现场科普!小脑的一部分扁桃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就像是从脑袋里掉出来了,掉到了椎管里,压迫了脑干、延髓、中枢等重要部位,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奇怪的症状。小脑扁桃体下疝本身发病比较缓慢,通常一开始压迫可能并不明显,随着时间久了,压迫位置越来越深,就会出现症状。因此很多患者会出现一些类似颈椎病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也因初期没有明显感觉而忽视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先天的一种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 ,多分布于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一般为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呈烧灼样放射性疼痛,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其他症状有眩晕、耳鸣复视、走路不稳及肌无力,所以也容易误诊成肌营养不良等。因此,一旦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当寻求专业医生积极进行治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小脑扁桃体下疝却恰恰相反。该疾病会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逐渐加重,一旦找到最佳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健康,而张阿姨就是这个奇迹。经过手术后,张阿姨恢复的很好,原有的症状有立竿见影的减轻效果,就连自己用筷子这件小事,都可以让她兴奋很久。所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都需要手术吗?对于患者而言,在神经外科就诊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一定要手术吗?可不可以不手术?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都需要手术呢?通常情况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首选手术治疗,手术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有多种,目前最常用也是效果最明确的是后颅窝减压扩容术。通过减压扩容从病因上解除脑干压迫,恢复枕骨大孔区脑脊液的正常循环,起到改善症状、阻止疾病进展的目的。对于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的患者,药物等保守治疗也是可以的,而对于有症状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则建议手术。哪些患者通过手术来缓解症状呢?当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呼吸障碍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伴有脊髓空洞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有脊髓空洞症及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枕融合畸形等枕大孔区畸形且出现临床症状时,当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年龄较小且症状严重,手术指征明确时,这些情况下一般建议手术。最后提醒患者,药物治疗只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对减轻神经损害无作用。建议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尽早咨询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如需手术则要尽早,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贾栋 2021-07-30阅读量8060

带你详细了解腕管综合征

病请描述: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在电脑前完成,电脑、鼠标什么的用多了就容易患上“鼠标手”。鼠标手又叫腕管综合征,是手腕部的劳损疾病,近年来曾上升趋势。腕管综合征多发于30-60岁,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常常发生在妈妈手(腱鞘炎)之后,并且近几年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要明白什么是腕管综合征,首先要知道手腕的结构。每个人的手都有三条神经掌管着我们的手部触感和控制手指活动。其中一条神经叫【正中神经】负责拇指、中指、食指的感觉,这条神经位于手掌对下的手腕位置,向上延伸至颈部。在手腕处,次神经会经过一条管道,和多条其他的手筋并排在一起,这条管道的名字就叫做【腕管】。腕管综合征就是正中神经被卡压后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腕管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任何使腕管容积减少,腕管内容物增大、增多的原因都可导致。腕横韧带肥厚、桡骨远端骨折后对位不佳。感染、外伤等引起的水肿、血肿。腕管内的肿瘤、囊肿。湿、类风湿、内分泌紊乱等。长期过度使用腕部。症状: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如有麻刺感、蚁走感,持续或进行性加重,晚上症状会加重,活动后会有所缓解。时间长了会出现大鱼肌肌肉无力的症状。数据:据临床120例CTS症状统计——手部感觉异常的有92%,夜间症状加重的有82%,上肢疼痛的有24%,手指麻木的有60%,手指笨拙或发硬的有43%,手指肿胀10%,指端麻木12.5%,鱼际肌萎缩12.5%。腕管综合征的诊断1.查体:感觉减退(主要为痛觉减退)--以食、中指末节掌面为多。肌力减退和肌萎缩--以拇指展肌肌力减退为主,大鱼际的肌肉萎缩。2.特殊检查:轻叩腕掌侧有过电感,压迫腕横韧带可使症状加重。Tinel征(叩击试验)阳性--轻叩腕掌侧(正中神经受损的部位)出现其支配区麻痛感。Phalen征(屈腕试验)阳性--极度屈腕并用力握拳1分钟,出现手部感觉异常的加重。3.辅助检查:MRI检查腕管内压力测定X线片--是否有骨性的压迫。电生理检查--比较敏感、可靠的指标。超声检查--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腕管综合征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大部分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适合症状轻、病程短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夹板短期固定)、药物运用(腕管内注册类固醇、消炎止痛等)、中医疗理等。康复训练的方式针对症状比较轻的腕管综合症。1.五指相触练习:五根手指相互接触为一组,重复5组。2.大拇指内收练习:大拇指往里内收10次为1组,重复3组。 3.手指弯曲练习:手指依次弯曲,10次为1组,重复3组。4.手腕屈曲、伸展练习:手腕屈曲+伸展为1次练习,1组10次,重复3组。 5. 双手合十,腕背伸练习:保持双手合十在身体前部由上往下运动,当运动到末端时,保持双手合十、腕背伸10~30秒。完成上述动作1次为1组,重复3组。 6.四指逐一屈曲练习:由食指开始,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序逐一屈曲,完成上述动作1次为1组,重复3组。 7.正中神经滑动练习:将手臂从对侧肩部开始逐渐往身体外后侧打开,当活动到末端(手臂在外后侧完全伸直)时,如图中所示,可做手腕背伸动作。注意:做此练习时,过程中不应出现麻木或刺痛感,如出现麻木、刺痛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停止。完成上述动作1次为1组,重复10组。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经过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弯管综合征患者、腕管内占位性变、症状比较严重的。1.常规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优点:松解彻底、适用症广泛,适用于继发性病例。缺点:创伤大、痛苦多,病人多感到恐惧。2.微型钩刀治疗: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临床症状恢复快等优点。3.关节镜治疗: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不仅能用于治疗还能进行诊断。缺点是只能用于特发性病例,对继发性病例不能用。本文系转载

汪方 2021-03-22阅读量9668

脊髓空洞的5大病因,你知道吗?

病请描述:    门诊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身体某些部(位以手臂为主)受到刺、烫伤等却没有疼痛感。这类患者往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核磁检查,多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那么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的、缓慢进展的脊髓神经损害性疾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扩展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典型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和神经营养障碍等,临床上并不少见。有些病人身心长期受病痛煎熬,哀叹脊髓空洞症是不死的癌症!  脊髓空洞患者多以躯体感觉障碍如痛、温、触觉减退或异常,阶段性感觉分离、蚁走感、异痒等症状,运动功能障碍如,腰酸腿软、肌肉萎缩、无力甚至瘫痪在床为主要表现。  根据国外大宗病例研究表明,其年发病率约为8.4/10万。通常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偶可起病于童年,目前从临床观察可以看出,40-50岁的成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起病较隐蔽,病程也较缓慢,经常以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因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而异。  脊髓空洞的病因概括分为以下五大类:  发育异常包括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寰枢脱位或不稳及神经管闭合不全,其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最常见的病因,而小儿患者中以神经管闭合不全型多见。  炎性病变主要为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在我们脊髓空洞症专业数据库的患者资料中,以结核后脊髓空洞较为常见,患者常有结核性脑膜炎或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骨结核病史,尤以结核性脑膜炎(TBM)常见。  占位病变包括髓内肿瘤、结核球和蛛网膜囊肿等,其中以髓内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最为常见。  脊髓损伤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常位于损伤脊柱节段上下,以向上方扩展居多,最常见于颈、胸和腰段。临床表现为原有脊髓损伤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特发病因空洞形态以细小空洞和萎缩性空洞为主,目前各种检查手段难以确定病因,需要加强干预力度。在临床病因诊断分析过程中,有时需要做增强MR或头颈、胸腰全脊柱MR,便于全面诊断,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面:脊髓空洞症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常用方法有颅后窝减压术和脊髓空洞引流术,主要目的是排除空洞内的液体,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有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放射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大多不太满意。受累关节和肌肉应作物理治疗,以防止关节畸形。需注意预防肺部及尿路感染。

别小华 2020-11-22阅读量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