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手臂肌肉萎缩 > 检查

手臂肌肉萎缩检查

手臂肌肉萎缩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一文了解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病请描述:骨骼肌(通常被称为“肌肉”)不仅是我们日常活动的基础,还在能量代谢、呼吸、和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适量的运动和负重训练有助于维持和提高骨骼肌质量;然而,在缺乏运动或长期不动的情况下,骨骼肌质量会下降,导致肌肉萎缩。这种萎缩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功能,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 什么是肌肉废用性萎缩?你是否曾经因为受伤、疾病或长期不活动而发现自己的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 肌肉废用性萎缩是指由于活动减少和肌肉负荷急剧下降,导致骨骼肌质量显著下降的现象。它可以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如大腿、小腿、手臂和面部,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肌肉体积缩小,两侧肌肉大小不对称; 肌力下降,难以完成以前轻松进行的活动; 运动能力受限,出现行走困难等问题; 感觉异常,可能伴随麻木或刺痛感。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的外观,还会严重削弱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例如,一些人在因病长期卧床或由于外伤而长期固定肢体后,会发现其肌肉明显萎缩。 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常见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动:长期坐在办公桌前或沙发上,缺乏锻炼; 长期卧床:由于疾病或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肢体活动减少; 神经损伤: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外伤后固定:骨折或其他伤害导致的长期固定肢体; 心理因素:如惧怕疼痛或跌倒,导致不愿意活动。 这些情况不仅在老年人、重症患者中常见,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例如办公久坐、不爱运动,等等,肌肉废用性萎缩也已然悄悄降临在他们身上。 为什么会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肌肉组织富含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肌肉的质量。然而,在废用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科学研究表明,控制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研究指出,Insulin/IGF1-AKT-mTOR通路和FoxO转录与之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还提出,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导致废用性肌萎缩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会加速肌肉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进一步加剧萎缩。老龄化和营养不良也会影响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成为废用性肌萎缩的加重因素。 废用性肌萎缩会带来哪些健康问题?骨骼肌不仅仅是运动的基础,它还在呼吸、血糖调节和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肌肉萎缩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运动功能障碍这是废用性肌萎缩最直接的影响。肌肉萎缩导致力量不足,使得个体的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同时,这也增加了跌倒和外伤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2.代谢紊乱骨骼肌参与了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因此,肌肉质量的下降会影响这些代谢过程,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不良预后严重的肌肉萎缩与多种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例如癌症恶病质、严重感染和器官衰竭等。这些情况常常导致身体的进一步虚弱,增加病情的复杂性。 如何预防和改善废用性肌萎缩? 1. 保持运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动起来!运动锻炼,尤其是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肌肉功能。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而言,运动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计划。对于那些由于外伤、虚弱或惧怕跌倒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锻炼的人,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替代治疗手段。这种治疗通过诱导肌肉非自主收缩,模拟运动对肌肉的刺激,从而改善废用肌肉的功能。 2. 均衡饮食除了运动,营养干预也是预防和改善肌萎缩的关键。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豆类)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摄入也同样重要,它们为肌肉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支持。3. 定期健康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查肌肉质量和功能状况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早期发现肌肉萎缩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495

为什么我的手放下来肩膀就痛手...

病请描述:昨天遇到一个病人。左侧手麻木肩膀疼痛,手臂举起来疼痛缓解下垂就会疼痛加重,麻木出现。经过检查,这是一个典型的胸廓出口综合征 病例。   胸廓出口综合症是因为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继发因素压迫而产生的手及上肢酸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血管受压征象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胸廓出口上界为锁骨,下界为第1肋骨,前方为肋锁韧带,后方为中斜角肌。上述肋锁间隙又被前斜角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与锁骨下肌之间;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则位于前斜角肌后方与中斜角肌之间。压迫神经的原因有异常骨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外伤引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头脱位等情况。此外有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产生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 此外上肢正常动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气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神经和血管受压迫的程度加重。所以会出现上肢下垂,疼痛麻木加重的症状。而上举压迫减轻症状缓解。 临床上分为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两类,神经受压的症状较为多见,也有神经和血管同时受压。 (一)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也可在上肢、肩胛带和同侧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二)动脉受压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麻木、疲劳、感觉异常、发凉和无力。受压血管会导致末端供血不良。皮温下降或者淤血充血的改变。         治疗方法,西医的主张进行康复训练或者是手术治疗,甚至把第一肋骨切除。那样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的压迫形成的狭窄也就会消失。卡压症状是消失了,但是缺少一个肋骨之后,胸部会出现前交叉畸形加重脊柱曲度变大肩胛骨前移等新问题。 但中医正骨的方法是通过调整骨关节的位置,使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的间隙扩大锁骨归位,脊柱过屈矫正,肩胛骨后移恢复正常位置之后卡压自然也就消失。症状也就缓解了。除极少数骨关节严重错位无法归正。多数都不需要手术治疗。     有问题可以留言。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24-01-22阅读量788

心力衰竭病人的急诊处理以及长...

病请描述: 心力衰竭患者的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时气促、乏力,平卧不能正常呼吸等,需及时就诊。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伴咳嗽,可咳出粉红色泡沫痰,或有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心跳过速等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急诊科进行抢救处理。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尤其是心脏病病史,典型症状、体征等,通常不难诊断该病。对于疑似的患者,可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判断。 就诊科室 一般就诊于心血管内科。如果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应去急诊科进行抢救处理。 相关检查 查体 详尽的体格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心肺部的听诊。 实验室检查 BNP及NT-proBNP 即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用于诊断心衰或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一般如未经治疗患者指标正常,基本可排除心衰。但许多疾病可导致该指标增高,因此该检查特异性不高。 肌钙蛋白 严重心衰患者的肌钙蛋白可略微升高。此外,该指标还可协助明确是否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其他常规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主要用于排查其他疾病,并评估患者病情。 心脏相关特殊检查 心电图 心脏常规检查,但心力衰竭本身并无特异性心电图表现,可判断是否有心跳节律异常,是否有心梗发生等。 心导管检查 从手臂或者腿部动脉插入导管,进入到主动脉测定下心室的动脉压力,还可以注入造影剂,显示出冠脉和心脏的情况。 6分钟步行试验 主要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评价,还可判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等。 检查要求患者在平直的走廊里尽快行走,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将<150m、150m~450m、>450m分别诊断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心衰。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是心衰最有价值的检查,简便可重复。 X线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心衰与肺部疾病,是确诊左心衰竭肺水肿的重要依据。 心脏磁共振(CMR) 是评价心室容积、室壁运动的金标准。可用于排查众多心脏相关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CAG) 可确诊是否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左心衰竭严重时的“心源性哮喘”需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心力衰竭患者多有基础的器质性心脏病,体位改变可影响到呼吸,严重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 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有青少年期过敏史,可咳白色黏痰,血浆BNP水平可辅助鉴别。 心包相关疾病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可使心脏被压缩,腔静脉回流受阻,肝大、颈静脉怒张等,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等可确诊。 肝硬化伴下肢水肿 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肝硬化常伴腹腔积液,基础心脏病体征、有无颈静脉怒张等均可帮助鉴别。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需优先解除严重呼吸困难、缺氧等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治疗目标以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目标为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并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需采取综合治疗,主要包括祛除诱因、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 急性期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时,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休克、晕厥甚至心脏骤停,可威胁患者生命。此时,医生会优先控制患者症状、尽可能保护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改善预后。 家庭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发生急性心衰或心衰突然加重,需要及时进行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在家中可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施救: 施救者需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 抬高患者上躯干(半卧位或高坐位),双腿下垂; 有条件者立即给患者吸氧; 把患者胸前衣物剪开或敞开,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对患者进行安抚镇静;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 学习了解疾病管理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自己体重变化。 饮食上需严格限制水分及钠盐摄入,以预防水钠潴留。 休息与活动 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急性期患者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可高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但应同时预防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压疮等的发生。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度运动。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通过增加排尿来减轻患者心脏负担,是心衰治疗的基础药,长期应用利尿剂应警惕电解质紊乱。 RAAS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血管紧张素受体措抗剂(ARB):作用和ACEI类药物类似,但患者耐受性更好,如果患者不能耐受ACEI类,可改为此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ACEI基础上加用可以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抑制血管收缩,减轻心肌重构。 β受体拮抗剂 美托洛尔等,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长期应用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低氧血症、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易发生洋地黄中毒。血液流出道不畅(肥厚型心肌病等)的患者禁用。 其他: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等。 硝酸酯类药物 硝普钠等,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高血压等患者的症状。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心衰时血液瘀滞、心肌收缩异常可形成血栓,易致栓塞,因此需应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等)、抗凝(华法林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相当于给心脏装上了一个电子助力泵,植入后可以让左右心室同时泵血,从而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进行更多活动,延长患者寿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主要目的是防止异常的心脏节律发生,它可以自动检测心脏是否会出现严重的异常节律,如果出现会自动进行电击帮忙纠正,对于心衰患者,植入ICD可以避免室颤的发生,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心脏移植 治疗顽固性、难治性心衰的最终选择,但是价格昂贵、供体难寻。

赵飞 2020-06-19阅读量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