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胫骨疼痛 > 内容

胫骨疼痛内容

神经纤维瘤病的正确全面解读-...

病请描述:1.什么是1型神经纤维瘤? 1型神经纤维瘤,原名von Recklinghausen(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大约50%患者为遗传,50%患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推算发病率约为5/100万;NF1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临床表现出现的典型顺序是:咖啡牛奶斑、腋窝和/或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虹膜黑色素错构瘤)、骨发育不良、神经纤维瘤、视路胶质瘤(OPG)、认知缺陷和学习障碍等。 2. 如何确定是否患1型神经纤维瘤? 基于NF1的特异性临床表现,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NF1的诊断标准,2021年国际神经纤维瘤病诊断标准共识组提出修正建议,主要加入了基因学诊断。 1.   6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直径大于5mm或在青春期后直径大于15mm; 2.   2个或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3.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4.   视路胶质瘤; 5.   2个或以上Lisch结节或2个或以上脉络膜异常; 6.   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翼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弯曲(胫骨发育不良)或长骨假关节; 7.   NF1基因杂合变异; 无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2条临床特征,可诊断为NF1;有父母患病史者,需满足以上7条中至少1条临床特征,即可诊断为NF1。 3.得了1型神经纤维瘤怎么办?如何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戴大伟强调,得了NF1也不用悲观失望,它不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毕竟还是一种良性肿瘤。我们要乐观对待,正确治疗。 目前显微手术切除治疗仍然是NF1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引发主要症状的病变,缓解或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手术通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进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胜任。手术治疗NF1的适应症包括: 1.   瘤体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压迫和/或使其产生功能障碍; 2.   瘤体体积较小,可完整切除; 3.   产生骨损害,如原发性骨发育缺陷及软组织侵犯造成的骨骼畸形; 4.   侵犯其他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内脏等; 5.   近期瘤体明显增大,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组织学检查证明瘤体存在恶变; 6.   瘤体破裂伴有急性大量失血者; 7.   不满足上述条件,但疾病造成的外观改变和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时,可进行针对性局部切除;      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瘤体的高度血管化和广泛浸润性,有时候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难度较大,部分病例可以实现肿瘤完全切除,而接受部分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中有一定的复发率。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希望。目前NF1也有药物可以治疗,临床上唯一获批适应症的药物是司美替尼,适应症为3岁及3岁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患者。司美替尼在68%的患者中达到了显著缓解,肿瘤体积缩小≥20% ,3年PF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缩写)率为84%,相比自然史患者获益明确,可作为NF1治疗的新选择。

戴大伟 2024-06-07阅读量796

什么是步态分析?

病请描述:没病走两步,在赵本山的小品里,两句话就能把人给忽悠瘸了。在现实生活中,医生确实能通过观察或测量患者的行走方式来进行临床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称为步态分析。 (图源网络) 步态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医师经验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提供关于异常步态的概览,并通过设定阈值进行评分,一般只适用于画圈步态、剪刀步态等经典临床案例。其对设备要求简单,但主观性较高,因此患者反馈和医师经验都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另一种评估方法则依赖于传感器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的运动数据,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从步态周期中提取关键特征和量化运动参数,适用于各种人体生物力学异常的情况。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步态分析适用哪些疾病? 步态分析适用于所有因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行走障碍或者步态异常,其中包括了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外伤。如: A、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偏瘫等); B、骨关节疾病和外伤(髋关节或膝关节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下肢不等长等); C、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D、其他一些疼痛。 对于有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检查不配合的人不宜进行步态分析。 正常的步态分析应该包括一下内容:  步态周期 :指行走过程中单侧足跟着地至其再次着地所经过的时间。每一侧下肢有各自的步行周期,每一个步行周期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支撑相大约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占40%。 (图源网络)  时空参数 :步频、步行速度、步长、跨步长、跨步周期、步宽、足偏角、关节运动等。  关节运动 :指的是关节绕水平轴、冠状轴及矢状轴的运动模式,主要涉及到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变化,对于步态的稳定性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肌肉运动 :指的是通过传感器测量肌电信号的方法,用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这些肌肉运动能够反映步态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步态分析的应用 1 步态分析验证膝关节矫形器效果 实验设备:Vicon ® T40 (Oxford Metrics, Oxford, U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8个高速红外摄像头、一套荧光反光标记点、三块测力板(AMTI OR6-7);采样频率 100Hz。 实验环境 步态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明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可有效减小患侧关节负荷,且对佩戴者正常步行运动无显著影响。 王金武团队研发的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2 步态分析用于扁平足步态研究 对于扁平足而言,足弓差异会影响步态特征,具体如下: ① 扁平足支撑相占比高于正常足,足跟离地时刻要晚于正常足,足趾着地时刻早于正常足,缓冲阶段时间相对较短。 ② 运动前扁平足在着地时刻通过更大的屈膝角度来弥补,髋膝关节着地阶段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跖屈和外翻角度增大。 ③ 相对于正常足,扁平足的比目鱼肌发力增大,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发力增大,比目鱼肌相对无变化,腓肠肌更容易疲劳。 ④ 扁平足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压力明显提高,而正常足膝关节压力基本无变化,导致平足患者膝关节更易损伤。

王金武 2024-02-29阅读量127

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分...

病请描述: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分类探析 儿童体姿态异常,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儿童身体姿势出现非正常状态的现象。这类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外貌,还可能对骨骼发育、内脏功能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详细解析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分类。 一、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 1. 脊柱相关异常:    柱侧弯(脊柱侧凸):表现为背部肌肉不平衡,肩部、腰部不对称,背部皮肤皱褶明显不均,严重者可见“剃刀背”现象。长时间的脊柱侧弯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疼痛不适和身高增长受限。    驼背(上身前倾):多见于长时间伏案学习或电子设备过度使用的孩子,表现为颈部前伸、肩膀内收,可引发颈部、肩背酸痛以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2. 下肢姿态异常:  “O”形腿(膝内翻):双腿自然站立时,双膝不能并拢,两脚间形成一个明显的空隙,小腿向内偏转,严重影响步态和关节健康。  “X”形腿(膝外翻):双膝可以并拢但双脚间距过大,大腿骨和胫骨成外八字状,同样会导致步态异常和关节磨损。 3. 平足:足弓塌陷,行走时脚底几乎全部着地,易导致运动能力下降,长期可能导致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的问题。 4. 其他体态问题:如头颈前倾综合症(Tech Neck)、扁平胸、翼状肩胛等。 二、儿童体姿态异常的分类 1. 功能性体态异常: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锻炼或者坐姿、站姿不当所引起的,如驼背、头颈前倾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强化肌力训练通常能得到纠正。 2. 结构性体态异常:主要由骨骼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如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这类问题需要医疗干预,部分严重的病例可能需手术治疗。 3. 过渡性体态异常:此类体态异常常见于特定年龄段,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可能会自行消失,如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生理期膝内翻,大多数会在青少年时期恢复正常。 4. 综合性体态异常:涉及多个部位或系统的体态问题,比如脊柱侧弯合并下肢力线异常,这需要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结: 儿童体姿态异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至关重要。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体态变化,鼓励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对于发现的体态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专业建议进行矫治,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也应当共同关注儿童体态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家长们应注重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坐姿、站姿、行姿是否正确;定期检查脊柱是否有侧弯、肩背是否对称;保证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时间;留意书包重量,选择合适大小的桌椅以利良好坐姿养成;重视睡眠质量,保持合适的睡姿及枕头高度。对于儿童日常的生活行为方式加以改善和提高,劳逸结合的方式。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2-19阅读量1583

青少年警惕骨肉瘤!

病请描述:什么是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长肢骨干骺端,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是其最好发部位。骨肉瘤比较容易发生肺部转移,且预后较差,致残和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骨肉瘤有什么症状? 骨肉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和肿块。疼痛往往在轻微活动后或者夜间较为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可能会限制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导致异常的步态,严重者则出现跛行。因此,当青年儿童出现肢体疼痛时,切不可大意,不要误以为是生长痛而耽误就诊,当疼痛反复不能缓解时应至医院检查排除骨肉瘤的可能。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接着会出现包块、皮温增高、血管怒张、关节活动受限,轻微暴力即会出现骨折。 骨肉瘤的诊断 骨肉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① X线② 核磁共振成像(MRI)③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一旦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进行组织活检来确认诊断。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出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组织是否恶性。 骨肉瘤的治疗 目前对于骨肉瘤的治疗是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再结合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保肢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达80%~95%。 目前常用的保肢方法包括: ① 人工假体置换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定制型假体、组配式假体、儿童用可延长假体以及3D打印个性化人工假体等。 优点是具有个性化匹配、最大程度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缺点是有远期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② 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优点是无排异反应;缺点是来源有限。 同种异体骨移植——优点是来源广泛,使用便利,骨重建完成后即可终生受用;缺点是有排斥反应,要长时间避免负重,功能恢复迟。 骨肉瘤的预后 骨肉瘤的预后视不同因素而异,如肿瘤的位置、大小、扩散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生物3D打印在骨肉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① 肿瘤模型的构建: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构建复杂的肿瘤模型,如通过梯度结构设计,可有效构建含血管骨肉瘤体外模型,为骨肉瘤微环境的探索及药物筛选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② 人体组织模型的构建: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构建与人体组织相似的三维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药物在人体内部的药效和代谢,从而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药物筛选平台。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 王金武团队于2019年7月自主研制出第二代生物3D打印机,与南京瑞康健刘青团队联合研发了生物3D打印药物筛选生物反应器,可用于骨肉瘤药物筛选。 高通量生物3D打印机(左)与药物筛选反应器(右) 药物筛选反应器应用于骨肉瘤药效验证 参考文献 [1] 3D bioprinting tumor models mimic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or drug screening.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3.[2] CT、MRI对骨肉瘤浸润侵犯范围评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07):168-170.[3] Multi-scale tumor localization based on priori guidance-based segmentation method for osteosarcoma MRI images. Mathematics, 2022, 10(12): 2099.[4] miR-2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3,45(07):1134-1140. 文中图片来自王金武团队、文献及网络

王金武 2023-07-26阅读量604

日常生活中记住这几点提早预防...

病请描述:什么是骨关节炎骨关节炎(osteoarthrosis,O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其中以膝关节骨关节炎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大多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疼痛-患病初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感会逐渐加剧。 肿胀-膝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肿胀感觉,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的话,膝关节活动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畸形-病情进展后膝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的情况,走路时疼痛症状可能加重。 膝关节骨关节炎如何预防 一是要注意关节保暖。膝关节暴露在冷空气中,局部浅表的血管受冷收缩,将影响软骨细胞的生存,久而久之,将加速骨关节炎的进程。因此,温度有变时要注意关节保暖。 二是要控制体重。肥胖能直接导致骨关节炎,体重超重的人应当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肥,从而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 三是要适度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方式可以预防关节和韧带的僵硬与老化。 自查与检查 年龄在40至5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早期膝骨性关节炎: 1.上下楼梯会出现膝关节疼痛、酸软,但是走路时并不会感到疼痛; 2.早晨起床时会感到关节僵硬、走路不灵活,稍微活动一下会有缓解; 3.下蹲时比较困难,会感到关节疼痛,起立时会有关节无力的感觉。这时,需要积极地去医院进行检查。 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矫形器治疗 OA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体重控制、药物治疗等,以减轻疼痛和控制症状为主要目的。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用药,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病变部位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那么在非药物治疗方式中,应用膝关节矫形器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非常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通过佩戴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来分担部分股骨对胫骨的压力,增大整个膝关节间室间隙,减小膝关节的整体负荷和关节软骨及骨的摩擦。同时依靠三点力学受理原理平衡部分膝关节力矩,降低单侧软骨的压力,矫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 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与支持下,率先申请到国内第一个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是注册人制度下第一张隶属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型企业转化的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

王金武 2023-06-19阅读量563

保膝团队_膝内翻_HTO术前...

病请描述:保膝团队_膝内翻_HTO术前设计与最佳力线转移   在膝关节骨性炎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案中,无论是HTO、UKA还是TKA,恢复正常下肢力线都是手术的重要目标,能否把下肢力线纠正到合理状态直接决定了手术的预后。 纠正下肢髋、膝、踝三大关节部位力线异常时应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即先判断纠正髋部畸形,然后再判断纠正膝部畸形,最后处理踝部。 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的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髋内翻时股骨颈承受的压缩力减小,抗张力骨小梁增加,抗压力骨小梁减少;反之称为髋外翻,股骨颈出现与髋内翻相反的现象。颈干角的存在可以增加下肢的运动范围,并使躯干的力量传递至较宽的基底部。需注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人,平均为151度,颈干角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正常下肢轴线包括机械轴和解剖轴。冠状面的力线评估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最基础、最重要。 膝内翻:连接髋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直线位于膝关节中心内侧称为膝内翻,机械轴距离膝关节中心(MAD)偏内超过15mm为显著内翻。     膝外翻:连接髋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直线位于膝关节中心外侧称为膝外翻,机械轴距离膝关节中心 (MAD) 偏外超过10mm为显著外翻。   机械轴:连接近端和远端关节中心点的直线。 临床根据以下四个机械轴角度正常与否作为是否需要在冠状面上矫正力线的参考,其中股骨远端外侧角和胫骨近端内侧角最常用。     股骨近端外侧角(LPFA):沿股骨头中心与大粗隆最高点划一直线,连接股骨头中心与膝关节中心划一直线,两者之间的外侧夹角即为LPFA,正常范围85°至95°     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 沿股骨内外侧髁最低点划一直线,连接股骨头中心与膝关节中心划一直线, 两者之间的外侧夹角即为mLDFA,正常范围85°至90° 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沿胫骨内外侧平台最低点划一直线,连接股骨头中心与膝关节中心划一直线, 两者之间的内侧夹角即为MPTA,正常范围85°至90°    胫骨远端外侧角(LDTA):沿胫骨远端软骨下骨划一直线, 连接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划一直线, 两者之间的外侧夹角即为LDTA,正常范围86度至92度   以上角度的测量需要建立在拍摄正确的下肢全长片基础上,正确下肢全长片应具备: 髌骨朝向正前方,X线表现为髌骨位于股骨内外侧髁之间,双足方向向前即可,不必考虑踝关节方向; 全长片应包含髋关节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 髋、膝、踝关节每个关节都有其关节中心点。 髋关节中心点通常选取股骨头的中心; 膝关节中心点通常选取股骨髁间窝的顶点或者胫骨平台的中点; 踝关节中心点通常选取距骨宽度的中点或者胫腓骨下端宽度中点。       解剖轴:解剖轴是指沿骨干中间走形的线,在平直的骨干中沿着骨干中间直线走行,在带弧度的骨骼中,解剖轴沿着弧形的骨干呈弧形线走行。画出解剖轴可以排除来自骨干部分的成角畸形,对骨干部位的成角畸形矫正处理上与近关节出畸形的共同点为截骨要靠近畸形处。 内外翻畸形除骨性结构畸形引起外还可能由副韧带等软组织松弛或者软骨丢失引起,这需要用关节线夹角正常与否来判断,有时需要辅助以应力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髋关节线:股骨颈骨干中点与股骨头中心的连线     股骨远端关节线:股骨内外侧髁最低点之间的连线,侧位为连接股骨髁与干骺端相交两点的连线     胫骨近端关节线:胫骨内外侧平台最低点之间的连线,侧位为沿胫骨软骨下骨平面的直线,骨性部分通常有10度左右的后倾 踝关节线:胫骨软骨下骨之间的连线 胫骨近端关节线与股骨远端关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JLCA),正常生理状态下几乎为0度,当JLCA>2度时提示异常,通常为韧带松弛或者软度磨损丢失所致。   建立在正确拍摄的全长片基础上,术前设计步骤如下: 1.依据颈干角判断髋部是否有畸形 2.依据机械轴距离膝关节中心(MAD)位置距离判断内翻还是外翻 3.依据解剖轴判断是否有骨干部位畸形 4.依据四个机械轴角度判断畸形是来在胫骨还是股骨,确定畸形部位及位置 5.依据胫骨股骨关节线汇聚关系(JLCA)判断畸形位于关节内还是关节外 6.确定目标力线 7.确定截骨合页与截骨线 8.Miniaci法确定截骨角度(Noyes法简单测量截骨角度 ) 手工划线来完成术前设计常常不能满足临床医生的精准需求,强生医疗DePuy Synthes事业部与KTSG小组合作研发出TomoFix术前设计软件,Android系统用户及IOS系统用户均可在应用市场中搜索“截骨大师”下载使用,相比其他术前设计软件,截骨大师有以下特点: 1.下载截骨大师无需购买,免费向所有医生开放 2.下载后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使用,无需注册个人资料,不绑定任何个人信息,用户名:****,密码:**** 3.软件功能专业强大,支持两种平片输入方式,支持中英双语界面,具备平片影像对比度调节功能,可一键生成媒体分享,界面简洁操作简便   HTO的最佳力线转移目标应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常是困扰到医生的难题,力线如果矫正不足,内侧间室病变将持续进展;力线如果矫枉过正,将大大增加外侧间室的压力,加速外侧间室的退化。 Fujisawa教授为了找出力线调整位置与软骨再生相对应的情况,在120个有效病例中找出54个病例分成4组辅以关节镜观察跟踪病变进展。   A组病例:力线调整至胫骨平台中点向内侧32%-40%区域,术后3年3个月关节镜发现内侧软骨磨损较术前范围更大,磨损更深。     B组病例:力线调整至胫骨平台中点向内侧30%区域,术后7个月、1年、3年、5年追踪,早期关节镜见到有软骨生成,但此时的软骨不够坚韧,3年后发现内侧关节炎仍在缓慢进展,内侧间室间隙丢失,病变退化仍在进展中。     C组病例:力线调整至胫骨平台中点向外侧30%区域,术后2年3个月关节镜发现内侧破损的关节面有薄而坚韧的软骨生成,术后4年8个月随访关节镜下发现股骨端软骨面亦恢复良好。     D组病例:力线调整至胫骨平台中点向外侧>30%区域,术后2年2个月关节镜发现内侧破损的关节面有坚韧的软骨生成,软骨表面平整光滑。 在四组病例中,关节镜下观察外侧间室(涵盖股骨端、胫骨端、半月板、髌骨),仅在D组髌骨表面观察到明显退化。C、D两组再生的关节软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病例为透明软骨,部分病例上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 Fujisawa于1979年提出当下肢的机械轴线调整到外侧平台30%-40%区域时,可取得最佳效果,此后该区域被广大临床医生视为HTO力线转移的金标准,后被修正成62.5%的Fujisawa点。Fujisawa本人日后提到所选病例术仅为54例,其结果具备一定临床意义却不能代表全部。 The Knee杂志刊登的一篇力线位置与胫骨平台压力变化分布关系结果显示,当力线转移到胫骨平台50%位置时,内侧间室压力几乎减半,此时外侧间室压力仅有微量增加。随着力线的外移,内侧间室压力持续降低的同时带来外侧间室压力的持续升高,当力线转移超过Fujisawa点时,外侧间室压力显著增加,存在外侧间室被破坏的危险。     TomoFix保膝团队认为,力线的矫正除了参考X-ray测量的内翻角度外,还应注意力学轴线通过膝关节的位置及力线调整对膝关节骨性稳定性的影响。 TomoFix保膝团队推荐用跷跷板杠杆模型来设计力线转移的目标位置,首先最佳力线的目标设置应为一个区域,即设立在这个区域的目标力线都是合理的,具体在这个区域的目标力线点的位置是更多偏向内侧间室多点还是偏向外侧间室多点应根据病人的主要诉求,综合考虑病人的软骨破损、年龄、性别、畸形程度、身高体重、运动活跃程度等综合情况来决定。 我们注意到,如果把股骨关节线当作杠杆时,其胫骨髁间隆起与股骨髁间窝的顶点结合部即为杠杆的支点。在跷跷板杠杆模型原理中,只要目标力线向外侧超过胫骨平台50%位置时,均能显著减少内侧间室压力,具有临床意义。     在人体膝关节股骨关节线与胫骨髁间隆起结合处,这个杠杆的支点不是一个点,而是髁间隆起之间的连线。当力线向外超过外侧平台髁间隆起的最高点继续向外下坡处转移时,在骨性力学结构上开始出现跷跷板杠杆模型不稳定的趋势,随然经过人体韧带软组织的牵拉代偿关节不会即刻出现关节不稳现象,却势必会增加韧带等软组织的负担。因此TomoFix保膝团队推荐的力线安全区域点可直接根据临床综合判断在截骨大师的软件上找到相应解剖位置,而不必拘泥于具体角度,设定好力线位置后可反过来验证是否落在安全区域(50%-65%),下图中所示AB之间的区域。Fujisawa点在解剖位置上也是在外侧平台髁间隆起的最高点外侧下坡处。     TomoFix保膝团队不推荐让内侧间室压力过度降低的力线矫枉过正,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既要关注解决短期病患的诉求比如疼痛问题,也要考虑长期的手术效果,比如关节软骨再生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关节软骨是一种浓密的胶状物质,大约只有2mm厚度,强壮且有韧性,能够缓冲与吸收震荡,其中80%的成份是水,其他为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期间填充着少量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合成分泌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补充其消耗。关节软骨没有神经支配,也无血管供应营养,其营养成分必须从关节液中获得,其代谢废物也必须排至关节液中,其营养代谢必须通过不断受到挤压才可实现,因此在力线的矫正过程中给予必要适当的压力反而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更好的再生。 术前设计   术后正位X线片   术后侧位X线片  

曾纪洲 2023-05-24阅读量922

天天跑步的好处与坏处

病请描述:天天跑步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提升心肺耐力,可以减少代谢性的慢性疾病的发生,比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等慢性病的发生。甚至跑步也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出现,这些是跑步的好处。任何的运动都是有风险的,包括跑步也会带来坏处,尤其是经常跑步不注意保护,或者是跑步姿势不对,或者是下肢力线异常,会导致的膝关节的损害,所以会出现跑步膝,出现膝关节的疼痛,会出现胫骨前面的疼痛、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等等。这个不是跑步带来的,是因为本身的身体异常所导致的,像有些人有扁平足、拇外翻或者骨盆的前倾后倾、足的内外翻、膝关节的内外翻。如果有这些异常情况存在,没有去纠正就去跑步,就会对相应的关节造成应力增加,会带来关节的损害。所以跑步有风险,在跑步之前,最好去找专业的运动康复的医生帮你做身体的检查,排除这些异常情况再去跑步。

吴世洪 2023-04-04阅读量537

病例 | 踝部骨折与渥太华踝...

病请描述:这是60多岁女性患者的右踝X光片,因“扭伤致右踝肿痛伴活动受限1天”就诊,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腓骨远端撕脱性骨折,右侧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渥太华踝关节规则:踝部行X线检查的阳性指征 踝部疼痛合并有下列任一项者:1.腓骨远端近踝尖后侧缘6cm范围内或外踝尖有压痛(下图左侧所示);2.胫骨远端近踝尖后侧缘6cm范围内或内踝尖有压痛(下图右侧所示);3.受伤后即刻就诊时患肢不能独立支撑体重(走4步,不管有无跛行)。 解读:扭伤通常可导致内、外踝骨折或撕脱性骨折,更暴力扭伤则可导致三踝骨折或胫腓骨远端骨折。此规则强调:1.内外踝尖的触诊;2.胫腓骨远端(6cm范围)的触诊;3.负重测试。当出现上述任一项阳性体征时,均应行X线检查。

蓝文锐 2023-01-27阅读量693

中老年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

病请描述: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负重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包括三个关节间室:前方的髌股关节间室(前间室)、内侧胫股间室(内侧间室)和外侧胫股间室(外侧间室)。内、外侧间室内分别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行走和负重时起到吸收和缓冲震荡的作用,并避免股骨和胫骨表面的关节软骨直接发生接触和磨损。关节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两侧有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等共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非常多见,病因也较复杂,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退变性骨关节炎 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膝关节疼痛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女性、肥胖者比例更高。与年龄、体型、生活方式、损伤、下肢力线异常、遗传等多因素相关。膝关节疼痛的部位可以局限在膝关节内侧也可以表现为膝前痛或全膝痛,站立、行走、上下台阶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关节僵硬,肿胀,下蹲受限等不适。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MRI检查可表现为半月板退变性损伤、撕裂,关节软骨的磨损,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2.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骨关节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的炎性增生以及对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侵蚀和破坏。手、足等小关节对称性肿胀、变形,晨僵明显,髋、膝、肩、肘等大关节亦可受累,导致关节肿胀、畸形、疼痛和功能障碍。 3. 痛风 痛风最常见发生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但发生膝关节的也有一定比例。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病理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等部位造成关节内炎性反应和关节内结构的破坏。典型的痛风急性发作常起病急骤,关节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且疼痛程度剧烈。 4. 髌骨软化症 又称髌骨软骨炎、髌骨软骨磨损,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病理改变为髌骨软骨的肿胀、纤维化、脱落、磨损,部分患者伴有髌股关节的对位不良。主要症状是膝前疼痛、膝关节屈伸、下蹲,以及上、下台阶时症状加重。 5. 运动损伤 多有明确的膝关节损伤史或过度运动史。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半月板损伤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线附近的疼痛与压痛、关节弹响,有的甚至出现关节交锁现象。交叉韧带损伤早期多明显的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后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失稳,不敢急转、急停。 6. 其他因素 如:炎症性关节病,滑膜炎,肿瘤,髌腱炎,髂胫束综合症,鹅足滑囊炎,以及关节外因素导致的膝关节周围疼痛等

陈道运 2022-12-05阅读量1666

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取出钢板

病请描述:患者男,49岁,因“摔伤致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小时”就诊于我科,行X线检查示:左胫骨平台骨折、腓骨小头骨折。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后行手术治疗。现术后2年,骨折愈合良好,前来我科就诊,行内固定取出。 1.受伤当时CT片子,可见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腓骨小头骨折。 2.受伤当时三维重建 3.骨折术后第二天X线片子,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端已复位,平台关节面恢复平整。 4.术后2年,可见钢板,螺钉位置可,骨折端已愈合,可行内固定取出。 5.内固定取出术后X线片,可见散在的钉孔存留,大概需要3个月方能愈合。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一般来说,最好手术治疗,对于关节内骨折,手术要求比较高,力争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高度,平整度,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因为我们的四肢活动的灵活性,实际上就是关节的灵活性,由于我们的下肢是用来支撑整个身体,包括站立,走路,跑步,各种运动,是负重关节,如果不能恢复关节应有的平整,高度,宽度等,后期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很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人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疼痛,活动受限等,如果保守治疗,效果比较差,尤其关节的活动,因为人的关节是用来活动的,一旦停止活动,大概一个月左右,基本开始僵硬,关节粘连,就不能屈伸或者是屈伸范围很小了,而手术的目的,一个是恢复关节面解剖,另一个是坚强的内固定,骨折端很稳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下地,防治关节粘连。 胫骨的旁边还有一根比较细的骨头,叫做腓骨,它不是下肢主要的负重骨头,只占到胫骨的1/6,故而医学上,对于腓骨骨折意见是不需固定,从这个病例我们也可以看到,腓骨小头骨折,没有固定,最后是不是自己愈合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腓骨骨折都不需要手术,对于腓骨远端骨折,通常都是需要固定的,因为我们的踝关节也就脚腕子的稳定性,它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王凯 2022-11-21阅读量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