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检查

糖尿病检查

糖尿病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脑血管病做什么检查?专家解读...

病请描述: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目前,我国脑卒中每年死亡165万人,现存脑卒中病人700多万,发病率每年上升8.7%。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残疾病,在我国已经跃居首位。特别是脑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存在潜在的破裂风险,所以脑动脉瘤被称为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实,脑血管病可防可治,关键是提前预防。专家提醒: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经常熬夜、劳累等高危人群,定期做脑血管筛查非常重要!   检查那么多,该如何区别这些检查呢,今天特别邀请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影像科主任孙海辉给大家讲解常用的脑血管检查方法:CTA、MRA、DSA。   孙海辉主任指出,DSA属于创伤性检查,CTA和MRA属于无创检查。因此,首选检查往往是MRA或CTA检查,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以急诊行CTA检查,如发现脑动脉瘤,可以行DSA检查,同时行介入治疗。   CT血管成像(CTA)检查   脑血管CTA检查,就是通过CT检查的方法得到脑血管的图像,以便判断有无脑血管疾病,比如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CTA与MRA检查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TA有射线辐射,同时必须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才能实现血管成像,既然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药物,就存在药物过敏的可能(非常低),而MRA是磁共振检查,没有射线辐射,一般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另外,脑血管CTA检查适合于所有择期病人(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检查,尤其是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等)脑血管CTA检查具有诊断及时、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为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脑血管MRA一般适用于非急诊情况,进行脑血管病的筛查。 ▲ 头颅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动脉瘤伴近端局灶性轻度狭窄 ▲ 飞利浦高端CT Brilliance iCT (128排256层)   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   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畸形等)。   MRA包括直接MRA与增强MRA(CE-MRA),二者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来讲,定期做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非常重要! ▲ MRA显示颅底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 ▲ 飞利浦全数字磁共振成像系统Ingenia3.0T MRI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的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相比前几种检查,它的最大不足是有创性,当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行DSA检查是必需的。 ▲ DSA检查确诊:梭形动脉瘤 ▲ 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总结:CTA、MRA与DSA的比较   与DSA相比,MRA与CTA具有无创、价格便宜、快速等优点,其可靠性接近传统DSA血管造影。MRA与CTA相比,质量略差,但CE-MRA质量又有明显提高。   DSA与其它比较,诊断价值要优于B超、CTA或MRA检查,这些检查可以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工具,但不能完全替代。   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或了解疾病的发展。其独特优点是:   1、超选择性血管内显影。   2、动态显示脑循环全时程及血管代偿情况。   3、3D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脑血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信息(4D-DSA)。   “医生,我要预约做磁共振。”“我们下午就可以给您安排检查,过2小时后就能拿到检查报告。”“真的?这么快!我还以为起码要排队一个礼拜呢!”孙海辉主任介绍:“在医院高效的工作流程保障下,目前到医院做影像检查,基本实现当天预约、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同时,影像科还承诺,门诊患者检查一般2小时后出诊断报告,住院患者24小时后出诊断报告,急诊检查30分钟内出报告。这既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危重患者需要紧急进行CT、MRI等影像检查,却又难以及时检查的困难,又省去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再次往返医院取检查报告的麻烦。” ▲ 快速高效的检查诊断,是患者得以及时治疗的“法宝”   脑血管病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之一,医院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医院常规开展脑血管病的预防及规范化治疗,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置入、WEB扰流装置置入等),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静脉窦血栓形成微导管接触溶栓术,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复合手术下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等,以及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造福患者的同时,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好评。   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是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文章部分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3-28阅读量4

家里有肿瘤病史能用生长激素治...

病请描述:家里有肿瘤病史能用生长激素治疗吗? 这几天门诊来了个患者,女孩子,11岁144.5的个子,已经月经初潮1个月了,基础性激素水平很高了,看了骨龄12岁了。家长四处求医,各个医院都跑遍了,最后来到我这里了。 初步分析起来,遗传身高比较一般的,主要妈妈不高,只有150cm,爸爸有172cm,也是平均身高了。谈起对孩子的期望,妈妈想着160达不到,想尽量追到155cm吧,至少不要向妈妈那样矮。 对于这类孩子,按12岁骨龄看,偏矮8cm,预测就是不理想的,已经月经初潮了,后面骨龄会大的快起来,生长速率也逐渐慢下来了,想要改变这个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药连用,一个骨龄抑制针延缓骨龄进展,争取时间,另一个生长激素让个子涨得快一点。这样有希望达到155以上,160都有可能的。 孩子妈妈就说了,外公那边兄弟姐妹差不多4-5个有糖尿病,她自己和外婆是有乳腺癌,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家里这种病史比较多,很担心很顾虑。 对于生长激素会不会引起肿瘤呢,说明书上是这样说的,对于单纯性生长障碍(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症或小于胎龄儿)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增加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的风险。但为规避肿瘤的发生风险,用药前要做好肿瘤的排查,对于有肿瘤既往史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治疗前常规检查头颅核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随访,每 3~6 个月复查时,应注意视野、视力的改变,颅内压升高症状等。 意思就是说孩子本身如果没有活动性肿瘤等风险因素,生长激素治疗是不会打出肿瘤的。­用药前后要严密的检查排除风险。目前大量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肿瘤的发生率大概是2/100000到3/100000。这个发病率与没有使用生长激素的普通人群的肿瘤发生率基本相等,无明显差异,说明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导致肿瘤。 生长激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等,个别孩子可能由于恐针。但通常会随着注射技巧的提高和孩子心理接受度的改善而改善。 部分孩子会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增高或者甲状腺功能降低等,或者水钠潴留,眼睑、面部水肿,个别孩子会因为颅压升高而头痛等等,通常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而消失。 所以其实整体是比较安全的药物,现在临床使用的生长激素是和人体自身分泌的结构完全一致的,结构天然。 当然了,对于那个来月经的女孩子,因为家族本身病史比较杂,家长顾虑也很多,就算生长激素不治疗本身也要定期监测肿瘤指标等,对于这类的患者还是看自己家长的考虑。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3-28阅读量1359

小胖墩的秘密:儿童肥胖的病因...

病请描述:小胖墩的秘密:儿童肥胖的病因与检查方法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变得圆滚滚的,像个可爱的小胖墩?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肥胖的那些事,以及如何通过检查了解它的成因。 首先,我们要知道,儿童肥胖并不是一件小事。它可能会让孩子在跑跳玩耍时感到吃力,影响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所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变胖,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小朋友们为什么会变胖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饮食和运动。有的孩子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快餐、甜点,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是热量很高,吃多了就容易长胖。还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长时间坐着看书、看电视或者玩电子产品,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会让他们慢慢变胖。 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比如遗传、内分泌失调、甚至是某些疾病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检查方法来找出真正的原因。 说到检查,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专门去检查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及时的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那么,都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首先是体格检查。医生会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质指数(BMI),看看是否超标。接着,医生还会检查孩子的皮肤、心肺功能等,看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医生可能会建议做一些实验室检查,比如血液检查,看看血糖、血脂是否正常;尿液检查,了解肾脏功能;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做激素水平的检查,排除内分泌问题。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询问孩子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以及家族中是否有肥胖的历史。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 最后,如果需要的话,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做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波检查,来观察内脏器官的情况。 看吧,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就能对孩子的肥胖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知道了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甚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 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从小胖墩的秘密中,找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钥匙。记得,预防总比治疗来得重要,合理饮食加上适量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吧! 额外添加病例: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小病例。小明是个活泼可爱的7岁男孩,但他的体重却超出了同龄孩子不少。他的爸爸妈妈带他来到了医生这里。经过询问,医生发现小明特别喜欢吃薯片和汉堡,而且每天放学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电子游戏,很少出去运动。 医生首先对小明进行了体格检查,确实发现他的体重超过了正常范围。接着,医生建议小明做了血液和尿液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血糖和血脂都稍微偏高。此外,通过超声波检查,医生还发现小明的肝脏边缘略有脂肪堆积的迹象。 综合这些信息,医生判断小明的肥胖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足够运动造成的。幸运的是,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医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改变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限制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或跳绳。 小明的爸爸妈妈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几个月后,小明的体重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且他变得更加活泼,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累了。这个小病例告诉我们,儿童肥胖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在于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儿童肥胖的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3-28阅读量1144

抗感染效果不佳的&ldquo...

病请描述:探案丨“肺炎”抗感染效果不佳,原因为何?       一、病史简介 女性,77岁,上海人,2023-12-04入住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反复发热伴咳嗽20天。 现病史: 2023-11-14出现发热,Tmax40℃,伴干咳,次日当地医院查WBC28.66*10^9/L,N88.8%,CRP206.21mg/L,PCT4.53ng/ml,胸部CT:右肺中叶及左肺炎症,部分实变,心包少量积液,纵隔肿大淋巴结;予头孢抗感染(具体不详),无好转。2023-11-18行支气管镜检查,管腔通畅,未见新生物;BALFmNGS:检出HSV-1(序列数20),改莫西沙星0.4gqd抗感染。2023-11-22复查WBC26.20*10^9/L,N88.50%,CRP138.89mg/L,PCT0.749ng/ml,胸部CT:两肺多发炎症、结节、团片;查流感及新冠病毒核酸、痰细菌+真菌培养、血培养、自身抗体均阴性;仍间断发热,Tmax40℃。11-23骨穿: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仍有高热。2023-12-01就诊我院急诊查WBC20.90*10^9/L,N87.0%,CRP>90mg/L,PCT0.39ng/ml,甲型乙型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阴性,胸部CT平扫:两肺炎症,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体温高峰未下降,Tmax39.5℃,伴阵发性咳嗽,少痰。2023-12-04为明确肺炎原因收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既往史:糖尿病史10余年,血糖控制欠佳,近期空腹血糖8-15mmol/L左右。 二、入院检查(2023-12-04) 【体格检查】 T:37.3℃P:85次/分R:20次/分BP:109/60mmHg 神清,双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 略 【辅助检查】 心超:心包腔内极少量积液,未见赘生物。 胸部增强CT:两肺多发病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总体较2023-12-01片相仿。 三、临床分析 老年女性,亚急性病程,主要表现反复高热、干咳,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胸部CT见两肺多发斑片实变影,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感染无效,病灶逐渐进展。综合目前资料,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急性起病,高热伴咳嗽,血白分及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胸部CT示两肺炎症,应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以及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等。外院及我院急诊呼吸道病毒检测均阴性,头孢、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效,复查CT病灶未见明显吸收,提示非CAP常见病原体,或耐药菌引起,或者为其他疾病。 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患者老年女性,急性起病,双肺多发斑片团片状影,外院抗感染方案已覆盖不典型病原体等,但仍效果不佳,需要考虑肺曲霉感染、肺炎型隐球菌感染,甚至诺卡菌、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可以表现为病程迁延,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但本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T-SPOT和G试验、GM试验阴性,必要时可做经皮穿刺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以明确诊断。 机化性肺炎:可表现为发热、咳嗽,CT上病灶表现多样,病灶可游走,该患者外院抗感染治疗后病灶进展,故需考虑该诊断可能,但机化性肺炎为排他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入院后可行经皮肺穿刺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明确病理。 淋巴瘤肺浸润:老年女性,肺部多发斑片实变,广谱抗感染无效,需考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累及肺部,但患者肺内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团片影,并非淋巴瘤累及肺部典型表现,必要时可行完善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略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机化性肺炎 诊断依据: 患者老年女性,高热干咳起病,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CT:双肺多发斑片实变灶,广谱抗感染无效,肺穿刺病理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见纤维素性渗出,部分呈机化性肺炎改变,血清学、肺穿刺组织涂片、培养、mNGS均无病原学阳性发现;激素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好转,炎症标志物降至正常,肺内炎症病灶基本吸收,故考虑机化性肺炎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基础,本次亚急性起病,以发热、咳嗽、炎症指标明显升高伴肺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多轮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及影像学均无明显好转,病程迁延。本案例关键在于病原学的全面筛查及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当怀疑CAP而经验性治疗无效时,需着重鉴别是否为非感染性疾病、是否为特殊类型病原体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更依赖病理诊断,本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机化性肺炎,后续激素治疗有效,进而确定了机化性肺炎的诊断。 机化性肺炎临床上主要包括无特发病因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及继发于感染、结缔组织病、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疾病及放疗等病因的继发性机化性肺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CT影像学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胸膜下、细支气管周围多发斑片状浸润,常呈游走性,部分可出现反晕征,但总体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标志物及影像学无特异性,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病理学综合判断,需重视病程不同阶段的诊断线索及治疗反应,积极完善各项可能继发病因的排查及病理学检查。该病例前期多轮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程迁延,病原学、风湿、肿瘤及自身抗体等检查均为阴性,后续病理诊断明确后单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明确继发病因,故考虑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因此,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临床需排除机化性肺炎时需积极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机化性肺炎最有效的药物,一般预后良好。当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应用环孢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目前尚未确定,但通常建议以0.5-1.5mg/kg开始,然后在6-12个月的时间内逐渐停用。机化性肺炎复发很常见,通常发生在糖皮质激素减量期间,对于复发病例,建议可恢复最后一次耐受良好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对于部分诊断存疑患者,必要时需重新组织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诊断。 具体病例详见“中山感染探案系列”

刘海霞 2024-03-27阅读量15

糖尿病检查相关医生 更多>

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代谢综合征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肠镜检查和治疗;黑斑息肉综合症(PJ综合症)治疗
评分:10
问诊量:4215
本人具备内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胃炎、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癫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脑梗塞、脑出血及其后遗症、眩晕、外周神经炎、痛风、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等;本人又具备医学超声影像检查技能的、双科医学专家。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在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传染病、皮肤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危急重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彩超影像检查诊断进修期满后,一直从事超声诊断工作至今,擅长对心脏、血管、腹部、妇产科(阴道超声)、浅表器官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经验丰富
评分:10
问诊量:395
临床药学专业方向主任药师,药理学硕士,国家规范化培训通科临床药师,熟悉多种慢性病的药物治疗学,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性关节炎、各类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结构性肺病(慢性组赛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熟悉各类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颅内感染、外周神经系统感染),擅长耐药菌的治疗策略设计,围术期用药评估(抗感染、抗凝、血糖管理、肺功能保护)、特殊人群安全用药管理(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及产后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等),可提供用药疗效评估、用药重整、药物不良反应评估、药源性疾病的评估、住院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和跟踪服务、检验检查报告的解读、保健品与药品之间的鉴别、用药咨询等服务项目。多年来致力于社区药学服务,深入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发表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评分:10
问诊量:142
糖尿病、尿酸高、痛风、甲减、桥本甲状腺炎、血脂高、肥胖、脂肪肝、妇科内分泌等,并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请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资料,以便更好的帮您解答。

糖尿病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

内分泌科门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