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感染科 > 棘球蚴病 > 内容

棘球蚴病内容

驱虫药怎么用

病请描述:寄生虫的感染表现有哪些?1.皮肤出现虫斑:面部、颈部出现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2.夜间睡眠容易惊醒,可伴有磨牙和流口水等现象;3.肚脐周围疼痛,肛门瘙痒等;4.无明显原因,孩子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5.偏食表现:好吃一些奇怪的食物。为什么秋季是驱虫的适宜季节?2岁以上的儿童由于食物的多样化,和就餐环境的变化,接触虫卵的机会增加,因此比较容易感染寄生虫。而夏天吃生冷蔬菜、瓜果和生水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感染虫卵的机会比较多,而虫卵发育成虫,大约需要60~70天。秋季驱虫可将成虫和虫卵一举歼灭,是理想的季节。适时使用驱虫药物可改善儿童的健康、营养和发育情况。阿苯达唑的特点阿苯达唑(常用商品为肠虫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驱虫药,具有跨纲、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应用的驱虫药,为OTC甲类药物,患者可自行购买使用。根据2000年《Parasitology》的回顾型综述分析,阿苯达唑对常见肠道蠕虫病的治愈率和虫卵杀灭率如下表所示:阿苯达唑对常见肠道蠕虫病的治愈率和虫卵杀灭率寄生虫种类治愈率虫卵杀灭率蛔虫94.6%98.6%蛲虫97.8%N/A钩虫77.7%87.8%十二指肠钩虫91.8%—美洲钩虫75.%—鞭虫47.7%75.4%微小膜壳绦虫68.5%N/A猪带绦虫属84.7%N/A作用机制阿苯达唑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丙硫苯咪唑-亚砜和丙硫苯咪唑-砜,前者为杀虫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依次为肝、肾、肌肉、可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内也有一定浓度。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能量丧失,同时抑制延胡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发育,发挥杀灭成虫、幼虫和虫卵的效果。与传统驱虫药的比较传统驱虫药如磷酸哌嗪(宝塔糖)的药理作用为麻痹虫体,使其不能附着在宿主的肠壁,并借助肠蠕动排出,仅对成虫效果好,且抗菌谱较窄,适用于肠蛔虫病、胆道蛔虫病绞痛缓解期,对蛲虫病也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1.常用量: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2片(400mg),2岁以上儿童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每次1片(200mg)。仅服一次(一次即为一疗程)。药片需用水送服。有些人,特别是小儿,药片完整吞服可能有困难,可以将药片压碎或嚼碎,并用少量水服用。蛔虫蛲虫2.而针对其他寄生虫感染或复杂混合感染,包括猪囊尾蚴病、绦虫病、棘球蚴病、华支睾吸虫病、肝片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剂量和疗程相差很大,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检查指导下使用。服用需要空腹吗?由于阿苯达唑不溶于水,在肠道吸收缓慢,食物中的脂溶性成分有助于吸收。因此,本品可以吞服、口嚼或研碎后与食物一起吞服,服药前不需要空腹或灌肠。有什么不良反应?阿苯达唑和其代谢物在24h内87%从尿排出,13%从粪便排出,在体内无蓄积毒性。阿苯达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左右)。有少数患者伴有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一般48h内可自行消失。另外,治疗蛔虫病时,偶见口吐蛔虫的现象。禁忌症2岁以下儿童由于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而禁用,阿苯达唑的妊娠用药安全性分级为C级,孕妇、哺乳期妇女、急性疾病、肾脏病脏、化脓性或者弥漫性皮炎、有癫痫病史或者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亦禁用。注意事项1.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一次;2.本品应放在凉暗处,密封保存;3.儿童需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4.如服用过量,请立即就医。防虫是关键1.沙土沙土中可能藏有寄生虫卵,尤其是那些林中或者郊外的沙土,玩耍之后,一定要叮嘱孩子认真洗手;2.生水喝生水或者未完全烧开的水,有可能将寄生虫卵带入人体内,应注意避免;3.果蔬鱼肉生鲜果蔬和未煮熟的鱼肉类上容易有寄生虫卵,会增加寄生虫感染的机会;4.卫生习惯包括1岁以上小孩允手指、穿开裆裤等不良卫生习惯应予以纠正;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少吃生冷食物等。

李光荣 2017-10-23阅读量1.1万

传染病分类

病请描述:传染病是有很多种的,我们规定的传染病有: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杨勇 2016-12-05阅读量1.6万

脑包虫病

病请描述: 【定义】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幼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狗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脑部所致的疾病。包虫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主要流行畜牧区,主要寄生部位在肝、肺。脑包虫约占1%~1?54%,儿童发病高,男多于女,单发囊肿多见。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多来自流行病的畜牧区或与狗羊接触密切;      (2)有肝、肺包虫病史;      (3)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视乳头水肿;      (4)局灶性体征表现为侵犯额顶叶出现癫痫,语言障碍,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共济运动失调。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达12%~59%;         2)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免疫学检查:间接血凝试验(IHA)、颗粒凝集试验(胶乳LA)、免疫电泳(IFA)、双扩散试验(DD)、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可阳性反应。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原发性包虫:脑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密度相当或稍高于脑脊液。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较轻。边缘几乎没有增强、囊壁本身可有钙化。继发性:可见脑内多发性圆形囊肿,较小。有相互融合倾向。         2)MRI:可见脑内囊肿,囊内物在T1、T2加权像上同脑脊液信号。 可显示子囊和头节,呈高信号。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部的寄生虫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包虫囊肿切除,应完整摘除,不要切破使囊液外流。包虫囊肿穿刺,囊液抽吸术等。 2、药物治疗        服用阿苯达唑或甲苯达唑30天为一疗程,中间间隔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

许志勤 2015-03-31阅读量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