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血管外科 > 血管瘤 > 内容

血管瘤内容

喝酒需适度,别太任性

病请描述:   一则新闻报道,一位47岁的男性因为常年喝酒,变成了“河马脖”,据说他从18岁那年开始喝酒,到现在已是将近30年了!他“坚持”每天喝四五次,解渴都用白酒,平均算下来每天近三斤,算下来他每年最少要喝千斤白酒,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脖子上有15个良性的对称性颈部脂肪瘤,罪魁祸首既是长期酗酒所致。   酗酒不但对肝功能有严重印象,而且会导致肝功能紊乱导致脂肪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在颈部堆积下来,形成“河马脖”。最近几年脂肪瘤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这和生活和饮食方面拖不了干系。   脂肪瘤的形成   脂肪瘤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此类肿瘤好发于富含脂肪的部位,因此肥胖患者就要比一般的患者发病的机率大一些。   2、中医认为脂肪瘤的产生与肝脾有关,因此经常生气,烦燥不安,忧思过度的人比较容易患这类疾病。   3、日常饮食不规律也会伤及肝脾,尤其是长期不吃早餐的患者和长期吃一些高胆固醇类食物的人最容易患这类疾病。   危 害   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脂肪瘤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囊样感,无痛。脂肪瘤生长缓慢,多数体积较小,少数直径可达5~6厘米。脂肪瘤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由不等量的纤维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如纤维成分较多称纤维脂肪瘤,如血管含量丰富称血管脂肪瘤。   单发的皮下脂肪瘤如致运动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多发性小脂肪瘤不必处理,因为其有自限性,甚或可自行消失;深部脂肪瘤有恶变的可能,即变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观察,定期做B超复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则应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切片检查;若已变成脂肪肉瘤,则术后还应考虑化疗或放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如何诊断   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血管瘤相对较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脂肪瘤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饮食忌讳   禁吃的食物   1、酒精和含酒精类的饮料。   2、规律饮食,早餐按时吃,吃好。   3、低胆固醇饮食。   4、不吃动物内脏。   5、日常选用的油要多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6、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类辛辣食品。   宜吃的食物   1、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   3、低胆固醇食品有香菇,木耳,芹菜。   6、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预防   1、平时生活注意规律饮食、起居,多活动、多锻炼。   2、在饮食上要保持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高胆固醇食品。

刘永生 2015-11-26阅读量6780

常见眼病健康常识——糖尿病视...

病请描述: 问: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R者,达50%以上。糖尿病病程是引起DR的主要因素,病程越长,眼底发病率也越高。眼科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I型和lI型糖尿病均可侵犯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两种。 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什么症状? 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血糖水平增高影响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可以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 视野中出现漂浮的斑点。 2) 视力模糊视野中出现暗纹或红色膜状物。 3) 夜间的视力减退。 4) 视野不全或缺损。 5) 通常累及双眼。 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怎样治疗? 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方法。随着病程持续,视网膜病变是难免的。因此,在内科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使血糖得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是延缓DR发生和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对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及黄斑渗出效果显著,特别是局部渗透用药,可使视网膜及玻璃体内的积血完全吸收,疏经通络,软化血管,有效改善视网膜血管的柔软性和弹性,不但可有效提高视力,并可防止再次出血。 2) 非药物治疗: a) 激光治疗:激光光凝是当前DR的首选治疗,不仅可用于大面积激光,也可直接用以光凝新生血管及有渗漏的微血管瘤。光凝使大面积的视网膜组织破坏,形成瘢痕,从而减少耗氧量,以保证眼底后极部血供,维持其正常氧分压。 b) 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增殖条索、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以及黄斑前膜等可行手术治疗。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情况决定手术选择。 问: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答:在确认患有糖尿病后,所有患者都应到眼科进行检查 ,至少每三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增加运动量 ,定期进行眼科随访。

彭仕君 2015-04-28阅读量9849

“三高”真相!高血压、高血脂...

病请描述:        我们的心脏每天跳动,将血液送往全身。心脏将血液打出来后,进入大动脉,大动脉接到血液后,会不断透过收缩,不断传接,将血液送到动脉,毛细血管,送到全身各处。        最难送到的几个位置:        1)头部顶端        2)手指指端        3)脚指指端等离心脏最远的地方。        看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的前兆,摸一摸他的手,如果手脚冰凉就知道他的血液输送有问题。手脚过热、过红、过涨,同样地,也是心脏有问题。手脚冰凉表示心脏的跳动力度很弱,手脚太红太热表示心脏跳动过猛,过凶,过于疲惫,都是很危险的。        谈到高血压,我们要谈一下高血压到底是怎么回事。血压是用来运送血液的,在没有充分的血压时,血流速度就会变慢,只有适当的血压才能将血液送到全身。可是如果血压太低就送不动,太高就会造成血管受到压力,挤压,甚至挤破,造成脑溢血。        许多人在被西医宣布有高血压时,当场血压就更高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开始服用降血压药,因为西医告诉他不吃就会中风,从此病人恶梦就开始了,诸位只要稍微深入的想一下,告诉你有高血压的医师,有没有同时告诉你为什么你有高血压?是什么原因造成你有高血压? 现在来看一看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第一,血管由于缺少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钙当中的任何一种,血管就会慢慢失去弹性,变成一个弯管,使血液输送困难,不得不加大血压使血液流得比较顺畅。        第二个原因,如果血脂肪、胆固醇太高,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太高,就象长江的上游,水流速度非常快,水非常清澈,没有垃圾,下面没有沙子。到了下游,水流速度变慢,整个水面上漂着一大堆的垃圾,底下都是沙子。同样的,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以后,血流的速度变慢,血管上就会沉积许多附着物,越来越多,这时候血流的速度越来越慢。        但是身体是不允许血流速度变慢的,因为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透过血流输送养分,然后才可以生存下来,才可以继续新陈代谢。当血流速度变慢的时候,大脑、手脚全部会发出警报,手会麻,手会痛,头会痛,头涨,头会感觉昏昏沉沉,全部是身体发出警报,"我要养分……!快供养。"        所以很多的医学工作者经常会强调,高血压的病人要降血压。他强调胆固醇、高血脂会造成高血压,可是他忽略了一点,胆固醇、血脂肪是没有能力调血压的,血压高不是胆固醇、血脂造成的,是胆固醇和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是身体把血压调上来的,不是胆固醇去调的,胆固醇没有那个能耐。是身体当发现血流速度变慢的时候不得不把血压调上来。身体调高血压是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是要透过肾脏不断地分泌荷尔蒙来收缩肌肉组织,来加大血压,才可以帮助血流恢复正常。        如果你随便地开始吃降压药,意味着身体花了好大的力气,因为身体的细胞没有营养,在呼喊"赶快把养分送过来",于是身体不得不把血压调上来,当你身体费了好大的力气把血压调上来的时候,你去吃降压药,你不是在帮助你的身体,你是在跟身体作对。        你的身体如果会说话,一定会跳起来,打你两个耳光,问你"搞什么鬼,我好不容易把血压调上来,为了保护你,你却跟我作对!"这是事实,这是为什么这么多年高血压成了不治之症,为什么高血压病人要吃一辈子的药。因为高血压吃的药不是用来治病的,而是用来跟身体作对的,要作对一辈子。        高血压病人往往很高兴,"哎哟,我的血压正常了!",可是你看他,他的气色不正常,他的体力不正常,他的精神不正常。很多人很傻,他觉得血压正常自己就正常。你要的是一个正常的体魄,而不是简单地用血压来判断的。我们不是要轻易地去降血压。当血压超过170~180,他会因为血管的弹性不够,缺少维生素C,有裂痕,缺少维生素E,比较脆弱,它很可能在高血压的状态下被挤破,产生脑溢血,产生体内内出血,造成不治之症。可是问题的关键是,血压也不能轻易去降。 这里有一个矛盾。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不是轻易地降血压,而是想方设法改变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一改变,你的身体就不去调血压。只要血流恢复正常,血压自然恢复正常。要调节血流有两个关键。        第一,恢复血管的弹性。而且把血管中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的物质降低下来,将血液变得稀一点,血流的速度就加快了。所有能够帮助降低血中的胆固醇、血中的脂肪的营养素增加,血脂肪自然能够降下来。        第二个增加运动,增加血流速度。        第三个改善血管的弹性,所以高血压并不难治的。不要乱搞一气,越搞就越难治。搞到你的肾脏功能衰竭。吃降压药一定会造成肾衰竭,因为肾脏好不容易把血压调上来,你给它降下来,所以肾脏天天忙着调血压,都没空干别的事情了。最后肾脏肯定衰竭。        肾脏一衰竭你就宣布……,因为你就不治高血压了,你开始治疗肾脏。治疗肾脏开始洗肾,一洗肾就代表身体大量的养分没有办法被身体回收,全部随着洗肾排出去,所以养分供应不足。养分供应不足,肾脏就没有材料修补。肾脏没有材料修补,肾脏就更极度衰竭。极度衰竭就再洗肾……如此恶性循环,直到你经济承受不了(换个肾至少几十万),身体精神承受不了(有钱都不一定能换肾,等死),宣布……        各位记住,我们的身体是想恢复健康,你不要把身体拆开来一个一个去治。要真的治,就把身体连成一个系统,好好保养。 糖尿病的真相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        79.4%的人45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        每12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 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        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噬……糖尿病有哪些可怕的慢性并发症呢?        1.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其三,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        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1、低糖饮食;        2、降糖——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象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        医师告诉你血糖过高,要你立刻开始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然后告诉你不控制血糖的话,易导致心脏病,严重时会得青光眼。        而我在临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却完全与它相反,中医认为治糖尿病就必须先加强肾脏功能,高血糖必须先击溃肾脏之后,然后才会对心脏造成威胁,而所有的西药都伤害肾脏,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药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脏病。        肝开窍在眼睛,中医认为只要肝脏好就不会有眼疾,根本与高血糖无关,由于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造成肝脏的损坏,因此才会得到青光眼。        我有许多病人是糖尿病患来求诊,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医指示服药多年的历史,其结果都有心脏问题、也都有眼睛问题。        我解释给诸位听:你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放满水一个放半杯水,然后同时加等量的糖入内,结果是半杯水的会较甜,对不?        那现在想要两杯水降低甜度,请问你是选择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满水呢?还是选择发明降糖的药来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药之后你以为血糖下降了,你就错了,血糖根本没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开始屯积在你的脚部,就好像糖积在杯底一样,其结果就是双足溃烂,甚至严重到截肢!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        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象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        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水。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        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血液】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        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提供身体生长发育的热能】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        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加热,多吃饭补充热能,再早睡觉,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损就很难愈合,可以很简单就让它愈合:撒纯正的红糖在伤口就可以。西医说最避忌糖,不但不会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        那么,请思考,谁对谁错?皮肤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来之于饮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进胰岛的分泌,促进肌肉的生长。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会得到补充。皮肤愈合的能力就增强,所以伤口就会愈合——这就是红糖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而推论,只要给脾以足够的甘甜之味,脾的运化功能【相当于西医说的胰岛功能】就会恢复,加强,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        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医又说不明白,何不尝试原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中医的方法,试试不禁糖,按照中医的方法调养呢?当然,在早期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的时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够了。        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习惯改为正常饮食即可。待食欲越来越好,脾【胰岛】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一边的嗷嗷待哺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哪个中医这样说,会被同行笑掉大牙! 脑后堆肉与三高        男性胖子,后脑勺大都长了一堆肉,摸上去,或硬或软,或痛或不痛。再往下问,发现本人多与肥胖、疲乏、头脑发蒙、血脂高、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病症有联系。        再深究家族史,发现家族人中都与上述病症有联系,因此,提醒各位,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后脑肉太多了,你就要小心了。        那么,脑后堆肉指的是哪啊?根据资料,金日成是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其后脑堆肉极为明显。        后脑出现堆肉,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人会感觉脑子不清楚,蒙蒙的。这是因为后背是膀胱经和督脉的主要通道。督脉,督人一身之阳气,如果此处堆肉,就好比出现了一个堰塞湖,会使人体的阳气不能上达至头部。同时,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此处堆肉,也代表着膀胱经堵塞,人会感觉乏力。        一般而言,这与淋巴液有关。我们知道淋巴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其淋巴液当然就是淋巴代谢的毒素,它需要回流到淋巴结、肝、肾进行解毒。但因为膀胱经堵住了,所以,这个回流的通道就不畅,因而就会在此出现堆肉。 那么,出了此问题,如何解决呢?        第一,先把后背膀胱经的经络打通,可以用刮痧、按摩、拔罐、拍打法进行调理。        第二,可以在堆肉部位局部刮痧,从上往下,把堆肉的棱慢慢刮开。也可以走罐,这是解决此处堆肉的最好办法。        如果脑后有堆肉,同时两眼之间或有鼻横纹,或有川字纹,你就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病了,这样的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朋友有脑后堆肉,一定要提前调理。 男人发福背后的危机        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尤其是事业有成生活滋润的男人,往往就就容易腰围见粗,很多人甚至是大腹便便了。其实啊,这发福,可不是什么好事,往往意味着,您啊,得去医院看看咯。        男人们的腰围初见粗壮时,常被恭喜"发福"。可惜,"福"兮往往祸之所依,渐放的裤腰已经被证实是发生慢性疾病危险的形体信号。        更不幸的是,"发福"已绝非中老年男人的专利,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青年、甚至少年,带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腰围指数提前步入了腰带渐宽的大军。这下,问题就不一般了。 雷池之外有五大危害        择一清晨,起床后让老公立正站立,用软尺测他脐水平线的围度,连续测三次,取平均值,这就是他的准确腰围了。读读这个数字,如果大于90厘米,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对老公的腰围陌不关心,视而不见了。因为它可能预示着不小的5个隐患。 腰围越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20-30岁间腰围增粗,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腰围正常者高1倍;40-50岁间腰围增粗,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比同年龄腰围正常者高50%。 更易发生高脂血症        有研究表明,腹部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患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高数倍。并且常常出现"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本该高的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更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        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显示,男性腰围增粗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是正常者的3.6倍;国外研究表明,在肥胖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腹部型肥胖者(腰粗)脑梗塞的发生率比臀部型肥胖者(臀部肥胖)高3-5倍。并且,与腰围正常者相比,腰粗者中风后的机体恢复能力明显降低。 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较腰围正常者增高4倍        有的学者提出,腰围超过标准腰围30%以上者,10年之内发生冠心病的机会大为增加。 可能发生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        腰粗男士糖尿病的患病率可高达正常腰围男士的4倍之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2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腰围超标者。而且,超标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

徐舒 2015-02-26阅读量1.2万

皮肤病的激光治疗选择

病请描述: 激光在临床医学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皮肤科激光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现代化治疗手段。“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的提出使激光治疗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连续激光在破坏病变组织的同时也造成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所以脉冲激光逐渐成为主流激光被临床所接受,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变选择不同波长、脉冲宽度、功率密度的激光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面部皮肤病变治疗的激光选择与应用。 1 良性增生性病变 面部良性增生性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损害突出于皮肤平面,超脉冲CO2激光(10600nm)和铒激光(2940nm)的热效应主要被水分吸收,组织穿透较浅,能精确地破坏增生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瘢痕的发生率极低,从而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超脉冲CO2激光与铒激光相比,前者穿透组织略深,治疗时间短,设备已国产化,应用更广泛;后者更多用于激光皮肤磨削术。 1.1 扁平疣 好发于面部,散在的扁平圆形或多角形斑片、丘疹,正常皮色、淡红色、淡褐色或棕褐色,可沿皮肤抓痕出现条形损害(同形反应)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表皮上部细胞空泡化,真皮无变化。扁平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对内服和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激光治疗。 1.2 脂溢性角化(老年斑) 多发于30-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年人。早期损害为扁平、界限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呈绒毛状。以后逐渐高出皮面,表面粗糙并有脂溢性薄痂,淡褐色或棕褐色。组织病理变化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 1.3 汗管瘤 以青中年女性常见,主要发生于眼周,散在孤立的圆形扁平丘疹,少数人在额、颈、胸腹部有累及。皮损表面有蜡样光泽,多为正常皮色、红色或褐色。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上皮细胞聚集的小团块,中央有发育不良的汗管。 1.4 毛发上皮瘤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儿童期发病。以面中部沿鼻唇沟对称分布、散在孤立的半球形或锥形坚实性丘疹,正常皮色表面有光泽。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角质囊肿及类似基底细胞组成的肿瘤岛。 1.5 Pringle皮脂腺瘤(血管纤维瘤)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儿童期发病。是结节性硬化症的皮肤表现之一,面部以鼻唇沟为中心散在坚韧的红黄色小丘疹,直径1-10mm,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有增生的毛细血管、皮脂腺或不成熟的毛囊,患者可同时出现甲周纤维瘤,腰骶部鲛鱼皮斑和白色斑等多种损害。 以上5种病变多选择超脉冲CO2激光进行治疗。 对仅有色素加深而未高出皮面的扁平疣或脂溢性角化,选用Q开关Nd:YAG激光/KTP激光(1064nm/532nm)或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nm)治疗;对结节性硬化红色损害,在激光去除突出表面部分后再用染料激光(585nm)或Nd:YAG激光(1064nm)去除血管扩张,以增加疗效。 2 色素性病变 面部色素性病变对美容的影响较大,近十年来新型Q开关激光在治疗先天性色素病变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几乎取代了传统的连续激光、冷冻、物理磨削和化学剥脱等方法。Q开关技术是在数纳秒的脉冲时间内使色素颗粒瞬间爆破,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破坏,部分色素颗粒向表皮移行随痂皮脱落,更多的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2.1 面部色素痣 真皮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表现为黑色或褐色的点状斑疹、丘疹,数毫米至数厘米大。病理上根据痣细胞巢的位置又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 采用超脉冲CO2激光逐层烧灼、炭化以去除肉眼可见的色素。CO2激光在破坏痣细胞的同时无选择性地损害表皮及周围正常组织,所以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较大的色素痣激光后会遗留瘢痕,建议选择手术切除。对于有恶变趋向的色素痣,虽然激光治疗能封闭血管、淋巴管,能阻断肿瘤细胞的转移,我们认为要首选手术切除,同时送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2.2 太田痣 面部单侧上下眼睑、颞部及颧部青灰色、蓝灰色或褐色的色素性斑片,少数发生在双侧,患侧巩膜可有色素性斑片。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中上部胶原纤维束之间散在大量的黑素细胞。 2.3 颧部褐青色痣 常见于女性,多有家族性发病。主要在两侧颧部,少数也可在眼睑、鼻部,为群集的1-5mm灰褐色或黑灰色圆形、不规则形的色素沉着性斑片。病理显示真皮上部胶原纤维间散在黑素细胞。 太田痣和颧部褐青色痣的病变部位于真皮浅层,由于激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与激光的波长成正比,所以选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脉冲宽度50-100ns,能量密度5-8J/cm2,光斑直径3mm。Q开关Nd:YAG激光(波长1064nm),能量密度5-8J/cm,光斑直径3-7mm。 2.4 雀斑 面部较多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显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中黑素含量增加。由于病变部位较表浅,选择Q开关倍频Nd:YAG激光(KTP激光532nm)或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577nm)。 3 血管性病变 影响美容的良性皮肤血管性病变主要有“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三大类。“选择性光热作用”的机理是针对血液中的靶色基-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光,瞬间产生的热量使血红蛋白发生凝固、微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病变部位的血管永久性破坏。根据激光的特性,在治疗中应该掌握管腔越细、位置越表浅,激光的脉冲宽度越短;反之管腔越粗、部位越深则脉冲宽度越长。激光波长的选择多围绕在氧合血红蛋白542nm、577nm吸收峰附近。 3.1 毛细血管畸形-鲜红斑痣 本病为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在皮肤表面粉红色、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边缘不整齐、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随着年龄增长损害等比例扩大,但色逐渐加深,皮损肥厚,晚期可隆起或表面出现结节。病理显示早期累及的毛细血管细而表浅,激光治疗完全清除的可能性较大,治疗效果好,4-8岁以后由于畸形的血管增粗,虽经多次治疗有明显改善但难以彻底清除。目前开展较多的是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治疗原理,针对血红蛋白吸收峰选择倍频YAG激光(532nm)、染料激光(585nm、595nm)或Nd:YAG激光。光敏剂常选用HMME(血卟啉单甲醚)或HPO(血卟啉衍生物);激光光源选择:铜蒸气激光(510.6nm和578.2nm)、氩离子激光(488.0nm和514.5nm)及倍频YAG激光(532nm)。 3.2 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 为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病变可局限于浅表毛细血管时为“草莓状血管瘤”,累及较深的小血管时为“海绵状血管瘤”,当两者同时存在时为“混合性血管瘤”,组织病理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临床表现:草莓状血管瘤色鲜红,质地柔软的斑块,边界清楚,多略高出皮面;海绵状血管瘤则可扪及深部的团块。血管瘤有其自然病程,在1岁以内为增殖期,肿瘤组织体积增长迅速;以后进入静止期和消退期,所以部分血管瘤可能自行消退。传统的观点认为大部分血管瘤不需要治疗,但也有学者提出儿童期血管瘤一旦确认推荐早期干预,以阻止其进入增殖期,同时给家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浅表的草莓状血管瘤可选择SPTL染料激光(585nm和595nm)、倍频YAG激光(532nm)和Nd:YAG激光,部分混合性血管瘤也可以选用长脉宽或连续输出的Nd:YAG激光。发生在特殊部位或累及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治疗,包括局部注射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普萘洛尔,浅层X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和外科手术等。 3.3 毛细血管扩张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可由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季节、饮食、情绪及使用某些药物、化妆品所致。临床表现程度不同,从持续性面部皮肤发红到显明可见的线条状或树枝状扩张的血管,如激素依赖性皮炎、酒渣鼻早期、痤疮后红色痕迹等。治疗时要根据病变的范围、血管的直径选择激光的波长,单纯性的皮肤发红选择强脉冲(IPL)照射,血管扩张明显时选择染料激光(578nm,585nm或Nd:YAG激光。在某些情况下将强脉冲光与激光使用会出现更佳的疗效。 3.4 蜘蛛痣 本病原发于皮下一根小动脉血管扩张,血液从该动脉血管向周围呈放射性扩展,当点状压迫中央小动脉时,血管网立刻消失,去除压力后放射性的网状迅速恢复。治疗选择染料激光(585nm、595nm)或超脉冲CO2激光。 4. 颜面、躯体处认为影响容貌的毛发,如发际、胡须、腋毛、胸毛、四肢毛等。 随着激光技术发展,激光脱毛术以安全、高效的特点去除多余毛发,它分半导体激光、固体激光及光动学激光等。它以黑色素为目标,主要利用激光的热效应,破坏毛干的干细胞、毛囊及毛乳头,延缓毛发生长或使它失去再生长条件,而达到永久性脱毛。     5.皮肤表面的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细小皱纹、毛孔粗大,瘢痕、皮肤粗糙、弹性差,可选择光子嫰肤,是一种特殊波长的宽谱可视光,波长为560~1200nm,又称为强脉冲光(IPL),它集光子技术的精华,高重复频率和大光斑,有效的刺激胶原蛋白增生,使皮肤恢复弹性、光泽,同时选择性祛除皮肤表面各种色素性斑块、毛细血管扩张,是一项无创伤性皮肤医学美容新方法。 激光在皮肤美容方面的应用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同波长的激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治疗趋向于灵活性和个体化。同一种病变可以选择数种类的激光,不同的损害又可以用同一种类的激光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掌握激光的特性,正确选择激光的波长、能量和脉宽等重要数据,才能使疗效达到最大,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刘光金 2015-01-22阅读量1.2万

小儿癫痫

病请描述:   概念:WHO定义: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为特征;单次或偶尔的痫性发作以及那些在急性病期间出现的发作均不在癫痫之列。强调癫痫是“慢性脑部疾患”,本质是“异常放电”,并具有“反复发作性”。 江苏省中医院儿科朱先康发病类型:由于脑内异常放电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相应的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及植物神经的不同表现。儿童癫痫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惊厥,但惊厥不能代表癫痫的所有症状。有的儿童癫痫发作时并不表现为惊厥,如失神发作、限局性感觉症状性发作、植物神经性发作、发作性精神错乱等,称为非惊厥性癫痫。发病情况:1.发病率:35 / 10万 / 年。2.患病率:3.5~4.8‰,目前全国约有800多万癫痫患者。3.年龄因素:发病率4岁以内最高,特别是1岁以内,以后稍降低,10~20岁时又回升。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有关。2.症状性(继发性):由脑部病变或代谢障碍引起。3.隐原性:利用目前的检查手段尚未查到病因,但怀疑为症状性者。随着脑的影象学技术发展,近年来对癫痫的病因有了重新认识,多数患儿(70~80%)为症状性或隐原性癫痫。其癫痫发作与脑内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结构异常有关。     症状性(继发性)癫痫的病因:      1.脑发育畸形。         2.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脑三叉血管瘤)。         3.遗传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高氨血症、脑脂质沉积症、维生素B6依赖症)。         4.围产期脑损伤(产伤、窒息、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5.颅内感染。         6.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瑞氏综合征、肝性脑病、肾性脑病、高血压脑病)。     7.营养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B6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8.中毒(药物、食物、金属、农药、CO)。         9.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出血、脑血管炎、脑栓塞、烟雾病)。         10.颅脑外伤。         11.颅内肿瘤。         12.惊厥后脑损伤。         13.变性疾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诱发因素:能造成癫痫阈值的一过性降低而导致癫痫发作。      1.内分泌  (大发作常在青春期或月经初潮时开始,失神发作可在青春期转为大发作)     2.发热  (高热惊厥)     3.感觉  (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刺激等)     4.其它   (睡眠不足、疲劳、惊吓、 饥饿、 过度换气、 情感冲动、药物等)     发作类型:     一、部分性发作:     1.简单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①限局性运动性发作。     ②限局性感觉性发作(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眩晕)。     ③限局性植物神经性发作。     ④限局性精神症状性发作(失语、记忆障碍、认知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性发作演变为全身性发作。      二、全身性发作:    1.强直-阵挛性发作(即大发作)。    2.强直性发作。    3.阵挛性发作。    4.失神小发作。    5.肌阵挛性发作(包括婴儿痉挛症)。    6.失张力性发作。    三、癫痫持续状态:癫痫严重者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或反复发作不止,发作间歇期神志不清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属癫痫的严重症候,应及时到医院救治。脑电图检查:可出现局灶性、单纯性、双侧性或弥漫性同步或异步痫性放电(如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多尖慢波)。对指导用药和判断预后有帮助。治疗:一、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应手术治疗。二、综合治疗: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安全,防止外伤(如禁止单独游泳、骑自行车、爬高等)。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1.早治。2.按型选药。3.尽量用一种药物控制发作。联合用药可致①毒性增加;②降低疗效;③难治性增加。4.小剂量开始,及时调整药量。(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检测)5.坚持长期、有规律、不间断服药。6.疗程要长,停药要慢。(发作控制后2~4年,再1~2年的减药过程)7.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测血药浓度)药物的选择: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酰胺咪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痫酮、美芬妥英。 2.失神发作:丙戊酸钠、乙琥胺、氯硝安定、三甲双酮、甲琥胺。 3.部分性发作:酰胺咪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痫酮。 4.失张力、肌阵挛发作:丙戊酸钠、氯硝安定、扑痫酮、乙琥胺。 5.婴儿痉挛:硝基安定、ACTH、强的松。 6.癫痫持续状态:安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如何正确选择用药:约80%的癫痫患儿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或减轻发作强度。然而患儿、患儿家长及医师普遍的感觉是癫痫的治疗很棘手。其实患儿的药物治疗从最初的药物选择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步一步地进行判断、摸索,最终才能找到最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一步:判断患儿的发作类型:抗癫痫药物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根据患儿特殊的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择药物。药物对不同的癫痫类型有不同的效果。有些药物只是对部分性发作有效,其他的一些则对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都有效,还有的如乙琥胺,只对全身性发作有效(典型的或非典型的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现有研究证明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去氧苯比妥能有效控制部分性发作。有些新药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如非班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全身性发作:对这类发作有效的药物相对较少。那些对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均有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惊厥药,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唑尼沙胺。此外,有些患儿属于特异的癫痫综合征,对于这类患儿如及时辨别,对选择药物有重要指导作用。婴儿痉挛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的癫痫综合征,使用丙戊酸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佳治疗方法。伦-格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期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最好使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或非班酯治疗。儿童失神性癫痫最好使用丙戌酸钠或乙琥胺治疗。青年型肌阵挛性癫痫通常使用丙戊酸钠疗效良好。准确判断发作类型不仅可以指导药物选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患儿避免用错药。当然,也有些患儿症状不典型,难以判断,此时可选择对各种类型癫痫都有效的丙戊酸钠。第二步: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同一类中不同抗癫痫药物对患儿特异的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并不大,因此选择抗癫痫药物关键在于结合考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患儿的病情。例如有亢奋作用危险的抗癫痫药物就不宜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综合征的儿童。第三步:从单药开始尝试:单药疗法的好处在于可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依从性、耐受性,便于测量血清药物浓度。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证据证明多药疗法优于单药疗法,所以尽管患者治病心切,起始治疗也应选用一种药物而不是两种药物。如果第一个药物不能成功地达到癫痫发作次数最少(最好是没有发作)、不良反应最小、生活质量最佳的治疗目标,那么下一步应转向另一种抗癫痫药物,也是单独使用。最好是连续使用2-3种抗癫痫药物的单药疗法直至失败,才考虑多药疗法。第四步:每种药物逐步加量:每一种抗癫痫药物都应逐步加量直至产生临床效应,并同时观察反应。目标是癫痫完全缓解而不良反应最小(可耐受)。治疗失败的结果是癫痫发作持续存在,同时伴有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每次增加患儿抗癫痫药物的剂量,都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癫痫发作完全缓解而且没有不良反应,这是理想的,此时可继续维持这个剂量;癫痫发作仍持续存在而且伴有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说明治疗失败,应尝试其他疗法;癫痫发作仍持续存在但没有不良反应,可调整剂量。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血药浓度不是绝对目标。患儿缓慢加量直至出现临床反应即可,不一定要达到某个特别的血清浓度水平。例如,大多数教科书设定苯妥英钠的治疗范围是10~20mcg/ml。有些患儿的药物浓度尚未达到10mcg/ml就可控制癫痫发作,而有些患儿则需要20mcg/ml 以上的药物浓度才能控制。所以,在规定范围之外的血药浓度进行治疗也是可以尝试的。第五步:清晨监测血药浓度:早上常规取血样,可以在第一次服药之前,或者迟一点在第二次服药之前。这样获得的血样反应药物浓度的基础水平,可直接进行不同天血液浓度水平的比较。药物剂量的改变也可通过早晨血浆药物水平监测得到确认,不必担心由于其他多种因素造成的人为干扰,包括食物吸收率以及静脉穿刺时间的影响。要检测多药疗法中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在毒性发作时取血样可能会比较好。第六步:保持药物的依从性:对医瞩的依从性差并不只是癫痫患儿独有的。这是治疗任何一种需要每天服药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个不经常发作的癫痫患儿通常有无数的理由忘记服药。如果癫痫发作持续存在,屡屡受挫的医生只好一次次的增加剂量,但癫痫仍然难以控制,而大剂量服药带来的毒性却可能很快出现。 如果患儿患的是耐药性癫痫(顽固性癫痫),或者有意忽视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会更加严重。依从性差可见于所有经济背景下和所有人口学特征人群中的患儿。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测依从性,例如服药史记录和血浆药物浓度水平检测。但更为重要的是患儿家长要充分理解遵医瞩服药的重要性,坚持服药。手术治疗:有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1.采用2种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半年以上仍不能控制病情者.2.已经出现智力减退、语言障碍、肢体偏瘫者。3.经影像学CT、核磁检查证实有脑结构异常者。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小儿癫痫主要是顽痰蒙蔽心窍所致。癫痫的治疗,发作时宜先治标,以涤痰熄风,镇惊开窍为主;发作控制后再治其本,以健脾化痰、调补气血、养心益肾为主。频繁发作时重在熄风涤痰,开窍定痫。常用药:僵蚕、全蝎、蜈蚣、天麻、菖蒲、郁金、钩藤、珍珠母、胆南星、天竺黄等。休止期宜治其本,辨证属脾虚痰盛者,用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菖蒲、远志、山药等。心虚胆怯者,用养心汤加减:当归、黄芪、茯苓、川芎、柏子仁、酸枣仁、党参、茯神、龙齿、白芍、炙甘草等。肝火痰热者,用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半夏、竹黄、胆南星、橘红、石决明等。肝肾阴虚者,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子、当归、人参、龟版胶、鹿角胶、炙甘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患儿就诊前未曾用西药者,可根据辨证,以中药为主治疗,若3~6个月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宜加用西药。若就诊时已用抗癫痫西药,加用中药治疗,应继续使用西药,待病情稳定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后,再逐渐减量以至停用西药,单用中药治疗。 临床痊愈标准:原发性癫痫持续治疗,5年以上无1次发作,脑电图检查每半年1次,持续3次均正常,诱发试验阴性,患儿的精神、智能、人格、社会功能保持完好。护理:1.发作时不可强压肢体,以免扭伤、骨折;将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裹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间,以免咬伤舌头。2.痰多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禁止患儿到水边、火边及高处玩耍,外出要有人陪伴,防止突然发作,造成意外。    4.注意患儿生活、饮食、衣着、情绪的调节,减少诱发因素,避免使用有兴奋作用的药物。5.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漏服,也不要乱用药。癫痫难以控制的原因:有人统计,癫痫患儿发病后,第一次即接受正规治疗的仅占9%,其余91%均先后就诊于在私人诊所等,包括应用单方、验方等。去正规医院就诊时,病程80%以上超过1年,部分病人长达10年左右,从而造成病情难以控制。1.没有按癫痫发作类型选药:一种抗癫痫药不是对所有发作类都有效,且某些抗癫痫药对某种发作类型不但无效,反而使发作加重。能否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正确选药是关键之一。实际上首选药物并非易事,很难一次成功。原则上讲,患儿在门诊就诊3次以内,必须控制发作。如首诊未能控制,应在原药的剂量和服药次数上下功夫,不要轻易换药或联合用药。如用药剂量和次数均达最大状态,且3次复诊仍不能控制,再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要尽可能做到“三少一好”即药物品种少,剂量少,用药次数少,控制发作好。2.剂量不够:癫痫患儿个体差异很大,例如新的抗癫痫药—妥泰,在同年龄同样发作类型的小儿中,有的每日2片即可控制发作,而有的小儿每日用6片才能控制发作,也有的小儿每日用8片仍不能控制发作。因此癫痫患儿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由家长和医生配合,慢慢摸索每一个患儿的具体用量,才能更好的控制发作。3.多药联用:由于急于控制发作,很多家长或医生一开始就多种抗癫痫药联合使用,这样很可能引起几种药物的相互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同时还会造成慢性药物中毒。4.药物更换频繁:由于家长治病心切,用一种药物还未达到最佳疗效,就要求换药;而有些医生也不了解各种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用几天或半月无效就换另一种,频繁换药,当然不可能控制发作。5.停药太快:有不少癫痫患儿半年不犯病就在几天内完全停止用药。这样不仅会再次发作,而且会引起癫痫发作持续状态。6.不规则用药:有些医生不能根据某一癫痫患儿的发作类型,选择适当的药物,制定出长远的治疗计划,而是任意加药、减药、换药或停药,造成发作长期不能控制或慢性药物中毒。不能控制的癫痫,约70%是由于服药不规则所致,也有的是因为疗程不够,自行停药造成。7.治疗不专一:很多家长对治疗癫痫患儿没有坚定的信心,到处找偏方、相信虚假广告,不能长期固定于某家医院或某个医生。由于没有长期的治疗计划,造成癫痫长期不能控制。8.器质性病变:部分患儿因为有先天脑发育异常、后天脑软化等因素,也是造成长期不能控制的原因。 预防:1.对因遗传性疾病引起的癫痫,要进行产前诊断,发现患某种遗传性疾病,伴发癫痫的胎儿可以人工流产,这样就可以减少这类癫痫的发生。2.癫痫病人在选择婚配对象时,应避免与有癫痫家族史的结婚,癫痫病人的未婚夫(妻)在婚前要做脑电地形图检查,如脑电地形图有癫痫波者避免结婚,双方都有癫痫家族史的人也应避免结婚。 3.为了预防出生时脑损伤引起的癫痫,对于高龄初产妇,如预计生产过程不顺利,应及早剖腹取胎,这样可以避免因缺氧、窒息、产伤引起婴儿日后患癫痫。 4.对于各种颅内感染引起的癫痫,要积极地预防这些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了颅内感染性疾病,应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在颅内感染的急性期,不少患者常有癫痫发作,这时应及时、足量地使用抗癫痫药物,以减轻脑组织因癫痫发作造成的损害,也可减少日后癫痫发作的机会。 5.预防脑外伤引起的癫痫,重点是预防脑外伤的发生,避免因工作、交通事故引起脑外伤。 6.高热惊厥患者以后约有15%左右转变成癫痫,如对有复发可能的高热惊厥,应及早地采取预防措施,可大大减少高热惊厥造成的脑损伤,也就减少了癫痫的发生率。 7.去掉癫痫发作诱因,是预防癫痫复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如饮酒、吸烟、疲劳、精神压抑、暴饮暴食、感染性疾病、受惊发热、剥夺睡眠、近亲结婚及有害的声、光刺激等。 8.药物治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开始服药治疗,必须坚持服用,万万不能间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发作,若发作已完全控制,减药时要逐渐减量,不可骤停。如在停药或减药过程中出现复发,应在医生指导下立即恢复原治疗剂量。 

朱先康 2018-07-11阅读量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