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血管外科 > 血管瘤 > 内容

血管瘤内容

胎儿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医学...

病请描述:【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s,又称淋巴管瘤、淋巴管水囊肿,淋巴管囊肿以及淋巴管水瘤等,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脉管畸形。 【胎儿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孕妇产检(孕后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体表囊型肿物,胎儿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时间】1、出生后病灶无压迫表现如压迫气管以及无严重贫血等,一般情况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满月后治疗。2、如果出生后有压迫症状或严重贫血等情况,一般情况较差,建议及时处理压迫症状以及纠正贫血,必要情况下及时硬化治疗。 【硬化治疗方案】婴幼儿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就是腔内治疗,细针穿刺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囊腔抽取淋巴液,注入硬化剂,破坏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囊壁细胞,使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囊腔向心性萎缩纤维化而被机体吸收消失,硬化治疗简单、安全、无疤痕以及复发罕见。 【医生简介】李炯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妇儿介入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妇儿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血管瘤与儿科介入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妇儿介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静脉介入联盟理事;中国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对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以及肿瘤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擅长: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咯血以及血管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李炯 2024-04-25阅读量24

儿童静脉畸形病因发病时间症状...

病请描述:【静脉畸形概念】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V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脉管畸形之一,属于血管畸形,由发育异常静脉构成。表现为青紫色肿物,部分病灶扪及静脉石会引起酸痛,随身体发育成一定比例生长,无自愈性,不会自行消退,发生于头以及面颈部,其次为四肢好发。既往多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静脉畸形多好发于头颈颌面部,易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器官,难以切除完全、易复发、严重者可影响容貌以及重要功能。我是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李炯医生,关于儿童静脉畸形的医学科普,将按照病因、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方案以及各种治疗方案优缺点给大家展现,这样更直观明了。 【静脉畸形病因】静脉畸形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属于脉管畸形,异常发育的静脉管壁菲薄,异常扩张扭曲而形成,是血管畸形之一。 【发病时间】静脉畸形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即胎儿时期就已经发生。所以出生时大部分会被发现。部分深部静脉畸形如四肢肌间隙静脉畸形,早期很难被发现,到学龄前或学龄期时由于活动量增加,出现疼痛症状时才引起重视而被确诊。 【好发部位】儿童静脉畸形好发于体表,特别是头颌面部、颈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 【临床表现】静脉畸形呈青紫色肿物,凸起或平于皮肤表面,皮温不高,早期按压无痛,后期静脉石形成后,会有疼痛感。 【静脉畸形分型】静脉畸形分四型,即:I型静脉畸形、II型静脉畸形、III型静脉畸形以及IV静脉畸形。 【关于静脉石】静脉石是静脉畸形比较特征的表现,较大的静脉石在体表可以扪及颗粒感。静脉石形成后会引起明显疼痛,病灶会持续变大。 【静脉畸形疼痛】1、早期疼痛很短暂,患儿会主动告诉家长哪里疼或不适,但是立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期很容易被家长忽略。2、中期疼痛时间开始延迟,患儿可能会明显不适或哭闹不安,此阶段有可能会误认为是生长痛。3、晚期疼痛会持续发生,患儿无法忍受,甚至会引起功能异常,如发生在小腿会引起破行,发生在前臂无法做精细动作如使用筷子以及写字等。 【如何发现静脉畸形】1、出生时,体表青紫色肿物被家长发现。2、婴幼儿期,体表颜色正常,但患儿哭闹或情绪激动时,发现忽大忽小的肿物,但其表面肤色正常或轻微发青,超声检查确诊。3、学龄期,由于无明显诱因的疼痛,超声或者磁共振检查被发现。4、由于患儿磕碰或挤压等外力因素造成静脉畸形内出血,导致突发肿物而被发现。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可探及肿物,CDFI:丰富的血流信号。2、磁共振平扫+增强:软组织不规则包块,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边界清晰,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内见流空血管影及结节状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诊断】静脉畸形/血管畸形 【鉴别诊断】1、动静脉畸形:皮温增高,有搏动感,可以排除。2、鲜红斑痣:暗红色或淡红色,皮温不高,不凸起于皮肤,可以排除。3、婴幼儿血管瘤:鲜红色肿物,生长迅速,可伴皮温增高,结合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以排除。 【诊疗方案】静脉畸形经皮硬化术(pse术) 【治疗过程】用细针多点多角度穿刺静脉畸形,回抽血液成功后,术中造影病灶呈不规则囊状分布及回流静脉显影,分多点多次硬化治疗。 【治疗效果】硬化治疗后复查,青紫色肿物消失,无破溃,无疼痛,临床治愈。 【关于硬化治疗】向畸形静脉腔内注入硬化剂,硬化剂会迅速作用于畸形静脉管壁细胞,使其坏死管腔粘连闭合后纤维化,最后被机体吸收。 【代替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 【关于静脉畸形治疗方案优缺点】一、硬化治疗属于腔内治疗,硬化剂在畸形静脉腔内起作用,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以及神经等功能,治疗后皮肤表面只有细小针眼,无疤痕,由于硬化剂是液体会在畸形静脉内快速弥散至静脉畸形每个部分,治疗上没有“死角”,治疗更彻底,不复发,所以硬化治疗静脉畸形优点:简单、安全、有效、无疤痕、微创以及复发罕见,缺点:需多次硬化治疗。二、手术切除,由于静脉畸形分布比较散乱,面积大,造成手术切口大,影响后期美观,术中易出血止血困难,增加手术风险,由于手术切除属于物理性剥离,有可能造成周围组织器官等的损伤,切除不彻底,造成静脉畸形复发,优点:手术次数少,目前不推荐常规首选治疗方案。 【个人经验总结】1、得了静脉畸形,由于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得不到家长足够重视,会拖延治疗,等静脉畸形发展后,会增加治疗难度,所以建议早发现早治疗。2、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得到了医学界普遍认可,效果确切,并在专家共识和指南上被推荐,同时硬化治疗简单、安全、有效、无疤痕以及复发罕见等优点,所以从诸多角度考虑,推荐硬化治疗静脉畸形。3、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建议在医学设备的引导下进行,更加精准,可以明显提高硬化治疗的效果,同时有效规避硬化治疗风险,尽量避免无医学设备引导下的“盲打”。4、静脉畸形硬化治疗需要术中造影确定静脉畸形分型以及引流静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硬化剂种类,提高硬化治疗效果。5、对于静脉畸形侵及范围比较大,深入肌层或重要器官的,建议确保硬化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分次治疗,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6、关于鉴别诊断,需与婴幼儿血管瘤相鉴别,既往静脉畸形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目前对此类疾病进行了细化,属于不同疾病,治疗方案迥异。 【医生简介】李炯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妇儿介入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妇儿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血管瘤与儿科介入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妇儿介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静脉介入联盟理事;中国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对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以及肿瘤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擅长: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咯血以及血管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李炯 2024-04-22阅读量44

胎记知多少之血管瘤宝宝的红印记

病请描述:         血管瘤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可能有所不同。一旦在宝宝身上发现血管瘤或大面积胎记,及早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血管瘤是婴儿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有皮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以及静脉性血管瘤等。这些血管瘤可能会随着宝宝的生长而增大,有些可能会自行消退,但有些可能需要治疗。因此,及早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管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生长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做好宝宝的日常护理和观察工作。         首先,无论是药物治疗、激光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胳膊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在治疗期间,避免宝宝抓挠或摩擦血管瘤部位,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此外,家长可以定期对宝宝胳膊的血管瘤部位进行拍照记录,以便随时和医生沟通病情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血管瘤有增大、颜色变化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         最后,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鼓励宝宝积极面对治疗。及早诊断对于宝宝血管瘤或大面积胎记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邓娟 2024-04-20阅读量873

儿童持续高热,要警惕这种获得...

病请描述: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动脉。 该病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占比超过80%,其中约有20%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该病,现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病例发生,在亚裔儿童中更为流行。 (一)临床表现: ①发热≥5天 ②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卡疤周围充血,肛周潮红和脱皮 ③双侧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④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 ⑤掌跖潮红,肢端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⑥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双侧眼球结膜充血(眼睛发红但没有分泌物)                                                                                         指趾端膜状脱皮(甲床皮肤交界处) (二)化验检查: 白细胞及CRP、ESR等炎性指标升高明显,伴随贫血以及血小板升高;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以及白细胞增多; (三)常见并发症: 1.冠状动脉超声部分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形成血管瘤等损害表现。 2.心肌炎 3.无菌性脑膜炎: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惊厥 4.肝胆损害:肝脏增大,转氨酶升高,胆囊扩张、水肿,胆总管轻度扩张 5.胰腺炎 6.无菌性脓尿 (四)治疗: 1.阿司匹林: 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共持续至少6-8周,冠状动脉损害者延长至冠脉内径恢复正常。 2.丙种免疫球蛋白:2g/kg,分1~2天静点免疫封闭(推荐发病10天内使用)。 3.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聚集 4.糖皮质激素:对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无反应者可考虑加用。 5.维生素E口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存在冠状动脉损害患儿。 6.对症治疗:保肝、营养心肌、补液支持治疗。 (五)预后 该病多数预后良好,经治疗后症状很快恢复正常,少数患儿持续存在冠状动脉瘤。

江河 2024-04-18阅读量53

长期三叉神经痛症状会导致患者...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与耳鸣知多少,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导致耳鸣的患者不在少数,三叉神经有原发性与继发性,其常见病因有: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颜面部典型三叉神经闪电样剧烈性疼痛发作,但每次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部分患者,可发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变化体征,如颌面部感觉减退和麻木。运动根亦可受累,故表现颞肌力弱,小脑桥脑角肿瘤型主要表现面肌抽搐、耳鸣、听力减退、后组颅神经障碍,但小脑体征亦可不明显,仅个别病人行走时有偏向患侧,或轻微的闭目难立征。颅内高压型仅有颅内压增高,无小脑桥脑角体征和三叉神经痛发作症状,此型少见。   究竟都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呢: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一:小桥脑脑角胆脂瘤(表皮样囊肿)、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等;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二:半月神经节肿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脊索瘤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学说:   1、脱髓鞘学说   三叉神经感觉根或半月节或三叉神经周围支受到压迫或损害发生脱髓鞘性变;部分神经髓鞘脱离使原来神经束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增加了三叉神经背核反向的自我激发及重复发放,使受损的神经变得敏感,产生疼痛。   2、短路学说   认为神经髓鞘崩解可能引起相邻两纤维之间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传出冲动也可再通过“短路”成为传出冲动,达到痛觉神经元的阈值而引起疼痛。   三叉神经是人体面部最粗大的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属于混合神经。主要功能是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分布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疼痛在发作时为一支开始(不过也有少数的患者出现双侧三叉神经疼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之后会扩散到其它支,疼痛发作大部分是经神经的走行分布,第一支的疼痛部位是在眼部的深部、前额、表浅、上睑部。第二支的疼痛部位主要是上齿龈、上牙、腭、上唇、面颊部等处。第三支是在舌前2/3、下齿龈、下颌、下牙、下唇等部位。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等。药物治疗仅能早期缓解症状,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需不断加大药物剂量,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上述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均属于破坏性手术,容易导致面部麻木、角膜炎等并发症,而且疗效维持时间短。   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即血管压迫,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方法解除血管压迫,近期和远期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手术方法临床上称为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标准   三叉神经痛在后期一般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目前最新的手术方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愈该病的方法。以下几种方式为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金标准:   (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   (2)排除炎症和CPA肿瘤;   (3)药物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   (4)小于70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手术;   (5)不能接受其他治疗后面部麻木;   (6)术前头颅MR检查提示三叉神经根与邻周血管关系密切;   (7)患者有手术意向。

王景 2024-04-16阅读量46

儿童淋巴管畸形病因发病时间症...

病请描述: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s,又称淋巴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脉管畸形,好发于儿童,约占儿童良性肿瘤的6%。分为:大囊型、多囊型以及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其中大囊型以及多囊型淋巴管畸形占比最高。我是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李炯医生,关于儿童淋巴管畸形的医学科普,将按照病因、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方案以及各种治疗方案优缺点给大家展现,这样更直观明了。                                 不同部位淋巴管畸形 【发病年龄】淋巴管畸形发病年龄跨度大,从胎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于新生儿或低龄儿童,多在2岁以前发病。 【发病部位】以颌面部颈部最为常见,约占70%左右,其次为腋下及四肢等部位。 【病理病因】从病理上看,淋巴管畸形是由于淋巴管发育异常局部淋巴管无法连接至正常淋巴系统,造成淋巴液引流障碍所致。                                  不同部位淋巴管畸形 【门诊】门诊接诊淋巴管畸形的患儿大概分为四种情况,1、孕妇产检(孕后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体表囊型肿物,胎儿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2、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体表包块,按压较柔软,呈水囊样,无痛感;3、患儿出生时没发现,家长无意间发现患儿体表囊性肿物,但患儿无明显不适,这部分患儿年龄集中在2岁以内,特别是几个月龄的患儿;4、自幼未发现病灶,由于激烈运动或磕碰挤压,造成原本闭合的淋巴管畸形腔内出血,迅速肿大成巨大肿物,患儿有轻微症状如疼痛,呈水囊样但张力较高,这部分患儿主要集中在学龄期儿童,甚至是青少年。 【淋巴管畸形特点】体表囊性肿物,表面肤色正常,或皮下轻微发青(淋巴管畸形出血引起),按压无痛感或轻微疼痛不适,如水囊样改变,高发于颌面部、颈部、腋下以及四肢,甚至是胸背部等。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提示无回声区,有分隔,呈囊状改变,CDFI:无血流信号,2、磁共振检查提示长T1长T2信号,囊状改变,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目的:1、超声检查用于明确诊断,2,磁共振检查用于了解淋巴管畸形病灶范围、侵及周围组织情况以及是否包绕重要器官如血管神经以及气管等。                 产检超声检查提示淋巴管囊肿(旧称)                       胎儿磁共振检查提示淋巴管畸形                      儿童磁共振检查提示淋巴管畸形 【门诊诊断】淋巴管瘤或者淋巴管畸形 【鉴别诊断】1、囊肿: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腱鞘囊肿,发生在颈部如腮裂囊肿及甲状舌骨囊肿,发生在颌下部位如颌下腺囊肿等;2、血管畸形:青紫色,静脉石形成时会有疼痛感。 【治疗方案选择的原则】总体原则是:尽量选择简单、安全、无痛、微创以及对患儿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硬化治疗。                   枕部淋巴管瘤(旧称)硬化治疗前后 【关于硬化治疗】用细针穿刺淋巴管畸形囊腔,抽取淋巴管畸形囊腔内淋巴液,在注入硬化剂,注入硬化剂的目的是破坏淋巴管畸形囊壁细胞,最后淋巴管畸形囊腔萎缩闭合纤维化后被机体吸收。                 颈部淋巴管瘤(旧称)硬化治疗前后 【硬化治疗效果】按疗程硬化治疗后,一般1/3个月复查,超声检查提示淋巴管畸形消失,临床治愈。                          耳后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前后 【替代治疗方案】手术切除 【淋巴管畸形治疗方案优缺点】淋巴管畸形治疗方案分为腔内治疗和腔外治疗,相对应的就是硬化治疗和手术切除。所以两种治疗方案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硬化治疗需要考虑淋巴管畸形囊腔内情况,手术切除需要考虑淋巴管畸形周围情况如是否有重要组织器官等。从这方面思考就不难确定它们的优缺点了,总结如下:1、手术治疗,相对比较传统,需要切开后剥离淋巴管畸形周围组织取出淋巴管畸形,优点可以一次治疗,缺点对淋巴管畸形生长部位要求严格,需要周围没有重要组织器官,如重要血管、神经以及气管等,否则手术很难在不伤及这些重要组织或器官的情况下完全剥离淋巴管畸形,而且70%的淋巴管畸形生长在颌面部以及颈部,特别是颈部有重要的大血管、神经以及气管,所以很难进行彻底的剥离,从而造成淋巴管畸形残留导致复发,而且留有疤痕,影响患儿容貌,所以不做常规治疗方案选择:2、硬化治疗也就是腔内治疗,细针穿刺淋巴管畸形囊腔抽取淋巴液,注入硬化剂,破坏淋巴管畸形囊壁细胞,使淋巴管畸形囊腔向心性萎缩纤维化而被机体吸收消失,所以硬化治疗不会对淋巴管畸形周围重要组织或器官造成影响,但是由于淋巴管畸形发病时间较长、反复感染、反复出血,淋巴管畸形会发生无菌性或有菌性炎症导致淋巴管畸形囊壁增厚,增加硬化治疗次数。简而言之:1、手术治疗复杂、痛楚、有疤痕以及易复发;2、硬化治疗简单、安全、无疤痕以及复发罕见。               面部淋巴管瘤(旧称)硬化治疗前后 【个人经验总结】1、淋巴管瘤属于旧称,现多称为淋巴管畸形,它不是肿瘤,是先天性脉管畸形;2、淋巴管畸形发生与患儿父母没有直接的关系,是自身发育异常引起的;3、淋巴管畸形过往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创伤大、疤痕以及复发率较高,目前根据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推荐硬化治疗,简单、安全、微创、无疤痕、复发罕见;4、需要强调的是硬化治疗需要在影像设备(如超声或DSA)的引导下进行,硬化治疗就更加精准,治疗无“死角”,减少治疗次数,防止残留淋巴管畸形复发,所以不建议“盲打”。5、硬化治疗特别适合颌面部及颈部淋巴管畸形的患儿,不影响患儿容貌。                   前胸壁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前后 【李炯简介】副主任医师,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妇儿介入专家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专委会妇儿介入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血管瘤与儿科介入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妇儿介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静脉介入联盟理事;中国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对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以及肿瘤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擅长: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咯血以及血管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李炯 2024-04-02阅读量122

五旬女子反复癫痫发作竟是海绵...

病请描述:  说起肿瘤,尤其是生长在脑部的肿瘤,人们往往闻之色变。有一种脑部“肿瘤”,大家对其知之甚少,但其发病率却不低——这就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其实,海绵状血管瘤属血管畸形,并非肿瘤。   浙江的王阿姨因为海绵状血管瘤频繁癫痫发作,饱受折磨,在经过伽马刀、药物等治疗无果后,辗转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最终经功能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教授手术治疗,成功切除“肿瘤”,转危为安,解除病痛。   海绵状血管瘤致反复癫痫发作   年过五旬的王阿姨于2022年8月份,在家中突发头晕,头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就感觉像中暑一样!”,并且全身乏力,无呕吐,无言语含糊等。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之后,王阿姨辗转求医,接受了DSA检查,伽马刀治疗,好转后出院。家人都以为王阿姨已经康复,但不曾想一年后,2023年9月份,王阿姨在与家人发生口角时再次突发头晕,并且伴有四肢抽搐,头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再次求医,接受药物对症治疗。自此开始,王阿姨频繁出现上述症状。后慕名求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杨忠旭教授。   入院后,行海马MRI平扫+MRS+MRSI检查,MRS提示右侧海马Cho峰升高;扫及右侧颞叶深部(侧脑室颞角外下部)见一直径约15mm类圆形异常信号;右侧侧脑室颞角稍宽。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曾因右侧颞部海绵状血管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杨忠旭教授结合患者症状,病史,磁共振、脑电图等系列检查,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及周围皮层为致癫灶。患者已经明确有反复出血史,手术指征明显,需行手术切除治疗,预防再次出血引起神经功能及癫痫等症状。   ▲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属血管畸形 并非肿瘤   杨忠旭教授介绍,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形似桑葚,由于血管造影检查时常无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将其归类于隐匿型血管畸形。实际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属于脑血管畸形。之所以名字中带“瘤”,仅因为其形态像瘤而已。同样,“海绵状”也是依据其形态命名,因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告也日渐增多。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5%~0.7%,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因部分患者无症状,故确诊病例人群发生率仍无法确知。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3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如脑皮层、基底节和脑干等部位(脑内病灶),以及中颅窝底、视网膜和头盖骨等部位(脑外病灶)。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35.8%)、颅内出血(25.4%)、神经功能障碍(20.2%)和头痛(6.4%)。无临床症状者占12.1%,有的患者有一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如病变发生出血,则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有的海绵状血管瘤逐渐增大,产生占位效应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临床病程变异较大,可以有急性或慢性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缓解期或进行性加重。   精准定位下 杨忠旭教授团队成功切除癫痫病灶   杨忠旭教授表示,此次手术,不但要切除海绵状状血管瘤,还需要切除与癫痫放电传播有关的区域及继发性致痫区域。合并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除切除血管瘤病变本身外,应尽可能一并吸除周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带,并将癫痫放电皮层给予处理,这样方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由于“血管瘤”位于右侧颞叶深部,极为接近脑干,稍有损伤后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和难度。杨忠旭教授团队经过认真地术前讨论,决定行神经电生理、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辅助下的癫痫灶切除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共同协助下就等于为手术中病灶准确切除加上“双保险”。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保全功能的情况下更准确的切除病灶。皮层电刺激定位技术通过联合头皮电极所记录的脑电信号,可以在术中精准定位切除脑组织病变范围。 ▲ 杨忠旭教授在为患者手术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1月20日上午,杨忠旭教授团队顺利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术中,杨忠旭教授严格沿瘤脑边界分离肿瘤,最终利用娴熟的解剖和显微技术将“血管瘤”在内的异常放电区域顺利切除。术后,王阿姨肢体活动正常,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头晕、呕吐、四肢抽搐等症状消失,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杨忠旭教授提醒,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没有内皮组织,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但其发病又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进行必要的筛查。   手术切除病变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治疗方法。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很小的病灶,也无症状的病例可以随访观察。对于一部分病例病灶部位不宜进行切除、无法耐受切除性手术的可以采用伽玛刀治疗。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3-05阅读量263

多发脂肪瘤皮肤像癞蛤蟆一样,...

病请描述:导语: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多发生在皮下组织,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它可生长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于四肢和躯干。常表现为单个和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触摸上去有一种硬坨一样的感觉。除非肿瘤体积较大影响活动,或因压迫神经引起疼痛,一般没有症状。脂肪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变化极其缓慢,但少数瘤体经过长年累月的生长可形成巨大肿块。它们可能单个出现,也可能多个同时存在。脂肪瘤的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达到数十厘米。多发脂肪瘤可能影响美观,看起来有点像癞蛤蟆皮肤一样,多处突起,引起观感不适。随着年龄增长,脂肪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当出现多个脂肪瘤时,我们称之为多发脂肪瘤。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脂肪瘤就是多发性脂肪瘤,很多人都是多发性脂肪瘤,有时候只是其他脂肪瘤还没被发现。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往往有家族遗传史,有的部分脂肪瘤伴有疼痛。一般可以选取体积较大或有症状的肿块切除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脂肪瘤极少恶变,对身体没有大的危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发脂肪瘤的成因、症状及微创治疗、预防的相关医学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摆脱困扰。 一、脂肪瘤的成因、症状及诊断 脂肪瘤的确切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认为,遗传、饮食习惯、肥胖、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与脂肪瘤的发生有关。此外,年龄增长也可能增加长脂肪瘤的风险。体表脂肪瘤一般生长在体表的皮下,如长在肩、颈、胸、臀、四肢近端等部位。也有长在深部的脂肪瘤,如长在肌间隙、组织间隙、腹膜后间隙。脂肪瘤的瘤周有一层薄膜包囊,内有被膜分成叶状的成群脂肪细胞,总的来说,中年人、女性长脂肪瘤的比例要高一些。 体表的脂肪瘤多数是良性的,摸上去较软,大部分没有按压痛感,手推时发现边界清晰,按压有波动感,对生活乃至生命没有太大影响。但皮肤表面可见肿块,看起来有点像癞蛤蟆皮肤一样,多处突起,影响美观。肿块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压痛。位于关节附近的脂肪瘤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多发脂肪瘤可能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 一般的脂肪瘤,在临床上通过医生检查,依据外观和临床表现就能够诊断。多发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医生会通过触诊、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和质地来判断是否为脂肪瘤。必要时,医生可能会进行彩超或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认诊断。体表的脂肪瘤容易与粉瘤、浅表血管瘤、淋巴管瘤和神经纤维瘤混淆,但可以通过彩超最终确诊。良性脂肪瘤一般摸上去光滑、柔软、活动。反之,如果肿物在短期内快速增大,或者出现不光滑、质地逐渐坚硬、固定于皮下等现象,则要尽快就医,必要时切除,以排除恶性肿块。部分较难判断的,可以切除后,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二、多发脂肪瘤的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脂肪瘤对药物和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会留下疤痕,复发概率较高,很多患者不愿采用。多发脂肪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型、无症状的脂肪瘤,包括观察、饮食调整和运动等。对于有症状或多发脂肪瘤,看起来有点像癞蛤蟆一样的皮肤,影响学习、生活或工作,有心理压力者,手术治疗是理想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1.局麻微创治疗:如特有设备微创小切口旋切或溶脂碎脂抽吸治疗、激光治疗、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和化学消融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采用特有设备微创小切口旋切或溶脂碎脂抽吸治疗,只有3-4毫米小切口,在彩超引导及监控下基本可以完全取出,损伤小,疤痕小,局麻不痛无明显副作用。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热量破坏脂肪瘤组织,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但是疗效不确切,容易残留。射频消融则是通过射频电流加热脂肪瘤组织,使其凝固、坏死,但进程时间长。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作用于脂肪瘤组织,使其逐渐坏死、脱落,但可能会有坏死后的疤痕残留。化学消融是将化学药物直接注入脂肪瘤,使其逐渐缩小,容易不彻底。2.传统手术:局麻下切除肿瘤,但术后可能留下疤痕。脂肪瘤有多大,伤口疤痕就可能有多大,一辈子遗留遗憾的疤痕外形。假如伤口在胸前或肚脐周围部位,可能长疤痕疙瘩导致非常明显。术后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1.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2.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3.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4.定期复查,观察脂肪瘤变化。 微创治疗则具有以下优势:1.创伤小:微创治疗采用旋切刀或细小抽脂针头,对皮肤造成的创伤极小。2.恢复快:微创治疗无需开刀,术后患者即可正常活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3.安全性高:微创治疗采用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的风险。4.疗效显著:微创治疗能有效消除脂肪瘤,改善患者症状。 多发脂肪瘤虽然可能影响美观和引起不适,但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摆脱困扰。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多发脂肪瘤,请来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找欧阳志主任就医,以便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多发脂肪瘤虽然影响美观,但通过微创治疗,您可以轻松摆脱困扰。在治疗过程中,请务必遵循医生建议,注意术后护理,早日康复。 三,是不是胖人就容易长脂肪瘤?如何预防? 其实脂肪瘤与肥胖、与体形的关系不大,很多很瘦的人也会长脂肪瘤,这更多和代谢有关,有高血脂的人比一般人得脂肪瘤的可能性要大些,影响代谢的因素也会影响脂肪瘤的生成。   如何预防?生活中要注意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譬如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转化为能量,但是酗酒时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内分泌出现紊乱,从而刺激脂肪瘤形成或使原来的脂肪瘤体生长变大。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规律饮食对脂肪瘤患者极其重要。早餐尽可能吃那些含植物油的食品。建议尽可能的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身体脏器的新陈代谢,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皮下或内脏、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脂肪瘤。因此,脂肪瘤患者在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肥肉、鸡、鸭和加工的肉制品等。此外,鱼子、鱿鱼、动物内脏均应严格限食。  

欧阳志 2024-02-27阅读量194

成年人患有脊柱侧凸,有什么治...

病请描述:成人脊柱侧凸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成熟后的脊柱三维旋转畸形,并常伴有腰背部疼痛。据统计,我国男性成人脊柱侧凸患病率为12.5%,女性患病率为15.2%。 “我的骨骼已经发育成熟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脊柱侧凸呢?” 成人脊柱侧凸按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青少年时期的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发展转归而来;另一类是成年后脊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此外,像血管瘤也可引起脊柱畸形。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相比,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和小关节面退变较重,因此常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由青少年时期发展来的成人脊柱侧凸来源明确,成年后也有可能由于退行性变进一步恶化。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下成年后的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畸形病史,而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节段失稳,可能导致侧凸畸形、疼痛加重,甚至导致残疾。 产生原因 脊柱退变过程始于椎间盘,包括椎间盘高度降低、水分和蛋白聚糖含量损失、酶降解增加。 退行性变最终会导致椎间关节等的病理改变,导致这些关节重塑、不稳定,这种重塑循环会引发脊柱韧带、椎旁和躯干肌肉组织的进行性衰退,最终导致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楔形变和压缩性骨折会加剧退变。脊柱退变通常还会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定(通过椎体滑脱或旋转半脱位)。 诱发因素 椎间盘、小关节非对称退变、韧带松弛以及骨质疏松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诱发因素。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会有什么表现?”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脊柱侧凸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拍片时发现;中重度脊柱侧凸可能出现肩背部不对称、腰部突出、盆骨歪斜,以及腰椎退变产生的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畸形导致的冠状面和矢状失平衡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脊柱侧凸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受限等。 典 型 症 状 -疼痛:患者往往因为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腰椎不稳定会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还有部分严重侧凸、后凸畸形患者会由于肋骨与髂骨撞击出现严重疼痛。 间歇性跛行(神经源性跛行):由于腰椎退变,中央椎管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下肢出现酸胀不适、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弯腰或坐下休息后可缓解。 功能障碍:由于脊柱畸形失去平衡,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行走距离及站立时间受限,伴腰腿痛、乏力,需要借助拐杖、助行器或者屈膝才能维持直立姿势。 心理健康:慢性疼痛与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27%-38%的脊柱畸形患者伴有至少一项精神健康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抑郁(16.0%)、睡眠障碍(7.1%)、焦虑(6.7%)等。 伴 随 症 状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有可能伴有颈椎病、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颈椎病:8%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颈椎病,需要注意评估颈椎病严重程度及其是否需要治疗。 颈椎生理曲度反弓 骨质疏松:退变性脊柱畸形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甚至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需要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科基础疾病:老年人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相关内科基础疾病也需要注意。 “怎么确定我是否得了脊柱侧凸?”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明确脊柱侧凸的形态、程度和病变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影像评估需要包括全脊正侧位片,同时需要注意骨盆、髋关节及下肢代偿情况。此外,还需要行MRI及CT评估椎间盘退变、神经根受压及椎管狭窄的情况。对于老年人,骨密度评估也十分必要。 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片:脊柱全长片正位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该怎么治疗?”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因病因、程度和症状而异。 非 手 术 治 疗 轻度脊柱侧凸可采取保守治疗,以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体操和脊柱侧凸矫形器等。 对表现出疼痛症状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初始治疗,首先给予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和止痛剂来控制疼痛。如果症状没有缓解,通常可以进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神经根阻滞和关节面注射,并且与口服止痛药配合使用。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或水中运动疗法来帮助缓解功能失调及维持肌肉张力;可通过脊柱侧凸体疗操治疗(点击蓝字跳转查看:施罗斯脊柱侧凸体疗操);使用脊柱侧凸矫形器可防止退行性脊柱侧凸进一步变形恶化。 手 术 治 疗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达到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那些侧凸存在进展风险、神经功能长期缺损(如神经根病或神经源性跛行)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D打印鞋垫、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在成人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对于成年人的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可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代偿性脊柱侧凸导致的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从下向上地矫正力线,避免脊柱进一步发生退变。 3D打印鞋垫矫正前 3D打印鞋垫矫正后 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用于治疗中重度情况的成人脊柱侧凸,其作用主要是对侧凸进行矫正、防止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以通过扫描和设计,直接制造,个性化程度高、透气性好、制作环保,矫形器的重量低,佩戴舒适度好,治疗结果明显。 佩戴侧凸矫形器前 佩戴侧凸矫形器矫正 患者女,38岁,患有脊柱侧凸 使用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进行矫正 成年人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使用矫形器治疗侧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天坚持佩戴,患者可综合考量医生建议、自身是否能够坚持、侧凸症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侧凸病情是否发展迅速等因素后决定是否佩戴矫形器。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236

那些头颈部的血管性肿块

病请描述:那些头颈部的血管性肿块 头部和颈部的血管性肿块是一组异质性病变,源于具有不同的组织学、临床过程、成像外观和治疗选择。以前曾使用许多不一致的术语来定义这些病变。而当代分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成像特征对于表征这些血管性肿块至关重要,因为活检可能困难或危险。成像研究还提供了对解剖范围和相邻关键结构参与的评估。图像引导疗法为这些病变的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实施此类干预的决定应以了解其起源和自然历史为指导。先天性血管性肿块先天性血管性病变的分类根据细胞更新程度、组织学、临床发现和自然史,对先天性血管性病变进行了生物分类,并描述了两个主要群体:婴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VM)。这个分类系统可以通过评估通过病变的血液流动速度来进行有益的调整。通过将高流量VM与低流量VM分离,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图像引导疗法。广义上,婴儿血管瘤自发消退,通常不需要干预,低流量VM可以用经皮硬化疗法治疗,高流量VM可以用动脉内栓塞治疗。 低流量血管畸形低流量VM包括静脉、毛细血管和联合畸形。纯淋巴畸形传统上包含在这一类别中,但由于它们不是来自血管。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可以在影像指导下经皮注射硫酸四十二烷基钠或无水酒精等硬化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VMs的大小和症状。 高流量血管畸形高流量VM包括动静脉畸形(AVM)和动静脉瘘(AVF),由于毛细血管水平异常,动脉和静脉系统之间存在异常连接。经动脉或偶尔经皮栓塞可以作为治疗症状性病变的多学科方法的一部分进行。栓塞最好在早期手术切除后,以防止新的侧支血管的发展。AVM很少被完全消灭,尽管简单的AVF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被治愈。 婴儿血管瘤和其他先天性血管肿瘤婴儿血管瘤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血管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头颈肿瘤。血管瘤由毛细血管错构瘤生长组成,在生命的第一年具有高增殖指数,通常在5至10年内消退,留下纤维化沉积。非消退性病变在5%的病例中被描述。浅表和深部血管瘤合并称为复合性血管瘤。 保守疗法适用于90%的婴儿血管瘤,但“危害”的血管瘤,如压缩重要结构(如眼眶、外耳道或气道)最初用类固醇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颈面部血管瘤与上呼吸道其他症状血管瘤密切相关。在对类固醇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已经使用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激光治疗和经皮硬化疗法和经导管栓塞形式的放射介入。 Kaposiform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血管肿瘤,在10%的病例中涉及颈面区域,并与卡萨巴赫-梅里特综合征(肿瘤消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易导致出血性疾病)有关。簇状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是另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可能发生在头颈部。获得性(后天性)血管性肿块血管性肿瘤青少年血管纤维瘤青少年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纤维血管的良性-息肉样肿块,具有局部侵袭性。它几乎只发生在10至25岁的男性身上,出现鼻塞和鼻出血。术前栓塞可以减少手术时的失血,但可能容易复发。 血管瘤和其他良性血管性肿瘤“血管瘤”一词已被应用于一系列血管异常,包括畸形和肿瘤。特别是,“海绵血管瘤”一词已被用于描述静脉畸形和血管肿瘤。此外,“血管瘤”和VM在病理分析中可能无法区分。由于成人“血管瘤”不像婴儿同类那样消退,因此这种区别对患者管理影响不大。应该认识到,一些骨内和肌肉内“血管瘤”实际上代表了VM。 有其他罕见的头部和颈部良性血管性肿瘤的病例报告,但成像外观尚未明确。 恶性血管性肿瘤血管内皮瘤是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血管周围细胞瘤是源于血管周围周细胞的肿瘤。这两种肿瘤都具有中等侵略性,可能是良性或恶性,可能位于颈部的面部骨骼、眼眶和软组织中。然而,血管内皮瘤往往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来自血管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血管肉瘤和卡波西肉瘤。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失血。 非肿瘤获得性血管性肿块颅外颈动脉瘤通常是假性动脉瘤,通常发生在颈动脉的远端三分之一处。这些动脉瘤最常继发于创伤,但也可能是由感染、先天性血管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的。此外,据说25%的颈内动脉夹层患者会发展为假动脉瘤,通常在颅下段。血栓可能存在,外周钙化是慢性动脉瘤存在的宝贵线索。血管内支架移植已被用于隔绝此类动脉瘤,在手术入路困难的远端颈内动脉可能特别有用。 血管性与高血管性肿块VM应与来源于其他组织成分的高血管性肿块区分开来,后者表现出明显的新生血管。高血管肿块值得讨论,因为在影像学研究中它们可能难以与VM区分。与副神经节瘤相比,高血管转移瘤可能表现出更大的侵袭性边缘,与副神经节瘤不同,它通常出现在颈动脉外侧,而副神经节瘤则出现在颈内动脉的背侧(颈静脉球和迷走神经球)或对称地分布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体瘤)。

吕平 2023-12-12阅读量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