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美尼尔综合症 > 内容

美尼尔综合症内容

头一动就眩晕要警惕耳石症,专...

病请描述: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头部外伤或者长时间固定姿势,比如低头玩手机、颈部持续转动等,都有可能诱发耳石症。   坐躺转头都会眩晕 年轻小伙得了耳石症   《秦楚网》2022年3月8日报道,23岁的小李是一名手机控,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这不,近段时间,他患了一种“怪病”,只要躺下、坐起或头部转向一侧,就会出现数秒眩晕,感到天旋地转。   于是,他到医院检查一番后,没得大问题。可是,只要他长时间玩手机,头位或姿势一改变,就会感觉天旋地转,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辗转求医,最终小李确诊患了耳石症。   席刚明教授介绍,像小李这样因长时间玩手机、熬夜追剧患上此病的患者在门诊上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长期低头影响到了内耳的血液循环,使耳石代谢异常而容易变性脱落。   耳石症是什么? 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席刚明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耳石症发病率极高 年轻人也是高发群体之一   席刚明教授指出,大部分耳石症原因不明,而耳石症发病率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患者居多。患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容易继发该病;还有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不能下床活动,也容易发生耳石症。   一般来说,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耳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年发病率高达10.7/10万——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合并恐高、晕车、晕船等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 席刚明教授在演示手法复位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眩晕症专病门诊——专病专治,对因治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了眩晕症专病门诊,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眩晕团队。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理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种手段实现眩晕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 ▲ 眩晕症专病门诊   席刚明教授表示,一旦确诊为耳石症也不用慌张,一般只要通过手法或机器复位就可以了,无需服药。除了复位,也要找到发生耳石症的原因,以减少复发。喜欢长期低头工作或者娱乐的人,最好能够多起来走动,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耳石症,就要控制和治疗这些慢性病,如果是体质上的问题,可以考虑中医调理。   “现在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来就诊的患者都是喜欢长时间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人。”席刚明教授说,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杜绝这些习惯。   耳石复位后应该注意什么?   席刚明教授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48小时内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1、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2、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 30 度入睡;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4、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业、开车;   6、门诊随诊:建议复位 1 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7-14阅读量706

二陈丸配伍治疗肺结节,肠胃息...

病请描述:河南平顶山男科葛广伟医师,河南民间老中医,祖传中医男科世家,执业医师,学习于解放军98医院多年,行医20多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睾丸炎,尖锐湿疣,腰椎间盘突出症。咨询电话:15224809889传统中医认为,二陈汤(丸)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湿痰,只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症状者,皆可使用。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等属湿痰者,效果甚佳。笔者曾多次以之治疗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也曾以之治疗夏季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规律造成的恶心反胃,效果也很好。 此方还可以用作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胃癌和肺癌的辅助用药。对症用药,能够缓解以上各种疾病的相关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癌症时,另需搭配抗癌药物使用。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用二陈丸比用二陈汤的效果要好,但是很多地方买不到二陈丸,患者急用时,只能就近购买中药材,自己煎二陈汤。成人可以按照如下剂量配药:法半夏15g,橘红(如无用陈皮代)15g,茯苓10g,炙甘草6g,生姜7片,乌梅1个。十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剂量配药,十岁以下的儿童减半剂量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经常会出现湿痰蕴肺的症状,只要具有痰多易咯的特点,均可以考虑以二陈丸或二陈汤加减治疗。 本方治疗呕吐的效果也很好,不管是慢性胃炎引起的呕吐,还是化疗引起的呕吐,或孕妇妊娠呕吐,膜迷路积水引起的呕吐,神经性呕吐,甚至晕车晕船引起的呕吐,均可用二陈丸治疗。轻微的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见恶心反胃的症状,用二陈丸,基本上都能在1-3日内见效。 二陈丸也是中医治疗痰湿引起的“痰核”——即各种结节性疾病的一张常用方,它能治疗多种息肉和结核,如声带息肉、口腔黏膜腺囊肿、胆囊息肉和淋巴结核等。 二陈汤的汤歌中对二陈汤的功效的概括为:“利气和中燥痰湿”,这七个字抓住了二陈汤用方指证的关键。二陈汤证或二陈丸证患者的主证为气滞,痰湿阻塞中焦——即胸膈到胃脘部位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型,舌体胖大,或有厚腻苔或有齿痕。抓住这些主要症状,不需要管西医诊断为何种疾病,均可用二陈汤或二陈丸治疗。 二陈汤治疗肺结节 瓜蒌、桔梗、栀子、黄芩等。性甘性寒,滋阴清热。竹茹、麦冬、沙参、地黄等。治疗肺结节常用的中药有哪些。体内痰气消散,瘀血转化,结节不化生。治痰主要可以活血化瘀,也可以活血化瘀,或者痰瘀同治,促进痰瘀共同消退。可以采用活血化痰散结法干预痰瘀型肺结节。酌情加活血化瘀药。应用二陈汤加活血化瘀药或千金卫经汤加消积品,达到活血化痰散结的目的。 半夏、茯苓、桃仁、红花、丹参、荔枝核等。治疗肺结节常用的中药有哪些。肺结节的临床管理干预,大多以8mm为界,>8mm的应做进一步检查,符合手术指征的进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进行定期随访。<8mm的依据指南进行定期随访。被动随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结节,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 肺结节,二陈丸搭配一个清肺散结丸。 那如果你平时饮食不注意,就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肠胃里面火比较旺盛;无形之痰顺着经络到了肠胃以后呢,跟我们肠胃里的火遇到了,本来痰湿就比较粘稠,火再一煎灼,是不是像那个熬糖稀一样,越来越稠就形成了,胃肠息肉,那这时候呢,需要用二陈丸来搭配一个济生乌梅丸。 最后一个啊,如果你平时总是爱生气,不是爱发脾气就是自己生闷气,导致你的肝气不能正常升发,痰湿本来是能流动的,到了你的肝脏以后呢,发现这个地方路不是很通,只能停下来,时间长了以后呢,就干在这里了,也就是这个肝囊肿啊,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二陈丸来搭配一个鳖甲煎丸。  

葛广伟 2023-06-17阅读量6238

梅尼埃病该如何治疗?可以手术...

病请描述:        梅尼埃病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反复发作的疾病,过去也称美尼尔病、美尼尔综合症等。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反复的眩晕发作,表现为视物旋转或感觉自己和周围的物体转动或晃动,每次发作旋转或晃动的感觉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一般平时有一侧或两侧耳鸣,发作前或或发作时会有一侧耳鸣加重,常有耳闷、听力下降。在眩晕症状缓解后,耳鸣、耳闷的症状也会缓解。如果眩晕发作有以上特点,那么梅尼埃病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诊治。一般检查的项目常需要纯音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现在也常常做核磁共振内耳造影(钆造影)来协助诊断。后者表现为前庭或/和耳蜗积水。         梅尼埃病的治疗一般开始采取保守治疗,如避免咖啡和茶类饮料,包括可乐、运动饮料等含咖啡因的饮品,避免熬夜和夜班工作,避免过度疲劳等。大多数患者的发作并不频繁,有的甚至数年一次。如果发作频繁,发作期需要对症治疗,并口服氟桂利嗪、倍他司汀等药物,必要时可以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或耳内注射。但也有部分病人保守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仍然频繁发作,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先选取功能保留的术式,即内淋巴囊减压、分流术,一般不影响现有听力,术后恢复也较快。但由于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该手术的机理也有不同意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为80%左右,是难治性梅尼埃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其它手术还包括庆大霉素耳内注射、迷路切除、前庭神经切断术、半规管填塞术,眩晕控制率较高,但需要牺牲患侧内耳平衡功能实现健侧前庭功能代偿,以避免发作性眩晕,但都有听力下降或丧失的可能,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走路不稳和发作性跌倒等少见并发症。除内淋巴囊手术之外的手术一般不适用于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或65岁以上的患者,因为难以实现前庭功能代偿。因而手术的方式还需要与医生沟通,作出决策。 (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李树峰 2023-03-13阅读量1207

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一例分享

病请描述:病例介绍: 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6年前出现左侧面部剧烈的阵发性刺痛,同时伴有牙痛,发作时程度较剧,当地查头颅磁共振提示“左侧听神经瘤考虑”,后来患者外院行伽马刀治疗,疼痛并无明显缓解,平时通过药物控制,并定期随访复查。近期患者感觉到疼痛较前加重,药物控制效果变差,复查头颅增强MRI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囊性脑膜瘤可能(图1)。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考虑到药物保守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疼痛,决定采用手术方式,切除肿瘤,缓解神经疼痛症状。 图1 术前MRI提示左侧岩尖部占位 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虽然肿瘤不大,但所在区域内分布了很多的重要神经,包括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而且伽马刀术后肿瘤往往与周围结构粘连紧密,因此手术中需要非常小心,避免神经误伤而造成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术前判断一致,术中发现面听神经被肿瘤压迫移位,小心分离后予以保护;肿瘤深面可见三叉神经,因肿瘤长期压迫已经发生严重的变性,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符合,手术中通过仔细的显微操作也完整保留;肿瘤也同时压迫外展神经进入骨孔的地方,小心操作下,神经无明显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即刻得到缓解,并无新增的神经功能障碍。 图2 术后MRI提示肿瘤全切 讨论总结: 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因此当三叉神经受到刺激之后,就有可能会出现面部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往往表现为单侧面部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病人往往描述为刀割样、针刺样、放电样的疼痛,发作时程度重,加上突发性的特点,往往会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和恐惧情绪,很多患者误以为是牙痛而到牙科就诊,在拔除好几颗牙齿之后症状仍然不缓解,才想到到神经科来就诊。三叉神经痛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前者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发病机制是搏动的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所导致的,通过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往往可以让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则是由于其他病变影响到三叉神经所导致的,就像我们展示的这个病例,是由于在岩骨尖处长了脑膜瘤,导致三叉神经受压,从而引起神经刺激性症状,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才能从根源上解除压迫,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所以,对于出现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建议到医院里做一个头颅核磁共振,能够判断三叉神经走形区域是否存在占位、压迫,从而有效鉴别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为下一步治疗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Gruppo Otologico耳侧颅底中心、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神经内镜中心访学;欧美同学会肿瘤分会会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青委;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多篇SCI论文;浙江省中青年医师脑脊膜瘤手术二等奖;RCRC动脉瘤手术全国赛第二名;浙大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擅长领域:1. 面听神经疾病: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吻合治疗永久性面瘫,面肌痉挛、难治性梅尼埃病等手术治疗;2. 颅底肿瘤:掌握各种颅底手术入路,擅长耳侧颅底等复杂解剖区包括颈静脉孔区、桥小脑角区、蝶岩斜区以及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3. 经鼻内镜下鞍区病变如垂体瘤、脊索瘤、Rathke囊肿等手术切除;4.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显微外科手术、诊断分型以及综合治疗有深入研究;5.动脉瘤、AVM、海绵状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  

王勇杰 2023-02-24阅读量506

不能忽视的动眼神经麻痹-后交...

病请描述:病例介绍: 患者,59岁女性,因反复右侧眼眶疼痛半月,右眼睑下垂3天来院。就诊医生查体,见患者右眼睑无法抬起,右侧瞳孔直径增大,对光反射消失,判断为突发的动眼神经麻痹,立即给患者安排了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我们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安排了入院,脑血管造影(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图1),瘤体处可见子囊突起,压迫到了动眼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了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图1:CTA(左侧)和DSA(右侧)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造影后笔者团队即刻为患者安排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采用眶上额外侧手术入路,暴露动脉瘤后,可见动脉瘤体狭长,朝向后外侧,压迫动眼神经。取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后,剪破动脉瘤体,动脉瘤体积立即缩小,压迫效应解除,术中吲哚菁绿造影提示动脉瘤夹闭完全,并未影响周围血管(图2)。术后第二天患者右眼睑就能够微微抬起,出院时基本已经可以做到自主睁眼。术后复查MRI术区无明显脑组织损伤信号,CTA可见动脉瘤夹闭满意,无明显残留(图3)。 图2:左上为后交通动脉瘤术中所见(红圈);右上为动脉瘤夹闭后(红色箭头),可见后交通动脉和穿支血管走形完整;左下为术中剪破动脉瘤缓解压迫,右下为术中吲哚菁绿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 图3:术后MRI复查无明显水肿、挫伤和脑缺血表现;CTA复查提示动脉瘤夹闭满意 回顾总结: 动眼神经麻痹原因有很多,突发的、没有其他明显诱因的动眼神经麻痹需要考虑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性。由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距离动眼神经穿入海绵窦的入口处很近,而动眼神经又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神经,因此一旦后交通段动脉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通过直接压迫或者反复搏动撞击,导致动眼神经麻痹。据统计,大约有1/3的后交通动脉瘤会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对于这一类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动脉瘤存在比较高的近期破裂出血的风险。而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40%,存活患者中66%会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动脉瘤后期破裂出血的风险,拆除患者脑内的定时炸弹,另一方面能够对产生占位效应的动脉瘤体进行减容处理,缓解对动眼神经的压迫,有助于动眼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简介: 王勇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Gruppo Otologico耳侧颅底中心、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神经内镜中心访学;欧美同学会肿瘤分会会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青委;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多篇SCI论文;浙江省中青年医师脑脊膜瘤手术二等奖;RCRC动脉瘤手术全国赛第二名;浙大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擅长领域:1. 面听神经疾病: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吻合治疗永久性面瘫,面肌痉挛、难治性梅尼埃病等手术治疗;2. 颅底肿瘤:掌握各种颅底手术入路,擅长耳侧颅底等复杂解剖区包括颈静脉孔区、桥小脑角区、蝶岩斜区以及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3. 经鼻内镜下鞍区病变如垂体瘤、脊索瘤、Rathke囊肿等手术切除;4.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显微外科手术、诊断分型以及综合治疗有深入研究;5.动脉瘤、AVM、海绵状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

王勇杰 2023-02-15阅读量1175

极简医学—&md...

病请描述:头晕患者的诊断方法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dizziness 头晕,是患者常用来叙述症状的一个模模糊糊的表达。 头晕所指的最常见病况包括:①眩晕②非特异性头晕③不平衡④晕厥前兆。 评估的第一步,就是将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归入上述某一类别。     一般方法 大约40%为外周前庭功能障碍; 10%为中枢脑干前庭病变; 15%为精神障碍; 25%为其他问题,如晕厥前兆和不平衡。 也还有大约10%的患者不能明确诊断。 在老年患者中,中枢性眩晕的占比接近20%,大多由脑卒中所致。 体格检查通常能证实诊断,但不能确立诊断。 最有帮助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①症状随头部位置变化②直立性血压③脉搏变化④步态的观察⑤眼球震颤的检测。   眩晕 眩晕是前庭系统急性不对称的主要症状。 患者体验到的眩晕往往是一种运动错觉,有的患者描述为自身的运动,有的患者描述为周围环境的运动。   持续时间 眩晕症状持续时间,不会超过数周。即使前庭系统存在永久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会逐步适应这种缺陷,使得眩晕症状在数周内逐渐减轻。持续数月的头晕,往往是由精神因素所致,而不是前庭系统疾病。 然而,医生必须要甄别患者所谓的“持续头晕”。有些患者诉持续数月头晕,其实是其持续易感频繁发作性头晕,这可能是前庭系统问题。   眩晕患者的分类 ①急性长期重度眩晕:如前庭神经元炎、脑卒中 ②反复自发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 ③反复位置诱发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④慢性持续性头晕:精神性头晕、小脑共济失调   诱发因素 有些眩晕是自发的,有些是由改变头部位置、或中耳压力的动作诱发的如,咳嗽、打喷嚏、或Valsalva动作。   加重因素 头部活动,可以使所有类型的眩晕加重。 这是区别眩晕与其他类型头晕的重要特征。 许多眩晕发作中的患者都害怕活动。 如果头部活动不会使眩晕感加重,则可能是其他类型的头晕。   伴随的体征和症状 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的出现,提示头晕是眩晕。   晕厥前兆 晕厥前兆,是晕厥或接近晕厥的前期表现,比晕厥更常见。晕厥前兆通常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患者常描述为“几乎眼前发黑”或者“就要晕厥了”。症状不太严重时,患者描述也不太准确。患者也可能诉头晕目眩、燥热感、出汗、恶心及视物模糊(偶尔进展为黑朦)。 旁观者看到患者面色苍白通常提示晕厥前兆。晕厥前兆常常发生于患者站立或端坐时,而不是仰卧时。如果发生在仰卧时,应考虑到心律失常而不是低血压。   存在心脏疾病的病史,提示晕厥前兆,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应专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心悸、胸部不适或呼吸困难,但结果也可能提示焦虑这种其他病因。   不平衡感 是一种不平衡的感觉,主要发生在行走时。 慢性头晕或不平衡,可导致严重的身体和社会功能损害,在老年人尤为突出。 周围神经疾病、干扰步态的肌肉骨骼疾病、前庭疾病、小脑疾病和/或颈椎病,均可导致不平衡。 帕金森病患者常发生不平衡,并且还可出现位置性低血压和失平衡。 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与姿势控制异常明显有关的头晕症状,但这不是公认的头晕原因。 不论是基础眼部疾病还是光线不足导致的视觉障碍,通常都可加重不平衡感。 存在小脑疾病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小脑疾病主要影响步态,但常常也会伴有构音障碍和眼部体征,如凝视诱发的眼球震颤、眼球平稳追踪不良和下视性眼震。 如果小脑半球同时受累可能出现肢体不协调。   非特异性头晕 患者往往难以描述非特异性头晕的特点,他/她或许仅强调“我就是头晕”。患者可能会接受“头昏”或“头晕眼花”的描述,但也可能接受晕厥或旋转感。 一些患者中,精神障碍可能是非特异性头晕的主要原因。 过度通气 非特异性头晕,有时与过度通气相关。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至少轻度紧张的患者。过度通气、焦虑或抑郁伴随的头晕往往逐渐增强,在20分钟或更长时间内时轻时重,然后逐渐消退。 没有体征,对非特异性头晕患者有诊断意义。 大部分患者是身体健康且没有可检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耳鼻喉科疾病的年轻人。 有目的的过度通气是诊断非特异性头晕的方法,指导患者过度通气直至出现头晕症状,然后确定该头晕症状是否与自发的症状相似。如果是这样,患者就可以相信,医生也可以确诊过度通气是头晕的病因。然而,检查者必须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震,因为过度通气可以使一些前庭病变加重或显现。如果存在眼震,那么诊断就是前庭系统疾病,而不是过度通气所致。 通过过度通气再度诱发出头晕症状常可使患者得到安慰,并且其本身也是治疗性的。 患者可以学会通过鼻子较浅呼吸来限制过度通气。如果患者理解到头晕症状的消退需耗时数分钟,那么他们就可自行采取措施来中止头晕发作。 对焦虑和抑郁进行药物治疗时,应依据这些疾病的症状,而不必取决于是否存在非特异性头晕。   药物副作用 在20%~25%的老年患者中,药物副作用是头晕的促发因素。 这些患者的治疗应该针对最有可能得到医治的病因。医生还应询问跌倒或开车时头晕的情况,这类状况需实施干预以防损伤。  

魏社鹏 2022-11-02阅读量1443

二:伤寒治水三大方

病请描述: 二:伤寒治水三大方 伤寒治水方之一:苓桂术甘汤 □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才能正常,一旦代谢失衡,就易导致“水”病。   水液在体内运行的方式   我们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在体内代谢运行的呢?正常的水液在体内运行必须以“气”的形式,也就是液态的水必须转变成气态的“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而要将水变化为气,就需一种动力——火,生理的火就是人的阳气,阳气的温煦、蒸化作用促使水转变成气,这就像一锅凉水变成水蒸气就必须加火一样,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气化”。   如果阳气不足,就会使体内水液不能转换成气,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故水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阳气或者说“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疗水肿这些疾病时,往往加些温阳的药物,以促使水尽快转为气运转全身。正如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症   若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会表现出许多病症,包括水、湿、痰、饮引起的诸多病症,可导致各个系统出现问题。如有个老太太,从东北来,患眩晕症,诊为“梅里埃病”,已得病半个月。发作时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吐出物尽是白白的、黏黏的涎沫,躺在床上连眼睛也不敢睁。就诊时须由两人搀扶,否则必坐立不稳倒地,问话时两目紧闭,不敢出声作答,否则呕吐。舌苔白滑而腻。这在中医看来,多属痰饮上犯清窍,属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   水、湿、痰、饮等的滋生,统称为水液代谢失常病症,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聚为饮,饮聚为痰。稀者为饮,稠者为痰。但临床上有时难以截然划分,所以有“水湿”、“水饮”、“痰饮”、“痰湿”等不同名称,突出显示中医的整体观念特色。   《伤寒论》是如何治水液病的   《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化水(饮)、利水、逐水。   当水湿不甚,可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就是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药将水湿或水饮蒸化掉,犹如天下小雨,刚湿地皮或地之小凹处积水,太阳一照,则即刻蒸发一样,这叫做化湿法、化饮法,《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基本属于这类方剂。   当水停渐多,比如有一小坑水,只靠温化难以速去、尽去,这时便要燥湿、渗湿,燥湿就是用干燥的药物祛湿。渗湿就是用土填坑,使水渗到土内的过程,所以渗湿就是用补土的药,脾属于土,补脾就是补土,就是使用健脾的药去达到渗湿的目的,甚至有的药就是要用黄土来炒,如土炒白术等,《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理中汤等属于这类方剂。但通常情况下是化湿、燥湿、渗湿联合使用,也不可太绝对划分。   如果体内水湿较多,用上述方法难以祛除,比如有一大坑水,用土渗的方法就有些费时、费事了,这时最好是疏通排泄,也就是挖沟排水,这就是利水的方法,《伤寒论》里的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属于这类方剂。   但如果水湿太重,甚至泛滥成洪水,或排泄道路堵塞严重,那就要强力疏导泄洪了,这就是中医的逐水方法了,具有逐水作用的药物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后不仅小便明显增多,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中病即止。《伤寒论》中的十枣汤、大陷胸汤、牡蛎泽泻散属于这类方剂。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及功效   苓桂术甘汤就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这四味药组成,是化湿、渗湿、利水的结合。   茯苓是菌类的一种,味淡性平,具有渗湿、利水的效果,它的利水作用可通过增加小便量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它的渗湿作用将水液的残留物、人体组织的渗出物吸收掉;同时,茯苓还有健脾宁心的作用。   桂枝是辛甘温的药物,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它属于樟科植物,有特异的芳香味道,能够开胃健脾,扩张血管,从而将多余的水分“化”掉,比如阳光一照,水分即蒸发。   白术是一个苦温的药物,能够补益脾气,干燥湿邪,与茯苓配合吸收组织渗出的水分。   甘草,一方面补益脾气,能够修补组织,另一方面调和其他药物,使各个药物更加协调工作。   苓桂术甘汤治眩晕   上述那个梅里埃病眩晕病例就适合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简称为苓桂术甘汤)治疗,此方是《伤寒论》里的重要方剂,张仲景用它来治疗因脾虚导致的水饮内停。中医所讲的“脾”,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人出生后,即赖摄取饮食消化成气血以生存,故中医把脾叫做“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我们的饮食,先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其中的营养成分由脾运转到全身,中医称为“脾运化水湿”,相当于西医所讲的小肠的吸收功能。如果由于疲劳过度,或作息不规律,起居失宜,或思虑过度伤脾,或饮食不节等,都会导致脾气虚弱,脾气虚就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于是水湿就会停聚下来,形成水饮、痰湿等,就会导致很多疾病,这时就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条下讲脾虚水停可导致许多种病症,如“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包括有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心下逆满”,就是讲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胃在心脏的下面,古人常称胃为“心下”,意思是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气上冲胸”,胸是心脏的位置,脾虚所生水饮可以上行冲于心胸,往往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的心脏病,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气上冲型心脏病不可多得的方剂。“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就是站立时头目眩晕,使之身体摇动,站立不稳,这种眩晕发作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梅里埃病,中医认为由中焦水饮上泛于清窍所致,可以说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这种疾病的王牌药物。前面说的梅里埃病的病例就属于张仲景讲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的情况,即开苓桂术甘汤,合上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另一个方子泽泻汤(泽泻、白术),只服一周,就基本上痊愈了。   苓桂术甘汤治“水心病”   我的老师、已故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先生把这个方子用得非常神奇,根据“气上冲胸”的记载,治愈了许多水气凌心的心脏病,刘老把这一型心脏病命名为“水心病”。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   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痛胸闷,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曾有个50岁男性病人,经常咽喉哽咽,一直按慢性咽炎治疗,过一段时间,脸颊出现黑斑。突然有一天,发生心绞痛,送医院治疗,冠状动脉堵塞,放了三个支架。(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他曾治一个40多岁男性病人,形体肥胖,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救治两月有余,功效不显。来诊时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部的血脉也随气上冲而胀痛不休。舌苔水滑欲滴,脉沉弦,偶见有结象。辨证为水气凌心之“水心病”,由心阳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用苓桂术甘汤原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有结象,犹显露出畏寒怕冷的阳虚见症。于上方中加附子、肉桂,以复心肾阳气。又服3剂后,手足转温,不再恶寒,但仍时有心悸、气短,再于上方中加入党参、五味子,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愈。   苓桂术甘汤治水气痰饮   水气、痰饮是中医认为的一个致病广泛的邪气,因这些邪气具有流动不定的特点,所以能在体内引起许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五官科疾病等,苓桂术甘汤是化水气、痰饮的良方,所以用途非常广泛。   心血管“怪病”:再举一个导师刘渡舟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怪病”病例。   一冠心病患者,发病为奇,除了有心悸、胸闷、胸痛的心脏病症状外,还有一个颇为奇怪的症状,就是不时地口中嘶嘶作响,作响时从咽喉气门向上喷吐白沫,能喷出一米之远,甚为痛苦,就诊时恐怕白沫喷到大夫,特将头扭向一边。伴有恶心,咽喉哽噎,头沉,手颤。舌红,脉沉弦而滑。刘渡舟诊断为水气凌心证。处以苓桂术甘加泽泻、半夏、生姜汁。14剂而愈。   消化疾病:除了上述心血管疾病外,像消化系统疾病,胃脘胀满,没有食欲,恶心想吐,打嗝,或一吃饭就腹胀、想解大便,用苓桂术甘汤也很灵光。本方补中气的作用很强,经常服用可增加免疫力,防止感冒。   呼吸疾病:呼吸系统方面,如痰饮所导致的咳嗽、气喘,吐痰量多,用苓桂术甘汤较好。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用宣肺平喘药得到控制后,为根除痰饮,经常用苓桂术甘汤善后处理,因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用苓桂术甘汤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则哮喘就不容易反复。   五官疾病:上述所说的梅尼埃病,是苓桂术甘汤运用于五官科的典例,五官科许多疾病都可使用苓桂术甘汤,如用于眼科之视神经乳头水肿病就很好,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2000年患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下降很快,原来双目都1.5的视力,一年内下降为0.4和0.5。形体偏胖,但素来脾虚,大便不成形,经常头晕,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用苓桂术甘汤加人参、菊花、枸杞子、车前子,服用三个月,双目视力恢复到1.0。眼科疾患像青光眼之眼压高,也可用本方治疗,可加车前子、牛膝。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或鼻涕倒流于口腔、咽喉,用苓桂术甘汤都有很好疗效。曾治一女性病人,30岁,鼻炎病史,生孩子三个月后,鼻炎又发,鼻涕流入口腔,感觉清稀寒凉,不时吐唾沫,外出时随身携带小塑料袋,就诊几分钟,吐十数口。怕冷,大便稀散,舌淡嫩,有齿痕,脉细无力。因为吐物清稀、怕冷,阳虚现象,用苓桂术甘汤合上理中汤,服用3周,治愈。   苓桂术甘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用于临床时,可以随证加减。如痰多脉滑的,可与二陈汤配合使用;如头眩较重的,可加泽泻;若头面有烘热之象的,可加白薇;若血压偏高的,可加红花、茜草、益母草、牛膝;若脉见结代,则减去白术而加五味子;若湿痰作咳,则减去白术而加苡米;若见惊悸不安的,可加龙骨、牡蛎。   猪苓汤治阴虚水肿 □ 张远翠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   郭某,男,41岁,2011年11月初诊。   患者于2011年6月患肾炎,在当地乡卫生院住院1月,水肿消退,尿潜血基本消失,唯尿蛋白持续在2+~3+之间。出院后口服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六味地黄丸等,不仅蛋白仍未消,而水肿渐渐复起。   刻诊:自述口干欲饮水,小便不利,大便不实。患者面色红润,呈满月脸,双下肢浮肿,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尿蛋白(3+),尿潜血(+),血压130/85mmHg。辨证后认为,证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嘱其暂停用六味地黄丸,改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   处方:猪苓1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阿胶10克(烊化),白茅根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服。   患者服药20剂,水肿减轻,尿蛋白(2+),潜血(-),嘱其所服强的松逐渐减量,并停用雷公藤多甙,原方去白茅根,加枸杞子15克。   患者续服20剂,水肿消失,尿蛋白(+-)。后以六味地黄丸缓图其本。   按:岚皋县中医医院李万全医师认为,本例虽属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但须考虑标本缓急之理。阴虚为本,水热互结为标,理应急则治其标,待水热之邪祛尽,方可从本论治。   故以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方中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湿以利水;阿胶甘平滋阴润燥;滑石清热利小便;更加白茅根清热止血利尿;枸杞子滋阴补肾以摄纳精微,水去则热无所附,膀胱气化得行,肾藏精功能恢复,则诸症自然消失。后服六味地黄丸,乃缓则治其本之意。

杨磊 2022-10-22阅读量2100

我是不是得了梅尼埃病(美尼尔...

病请描述:梅尼埃病,过去也称美尼尔症,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间断发作的眩晕,多伴有一侧耳的耳鸣、耳闷。眩晕表现为天旋地转,持续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发作前可有耳鸣和耳闷加重,在眩晕症状缓解缓解后,耳鸣耳闷会减轻。如果上述症状反复出现,那么很可能是梅尼埃病。到医院就诊,往往需要做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和核磁共振内耳造影。医生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会做出诊断。 如果得了梅尼埃病也不必过于担心。很多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发作。如避免喝咖啡、茶、可乐等饮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等。减少盐的摄入也认为有一定作用。发作期需要对症治疗,应用抗眩晕的药物。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仍反复发作,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多种,包括优先选择的保留听力的内淋巴囊手术,以及可能影响听力的耳内庆大霉素注射。听力较差者也可考虑迷路切除、半规管填塞术。还有前庭神经切断等手术。上述手术的有效率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决定。 (以上内容请勿转载)

李树峰 2022-08-07阅读量1.2万

眩晕不是病,晕起来真要命! ...

病请描述:    如果你询问一个曾经体验过眩晕的人,“眩晕发作和坐过山车,哪个更难受?”他十有八九会告诉你,眩晕发作的时候更难受。     眩晕发作和坐过山车,两者的相似之处是眼前变化太快。不同之处有两点: 第一,眩晕发作时你不动眼前也动,而坐过山车是你跟着车一起动。 第二,乘坐一次过山车的时间通常都很短,一般就1-2分钟,而眩晕发作时间可长可短,有的就几十秒,有的可长达数天。     如果连续乘坐一个小时的过山车,大概率人人都会坐到吐。     那么眩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眩晕不是病,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眩晕发作时,除了眼前天旋地转,很多人还会觉得很恶心、甚至想吐,心跳加速,有的还冒虚汗,大汗淋漓,甚至虚脱。但是眩晕发作时,人的意识是清楚的。     哪些疾病出现的眩晕需要来看耳鼻喉呢?     参考乘坐一次过山车的时间,我们把会出现眩晕的耳科疾病分为以下几大类: 1.持续时间小于一次坐过山车的时间,代表疾病有耳石症。     耳石症的医学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即可防可治,阵发性即“一阵一阵的发作”,那么什么是“位置性眩晕”呢?     先来看一个词组“一什么就什么”。例如,“我一看书就犯困”,“我一看英语就头痛”。耳石症的患者通常表述为“我一起床就头晕”,“我一躺下就头晕”,“我一翻身就头晕”等等,这种与头部变动相关的眩晕就是“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发作的眩晕持续时间通常都很短,常常小于1分钟。耳石症患者通过限制快速的 头部变动可以预防眩晕发作,并且耳石症常具有自限性,会自愈。 2.持续时间稍长于一次过山车,大概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代表疾病有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的特点是反复的眩晕发作,眩晕发作时间通常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并且眩晕发作的时候常常伴有耳部症状,可出现耳闷——耳朵像进水了或者像塞了棉花;可出现耳鸣,耳朵嗡嗡响;还可出现听力下降。 梅尼埃病的听力下降是波动性的,什么是波动性?眩晕发作时听力下降,眩晕缓解后听力可恢复正常。这是梅尼埃病的另一大特点。但有的病人反复发作眩晕后,听力越来越差。     很多病人眩晕发作的时候,完全被“天旋地转”的难受感给吓到了,所以容易忽略伴随症状。 3.眩晕持续时间远远超过一次过山车,可长达24小时甚至好几天,代表疾病有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出现的眩晕症状持续时间最长,可长达24小时甚至数天,得了此病的病人很痛苦,得体验一整夜的加强版过山车,令人欣慰的是,相比于上述疾病,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率比较低,并且前庭神经炎也是一种会自愈的疾病。 4.还有一类疾病,眩晕发作的时间可长可短,代表疾病有突发性耳聋、前庭型偏头痛。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病因不明。有些人可能某天醒来突然发现一侧听力不好了,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前往耳鼻喉科就诊。但是还有一些突聋患者发病时可表现为剧烈的眩晕,眩晕时间可长可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眩晕,难受的感觉可以覆盖听力下降,患者容易出现治疗延误。突发性耳聋治疗得越及时,听力恢复的效果相对来说也就越好。伴随的眩晕症状随病情缓解后可以完全消失并且通常不会复发。     前庭型偏头痛是所有耳科疾病里最不容易确诊的一类疾病。有专家称它为头晕疾病里的“变色龙”:症状多变,持续时间也多变。除了眩晕症状外,还可出现头痛。很多人在头痛症状发作了很多年以后才慢慢出现眩晕的症状。     最后,做个简短的总结,首先,从眩晕持续的时间来看,由短到长分别为耳石症、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可长可短的疾病有前庭型偏头痛和突发性耳聋。其次,从眩晕发作的次数来看,前庭神经炎和突发性耳聋的眩晕随疾病治疗后眩晕通常不再发作,也就是说,只发作一次,而耳石症、梅尼埃病和前庭型偏头痛的眩晕可反复发作。     如果你出现了“眩晕”或者“头晕”而医生怀疑你得了上述疾病的话,建议来耳鼻喉科接受进一步诊治。     温馨提示:耳科相关疾病所导致的眩晕除了防患老年人跌倒外,通常都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还有一些中枢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眩晕。因此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大,突发严重头晕或者眩晕,甚至还出现手脚不利索、说话不利索等症状,优先前往神经内科或者急诊科就诊。

石小玲 2022-07-19阅读量9291

星状神经节阻滞------百...

病请描述: 历史演变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疼痛门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麻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以达到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与节前、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可逆性阻滞。该方法最初是被偶然发现的,1883年Liverpool和Alexander在结扎椎动脉治疗癌症时,误伤了交感神经,却得到了意外的治疗效果。此后许多年中一直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断颈部交感神经进行治疗,1920年开始推广经皮的微创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疼痛科周远华 治疗范围 目前SGB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不仅用于治疗其支配区域的头、颈、胸和上肢的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于心脑血管、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治疗范围遍及全身。 解剖定位 颈部交感神经节位于颈部血管鞘的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一般每侧有三个交感神经节分别称为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颈下神经节也称为星状神经节或颈胸神经节,其形状不规则,大于颈中神经节,位于C7横突基底部和第一肋骨颈之间的前方、椎动脉的后方、斜角肌群的内侧,肺尖在其下方。星状神经节呈卵圆形长约2 cm,宽约1 cm。星状神经节的下界位于胸膜的后方,被疏松的蜂窝组织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另外,星状神经节也发出灰交通支、连接第七、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还发出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丛,并随该动脉到达腋动脉的第一段。该节的另一些分支分别围绕椎动脉组成椎动脉丛,沿椎动脉上行。进入颅腔,围绕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直到大脑后动脉,在此和起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会合。星状神经节发出的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入心丛而参与心脏的活动。                         作用的原理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上述系统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该阻滞方法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使许多自主神经失调性疾病得以纠正。通过阻滞星状神经节,解除星状神经节的过度紧张及功能亢进状态,使头、颈、上肢、心脏等血管扩张,明显改善心、脑血流量,增强机体的抗病功能及抗炎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稳定全身自主神经系统。 治疗效果 (一)抑制疼痛 当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敏感和兴奋,血浆中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上升。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其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到抑制,可阻断脊髓反射通路,减少脊髓内P物质和血浆儿茶酚胺的释放[3],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其分布区内血管收缩、腺体分泌、肌紧张受抑制,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并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带走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疼痛-交感运动神经兴奋-局部缺血缺氧-疼痛”这一恶性循环。 (二)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心脏的重要神经支配主要来自星状神经节,但这种神经支配存在着不对称,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窦房结,心脏传导及心肌不应期的影响不同,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效应,右侧星状神经节发出的节前纤维对心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占优势地位。右侧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心率的影响较左侧明显,但是单侧阻滞对心血管调节作用还存在分歧,Kim等发现对于有头颈疼痛的患者进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会增加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而右侧阻滞则不会。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早期的实验就证明,阻滞星状神经节可以产生与静注前列腺素E(PGE1)相似的扩血管、增加血流的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调节脑血管运动神经的功能、解除血管痉孪,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神经功能,明显增加脑部血流量[5]。所以,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管意外等脑部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对内分泌系统和应激反应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缺血等刺激时能够产生应激反应,应激通过大脑皮质、大脑的边缘系统刺激下丘脑自主神经,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可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过程。星状神经节阻滞使下丘脑的血流量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与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应相对应。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系统而调节不同应激激素,可减轻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一)阻滞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多种入路,临床上主要有前侧入路法、高位侧入法及辅助引导穿刺法等,其中前侧入路法最为常用。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侧出现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鼻塞、眼结膜充血、面微红、无汗。                 1. 前侧入路法 (1)气管旁入路法:患者仰卧,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毒,术者位于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气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C6横突)处用6.5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C7横突,引导进针,约穿刺2~3 cm,可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已经到达C7横突的前外侧,退针少许,回吸无血、气体、脑脊液即可注药。应注意穿刺星状神经节时并无异感,故不需寻找异感。早期应用此法较多,但因C7横突不易触及,且靠近胸膜顶,气胸发生概率较大,易损伤椎动脉,目前已较少使用。                       (2)改良气管旁入路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薄枕,于患侧胸锁关节上两横(食、中)指处,放置术者食指(行左侧阻滞时)或中指(行右侧阻滞时),距离左食指或左中指约1 cm处放置左中指或左食指(食、中指指尖处于同一水平面),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动静脉鞘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右手持6.5号针头、于两指中间(相当于C6横突水平)垂直刺入,当针尾与气管前皮肤表面处同一水平位时(约相当于进针1.5~2.5 cm),无需触及角质,回抽无血、气体、脑脊液即可注药。近年有人提出,在C6和C7部位穿刺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相似,而前者发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 2. 高位侧入穿刺法 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术者位于左侧,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界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C6横突水平处。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使针头触及C6横突,然后将针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倾斜,针尖在C6横突前侧通过,超向C7横突的方向前进约1 cm,回吸无血、脑脊液即可注药。                3. 辅助引导穿刺法 星状神经节位于椎动脉三角内,处于C7横突基部和第1肋骨颈之间前方,周围毗邻许多重要结构如气管、颈动脉、颈静脉、椎动脉、喉返神经、胸膜腔等毗邻脏器。传统的盲探式穿刺定位困难,准确性低,易损伤颈部血管和神经,因此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目前利用超声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越来越多,超声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无放射损伤等优点,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盲探式侵袭性操作,具有正确选择穿刺点、缩短穿刺时间、精确控制进针深度、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盲穿损伤临近重要器官,特别是对于肥胖、颈短、小儿、水肿、低血压以及畸形等较难穿刺的患者具有盲探式穿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应用超声进行神经节阻滞既能提高成功率又可减少并发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适应症 1.  全1、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高血压/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下、厌食症、过食症、失眠症、全身多汗症、眩晕、全身性白癣、皮肤搔痒、溢脂性皮炎、脑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肢痛、断肢痛、糖尿病。 2. 2、头部疾患:脱毛症、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群集性头痛、颞动脉炎性头痛)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等。 3. 3、面部疾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非典型性面部疼痛、咀嚼肌综合征、下颌关节综合征。 4、眼部疾患: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类囊胞黄斑肿胀、角膜溃疡、白内障、瞳孔紧张症、飞蚊症、视觉疲劳、屈光异常。 5. 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副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突发性难听、渗出性中耳炎、美尼尔氏症、良性发作性眩晕、鼻塞、扁桃体炎、耳鸣、咽喉部感觉异常症、嗅觉障碍。 6. 口腔疾患:拔牙后疼痛、舌痛症、口内炎、舌炎、口唇炎、口内粘膜干燥症。 7. 颈肩及上肢疾患: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雷诺氏病、雷诺氏综合征、急性动脉闭塞症、颈肩臂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术后浮肿、乳腺切除术后综合征)网球肘、腱鞘炎、颈椎病、关节炎、掌多汗症、冻伤、冻疮、甲周围炎、甲纵裂症、腋臭。 8. 循环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窦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 9.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栓塞、肺水肿、过度换气综合症、支气管哮喘。 9.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栓塞、肺水肿、过度换气综合症、支气管哮喘。 11. 妇产科疾病:月经异常、月经前紧张症、月经困难症、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切除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女性不孕症。 12. 泌尿科疾患:神经性尿频、夜尿症、尿失禁、肾盂肾炎、IgA肾病、游走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 13. 腰及下肢疾患:腰痛症、膝关节痛、足癣、肢端红痛症、鸡眼、冻伤及冻疮。                 

刘俊杰 2022-05-12阅读量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