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突发性耳聋 > 内容

突发性耳聋内容

为什么女性面肌痉挛患者偏多?

病请描述:  近些年人们最感慨的就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多么快,凡事有利就有弊,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高度的社会和工作压力。而这样的高压环境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比如说面肌痉挛。根据卫生部统计,近几年面肌痉挛患者的比例逐年递增,仅排在抑郁症与神经衰弱等高发性病症之后,俨然即将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那么造成面肌痉挛有哪些原因?   面肌痉挛是一种怎样的病?   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与面肌痉挛的发作是有一定关系的,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年人,而这其中又以女性为主。中年人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但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所以作为中年面肌痉挛患者,他们才特别想要问面肌痉挛有哪些原因?其实人到中年期总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如果压力释放不当,很可能在双重压力的压迫之下,最终突破底线。也就我们所说的患上与压力有关的病症,比如说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主要表现是阵发性的半边的面部不自出抽动,虽然它的症状并不强烈,也对我们的人体没有直接性的器官损害。但是因为面肌痉挛的发作区域是在我们的脸部与颈部,所以面肌痉挛依旧是女性患者想尽快治愈的问题。   造成面肌痉挛的原因有哪些?   唐都医院的王景博士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知道面肌痉挛和面部神经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具体的造成面肌痉挛有哪些原因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其实面肌痉挛痉挛的绝大多数发作原因是因为某种压迫面肌神经传导而导致的病理性干扰现象。这个压迫物可能是错位的血管,也可能是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根据临床检测病例,也有一些为数不多的病人出现面肌痉挛症状的原因,是他们患上了脑瘤或者动脉瘤等压迫面部神经部位而造成的并发症。我们建议所有出现面肌痉挛的患者先要做一个核磁共振以保障自己除了面肌痉挛问题外,没有其他隐形疾病。   面肌痉挛要怎么治疗?   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适应症大相径庭,比如药物治疗可以暂时减轻抽搐的程度,但不能将抽搐症状祛除,因此药物治疗适用于疾病早期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注射肉毒素可以通过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来阻断神经传导,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缺点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需要反复注射,而长期注射有造成永久面瘫的可能;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一种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以祛除面肌痉挛。   近年来,随着对病因的明确,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术针对病因治疗,达到根治效果。其手术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将位于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垫以Teflon棉片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目的。随着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治愈率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提高,少见并发症有听力障碍、面瘫、耳鸣等。先进的手术及监测设备,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手术安全。

王景 2024-04-12阅读量32

春季眩晕患者增多,其中不乏一...

病请描述: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眩晕症的高发季节。“近期天气忽冷忽热不稳定,因头晕或眩晕来眩晕症专病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一些耳石症病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表示。 ▲ 席刚明教授在坐诊   天旋地转,1/3眩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席刚明教授介绍,眩晕是指人的空间定位能力发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发病时表现为视物旋转、晃动、偏斜等,常伴有恶心、呕吐。   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的原因有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颅脑炎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脑干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等病变等。外周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中,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而且从几岁的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发生耳石症,最多的发病人群为30岁到60岁的成年人。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或夜里在床上翻身时,甚至是低头、仰头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大汗等。上述症状除了带来生理上的极大不适,还会造成心理恐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得了脑梗?是不是脑供血不足?还是得了颈椎病?   45岁的王女士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感觉整个床像是云霄飞车般要翻过去了,她一下摔倒在地。王女士被家人送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一切正常”。辗转求医后,医生确诊她患上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高发而不被人知晓的眩晕症。   席刚明教授特别提醒,年轻人患耳石症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熬夜、玩手机、不喜欢运动可导致耳部缺血。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保健意识、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耳石脱落,形成耳石症。 ▲ 患者在进行“耳石症”检查治疗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为什么会脱落?   席刚明教授介绍,在我们的耳朵里,有一种叫椭圆囊斑的结构,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黏附着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叫作耳石,耳石的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比如:我们坐车时即使是在打瞌睡,也能感受到刹车,这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耳石只有20~30微米,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症,一般是由于疲劳、外伤或其他不明原因,耳石从患者前庭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影响了平衡功能,使人产生剧烈的眩晕。   临床上医生还根据耳石脱落于谁家,将耳石症又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前半规管耳石症和混合型半规管耳石症,这四种类型。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占 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 6.3%;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次之,占 10%~30%;前半规管耳石症为少见类型,占 1%~2%;多半规管耳石症占 9.3%~12%。   耳石症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天旋地转,或物体左右晃动,在眩晕的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面色蜡黄,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泻。耳石症的眩晕,和位置变动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在起床或卧倒时眩晕,向左或向右翻身时会有发作。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为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不论眩晕如何严重,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也没有耳鸣、耳聋等其他症状。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为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和识别能力,给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精准的诊治,2023年1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已诊治了100多位患者。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   该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优势明显。首先,患者坐在座椅上,通过三个转轴的协调,精确定位、定量、定速,使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更准确;同时,全自动化的诊断与复位,可带动患者全身整体运动,亦可按照半规管实际走向,进行更合理的360度复位。而且,仪器还采取了三维动画和高清显示技术,配备了带红外摄像头且有百倍放大功能的专业眼罩,可让医生对患者眼震及曲线的观察更为精细,辅助判断病因。新设备还让一次诊疗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效率大大提高,是手法诊断和治疗的三倍。且患者和座椅一起做整体转动,避免了受伤的风险,对颈、腰椎病等患者亦无特殊限制。 ▲ 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耳石复位后,防止耳石“再逃跑”   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是良性疾病,但耳石回到“原来位置”后,也可能在数日、数月、数年后复发,要把握好以下 4 个时间点,防止耳石“再逃跑”。   复位当天,静坐半小时。复位治疗后,静坐半小时有助耳石稳定在椭圆囊,避免它再次脱落。   3 天内,床头抬高 45°。复位治疗后3天内,将床头抬高 45°,可以在床头多铺一床被子营造一个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以免影响颈椎。睡觉时要轻轻地向后躺下,左右翻身时也应轻柔。   一周内,避免美发和牙科检查。由于美发、牙科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将头部保持在某些特殊的位置,易致耳石再次脱落。   半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复位半个月内应避免登高、游泳等较剧烈运动,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忌烟酒,以免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再次诱发耳石脱落。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复位   注:注意6件事,有助远离耳石症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除烟酒,不要长时间过度看电视、电脑、手机。   2.去除病因:及时去除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   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4.积极防治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的关键因素,建议及时防治。   5.及时防治骨质疏松:女性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和频繁的耳石症发作,应注意合理饮食、适当的日光浴,加强锻炼。   6.曾有耳石症发作的患者要注意:在高发期,自己哪一侧眩晕比较明显,就要尽量避免用患侧侧卧。动作尽量缓慢平稳,避免抬头晾衣服、低头系鞋带等变化较大的动作。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视物旋转、头晕等症状不仅会让患者产生紧张感,同时在从事某些高危作业及开车时,一瞬间的眩晕也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在病发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另外平时应多锻炼身体,使平衡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对于预防耳石症的发生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4-12阅读量68

出现渐进性一侧耳鸣、听力下降...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多见于30岁至60岁的成年人群,多数单侧发病,早期患者会时感单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突发性耳聋。由于人们对于听神经瘤这一疾病的陌生感及认识不够全面,常在疾病发生时而不自知,导致肿瘤越长越大。   听神经瘤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7%-12%,多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氏细胞,极少数起源于耳蜗神经,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听神经瘤的危害远远不止“影响听力”   听神经瘤,顾名思义,主要影响患者的听力。但是,听神经瘤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   肿瘤较小时,不易察觉随着肿瘤的缓慢生长,逐渐压迫耳蜗神经及前庭神经导致患侧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此过程可表现为渐进性也可表现为突发性;   另外患侧前庭功能下降,导致平衡问题,如眩晕,走路不稳等表现;   随着肿瘤的继续增长,压迫到三叉神经,出现三叉神经痛甚至面部疼痛感;   长期压迫面神经,出现面肌抽搐甚至面瘫症状;   最严重的压迫小脑组织导致共济失调,出现颅内高压及脑疝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那么患上听神经瘤应该怎么办呢?   中年耳鸣者应考虑到听神经瘤的可能性,早期治疗面听神经保留率高。目前影像学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核磁技术都已成为诊断听神经瘤的可靠手段。   听神经瘤的治疗目标主要有四种,一是部分切除肿瘤,二是完全切除肿瘤,三是全切肿瘤并保留面、听神经功能,四是阻止肿瘤生长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然,最理想的治疗目的是肿瘤全切,并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   听神经瘤虽是良性,手术难度比较大   听神经瘤生长于桥小脑角区(CPA),附近有较多重要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小脑、脑干及较重要动、静脉,空间狭小。听神经瘤作为良性肿瘤,进行切除时需注意保护神经功能,至少做到面神经功能保留和听神经解剖保留。医生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最后,患者朋友需要明确的是听神经瘤的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听力下降、耳鸣,并且治疗效果不明显。这是肿瘤压迫引起的症状,与普通耳鸣很难鉴别。因此,许多听神经瘤病人早期去耳鼻喉科看病查不出病因,被认为是一般的听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聋。因此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相关专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就诊,仔细鉴别两者区别。

姜海涛 2024-03-15阅读量93

新生儿出生听力缺陷:不必着急...

病请描述:①新生儿听力障碍原因 尽管随着近些年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不少患儿出生即存在缺陷,给自身、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身心负担。听力障碍,就是目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大约占全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1/5,每年接近有3万例。 那么,常见的听力障碍因素有哪些呢?可以分为两大类。 1、遗传因素:全世界范围内,这个因素所致者占50%。目前研究较多的是GJB2 基因和SLC26A4基因,这两个基因与耳聋有明显相关性。注意:只是相关,并非必然。 2、非遗传因素:①病毒因素:若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不慎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经胎盘传至胎儿,则患儿出生后发生不可逆听力障碍的风险明显增高,尤其是巨细胞病毒,病毒因素大约占30-40%左右。②缺氧:众所周知,缺氧会对神经系统带来损伤,听神经也不例外,从而导致耳聋。③高胆红素血症: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同样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也会损害神经系统,如果严重且时间久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听力障碍。④早产儿:早产儿往往很多脏器未发育成熟,包括神经系统,若再出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缺氧等,则很容易造成听力的不可逆损伤。⑤耳毒性药物:目前报道的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大约有130多种,如大家很熟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抗疟药氯喹和奎宁、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等。后3种非遗传因素约占10-20%[1]。 当然临床上,引起耳聋并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一般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棘手地是,这些因素是很难在产前筛查出来的,尽管可以做基因筛查测试,但是很难确定究竟是哪个具体的基因所导致的,就算筛查出来,也不能说100%就会发生耳聋,只能说风险增加,其他因素也如此,所以医生要结合多学科、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 所以,尽管目前科学尚有极限性,理解了这一点,并不是说,我们就毫无拌饭。早起发现、早起诊断、早起预防和干预就是重要的手段。那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呢?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于听力筛查的检查有以下几种检查: 1、耳声发射:这是怎样的一种检查?经研究表明,人的耳朵不仅能感觉到声音,在声音的刺激下,它(主要是耳蜗)还能主动发射声音,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是在1978年由一个叫Kemp的英国医生首先观察到的。他通过给耳朵一个声音刺激,然后用特殊的声音放大收集装置,发现人耳似乎能反射出这个声音,所以也叫“Kemp回声”。它包括4种形式:①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就是不给人耳任何声音刺激,直接用装置检测的耳声发射,这个耳声发射不是所有正常人都能检测到的,大概只有40-70%左右的人能检测到,所以检测不到也不代表听力有问题。②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这个就是经典的“Kemp回声”,给人耳一个短声刺激,强度约为80-90dB(差不多大小相当于大声喊叫),然后检测到的声音,基本是100%的正常人可以检测到。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也是很多患者做过的一项听力检查。因为人们发现TEOAE   和SOAE尽管能检测到,但是信号比较弱,波形不太好分辨。于是就尝试用两个频率的声音,当然这两个频率不是随意的,是呈一定频比关系的,一大一小两个频率,一般选择2f1-f2,因为这个频比关系,可以检测到最强的DPOAE,于是在临床上就渐渐的固定下来了,这个耳声发射,也基本上也是100%的正常人可以检测到的。④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FOAE):是用一种连续刺激声所诱发的耳声发射,因为前3种都是短声或短音,这种耳声发射获取较为复杂且个体差异大,因而临床上很少用。时至今日,DPOAE的检查非常简单,很容易获取,而且还是无创,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用DPOAE筛查新生儿听力,极为方便有利。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过于敏感,以至于外耳道若有耵聍堵塞、羊水等导致外耳道不通畅的情况时,它是检测不到的,哪怕你是正常听力的患者,如果外耳道不通畅,耳声发射也可能是阴性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听力损失超过20-40dB(差不多相当于听不清1米处的正常说话声)时,耳声发射也可能检测不到。 2、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这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筛查听力的检查。它是反应整个耳蜗到听觉中枢的通路问题。它对检查的环境及个体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患儿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它的刺激声和耳声发射类似,是短声、短音或短纯音均可,刺激声的频率一般为高频音(大于2000Hz),因为如果低于1000Hz,反应的同步化范围很宽,结果不可靠。刺激声的强度一般为从90-110dB peSPL(声压级)开始递减检测,直至最小能引出波形的分贝值,即为听阈。这个检查的作用,主要在了解听力情况和听神经至听觉中枢之间的传导通路是否完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BR与听力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纯音听力测听(就是医院检测时,需要患者举手示意的一种听力检查,属于行为测听的一种),因为ABR所检测到的阈值取决于刺激声强度所引起的神经同步活动情况,毕竟ABR测的是电位,需要引出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波形,这是很多神经元同步活动的结果。 3、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这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故名思义,它是由调制信号引起的、反应信号与刺激信号具有相位锁定关系的听觉诱发电位。它与ABR的检测方法类似,不同的是它可以多频率检测,具有更强的频率特性,且最大声强输出强度大,因而对于听力极度不好的人,评估其残余听力也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它毕竟是刚发展起来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比如为何电测听测出来的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患者,理论上用ASSR来检测的话,理应与电测听差值大才对,但事实是反应阈与行为阈(即电测听测出来的听力值)差值小,有学者用“重振现象”来解释,这并不完全;还有低频检测时,其反应阈与行为阈相关性差,也就是对低频的检测听力与实际不准,有专家认为是周围环境噪音的影响所致,这似乎也并不全面。总之,这种方法在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的精进。 这三种听力检查技术,就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方法技术。那么,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新生儿筛查技术规范》所建议的: (1)出院前OAE筛查,通过:出院;未通过:做ABR筛查,通过:出院;未通过:6月龄前做听力学评估。(2)出院前OAE筛查,通过:出院;未通过:第42天OAE复查,通过:出院;未通过,做ABR确诊。(3)出院前:有新生儿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者:OAE+ABR,无高危因素者;OAE。第二次(3月龄):出院前未通过者,做ABR。第三次(6月龄):第二次未通过者,做听力学评估[2]。 ③新生儿听力障碍干预措施 出生听力障碍的患者建议在6个以内作出最终听力学评估,因为研究表明,6个月内对患儿进行干预要比6个月后干预明显有利,尤其对言语功能的发育。首先要查找病因,通过听力检测、医生的专科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如若证实确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则建议患儿尽早佩戴合适助听器,如果助听器收效甚微或无效的患儿则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3-4周开机,之后需要进行言语训练。当然一旦筛查出新生儿听力障碍,也不必恐慌,有半年的诊查时间,可以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温瑞金,李琰,罗仁忠,等.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听力评估结果转归分析 [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23(19): 865-868. 2. 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 Year 2007 position statement: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J]. Pediatrics. 2007; 120:921-989.

黎长江 2024-03-06阅读量275

抽不停的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虽然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无法控制的面部肌肉抽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面容和生活,甚至造成心理影响。   面肌痉挛应该怎么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面肌痉挛,本手术相比国内其他手术创伤更小、疗效更高、并发症更少。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来的手术方法,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专家推崇的外科治疗面肌痉挛方法。其优点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的同时,保留面神经正常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   颅内神经、血管密布,如果神经、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动就会导致神经短路,面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面肌痉挛。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手术方法: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5cm的直切口,然后开一直径为2cm的骨孔即为“锁孔”(传统骨窗直径3—4cm,创伤大),在显微镜下对面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面神经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疼痛或痉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整个手术过程大概一至两小时。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且能够保留这些神经的解剖完整。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其他所有面肌痉挛的患者均适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减退,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在大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这种并发症低于5%。   神经外科专家王景提出面肌痉挛手术“双保险”   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和听力监测,在不需过多的剥离或牵拉操作条件下,即可清晰的显示神经根、脑干和血管攀的形态,能避免或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并有助于确认压迫血管,内镜下能观察到压迫血管与神经根、脑干之间存在的微小侧枝血管,能避免在推移责任血管或放置减压棉片过程中造成微小血管损伤,神经根减压后,内镜下能确认插入减压棉片后血管的位置和状态以及神经根松解情况,这就使术中能够极快又准确找到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也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听神经、面神经的损伤,术后听力障碍、面瘫的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大降低。

王景 2024-02-19阅读量73

得了颈椎病,啥情况需要做手术?

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增多,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也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对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而言,手术并不是必要的,只需要进行调整生活方式、药物、物理治疗等保守疗法。这也让很多患者以为,颈椎病完全不需要做手术,甚至会在医生建议做手术时提出质疑。 确实,大多数颈椎病不需要做手术,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情况比较严重,不得不做手术。那么,颈椎病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做手术呢? 由于颈椎位置特殊,手术难度较大,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只有当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才会选择进行手术,比如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出现上下肢肌肉无力或萎缩、肢体感知觉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时。总的来说,颈椎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主要取决于颈椎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因为是它们决定了患者会出现怎样的症状以及会带来哪些后果。 颈椎病根据受累的组织结构不同,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其治疗原则和手术时机各不相同。 1、颈型颈椎病 颈椎退行性改变,以颈部症状为主,表现为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颈型颈椎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更不需要做手术,只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进行药物、物理治疗即可。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变刺激、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是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类型,临床表现与颈型颈椎病类似,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还会出现颈神经走行部位的放射性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程度较轻,一般可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来改善症状,绝大部分不需要做手术。但如果正规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反复发作而且肌肉萎缩或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还是需要考虑手术,以免造成神经不可逆损伤。 3、脊髓型颈椎病 病变影响了相应节段脊髓,是颈椎病里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肌张力高、痉挛甚至强直,不能做精细动作等。 绝大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因此以手术治疗为主。从原则上来讲,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且无手术禁忌证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除非患者由于特殊原因症状较轻,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非手术治疗,并注重定期随访,若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应尽快手术。 4、交感型颈椎病 是颈椎病里最复杂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性头晕、恶心呕吐、头枕部疼痛,还可以出现心跳加快或减慢、心前区疼痛。 绝大多数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有良好的效果,且由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确定具体病变的位置,因此一般只能采用保守治疗。除非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同时颈椎影像能够明确找到病因,才会考虑手术。 5、椎动脉型颈椎病 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主要表现为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一时性意识障碍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首选保守治疗,一般能够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如果存在颈性眩晕导致的猝倒史,且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同时又经椎动脉超声或核磁证实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考虑手术。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而言,保守治疗都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一般只有保守治疗的无效且症状非常严重时才考虑手术。但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史国栋 2023-12-26阅读量221

坐上“魔椅&rd...

病请描述:  今年57岁的张阿姨三天前感到头晕,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她说,头晕是在起床、躺下或是翻身的时候发生,头晕的时候感到天旋地转,恶心想吐,十分难受。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告诉张阿姨,这些症状是耳石症的主要表现。   “不要担心,我们医院最近引进了一台专门治疗耳石症的仪器耳石复位治疗仪,你只要坐在上面,我们在电脑上操作,转几下就好了。”来到一楼眩晕诊疗室后,医护人员帮助张阿姨固定在治疗仪的座椅上,然后为她戴上眼罩。进行了几下翻转后,诊断其为左后半规管耳石症,当即在复位椅上予以复位治疗,短短几分钟,治疗结束。张阿姨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头晕了,走起路来也很自在。   “这个椅子真神奇,像是有魔力一样,没想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好我这头晕的毛病,真是太好了!”她赞不绝口地说道。   经常头晕目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颈椎病、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等。但是,不少时候,这都源于“耳石症”。席刚明教授指出,头部外伤或者长时间固定姿势,比如低头玩手机、颈部持续转动等,都有可能诱发耳石症。 ▲ 患者在做检查   耳石症是什么?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席刚明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耳石症发病率极高 年轻人也是高发群体之一   席刚明教授指出,大部分耳石症原因不明,而耳石症发病率占眩晕患者中的30%,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的患者居多。患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容易继发该病;还有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不能下床活动,也容易发生耳石症。   一般来说,耳石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耳石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年发病率高达10.7/10万——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合并恐高、晕车、晕船等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这可能跟潜在的血管机制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眩晕症专病门诊——专病专治,对因治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了眩晕症专病门诊,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眩晕团队。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理疗、前庭功能康复等多种手段实现眩晕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   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身体的位置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将患者固定在治疗座椅上后,通过旋转轴实行精准旋转,运用红外眼震系统将患者的眼震实时记录下来,精确定位病变半规管,实现多方位滚转复位治疗,全程实时动态检测,诊断和治疗准确、安全有效。诊断和复位时可由座椅带动全身整体转动,避免了对患者的颈部及腰部造成刺激,有效弥补了人工手法复位的缺陷,相比传统手法,患者身体的位置变动更充分,甚至可以实施一些传统手法复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复位方法,因而治疗效果更精准、安全、有效。 ▲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引进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适用于以下范围:   1.适用于各种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对难治性耳石症设计个性化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2.适用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等前庭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3.其他功能:   ①多种前庭功能检查(自发眼震实验、位置性试验、变位试验、固视实验、旋转急停实验、正弦摆动实验等)。   ②对三组不同的半规管分别进行功能检查。   ③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空间运动病等,又称运动病)的康复及习服训练。   ④针对每组不同的半规管进行针对性训练。   ⑤针对特殊职业人群的选拔和评估。   ⑥前庭功能科研的综合模拟再现平台与临床引用前庭功能检测、康复、评估等。   ⑦对非典型耳石异位症引发的头昏脑涨、恐高表现、颈肌僵硬、肩颈酸痛、头上戴箍等临床症状进行康复训练与治疗。   耳石复位后应该注意什么?   席刚明教授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48小时内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1、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2、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 30 度入睡;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4、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业、开车;   6、门诊随诊:建议复位 1 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12-26阅读量457

【在线答疑】听神经瘤手术治疗...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35岁的许女士留言:“我近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双侧耳鸣(或左或右),近半年听力下降,偶有头疼、邢哲不平衡、突然躺下时眩晕想吐,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断突发性耳聋,吃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前两天到医院做MR检查,结果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左侧听面神经根部小血管绕行,现给与甲钴胺治疗,未特殊处理治疗,今未了解病情及治疗特来问诊。”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看,诊断为听神经瘤,患者已经出现听力下降,肿瘤也较大,建议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听力下降,手术后是否能恢复?   如果术前检查显示患者已经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术后听力恢复较困难。早期听神经瘤的症状常常表现为耳聋、耳鸣及眩晕,易于被患者所忽视。临床上也会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直到完全失聪后才查出病因,很惋惜。正因为这种前期误诊误治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赵天智 2023-12-15阅读量143

三叉神经痛都在哪些位置疼?有...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   发作时间方面,三叉神经痛属于阵发性疼痛。也就是一会儿疼、一会儿不疼,不会一整天或者几天连着疼,一般疼一会儿就好了。   疼痛性质方面,类似于“电击样痛”。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的方向,一发作就传到面部或者耳朵,感觉像过电一样。有些剧烈的疼痛像刀割一样,又叫“刀割样痛”。   疼痛位置方面,只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疼痛,才是三叉神经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不属于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方面,三叉神经痛有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某些病人面部有些特殊的地方,一碰就疼,常见的部位有嘴唇上或者鼻子旁边。我们管这个地方叫“扳机点”,也就是可以触发疼痛的地方。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一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王景 2023-12-12阅读量359

三十岁的年纪,八十岁的听力 ...

病请描述:作者:石小玲  指导老师:王云峰主任医师 小美今年30岁,初为人母并且事业有成,但自从孩子出生后她就觉得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了,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医生告诉她她已经中度耳聋了,初步诊断是耳硬化症。小美垂头丧气,心灰意冷:我才30岁啊,怎么就耳聋了! 耳硬化症是耳朵变硬了吗?接下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耳硬化症。 1.耳硬化症有什么表现? 耳硬化症是一种好发于30-40岁青中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听力下降的疾病。听力下降缓慢进展,早期多为单耳听力下降,随时间进展可累及双耳,大部分属于传导性耳聋,后期可发展为混合型耳聋。 2.为什么会发生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具体病因不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还可能跟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女性患者常在怀孕或分娩后听力下降加速,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3.耳硬化症是哪个部位出了问题? 我们先了解一下耳朵的构造。 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图1)。 图1耳示意图 图2耳硬化症病变部位(红色圆圈) 插图选自RobertK.Jackler.Earsurgeryillustrated:acomprehensiveatlasofotologic[M].NewYork:Thieme,2019:16,152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也就是我们平常用掏耳勺所到达的地方。外耳与中耳相隔一层菲薄的鼓膜,中耳结构比较复杂,中耳里有三块听小骨相互连接,其中最内测的小骨叫做镫骨,它与内耳相连。镫骨与内耳相连的部位(图2)由于不明原因发生了一系列骨质吸收、破坏、疏松、沉着和致密的新骨形成等反复交替的改变,导致镫骨活动欠佳甚至固定不动,使声波不能顺利传入内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病变部位不是单纯的骨质变硬,还可出现骨质破坏与骨质疏松,但是因为原名已长时间沿用成习惯,至今未作变更,仍称为耳硬化。 糟糕的是,耳硬化症不仅累及中耳,后期还可波及内耳。内耳一旦出现病变还会出现神经性的听力下降,一旦波及内耳,意味着病情更加复杂了。 4.除了听力下降,耳硬化症还有别的症状吗?临床是如何诊断得呢? 耳硬化症最常见症状为听力下降,相比在安静环境,部分患者觉得在嘈杂环境中听力更好。部分患者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因而自语声小。除了听力下降,很多患者还出现“嗡嗡”样耳鸣。还有一些患者可出现眩晕,即视物旋转。临床耳科医生根据病史及耳部薄层CT可以诊断,但不典型的耳硬化症需要做鼓室探查手术方可明确诊断。 5.耳硬化症该如何治疗呢?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耳硬化症,耳硬化症以手术治疗为主。轻度听力下降可以继续随访观察,一旦听力下降加重,并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大部分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听力,手术创伤较小,大部分患者次日即可出院。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可配戴助听器以改善听力,目前除了传统助听器外,新型的牙骨导助听器可以比较理想的解决美观和音质的问题。我院的听力康复门诊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王云峰 2023-12-11阅读量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