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泛酸 > 内容

泛酸内容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572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64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11

三九补一冬与祛风防寒

病请描述: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今年恰逢腊月二十九。虽然往年“三九严寒”中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等少数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干冷时段,又因为大寒与兔年春节后的立春节气前后相交接,按理说在饮食上我们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后我们应该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万物的升发,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 习俗与饮食 譬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上海地区有用糯米、大米、红豆、莲子、枸杞、大枣、桂圆做成八宝饭,尤其是选取血糯米做成的八宝饭更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但必须是脾胃运化、传导功能较佳者才适合,因为冬春季节最是各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好发时段,对于平素有胃脘部胀满、泛酸、嗳气者需警惕少食油炸、糯米及血糯米制品,春节伊始也不宜多食汤圆、饺子、面食、地瓜等容易胀气、产气食物;即使是没有明显胃胀、泛酸但脾胃虚弱者自制八宝饭、烧麦制品也可精简食材,尽可能选取莲子、山药、扁豆、饴糖、茴香等健脾理气之品。 养神与睡眠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温馨提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适当早睡晚起(建议:21-22点;6-7点),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多数专家都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因人而异。 防寒与食疗 大寒养生须知进补宜封藏,进补到尾声,如果秋季进补适宜“平和”,那么冬季进补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应少食生冷之物。大寒饮食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阳,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另外,大寒适逢春节前后,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可适当多吃一些健脾消滞的食物,如胃酸较多、嘈杂易饥者食用焦山楂或者炒山楂;也可多喝薏米、山药粥,能健脾祛湿。防风御寒者,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红色果蔬(如红糖姜茶、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和红色果蔬能使人体增加热量,辛温食物可祛风散寒。此外不服中药、膏方者日常还可以喝一些红茶或熟普洱茶,也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冬季喝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比如肾虚劳损、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虚寒症人群,更适合“阳过、阳康”的病人调养脾胃、发汗。大寒节气至春节又适合喝羊肉萝卜粥,可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但牙周炎、咽炎、便秘、尿路感染、肝火较旺等热盛症者不宜食用。 大寒一到,天气寒冷,血管遇冷收缩后会导致血压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也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对于脂肪肝、高脂血症、血糖异常者、嘌呤代谢异常者以及阳康痰湿未祛者更不宜大补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高糖食品,譬如:浓鸡汤、老鸭汤、猪蹄汤、海鲜、油炸、烧烤、火锅、动物内脏、鹅肝、烤乳猪、鱼子酱、奶油制品、甜羹、核桃芝麻等坚果、可口可乐以及红枣桂圆人参等纯滋补保健品。 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家常的“二冬”食品:冬瓜、冬枣,其中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不宜升高血糖,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有效保护肝脏。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须知穿衣要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冷,则全身皆冷。大寒时节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冬季锻炼应注意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氧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即运动了肢体,也加强 了气血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大寒时节运动后,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寒致伤风感冒,大寒之时气温突降,还可以用童子鸡一只、黄芪、白术及调料等一起炖汤,可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的人。香菜、葱白、豆豉、生姜煮汤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则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老年人更应注意。另外每次锻炼后,脾胃功能较佳者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新鲜蔬菜等以及避开长时间热空调、电热毯,多饮温水以补充水分,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 严寒的冬日里,劳累的加班决不能影响充足的睡眠,保持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迎接兔年春天的到来……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513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37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26

减肥进入「平台期」,要突破得...

病请描述:减肥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减的两三个月往往都减得很快,然后就会越来越慢,甚至进入「平台期」,几周到几个月体重都不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又该怎么办呢?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说说。 一、 减肥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减不动的4大原因 ▲图:摄图网 1、减同等体重所需能量亏空:后期>前期 减肥时,你以为你降的体重都是脂肪,其实并不是。减肥前期身体往往会减一些水、糖原和蛋白,然后脂肪减得越来越多。 水、糖原、蛋白里的能量是低于脂肪的,所以减肥的第一个月,每减1公斤体重,能量亏空大概都不到4750千卡就行,可后面主要减脂肪时,每减1公斤体重,能量亏空差不多得7000千卡。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减1公斤体重需要的能量亏空更多了,如果你的进食量不变,又不运动增加能量消耗,那减肥速度肯定会变慢。 2、三方面的能量消耗都降低了 能量消耗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活动消耗。 基础代谢会降低是因为减肥过程会流失肌肉甚至是心肝肾上的一些瘦体重,而瘦体重的能量消耗大概占到基础代谢的70%~80%,绝对的大头。 短期快速减肥会导致基础代谢大幅降低,像美国《超级减肥王》节目中的16名减肥者,7.5个月平均减了58.3千克,如此快速的减肥让他们的基础代谢平均降低高达611千卡/天。 这大概相当于咱们女性一顿午餐的能量,她们要维持减肥的效果就得每天少吃一顿饭,听着都心疼吧。更令人郁闷的是,降低的这个基础代谢6年后基本还是那样,完全没恢复。 所以千万别快速减肥,每周减0.5~1千克,最好是0.5千克。这样才能更多的保留瘦体重,不至于引起基础代谢大幅度地降低。 食物热效应是说食物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所增加的能量消耗,进食量减少了,食物热效应自然就降低了。 活动消耗降低是因为同样的活动,比如同样是慢跑30分钟,减肥一段时间后消耗的能量就会变少,这其实很好理解,相比于较轻的自重,拖着沉重的身体跑30分钟,身体是要动用更多的能量才能做到的。 3、瘦素水平降低导致食欲增加 瘦素是脂肪分泌的,可以让人增强饱腹感、抑制饥饿感的一种激素。减肥时脂肪含量降低,血浆中的瘦素水平下降。 有研究发现,每天只摄入800千卡来减肥,8-12周后体重大约减了10%,瘦素水平下降却高达53%。 瘦素水平下降后,可以跟下丘脑受体结合的就减少,然后大脑就会发出饥饿感的信号,让人食欲增加。 另外研究表明,减肥的人会分泌更高水平的胃饥饿素,这是一种增加饥饿感的激素,另外它还会增加疲劳感。饥饿感增加、疲劳感增加和减肥停滞,又会使人非常沮丧,然后就容易放弃饮食控制,甚至暴饮暴食,让体重不减反增。 4、营养缺乏 要减肥就得控制能量,自然也会影响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 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维生素C、铁、镁、钙、锌等微量营养素都跟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假如你减肥的方式太极端比如天天饿肚子、不吃主食、严格代餐等,或者运动量大得天天疲惫不堪就很容易缺乏微量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缺乏了脂肪分解就会受影响。 总结一下:减肥一段时间后,减肥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减不动,是因为后面每减1公斤体重需要更多的能量亏空;是因为跟减肥前比,各方面的能量消耗都在变低(除非你增加大量运动);是因为人体就是不想被减掉脂肪,所以拼命地让你多吃;还因为能量亏空大营养缺乏了。 二、 跨越平台期的三大秘笈 ▲图:摄图网 1、适当地多吃一点儿 如果你前面是快速减肥,那现在就别再拼命地节食,饿得自己前胸贴后背了,适当地让自己多吃一点,不是完全放开的大吃大喝,就是多选天然健康的食物,尽量每顿饭主食1拳头、蔬菜2拳头、蛋白1拳头,让自己吃到饱而不撑。 这样做是为了让身体恢复一下,让肌肉流失少点儿甚至增加一点肌肉,也让失衡的激素水平恢复恢复,饥饿感降低一些。 体重稍微有所增加也不用焦虑,减了10斤胖回来2斤,这完全可以接受,如此让身体恢复恢复是为了继续减下去。 2、服用膳食补充剂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建议,适量补充含维生素 A、B2、B6、C 和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以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 平台期也最好每天服用一粒复合维生素,以弥补之前能量亏空大引起的营养缺乏,营养补上来了,正常的能量代谢不受影响,也就利于跨过「平台期」。 3、增加日常活动 一上来不建议做对你而言有挑战性的运动,比如举铁、慢跑,因为太有挑战就容易疲惫不堪,难以坚持。 如果你没有运动习惯,擦擦桌子、拖拖地、走走路这种没有挑战的日常活动就足够。咱们也别小瞧做家务消耗的能量,BBC《关于卡路里的真相》这个片子,邀请了3个家庭,让他们早餐分别摄入600千卡。 第一个家庭早餐后被安排在健康房剧烈锻炼,第二个家庭早餐后需要一直做家务消磨时间,第三个家庭早餐后只坐着,啥也不做,结果第二组做家务消耗的能量高达800千卡,在三组中属于最高的。 如果你从开始减肥就有固定运动习惯,那就换种运动,让身体稍微有点挑战,以增加能量消耗。 ▲图:摄图网 这就是跨过减肥「平台期」的三点建议,有需要的朋友跟着做起来吧。你减肥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留言区聊聊吧。 参考文献: [1] Thomas DM, Gonzalez MC, Pereira AZ, Redman LM, Heymsfield SB. Time to correctly predict the amount of weight loss with dieting. J Acad Nutr Diet. 2014;114:857–61. [2]Heymsfield SB, Thomas D, Martin CK, Redman LM, Strauss B, Bosy-Westphal A, Müller MJ, Shen W, Martin Nguyen A. Energy content of weight loss: kinetic features during voluntary caloric restriction. Metabolism. 2012;61:937–43. [3] Astrup A, Rössner S. Lessons from obesity management programmes: greater initial weight loss improves long-term maintenance. Obes Rev. 2000 May;1(1):17-9. [4] Fothergill, E., Guo, J., Howard, L.,Kerns, J. C., Knuth, N. D., Brychta, R., Chen, K. Y., Skarulis, M. C., Walter,M., Walter, P. J. and Hall, K. D. (2016), Persistent metabolic adaptation 6years after “The Biggest Loser” competition. Obesity. doi: 10.1002/oby.21538 [5] Mendoza-Herrera K, Florio AA, Moore M, Marrero A, Tamez M, Bhupathiraju SN, Mattei J. The Leptin System and Diet: A Mini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1 Nov 24;12:749050. doi: 10.3389/fendo.2021.749050. PMID: 34899599; PMCID: PMC8651558. [6] Wing RR, Sinha MK, Considine RV, Lang W, Caro JF. 1996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and changes in serum leptin levels. Horm Metab Res. 28:698–703. [7] Leibel R, Rosenbaum M, Hirsch J. Changes in energy expenditure resulting from altered body weight. N Eng J Med. 1995;332:621–28. [8] Müller TD, Nogueiras R, Andermann ML, Andrews ZB, Anker SD, Argente J, Batterham RL, Benoit SC, Bowers CY, Broglio F, Casanueva FF, D'Alessio D, Depoortere I, Geliebter A, Ghigo E, Cole PA, Cowley M, Cummings DE, Dagher A, Diano S, Dickson SL, Diéguez C, Granata R, Grill HJ, Grove K, Habegger KM, Heppner K, Heiman ML, Holsen L, Holst B, Inui A, Jansson JO, Kirchner H, Korbonits M, Laferrère B, LeRoux CW, Lopez M, Morin S, Nakazato M, Nass R, Perez-Tilve D, Pfluger PT, Schwartz TW, Seeley RJ, Sleeman M, Sun Y, Sussel L, Tong J, Thorner MO, van der Lely AJ, van der Ploeg LH, Zigman JM, Kojima M, Kangawa K, Smith RG, Horvath T, Tschöp MH. Ghrelin. Mol Metab. 2015 Jun;4(6):437-60.

谷传玲营养 2023-05-30阅读量330

复合维生素b片的作用和功效

病请描述:复合维生素B片是复方制剂,里面含有多种维生素B族元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钙以及多种维生素B族元素。这个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B1是糖代谢所需要的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B2是组织呼吸所需要的重要辅酶组成成分。烟酰胺参与脂质代谢,也参与组织呼吸的氧化作用。 维生素B6同样是作为多种酶的辅基,参与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泛酸钙是作为辅酶A的组分,参与糖、脂和蛋白质的代谢。维生素B族主要是参与的机体多种物质的代谢功能,维生素复合片即复合维生素B片,主要是用于预防和治疗B族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相关症状,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糙皮病等B族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疾病。

吴世洪 2023-04-06阅读量705

三九补一冬与祛风防寒

病请描述: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今年恰逢腊月二十九。虽然往年“三九严寒”中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等少数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干冷时段,又因为大寒与兔年春节后的立春节气前后相交接,按理说在饮食上我们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后我们应该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万物的升发,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 习俗与饮食 譬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上海地区有用糯米、大米、红豆、莲子、枸杞、大枣、桂圆做成八宝饭,尤其是选取血糯米做成的八宝饭更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但必须是脾胃运化、传导功能较佳者才适合,因为冬春季节最是各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好发时段,对于平素有胃脘部胀满、泛酸、嗳气者需警惕少食油炸、糯米及血糯米制品,春节伊始也不宜多食汤圆、饺子、面食、地瓜等容易胀气、产气食物;即使是没有明显胃胀、泛酸但脾胃虚弱者自制八宝饭、烧麦制品也可精简食材,尽可能选取莲子、山药、扁豆、饴糖、茴香等健脾理气之品。 养神与睡眠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温馨提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适当早睡晚起(建议:21-22点;6-7点),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多数专家都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因人而异。 防寒与食疗 大寒养生须知进补宜封藏,进补到尾声,如果秋季进补适宜“平和”,那么冬季进补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应少食生冷之物。大寒饮食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阳,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另外,大寒适逢春节前后,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可适当多吃一些健脾消滞的食物,如胃酸较多、嘈杂易饥者食用焦山楂或者炒山楂;也可多喝薏米、山药粥,能健脾祛湿。防风御寒者,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红色果蔬(如红糖姜茶、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和红色果蔬能使人体增加热量,辛温食物可祛风散寒。此外不服中药、膏方者日常还可以喝一些红茶或熟普洱茶,也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冬季喝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比如肾虚劳损、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虚寒症人群,更适合“阳过、阳康”的病人调养脾胃、发汗。大寒节气至春节又适合喝羊肉萝卜粥,可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但牙周炎、咽炎、便秘、尿路感染、肝火较旺等热盛症者不宜食用。 大寒一到,天气寒冷,血管遇冷收缩后会导致血压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也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对于脂肪肝、高脂血症、血糖异常者、嘌呤代谢异常者以及阳康痰湿未祛者更不宜大补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高糖食品,譬如:浓鸡汤、老鸭汤、猪蹄汤、海鲜、油炸、烧烤、火锅、动物内脏、鹅肝、烤乳猪、鱼子酱、奶油制品、甜羹、核桃芝麻等坚果、可口可乐以及红枣桂圆人参等纯滋补保健品。 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家常的“二冬”食品:冬瓜、冬枣,其中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不宜升高血糖,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有效保护肝脏。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须知穿衣要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冷,则全身皆冷。大寒时节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冬季锻炼应注意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氧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即运动了肢体,也加强 了气血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大寒时节运动后,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寒致伤风感冒,大寒之时气温突降,还可以用童子鸡一只、黄芪、白术及调料等一起炖汤,可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的人。香菜、葱白、豆豉、生姜煮汤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则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老年人更应注意。另外每次锻炼后,脾胃功能较佳者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新鲜蔬菜等以及避开长时间热空调、电热毯,多饮温水以补充水分,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 严寒的冬日里,劳累的加班决不能影响充足的睡眠,保持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迎接兔年春天的到来……

刘晏 2023-01-20阅读量607

得了脂肪肝,只戒肉和油?错!...

病请描述:    虽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被人们接受,但对于已经出现脂肪肝或者有类似风险的人群而言,加强健康饮食知识,学会做“减法”,将对预防、逆转单纯性脂肪肝大有益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怎么做好“减法”。 一、减少总热量         类别多样、良好均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额外食品,对减少脂肪肝的发生最为关键。     控制总热量尤其是主食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每天的进食量控制在20~25千卡/千克的最低限度,减少热量供应,可促进体内的脂肪氧化消耗,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待体重下降至正常范围后,给予维持体重的热量。     可摄入含充足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食品,如瘦肉、鱼、虾、脱脂奶、大豆制品等。足量蛋白有助于清除肝内脂肪,每天应摄入80~100克。若饮食中蛋白供应不足,可能出现虚脱,精神萎靡,易疲劳,抵抗力下降及低白蛋白血症等表现。     在食材和烹调方面,尽可能保持个性化,患者充分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在保持旺盛食欲的同时,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 二、减少煎炸烤腌     在烹调技术方面,饮食不宜过多采用油炸、油煎、烧烤、烟熏、腌制等类烹饪方法,以免摄入太多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宜用蒸、煮、炖、汆、炒,慎用食品添加剂。 三、减量不减餐         每日三餐合理调配,主食品种不可过于精细,需适当添加粗粮,粗细结合,如燕麦、玉米、甘薯、豆制品等,保持营养均衡。有的人每天没有一个完整的正餐,而在办公室或家里狂吃零食,虽然肚子饱了,但大量高热量、低营养食物入腹,常导致热量聚积、营养缺乏,从而引起或加重脂肪肝。     减食量不代表早餐或晚餐不进食。在饥饿状态下,为维持血糖的水平,机体会代偿性地分解脂肪,动员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大量进入肝脏,导致在肝脏中的蓄积。而暴饮暴食是另外一个极端,更易导致肝脏脂肪储备能力上升,也使营养过剩,在肝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肝。 四、减少高热量食物       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者不宜进食过多肥肉、肥禽和重油糕点,烹调以植物油为主,少用含较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     对难以推脱的日常应酬,尽量选择清淡蔬菜及适量蛋白质,避免肥甘厚腻。保证充分的饮水量,每日养成多饮水的习惯,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     有些脂肪肝者因长期进食非油腻食物,往往觉得口味较寡淡,会下意识地多吃主食弥补,以为这样可以达到减肥不长脂肪的保健作用。其实又进入另外一个误区。米饭等主食吃的很多,也会引起脂肪肝,这就是俗话说的“喝凉水也会上膘”。     另外,吃荤食之后避免立即喝茶。因茶叶中所含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对肝脏的毒害作用,引发或加剧脂肪肝。 五、少吃加工食品     深加工或精制的食品,如爆米花、方便面、油条、叉烧、炸鸡、皮蛋、烤鱼、肉串、肉丸、肉干、腊肉等高热量、高脂肪、高嘌呤、高添加剂类食品,均对脂肪肝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少吃为宜。     此外,许多人喜欢饮用可乐、果汁、咖啡、凉茶、功能饮料、汽水、苹果醋、风味饮品及其他含有碳酸、苏打或植物成分的深加工饮品。这些饮品或含有较多的糖分,或含有不利于健康的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矫味剂、赋型剂、替补剂等化学添加剂。每种饮料都有一定的适宜和禁忌人群,如果生活中不加节制地随意饮用,势必对脂肪肝患者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六、减少饮酒     临床因喝酒喝出肝功能异常者屡见不鲜,而且非常不容易发现。据计算,男性每日饮酒50~80克,女性饮酒50克,连续超过5年,即具有极高的脂肪肝发生风险。每日饮酒14~80克,即会增加肝硬化几率。75%~90%的饮酒者有脂肪肝,20%~30%的酒精性脂肪肝在10~15年内变成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长期或过量饮酒者,食物摄入量及种类多数不均衡。蛋白质、核黄素、泛酸、烟酸等维生素类摄入不足,导致肝功能减退,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研究发现,戒酒4~6周,可使肝内沉积的脂肪明显减少。     对于已经罹发了脂肪肝的人,要关注进食的质和量,在营养得到充分保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主食。可先从10%~30%的小量循序渐进地削减。如果饥饿过快、没有获得饱腹感,可用新鲜的蔬菜、粗纤维食物、水果来补充。     其次梳理一下自己的食谱,即每日进食的种类,将过高的脂肪、糖类先大幅度减下来,尤其注意摄入非动物性油脂及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品种,如奶类、瘦肉、大豆制品和含有益生菌、维生素、矿物质类的食材。

俞一飞 2022-10-29阅读量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