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泛酸 > 内容

泛酸内容

立夏养生

病请描述:立夏暑湿将至,心脾养护之际 Assummerheatanddampnessapproach, theheartandspleenareinneedofmaintenance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日白昼将长达15小时,这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即将开始,也就是标志着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将会明显增多。 Lixiaistheseventhsolartermamongthetwenty-foursolarterms,andalsothefirstsolartermtoentersummer.Thedaytimewilllastfor15hours,indicatingaseasonalshiftandthebeginningofthemidsummerseason.ThismarksarapidriseintemperatureintheJiangnanregionofChina,withasignificantincreaseinrainfallandthenumberofdaysofrainfall. 如果按照天干地支,立夏有一半已经落到了巳火这个阶段,巳火和丙火,以及随后的午火丁火,都预示着暑、热、湿三邪来袭,究竟哪一个病邪占上风呢?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热不热看立夏”、“早立夏冷飕飕,晚立夏热死牛”,按照老传统的说法,如果立夏节气在午时之前(中午12点之前)出现交节,属于“早立夏”;如果立夏节气在中午12点以后,这就属于晚立夏了。而今年立夏节气的时间是农历的三月二十七日,那么今年就属于“早立夏”了。 IfwefollowtheHeavenlyStemsandEarthlyBranches,halfofthebeginningofsummerhasalreadyreachedthestageofSihuo.Sihuo,Binghuo,andthesubsequentWuhuoDinghuoallindicatethearrivalofthethreeevilsofheat,heat,anddampness.Whichdiseaseevilhastheupperhand?Asthesayinggoes:"Ifit'snothot,lookatthebeginningofsummer.""Ifthebeginningofsummerischillyintheearlydays,andthebeginningofsummerishotinthelatedays,itwilldie."Accordingtotheoldtradition,ifthebeginningofsummerseasonintersectsbeforenoon(before12:00noon),itbelongsto"earlybeginningofsummer.";Ifthebeginningofsummerisafter12noon,itbelongstothelatebeginningofsummer.Thestartofsummerthisyearfallsonthe27thdayofthethirdlunarmonth,soitbelongstothecategoryof"earlystartofsummer". 防暑清热 无论如何,立夏后,必然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多,农作物自然生长旺盛。尽管阵雨后气温暂时可有所下降,但我们还是要开始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尤其昼热夜凉温差较大的日子)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及口罩;多喝水,必要时盐开水,一来防暑避热,二来防治各类流感病毒、细菌侵扰。中医认为夏季“暑”、“火”邪最为盛行,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须引起重视,和既往的疾病相区别。 进入夏季后,如果出现口腔溃疡、失眠、脸红等症状时,说明我们的心火旺盛,可以用莲子心、滁菊花泡水喝,能起到清心火、降血压等功能。 夏天,如有牙龈出血、咽喉痛、大便秘结等肝胃火旺症状者,如您没有胃痛、泛酸等表现的建议适度喝苦丁茶,它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暑、降血压、降血脂等等功能。 消暑可以适当喝些绿豆汤(不服中药时段),用莲子(可不去芯)、薄荷、荷叶与粳米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Anyway,afterthebeginningofsummer,therewillinevitablybehightemperatures,sufficientsunlight,andabundantrainfall,andcropswillnaturallygrowvigorously.Althoughthetemperaturemaytemporarilydecreaseafterashower,westillneedtostartavoidingoutdoorworkoractivitiesinstrongsunlight,especiallyduringthehotafternoonperiod(especiallyondayswithlargetemperaturedifferencesbetweendayandnight)andtheelderly,weak,sick,andyoungpopulation;Whenengaginginoutdoorworkoractivities,avoidprolongedexposuretosunlightandtakesunprotectionmeasures:wearlightorsolidcoloredclothing,wearasunhat,strawhat,orwearasunshadeumbrellaandmask;Drinkplentyofwater,andifnecessary,saltwatertopreventheatstrokeandheat,aswellastopreventvariousinfluenzavirusesandbacteriafrominvad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lievesthatsummerheatandfirearethemostprevalentpathogens,andthegastrointestinalfunctionofpeopleisrelativelyweakenedduetothestimulationofheat.Itiseasytoexperiencediscomfortsuchasheadfatigue,chestandepigastricdepression,andlossofappetite,whichshouldbetakenseriouslyanddistinguishedfrompreviousdiseases. 清心藏神 立夏时节为春夏之交,此时的人们容易变得烦躁不安、焦躁易怒。这多是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导致心火过旺,出现口腔溃疡、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心慌胸闷、睡眠不佳等症状。 另一方面,天热多汗,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消耗心脏阴液,导致心阳更加旺盛,从而出现口干舌燥、便秘、尿黄、尿少、尿急、尿痛等所谓“上火”症状随之而来。 中医认为,心脏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古人认为,我们的心脏不仅仅有肉身之心,而且和我们的精神意识状态密切相关,即心主神明。 心又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意思是心为所有血脉共同的枢纽。无论是脾肺肾肝胆,所有的气血都要汇聚于此,所有的气血都要从此地出发,前往所有的脏腑,同时心也会收集每个脏腑发来的信息,然后对它加以调整。 中医所说的心又和人的精神密切相关,心的健康体现在这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不错、气志昂扬,做事情非常清晰。《灵枢.本神》中有“心主神志”一说,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此处心脏不仅仅包含肉身之心,它还包含了精神气质心理方面的无形之心。 因此,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为安度酷暑做好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立夏后汗多,正气损失亦多,因此,无论疫情当前,我们面对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力求自己平心静气、舒畅心胸,这个时节必须大量补水,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同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Afterenteringsummer,ifsymptomssuchasoralulcers,insomnia,andfacialflushingoccur,itindicatesthatourheartfireisstrong.YoucandrinkwatersoakedinlotusseedheartandChuchrysanthemum,whichcanhavefunctionssuchasclearingheartfireandloweringbloodpressure. Insummer,ifyouhavesymptomsofliverandstomachfiresuchasgumbleeding,sorethroat,andconstipation,andifyoudonothavesymptomssuchasstomachpainoracidreflux,itisrecommendedtodrinkKudingteamoderately.Ithasfunctionssuchassterilizationandanti-inflammatory,clearingheatandrelievingheat,loweringbloodpressure,andloweringbloodlipids. Torelievetheheat,youcandrinksomemungbeansoupproperly(duringtheperiodwhenyoudon'ttakeChinesemedicine),andcookCongeewithlotusseeds(withoutcoreremoval),mint,lotusleavesandjaponicarice.Itisnotonlysweetandref

刘晏 2024-05-06阅读量11

食管癌术后常见问题及处理

病请描述: 1、疼痛:  如果您感觉手术切口有针刺样疼痛和麻木感,与手术时切断了胸壁的神经有关,您要耐心,数月后,这种不适感才会慢慢消退,如果切口疼痛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您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如同杜叮(用时将栓剂取出,以少量温水湿润后,轻轻塞入肛门2cm处,成人一次半片或一片)或泰勒宁(每6小时服用1片,可根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后反应来调整剂量),最好由医生检查后在服用止痛药物。  2、进食后胸闷、气急:  (1)进食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心慌、不能平卧等胸腔压迫症状,无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如不处理患者休息1-2 小时,胃排空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治疗:  进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保持半卧或站立位,并且可适当活动,借助重力作用加速胃排空。  (2)如仍有症状发作,可适当应用加斯请(一天三次 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等胃肠动力药。如症状还是不缓解,可来医院进一步诊治。  3、咳嗽、咳痰:  最近有无受凉感冒,如果感冒,则可以服用一些感冒药物,如金叶败毒颗粒(一天三次一次一包)。如果痰较为粘稠,您可以服用一些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等;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并且没有痰的话,您可以服用一些镇咳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如伴有体温升高,则去医院拍个胸片检查一下,有无肺炎等。  4、腹泻:  我们从临床上观察发现术后腹泻发生较多,严重地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恢复,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术后合理的膳食应该是低脂肪、高糖、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2)给予助消化的药物:胃酶合剂、胰酶合剂及多酶制剂以帮助营养物质消化,如得每通(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或达吉胶囊(一天三次 一次一粒)。  (3)止泻药物的使用:如思密达(一天三次 一次一袋)等。经过正规的内科处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好转。  5、腹胀:  术后有些病人会感到腹胀,这时您可以服用一些胃动力药物和促进消化的药物。胃动力药物如加斯请(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促进消化的药物如得每通(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或达吉胶囊(一天三次 一次一粒);调节肠道菌群如培菲康(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  6、反流:  这个症状易于发生,尤其是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较高时,因为贲门已切除,失去了抗返流的机制。可以先调整饮食习惯,尤其是晚饭,减少流食和饮水量,睡前适当慢步活动,再口服增加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黏膜保护剂如达喜(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或两片)或枸橼酸铋钾(一天两次 一次两片);胃动力药物如加斯请(一天三次 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克胶囊(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或耐信(一天一次 一次一片)。以上药物可以单药服用或多药联用,但一类的药只能用一种。  7、黑便:  如果您的大便颜色由黄色变为黑色,并且最近没有进食含有动物血液的食物,则吻合口出血或肿瘤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大,这时可去医院行胃镜检查,医生会给你进一步治疗。  8、进食吞咽不畅:  常见的原因可为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局部复发, 若为前者, 可来医院做扩张或支架置入以改善症状; 若为后者,则需放、化疗治疗。可以去医院做胃镜检查:一方面除外肿瘤复发,另一方面对扩张治疗有一定估计。每次扩张后,要坚持吃米饭、馒头类较硬的食物,以保持扩张的成果。平时主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1)每天少食多餐,  (2)饭后、睡觉不能平卧,要取半卧位,  (3)不能老吃流食,要恢复到正常普食,防止吻合口狭窄。  9、颈部肿块:  颈部发现有个肿块,这时候建议来我院进行详细诊治,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是否有转移的情况。  10、体重下降:  如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症状,建议去门诊检查一下,有无术后复发或转移,这时候要带着您的出院小结来我门诊就诊。  11、声音嘶哑:  出院时声音正常,而一段时间后出现声音嘶哑,则怀疑是否有上纵膈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建议立即行颈部及胸部增强CT检查,如有转移,我们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选取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张献中 2023-10-30阅读量401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556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47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393

三九补一冬与祛风防寒

病请描述: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今年恰逢腊月二十九。虽然往年“三九严寒”中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等少数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干冷时段,又因为大寒与兔年春节后的立春节气前后相交接,按理说在饮食上我们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后我们应该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万物的升发,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 习俗与饮食 譬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上海地区有用糯米、大米、红豆、莲子、枸杞、大枣、桂圆做成八宝饭,尤其是选取血糯米做成的八宝饭更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但必须是脾胃运化、传导功能较佳者才适合,因为冬春季节最是各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好发时段,对于平素有胃脘部胀满、泛酸、嗳气者需警惕少食油炸、糯米及血糯米制品,春节伊始也不宜多食汤圆、饺子、面食、地瓜等容易胀气、产气食物;即使是没有明显胃胀、泛酸但脾胃虚弱者自制八宝饭、烧麦制品也可精简食材,尽可能选取莲子、山药、扁豆、饴糖、茴香等健脾理气之品。 养神与睡眠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温馨提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适当早睡晚起(建议:21-22点;6-7点),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多数专家都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因人而异。 防寒与食疗 大寒养生须知进补宜封藏,进补到尾声,如果秋季进补适宜“平和”,那么冬季进补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应少食生冷之物。大寒饮食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阳,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另外,大寒适逢春节前后,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可适当多吃一些健脾消滞的食物,如胃酸较多、嘈杂易饥者食用焦山楂或者炒山楂;也可多喝薏米、山药粥,能健脾祛湿。防风御寒者,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红色果蔬(如红糖姜茶、红枣、胡萝卜、红苹果等)和红色果蔬能使人体增加热量,辛温食物可祛风散寒。此外不服中药、膏方者日常还可以喝一些红茶或熟普洱茶,也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冬季喝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比如肾虚劳损、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虚寒症人群,更适合“阳过、阳康”的病人调养脾胃、发汗。大寒节气至春节又适合喝羊肉萝卜粥,可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但牙周炎、咽炎、便秘、尿路感染、肝火较旺等热盛症者不宜食用。 大寒一到,天气寒冷,血管遇冷收缩后会导致血压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也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对于脂肪肝、高脂血症、血糖异常者、嘌呤代谢异常者以及阳康痰湿未祛者更不宜大补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高糖食品,譬如:浓鸡汤、老鸭汤、猪蹄汤、海鲜、油炸、烧烤、火锅、动物内脏、鹅肝、烤乳猪、鱼子酱、奶油制品、甜羹、核桃芝麻等坚果、可口可乐以及红枣桂圆人参等纯滋补保健品。 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家常的“二冬”食品:冬瓜、冬枣,其中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不宜升高血糖,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有效保护肝脏。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须知穿衣要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冷,则全身皆冷。大寒时节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冬季锻炼应注意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氧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即运动了肢体,也加强 了气血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大寒时节运动后,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寒致伤风感冒,大寒之时气温突降,还可以用童子鸡一只、黄芪、白术及调料等一起炖汤,可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的人。香菜、葱白、豆豉、生姜煮汤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则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老年人更应注意。另外每次锻炼后,脾胃功能较佳者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新鲜蔬菜等以及避开长时间热空调、电热毯,多饮温水以补充水分,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 严寒的冬日里,劳累的加班决不能影响充足的睡眠,保持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迎接兔年春天的到来……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501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17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31

抑郁症可以怎样治疗?

病请描述:  目前,抑郁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多麻烦,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伤害。朋友们必须警惕抑郁症,知道如何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虽然你不能说服自己离开抑郁症,但你不能继续让自己进入更深层次的抑郁症。认知,也被称为认知重组,可以教人们理解和纠正抑郁症的思维,认知可以得到很好的纠正。这些错误的想法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益。除了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外,还需要从心理、精神、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治疗。   体育锻炼: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锻炼可以改善情绪,缓解不安,增强食欲、睡眠、性兴趣、功能和自尊,拓宽心灵,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寻找更多的乐趣,治疗和调节抑郁症,让患者找到乐趣的来源,而不是抑郁症。比如拜访朋友,接受按摩,养宠物,装饰房间等等,找有趣的东西。食物补充抑郁症维他命c.维他命b.维他命b1.烟酸.核黄素.维生素h.泛酸等因素不足,容易引起抑郁。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充满食物营养。   在治疗抑郁症时,医生经常使用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早期抑郁症的治疗可单独用于治疗轻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来治疗抑郁症。抗抑郁药已成为治疗早期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心理学家可以根据你的症状选择药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稳定的生活需要抑郁症患者早睡早起,保持身心快乐。每天面对快乐的心情,一切都要积极乐观,增加个人生活的色彩和亮度。这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改变不当的认知或思维习惯或行为习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治疗,如果问题轻微,可以从或心理机构获得帮助。治疗这种抑郁症很常见。阳光和锻炼。接受更多的阳光对抑郁症患者有好处。因为阳光下的紫外线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情绪,活着的身体可以意外地放松他们的情绪。这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在了解了这些介绍后,我们知道抑郁症后的治疗措施是什么。这种疾病是我们周围严重的精神疾病,尤其是许多患者。病人的精神非常严重。朋友应了解抑郁症,注意发病后的早期治疗。

刘伟彦 2023-08-07阅读量60

体检查出“结节&...

病请描述:有没有人,一到夏天就莫名地拉肚子?眼看这离立夏也没几天了,春天真是短得离谱,一下子就有点酷暑的味道了!平时有一顿没一顿,早餐总忘记吃,深夜还在吃吃吃,你对胃不好,胃让你烦恼。 吃个麻辣香锅?肚子疼了!吃个关东煮?肚子疼了!吃个水果?居然肚子也疼了!? 山楂明明开胃 我吃了咋就伤胃? 山楂,味酸,行气消食。有人嫌酸不吃,也有人特别爱这种酸甜的口感,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山楂确实能够开胃,吃了能够增加饥饿感,但脾胃不好的人山楂吃多了可能会加重胃病,甚至导致胃结石。 元代医学大家朱丹溪:“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山楂中有大量的单宁酸、果胶,可以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再与各种食物残渣胶着成胃结石。胃结石一旦形成,便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胃壁坏死、胃穿孔等疾病。特别要避免空腹吃山楂,那一肚子的胃酸,想想就吓人!有胃病、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尽量少吃山楂吧。 猕猴桃吃太多 腹痛、泛酸、烧心 猕猴桃里的维生素C真的特别丰富,我们常把它捧为“水果之王”,大量的膳食纤维,还有通便的作用!说来惭愧,微医君小时候不懂猕猴桃咋吃,硬邦邦的时候就开吃,结果特别酸,只能让妈妈切片拌白糖吃,想想有点丢脸啊~长大了才发现,熟透的猕猴桃居然能这么甜,简直好吃了,但胃肠道不太好的朋友,还是要节制啊!猕猴桃属于偏寒性的水果,PH值比较低,加上丰富的活性蛋白酶,大量食用会引起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导致腹痛、腹泻、泛酸、烧心等症状,天气比较冷时更要注意。还是那句话,脾胃虚弱、胃病患者,最好和猕猴桃说再见。 枣类膳食纤维高 吃太多加重胃部不适 天然“维生素丸”——冬枣,又双叒叕不能多吃了,伤胃!为什么?枣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十分高,大部分都在枣皮中,而枣皮又比较坚硬,不太好消化,吃太多会增加胃负担,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如果胃部存在胃炎或者溃疡,好了,够你喝一壶了!很多枣类中也有大量的果胶和单宁酸,所以你懂的,空腹也不要多吃,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就最好别吃了。 胃不好少吃柿子 特别是空腹 有人比较喜欢吃炝柿子或者柿饼,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很多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还是单宁酸、还是胃酸、还是胃结石,同样的原因,柿子也要注意吃的量,尤其是空腹时最好别吃。空腹吃柿子,胃酸很容易与柿子中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形成胃结石,我们称之为胃柿石症。 急性发作通常在吃完柿子半小时后,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发展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慢性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比较像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上腹胀痛、烧心可能会常伴你的左右。西红柿、桔子、甘蔗、香蕉也不适合空腹大量吃,需要多注意啊,管住嘴~ 健康饮食卡片 韭菜又名起阳草,南朝梁人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将其入药,性温味辛,主治噎膈反胃、气血淤阻、胸痹腹痛、阳痿遗精等病。 韭菜能够补肾温阳、益肝健胃,春天吃适量吃一些,真·对胃好。 参考资料:[1]田影. 3种水果加重老胃病[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3):16.[2]新华. 三种水果加重老胃病[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6(5):59.[3]七种水果空腹吃伤胃[J]. 农家致富顾问,2013(11):36.[4]胃不好别吃三种水果[J]. 科学大观园,2014(13):19.

健康资讯 2023-07-31阅读量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