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泛酸 > 内容

泛酸内容

食管癌术后常见问题及处理

病请描述: 1、疼痛:  如果您感觉手术切口有针刺样疼痛和麻木感,与手术时切断了胸壁的神经有关,您要耐心,数月后,这种不适感才会慢慢消退,如果切口疼痛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您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如同杜叮(用时将栓剂取出,以少量温水湿润后,轻轻塞入肛门2cm处,成人一次半片或一片)或泰勒宁(每6小时服用1片,可根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后反应来调整剂量),最好由医生检查后在服用止痛药物。  2、进食后胸闷、气急:  (1)进食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心慌、不能平卧等胸腔压迫症状,无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如不处理患者休息1-2 小时,胃排空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治疗:  进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保持半卧或站立位,并且可适当活动,借助重力作用加速胃排空。  (2)如仍有症状发作,可适当应用加斯请(一天三次 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等胃肠动力药。如症状还是不缓解,可来医院进一步诊治。  3、咳嗽、咳痰:  最近有无受凉感冒,如果感冒,则可以服用一些感冒药物,如金叶败毒颗粒(一天三次一次一包)。如果痰较为粘稠,您可以服用一些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等;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并且没有痰的话,您可以服用一些镇咳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如伴有体温升高,则去医院拍个胸片检查一下,有无肺炎等。  4、腹泻:  我们从临床上观察发现术后腹泻发生较多,严重地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恢复,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术后合理的膳食应该是低脂肪、高糖、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2)给予助消化的药物:胃酶合剂、胰酶合剂及多酶制剂以帮助营养物质消化,如得每通(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或达吉胶囊(一天三次 一次一粒)。  (3)止泻药物的使用:如思密达(一天三次 一次一袋)等。经过正规的内科处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好转。  5、腹胀:  术后有些病人会感到腹胀,这时您可以服用一些胃动力药物和促进消化的药物。胃动力药物如加斯请(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促进消化的药物如得每通(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或达吉胶囊(一天三次 一次一粒);调节肠道菌群如培菲康(一天三次 一次两片)。  6、反流:  这个症状易于发生,尤其是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较高时,因为贲门已切除,失去了抗返流的机制。可以先调整饮食习惯,尤其是晚饭,减少流食和饮水量,睡前适当慢步活动,再口服增加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黏膜保护剂如达喜(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或两片)或枸橼酸铋钾(一天两次 一次两片);胃动力药物如加斯请(一天三次 一次一片)或吗丁啉(一天三次,一次一片);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克胶囊(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或耐信(一天一次 一次一片)。以上药物可以单药服用或多药联用,但一类的药只能用一种。  7、黑便:  如果您的大便颜色由黄色变为黑色,并且最近没有进食含有动物血液的食物,则吻合口出血或肿瘤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大,这时可去医院行胃镜检查,医生会给你进一步治疗。  8、进食吞咽不畅:  常见的原因可为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局部复发, 若为前者, 可来医院做扩张或支架置入以改善症状; 若为后者,则需放、化疗治疗。可以去医院做胃镜检查:一方面除外肿瘤复发,另一方面对扩张治疗有一定估计。每次扩张后,要坚持吃米饭、馒头类较硬的食物,以保持扩张的成果。平时主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1)每天少食多餐,  (2)饭后、睡觉不能平卧,要取半卧位,  (3)不能老吃流食,要恢复到正常普食,防止吻合口狭窄。  9、颈部肿块:  颈部发现有个肿块,这时候建议来我院进行详细诊治,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是否有转移的情况。  10、体重下降:  如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症状,建议去门诊检查一下,有无术后复发或转移,这时候要带着您的出院小结来我门诊就诊。  11、声音嘶哑:  出院时声音正常,而一段时间后出现声音嘶哑,则怀疑是否有上纵膈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建议立即行颈部及胸部增强CT检查,如有转移,我们会根据您的病情,为您选取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张献中 2023-10-30阅读量409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571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60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09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35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425

抑郁症可以怎样治疗?

病请描述:  目前,抑郁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多麻烦,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伤害。朋友们必须警惕抑郁症,知道如何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虽然你不能说服自己离开抑郁症,但你不能继续让自己进入更深层次的抑郁症。认知,也被称为认知重组,可以教人们理解和纠正抑郁症的思维,认知可以得到很好的纠正。这些错误的想法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益。除了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外,还需要从心理、精神、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治疗。   体育锻炼: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锻炼可以改善情绪,缓解不安,增强食欲、睡眠、性兴趣、功能和自尊,拓宽心灵,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寻找更多的乐趣,治疗和调节抑郁症,让患者找到乐趣的来源,而不是抑郁症。比如拜访朋友,接受按摩,养宠物,装饰房间等等,找有趣的东西。食物补充抑郁症维他命c.维他命b.维他命b1.烟酸.核黄素.维生素h.泛酸等因素不足,容易引起抑郁。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充满食物营养。   在治疗抑郁症时,医生经常使用心理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绘画治疗、音乐治疗等。早期抑郁症的治疗可单独用于治疗轻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来治疗抑郁症。抗抑郁药已成为治疗早期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心理学家可以根据你的症状选择药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稳定的生活需要抑郁症患者早睡早起,保持身心快乐。每天面对快乐的心情,一切都要积极乐观,增加个人生活的色彩和亮度。这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改变不当的认知或思维习惯或行为习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治疗,如果问题轻微,可以从或心理机构获得帮助。治疗这种抑郁症很常见。阳光和锻炼。接受更多的阳光对抑郁症患者有好处。因为阳光下的紫外线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情绪,活着的身体可以意外地放松他们的情绪。这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在了解了这些介绍后,我们知道抑郁症后的治疗措施是什么。这种疾病是我们周围严重的精神疾病,尤其是许多患者。病人的精神非常严重。朋友应了解抑郁症,注意发病后的早期治疗。

刘伟彦 2023-08-07阅读量60

养胃5大误区,注意避开!

病请描述:1、多喝粥才能养胃 不是所有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喝粥,因为粥比较稀,患者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 2、趁热吃有利于保护肠胃 吃喝别太烫,长期被热食热饮烫伤,甚至会引发食道和胃部肿瘤。 3、吃饭时喝水容易不消化。 我们每天都会不知不觉地摄入大量水分,喝水对胃液的浓度或成分不会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影响消化功能。吃饭时适量饮水,还可以将食物软化水解,为其他食物提供消化空间。 4、胃会被越撑越大,越饿越小 胃的形态因其中含有食物的量而不同,具有伸缩能力,无论是饥饿还是吃撑,都不存在将胃撑大或缩小的问题。但若饮食无节制,胃持续过度扩张,胃壁的肌肉纤维会被撑薄,弹性随之下降,胃会开始罢工。 5、胃病很常见,有胃病吃药就行 许多胃病,特别是胃癌,早期阶段大部分患者都是没有症状的,并且许多胃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的,表现为腹痛、饱胀、打嗝、早饱、恶心等。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消化不良,自行用药,这极有可能耽误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先检查,检查后是普通胃病就可以边用药边调治。

孙勇 2023-07-24阅读量403

苏州治疗胃病的老中医系列讲堂...

病请描述:    慢性胃炎是老年常见病之一,是患者胃黏膜被各种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侵害引发病变的结果。那得了慢性胃炎怎么办?一定要及时治疗,患有胃炎之后,如果早期没有及时治疗与适当调理就会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所以说,一旦发现胃炎的早期症状,必须及早治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慢性胃炎是怎么回事吧。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慢性胃炎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反酸”和“嘈杂”等范畴。主要有中上腹不适、钝痛、饱胀、烧灼痛等,也可有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机体的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主要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痰湿中阻,病邪有寒热之辨,病机有虚实之分。临床实际所见,以寒热夹杂,虚实兼见者为多。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     中医治疗胃炎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引起胃炎的原因很多,比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饮食不当等均可引起胃炎,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症型用药治疗。外邪犯胃者采用祛邪药物治疗,情志不调者采用疏肝理气药物治疗,饮食不当者采用健脾益气药物治疗……而且中药都是天然药物,毒副作用相对比较少,安全性相对高。     自我介绍:     得了慢性胃炎怎么办?本人秦化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消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医师,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消化系统疑难病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近五十年,具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病人无数。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巧治百病》等书籍。     坐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新区店)坐诊,每周三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吴中店)坐诊。

秦化珍 2023-05-16阅读量334

达立通颗粒是什么药

病请描述:达立通颗粒是中成药。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等。 达立通颗粒的主要功效为清热解郁,和胃降逆(调和胃气,使上逆的气机下降),通利气机,消除积滞。当患者出现胃脘胀满、打嗝、食欲差、胃中灼热、嘈杂(胃部有类似饥饿、空虚伴灼热的感觉)泛酸、脘腹疼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达立通颗粒缓解。 该药也会有不良反应,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 达立通颗粒使用后,在日常生活的饮食要清淡,酒,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油炸、肥腻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作息要规律,心情要放轻松;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是症状严重或使用3天后无改善的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用药。

吴世洪 2023-04-24阅读量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