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恶心与呕吐 > 内容

恶心与呕吐内容

《医学健康科普--肝癌防治知...

病请描述:"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今天由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肝胆胰脾、烧伤]副主任医师陈金宏教授给大家带来肝癌防治小知识. 一、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人们日常所说的肝癌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每年大约有将近40万人死于肝癌。中国是肝癌大国,全球近一半新发肝癌患者来自中国。早诊、早诊这一块应该说做的不够好。 二、肝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2.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3.酒精:长期酗(xu)酒者容易诱发肝癌; 4.饮食相关因素: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含亚硝酸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 三、肝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以下症状应注意 1.食欲明显减退: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2.右上腹隐痛:持续性或间歇性肝区疼痛; 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 4.肝脏进行性增大,黄疸、腹水、皮肤瘙痒; 5.不明原因的鼻出血、皮下出血等。 四、那些属于高危人群呢? 1.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 2.过度饮酒、 3.脂肪变性肝病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 4.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 5.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 这六类人为高危人群;一般要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五、肝癌的预防 1.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及时筛查,乙肝抗体阴性者,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感染。 2.对于乙肝、丙肝等肝病史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行肝脏CT扫描或MRI; 3.对于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很重要,要尽早的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才能够有效控制肝癌的进展; 4、避免吃发霉变质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 5、一旦确诊肝癌,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六、肝癌的治疗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共存;一般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肝内外转移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多模式的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肝切除术: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仍然是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手段。 肝移植术:是一种有效根治肝癌的手段; 消融治疗、介入(TACE、HAIC)、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手段; 针对不同分期的肝癌病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疗效最大化。 肝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肿瘤复发转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1.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 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不仅使肝癌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导致病情恶化; 3.健康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忌烟忌酒,杜绝食用发霉变质食物,少吃腌制肉制品; 4.生活规律,日常起居,管住嘴、迈开腿,户外活动,锻炼身体规律化,控制体重; *肝脏没有分布痛觉神经, 是个典型的不会“喊痛”的器官, 因此肝脏损伤时 并没有典型症状, 起病也十分隐匿。 所以多数肝癌病人初诊时,已属中晚期。😂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肝胆胰脾、烧伤]供稿. [链接]:                                 陈金宏医师简介 陈金宏,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肝脏、胰腺外科专业委员会; 甘肃省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老年医学会外科实用技术专业委员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常务委员; 甘肃省医师协会肝胆胰脾外科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1-2012年进修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23-2024年进修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胰腺外科。 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临床外科工作,对普通外科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熟练的临床处理技能。 擅长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烧伤外科、甲乳疝及血管外科;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有很高的造诣。 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CME\TME)、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腹腔镜脾脏切除+门奇断流术,腹腔镜小肠肿瘤切除术,甲状腺肿瘤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胆管癌根治术,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下肢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等。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参编专著2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  陈金宏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星期一全天  定西市二院门诊部:普通外科专家二诊室  联系电话:15393220046。

陈金宏 2024-05-20阅读量16

胰腺炎的病因及如何预防?

病请描述: 你听说过胰腺炎吗? 相信大家听说过很多案例,90后胖小伙在聚餐中吃了半碗红烧肉后肚子疼痛难忍,入院后被确诊为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宁波一位25岁的胖小伙天天吃外面,也在一次聚餐后突发急性胰腺炎,进了重症监护室(ICU);这样的例子真的是数不胜数。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道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常会有以下症状: 1.  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会向肩背部放射。 2.  腹胀,伴有明显压痛。 3.  恶心、呕吐。 4.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 5.  严重脱水和老年患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   那么为什么会得胰腺炎呢? 胰腺是位于胃后方、十二指肠旁边的一个大腺体。 胰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但如果这个消化酶被激活并反过来开始攻击胰腺,就会造成胰腺损伤,导致胰腺炎。严重时会导致腺体本身出血,甚至造成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脏、肺和肾脏的损伤。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指出,在中国,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其次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血症的一种)和过度饮酒。如果血液中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的水平升高,就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信号了。 那么急性胰腺炎应该如何预防呢? 1、 健康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合理减肥; 2、 对于高血脂血症患者,需要积极口服降脂药治疗; 3、 积极治疗胆石症,胆囊切除术有助于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反复发作; 4、 少喝酒,尽量做到戒酒; 5、 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后,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胰腺功能。  

费健 2024-05-16阅读量22

胆囊十二指肠瘘诊断与处理

病请描述: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是胆系疾病少见并发症之一,是胆道内瘘中最多见的一种,相关文献报道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占胆道内瘘70%-95%,可发生在胆囊管及胆囊颈部、体部、底部与十二指肠之间,主要发生在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第一段之间。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病因为长期反复发作的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研究表明,有90%的胆道内瘘来自于胆石症,且多发于慢性胆囊炎的病情进展中。另外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或溃疡亦可成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形成的因素。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形成机制为胆囊急慢性炎症发作时,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粘连,胆囊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导致胆囊充盈,胆囊壁淤血水肿,又由于胆囊内结石直接压迫摩擦胆囊壁,导致胆囊壁坏疽穿孔,胆囊急慢性炎症发作时,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粘连,穿孔可累及十二指肠壁,导致十二指肠穿孔,与胆囊穿孔之间形成通道,因炎症存在,两穿孔间通道纤维渗出缠绕通道,最终形成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在临床上较少见,其为胆系疾病少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胆系疾病的0.5%-1.9%,多见于老年女性,好发年龄为40-70岁。 临床表现 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通常缺乏特殊性症状和体征,多为胆石症、胆囊炎等胆系疾病症状所覆盖,多有胆道疾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类似的症状。多数患者常表现为夜间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或黄疸,亦有患者表现出腹痛、黄疸、发热三联症状。 诊断 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既往病史可了解到该类患者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有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胆囊炎或者胆道感染病史,病程较长。对于其诊断,临床上并无明确标准。当检查提示胆囊萎缩、胆囊积气甚至发现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不清晰结构时,应考虑胆囊十二指肠瘘存在的可能。 ⑴腹部彩超:能发现胆囊不同程度萎缩,或提示胆囊、胆管积气。并且B超检查具有快速便捷、安全无创、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⑵腹部CT:①清晰地显示胆囊阳性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壁与十二指肠分辨不清;②可发现胆囊和(或)胆管内积气;③可清晰显示肠道内高密度结石影;④高分辨率扫描有可能直接显示其瘘口的存在。CT为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可靠的方法,常可作为术前评估。⑶口服胃肠道造影剂超声造影:口服胃肠道造影剂后动态观察,可见患者十二指肠内造影剂经瘘口进入胆囊。其检测可观察到动态变化,敏感性较高。 ⑷ERCP或胃镜检查:内镜下可观察到十二指肠壁上非十二指肠乳头处另有开口。只是该两种检查不能显示胆囊周围结构,操作较复杂且为有创检查,可作为辅助方法。 ⑸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若患者原有疾病需行经皮肝穿刺胆管以引流胆汁或胆囊减压,可行经穿刺管造影检查,提示胆囊与十二指肠间显影通道。因PTC为有创操作,且并发症较多,不宜为了行造影检查而专门去做经皮肝穿刺。 治疗 胆囊十二指肠瘘为胆系疾病较严重并发症,很少有自愈情况,并且时间拖延越长,后期并发症就会越多,胆道感染甚至癌变可能性增高,故术前确诊胆囊十二指肠瘘存在时,不管是否有明显临床表现,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以手术治疗作为首选。不同患者,其内瘘发生的位置及瘘周围情况不同,则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会不同,因此对于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以降低术后胆漏、肠漏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本文选自:胡绍霖等,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诊治分析。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诊治分析(wanfangdata.com.cn).

赵刚 2024-05-11阅读量50

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警惕维生...

病请描述:    临床上,恶心呕吐的症状非常常见,病因可以是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是消化道以外疾病引起。有一种人体非常关键的维生素,叫维生素B12,它缺乏容易引起黄疸,恶心,呕吐,甚至腹胀,反酸,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往往反复做胃镜检查,但最终找不到病因,常规保护胃粘膜及抑酸治疗效果欠佳。如果明确诊断,补充维生素B12治疗效果非常好。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因此,长期素食主义者容易缺乏。或者肉蛋奶长期摄入不足着,长期饮酒,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一类药物,或者长期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等,容易引起其缺乏。     那么,怎么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呢?由于其口服吸收效率低,主要采用肌注的方式补充。

陈金丽 2024-05-08阅读量28

儿童也有脂肪肝-龚海红

病请描述:儿童也有脂肪肝? 是的,儿童也可能患有脂肪肝。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最近几个月来,家长发现他的体重明显增加,并且经常感到疲倦和食欲不振。最初,家长以为这只是孩子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和腹痛的症状。家长决定带他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发现小明存在明显的肥胖问题,并且肝功能检查显示他的肝脏有脂肪沉积的迹象,最终被诊断为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常在体检时发现。即使有症状,也不明显,可能会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病情持续发展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 儿童脂肪肝的病因可能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肥胖、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等。特别是肥胖,被认为是导致儿童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疗儿童脂肪肝的最佳方法是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在饮食方面,应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瘦肉、全谷类食物、坚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应限制含糖饮料、快餐和零食的摄入。在运动方面,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运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 同时,肥胖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为肥胖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过多沉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与肥胖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肥胖者通常伴随着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些异常状态会促进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2.    肥胖者往往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脂肪会直接进入肝脏,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肥胖者的运动量通常较少,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因此,要控制肥胖和脂肪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调整: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    增加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加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    控制体重:肥胖者需要逐步减轻体重,避免过快的减肥速度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再次发胖。 4.    药物治疗:对于肥胖和脂肪肝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等减肥药物,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 5.    定期体检:肥胖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脂肪肝等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控制肥胖和脂肪肝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和定期体检等。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肥胖和脂肪肝的病情,保护肝脏健康。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5-06阅读量1512

苏州看脑炎的中医系列讲堂(2...

病请描述:    脑炎是一种累及脑部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或一侧躯体麻木、酸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呛水,听不清别人说话。那么得了脑炎怎么办?确诊后,需根据不同类型及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下面看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把脑炎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邪袭肺卫型     表现:患者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酸痛,恍惚或嗜睡,苔藓薄黄,脉浮数。     治疗:理气活血,开窍醒脑。     2、气营两燔型     表现:患者常见高热面红,多汗,头痛,呕吐频繁,心烦口渴,腹胀,肢体抽搐,或昏迷,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清气泄热,凉营解毒。     3、痰浊闭窍型     表现:患者常见眼神呆滞,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或突然昏昏欲睡,两眼上视,口沉抽搐,甚至半身不遂,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理气活血,开窍醒脑。     4、痰热内结型     表现:患者常见狂躁不宁,手足躁动,烦躁不眠,神志不清,口渴喜饮,嚎叫哭闹,喉间痰鸣,口苦,小便短赤,便秘,舌质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或弦数。     治疗:理气活血,开窍醒脑。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脑炎好?本人郭福新,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进修。国内第1批名老中医传承人之一,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名医陈克忠弟子。     坐诊时间:     每周“周一上午、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三下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石门路特需门诊坐诊;周二上午 、周六上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坐诊;周四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园区店)坐诊,周五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新区店)坐诊,患者还可通过视频看诊。员,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名医陈克忠弟子。

老中医郭福新 2024-04-23阅读量108

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晕厥

病请描述:1、 什么是晕厥? 晕厥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丧失伴身体姿势不能维持。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急症,我国研究资料显示20-30%的5到18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晕厥,反复晕厥发作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质量。 2、 晕厥的病因 晕厥常见病因分为3类,分别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不明原因性晕厥。 其中最常见的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发作时多为站立,发作前有明显的诱因,如持久站立、突然变换位置、闷热环境、精神紧张等,并且往往存在显著的晕厥先兆症状,如发作前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心源性晕厥仅占晕厥病因的2-3%,包括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离子通道病等,虽然占比较少,但是猝死风险很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比如运动中、情绪激动时或睡眠中出现晕厥或抽搐,要注意心源性晕厥的可能,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此外有20%的不明原因晕厥,需要长期监测晕厥的发作,与癫痫、低血糖发作等“假性晕厥”鉴别。 3、晕厥要做什么检查? 晕厥需要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后,进一步完善如心电图、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除外心源性晕厥的相关病因;同时也要完善生化、脑电图、情绪评估等检查排除“假性晕厥”,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癫痫、心理因素等疾病;怀疑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孩子要在排除以上疾病的基础上,完善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 4、晕厥怎么治疗?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孩子,根据检查的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如24小时尿钠显著降低的孩子,适合每日补充口服补液盐;根据其他化验、检查结果使用药物治疗,如美托洛尔、米多君等。心源性晕厥的病因相对复杂,不用疾病的用药不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晕厥怎么预防? 对于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孩子,要保持心理健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四肢肌肉泵的功能。适当补充电解质水,增强血容量,避免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此外,尽量避免引起晕厥的诱发因素,比如长时间站立、突然的位置变化以及精神上的紧张恐惧等。

江河 2024-04-18阅读量117

帕金森病不止手抖这么简单,早...

病请描述: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 “世界帕金森病日” 主题是 “和谐共生,美好生活”。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静波介绍,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因脑部神经元变性引起,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但调研显示,超9成大众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帕金森病仍处于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高、治疗率低的现状。   帕金森病症状早识别   “走起路来慌慌张张,手抖动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日常生活动作变慢……”这些都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来自张静波主任曾诊治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自述。对此,张静波主任总结到,帕金森病典型运动症状主要为:   ①“抖”——静止性震颤:多为首发症状,静止时出现或明显,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②“慢”——运动迟缓:“慢”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动作幅度和频率减慢,写字变小,表情减少。   ③“僵”——肌肉强直:肌肉变得僵硬,活动时肢体感到有一定的阻力。   ④“倒”——姿势平衡障碍:起步困难,走路时走小碎步,看起来慌慌张张且容易跌倒。   除了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有一些较容易被忽视的非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主要有:   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失禁、体 位性低血压、流涎、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   ②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痴呆、幻觉、冲动控制障碍等。   ③睡眠障碍:如白天过度嗜睡、失眠等。   ④感觉异常:如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   1句话总结: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缓病程。   9个问题初步自我筛查   如何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静波主任推荐了国际上通用的筛查方法。大家回答以下问题,有助于识别早期帕金森病:   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②写的字和以前相比是不是变小了?   ③说话音量和以前比有没有明显降低?   ④走路容易跌倒吗?   ⑤脚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⑥面部表情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丰富?   ⑦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⑧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⑨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1句话总结:以上问题,若有3个以上的“是”,且伴有非运动症状,要引起重视,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哪些人易患帕金森病   说到帕金森病的病因,张静波主任指出,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得出存在一些危险因素与患帕金森病相关:   ① 过多的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罹患帕金森病的概率会增大。   ② 长期睡眠不佳,存在睡觉时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坠床等。   ③ 当然还有10%左右的遗传因素。   ④ 60岁以上人群高发,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句话总结:帕金森病没有特定的好发人群,了解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就诊更重要!   帕金森病治疗的“三驾马车”   帕金森病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因此,张静波主任提醒大家,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三驾马车”,综合治疗,全程管理。“三驾马车”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包括心理疏导与照料)。   ①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剂量滴定”的用药原则。患者应谨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能漏服或停药。   ②手术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显效明显,而长期治疗的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者,经医师严格评估,可考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核磁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脑起搏器术(DBS)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③康复治疗   根据不同的行动障碍进行相应的康复或运动训练,如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运动。   1句话总结:细水长流的药物治疗,坚持不懈的康复锻炼,必要时手术治疗!   预防帕金森病,做好这几点很重要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张静波主任给出了六点建议:   ①加强运动   可多做打太极拳、气功、弹钢琴、散步等慢运动。   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睡,精神饱满。   ③释放压力   注意减压,通过有效的方式释放压力,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   ④健康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搭配绿色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   ⑤适当社交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渐渐退出了社交圈,导致语言功能退化,大脑组织也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逐渐出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   ⑥做好防护   与农药、被污染的空气等长期接触会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风险,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护,减少与化学物质接触。   帕金森病专病门诊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海帕金森病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践行帕金森病患者的全面管理模式,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采用多学科联合协作模式,多维度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地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除药物治疗外,依托医院先进的手术设备,可娴熟开展“核磁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疾病进行专业规范诊疗。     目前,脑起搏器(DBS)已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本市参保人员安装脑起搏器实行定额支付。其中,单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3万元、双通道脑起搏器最高支付标准为5万元,有效减轻了帕金森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内容整理自:《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央视新闻、中国医学论坛报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4-15阅读量86

春季眩晕患者增多,其中不乏一...

病请描述: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眩晕症的高发季节。“近期天气忽冷忽热不稳定,因头晕或眩晕来眩晕症专病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一些耳石症病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表示。 ▲ 席刚明教授在坐诊   天旋地转,1/3眩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席刚明教授介绍,眩晕是指人的空间定位能力发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发病时表现为视物旋转、晃动、偏斜等,常伴有恶心、呕吐。   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的原因有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颅脑炎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脑干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等病变等。外周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中,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而且从几岁的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发生耳石症,最多的发病人群为30岁到60岁的成年人。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或夜里在床上翻身时,甚至是低头、仰头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大汗等。上述症状除了带来生理上的极大不适,还会造成心理恐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得了脑梗?是不是脑供血不足?还是得了颈椎病?   45岁的王女士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感觉整个床像是云霄飞车般要翻过去了,她一下摔倒在地。王女士被家人送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一切正常”。辗转求医后,医生确诊她患上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高发而不被人知晓的眩晕症。   席刚明教授特别提醒,年轻人患耳石症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熬夜、玩手机、不喜欢运动可导致耳部缺血。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保健意识、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耳石脱落,形成耳石症。 ▲ 患者在进行“耳石症”检查治疗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为什么会脱落?   席刚明教授介绍,在我们的耳朵里,有一种叫椭圆囊斑的结构,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黏附着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叫作耳石,耳石的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比如:我们坐车时即使是在打瞌睡,也能感受到刹车,这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耳石只有20~30微米,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症,一般是由于疲劳、外伤或其他不明原因,耳石从患者前庭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影响了平衡功能,使人产生剧烈的眩晕。   临床上医生还根据耳石脱落于谁家,将耳石症又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前半规管耳石症和混合型半规管耳石症,这四种类型。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占 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 6.3%;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次之,占 10%~30%;前半规管耳石症为少见类型,占 1%~2%;多半规管耳石症占 9.3%~12%。   耳石症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天旋地转,或物体左右晃动,在眩晕的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面色蜡黄,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泻。耳石症的眩晕,和位置变动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在起床或卧倒时眩晕,向左或向右翻身时会有发作。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为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不论眩晕如何严重,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也没有耳鸣、耳聋等其他症状。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为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和识别能力,给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精准的诊治,2023年1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已诊治了100多位患者。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   该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优势明显。首先,患者坐在座椅上,通过三个转轴的协调,精确定位、定量、定速,使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更准确;同时,全自动化的诊断与复位,可带动患者全身整体运动,亦可按照半规管实际走向,进行更合理的360度复位。而且,仪器还采取了三维动画和高清显示技术,配备了带红外摄像头且有百倍放大功能的专业眼罩,可让医生对患者眼震及曲线的观察更为精细,辅助判断病因。新设备还让一次诊疗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效率大大提高,是手法诊断和治疗的三倍。且患者和座椅一起做整体转动,避免了受伤的风险,对颈、腰椎病等患者亦无特殊限制。 ▲ 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耳石复位后,防止耳石“再逃跑”   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是良性疾病,但耳石回到“原来位置”后,也可能在数日、数月、数年后复发,要把握好以下 4 个时间点,防止耳石“再逃跑”。   复位当天,静坐半小时。复位治疗后,静坐半小时有助耳石稳定在椭圆囊,避免它再次脱落。   3 天内,床头抬高 45°。复位治疗后3天内,将床头抬高 45°,可以在床头多铺一床被子营造一个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以免影响颈椎。睡觉时要轻轻地向后躺下,左右翻身时也应轻柔。   一周内,避免美发和牙科检查。由于美发、牙科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将头部保持在某些特殊的位置,易致耳石再次脱落。   半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复位半个月内应避免登高、游泳等较剧烈运动,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忌烟酒,以免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再次诱发耳石脱落。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复位   注:注意6件事,有助远离耳石症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除烟酒,不要长时间过度看电视、电脑、手机。   2.去除病因:及时去除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   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4.积极防治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的关键因素,建议及时防治。   5.及时防治骨质疏松:女性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和频繁的耳石症发作,应注意合理饮食、适当的日光浴,加强锻炼。   6.曾有耳石症发作的患者要注意:在高发期,自己哪一侧眩晕比较明显,就要尽量避免用患侧侧卧。动作尽量缓慢平稳,避免抬头晾衣服、低头系鞋带等变化较大的动作。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视物旋转、头晕等症状不仅会让患者产生紧张感,同时在从事某些高危作业及开车时,一瞬间的眩晕也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在病发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另外平时应多锻炼身体,使平衡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对于预防耳石症的发生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4-12阅读量137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

病请描述: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偏头痛影响了全球大概18%的人口,全球大概有13.3亿的偏头痛人群。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2019研究报告显示,偏头痛目前仍是全世界第二大导致患者失能的病因,且在中青年女性中排名第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6%,超过了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偏头痛的年患病率是9.3%,大概有1.5亿人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年龄段(15-49岁)患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是9.3%,但症状就诊率是52.9%,诊断正确率是13.8%,急性期治疗率是26.6%,预防治疗是22.7%。在中国,80.3%的偏头痛患者是由初级保健水平的全科医生管理,尤其是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更常见。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二、偏头痛类型根据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型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等。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符合偏头痛特点的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而且每个月至少发作8天。这类头痛的诊断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尤其是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学术界对偏头痛有非常细致的分类,更多用于学术研究。临床上,还有一些临床较少见的偏头痛类型:这是头痛与您的经期有关的时候。 这些通常发生在月经开始前 2 天,并持续到月经开始后 3 天。 您也可能在一个月的其他时间出现其他类型的偏头痛,但月经前后的偏头痛通常没有先兆。这种也称为偏头痛。 您有先兆症状但没有头痛。 事实上,先兆通常是这类偏头痛的主要警示信号。 但您也可能有恶心和其他偏头痛症状。 它通常只持续约 20-30 分钟。 您有平衡问题、眩晕、恶心和呕吐,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这种通常发生在有晕车病史的人身上。专家对这种类型知之甚少。 它会引起胃痛、恶心和呕吐。 它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典型的偏头痛。 您的身体一侧有短暂的麻痹(偏瘫)或无力。 您可能还会感到麻木、头晕或视力改变。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中风的征兆,因此请立即就医。这类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甚至失明,但是眼科检查正常,这类偏头痛与脑干先兆性偏头痛的区别在于视觉症状仅限于单眼。脑干先兆性偏头痛,实际上是指基底动脉先兆性的偏头痛,可能和基底动脉重要的后循环血管的功能收缩障碍有关系,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或者短暂一过性的意识模糊、偏头痛。此类病人需要跟后循环脑梗死进行鉴别,如果患者初次发病,是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有没有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从临床表现很难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初次发病,很明确地鉴别,尤其在急诊,没办法进行很好的血管评估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此类患者预防的治疗方法和偏头痛类似,要避免咖啡因、腌制的食物、过度疲劳、生活不规律等诱发偏头痛发作的诱因。还需要对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干预,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性的病变的评估,包括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等。这种严重的偏头痛可持续 72 小时以上。 疼痛和恶心非常剧烈,您可能需要去医院。 有时,药物或药物戒断会导致它们。这会导致眼睛周围疼痛,包括周围肌肉麻痹。 这是一种医疗急症,因为症状也可能由眼后神经受压或动脉瘤引起。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或其他视力变化。 三、基本病因与风险因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于人群的家庭研究表明偏头痛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先兆偏头痛 。 受体及其调节位点似乎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事件有关。使用功能候选方法并使用来自 15q11-q13 基因组区域的标记对 10 个家族进行基因分型,该区域包含编码受体亚基的基因。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而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规律,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不再发作。女性患偏头痛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2、年龄。 大多数人在 10 到 40 岁之间开始出现偏头痛。但许多女性发现她们的偏头痛在 50 岁后会好转或消失。3、家族史。 五分之四的偏头痛患者有其他家庭成员患偏头痛。 如果父母一方有此类头痛病史,则他们的孩子有 50% 的几率患上此类头痛。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风险会上升到 75%。4、其他。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癫痫会增加患病几率。 四、诱发因素来自工作或生活的压力、紧张、情绪不稳定、应激及应激后放松可诱发偏头痛。当您感到压力时,您的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过度焦虑也可能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许多女性注意到她们在月经前后、怀孕期间或排卵期间会感到头痛。 症状也可能与更年期、使用激素的节育或激素替代疗法有关。如明亮或闪烁的灯光、大声喧哗等。大声的噪音、明亮的灯光和强烈的气味会引发偏头痛。浓烈的气味(香水、油漆味、二手烟等)均可诱发偏头痛。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加重偏头痛。另外,经常服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也会诱发偏头痛。唤醒-睡眠模式的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强烈的体力活动可能诱发偏头痛,包括性活动吸烟同样是一个诱导因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足会导致头痛。 咖啡因本身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 五、症状偏头痛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开始常为隐约疼痛,逐渐变为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还可从头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累及头前部或整个头部;对光线、噪音和气味敏感;伴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疼痛;食欲差;感觉非常的暖或冷;肤色苍白;疲劳;头晕;视野模糊;腹泻。比较罕见的症状包括发烧、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大多数患者的头痛持续约4小时,但严重者可持续超过3天。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因人而异,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但有些患者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偏头痛,也有些患者一年仅发生一两次。 六、就医,偏头痛的诊断非常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偏头痛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应记录发作及处理的情况,并在就医时向医生描述。对于有头痛史患者,若头痛模式改变或突然感觉不同于以往,应尽早就医。若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就医:1. 突发的、严重的头痛;2. 头痛伴发烧、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复视、乏力、麻木或言语障碍;3. 头部受伤后头痛,特别是头痛加重;4. 咳嗽、劳累、紧张或运动后,头痛加重;5. 年龄超过50岁新发头痛。 七、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着重于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先兆症状及头痛性质,可能会检查意识是否清醒、言语交流状态、眼部活动、颈部强直性等,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一旦判断为偏头痛,如果患者还在发作期可能会快速叮嘱患者安静休息,以避免过多检查诱发更为严重的头痛发作。2、血液检查一般考虑偏头痛很少进行血液检查,当怀疑合并有血管疾病、脊髓或颅内感染、内分泌性疾病时,可能安排相关检查。3、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产生大脑和血管的详细图像,其可帮助医生排除脑肿瘤、卒中、脑出血、感染及其他脑和神经系统疾病。4、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一系列X射线可创建大脑的详细横截面图像,有助于医生排除肿瘤、感染、脑损伤、脑出血及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5、腰椎穿刺若怀疑颅内感染、出血或其他潜在疾病,医生可能会推荐腰椎穿刺。6、血清CGRP浓度检测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血清CGRP浓度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八、鉴别诊断,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而通过脑部CT、MRI等检查,可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偏头痛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丛集性头痛,这是较少见的一类头痛,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15分钟~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本病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2、紧张型头痛,这类头痛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3、症状性偏头痛,由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由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由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由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这类属于继发性头痛。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 九、治疗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轻-中度头痛·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应用;· 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 中-重度头痛,严重发作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麦角类制剂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复方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须注意: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因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此外,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1)缓解疼痛。 非处方药通常效果很好。 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和布洛芬。 切勿给 19 岁以下的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存在瑞氏综合症的风险。 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时要小心,因为它们也可能会加重头痛。 如果你使用它们太多,你可能会出现反弹性头痛或变得依赖它们。 如果您每周服用任何 OTC 止痛药超过 2 天,请与您的医生讨论可能效果更好的处方药。 他们可能会推荐可以很好地缓解偏头痛的处方药,包括曲坦类药物,以及较新的迪坦类药物。 您的医生可以告诉您这些是否适合您。(2)恶心类治疗药。 如果您因偏头痛而感到恶心,您的医生可以开药。(3)曲坦类。 这些药物可以平衡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您可能会吞下一颗药丸、在舌头上溶解的药片、喷鼻剂或打一针。 示例包括阿莫曲坦、依曲普坦、利扎曲坦、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 2、伴随症状治疗,恶心、呕吐者有必要合用止吐剂,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氯丙嗪。伴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3、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等不同治疗方法。有中草药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哪些中草药可能缓解偏头痛。但是,中医治疗偏头痛有悠久的历史。治疗偏头痛的中药主要有具有平肝、息风、理气、活血通络、止痉等作用的天麻、三七、柴胡、川芎、全蝎、白芷、香附、钩藤、葛根、白芍、郁李仁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针灸方面,从偏头痛发病的位置来说,它主要是在耳面部,基本上的以足少阳胆经,就是以少阳经也就是手上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阳明胃经受累为主。在治法上强调的是通络止痛、疏利少阳,取穴方面可以取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的穴位。最常用的穴位,如风池、太阳、头维、率谷、合谷、太冲、外关、足临泣。另外,脊椎按摩疗法、按摩、穴位按摩、针灸和颅骶疗法等物理治疗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在偏头痛还未发生时的用药,其指导用药的适应范围包括:· 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症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均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 心血管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噻吗洛尔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偏头痛;· 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有助于预防有先兆的偏头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 6、其他治疗,(1)心理治疗,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是,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2)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选择安静的场所 ,排空大小便 ,舒适地躺着或坐着。将注 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体的感受,摒弃杂念,进行自然有节律的缓慢 的腹式深呼吸 。 十、预后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偏头痛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在60~70岁时偏头痛不再发作。 十一、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需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3、偏头痛性脑梗死,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脑梗死。 4、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痫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偏头痛常见的合并症还包括:哮喘、慢性疼痛、纤维肌痛、抑郁症、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十二、日常照护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遵医嘱服药,可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偏头痛发作。 1、家庭护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偏头痛病情:· 实践肌肉放松训练:放松方法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或瑜伽。· 保证足够睡眠:每天作息规律,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但不要过度。· 休息和放松:头痛时,可尝试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休息。· 坚持写头痛日记:即使看过医生,也要坚持写头痛日记。这将有助发现诱发偏头痛的因素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闭着眼睛休息· 将冷敷布或冰袋放在额头上,并轻按头皮上的疼痛部位。· 喝大量的液体 2、日常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如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避孕药、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避免过劳、紧张、情绪不稳等,并遵医嘱服药。 十三、预防在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的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另外,尽量控制压力。· 识别并避免触发因素。 在日记中记录您的症状模式,以便找出导致它们的原因。· 管理压力。 冥想、瑜伽和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会有所帮助。· 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经医生同意,可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应注意,运动时要慢慢热身,因为突然剧烈运动会引起头痛。此外,经常运动也有助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个易发因素。不过,运动也不可以过度,过度运动也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因此,需要坚持适量运动。· 减少雌激素的影响: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雌激素可能会诱发或使头痛恶化,所以应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定期进食。· 多喝水。· 得到充足的休息。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