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风湿性多肌痛 > 内容

风湿性多肌痛内容

《大众健康》访谈——风湿病人...

病请描述: 摘自《大众健康》2010年第9期总第303期,50-51页,作者:刘湘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湘源 1.张女士:我患狼疮多年,长期服用激素和来氟米特,现病情平稳,但抵抗力很低,容易感冒,听说接种疫苗能预防一些感染,但也有人说免疫力低的人接种疫苗起不到预防作用,甚至使狼疮病情加重或诱发其他风湿病,是这样吗?我到底能否接种疫苗?能接种哪些疫苗?死疫苗和活疫苗均能接种吗? 回答:确实,有关风湿病患者能否使用疫苗的争论已持续了近50年。研究发现,风湿病的发病可能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相关,这些致病微生物通过分子模拟等机制使人体内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从而诱发风湿病。而疫苗就是一种活的或灭活的致病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产生的类毒素,它们保留了部分致病微生物的抗原性,这使人们担心疫苗是否会通过上述途径诱发风湿病或使风湿病加重?而另一方面,长期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风湿病患者的免疫力往往低下,易发生感染,对这些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而使用疫苗可预防其中一部分感染。正因为疫苗给风湿病患者既带来好处,同时也可能带来坏处,故是否使用这些疫苗正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尽管如此,但可肯定的是,风湿病患者的免疫应答虽受到影响,但仍可通过注射各种疫苗来预防感染,这些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破伤风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但在疫苗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1)禁用活菌(毒)疫苗,可使用灭活疫苗:200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指南推荐,应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或柳氮磺吡啶的类风湿或狼疮患者可接种灭活疫苗,避免接种活疫苗。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即使是减了毒的活疫苗也可引起严重感染,但对灭活疫苗来说,虽有使用疫苗后使原有风湿病病情加重的报道,但毕竟是极少数,而多数患者是安全的,可对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还是可以使用的。(2)因对疫苗的反应不如正常人,如有必要,也许所需接种次数要多一些;(3)接种时机:风湿病病情相对稳定,无重度脏器功能衰竭;(4)以下情况不建议接种:严重过敏体质如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等过敏者;有感冒和发热者。(5)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之后注意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并观察可能的不适反应。(6)最好不要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如果很有必要,也需在不同部位接种),最好至少间隔14天。 2.王先生:我患类风湿关节炎5年,关节肿痛严重,在风湿科大夫的推荐下,用上了益塞普(注: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听说益赛普易使人体抵抗力降低,为防止可能的感染,我能接种疫苗吗? 回答:目前,作为抗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制剂,益塞普和类克(恩利和阿达木单抗即将上市)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风湿科大夫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而这类生物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机体免疫力的降低,易并发各种感染。为预防感染,是否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范是大家尤为关注的问题。 以上生物制剂在我国的上市时间不是太长,它们对多数计划免疫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影响尚不明确,按常规推理,使用这类生物制剂的患者仍可接种疫苗,但应接种死疫苗。如确实需接种活疫苗,则最好在开始使用这类药物前的4周,或在最后1次用药后的若干时间(根据药物半衰期和作用时间而定,如益塞普为2-3周,而类克需6个月后)来接种。有一项使用这类生物制剂患者接种肺炎双球菌疫苗的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后的反应不太充分,故可能需多次接种。 3.李女生:我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年,去年冬季不小心传染上甲型流感,经过医生积极治疗,幸运治愈了,但听说流感病毒每年会发生变异,去年得了,不能防止今年得,那么,我是否要接种今年流行的流感疫苗? 回答:是的,今年仍需要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应每年接种1次,因流感病毒一直在发生变异(主要是其表面蛋白质发生细小变化,人没有任何免疫力),尤其是甲型流感极易变异,易造成暴发或大流行,李女士去年虽然传染上甲型流感,但对今年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 接种流感疫苗并非一点风险也没有,确实有个别患者可诱发风湿病和使风湿病加重,如Brown等报道了某些患者在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和类风湿关节炎,而某些小血管炎、多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葡萄膜炎患者在注射流感疫苗后病情加重,其中出现风湿性多肌痛的报道是最多的;也有文献报道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反应性关节炎、多关节病变和累及皮肤、肺和肾脏的系统性血管炎;有个别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一过性肾脏病变。因此为谨慎起见,建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稳定时再注射疫苗较妥。虽然有上述散在病例报道,但对风湿病患者整个群体来说,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很低,加上因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可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权衡利弊,还是推荐接种流感疫苗(死疫苗)。注意:不应通过鼻粘膜接种减毒活疫苗。 4.童女士:我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我爱人最近患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可通过夫妻生活传播,因此我想接种乙肝疫苗,请问我能接种吗? 回答: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你爱人不幸患乙型肝炎,其精液具有传染性,确实比其他家庭成员更容易感染乙肝,且你的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感染上,更易出现乙肝慢性携带状态,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终末期肝病和肝癌,因此需要接种。不过,目前尚无乙肝疫苗在风湿病患者中应用指南。乙肝疫苗可引起狼疮性脂膜炎加重,但前瞻性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对缓解期狼疮患者是安全的。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基因重组的疫苗,因不是活疫苗,对免疫力低下的风湿病患者是安全的,可起到保护作用,只是效果较差,可能需使用较大剂量或多次接种。 有关乙肝疫苗与风湿病的关系报道较多。一般来说注射乙肝疫苗后可出现轻度不适,包括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乏力、发热和关节疼痛,但有文献报道,1 例女性患者在注射乙肝疫苗后1 周,出现踝关节肿痛、血白细胞低于正常、血抗核抗体和抗SSA 抗体阳性,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另1 例女性患者在注射疫苗1 个月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SSA 抗体阳性,但这2 例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4 年前即有光过敏和多关节痛,因此,乙肝疫苗可能只是其诱因。此外有5例女性患者在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关节炎,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双侧跖趾关节炎、单侧膝关节炎和不对称的游走性下肢多关节炎,但大多数患者在服用非甾类抗炎药后症状消失,1 例患者在使用强的松治疗后5 个月症状消失;1 例患者发生经活检证实的血管炎,2 例患者出现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但未行活检,这3 例患者的症状在使用非甾类抗炎药治疗后很快消失;近来报道1 例女性患者在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口干、眼干、多关节疼痛、血抗核抗体、抗SSA 抗体阳性,诊为干燥综合征。文献报道的与注射乙肝疫苗有关的风湿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过性表现如血管炎、疫苗后关节炎、多形性红斑;另一类为注射疫苗后出现风湿病和原风湿病复发,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 ;但到目前为止,乙肝疫苗与风湿病间的关系仍无定论,可能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长期临床观察来证实。 5.彭男士:我患有系统红斑狼疮,一次不小心经过拆迁房屋时,被钉子扎伤了脚,医生给予了清创,同时要求打破伤风疫苗,我不清楚是否能打,请大夫给予解答。 回答:破伤风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是因生长在土壤、灰尘和肥料里的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上的伤口进入人体后发病的,接种破伤风疫苗是能达到预防效果的。虽然目前尚无破伤风疫苗在免疫功能低下风湿病患者中的应用指南,但因该疫苗是灭活疫苗或类毒素疫苗,应是安全的,仅有个案报道该疫苗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但是否引起自身免疫病无定论。 至于注射破伤风疫苗还是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需了解你是否是经破伤风疫苗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出生2-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和4年各注射1次,15~17岁强化1次)的人员。如果是,则自最后1次接种后3年内受伤时,不需注射破伤风疫苗,如超过3年者应加强注射1次。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除注射破伤风疫苗外,应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6.关女士:我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一次路过邻居家时,一只生了崽的母狗把我咬伤了,我很害怕得狂犬病,请问医生,我能接种狂犬疫苗吗? 回答:目前国内所用的狂犬疫苗是灭活疫苗,引发脑炎等副作用的机率低,可以接种。接受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风湿病患者,因皮内注射疫苗所获的抗体滴度较低,故建议肌内注射疫苗。 7.尚女士:我今年34岁了,患红斑狼疮8年,我女儿12岁,最近学校给她种了水痘疫苗,但出现了皮疹、全身不适和低热,我能照看她吗? 回答:风湿病包括狼疮患者应避免与已接种某些特殊疫苗(包括水痘、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疫苗等)或出现症状的人接触。你女儿接种水痘出现了皮疹,容易传染给你,要避免与之直接密切接触,直到皮疹消失。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刘湘源 2019-09-19阅读量8961

老年人的全身性疼痛&mdas...

病请描述:编者:戎梦瑶,西京医院临床免疫科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和其他诊断明确的风湿性疾病、感染以及肿瘤无关的疼痛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伴有血沉增快。常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肌中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疼痛及僵硬,持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不少于1个月时间。该病临床特征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伴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部分患者疼痛较剧以至不能翻身和深呼吸;肌痛多对称性分布,也可单侧或局限于某一肌群.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如长期得不到确诊治疗者,关节肌肉活动障碍,晚期可发展为肌肉萎缩。同时应除外以下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肌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动脉炎、结核等,此外还有甲状腺肌病。伴有外周关节炎的PMR和以PMR样症状为首发的RA容易误诊。参考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关于风湿性多肌病的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50岁;2.双侧肩关节疼痛;3.血沉和或C反应蛋白异常。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评分,如果只有临床表现而不包括超声检查结果时,评分系统>4可诊断为PMR;如果同时有临床和超声检查结果,评分系统>5分提示诊断为PMR。PMR治疗目标:缓解病情并预防复发,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一般治疗良好沟通,解除患者顾虑,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复发。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PMR的一线疗法,EULAR/ACR推荐剂量在12.5-25mg/d,4-8周内减量为10mg/d,随后4周减1mg,直至最小量维持治疗或停药。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部分症状,可短期使用,不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PMR。免疫抑制剂:对于复发、激素不耐受或使用激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考虑使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推荐剂量7.5-15mg/周。生物制剂:在PMR患者中使用生物制剂的的经验有限,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文章来源:Drugtherapies for polymyalgia rheumatica: a pharmacotherapeutic update. Expert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018.耿研,张卓莉.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风湿性多肌痛管理推荐[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6

吴振彪 2019-01-17阅读量8899

多发性肌炎

病请描述:【病史采集】1. 中年后发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2. 起病一般隐袭,有缓解期和急性进行期,其表现主要为肌痛和压痛,有低热和关节痛;中肢呈对称性近端肌无力,颈肌早期受累。【物理检查】1. 一般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全身系统检查。临沭县中医院神经内科王维化2. 专科检查1) 对称性近端肌无力;2) 颜面、四肢伸侧对称性皮疹(红斑、浮肿等),晚期指早及甲沟充血;3) 无阳性病理征。【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 血、小便、大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肌酶、血沉、免疫球蛋白;2. 特殊检查 肌肉活检可确诊。【鉴别诊断】1. 重症肌无力;2. 格林-巴利综合征;3. 风湿性多发性肌痛;4. 流感后肌炎。【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2. 药物治疗1) 强的松,症状缓解后减量维持数年;2) 化学免疫抑制剂 激素无效或不能耐 受者改用硫唑嘌呤。3. 全身放疗 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4. 血浆交换疗法 只限于危重患者。 

王维化 2019-01-15阅读量5396

风湿免疫病的预防与保健

病请描述:     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它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风湿类疾病是一组病因复杂、治疗难易不同的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约有100多种疾病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在风湿类疾病中,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四种较为常见,危害大、发病率高。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    据世界关节炎基金会统计,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和风湿病,而根据现有国际通用标准,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约是0.36%,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被喻为“不死的癌症”。 一、引起风湿病的因素及其症状 (一)诱发风湿病的因素    人为什么会患风湿病?人的风湿病是怎么患上的?怎样才能杜绝风湿病的发生和防止病情加重?类似问题长期困扰着风湿病患者和潜在患者。所以,弄清楚风湿病患病的内因和外因,对于广大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防止病情加重,治愈顽疾的指导作用。而对于广大潜在患病人群来说,又有着防止风湿病发生的重要指导作用。    1. 意外创伤。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 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据专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27%。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病、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 体弱多病。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    4. 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驰、驱干及肢体肌腱、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驰、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这时如过于劳累或长期使用冷水,就会形成”月子病“和”产后风寒“。妇女患风湿病多是由此而引起。    5. 长期与水打交道。长期与冷水打交道可能引发风湿病。    6. 血液质量差引起微循环障碍。由于种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引起病变,造成血液浓度大,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血红细胞沉降速度快,极易堵塞变窄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当某关节或多个关节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堵塞的状况,关节蘘及关节周围因缺乏营养和氧气而产生无菌炎症。进而造成骨关节病变,患上风湿病。     7 .遗传因素。据风湿病专家统计:风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大致17%的风湿病患者是因为遗传而患先天性的风湿病。    8. 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特别是西药有非常明显的负作用。当长期服药后,使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各部机能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更差,本来是急性意外创伤、感冒、发烧、炎性反应。却因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免疫能力更差,风寒湿热容易乘虚而入,变成慢性风湿病。    9. 劳损。劳损即肌肉疲劳性损伤,当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运动,工作中重复做某一单一动作,或长期坐立少运动,就会出现劳损型颈椎病、腰痛病或其它部位的疾病。    10. 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多种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如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霉菌、支原体、螺旋体等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炎症。    (二)风湿病的症状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 发热。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 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 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 肌肉损害。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肾脏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7. 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二、风湿病的危害及其并发症    风湿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对身体有着非常多的伤害,很多人认为类风湿并不是很严重,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风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1. 肺炎。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细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2. 泌尿系统感染。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3. 柯兴氏综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时间过长,常因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而并发柯兴氏综合征,常见症状主要有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等。   4.口腔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常出现口腔溃疡,此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疹、味觉消失等不良反应。   5. 传染病。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时间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当社会上流行某些传染病时,比正常人更易受到传染。   6.肾脏。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区痛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7. 心脏。容易引起心包摩擦、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心脏病,危害巨大。   8. 关节。全身大小关节容易出现疼痛、肿胀、引起僵直、畸形功能丧失。   9.消化系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肠道穿孔、出血、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   10.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畸形位骨性强直,甚至关节脱位。 三、风湿病的易感人群 1. 饮食习惯不良,挑食、偏食、食物单调的人中,类风湿患病率约占50%。 2. 患有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影响营养吸收与消化的疾病患者中,类风湿病患者约占10%。 3. 工作及生活环境阴暗或温差太大,受风、受凉者,患类风湿病的患者约占60%。 4. 精神情绪不好、压抑、性格内向者,也易患类风湿病。 5. 其血缘亲属中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父母亲、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6. 更年期妇女、生产后妇女。 7. 居住地寒冷潮湿,工作环境寒冷潮湿的患者等。 8. 患有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腺炎等,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易感染风湿病。 四、风湿病的预防和保健 (一)风湿病的预防     1. 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本病的致残较高,但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只要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率,甚至治愈。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强健体魄,提高病能力及防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    3.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患者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身汗出便入冷水洗浴,勿当风吹;垫褥、被盖应勤洗晒,以保持清洁干燥;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清洗。居住环境一不定期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4. 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因而,做到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做,活动与休息适度是很重要的。   5. 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临床患者证实,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患了病后,情绪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6.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风湿病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面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二)风湿病的保健     一般饮食调理  1. 高蛋白。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长期慢性消耗,常有底热肌肉萎缩、贫血等症状,以及蛋白质不足,全身骨质疏松等,故应增加优质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多吃肉、蛋、奶、和豆类食品。   2. 高维生素。风湿病患者要多补充维生素,多吃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红果、鲜枣、柿子椒、西红柿、菜花、油菜等。   3. 高纤维素。纤维素可以维持人体血糖稳定性,想菠菜、黑木耳、麦麸、谷物、大麦、;燕麦片、马铃薯、白薯、黑豆、红小豆等。   4. 补充钙和锌。风湿病患者要多吃含钙、含锌多的食物,如葡萄干、芝麻、松子、核桃、猪肝、排骨等食物。   5. 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抚慰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6. 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7. 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逾越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    营养保健1. 海豹油。海豹油中最具保健功效成分的是ω-3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和脂溶性活性物质。ω-3脂肪酸由三种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分别是:EPA,DHA和DPA,其中的DPA含量是4.39%(二十二碳五烯酸),在人乳及海豹油中含量最高,是鱼油及其他食品所缺乏地,它可以促进和提高人体地免疫力,对风湿性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螺旋藻。风湿性关节炎与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螺旋藻除了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功能外,它所含的γ-亚麻酸(GLA)是一种身体必需脂肪酸,是体内能控制多种基本功能的重要激素——前列腺激素的(PGEI)前体。前列腺素PFGI参与体内多种基本生理过程,如调节血压及胆固醇合成,炎症及细胞增生等。据临床研究表明,饮食中摄入GLA对风湿病,心脏病,肥胖症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3. 芦荟。风湿病是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芦荟对风湿病的的治疗有明显功效。芦荟有抗敏、消炎、镇痛、镇静作用,能控制并减轻关节炎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患部新陈代谢,提供粘蛋白,改善关节的结合组织,对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使患者虚弱的酸性体质变成强健的碱性体质;对风湿病的并发症有防治作用;能使抗类风湿药物在治疗局部集中,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润滑关节组织,改善关节组织的营养状况,防止关节硬直。     4. 沙棘油。沙棘中含有黄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类、植物醇、萜烯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190 多余种生理活性物质,而沙棘油中含有其中的 100 多种物质,是集沙棘生理活性成分最多的沙棘提取物。因此可以说,沙棘油就是沙棘的精华物质,有生命的软黄金之称。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其它酚类,能调解自身免疫,对皮炎、风湿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松花粉、灵芝、银杏、葡萄籽、拟黑多刺蚁、蜂王浆、枸杞子、麦冬、复合多糖、活性多糖、狗肾、肉苁蓉、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优质全脂奶粉、活性钙等对风湿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生活起居1. 居住环境。风湿病多病情迁延,病人易产生焦虑情绪。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情绪稳定。居室应距铁路、公路、集市、大型鼓风设施等一定距离,以免噪音影响休息和情绪。市区室外噪音,白天不应超过45分贝,夜间不应超过35分贝。    2. 日常生活。病人的生活要有规律,起居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活动要适度。经常保持卫生清洁,有益于健康和疾病恢复。衣食住行应适于养病的需要,不可过于追求时尚。    3. 睡眠。病人虽然活动少,或卧床休息,体力消耗不大,但也消耗一定能量。睡眠时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减弱,肌肉松弛,心跳呼吸减慢,胃肠道分泌减少,全身能量消耗降低,体内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为继续活动储备了能量。风湿病人往往因疼痛、不适、精神不佳等导致睡眠不好或失眠,因此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4. 情趣。个人的情趣、爱好,可于疾病前即已形成,也可以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养成。个人的情趣种类很多,如写字作画、养花垂钓、观鸟养鱼、音乐舞蹈、棋牌麻将、旅游观景、古玩收藏、集邮摄影等。     护理1. 心理护理。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2. 饮食护理。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    3. 姿态护理。病人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病人不良的姿态、体位有利于今后恢复健康,正常进行工作。护理时还要注意生理姿态的保持。如为预防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和两手叉腰,避免懒散松弛的驼背姿态,床铺不可太软,以木板床为佳,睡眠时忌用高枕,卧姿采取以俯卧姿势为佳等。    4. 运动护理。对于风湿病人,锻炼是为了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如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肿痛关节等。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下床活动,慢步行下床活动,缓步行走等。关节肿痛消除后,必须将功能锻炼放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开始时先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或两者结合进行,以主动活动为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风湿病人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也应因人因病制宜。  

应振华 2018-12-11阅读量1.2万

祝贺应振华教授任杭州医学院风...

病请描述: 经过积极申报,杭州医学院专家委员会评估批准。杭州医学院设立风湿免疫病研究所,应振华教授任首任研究所所长。应振华教授表示将会整合国际、国内、省内及院内资源,积极开展常见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研究,造福广大风湿免疫病患者。附:应振华教授简介应振华 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部主任,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健康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联合诊疗中心主任。杭州医学院风湿免疫病研究所所长,杭州医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助理,国家数据库中心(CRDC)协作单位负责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单位(CSTAR)负责人,中国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研究协作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973项目研究课题并任分中心负责人。国家863子课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分中心负责人。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专家委员会浙江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免疫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免疫学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免疫与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世界医师学会软组织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编委和审稿专家。从事风湿免疫病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地掌握风湿免疫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应振华 2018-12-11阅读量8464

2012年美国风湿病年会进展...

病请描述:    2012年11月8~15日,第76届AC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RHP( Association of Rheumatology Health Professionals)(美国风湿病学会/美国风湿病卫生专业人员协会)在华盛顿举行,来自全球大约12000名风湿病学界及相关学科的专家与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   1.系统性红斑狼疮:(1)发病机制:滤泡状T辅助细胞的功能异常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PPAR-γ类似物对SLE的T细胞具有调节功能,可能在SLE的治疗中有一定潜力;SLE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网(NET,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相关蛋白清除障碍,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而在SLE的发病中发挥作用。(2)治疗:伴维生素D水平降低的患者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活动度及高血压情况均有改善;激素的剂量是SLE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羟氯喹能减少SLE患者,尤其是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栓风险,而阿司匹林不具有该作用;法国的װa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用以重塑机体免疫耐受的口服肽段制品-P140肽段安全性良好、可能有治疗SLE的潜力;贝利木单抗治疗SLE 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病情缓解、病情复发减少、抗体滴度降低及激素用量减少等疗效持续存在;临床研究发现,伴补体降低、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疗效更好;2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某些特定SLE人群(表达特定干扰素指纹基因)应用Rontalizumab(抗干扰素α单抗)单独治疗,24周时临床症状有改善、复发率及激素剂量均有改善。    2.类风湿关节炎:膜B细胞尤其是switch membrane B 细胞表达产生RANKL,从而激活破骨细胞,在RA的骨侵蚀中发挥作用;干扰素签名(Interferon signature) 在预测RA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及预后预测中有应用价值;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了JAK抑制剂-Tofacitinib治疗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关预测RA患者对于TNFi反应性的GWAS研究已经进行,CD84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Tofacitinib 与阿达木单抗及与安慰剂的对照研究显示两者治疗RA的疗效均显著好于安慰剂;临床研究显示:抗IL-6单克隆抗体-Tocilizumab治疗对DMARDS疗效欠佳的RA患者有效,但感染风险亦增加;临床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联合MTX治疗RA的疗效优于MTX单独治疗RA的疗效;随访10年的研究发现,RA患者比非RA患者更易出现静脉血栓,但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变等其它并发症两组无显著差别;临床研究发现:一种TNFi失败后转换为利妥昔单抗比转换为另一种TNFi似乎更有效;对于RF阳性、无症状的人群长期随访结果显示,RF高滴度、吸烟、女性、大于50岁者易发展为RA。    3.银屑病关节炎:临床研究显示,MTX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疗效不优于安慰剂,引起有关是否继续在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中继续应用MTX的讨论;银屑病关节炎比单纯银屑病患者更易出现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提示关节炎症本身可能在心血管病变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4.风湿病患者的疫苗接种:(1)接种疫苗种类:流感、肺炎疫苗应该接种,其它疫苗视情况而定,活疫苗不应该接种;(2)风湿病对疫苗接种的影响:SLE高度活动影响患者接种疫苗的有效性,静止期与常人区别不大。(3)风湿病治疗药物对疫苗接种效果影响:激素、甲氨喋呤、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抑制疫苗效果;TNFi和JAKi无显著影响;(4)疫苗接种对风湿病的影响:HPV疫苗接种不增加自身免疫病的发病;(5)乙肝病毒的重新激活问题:HBsAg阳性者,使用TNFi后病毒激活的几率约39%,HBcAg阳性者几率为5%。(6)带状疱疹接种为活疫苗,但风湿病患者感染机率高、危害大,接种需权衡利弊,在免疫抑制剂用量小(如激素<20mg/天)、年龄>60岁的患者可能利大于弊;(7)疫苗接种3-4周后可重新应用TNFi     5.抗磷脂综合征:补体激活途径中某些成分的基因突变导致补体的异常激活在APS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作用;致病性自身抗体在APS发病中的作用:包括抗domin 1抗体、抗PT(凝血酶原)和抗β2糖蛋白1等     6.肌炎:(1)肌炎相关性抗体:除以前已知的自身抗体外,新发现抗转换介导因子1γ(TIF-1γ,transcription intermediate factor 1γ)抗体,该抗体阳性者往往在1-3年内发生肿瘤;抗HMG-CoA还原酶(HMGCR)抗体与他汀相关的坏死性肌炎相关性为100%;(2)肌炎特异性抗体(具有诊断价值):与无肌病性皮肌炎相关的有抗SAE和抗MDA-5;与皮肌炎相关的有抗NXP-2、抗Mi-2和抗TIF-1γ。     7.骨质疏松:(1)双膦酸盐的“药物假期”:应用双膦酸盐5年后可暂停,因停药后疗效会持续,继续用并未显著增加疗效反而增加副作用,2-3年后可继续应用;(2)不依靠骨密度检查的“FRAX”的应用:对于骨质增生等原因导致骨密度测量不准的患者建议应用该指标,预测未来10年骨折风险。     8.干燥综合征:淋巴瘤多发在<10年病程的患者,多数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其周围神经病变多数为小纤维神经病,建议使用硫唑嘌呤加环磷酰胺加 IVIG治疗;合并腮腺病变时需要与多种腮腺本身的疾病相鉴别,如腮腺炎、涎石病等。      9.血管炎:(1)ACR提出新的风湿性多肌痛分类标准;(2)大动脉炎和巨细胞动脉炎的动脉受累:大动脉炎更多出现左颈动脉以及肠系膜动脉受累,而巨细胞动脉炎更多出现腋动脉受累,但56%的患者动脉受累一致,提示两者可能属于一个疾病范畴;(3)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中进行的GWAS研究发现,GPA和MPA在MHC相关基因及非MHC相关基因上均存在显著区别,提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与PR3-ANCA相关的基因(HLA-DP)和与MPO-ANCA相关的基因(HLA-DQ)亦不同。    10.系统性硬化症:有学者提出应用公式(肺动脉平均压=136-氧饱和度-0.25>DLco%predicted)推算SSc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据此将患者分为高、中和低度肺动脉高压,有利于筛选适合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     11.淀粉样变性: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可导致严重破坏性关节炎,尤其是肩关节;淀粉样β蛋白血管病(Amyloid-β protein angiopathy)是一种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淀粉样变,与阿尔采默病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血、尿中同时检测淀粉样蛋白对于诊断非常重要。λ轻链型淀粉样变比κ轻链型淀粉样变更常见。B超对于检测淀粉样变导致的肩部病变如肩袖损伤有帮助。马法兰、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原发轻链型淀粉样变可能有效;TNFi可能对AA型淀粉样变有效。淀粉样变的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12.其它:不编码的DNA基因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多种炎症相关性综合征已经找到突变基因,如家族性地中海热等。与RA易感性相关的HLA基因已经阐明。诱导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异常中可能发挥作用。补体C5 的缺乏可能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作用。人体微生物组(Microbiome),如肠道微生物组 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

应振华 2018-12-11阅读量8038

2011年度回顾:国际风湿病...

病请描述: 2011年以来,国际上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的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应振华 关于风湿病诊断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分类标准的提出和对既往标准的评价等。1. 对于2010版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去年至少有6项研究进行了临床实评价,发现该标准的敏感性为58-84%,而特异性在47-86%之间,其假阳性率达18%,在临床应用中尚欠理想。2. 2012版ACR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去除了主观因素,强调了客观指标的意义,可能更具特异性。3. 2012年EULAR/ACR首次推出了风湿性多肌痛暂行分类标准。 风湿病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1. 2012年ACR对2008年版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对早期和已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分别提出了治疗建议,即应根据病情活动程度及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多关节受累、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2. 2011年以来又有多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新靶点的药物进入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3. 2012年ACR推出了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指南,其中首次提出妊娠期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另有数篇2011年新发表的临床研究证实FK506和贝利木单抗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为难治性红斑狼疮的药物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4. 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工作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SAS/EULAR)2010版强直性脊柱炎最新治疗建议强调了非药物治疗、NSAIDs的规范应用和TNF-α抑制剂的积极治疗等问题。 基础研究进展包括信号通路、分子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发现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基因已达30个以上。环境因素、易感基因及抗原瓜氨酸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有研究发现白塞病、脊柱关节炎及痛风的新的易感基因,其中包括国内古洁若等发现的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的新易感位点等。 近年来,国际上风湿病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发展迅速。新的风湿免疫病分类标准、专家共识、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不断推出,而国内的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在部分领域我国的声音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在诸多方面仍远不及国外。我相信,国内风湿免疫学科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多渠道、高层次的国际交流,风湿免疫学界有更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我国与欧、美、日、韩、澳以及港台等的交流和合作将逐渐增多。风湿病学领域的同道应向最好的国际水平看齐,携手并进、进行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升我国风湿病学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为目标,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以及全国的风湿病学界同仁应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应振华 2018-12-11阅读量7138

【当心】早醒、饥饿、浮肿.....

病请描述:早晨起床,机体经过一晚上的复原,应该是元气满满、神清气爽。可如果出现了以下6种症状,你要注意喽,可能是疾病在向你发出警告! 01/清晨头昏或头痛 优质睡眠后,早晨醒来时应该感到头脑清醒,神清气爽。如果早晨醒来头脑不清醒,反而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症状,提示可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血脂增高等疾病。 ●头晕、头痛还可能跟脑部供血不足或者是脊髓型颈椎病压迫有关,也有可能跟美尼尔氏综合征和脑部损伤有关系。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建议去看医生。 02/早醒失眠 凌晨三四点,别人睡梦正酣,你却早早醒来,并难以再次入眠。 早醒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常见于抑郁症患者。如果连续很长时间早醒,并难以入睡,需要警惕抑郁症。 03/清晨浮肿 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可能出现极轻度的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在20分钟之内彻底消失。 如果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或伴有全身浮肿,那提示患者有肾病或心脏病。 ●一般来说,肾病引起的浮肿以头面部为主,清晨起床活动后,浮肿可以逐渐减轻。 ●而心脏病引起的浮肿以全身浮肿、下肢浮肿为主。清晨起床活动后,浮肿不会消失,还可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脏病症状。 ●贫血患者也可伴有清晨浮肿,但浮肿程度相对轻一些。建议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确定病因。 04/关节僵硬 晨僵指晨起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在适当活动后逐渐减轻的现象。 ●可能导致晨僵的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多肌痛、软组织损伤、椎管狭窄等。 ●此外,一些过敏性病症,如多形性红斑、皮肌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也会出现明显的晨僵现象。 在出现晨僵症状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 05/凌晨饥饿 有些人清晨4-5点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同时伴有疲乏无力,吃些食物后症状有所缓解,这种情况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 若患糖尿病,并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警惕,建议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并就诊。 06/早晨牙龈出血 常见的局部病变所引起的牙龈出血,只要及时处理局部病灶,消炎后即可止血。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牙龈出血,如血液病中的急、慢性白血病,血友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所导致的凝血机能低下,均可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和经过消炎等治疗后,仍有牙龈出血不止者,应及早去医院血液科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如果你早晨会出现以上6种症状, 就需要格外注意啦!

郭飞 2018-12-08阅读量9199

风湿病为什么偏爱老年人?

病请描述:      许多老年朋友都有体会,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容易患上关节疼痛,于是顺口就把关节疼痛称之为风湿病了。其实风湿病的概念更为广泛,包括了一类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主要累及关节、肌肉、骨骼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腱、筋膜、韧带、滑囊等组织。这一类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或全身多个关节疼痛、久治不愈的皮疹,还有可能出现发热、口干眼干、口腔溃疡、反复角膜炎和/或葡萄膜炎等。风湿病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发病原因是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人体,闭阻经络,导致肢体关节肿痛。      我国有句老话,叫“年轻时人找病,年老时病找人”,年轻时不容易生病,而年纪大了以后,即使非常注意养生保健,也难免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生理机能不可避免的出现衰退,就像一台使用了几十年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开始出现了磨损。那么老年人哪些零部件磨损最为严重呢?运动系统首当其冲。运动系统主要由关节、肌肉、骨骼构成,人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运动系统,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系统各个零部件使用时间延长,受损最为严重。例如肌肉纤维容易出现弹性降低,收缩力量减弱,使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疲劳、肢体乏力;骨骼里的钙质以及矿物质开始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钙质流失会逐渐加快,骨质变得单薄,形成许多细小的空隙,呈现为骨质疏松现象;关节软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承受能力随之减弱,负重关节面上的软骨容易出现软化与破裂,严重者关节间隙消失,关节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另一个受影响最为显著的系统要数免疫系统了,随着年龄增大,免疫器官萎缩,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一方面削弱了老年人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另一方面抑制了针对侵入体内微生物的有效免疫应答,故而造成老年人容易被病原菌感染,并罹患自身免疫病。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古人早认识到年龄超过四十岁以后,肾精之气就自行折半,于是抵御外邪所需的正气也随之衰退。风、寒、湿等外邪有机可趁,一旦侵入人体,痹阻肢体经络,就会引发关节疼痛,故称之为痹病。       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是老年人好发的三种疾病。骨关节炎是随着年龄增大,软骨内的胶原蛋白、胶原纤维被破坏,引起软骨变薄,使得负重关节面失去了软骨的缓冲和保护,造成骨面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使得老年人出现腰椎、膝盖、足跟等承受重力的部位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大变形,活动时可听到骨面摩擦的“喀拉”声。老年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机能衰退,钙和维生素D吸收不足,导致骨合成减少,破坏增多,引起骨骼中骨小梁结构减少,造成骨的脆性增加,稍有外力作用就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病因不明,表现为肩胛部位肌肉和骨盆部位肌肉的疼痛,伴有血沉的增快。      另外,一些青年人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往往也青睐老年人。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除了手指小关节的肿痛外,往往合并有骨关节炎而出现负重大关节的肿胀,合并有骨质疏松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另有部分老年人可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而引起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关节痛、皮疹、心悸、乏力、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蛋白尿等多种形式起病,疾病进展程度相对缓慢,肾脏受累也少于青年人,但通常合并多种老年病,使得病情相对复杂和棘手。老年干燥综合征也不少见,好多老年人觉得口干、眼睛干,除了年龄增大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的因素外,也要小心干燥综合征的侵犯,老年起病的干燥综合征容易合并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切不可小觑。      老年人机能衰退,本身就罹患多种老年病,一不小心还成了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宠儿”,这岂不是雪上加霜吗?不过没关系,中日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针对老年风湿病患者提倡的精准治疗方案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难题,做到雪中送炭。精准治疗方案的内涵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针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服药种类杂,肝肾解毒排泄功能衰退的特点,在中日医院精准医疗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老年人药物基因筛查项目,可以在用药前进行针对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基因筛查,避免使用疗效不佳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的药物,使得风湿病的治疗更加有效和安全。二是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结合体质差异、季节气候差异、地域差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为患者制定符合个人特质的内服中药处方和外治理疗方案,能有效地配合西药起到增效减毒、改善症状的作用。三是针对患者受累关节和缺失的功能,依托我院康复医学科,为其制定适宜的康复方案,尽量恢复患者受累关节的功能,力争把风湿病对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其生活质量。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您对老年风湿病的发病和治疗也有了初步了解,假如您是老年风湿病患者,一定要在战术上重视它,积极就医,让医生帮助您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力争尽早地安全地控制风湿病。 小贴士: 一、常用中药外治法:足浴 脚上有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射区和穴位,而且人体6条主要的经络也起止于足部,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外用中药足浴可以起到补肾强身、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于老年风湿病患者,有条件者可以由医生处方个体化的外用足浴方,没有条件的患者可以用温水足浴,可以起到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有助于风湿病的康复。 二、老年人适宜的运动康复方式 ①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总的来说,老年人的运动康复方式提倡慢走、游泳等缓和的运动方式,应避免登山、爬楼、快跑、打球等剧烈运动方式。同时运动康复贵在循序渐进和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②减轻关节负重:有关节炎的老年患者要避免加重关节负担的运动,如拎重物,长时间跑、跳、蹲,体重太大的患者要注意控制体重。另外,可以借助诸如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械帮助减轻关节负担。患者可以平卧于床上屈曲双膝,做蹬踩自行车动作,既锻炼了双膝,又不会加重关节负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运动方式。 ③注意趋避风寒:老年人在进行康复运动时要注意对关节、肌肉进行保暖,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一旦受风着凉,容易夹带寒湿病邪侵入人体,加重风湿病病情。 ④建议由康复医学医师针对个人做出专业的康复运动设计,以便能更快地恢复关节功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陶庆文 2018-11-09阅读量9588

为什么“风湿性多肌痛”误诊多?

病请描述:    “风湿性多肌痛”这个名词,1957年由国外学者最早提出。顾名思义,是风湿病中一种以多个部位肌肉疼痛(主要为肩胛带或骨盆带)为表现的疾病。看似简单明了,然而却有很多非专科医生也不认得它,更何况病家。       老年发病      风湿性多肌痛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70~80岁是发病高峰。男女比率为1:1.8。该病的发病率约为600/1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风湿性多肌痛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仍然不甚清楚。许多研究认为,风湿性多肌痛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体内自身免疫、内分泌和氧化性应激也与起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风湿性多肌痛呈现家族聚集发病现象,说明此病有遗传倾向。当然,带有遗传易感因素并不一定得病,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这时外界环境因素(尤其是病毒感染)便极易触发自身免疫功能、内分泌等紊乱而造成疾病的发生。       鉴别诊断    老年人若出现多个部位肌肉关节疼痛,对于消炎止痛药物效果欠佳,应考虑到可能患风湿性多肌痛。然而,相对于常见的胃溃疡、冠心病等来说,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率较低。因此,人们对于此病的警觉性较低。    医生方面,由于局限于病人的既往病史,如曾有过肌肉关节损伤、脑梗塞等。以及就诊科室常见疾病的习惯性思维,未能及时作全面检查和鉴别诊断。病人往往被误诊为就诊科疾病,主要有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脑梗塞后遗症,这些疾病的疼痛多为非对称性的。而风湿性多肌痛为对称性的、肩胛带或骨盆带肌肉疼痛较为独特。所以。在用本科疾病无法解释时,应想到风湿性多肌痛的可能。    其次。风湿性多肌痛在其发病的早期常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差等。常常容易被病人误认为感冒、劳累等而忽视,延迟就诊时间。而且,在就诊时。由于对风湿性多肌痛缺乏认识,往往选择错误的科室,并且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但如果医患双方对风湿性多肌痛有所认识,掌握此病的特征性表现。便可减少一系列的波折,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风湿性多肌痛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下七项诊断标准,可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    (1)发病年龄≥50岁;    (2)颈部、肩胛部及骨盆带肌肉僵痛至少有两处,持续1个月以上;    (3)晨僵大于1小时;    (4)血沉≥40毫米,小时(mm/h);    (5)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阴性;    (6)无其他骨骼肌肉疾病依据;    (7)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毫克/日)治疗反应好。    当然,关键是在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如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等。    如何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多数患者对于5~20毫克/日的泼尼松治疗效果显著,通常1~2天内出现戏剧性缓解。    一般激素治疗需1~2年。过早停药或减量过快会导致疾病的反复。因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并发。所以,在激素治疗同时需要加用钙剂和维生素D。激素应尽量减到最小剂量维持。也有约10%~20%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就能控制症状。但对于难治性的、激素依赖或减量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加用病情缓解药,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等。    风湿性多肌痛的预后良好,通常经过适当正规的治疗,疾病可被迅速控制、缓解或治愈,也有少数患者复发与缓解交替甚至迁延不愈。若长期得不到确诊治疗,到疾病后期可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肩和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可致关节挛缩,导致肌肉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风湿性多肌痛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对控制风湿性多肌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下降。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并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劳累时身体免疫能力往往降低)。其次,风湿性疾病在潮湿、天气转凉时易发作或加重。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要注意保暖。更重要的是,许多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为风湿性多肌痛的重要触发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较大。

吕良敬 2018-11-06阅读量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