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扁平苔癣 > 内容

扁平苔癣内容

关于皮肤活检那些事

病请描述:  皮肤活检?啥,要挖我一块肉?好多病友听到这个词就虎躯一颤。那么我就来说说这事吧。   皮肤活检就是皮肤活组织检查,目的在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病情。皮肤科是一个形态学的学科,就是说这个皮肤表现看上去像什么,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和临床功底。但是在很多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不能靠火眼金睛来断案的。需要皮肤病理医生看病理表现,就是说他们在显微镜下看皮肤里面的结构、里面的细胞表现等等,来提供肉眼不能看到的细节,来帮助诊断。医生通过小手术等方法来采取皮肤标本,也就是皮肤活组织检查,取一小块皮肤,制作成皮肤切片,让皮肤病理医生来阅读切片。这就是皮肤活检的过程。   那么那些病变的病理非常有意义呢? ①有高度诊断价值者,如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等)、角化性皮肤病(毛囊角化病、汗管角化病等)以及某些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扁平苔藓、银屑病、硬化萎缩性苔藓等); ②有诊断价值者,如疱疹类皮肤病(天疱疮、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等)、代谢性皮肤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胫前黏液性水肿等)、肉芽肿性皮肤病(环状肉芽肿、结节病等)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③无明显特征,但如找到病原体,亦可明确诊断者,如某些真菌感染性疾病、皮肤黑热病等;④无明显特征,但结合临床表现可排除某些皮肤病,如皮肤结核、麻风等。   综上所述,皮肤活组织检查的适应证较广,对许多皮肤病的诊断可以提供帮助。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创伤性检查,应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忌任意采取标本,造成病员不必要的痛苦。比如说应尽量避免在面部或关节活动部位取材,以免影响美观或关节活动。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取材方法,根据临床诊断需要切取大小不同的皮肤标本,一般来说小指甲盖一般大小的皮肤够了,深度达到皮下组织。其他的环钻、削切等方法诊断价值有限,一般不用。手术前会局部麻醉,术后封合,所以疤痕在所难免。但是因为一般取得皮肤不是太大,不是疤痕体质(就是轻微外伤会留下很大疤痕的人)的话疤痕也不会太大。   活检的组织切片后,皮肤病理医生来读片时,对切片可以用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方法来辅助,有时候这些并不能提前预判,这就情况会补交这部分的费用。

杨永生 2022-08-14阅读量1.1万

关于皮肤活检那些事

病请描述:  皮肤活检?啥,要挖我一块肉?好多病友听到这个词就虎躯一颤。那么我就来说说这事吧。   皮肤活检就是皮肤活组织检查,目的在于确定诊断和了解病情。皮肤科是一个形态学的学科,就是说这个皮肤表现看上去像什么,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和临床功底。但是在很多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不能靠火眼金睛来断案的。需要皮肤病理医生看病理表现,就是说他们在显微镜下看皮肤里面的结构、里面的细胞表现等等,来提供肉眼不能看到的细节,来帮助诊断。医生通过小手术等方法来采取皮肤标本,也就是皮肤活组织检查,取一小块皮肤,制作成皮肤切片,让皮肤病理医生来阅读切片。这就是皮肤活检的过程。   那么那些病变的病理非常有意义呢? ①有高度诊断价值者,如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等)、角化性皮肤病(毛囊角化病、汗管角化病等)以及某些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扁平苔藓、银屑病、硬化萎缩性苔藓等); ②有诊断价值者,如疱疹类皮肤病(天疱疮、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等)、代谢性皮肤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胫前黏液性水肿等)、肉芽肿性皮肤病(环状肉芽肿、结节病等)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③无明显特征,但如找到病原体,亦可明确诊断者,如某些真菌感染性疾病、皮肤黑热病等;④无明显特征,但结合临床表现可排除某些皮肤病,如皮肤结核、麻风等。   综上所述,皮肤活组织检查的适应证较广,对许多皮肤病的诊断可以提供帮助。但是毕竟这是一个创伤性检查,应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忌任意采取标本,造成病员不必要的痛苦。比如说应尽量避免在面部或关节活动部位取材,以免影响美观或关节活动。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取材方法,根据临床诊断需要切取大小不同的皮肤标本,一般来说小指甲盖一般大小的皮肤够了,深度达到皮下组织。其他的环钻、削切等方法诊断价值有限,一般不用。手术前会局部麻醉,术后封合,所以疤痕在所难免。但是因为一般取得皮肤不是太大,不是疤痕体质(就是轻微外伤会留下很大疤痕的人)的话疤痕也不会太大。   活检的组织切片后,皮肤病理医生来读片时,对切片可以用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方法来辅助,有时候这些并不能提前预判,这就情况会补交这部分的费用。

杨永生 2022-08-14阅读量9637

警惕反复下唇破溃,流血,结痂...

病请描述:这是88岁老人家,近1个月下唇右侧有小米粒大小包块,用手抠破后出血,结痂,反复多次,近1周创面见增大,来诊如上图所示。查体:下唇见表浅溃疡面,直径约5mm,基底部未触及浸润结节,颌下触及活动度较好淋巴结2个,直径在1厘米以下。实质脏器未见占位病变。初步诊断唇癌(NoTo)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唇鳞状细胞癌中一高分化。科普:唇癌是指发生在唇红和口角联合粘膜(从口裂向后1厘米范围)。病因扁平苔藓、白斑癌前病变基础上恶变而来;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乳头状瘤等恶变而来。吸烟,嚼槟榔也可发生唇癌;治疗,首选手术,放疗。愈后|期II期5年生存率90%以上注意点唇,面部,颈部包块,溃疡等要到口腔颌面外科诊疗!!!

吴理晖 2022-06-06阅读量8561

今日病例:发疹性黄瘤

病请描述:发疹性黄瘤(eruptivexanthoma,EX)是一种罕见的黄瘤病,主要发生于高甘油三酯或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患者兼具这两种情形则发病风险更高。BernaS在BMJCaseRep上报告了一例以发疹性黄瘤为首发和唯一表现的糖尿病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例,现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因手臂和腿上多发黄色丘疹20天就诊。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肘部出现绿豆大小黄色丘疹,逐渐增多,后双膝关节和背部出现类似皮疹伴瘙痒。患者否认饮酒及用药史,无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等系统疾病个人或家族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皮肤科检查可见淡黄色无毛囊性丘疹,周围红斑环绕,集中于双肘和双膝,向四肢伸侧和背部扩散(见图1A-C)。 图1(A)病人背部黄色丘疹;(B)前臂有黄色丘疹; 化验结果如下:甘油三酯1788mg/dL,总胆固醇324mg/dL,高密度脂蛋白21mg/dL,空腹血糖水平373mg/dL,糖化血红蛋白12%,C反应蛋白12.4mg/L。其他常规化验包括血常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促甲状腺激素均正常。 图1(C)病变的近观;(D)患者全血外观;(E)真皮中的黄瘤细胞巢(HE染色100×);(F)组织细胞CD68阳性(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200×) 患者血浆上层呈奶油样(见图1D),脂蛋白电泳结果符合获得性V型高脂血症,β脂蛋白为37.3%,β前脂蛋白39.2%,α脂蛋白19.2%,乳糜微粒4.3%。由于患者无任何系统症状,近年来也未体检,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从右肘的一个病变处取了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内有多个大的、苍白染色的、充满脂质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巢(见图1E)。这些细胞CD68染色呈阳性(见图1F)。 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EX。被转介到内分泌科接受治疗和进一步的随访,接受了吉非罗齐600mg,2次/d,口服;胆甾胺9g/d,口服;甘精胰岛素22IU/d,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6IU,3次/d,皮下注射治疗。 经治疗患者的生化值恢复到正常范围,EX病变在一个月内完全消退,轻微色素沉着,未予皮肤科治疗(见图2A,B)。 图2首次就诊1个月后患者前臂(A)和背部(B)的外观 讨论 EX多由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或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酗酒、系统雌激素替代疗法或维甲酸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所致,最常发生于V型高脂血症。V型高脂蛋白血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高脂球蛋白血症,可为先天性或继发于未控制的糖尿病、饮酒或雌激素治疗,根据Fredrickson分类,伴随着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的增加,血浆样品在4℃下放置24小时,上层呈奶油样,提示存在乳糜微粒。 EX的临床特征是大量突然发生的黄色丘疹,直径1~4mm,周围有红晕,好发于四肢伸侧。可有瘙痒症状和同形反应。治疗基础疾病后,这些病变通常愈合,不留瘢痕。依据典型外观和病变播散性容易诊断,必要时可活检确诊,病理检查示巨噬细胞和真皮细胞外脂质。 在临床上,EX还需与传染性软疣、幼年型黄色肉芽肿、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扁平苔藓和丘疹性环状肉芽肿相鉴别。 在本病例中,EX是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首发和唯一的症状,表明EX可能提示严重的代谢紊乱,对于预防冠状动脉疾病和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非常重要。

庞艳华 2022-05-11阅读量9057

老药新用:纳曲酮治疗皮肌炎可...

病请描述: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icdermatomyositis,ADM)是皮肌炎的变型,治疗选择从外用糖皮质激素到口服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但这些治疗往往副作用明显,治疗反应也不一致。近期,美学者ManudhaneAP在DermatolOnlineJ上报告使用小剂量纳曲酮治疗ADM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因Gottron丘疹(见图1)、向阳疹、甲周改变、手枪套征、头皮红斑和全身瘙痒就诊,患者无明显的近端肌无力和疼痛。 图1.治疗前(A)与治疗8个月后的Gottron丘疹 实验室检查示ANA阳性(1:640)、乳酸脱氢酶(LDH)轻度升高(258IU/L;正常范围为121~224IU/L),肌酸激酶和醛缩酶正常。环钻取材皮肤病理示界面皮炎和粘蛋白沉积,提示结缔组织病(见图2)。 图2.组织病理示(A)亚急性界面皮炎和(B)真皮网状层粘蛋白明显增加(HE染色,20×)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组织学检查,诊断为ADM。患者先后接受了如下治疗: (1)患者最初接受了头皮外用氯倍他索香波,其他部位外用2.5%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2周,但无明显好转。 (2)停用外用治疗,接受口服泼尼松50mg/d,症状一度好转,但在激素减量后再次加重。 (3)在2月复诊时,停用泼尼松,口服羟氯喹200mg/d,在4周后加用皮下注射甲氨蝶呤20mg/w,但皮损变得更明显,症状加重。 (4)停用甲氨蝶呤,开始使用小剂量纳曲酮1.5mg/d,头皮瘙痒和灼热感在1月内缓解,面部红斑变淡,逐渐增加纳曲酮剂量至4.5mg/d并停用羟氯喹,手和肘膝部皮损在后续数月内持续改善,患者继续接受纳曲酮4.5mg/d维持治疗。 病例讨论 ADM是皮肌炎的常见亚型,约占所有病例的20%,临床特征为Gottron丘疹、向阳疹、披肩征、面部红斑、眶周肿胀、甲周毛细血管扩张、光敏感、关节痛、雷诺现象、头皮和四肢红斑、瘙痒等,但不存在肌无力和肌酶升高。 在治疗方面,ADM的传统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环孢霉素、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和/或羟氯喹。 纳曲酮的获批适应症为阿片类和酒精依赖,标准剂量范围为50~100mg/d。近年来,有文献报告使用小剂量纳曲酮(1~4.5mg/d)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斑秃、Hailey-Hailey病、毛发扁平苔藓和皮肌炎取得了成功。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这些皮肤病的作用机制不明,可能与阻滞Toll样受体4(TLR4)有关,TLR4具有刺激炎症细胞因子以及其他介质如P物质、一氧化氮和兴奋性氨基酸等。 本例患者治疗经历曲折,先后外用糖皮质激素、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甲氨蝶呤均未奏效,而小剂量纳曲酮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提示纳曲酮有望成为成本低、安全性良好的替代性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庞艳华 2022-05-10阅读量8163

皮肤损害的五彩缤纷

病请描述:除了皮损形态以外,颜色是皮损最重要的特征。不同的颜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损害的病理过程,例如黑素细胞破坏、皮肤血管扩张、红细胞溢出,从而推测皮肤病的性质和潜在性病变。本文总结了皮肤的常见颜色变化的病理基础和代表性疾病。 1.黑色 病理病理基础为黑素和坏死,代表性疾病有爆发性紫癜、黑素瘤(见图1)和钙化防御等。 图1.黑素细胞性损害:不典型痣(A);浅表播散性黑素瘤(B);结节性黑素瘤(C);肢端雀斑样痣黑(D);眼黑素瘤(E)(图片来源:TsaoH等,2012) 2.白色 病理基础为黑素合成减少或消失以及炎症后改变,代表性疾病有白化病(见图3)、白癜风、无色素痣和花斑癣等。 图2.眼皮肤白化病患者典型的皮肤、毛发和眼改变(图片来源:HertleRW,2013) 3.红色 病理基础为出血、急性炎症和血管扩张,代表性疾病有丹毒(见图4)、银屑病、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和鲜红斑痣等。 图3.面部丹毒的鲜红色水肿性斑块(图片来源:SukumaranV等,2016) 4.橙色 病理基础为肉芽肿性炎,含有大量胞浆丰富的组织细胞,代表性疾病有幼年黄色肉芽肿(见图5)。 图4.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面部的结节(LiangS等,2009) 5.黄色 病理基础为类胡萝卜素、含铁血黄素、胆红素沉积,脂质蓄积和细菌感染结痂,代表性疾病包括黄疸、黄瘤(见图6)、皮脂腺增生、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和脓疱疮等(见图7)。 图5.播散性黄瘤病患者双侧腋窝的损害(图片来源:KhezriF等,2011) 图6.脓疱疮的蜜黄色痂(A)和脓疱(B)(来源:GoldsmithLA等,2012) 6.绿色 病理基础为含铁血黄素深部沉积、绿脓菌素(见图8)、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代表性疾病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文身、Wells综合征等。 图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绿甲(WuDC等,2011) 7.青色 病理基础为静脉淤滞,代表性疾病有肢端青紫症(见图9)和网状青斑等 图8.一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左手肢端青紫症(图片来源:KumarP等,2014) 8.蓝色 病理基础为真皮深层黑素沉积、某些药物、还原型血红蛋白增多,代表性疾病有太田痣(见图10)、蓝痣、银沉着病(见图11)、胺碘酮、胆固醇栓子等。 图9.太田痣患者特征性的三叉神经支配区蓝 色的色素沉着(图片来源:GuptaM等,2017) 图10.一例偏执狂样思维障碍患者认为胶体银能治百病而定期服用1年后面部和颈前呈弥漫性蓝灰色(图片来源:ThompsonR等,2009) 9.紫色 病理基础为出血、苔藓样炎症、含铁血黄素深部沉积,代表性疾病有扁平苔癣(见图12)、Kaposi肉瘤(见图13)。 图11.扁平苔癣的典型损害: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图片来源:WaqnerG等,2013) 图12.艾滋病相关性面部巨大型Kaposi肉瘤(图片来源:GuanCS等,2018)

庞艳华 2022-04-29阅读量8564

一文读懂: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的...

病请描述: 抗组胺药是皮肤科常用药,是医师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而且品种繁多,临床常用药物多达20多个。 抗组胺药治疗哪些疾病有效?如何根据临床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以达到最佳疗效,同时又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特殊人群如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有肝肾损害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抗组胺药等均是皮肤科医生关注的问题。 第一代与第二代抗组胺药 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两类。两代药物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有所不同。 一代多为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羟嗪、去氯羟嗪、曲普利啶、美喹他嗪、新安替根、异丙嗪等。此类药物半衰期短,需要每日服用2~3次。 二代抗组胺药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发生率低,又称为非镇静性或低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咪唑斯汀、依巴斯汀、奥洛他定、卢帕他定、苯磺贝他斯汀、比拉斯汀等。目前,抗组胺药主要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两类(见表1): 表1  抗组胺H1受体药物分代及特点 临床适应症 适合治疗组胺参与的炎症和瘙痒。最佳适应证是I型变态反应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速发型接触性反应、严重全身过敏反应(anaphylaxis,既往称为过敏性休克)及药物变态反应等。Ⅱ、Ⅲ型变态反应由于有C3a、C5a等过敏毒素参与,可以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因此也有一定疗效。对Ⅳ型变态反应的疗效尚有争议。对于假 性的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可诱导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多症以及虫咬反应也有明显疗效。 适合治疗5-羟色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的一系列局部或全身过敏症状。 常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止痒,但对于组胺不是主要介质的瘙痒疗效不佳。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无效。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及重症药疹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效果不佳。 使用方法 1、用药原则: 抗组胺药通过结合组胺H1受体来拮抗组胺引发的反应,对于已经发生的临床症状不起作用,因此要在症状出现前给药并规律用药。临床上常见一些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症状再次出现后再用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方式效果差,也不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应连续、规律用药,完全控制症状直至痊愈。由于口服抗组胺药需要经肠道吸收,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才能见效,因此,也应该在症状出现前提前用药。 研究发现,病程越长,患者体内组胺受体表达水平越高,因此要尽快、彻底控制症状。由于多数皮肤病需要长期用药,应首选中枢抑制作用小的二代抗组胺药。此外,在症状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小剂量量用药,采用间歇给药维持,如逐日减药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直至停用。 2、常见病的治疗: (1)荨麻疹: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单一常规剂量二代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及儿童。一代抗组胺药由于有中枢抑制作用,影响学习和认知功能,不推荐长期使用。但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时可以短期使用,比如症状重者可以早晨使用1种二代,晚上联合1种一代,使用1~2周或更长。 对于一种二代抗组胺药常规治疗1~2周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病例,换用其他结构二代药物可能有效。此种情况,欧洲指南推荐首选增加原药剂量(最高可以加至4倍),不推荐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 多数急性荨麻疹患者需要合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至少1~2周,直至完全缓解。慢性荨麻疹的疗程为3~6个月,有时需要多个疗程才能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以考虑减量,由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直至停药。可诱导性荨麻疹治疗原则同自发性荨麻疹。 经验认为,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皮肤划痕症首选羟嗪类如西替利嗪。阿伐斯汀说明书指出其适合治疗可诱导性荨麻疹,且由于每日3次给药,逐渐减量为每日2次、1次时,患者易于接受。 (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某些湿疹如特应性皮炎可能有I型变态反应参与,因此适合抗组胺药治疗,但单纯应用效果不好,多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原则及方法同荨麻疹。抗组胺药可以有效控制特应性皮炎的瘙痒。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的疗效优于一代药如氯苯那敏。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的患者,首选二代抗组胺药,症状重者同时在睡前短期(1~2周)加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3)其他皮肤病:抗组胺药物对缓解扁平苔藓、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玫瑰糠疹、日光相关性皮肤病、皮肌炎、银屑病等的瘙痒有效。咪唑斯汀对光线相关性皮炎有更好疗效。严重瘙痒的患者,除了选用二代抗组胺药外,也可以联合一代,甚至联合多塞平、酮替芬。对于非组胺介导的瘙痒,如肝病、肾功能衰竭等引起的瘙痒,尚缺乏抗组胺药有效性研究。 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需保持高度警觉的人群如司机慎用。老年人易摔倒,也应慎用。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会加重其中枢抑制作用。其会干扰快动眼睡眠,影响患者的学习和认知行为能力,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此类抗组胺药组胺受体特异性不强,有抗胆碱作用,会升高眼压,导致视物模糊,因此青光眼患者慎用(尤其是苯海拉明、赛庚啶及异丙嗪)。抗胆碱作用还会导致口干、便秘、勃起功能障碍及排尿困难。虽然后者发生率低,但老年人及前列腺肥大者容易发生。 此外,具有乙二胺结构的抗组胺药,如赛庚啶,容易引起接触性过敏,应尽量避免外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以导致食欲增加而增加体重。一代抗组胺药还会引起过度兴奋(主要见于儿童)、内脏损害甚至心脏毒性。是否一代抗组胺药加量也会提高其疗效尚缺乏研究,但超量使用有可能增加眼压升高、尿潴留甚至内脏损害的风险,因此,不建议一代抗组胺药超量服用。 二代抗组胺药组胺受体特异性强,较少有一代药物的不良反应。但特非那丁及阿司咪唑有心脏毒性,可以引起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现临床已不用。二代抗组胺药并非绝对无嗜睡,某些药物如西替利嗪在个别患者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也有引发排尿困难、升高眼压和口干、肝酶升高伴发胆红素升高的报道。 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首选二代抗组胺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苯海拉明及氯苯那敏归于B类,目前没有属于A类的抗组胺药。在权衡风险后应首选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氮卓斯汀、奥洛他定和地氯雷他定则为C类,不要在孕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在哺乳期妇女可以酌情用药。 2、老年人: 一代抗组胺药由于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老年人容易发生摔倒,加之其抗胆碱作用会加重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青光眼、排尿困难、便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首选二代抗组胺药。除非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一般不必调整药物剂量。使用一代药物时要注意中枢抑制、抗胆碱作用等不良反应。 3、儿童: 首选二代抗组胺药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等。需注意年龄限制。多数二代抗组胺药药品说明书提示只能用于≥2岁儿童。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1~2岁幼儿。 有研究显示,1~2岁幼儿应用氯雷他定糖浆,>6个月幼儿使用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是安全的。<6个月婴儿则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0.35mg/kg/d,分3~4次)或苯海拉明(2~4mg/kg/d,分3~4次)的说明书中无年龄限定,充分评估风险后可在儿童使用,但应注意不良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抗组胺药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4、肝、肾功能受损者: 一代抗组胺药和部分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受损应减低剂量。抑制肝药酶的药物如,酮康唑、红霉素、西咪替丁以及葡萄柚可能影响某些抗组胺药的代谢,增加其血药浓度。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不经肝脏代谢,肝功能异常时不必调整剂量,可以作为肝脏功能异常患者的首选药。非索非那定在轻度肾功能异常时不必调整剂量。 所有药物在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肾脏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西替利嗪。 虽然抗组胺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很多问题仍然缺乏系统研究。应加强大样本上市后临床观察,明确每种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确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分级,明确其特点及安全剂量范围,尤其是特殊人群的安全剂量范围,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庞艳华 2022-04-18阅读量9831

有一种和口腔溃疡非常像的&l...

病请描述:大家好,我是江西上饶慈脉中医的的徐医生。   近期碰到一个比较典型的患者,今年40岁,他说他经常口腔溃疡,而且一直不好,吃了西药都不管用,于是找到我。   我一看,这哪里是口腔溃疡,这是扁平苔藓。   他一听,什么是扁平苔藓,严不严重,就很慌张。   其实扁平苔藓是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的,有些人长了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因为这种疾病,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容易和口腔溃疡混淆,早期也有可能不痛不痒,没什么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以为吃点抗生素、维生素就会好,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但是这种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还有癌变的可能,甚至已有许多论文,把它划为癌前病变或癌前期范畴。   在临床上,我们把口腔扁平苔藓症状大致分为三种:      糜烂型    常在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所以又称充血糜烂型。糜烂周围有白色花纹或丘疹,疼痛明显。常发生于颊、唇、前庭沟、磨牙后区、舌腹等部位。    网纹型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等多种形状,也可表现为白色斑块状。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颊部最多见,大多左右对称。      萎缩型    多见于舌背,为略显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下,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发生在牙龈时,则有充血或表浅糜烂,临近可见有白色花纹。    有些患者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       口腔疾病在古代就早有研究,在中医理论中,《黄帝内经》首称“口疮”。之后的历代医著中又称为“口疳”、“口舌生疮”、“口糜”、“口破”。   古代医家认为其大致从寒邪致病、火热致病、脾失健运、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上盛下虚等方面讨论。   那要想病症痊愈,除了药物治疗外,平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同时,平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创造良好的工作、居住环境。   清淡饮食,忌吃炒货(如瓜子、花生、山核桃)、油炸、太甜、太咸、太辛辣的食物。     精神上要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一点就是提高免疫力,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加强锻炼,多喝温开水,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前饭后漱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还是会康复的。

百年徐氏中医 2022-04-14阅读量1.0万

品头癣论足癣—&...

病请描述: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侵犯皮肤角质层、甲板、毛发等引起的一类浅部真菌病。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儿童皮肤癣菌的感染多由直接接触动物而引起。 近年,我国城市家庭饲养宠物人群日益增多,儿童与宠物接触频繁、皮脂腺发育不全、自身抵抗力较成人低等因素,儿童皮肤癣菌病日益增加。先从头癣开始,进行简要介绍。 头癣 头癣指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所致疾病,常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主要表现为脱发、断发、头皮鳞屑伴瘙痒(见图1)。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和脓癣。脱发、头皮脓肿同时发现枕骨下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应考虑脓癣的诊断。 图1.6岁男童,头部界限清楚的红肿痈状隆起,毛发脱落,表面小脓疱、脓痂 儿童头癣主要与斑秃和拔毛癖鉴别。斑秃表现为头发完全脱落,呈局限性片状,而头皮无改变。拔毛癖表现为形态奇异的头发脱失、表皮剥脱、毛囊周围瘀点,头发不同长度折断(见图2)。脓皮病易误诊为脓癣,其他少见的如硬皮病、扁平苔藓、银屑病、红斑狼疮、汗孔角化、引起的脱发也需与头癣鉴别。 图2.7岁男童,片状不完全性脱发,可见残存毛发、断发 治疗方面,遵循「剃、洗、擦、煮、服」五字方针,外用抗真菌药因不能到达发干内的菌丝,因此不主张单独使用。选择口服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特比奈芬。需要注意的是,伊曲康唑治疗断发毛癣菌较灰黄霉素、特比奈芬效果差。 体癣 致病性真菌感染光滑皮肤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初起为红斑、丘疹,离心性扩大,形成一个或数个圆形、多环形斑片,表面有鳞屑,中央逐渐好转,边缘略隆起,可见小丘疹、毛囊性小脓疱(见图3)。 儿童体癣炎症反应较成人重。任何环状损害都可能模仿体癣。注意与环状肉芽肿、银屑病、类银屑病、结节病、二期梅毒、红斑狼疮相鉴别。 图3.一例5岁男童,背部边界清楚的环状损害,边缘略微隆起,可见丘脓疱疹、鳞屑 面癣 面癣是面部皮肤癣菌感染,即发生于面部的体癣。儿童常见。皮损红斑、鳞屑,常单侧(图4a-b),有时呈蝶状分布(图5a-b)。治疗方面,全身泛发、累及五官的腔口边缘、眉毛、睫毛、上唇部、外鼻孔等光滑皮肤部位的体癣,除外用药外,可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曲康唑1~2周。 图4.(a)7岁女童右侧面部,边缘隆起、界限清楚的环形损害,其上可见丘脓疱疹、鳞屑、痂壳;(b)外用抗真菌药物1周后,皮损部分消退 图5.(a)3岁女童,面部眶周蝶状分布的红色斑疹,中央略消退,边缘炎性反应重;(b)口服伊曲康唑1周后,皮损较前消退 股癣 股癣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门周围的皮肤癣菌感染,是特殊部位的体癣,儿童较少见。皮损为股内侧和腹股沟皱褶处的红斑鳞屑性皮疹(见图6)。需注意与尿布皮炎(见图7)和念珠菌病相鉴别。 图6.一例16月龄女童,右大腿内侧界限清楚的多环状损害,中央消退,边缘隆起,表面附鳞屑 图7.一例7月龄女婴,臀部、外阴片状淡红色斑,表面少量鳞屑 Majocchi肉芽肿 Majocchi肉芽肿(Majocchi’sgranuloma)又称皮肤癣菌肉芽肿、毛囊周围结节性肉芽肿,是毛囊内皮肤癣菌感染后所致的深在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毛囊炎。 Majocchi肉芽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毛囊周围炎型,表现为发生于光滑皮肤上类似于脓癣的深在性脓疱性体癣,局部有多数毛囊性或毛囊小结节性脓疱(见图8a-b),结痂,脓性分泌物,伴有灼热、微痛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另一种常发生于免疫受损宿主的皮下结节型,表现为发生紫红色结节,可融合成斑块,局限于某一部位(见图9)。多发生于因系统疾病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局部刺激或治疗不当,皮肤屏障功能破坏,菌丝侵入深部组织,形成肉芽肿改变。 图8.1岁女童,父母自行外用「皮炎平」治疗尿布皮炎11月,总量约90G,外阴、臀部、大腿可见毛囊小结节性、小脓疱,触摸浸润感明显 图9.大阴唇及臀沟两侧皮肤见淡红色斑片,双股根部及臀部可见大小不一的紫红色结节(图片来自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难辨认癣 体癣因用药不当、误诊而外用强效或者超强效激素,可使皮疹无明显鳞屑、环状边缘模糊,表面渗出、痂壳等(见图10a-b),称为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5mg/(kg.d),1周后,糜烂面愈合,痂壳部分脱落。 图10.(a)3岁男童,鼻背、鼻唇沟、鼻孔周围斑块,表面糜烂、少量渗出、痂壳;(b)口服伊曲康唑5天后复诊,斑块基本消退,糜烂面愈合,痂壳脱落 甲癣 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儿童不常见。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常伴有甲沟炎,出现甲周红肿,可有少量渗液但不化脓(见图11),本型在婴幼儿和儿童发病率略高,可能由于吮吸手指等因素。甲癣推荐口服伊曲康唑冲击疗法,5mg/(kg.d),每个月服用1周,连续3~5月。 图11.一例4岁女童,右手拇指末端指节皮肤潮红肿胀、脱屑,指甲变黄,甲板变脆,表面粗糙 足癣 儿童足癣发病率较低,可见鳞屑、皲裂,与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相似,需注意鉴别。此外,青少年跖部皮病的特点是支撑面发红、干燥、裂隙,容易与足癣混淆。 临床工作中,患者就诊前常自行滥用药物,导致皮损呈不典型,易误诊为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盘状红斑、环状肉芽肿、银屑病等,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儿童皮肤癣菌病的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辨识力度,认真询问病史和皮损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庞艳华 2022-04-14阅读量1.0万

口腔扁平苔癣和口腔鳞状细胞癌...

病请描述: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疾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精神因素 (如疲劳、焦虑、紧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某些药物例如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开博通、奎尼丁等,还有某些中药后,或者在口腔内有金属充填体或者修复体时,口腔内可能会出现类似扁平苔藓的改变,或者可以使原有的扁平苔藓的病损加重,在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或更换充填体和修复体后病损明显减轻或者消失。 我们早期看到的患者很多都是觉得口腔黏膜不舒服,有的人吃了刺激性的食物以后就明显加重,所以才来就诊。 检查了以后 比较多见的是会发现颊部有网状、树枝状的白色珠光条纹。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扁平苔藓是一种癌前病变。随着时间推移,那么他有可能会发生恶变,甚至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已经转变成为口腔鳞癌。

常财旺 2022-03-20阅读量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