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感染科 > 棘球蚴病 > 内容

棘球蚴病内容

可以通过痰的颜色判断疾病吗?

病请描述:肺部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肺部感染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咳痰,不同的病菌感染可导致痰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痰的颜色初步判断病原菌,以协助诊断。 常见的如: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粘稠且达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提示包虫病;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 还有一种颜色我没说,有人一定都着急了,那就是红色! 红色,可为血性痰或痰中带血,或完全是血。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癌等。 正常健康人很少有痰,痰量增多,或出现带色的痰,一定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韩顺利 2018-09-10阅读量9638

关于肺棘球蚴病的治疗方法

病请描述:肺包虫囊肿一般呈进行性生长,能“自愈”的极少,绝大多数迟早将因囊内压力增高而破裂,产生严重并发症,常有手术、穿刺、药物等治疗手段。药物疗法已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或仅用于多发囊肿无法手术的患者,常用药物有阿苯哒唑、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及吡喹酮等,可使生发层和原头蚴退化变质,部分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也可在术前应用以减少术后复发。手术切除包虫囊肿为治疗棘球绦虫的首选方式,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囊肿大小、数目多少、部位、有无并发感染及胸膜是否粘连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方法主要有内囊摘除和肺叶切除。术中要点是防止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软组织,可起棘球蚴病播散或变态反应。为了预防在手术时囊肿破裂、囊液溢入胸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可在术前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10mg。   手术方法: 1、内囊完整摘除法:开胸分离粘连后,因囊肿多在近周边处,肺表面有时可见到覆盖的纤维蛋白层。摘除前在肺周围用纱布填满覆盖,仅露出准备做切口取囊部位,并准备好有强吸力的吸引器,便于囊腔意外破裂时及时吸出其内容物,避免污染胸腔。然后小心切开囊肿外包绕的肺纤维层,刀稍倾斜,免垂直接切入内囊。因内囊压力较高,外囊切开一小口后,即可见白色内囊壁从切口膨出,延长切口,请麻醉师从气管插管用力打气,借助肺压把内囊腔推出。一般因内外囊间无粘连,可以把囊腔完整取下。内囊取出后,外囊上有细支气管口漏气,先用纱布堵上,然后缝合修补,其残腔壁较多的可切除或内翻,然后缝合,完全消灭残腔。 2、内囊穿刺摘除术:手术适应证为:①包虫囊肿已明显感染、出现并发症的,如:外囊破裂顶部有星月形透亮区;内外囊破裂,内有液平面;内外囊破裂,内囊陷落呈现水上浮莲征;②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熟练的地区采取以上方法较为合适。在囊肿部位周围用纱布严密保护好后,先用粗针穿刺,抽出囊腔内液体,然后切开外腔,把切口旁的外囊壁夹住提起,继续把囊液吸尽,并把已塌陷的内囊夹出。残腔用酒精纱布涂擦,或用过氧化氢冲洗以杀灭原头蚴。过去常用甲醛涂抹,有进入支气管漏口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的可能,现已不用。残腔中有支气管漏气要一一缝合,再从周围至底部全层(较大的可分数次)缝合,消灭残腔。 3、肺切除:用于囊肿已破裂,肺组织有严重感染,并发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肺癌不能除外的患者。手术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离出支气管,钳夹住,避免术间挤压肺组织时,囊腔破向支气管,引起病变播散或窒息死亡。存在瘘气外囊壁水肿或大囊肿致该叶肺组织严重坏死;局限于肺外叶囊壁或钙化而不易塌陷的较大囊肿或囊肿继发感染形成慢性厚壁脓肿等,可以考虑做肺部分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 4、特殊类型:棘球蚴病的处理如同时有肝及肺囊肿的,可以一次手术。双侧有病变的先处理病变较大或有并发症的一侧,肺囊肿有支气管胸膜瘘的,先闭式引流,待感染控制,体力恢复后再行肺切除。

刘兴慧 2018-08-24阅读量9087

肺棘球蚴病主要做什么检查

病请描述:      1、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无特异性。   2、嗜酸性粒细胞过敏试验有临床意义,方法为皮下注射0.3ml包虫囊液30min后抽血,若嗜酸性血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比注射包虫囊液前降低0.1以上)为阳性。   3、间接血凝法试验(IHA)特异性较高,阳性率可达80%,多用于标本的普查,筛选。   4、包虫囊液皮内试验(cosoni试验)其阳性率可达90%~95%。   5、补体结合试验其阳生率可达70%~90%,此法的诊断价值较小,但对判断疗效有帮助,如手术1年后补体结合试验仍呈阳性,提示体内仍有包虫囊肿存留。   6、对流免疫电泳(EIED)用于对所有标本普查,筛选。   7、乳胶凝集试验(LA)。   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CB)。   9、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OT-EICB)为确诊性检查手段。   免疫诊断学检查对于诊断棘球绦虫非常有用,联合多项检查结果是目前最有价值的血清学诊断,可在有创检查前采用,上述免疫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体,阳性率80%~90%,假阳性5%~10%,影响免疫反应的因素主要有抗原的特异及敏感不够理想,假阳性反应可见于感染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癌症和慢性免疫疾病的病人,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棘球绦虫病,因为一些包囊携带者不能监测到抗体,监测到免疫反应与幼虫包囊的部位,完整性和活性有关,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肝内包囊比肺内包囊更易于激活抗体反应,如果忽略部位,抗体检查对于完整的细粒棘球绦虫包囊敏感性最差;   (2)肺,脑,脾内的包囊血清诊断诊断率较低,而骨内包囊更易刺激抗体反应;   (3)包囊瘘或破裂可刺激突发的抗体反应;   (4)衰退,钙化或死亡的包囊,血清学检查常呈阴性。   10、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为棘球蚴病主要诊断方法,在流行区,有明确接触史,单凭X线胸片大部分可以确诊,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的,仅见边缘模糊的炎性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至能明确诊断时已6~10cm,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图1)。   作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较大囊肿把肺纹理撑开,周围的肺纹理呈条索状包绕着囊肿的向肺门侧(“抱球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下肺野的囊肿“坐在”膈肌上,使膈肌位置下降,甚至凹陷,有时须行人工气腹以明确是否为胸内囊肿,上肺的大囊肿常把纵隔推向对侧,在下叶的纵隔受影响少,而右肝顶部的巨大囊肿则明显使心脏向左移位,这个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少数病例有肺不张及胸膜炎。   如囊肿小支气管被侵犯穿透,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则出现一些特殊X线征:   (1)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立位X线摄片气体上升至囊肿上部,局部有一弧形透明带(“新月征”),   (2)如气体进一步进入内囊,出现液平面,其上方见有代表内囊及外囊的2个弧形阴影(“双弓征”),   (3)当内囊破裂萎陷,皱缩的内囊浮于液面上,囊内液面上能见到不规则影(“水上浮莲征”)。   如囊肿破裂,内容物咳净,又未发生感染,胸片上表现为薄壁边缘光滑的含气囊肿,以后囊腔逐渐缩小,仅留有一些纤维化阴影,如囊肿破后发生感染,则囊壁增厚,周围有慢性炎症出现的可见肺浸润片状影,如破入胸腔,有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11、CT或B超检查可见包囊内有分隔结构是有活性包囊的特征,肺部影像呈圆形包块,CT证实包块内充满液体,肝外包囊虫病的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低,根据包虫囊肿的病理形态与并发症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理分类而划分为5型:   (1)单发型:由于包虫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在B超,CT及MRI成像皆呈边缘整齐,呈现圆形或卵圆形孤立的液体占位阴影,其境界清晰,密度均匀,大小不等,一般为2~8cm,以右侧及双下肺多见,包虫囊壁与肺组织密度差别较大,而呈现界限分明,光滑的囊壁,在较大的包虫囊肿,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   (2)多发型:在肺内探到两个以上具有包虫囊肿特征的影像,其间有肺组织或包虫囊壁相隔。   (3)钙化型:病程较久的包虫囊肿,其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积,甚至完全钙化,则包虫囊肿多已衰亡坏死,囊液呈脓性,包虫囊密度高而不均匀,囊壁肥厚呈不规则,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CT及MRI显示壳状边缘,CT值>60HU。   (4)感染型:包虫囊内继发感染成脓液,因囊及部分子囊坏死塌陷,混在脓液中,则密度增高,内含坏死组织呈现絮状或点片状强弱不均的阴影,CT增强后,包虫囊肿周围组织CT值增加而包虫囊肿不增加。   (5)破裂型:   ①外囊破裂与支气管相通,少量空气进入内,外囊之间,形成星月状透亮影;   ②内外囊同时破裂,并与支气管相通,空气进入内外囊,则出现液平面,其上方有双层弧的透亮带,此征象具有诊断价值;   ③内外囊完全破裂,内囊塌陷,漂浮于液平面上,使气液面变得凹凸不平,如“水上浮莲”也称“水上浮莲征”,此征象为包虫囊肿破裂的典型CT表现;   ④若囊内液体部分被咳出,囊腔缩小,使囊壁折叠时,其CT值很高,并难与肺内实质性肿块鉴别,若囊内容物完全咳出,可形成球形薄壁空腔;   ⑤肺包虫囊肿并发感染后表现为囊壁增厚,如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可引起液气胸,也可因感染而形成脓胸或脓气胸;⑥肺外包虫囊肿,CT发现肺包虫囊肿,对诊断很有帮助,对肺包虫囊肿,禁忌采用胸部穿刺术作为诊断方法,因为穿刺可引起囊液外渗而产生超敏反应或包虫囊肿播散等严重并发症。

刘兴慧 2018-08-24阅读量9151

手术是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病请描述:   包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各地应重视健康宣传教育。从事屠宰业、牧民和狩猎户等高风险人群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加强个人防护,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儿童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饭前洗水。捕杀野犬,限制犬的数量,严禁用含有虫体的动物脏器饲喂犬畜,加强对家犬驱虫,人、犬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肉食品卫生检测制度和动物检疫制度。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曾凡俊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曾成功治疗的一例包虫病患者,该患者是四川成都郊区的城市居民,但是不幸被发现患有巨大肝包虫病和脑包虫病。追查原因,原来是10年前她养了两只阿坝牧区的狼狗,疑似传染源,通过粪口传播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1.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2.包虫病分布情况: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3.包虫病是如何感染和传播的   (1)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2)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3)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4.包虫病的种类有哪些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   5.包虫病发生部位和特点有哪些   (1)肝包虫病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洩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鼓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肝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B型超声波、肝同位素扫描、肝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通常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称为单房型包虫病;而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包虫增殖方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瘤。肝泡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血路转移。继发肺、脑泡型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肝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2)肺包虫病 肺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囊肿随呼吸而变形,罕见钙化,大小不一,最大者可占一侧肺野。囊肿穿破囊液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   (3)脑包虫病 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脑血管造影、脑CT、脑核磁共振均有助于诊断。   (4)骨骼包虫病 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X线可有助于诊断。   此外,心包、肾、脾、肌肉、胰腺等包虫病均属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瘤。   6.包虫病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   包虫病在临床上可通过血清学检测以及X线、B超和CT进行诊断。包虫囊肿的超声图像很具特征性,所以B超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8%以上。   手术是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寄生人体各脏器包虫病主要是采取内囊穿刺摘除术、内囊完整摘除术等外科手术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和甲苯达唑等药物对于早期体积较小的包虫病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几年研制的阿苯达唑乳剂临床试验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手术治疗。

曾凡俊 2018-08-16阅读量9399

家中养宠物要注意宝宝的眼睛

病请描述:1岁宝宝,因家长发现眼内有“虫子”到我院就诊。家中养宠物狗。检查发现:左眼结膜囊内可见数条细长的条形成虫,白色,约1-50px长,自内眦部向外爬行。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形,对光反射存在。右眼结膜囊内未见异常。给予局部点表面麻醉药物奥布卡因后,取出六条成虫,每日以0.9%氯化钠冲洗结膜囊,局部点抗生素眼水妥布霉素,1周后复查结膜囊未见幼虫。病理检查:棘球蚴大连210医院眼科兰守夕棘球蚴病也称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狗的细棘粒绦虫等数种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牛、羊、人等多种哺乳动物脏器内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见于草地放牧的牛、羊等。包虫囊是犬涤虫的幼虫,在其中间宿主内形成囊包,确定宿主自大便排出虫卵,以污染水草食物等入口,虫卵被人食后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虫穿过肠壁入门静脉,再带至肝脏、肺脏,形成包虫病。很少感染眼部,有报道形成眼眶以及眼肌圆锥包虫病以及前房内的报道。该患儿结膜囊内可见棘球蚴的幼虫,分析可能与有家犬接触史有关,是接触到家犬的粪便等虫卵在结膜囊发育而成。因此远离宠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应当加强幼儿的卫生,防止家犬食用动物内脏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兰守夕 2018-08-03阅读量7839

鉴别诊断

病请描述:头晕的鉴别诊断:周围性眩晕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症状重,病情轻。(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3)内耳药物中毒: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水杨酸制剂、奎宁、某些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晕。(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6)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中枢性眩晕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症状轻,病情重。(1)颅内血管性疾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2)颅内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等。(3)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5)癫痫。肢体活动无力鉴别诊断: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头痛的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1.颅内病变(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2)血管病变: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3)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癌、颅内白血病浸润、颅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或棘球蚴病(包虫病)等。(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5)其他:如偏头痛[1]、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2.颅外病变(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2)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4)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3.全身性疾病(1)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中暑等。4.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1.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多因他病继发。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并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且有前驱感染史,对称性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脑脊液出现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的“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局部炎症如中耳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可累及面神经,但多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且因有腮腺及局部体征不难鉴别后颅窝病变,如桥小脑角肿瘤、颅底脑膜炎、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常伴有听觉障碍及原发病的特殊表现。2.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可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仅限于眼睑下部的肌肉瘫痪,故额纹不消失,眼睑能闭合,且伴有偏瘫;或有脑血管症状体征,如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病理征等。腰痛的鉴别诊断:腰肌劳损:是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肌劳损与长期的不良姿势直接相关,患者首先要注意矫正姿势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穿平底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的病变压迫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而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的病因有①肿痛,②先天性疾病,③外伤,如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椎营狭窄、外伤性血肿等,④炎症,如脊柱结核、椎营内结核病,⑤其它,如囊肿、颈椎骨质增生肥大。脊髓压迫症临床主要表现肿瘤是脊髓压迫症最常见的原因,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的瘫痪。神经根痛常为髓外肿瘤最早症状,表现为刺痛、火灼或刀割样疼痛,可随病期和病变水平不同而出现单侧下肢不完全性瘫、截瘫或四肢瘫,后期脊髓损害完全则表现屈曲性截瘫。急性脊髓损伤(如外伤、脊髓炎等)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疼温觉消失等。肾病:1.肾绞痛:疼痛突然发作,常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呈间歇性剧烈绞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2.肾区钝痛及胀痛:泌尿系统疾病所致的肾区疼痛包括:1)肾脏肿大牵撑肾被膜引起,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肾下垂等。2)肾周疾病所致腰痛:如肾周围脓肿、肾梗塞并发肾周围炎、肾囊肿破裂及肾周血肿等。但是,许多腰痛是由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引起,胰、胆、胃部疼痛也常放射到腰部。尿蛋白排泄量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指标,腿痛的鉴别诊断: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的病变压迫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而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的病因有①肿痛,②先天性疾病,③外伤,如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椎营狭窄、外伤性血肿等,④炎症,如脊柱结核、椎营内结核病,⑤其它,如囊肿、颈椎骨质增生肥大。脊髓压迫症临床主要表现肿瘤是脊髓压迫症最常见的原因,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的瘫痪。神经根痛常为髓外肿瘤最早症状,表现为刺痛、火灼或刀割样疼痛,可随病期和病变水平不同而出现单侧下肢不完全性瘫、截瘫或四肢瘫,后期脊髓损害完全则表现屈曲性截瘫。急性脊髓损伤(如外伤、脊髓炎等)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疼温觉消失等。

吕静平 2018-07-29阅读量1.4万

脾脏肿瘤

病请描述:脾脏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属于临床罕少见疾病。自Rokitansky等于1861年首次描述脾脏错构瘤以来,国内外文献陆续后零星的个案或小数量病例报道。因脾脏肿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于延误诊治,但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病例1 脾脏血管瘤病例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刘全达(一)主诉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周。(二)病史患者女,54岁,1周前查体超声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无任何不适症状。(三)体格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四)辅助检查腹部MRI和增强CT检查均考虑“脾脏血管瘤”可能。 (五)治疗经过入院后临床诊断“脾脏血管瘤”明确,随后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脾脏血管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6天出院。 病例2 脾脏囊肿病例介绍(一)主诉查体发现脾脏占位2个月。(二)病史患者男,67岁,2个月前因“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时行腹部CT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脏囊肿。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疫区生活或居住史,无宠物饲养或接触史。此次入院要求手术。(三)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四)辅助检查CT检查(图2):脾脏明显增大,其上极可见一9.0×10.4cm的圆形低密度病灶,界限清晰,增强后无强化。印象: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脏囊肿可能。(五)治疗经过入院后结合病史、CT影像特点,临床诊断“脾脏囊肿”明确。随后行全身麻醉下开腹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脾脏真性囊肿”。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8天出院。 病例3 脾脏慢性肉芽肿病例介绍(一)主诉查体发现脾脏占位10天。(二)病史患者男,53岁,查体发现脾脏占位病变10天入院。入院后行腹部超声和CT检查怀疑“脾脏错构瘤”。无发热、腹痛等不适。17年前因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修补术;否认既往结核病史。此次入院要求手术。(三)体格检查除上腹部陈旧切口疤痕外,无阳性体征。(四)辅助检查胸部X片: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CT检查(图3A-C):脾脏肿大,中下极可见一10×7×6cm实性占位,边界欠清,其内有散在钙化斑。增强后病灶强化较正常脾实质弱。印象:脾脏错构瘤可能性大。(五)治疗经过入院后结合病史、CT影像特点,临床诊断“脾脏良性肿瘤:错构瘤?”,手术指征明确。随后行全身麻醉下开腹脾脏切除术。完整切除脾脏,脾脏包膜完整,剖开标本,可见脾脏病灶中央大量灰白色放射状瘢痕。术后病理诊断“脾脏慢性肉芽肿性炎,不除外结核;建议查结核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核胸片明确“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出院诊断“脾脏慢性结核性肉芽肿性炎”。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出院。 病例4 脾脏转移癌病例介绍(一)主诉巨大右肝癌切除术后4个月,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周。(二)病史患者男,53岁,5个月前诊断巨大右肝癌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TACE后2一个月行右肝癌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前AFP>10000ng/ml,术后恢复正常。术后给予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AFP,并行辅助性TACE 2次。术后3个月时AFP升高至800ng/ml,复查肝内无明确复发病灶。增强CT检查提示脾脏转移癌。(三)体格检查腹部右上腹可见一反“L”行切口疤痕,余无异常。(四)辅助检查增强CT检查(图1):脾脏后缘一类圆形低密度实性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病灶周边强化,病灶实质均匀;结合临床,考虑“脾脏转移癌”。 (五)治疗经过入院后结合病史、CT影像和AFP水平,临床诊断“脾脏转移癌,肝癌术后”明确。随后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下探查、脾脏肿瘤射频消融术。选择脐部左侧小切口,建立气腹后建立10mm的Trocar孔放置腹腔镜镜头,观察右上腹腹腔粘连严重,左上腹脾窝少量纤维素性粘连。另于左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和剑突下切口左侧分别建立10mm和5mm的Trocar孔(图2A)。分离脾周粘连后,充分游离脾脏下极的脾结肠韧带和脾肾韧带,用集束射频电极针对脾脏肿瘤区域行重叠的2个位点行消融治疗(图2)。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3天出院。嘱术后2周左右复查CT和AFP。但术后7天突发晕厥、失明,头颅CT提示肿瘤颅内转移。后未再复查。分析与讨论脾脏肿瘤属于罕少见疾病,其发病率很低。Bostick等报道17 707例尸检和68 820例外科手术标本中只发现5例;我国孙重波等报道86 160例肿瘤中脾脏原发肿瘤仅有18例。由于发病率极低,常导致临床医师对脾脏肿瘤的认识不足。(一) 病理类型脾脏肿瘤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将脾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按组织成分来源不同,原发性脾脏肿瘤又分为四种类型:① 类肿瘤病变:其中脾囊肿和错构瘤常见。脾囊肿又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囊壁内有上皮或上皮细胞衬里,常为孤立、单房性的囊肿。假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其发生与脾破裂出血、炎症、动脉或淋巴管梗塞后形成的局限性囊腔和液化有关;错构瘤是由于发育异常而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了变化。② 血管源性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居多,有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血管肉瘤等。③ 淋巴肿瘤:由局部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如淋巴管瘤、淋巴瘤。④ 非淋巴肿瘤,如炎性假瘤等。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有:①血管肉瘤:由血管内皮细胞恶性增生所形成的肉瘤。其临床特点是脾肿大伴肝肿大,部分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易发生肝、骨和肺等远处转移。② 原发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③ 其他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如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良性肿瘤中则以脾血管瘤多见,系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以脾实质海绵状血管瘤居多,也可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后者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逐渐增大、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脾脏。脾脏血管瘤可发生梗塞、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脾脏淋巴管瘤分3个类型:①单纯性淋巴管瘤;②海绵状淋巴管瘤;③囊状淋巴管瘤。CT扫描可见脾脏增大,脾内囊状低密度,轮廓清,CT值10~30HU,内部多有粗大间隔且可见轻度强化,不同于单纯脾囊肿。(二) 临床表现脾脏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或较小的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仅在查体时意外发现。只有当脾脏肿瘤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压迫周围脏器时,可发生左上腹不适和坠胀感,腹痛多为钝痛或胀痛。肿瘤所致周围脏器压迫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腹胀、恶心、呕吐和便秘等。脾脏体积短期内快速增大时因脾包膜被过度牵拉导致局部症状较明显。脾脏恶性肿瘤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低热、头晕、乏力、贫血、体重减轻及恶病质等,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脏肿瘤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如脾脏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则临床症状明显,突然出现左上腹剧痛、腹腔内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脾脏原发性肿瘤中,血管肉瘤最易发生自发性破裂,肿瘤破裂还可引起瘤细胞腹腔种植转移。脾脏血管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病理CT影像MRI影像血管瘤血管通路,内皮衬覆,血液充盈;毛细血管,海绵状,或混合性;出血、梗塞或血栓形成;单发或多发实性或囊性成分,曲线形或蛋壳形钙化强化病灶可有亚急性出血区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向心性强化出血区淋巴管瘤囊状,内皮衬覆,蛋白性液体充盈毛细淋巴管,海绵状或囊状低密度区,无强化(swiss cheese外观)弧形钙化T1WI和T2WI中间信号或高信号错构瘤正常脾组织(白髓,红髓,或两者)明确的病灶轮廓异常;钙化囊性和/或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T2WI超高信号异质、延迟强化血管肉瘤局灶或弥漫受累;囊性或实性;自发破裂出血;多转移至肝、肺、骨和淋巴系统巨脾;边界欠清,低密度;可有钙化;坏死、出血成分;多种强化形式巨脾;出血性结节;坏死区域Vanhoenacker FM, et al.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07,28(1):35-51.脾脏转移瘤多有明确的原发恶性病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恶性黑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宫颈癌和胰腺癌等。脾脏转移癌多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少数可为肿瘤的直接浸润,比如解剖位置毗邻的如胃、结肠、左肾的肿瘤直接侵犯脾脏。白晓枫等报道1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脾血管瘤15例,脾淋巴瘤16例,脾血管肉瘤8例,脾淋巴管瘤、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和脾肉芽肿各1例,恶性肿瘤占56%(24例)。21例(49%)无任何临床表现,由体检时意外发现;13例仅为非特异性的腹部不适或隐痛;6例以腹部肿物为首发症状;3例为突发腹痛急诊手术发现。有11例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脾脏肿大、血小板减少、发热、贫血、消瘦等症状。(三) 诊断方法原发性脾脏肿瘤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较为困难,其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因而易于延误诊断。随着超声、超声造影、CT、核磁共振和脾脏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等影像诊断和技术的发展,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已完全成为可能。B型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特点,常作为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它可了解有无肿瘤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范围,了解有无包膜、鉴别肿瘤的囊实性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但B超受肠道气体干扰、肥胖以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较小的肿瘤(≤1 cm)难以被发现,因此,其准确性还显不足。高分辨率彩色Doppler超声可依据肿瘤内部有无血流及多少,有助于判断脾肿瘤的性质。CT可提供比较准确的关于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图像,便于术前对病情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它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可发现脾脏小肿瘤(≤1 cm)。X线检查可见不规则增大的脾脏阴影,左膈肌可抬高、活动减弱,肾脏和结肠脾曲向内下移位等。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在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良性肿瘤表现为动脉分支的压迫性改变,恶性肿瘤则表现为血管中断、移位、不规则的管腔狭窄以及新生血管呈不规则分布等。尽管影像学检查对脾脏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哪种检查方法,最后确诊都依赖于手术探查及病理诊断结果。当Casoni皮内试验阳性和身体其它部位明确包虫病应考虑有脾包虫囊肿的可能。近年来,通过B超或C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的报道越来越多。该技术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逐渐为影像医师所推崇。但脾脏血供丰富且质地较脆,操作后脾脏出血的顾虑是阻碍FNA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但从国内外的经验看,采用19或21gauge的穿刺针实施FNA基本上是安全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FNA的适应证主要有:① 恶性淋巴瘤疑侵犯脾脏;② 血液病需明确其类型或了解脾脏功能;③脾脏囊性病变需抽吸置管引流或造影确诊;④脾脏实质性肿块需病理组织学确诊。(四) 治疗由于脾脏肿瘤有发生感染、破裂的风险,且脾脏肿瘤的性质很难确定,无法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因此,除非诊断明确的较小的脾脏良性病变,脾脏肿瘤一经发现都应考虑积极手术治疗。根据脾脏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1脾囊肿:对较小的脾囊肿可暂不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于较大的脾脏囊肿,一经诊断,应尽早选择手术治疗,否则有发生囊内感染和破裂的危险。脾囊肿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和性质来决定,可采用囊肿开窗引流术或部分脾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如果囊肿位于脾门或脾体的中间部位可行全脾切除。有副脾者可予以保留,否则加行薄脾片大网膜移植术。如果囊肿位于脾上极或下极可行部分脾切除术。必要时术中需行快速病理检查,以避免漏诊恶性肿瘤。2脾脓肿:可于B超定位引导下穿刺引流,如脓肿有分隔或反复发作可行脾部分切除术或脾切除术。3脾脏良性肿瘤: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倾向行保脾手术,对于脾脏的良性肿瘤,在确保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部分脾实质以维持脾脏功能。尤其是对于病变较小的幼儿患者,因考虑到术后有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的可能或局限于某一段的良性肿瘤,以行脾部分切除或脾组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或带血管蒂部分健脾移植术为妥。在实施保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诊的脾脏良性肿瘤方可行保脾手术;脾肿瘤可为多中心性发生,呈多灶性分布,行脾部分切除有时难以切除全部病变,故对脾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病变要有足够的切除范围以免术后复发。如术中快速病理切片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应行全脾切除术。4.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于确诊的脾脏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即脾脏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必要时加行胰尾等联合脏器切除术。手术后根据病理类型辅以辅助治疗。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预后与病期、病理类型等关系密切,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等,是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腹腔镜脾切除术逐渐增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但对术前良恶性脾脏肿瘤的鉴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报道发现。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腹部Trocar种植转移明显增加。此外,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消融技术的巨大进展,已有开展脾脏实质或脾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的成功报道。本文所报告的脾脏转移癌射频消融病例,为文献中第3例。前两例分别为继发于肾癌和结肠癌的脾脏转移癌。参考文献1        Pearson RK, Longnecker DS, Chari ST, et al. Controversies in clinical pancreatology: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Does it exist? Pancreas,2003:27:1-13.2        Makrin V, Avital S, White I, et 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solitary splenic tumors. Surg Endosc, 2008, 22:2009-2012.3        Marangio A, Prati U, Luinetti O,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colorectal splenic metastasi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2,178(6):1481-1482.4        Wood BJ, Bates S.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of a splenic metastasis.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1, 12(2):261-263.5        孙重波,张高嘉,王殿昌.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肿瘤临床,1993,8(6):600.6        Vanhoenacker FM, Op de Beeck B, De Schepper AM, et al. Vascular disease of the spleen.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07,28(1):35-51.7        白晓枫,梁建伟,赵东兵,等.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7(24):1673-1675.8        Kamaya A, Weinstein S, Desser TS. Multiple lesions of the splee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and solid lesions.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06, 27(5):389-403.9        Compérat E, Bardier-Dupas A, Camparo P, et al. Splenic metastases: clinicopathologic presenta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athogenesis. Arch Pathol Lab Med, 2007;131(6):965–969.10    Liang P, Gao Y, Wang Y, et al. US-guided 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 of the spleen using 18-Gauge versus 21-Gauge needles. J Clin Ultrasound, 2007 35(9):477-482.                            (刘全达)

刘全达 2018-07-25阅读量8949

肝脾肿大的原因?

病请描述: 患者提问:疾病:右乳房下方疼痛,做了B超没什么,就是脾大病情描述:右乳房下方疼痛,去医院做了B超没什么,就是脾大,血常规检测肝功能也没问题,希望提供的帮助:请问脾大是什么引起的,该如何检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上海仁济医院疼痛科王祥瑞回复: 肝脾肿大脾脏自间叶细胞发育而来,在胚胎发育的第五周开始可见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近来B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肝脾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 1 \* GB3 ①感染性的脾脏肿大; = 2 \* GB3 ②非感染性的脾脏肿大。感染性的脾脏肿大: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肿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1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2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3败血症、晚期梅毒等.非感染性的脾脏肿大1、由于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反应性肿脾大:常见的疾病有亚急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elty综合征等。2、红细胞破坏所致反应性肿脾大:常见的疾病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重型地中海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血液透析性脾肿大等。3、充血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就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状,还有就是由于各种的原因引起的心衰竭或者是心包中有大量的积液。4、骨髓增生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有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髓样化生、骨髓纤维化等。5、浸润性脾肿大:常见的疾病有结节病(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淀粉样变(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所沉积的组织或器官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高雪氏病(脂质代谢性疾病)等;。6、肿瘤性脾肿大:脾大最多见的疾病还是肝硬化、肝癌,其他疾病有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伯包虫病人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恶性肿瘤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7遗传性疾病: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8长期饮酒: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

王祥瑞 2018-07-20阅读量7426

头痛----什么原因可能造成...

病请描述: 头痛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遇到的疼痛问题,主要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但大部分无特殊意义。例如,全身感染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头痛。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有头痛。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应该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那么什么原因可能造成头痛呢?一般来说,临床常见的病因有这些: 1.颅脑病变 (1)感染:各种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脑结核病、脑寄生虫病、中毒性脑病等。 (2)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瘤、脑结核瘤、颅内白血病浸润、颅内囊虫病或包虫病等。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硬脑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后及腰椎麻醉后头痛等。 2.颅外病变 (1)颅骨疾病: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2)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4)眼、耳、鼻和齿疾病所致的头痛。 (5)肌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 3.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 (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中暑等。 4.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

汪利凤 2018-07-15阅读量8692

秋季小儿驱虫正当时,阿苯达唑...

病请描述: 寄生虫的感染表现有哪些? 1.皮肤出现虫斑:面部、颈部出现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 2.夜间睡眠容易惊醒,可伴有磨牙和流口水等现象; 3.肚脐周围疼痛,肛门瘙痒等;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 5.偏食表现:好吃一些奇怪的食物。 为什么秋季是驱虫的适宜季节? 2岁以上的儿童由于食物的多样化,和就餐环境的变化,接触虫卵的机会增加,因此比较容易感染寄生虫。而夏天吃生冷蔬菜、瓜果和生水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感染虫卵的机会比较多,而虫卵发育成虫,大约需要60~70天。秋季驱虫可将成虫和虫卵一举歼灭,是理想的季节。适时使用驱虫药物可改善儿童的健康、营养和发育情况。 阿苯达唑的特点 阿苯达唑(常用商品为肠虫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驱虫药,具有跨纲、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应用的驱虫药,为OTC甲类药物,患者可自行购买使用。 作用机制 阿苯达唑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丙硫苯咪唑-亚砜和丙硫苯咪唑-砜,前者为杀虫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依次为肝、肾、肌肉、可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内也有一定浓度。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能量丧失,同时抑制延胡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发育,发挥杀灭成虫、幼虫和虫卵的效果。 与传统驱虫药的比较 传统驱虫药如磷酸哌嗪(宝塔糖)的药理作用为麻痹虫体,使其不能附着在宿主的肠壁,并借助肠蠕动排出,仅对成虫效果好,且抗菌谱较窄,适用于肠蛔虫病、胆道蛔虫病绞痛缓解期,对蛲虫病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1.常用量: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2片(400 mg),2岁以上儿童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每次1片(200 mg)。仅服一次(一次即为一疗程)。药片需用水送服。有些人,特别是小儿,药片完整吞服可能有困难,可以将药片压碎或嚼碎,并用少量水服用。 2.而针对其他寄生虫感染或复杂混合感染,包括猪囊尾蚴病、绦虫病、棘球蚴病、华支睾吸虫病、肝片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剂量和疗程相差很大,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检查指导下使用。 服用需要空腹吗? 由于阿苯达唑不溶于水,在肠道吸收缓慢,食物中的脂溶性成分有助于吸收。因此,本品可以吞服、口嚼或研碎后与食物一起吞服,服药前不需要空腹或灌肠。 有什么不良反应? 阿苯达唑和其代谢物在24h内87%从尿排出,13%从粪便排出,在体内无蓄积毒性。阿苯达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左右)。有少数患者伴有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一般48h内可自行消失。另外,治疗蛔虫病时,偶见口吐蛔虫的现象。 禁忌症 2岁以下儿童由于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而禁用,阿苯达唑的妊娠用药安全性分级为C级,孕妇、哺乳期妇女、急性疾病、肾脏病脏、化脓性或者弥漫性皮炎、有癫痫病史或者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亦禁用。 注意事项 1. 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故在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一次; 2. 本品应放在凉暗处,密封保存; 3. 儿童需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4. 如服用过量,请立即就医。 防虫是关键 1. 沙土 沙土中可能藏有寄生虫卵,尤其是那些林中或者郊外的沙土,玩耍之后,一定要叮嘱孩子认真洗手; 2. 生水 喝生水或者未完全烧开的水,有可能将寄生虫卵带入人体内,应注意避免; 3. 果蔬鱼肉 生鲜果蔬和未煮熟的鱼肉类上容易有寄生虫卵,会增加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4. 卫生习惯 包括1岁以上小孩允手指、穿开裆裤等不良卫生习惯应予以纠正;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少吃生冷食物等。

李光荣 2018-07-14阅读量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