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咽异感症 > 内容

咽异感症内容

带你了解慢性咽喉炎

病请描述:带你了解慢性咽喉炎总有病人苦诉得了慢性咽喉炎太遭罪啦。咽干、咽痒、异物感,咽不干净又咳不出来,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很复杂,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比如细菌病毒的感染,环境中粉尘、烟雾等刺激,长期烟酒的刺激,长期的讲话或者发声不当,周围炎症的蔓延(比如慢性鼻-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导致或者诱发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慢性咽喉炎的症状主要为咽干、咽痒、咽痛、声嘶、咳嗽以及灼热感等。由于咽部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刺激,很多人咽部异物感很明显,像个枣核卡在喉咙,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就是所说的“梅核气”。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咳嗽时常无分泌物咳出。咽喉炎该怎么办呢?得了咽喉炎不要害怕,它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不要焦虑。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调整身体及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加重咽喉炎的因素发生,如禁烟禁酒,适当的声带休息,适当饮水,多漱口,保持口腔、咽喉清洁,清淡软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果有明显的咽喉炎症状发作,可以借助一些药物缓解。可用漱口液含漱,或用1%~3%碘甘油、2%硝酸银涂抹咽后壁肿胀的淋巴滤泡,具有消炎作用;全身症状较重时,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输注抗病毒药或抗生素来治疗。患者也可配合使用中成药、非抗生素类咽喉含片如开刻立(西吡氯铵含片含片),局部杀菌消炎,缓解咽喉肿痛,也可在热水中加入薄荷、复方安息香酊等雾化熏蒸,缓解咽喉不适。当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

吴明海 2023-10-25阅读量605

明明喉咙有东西,怎么查不到原...

病请描述:张顺财,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主诉咽喉部有东西卡着,多次往返五官科,消化科,甚至胸外科等科室,经多次胃镜或喉镜等检查并未发现有异物卡在咽喉部,五官科医生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推荐到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给于胃镜,钡餐及24小时食管PH检查,也未发现消化道疾病,按食管反流治疗也未得到缓解。因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病人忧心忡忡,焦虑万分,担心恐惧,部分病人甚至惊恐失眠。对这种主观上咽喉部感到异物存在而客观上没有发现异物的咽喉部不适症状称为咽异感症,有时就称咽喉异物感 人群中咽异症很常见,人群中发生率约3%-8%,约占五官科门诊病员总数的1/4,消化科门诊病员中也很常见,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年人,女性较多见且病程较长。 咽异感症是一种症状,对身体不产生严重后果,但事实上的确有异物感存在,这常会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持续的咽异感症会使病员担心有东西,由于检查的局限性及人体的复杂性,没有被查出来。甚至产生恐癌心理,反复到医院检查。 咽异感症有哪些表现? 有描述咽异感症症状似有肉球阻塞咽部感,称为“咽球感症”;有描述拟有梅子的核咽部阻塞感,称为“梅核气”。门诊每个病员的咽部异物感的表述也有不同,有的说似树叶、发丝、线头、痰液黏着等异物滞留感;或有烧灼感、搔痒感、蚁行感、紧束感、闷塞感、狭窄感等。 咽异感症往往说不清准确的发病时间,会持续数月或数年;咽喉部感觉异常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咽喉部“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相关检查不到异物;干咽唾液、快速呼吸时明显,进食或饮水时会减轻或消失;情绪波动、焦虑、急躁、紧张等使症状加重,心情愉悦时好转;颈部紧压感而不愿系领扣、打领带,颈项部保暖运动放松好转。 咽异感症的产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外界刺激因素:胃反流入食管咽喉的胃液、胃酸;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吸入粉尘;咽喉部炎症或粘液分泌物增多等刺激物会造成咽喉部异物感。②神经过度反应:咽喉部的神经支配丰富,分布密集,感觉非常灵敏,对刺激过于敏感或过度反应。情绪改变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引起环咽喉部肌肉和食管上段肌肉紧张或不能舒展而产生咽喉部的异常感觉。 咽异感症诊断主要通过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当伴有咽下痛、吞下困难、声嘶、消瘦、食纳减退、贫血等“高危”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检查,排除隐蔽在咽部、颈部、颈椎、心肺、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 单纯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生气、着急、过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度疲劳、不开心的事、得知他人患肿瘤自己也担心患肿瘤、失眠等所致咽异感症,相关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因,称为功能性咽异感症、癔球症、咽神经症。 得了咽异感症怎么办? 去医院就诊,寻找病因,如有咽喉部和邻近器官疾病,则进行相应的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少食辛辣、过烫、过冷食物;少吸烟、饮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少做干咽唾沫动作,异物感症状明显时,可适量饮水减轻症状;冬季气候干燥时,室内应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晨练时可大声喊叫、高声唱歌、大笑等开嗓运动,可放松咽喉肌群;劳逸结合、适合运动、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 (2)心理调节:消除负面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舒缓情绪,不要过度关注咽喉感觉。说服自己,让自己明白咽异感症本身是一个主观症状,己排除了各种器质性疾病,不会有严重后果,并无癌变风险。 (3)药物治疗: ①质子泵抑制胃酸药:对怀疑有不典型胃食管反流者,可试服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经验性治疗,也可试用氢钾泵抑制剂如沃克及替戈拉生治疗,如症状好转,说明咽异感症与反流有关。 ②湿润咽喉药物:各种润喉片,薄地蓝、康复新、蓝苓等具有局部保护粘膜、消炎作用,同时还兼有湿润咽喉部作用。 ③降低咽喉部高敏药:如怀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癔球症时,可选用舒必利,黛力新、米氮平等抗焦虑药,降低咽喉部内脏高敏感性。 ④中医治疗:采用祖国医学进行辩证施治很有帮助,口服逍遥丸、穴位注射疗和针炙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疗效。

张顺财 2023-10-24阅读量838

河北名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8...

病请描述:河北名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80个自拟方、经验方、秘方以及用药独到经验 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感冒群药(自拟方)。赵老曾使用本方防治过“非典”,很多单位大锅煎煮供职工服用,反映良好。 羌活6~10g、蒲公英15g、板蓝根20g、大青叶6g、贯众6g。 本方为治疗流感效方,亦是治疗和预防感冒的有效方剂。 2、加味香薷饮(自拟方) 银花15g、连翘15g、香薷6g、黄连3~6g、藿香10g、佩兰10g、荷叶6g、苡仁10g、白豆蔻10g(新加味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扁豆花、厚朴) 治疗暑湿感冒。暑天外感合香苏散效果更佳。 3、抗流感六药(自拟方) 银花藤20g、连翘20g、银柴胡10g、青蒿10~20g、黄芩9g、桔梗6g、治疗内有郁热的各种感冒发热病的效方,合感冒群药可用于预防流感。治疗期间,停食肉蛋奶,疗效更佳。本方为赵老治疗外感经验方,临床已作为防治流感之协定方,重复有效,疗效优于西药。 临床应用: (1)咳嗽合止嗽四药(桑叶、苏叶、浙贝、前胡)。 (2)咽肿痛合白蛇合剂(白花蛇舌草、赤芍、白茅根)。 (3)体温达30度以上时,青蒿可用至30g。 (4)高热不退合白虎汤(石膏50~100g,知母10g,粳米15g)。 4、加味清震汤(自拟方) 荷叶30g、升麻6g、半夏6g、炒榔片6g、苍术10g、羌活2g、藁本2g 治疗暑湿感冒或外感后表证已解,湿邪留滞者。症见头晕,头重如裹,肢体沉重,口黏,口干而不欲饮或纳呆者。荷叶、升麻、苍术、半夏、槟榔片,具有升清降浊、健胃化湿作用;羌活、藁本少用,有引药上行于脑,清脑开窍的作用。 5、感冒四药(即《中药方剂临床手册》中之羌蒡蒲薄汤) 牛蒡子6~15g、薄荷3~9g、蒲公英15~30g、羌活6~9g、治疗普通感冒的代表方,是风寒、风热感冒的通用方。对内有郁火兼便秘者,可适当加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升降散)。本方可用于流感、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均有良效。 6、三(四)根汤(自拟方) 姜、葱、香菜、(白菜)取根,各适量,煎水服用,也可加红糖,夏季可加豆豉20g,冬季可加白萝卜。 治外感风寒,用之见汗即效,使用方便,随手可取,连续饮用,越早越好;空调病亦效。本方对雾霾天上呼吸道疾病有预防作用。本方对儿童外感发热初期,体温高,手足逆冷者有奇效。 7、柴胡三仁蛇舌草汤(自拟方) 柴胡12g、黄芩9~12g、半夏6g、党参3~10g、杏仁6g、苡仁10g、白豆蔻9~12g、白花蛇舌草30g、炙甘草6g 主症:头晕、头重、头脑不清、乏力、心烦、失眠、胸闷、纳呆、舌苔白腻,颈筋部(胸锁乳突肌)拘急疼痛。 用于外感后阴阳失调症。重叠感冒,用药不当,使邪居少阳,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或热病后期气机失调。方取小柴胡汤和解阴阳,三仁可调达气机,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增加机体免疫力。上述主症用补法则助邪,祛邪则伤正,故八法中唯有和法有疗效。 8、白蛇合剂(石家庄市中医院老中医效方) 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15~30g、赤芍9~15g 本方又称抗炎合剂,为石家庄市中医院邢须林老中医方,原方本意用于治腮腺炎。 赵老经临床使用,发现本方对西医诊断的呼吸道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消化道的某些炎症,均有疗效,特别对腮腺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有肯定疗效。 临床应用: (1)呼吸道感染见发热,加感冒群药、青蒿20~30g。 (2)若腮腺肿大坚硬者,加浙贝10~30g、海藻30g、连翘30g。 (3)食道炎及上消化道肿瘤,加山慈菇12g、天冬20g。 (4)支气管炎加止嗽四药。 (5)一般性肺炎加麻杏石甘汤(麻黄12g、杏仁6g、甘草6g、石膏15g)。 (6)尿路感染尿赤、尿道疼痛,加导赤散(生地10~15g、木通3~6g、甘草3~6g、竹叶6g)。 (7)急性泌尿系感染,口苦咽干低热者,合小柴胡汤加青蒿30g。 9、五花汤(自拟方) 银花15g、红花12g、玫瑰花6g、代代花6g、辛夷6g、白芷6g 治鼻炎、鼻窦炎的常用方,亦用于治疗外感出现的鼻塞流涕。 10、止嗽四药(自拟方) 桑叶6g、苏叶6g、浙贝6g、前胡6g 用于外感咳嗽,肺燥咳喘,儿童咳嗽用之效果均佳。 11、平喘五药(自拟方) 麻黄根3~9g、炙麻黄3~9g、苏子3~6g、炒卜子10~20g、葶苈子6~9g 主治:哮喘。 加减应用:哮喘见心功能弱者加玉竹;如汗多者加熟地益肾纳气平喘;咳喘日久可加补骨脂10g、乌贼骨15g。 特点:炙麻黄与麻黄根等量用,炙麻黄宣肺,麻黄根敛肺,两者相伍宣肺而不伤肺气,敛肺而不助邪气;葶苈子有强心作用。 12、清肺四药(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30g、鱼腥草9~15g、仙鹤草15~30g、桑皮9~12g 适用于肺经郁热。可用于气管炎、肺炎的治疗。 13、抗痨四药(经验方) 丹参12~30g、黄芩9~15g、百部9~12g、功劳叶9~12g 主治:肺结核。 临床应用: (1)咳血,加白芨10g、仙鹤草30g。 (2)胸膜粘连,加紫菀30g、桔梗6g或胸膜粘连三药:桃仁、杏仁、紫菀。 (3)纳少,加炒谷麦芽各30g。 (4)治肠结核加夏枯草、猫爪草。 (5)治淋巴结核、骨结核配用蜈蚣一条研粉,红皮鸡蛋一个,小头处打个小口,倒出一些蛋清把蜈蚣粉放进蛋内蒸熟后食用,蜈蚣有抗结核的作用。 14、引火汤(傅青主验方) 熟地30~60g、巴戟天6~10g、茯苓6~9g、麦冬10~20g、五味子6g 此方为流传于河北、河南、山西民间的傅青主的验方。只要具备口干、咽干症状以夜间为重者,即可用本方为基础方。 本方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咽炎等。 熟地大滋肾水、养阴润燥,心肺肝肾阴虚,熟地为首选,但脾胃湿滞不宜用;巴戟天和调阴阳,与熟地相配引火归原;茯苓可使虚热从小便排出;五味子收敛浮越之气;麦冬养阴生津。 15、加味半夏厚朴汤(经验用方) 半夏3~6g、厚朴3~6g、茯苓6~9g、苏梗3~6g、苏叶10g、炒香附10g、陈皮6g、生姜3片 主治:梅核气。 功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症见咽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博结于咽而成。 临床应用: (1)伴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10g、山豆根3g。 (2)咽中有痰难以咯出者,加花粉10g。 (3)咽痒者,加芥穗6g、乌梅6g。 (4)伴咽喉不利、声音嘶哑者,加青果6g、元参6~15g、木蝴蝶6~9g;病程长,久治不愈,痰为胶状者,加赤芍10g、海浮石10g。 (5)用其他药均无效者,本方加浙贝10~20g、乌梅6g、升麻6g、威灵仙15g、夏枯草15~30g、猫爪草15~30g。 16、补肾健脾汤《河北中医内科验方选》 菟丝子9~12g、巴戟天9~12g、补骨脂9~12g、五味子6g、山药9~12g、芡实9~12g、莲子9g、炙甘草9~12g 本方用药思路源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平补脾肾,对脾胃虚而出现的慢性腹泻有佳效。常用于慢性结肠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寒凉之品伤脾胃,大便稀溏者;或脾虚大便次数偏多者。 17、止泻四药(经验用药) 炒榔片3~9g、地榆15~30g、炒山楂9~15g、银花15~30g 本方对急性腹泻有可靠疗效,临床应用优于抗生素点滴。 临床应用: (1)治疗水泻,加车前子30g(包煎)、白术10g。 (2)治疗食鱼蟹后泄泻,加紫苏叶10g。 (3)泻下无度,加石榴皮10g、赤石脂10g。 18、健脾培元方(自拟方) 黄芪10g、党参6g、太子参6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鸡内金10g、山药9g、炙甘草6g 功用:健脾培元。脾属土,土能生万物,肾为胃之关,用于久病脾肾虚,无食欲,可健脾肾,增食欲。 19、开胃进食四药(经验用药) 柴胡3~6g、陈皮3~6g、炒谷麦芽各15~30g 用治胃口不开。柴胡升清阳,推陈致新;陈皮健脾理气;谷麦芽醒脾开胃。 20、胃溃疡方(经验用药) 乌贼骨20g、白芨10g、蒲公英20g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1、调气三药(经验用药) 陈皮6g、枳壳6g、桔梗6g 用于中焦气滞证。陈皮理气;枳壳降气;桔梗升气。 22、止呃(呕)三药(经验用药) 夜交藤50g、旋复花6~9g、柿蒂9g 本方为名医效方,来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夜交藤用50g有交通阴阳、镇静止呕逆的作用,临床常与刀豆子20g、连翘30g合用,可温胃止呕逆,清热和胃除呕逆。 23、疏肝调气五药(自拟方) 炒香附12g、郁金12g、栀子6g、神曲15g、苍术6g 用于气机瘀滞引起的脾胃不适,加味治之常见佳效。 24、升降纳化汤(自拟方) 柴胡6g、枳壳6g、白术15g、鸡内金10g 用于升清降浊、健脾化食。可治气机不畅、纳食不香。 25、痞满五药(经验用药) 炙杷叶9~12g、苏子3~6g、杏仁6~9g、橘红9~12g、降香9~15g 源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冠心病、心肌炎、胃炎等,表现为胸闷或胸脘痞满者可用之。 26、利胃通腑方(经验用药,参照仝小林先生用药经验化裁而来) 太子参15g、党参10g、枳实6g、枳壳6g、炒榔片3~10g、炒卜子30g、二丑2g、大黄6g、虎杖15g 治腹胀见大便不畅者。亦可用于食滞胃肠、排便不畅或排便黏滞洁具者,一般服3~7剂收效。 27、便秘常用系列方(经验用药) (1)当归30g、肉苁蓉30g、升麻6g、锁阳10g,可用于阳虚便秘。 (2)生地10~30g、麦冬10~30g、元参10~30g,增液汤可用于阴虚便秘。 (3)生白术30~60g、生地20~30g、升麻10g,老年脾虚便秘,多用于以大便头干为主症者。 (4)瓜蒌30g、杏仁6g、升麻6g,宣肺润肠通便。 (5)枳实10g、生白术30~60g、荷叶6g,可用于腹胀便秘。 (6)皂角2~3g或皂角粉0.5~1g,有清洁肠道的作用,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7)生白芍30g、炒白芍30g、赤芍15g,三药合用对肝郁血亏便秘有良效。 28、中老年保健三药(经验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 本方有抗衰老、调气血、和脏腑之作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延缓衰老。 29、老年保健四药(经验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石斛20g 本方保护脾胃、抗衰老,为老年保健妙方。 石斛既能养胃阴又通血痹,老年人全身机能下降,见舌尖少苔者宜,特别 是平素脾胃虚弱、食纳不佳用之疗效佳,故治老年病先护脾胃。 30、平补肝肾四药(经验用药) 女贞子20g、旱莲草10g、枸杞15g、仙灵脾20g 功效:平补肝肾。 主治:肝肾虚损见腰膝酸软,目昏不清,夜寐多梦者。 肝肾虚亦可用二至丸(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失眠、咽干、衄血。 31、头痛系列方(经验用药) (1)石楠藤10~20g、白芷6g、川芎6~15g、天麻10~15g、蔓荆子10g,可作为头痛基本方加减应用。 (2)土茯苓蔓荆子药组:土茯苓30~60g、蔓荆子10g,可用于治湿浊头疼,或顽固性头痛见头蒙者。 (3)头痛组方:川芎6g、白芷6g、藁本9g,可治头痛遇风加重,或梳头时 头皮痛者。 32、扶正四药(经验用药) 黄精20g、太子参15g、枸杞15g、仙鹤草30g 正气不足,见乏力倦怠,体力不支,或稍劳即累者。此四药可用于亚健康之调理。 33、解郁通络方(自拟方) 生麦芽20~30g、郁金15g、佛手·10g、香橼10g、青皮6g、苏梗10g、路路 通10g、莪术3g、橘络3g。 肝郁日久,久病入络。症见胸胁胀痛,食纳不香,善太息,大便不畅,舌下络脉青紫者。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杨磊 2022-10-24阅读量4206

聊聊痰湿壅盛(张兴业医生临证...

病请描述:      普通人肥胖常有痰湿壅盛的症状,肝郁犯胃引起的梅核气也是痰湿痰郁的表现,脑中风也有风痰阻络的证型。那这个痰的位置在哪呢?       最常见的痰位在喉咽之上,解剖位置在悬雍垂后方与声带顶端的三角区,张嘴做强呕、干呕动作时可见声带顶端三角区有形之痰。除了脑梗患者不便于此处诊治,一般吞咽无困难的患者都可以此处祛痰,包括想要减肥的痰湿壅盛患者,方法也很简单,棉拭子轻轻擦除即可。        脑梗之痰中医常说风痰无形,是看不见的,可人体全息,治疗上可取在外廉泉穴,症见谈吐不清、语言笨拙、吞咽障碍等。舌脉之辩既能了知痰浊,却苦于没有实证依据,舌脉之辩的比量之法即是中医四诊辩证的依据,可见内在的痰浊之所以看不到是受限于古代的检查技术手段,今天核磁、CT所见的脑梗病灶,彩超所见的颈动脉斑块、动静脉栓塞都属于中医的痰浊瘀阻症候,此类检查结果都是现代中医痰浊之征的在外依据,结合舌脉之辩,明确痰位,擅用中医辩证治疗,基本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喉咽之上的痰是痰湿壅盛溢出之表证,擦除后还会出现,所以要勤于观察,发现即除,患者会有头脑清晰、呼吸畅快之感,这是因为此部位的痰对应延髓中枢,影响脑部供血供氧,又是肝胆脾胃经络的必经之地,意义非常,行气化痰也好、燥湿化痰也好,针灸通络化痰也好,结合上局部取痰之法常有意想不到之效,有缘者可以一试。         增愿吉祥!

张兴业 2022-10-24阅读量1206

  读《...

病请描述:  读《郁证发微·郁证汗证论》有感 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烨 如果没有跟诊蒋师,我基本不会把诸如“肢体疼痛”“多汗”“眩晕”“嗜睡”等诸多病证看作“郁证”。正如多数人对“郁证”的认知一样,我对“郁证”的认识也是局限于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直到4年前,有幸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蒋健教授的继承人侍诊蒋师。刚开始时,我对老师将患者多种病证归为“郁证”也表示不理解,后来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临床案例,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再拜读了蒋师的《郁证发微》,才有了深刻体会。 《郁证发微》的总论部分对我启发最大,蒋师创新性的提出了“郁证形态论”、“郁证诊断论”、“郁证治疗论”、“隐性郁证论”等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大大拓展了“郁证”的范畴,建立了郁证系统的诊疗体系与理论,开创了“解郁”学派的先河。其中“隐形郁证论”更能对临床郁证的识别与鉴别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受蒋师影响,我现在临床中更加关注心理、情绪对患者躯体症状的影响,对郁证性病证有了进一步认识,拓展了诊疗思路。 随着上海6月以来人们的生活一步步有序恢复,医院的各项工作也逐渐恢复正常。经历了2个多月的情绪低潮,我感受到来诊患者最大的变化还是心理方面所带来的,各类情志因素导致的躯体化“阿是症状”“怪异症状”人群也随之增多。人们现在似乎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变得比以前开放了,情志因素作为疾病的诱因能基本上能为患者所接受了。 例如,2周前我遇到一例黄姓患者,诉5月以来不分昼夜,动则汗出,余无其他不适,夜间易醒,舌苔稍腻,脉弦滑。患者已在他处服用中药,多为玉屏风散、桂枝汤之类,效果不显。由于发病处于封控期间,既往无类似症状,遂问患者是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患者滔滔不绝诉说了近两月种种不愉快的经历。不由得想起了蒋师的“郁证汗证论”,于是跟患者说“您出汗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月不愉快引起的”,患者竟深表认同。如若以前,患者很可能会对医生的这类观点表示质疑与反感。我遂处方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上周复诊,出汗已有减半,镇静安神方药对出汗有效,证明这类汗证确实是郁证性汗证。 在精神情志因素导致郁证泛滥的今天,知晓郁证及郁证性病症的诊治可减少疾病的误治、失治,增加疗效。

蒋健 2022-07-25阅读量7883

当心“病从胃起&...

病请描述: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是一种近些年来才被认识并受到重视的疾病,它是指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胰酶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以上的咽喉部,引起咽喉部的黏膜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咽异物感、咽喉痛、频繁清嗓、慢性咳嗽、痰液增多、吞咽不畅、慢性声嘶等不适症状。LPR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的10%,声嘶患者的50%,并且50.0%~67.7%的难治性咽喉炎与LPRD有关。然而,该病在很长时间内常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如果只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常导致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因此,当患者以慢性咽喉炎的症状就诊,在排除颈椎病、茎突过长、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神经肌肉病变、血液病等邻近或全身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尤其是普通慢性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考虑到LPRD的可能。 24h 双探针 pH 监测是目前诊断LPRD的金标准,但是大部分医院因条件限制无法应用 pH 监测。因此,如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reflux symptom index, RSI)>13分,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评分>7分,可考虑患者存在咽喉反流。 治疗上,应首先建议患者适当的改变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戒烟、酒,忌过甜过酸、辛辣和油炸食物;餐后2~3h不能平卧;卧时应床头抬高20~30cm;如夜间睡眠时打鼾、憋气,应用呼吸机避免胸腹压力过大等。抗酸治疗是LPRD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抗酸和胃黏膜保护药如铝碳酸镁片,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也可以适当配合使用治疗咽喉炎的中成药,一方面,这些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化痰利咽的功效,对痰湿内阻、肝郁气滞所致的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声带肥厚疗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中成药比较信赖,主动要求使用中成药治疗,故可起到安慰剂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外周性GABAβ受体激动剂巴氯芬、Lesogaberan (AZD3355)以及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受体5拮抗剂ADX10059等可以减少暂时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增加其张力,可以作为治疗LPRD的新选择,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LPRD患者往往伴有烦闷、忧虑、焦急、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尤其是在普通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部分患者常感到悲观,有的患者甚至存在的“恐癌”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障碍反过来又可加重LPRD的临床症状。故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治LPRD的过程中,也要要重视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使其正确认识LPRD,并针对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诸如咽异感症是否为上消化道肿瘤或重大疾病的前兆,LPRD是不是治不好等等,进行耐心解释,改变患者对LPRD的错误认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不必要的担心。

周杰玉 2022-07-09阅读量1.0万

咽部异感症诊治

病请描述:现代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快节奏不规律生活压力等因素也导致一些疾病随之而来。在门诊,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因咽部“异物、堵塞、痰液贴附、瘙痒、干燥”等感觉异常而就诊患者。当尝试用力“吭、咯、吞咽“清嗓时,非但清除不净,症状反而常常加重。网上搜一搜,相关文章太多,越看越害怕,越想越觉得自己病得不轻,部分患者因此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甚至出现“恐癌“心理不适。这样的症状,在中医上有个生动的描述,叫“梅核气”,意思是说有一团像梅子核样的气体堵在咽喉部。 病因上,引起上述咽部不适的原因很多,需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只有找准病因,才能从源头上辩证施治: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导致; 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 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 用声过度; 胃食管反流对咽部刺激; 过敏因素; 肥胖打鼾、长期张口呼吸; 情绪因素:近期如发生重大事故或与人争论,觉得“气不顺“; 全身原因: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 功能性因素:多与恐癌、焦虑等情绪精神因素有关。 因此,想根除症状还是先要找准病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避免疲劳、受凉、感冒,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免炎症反复迁延不愈;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饮食均衡、适度休息,保持强健体魄,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烟酒、辛辣、酸冷等不良刺激;有患者可能觉得吃冰冷食物比较舒服,但过后往往咽炎更严重,或不易恢复; 注意口鼻等邻近器官卫生,空气污染时,注意戴口罩并减少户外活动;积极治疗口腔、鼻-鼻窦、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的炎症; 注意用声休息,平时多饮水,保持咽部黏膜湿润,减少高声喊叫; 避免习惯性清嗓动作,以免咽部黏膜受到持续、反复刺激而辗转不愈; 及时治疗胃酸反流、糖尿病、慢阻肺等合并疾病,减少对咽部的持续刺激; 针对咽炎不适症状,可以应用中成药(冲剂、胶囊、片剂、滴丸等),当伴有明显疼痛或发热等急性症状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不鼓励抗生素作为常规使用; 非抗生素类的有杀菌作用的含片如西吡氯铵含片(开刻立)、碘含片等,对于口腔、咽部常见的细菌、真菌、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和部分杀灭作用,可抑制口腔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肌酐等。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咽部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以预防保养为主,药物等其他治疗为辅,极个别患者是由于咽喉及其周围良恶性肿瘤所导致。只要我们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仔细检查,必要时行电子喉镜、颈部CT等检查,基本能够鉴别肿瘤。因此,持续性的“恐癌“心理大可不必。

周杰玉 2022-07-09阅读量8528

我们每天都吃的生姜,竟是一味...

病请描述:生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作为食物,每个人都食用过,作为各种菜品的调味剂;作为药物,很多人也都尝试过,比如受了风寒感冒了,熬点生姜水发散一下,可以把寒气发出去。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味辛辣,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等作用。生姜的功效之大,不胜枚举。《伤寒论》113首方剂,其中有44个方子用了生姜,占了全部方剂的40%,可见生姜在方剂中发挥的作用之大。今天就说一说生姜治疗情绪疾病,尤其是治疗抑郁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如果配伍应用的。第一个方子是生姜半夏汤。生姜半夏汤由半夏、生姜汁两味药组成。治疗“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就是心胸中不适,感觉怎么都不舒服,但是又说不出来,烦躁不安,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的表现。第二个方子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组成。治疗咽中如有痰凝,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这个痰食不存在的,是想象出来的,其实是精神抑郁的疾病。西医讲的梅核气就是这个病。第三个方子是温胆汤。温胆汤由茯苓、半夏、生姜、大枣、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组成。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等,尤其是以早醒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状,温胆汤的效果显著。第四个方子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治疗“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其中“心烦”“嘿嘿”是抑郁症的表现。生姜治疗抑郁症多以生姜能够发散,激发机体郁结的气机,同时治疗恶心、呕吐等抑郁症状。生姜还有诸多功效,生姜配伍的奥秘,后文将逐一讲解。

王建伟 2021-12-09阅读量9384

小雪初寒意,悲忧散而火气防

病请描述:《孝经纬》:“(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谓孟冬之时,自然界之水开始结冰,地开始封冻,地气闭塞,阴气由此开始转向极盛,虹是阴阳之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阴阳之气无以交,故“虹藏不见”。因此,小雪节气的到来,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增高,天气会越来越冷,北方地区土壤冻结,南方地区可见初霜,大自然展现出一派“露凝霜重”的景象。一方面,由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夜间时间越来越长,日照减少,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心理学研究发现,光照与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因为光照直接影响了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而这两种物质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人体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呼吸道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风、气压、气溶胶、大气电及大气中一切化学物质的刺激,受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最大。小雪前后,自然界多风而空气干燥,北方地区已逐步开始室内供暖,使得原本比较干燥的室内空气更加干燥,人体呼吸道粘膜长期处在干燥的环境中,抵抗力会进一步下降,引发感冒、流感、气管炎等,或者使原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故而,小雪初寒意,我们需要关注节气养生,使悲忧散而火气防。一、注意精神调养。中医历来强调“七情致病”的理论,《黄帝内经》将“薄厥”、“女子不月”、“风消”“狂”、“癫”、“失精”、“脱营”等病证直接归因于情绪异常变化所致;《伤寒论》首先记述了“奔豚气”、“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主要情绪障碍所致病症的症状、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临床上碰到诸如慢性疼痛、失眠、胸闷、心悸、耳鸣、乏力、腹胀、便秘、头痛等症状皆可能是心理异常因素引发的躯体不适。感伤情绪多属“悲”或“忧”,中医认为,“悲忧伤肺”,“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临床表现为善悲欲哭,烦热躁乱,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症状。同时由于肺主气司呼吸,悲忧伤肺即伤气,肺气伤则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继而引发感冒、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疾病;肺主皮毛,肺气伤则容易使面部皱纹增多,面容憔悴,另使皮肤黏膜免疫力下降,引发荨麻疹、斑秃、湿疹等皮肤类疾病。故而,顺应四时,人体之精神调养尤为重要。解除悲忧情绪,对于上班族,要求我们在应对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胸怀;对于宅家族,尤其是居家老人,建议多出门散步,多与他人交流,晒晒太阳,积极参与社会及家庭工作,多听听音乐等,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驱除冬日阴霾。二、小心“寒包火”。 小雪节气前后,自然界空气干燥而多风,中医认为,水能克火,空气中水分缺乏,人体同样面临缺水的问题,皮肤越来越干燥,老年人经常容易口干舌燥,人如果多吃火锅辛辣等食物就使身体缺水更为严重,水不足则火上行;而风能助火,使“风火相煽”;故而小雪节气前后,临床上发现以“内火”症状为主诉的病证层出不穷。哪些症状可能提示内火:发热、脉数,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糜烂、生疮,头痛如裂、目赤肿痛,齿龈肿痛、齿衄,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痈肿疮疡,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甚至神昏谵语等。内火过旺,而外受寒邪,则出现“寒包火”。由于“内火旺”使人们喜欢贪凉,如过食生冷或减少穿衣;“内火旺”易使人体肌肤毛孔开泄,此时触遇寒流或气温突降,易使寒邪束表,或寒邪客肺,从而引发发热、咽痛、恶寒、咳嗽、流涕、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疾病。   故而,小心“寒包火”,建议日常多食栗子、山药、山芋、莲子、芋艿、花生等健脾之品,脾旺则能伏火;多食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补肾食品,肾水足则能制火;急性上火期间,饮食也可少量添加带“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茨菇、芹菜、百合、大头菜、红菜苔等,此皆具有清火或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建议保持早卧晚起、增加日晒、适时增添衣物、加强必要的抗寒锻炼。

傅慧婷 2021-11-23阅读量8634

这个方子流传千年神一样存在,...

病请描述:这个方子流传千年神一样存在,调失眠、治脚气、祛头油这个由一千多年前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录的经方,流传至今还在治疗小到咳嗽、痰多,中到湿疹、扁平疣,大到眩晕、癫痫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症。光芒万丈的温胆汤,方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神药,竟然有如此广阔的疗效呢?看到药方,估计你都不敢相信,整个药方里没有一样能算得上珍贵药材,而且这几味简单的药组合在一起,也只能治一种病——痰湿。方名:温胆汤出处:《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配伍: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看完温胆汤的方子,我们与其说温胆汤神奇,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话讲,“怪病皆由痰作怪”,痰湿为病机,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因为痰湿导致的。一旦按照中医思维明确病机是由痰湿引起的,都可以用温胆汤进行治疗。所以按照西医的病名,温胆汤可以治的病特别多,多到几乎无法统计。而我们现代人大部分身体都有痰湿,不信你自测一下,下面的十条,看看你自己符合几条:1脸上油腻腻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身体里黏糊糊的水汽多了,肯定要想办法冒出来了,皮肤油腻,脂溢性皮炎……2头油很重,头发像打了摩丝一样。慢慢的头发就会掉,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3怎么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见了床和沙发感觉比亲人还亲。4吃的不多,但就是日益变胖。捏一把你自己身上的肉,是否松软如棉。大腹便便,有着硕大的圆滚滚的肚子,你是否还能低下头看到自己的脚尖?5总感觉很累,不愿意走动,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能站绝不走。以为自己身体很虚,想吃点补药,一吃补药身体更不舒服了,更沉重。6拉出来的大便也是湿哒哒的,粘在马桶上,大便时间很长,浪费的手纸也很多,大便黏腻,很臭。7有口臭,会有脚气,会有痛风,会有阴囊潮湿,会有白带异味……8口渴。也许你想不通,湿气重了,怎么还口渴呢?痰湿归根结底是脾虚,脾生湿不生津,口当然就会容易渴了。9舌头胖大,伸出来很腻,舌苔厚厚的,会发黄,也可能不黄,但就是很厚很厚10咽喉里好像有东西卡在那,吐不出来又吞不下去,时有时无,看似是慢性咽炎……以上10点,具备4、5点以上,就可以确诊为痰湿体质了。中招痰湿体质后,当这个痰形成了,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痰停在肺,就会咳喘,就会有肺结节;痰阻碍于心,心血不畅,就会胸闷心悸;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停在经络筋骨,就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宫,就会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停在咽喉,就会有梅核气,感觉喉咙有异物;痰迷心窍,就会神志不宁,心情抑郁或焦虑;痰火扰心,就会发狂,失眠……开篇我们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现在我们就能更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这些病不就治愈了。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恶心,胸闷,尤其是躺着胸闷,以为是心脏病,检查心脏没啥事,只要把痰化掉就好了。那么,痰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化到全身。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当然,吃进体内的食物和水能否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是否强健。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且“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出现疲软的现象,水谷进入人体后就不能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而是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中医将痰分为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经络、皮里膜外、四肢百骸,随着气的流动而流动,或停留下来,阻碍身体的气机,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吐不出来。无形之痰虽然从外表不易被看到,但常常能通过触摸感受到,比如异常的柔软处、或增厚处、或肥满处、或冰冷处等等,摸上去可能呈现出团块、条索、片状或网状等不同形状。无形之痰也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症状提现出来,比如很多人睡觉打呼噜,这就是无形之痰,是痰阻息道,呼吸不畅导致的。比如有的女性总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也是无形之痰在捣鬼,无形之痰与邪气相结合。有形之痰比较好解释了,就是我们吐出来的痰。吐出来的痰有白痰、黄痰、绿痰、黑痰。白痰说明身体有寒,黄痰绿痰说明身体有热。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出现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的运化,才滞留下来,凝结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胃虚弱的话,痰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终究也无法将所有的痰吐干净。打个比方,上游的水不干净,下游就没有干净的水喝。 所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双管齐下才是治痰之道,治标又治本。 一千多年前药王孙思邈的方子温胆汤,就是治疗痰湿,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温胆汤 宋代名医陈言《三因方》一书中,将孙思邈温胆汤方子中的生姜用茯苓替换,增加了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罗老师推荐的温胆汤的泡脚方也是用茯苓代替生姜的方子:茯苓30g、法半夏6g、陈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实6g。 孙思邈说,温胆汤的第一要务是治疗虚烦不眠,这种失眠是由于胆气不足而造成的胆寒之症。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胆为什么待着待着就寒了呢?为什么胆寒了就会造成失眠呢? 中医这么解释,有的人先天胆气虚,这是父母给的,还有些人是后天因疾病、脾胃虚寒、突生变故、过度思虑等都可能造成胆气虚寒。胆寒则凝滞,由脾胃产生的湿气就会慢慢在胆腑里凝聚成痰,痰久不除,就会化热。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画了一幅人体气机升降图,将人体气机运行画了两个圈圈,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这个圈就运转起来了。正常的运转就能水火既济,俩字儿——和谐。                              本来我们的胆气是要往下降的,现在有了热,热就会往上走,就会干扰心神,心神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祛痰要健脾,这是治本。在温胆汤里,健脾用的陈皮和甘草。陈皮的首要功效是健脾行气,第二是燥湿化痰。通过陈皮把脾温暖了,同时再加以陈皮那种特别的芳香味道,脾都是喜欢的,芳香醒脾嘛,脾从睡觉状态醒来,开始干活了,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也就正常工作了。 陈皮在调理脾胃或在配制中成药时被广泛应用,古方“二陈汤”和“陈皮半夏汤”中的主要成分便是陈皮,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良药。广东人喜欢煲汤、喝汤,是全国闻名的,陈皮在广东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煲汤还是焖肉,都少不了陈皮,所以民间有言:“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秋冬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咳喘、多痰的现象,此时,不妨用陈皮泡水服用,或是多喝陈皮煲的汤,对于化痰止咳有很好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甘草是中医开方子特别喜欢用的一味药,俗语讲“十方九草”,这个草就是甘草。以补益来说,甘草远不如人参,为什么药王孙思邈在温胆汤这一千古名方中也选用甘草补脾呢?只因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首为尊,阴阳六脉皆能入。用甘草补了脾,用陈皮健了脾,通俗理解就是给脾这台发动机更换了高标号机油让它好好工作不要怠工,并且给脾这台发动机进行了深度保养,让脾的运输能力增强了,补脾又健脾,身体产生痰的问题就解决了,就好比治疗长江污染问题,先把上游的水的保护好了,不要被污染。 接下来就是下游清淤的工作。刚才我们提到,肺为贮痰之器。肺里有了痰,需要清理出去,温胆汤就用到了半夏。中医称半夏为化痰药,几乎任何化痰的方子都离不开半夏。同时,半夏还有降逆肺气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咳嗽、打嗝、呕吐、流鼻涕等都是上逆,不正常。痰湿阻肺,该肃将的肺气不下来,半夏把痰化了,同时引肺气下行,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就正常运转了。 枳实行气通便,身体里的气运行起来,辅助半夏化痰,并且把身体里的浊气痰湿统统清理,身体就清爽干净了。当然也需要提醒,由于方中有行气的枳实,因此孕妇慎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竹茹化痰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这样不虚烦不眠了。 茯苓被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温胆汤中重用茯苓,就是取其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 温胆汤调失眠、治脚气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失眠的病机有多种,温胆汤治疗的这种失眠,病人主要表现为过于担忧,心中憺憺,多思多恐,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儿发生,心里充满焦虑。因为胆中虚寒,胆气不足,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烦闷、脾胃失调、大便时干时稀等。观察舌头,会看到舌苔多白腻,边有齿痕。 温胆汤治疗失眠,只是它数不清的应用中的一朵小浪花。温胆汤还能治疗脚气,你相信吗? 脚气,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一般表现的症状为:瘙痒、水泡、溃烂、流脓等等。这是现代医学对脚气的解释,可是既然它是因为真菌感染引起的,那么为什么用杀灭真菌的办法,却治不好呢?相信很多有脚气的朋友都用过一些外涂的药膏,一般都是杀菌止痒为主的,可往往用完有点效果,只要一停药马上就会复发,这是为何呢?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说这个脚气不能治,你要是把脚气压制住了,就会有别的病,其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个脚气并不是不能治,而是不能压制,不能只用一些外用的药膏去压制它。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食物、衣服等等一些物品往往都非常容易发霉、变质,这些物品发霉、变质是因为它们被真菌感染了吗?看上去似乎是被感染了,那么为什么它们这么容易被感染呢?其实是因为潮湿、闷热的环境下更利于真菌的滋生!就好比你家的墙壁最近突然发霉了,这个时候你找来检测结构一看,哦!这个墙上有霉菌,我们给你点杀灭霉菌的药物吧,可是过几天你发现你家墙上其它地方又发霉了,这是为何呢?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定是你家漏水了,或者最近下雨太多,你家太潮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一定是:通风、干燥,把漏水的地方堵上,这样墙上自然就不会发霉了,其实这和脚气是一个道理,真菌无处不在,我们是杀灭不完的,我们只要改变环境,让它不能够繁殖、生长就可以了! 所以,脚气的根源是:潮湿、闷热;穿透气性能更好的鞋子,改变闷热的情况,然后更加重要的是改变潮湿的情况,这就是祛湿!因为湿气是随着身体的经络四处流动的,但是当湿气严重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聚集在脚部,因为湿也是水,水往低处流,所以有脚气的人,必然体内湿气很重! 现在明白用温胆汤为什么能治疗脚气了吧?闪耀了上千年光辉的温胆汤,治疗各种痰湿引起疾病的医案数也数不清。温胆汤祛除身体痰湿的妙处够说上几天几夜的。一般来说,温胆汤都是煮好泡脚的。不是这药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为痰湿重的人都脾虚,吸收不好。而脚底经络丰富,对药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脚见效似乎更快些。 如果你是痰湿体质,爱长痘痘,肤色暗黄,湿气重,浑身乏力,身体肥胖水肿、心烦不眠,多梦,用温胆汤泡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杨磊 2021-07-27阅读量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