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咽异感症 > 内容

咽异感症内容

徐景藩教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

病请描述: 徐景藩教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陆为民 徐丹华 周晓波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徐景藩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10]59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No.012062003010-B211),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No.BE2009614-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病情历经数载,反复不愈,痛苦不堪,如有食管的长期炎症、溃疡或Barrett食管,则有癌变可能[1]。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脾胃病证治研究[2],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兹就其证治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因多端,症状不一        食管自咽至胃,《难经集注》称为“胃之系”。赵献可《医贯》指出:“咽系柔空,下接胃本”,“柔空”二字,确切地表述了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导致GERD的病因多端,徐老归纳如下:酒食填脘,胃降不及;禀赋不足,体弱胃薄;多药伤胃,升降失常;忧患嗜欲,营泣卫除;情志不畅,肝郁犯胃;形瘦胃下,下管不利;胆液逆胃,不随胃降;腹大䐃厚,久坐少动;肺失宣肃,胃气上逆;妊娠后期,胎气上逆。以上诸因,常有相兼。        反流一症,当属胃气上逆。咽中不适,主要为痰气交阻。烧心,有灼热感,以气郁化热为多。嘈杂得食即缓者属中虚,食后辄发者常由气郁于中,胃失和降或气郁化火所致。气郁可致疼痛、吞咽不利。总之,本病初起以气病为主,气机郁滞,津液敷布失常,聚而成痰,肝郁气滞日久可化热,甚则气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若痰、气、瘀交阻,则由噎而可致膈。个别患者可有食管外表现,尤以咳嗽为多,此乃胃失和降,肺失宣肃,肺胃同病。 2 证分四类,据证施治        本病轻重及症状表现不一,常见者主要有4类证候,当据证而施治。        2.1 气郁证:症见嗳气频多,以此为苦,兼有胸闷,反流,舌苔薄白,脉象细弦或正常,情志不畅或烦劳紧张后症状尤著。治以理气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木香调气散、吴氏新制橘皮竹茹汤、解郁合欢汤加减。        《素问》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方中的薄荷、姜汁等正是辛散宣通气郁之品。如因心肝气郁,心神失养者,可佐甘草、小麦、大枣以甘缓养心。嗳气频多,可用和胃降逆之品,如橘皮、枳壳、刀豆壳、沉香、柿蒂、代赭石等。除汤剂外,可配用“磨饮法”,用沉香或刀豆子水磨服之,药末粉子细小,作用较好。不用沉香,亦可代以乌药、白檀香等。        2.2 痰气交阻证:症见咽中不适,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反流,饮食觉噎。舌苔薄白,脉小滑。症状的发作与加重,常与情绪有关。治以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厚朴也可用花(厚朴花),并可加桔梗、枳壳、青皮或陈皮以调升降气机。如有咽干而痛,咽弓充血者,去厚朴、紫苏,配加射干、挂金灯、金果榄等清热利咽。        2.3 肝胃郁热证:症见嗳气多,反流,口干或兼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脉小弦或细数。治以清泄肝胃,和胃降逆。方选左金丸、大黄甘草汤、济生橘皮竹茹汤等加减。口苦、反流味苦,胆热逆胃者,酌配青蒿、黄芩、海金砂等。胃热偏盛,大便干结者,配加大黄。        2.4 气滞血瘀证:病史较久,临床表现除气郁之证外,常伴见胸骨后刺痛,食少无力,舌质紫暗。治当行气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解郁合欢汤化裁,此类患者主诉症状多且杂,宜随证加减,切勿偏执一方一法。        以上四类证候,常以气郁为先导,由气郁而致郁热、痰聚、血瘀。其病变程度则以气郁为轻,血瘀为重,尚有少数患者痰瘀互见,更应辨分主次,妥为调治。 3 润宣升降,治疗要点        针对GERD的症状及食管“柔空”的生理特点,临床上当注意以下施治原则和方药的配伍,以提高治效。 3.1 润燥        尤在泾《金匮翼》曾提出“虚者润养,实者疏瀹”的治疗原则。凡阴液不足,食管失于濡润者,当用滋阴生津;营血亏虚者,并宜养血和营。如有气滞、热郁、痰阻或血瘀等,治法理气、清热、化痰、行瘀,均属疏瀹范畴。食管病经久不愈者,每多虚实兼夹,用润用燥必须妥为兼顾。如自觉食管部位灼热而兼嘈杂,甚则吞咽有干涩不利之感、口干、舌质红者,需用润剂,据证选用麦门冬、玉竹、生地、杏仁、白蜜等品,兼血虚者配用当归、白芍、枸杞子、首乌、桑椹子之类。润剂之中,还当酌加枳壳、川朴花、橘皮等微辛理气药物,俾气机调畅,胃得和降,有利于润剂更好地发挥药效。        若证属气滞为主,自宜疏理气机,行气化痰。可于上述方中加入白芍之酸柔、芦根之甘润,俾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润燥相合。若食管有炎症或溃疡者,加入白及、山药、藕节等品,清润而兼护膜。 3.2 升降        对食物反流患者,在辨证基础上宜取辛、苦以降之,生姜、沉香、砂蔻仁、丁香、半夏、陈皮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辛味,黄连、厚朴等均具苦味。据证而配入,可提高治效。        对一般病例投以理气降气之剂,可渐见改善。但遇久病顽疾或反复发作者,治效尚不满意,需从升降二字推敲用药,如枳壳配桔梗,沉香配升麻,杏仁配瓜蒌,竹茹配刀豆壳,桔梗配牛膝(一般用怀牛膝,伴咽际及胸骨后隐痛者用土牛膝),木蝴蝶配柿蒂,等等,均属升降相配之剂。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得宜,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能注重升降法度,配伍恰当,常可提高治疗效果。 3.3 宣通        前述理气、化痰等药均有宣通之功。此外,徐老在临床上常选加鹅管石、娑罗子、橘络、通草、急性子、威灵仙、王不留行等宣通药。鹅管石治胸膈痞满,《宣明论方》焚香透隔散中早有记载,徐老早年随朱春庐学习,治噎膈病常用鹅管石配母丁香,每见良效,谓有“扩张食管”之作用。娑罗子行气而宽胸膈,且能宣通心脉、宣通食管,对胸骨后隐痛、刺痛,用之甚验。橘络宣通气血,善疗膈上疾患,轻清而行,久服无弊。通草入肺、胃,甘淡而凉,凉而不寒,亦是食管病具有宣通功用之辅助药。急性子,《本草纲目》载:“治噎膈,下骨鲠”,破瘀、软坚,对吞咽不利、困难者,短期用之有效。威灵仙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历来用治骨骾在咽喉。王不留行行水化瘀,对食管疾患痰瘀互结者可用之。 4 汤药频服,生活调摄        治疗梅核气之半夏厚朴汤原方载:“分温服,日三夜一服”,提示GERD服用汤剂以多次频饮为宜。每日1剂,煎2次,每次药液分2~3次服,包括晚间睡前服1次。如用沉香,最好加少量冷开水在粗糙的陶器或石上磨,使磨成混悬液状,少量频服,效果较好。也可用沉香粉极少量置于舌上(或舌下)含化,使药物作用较持久。总之,应注意恰当的服药方法。如果白昼多次服药不方便者,可配用“代茶剂”,如用橘皮3g,桔梗2g,木蝴蝶 3~5g,开水泡后加盖闷几分钟,代茶饮服。厚朴花也可泡服,每日用3~5g。如兼肝胃郁热者,加麦冬10~15g,生甘草2g。        临床许多GERD的患者病情缠绵,反复不愈,治疗棘手,个别患者对抑酸剂依赖,无法停药,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徐老强调,除药物治疗外,生活调摄尤为重要,如进食要慢,每口的量要少,食物宜软、温,忌辛辣、油炸、肥腻、坚硬的食物,甜酸之品也要避免,以减少对食道的刺激和磨损;戒烟、戒酒,避免减低下食管括约肌张力的食品,如巧克力、脂肪、咖啡、浓茶等;夜间睡前不进食;对体重超重的患者,尤要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徐老常指导患者做腹式深呼吸,认为此法有助于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使胃气上逆的病理状态得到改善;睡眠时,将床头垫高3~5cm即可,教科书所载10~15cm似嫌太高,临床并非适宜,特别是一些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容易诱发心脑缺血而变生他变。此外,还应给予精神上的宽慰,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努力做到“移情易性”,力戒躁怒、抑郁,树立治愈的信心。 5 浓煎糊剂,卧位服药        凡是食管有炎症(包括食管憩室炎)、溃疡,治疗药物力求能在食管稍稍停留,使药物对食管粘膜直接起作用。徐老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糊剂卧位服药法”。        根据病证而处方,汤药要求浓煎,头煎和第二煎各浓煎成150ml左右。每次药液中加入藕粉1~2匙。如无藕粉,可用山药粉或米粉代替。充分调匀后,文火加热,边煮边搅,煮沸而呈薄糊状半流质药,盛于碗中,置于床边。病人解衣卧床,左侧卧、平卧、右侧卧、俯卧各咽药1~2匙,余下的药可以仰卧时吞服。服药毕,温水漱口吐出,卧于床上,稍稍翻身,半小时内不饮水,不进任何食品,若是晚间服药,按上法服完后即睡,作用尤佳。        人在直立或坐位时服药,迅即经食管而入于胃中,改为卧位服药,加上粉糊的粘性,可有利于直接作用于病所。藕有清热凉血之功,藕粉性粘,兼能护膜。若患者胸骨后隐痛、刺痛,痛位固定,证兼瘀滞者,还可在药糊中调入参三七粉每次1~1.5g,或云南白药每次0.5g。如诊断为食管憩室炎症,可按X线片上所示,卧位服药后向憩室突向的一侧睡,腰臀部稍垫高。10~20min后转向对侧卧20min。此时抽出枕头,使头部位置低,20min后再加枕头。这样,可使药物先作用于憩室部位,再使之流出。按上述方法服药,对食管炎症、溃疡等疾患,可以提高疗效。

陆为民 2017-03-31阅读量1.2万

中医舌诊知识

病请描述:        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会让我们把舌头伸出来,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指标,人体内脏若有病变,也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舌头就是一份儿随身携带的活体体检报告,学点舌诊,小病不求人,一旦出现大病病灶,第一时间就能自查发现,及时就诊,能避免酿成大祸。        舌头对应五脏        其实,五脏在舌头均有反射区,舌尖是反应心肺疾病信息,舌中是反应脾胃疾病信息,舌两边是反应肝胆疾病信息,舌根一般指下焦膀胱肾,看下面这张图就一目了然。        正常的舌头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舌头的颜色,一个是舌头的厚度和大小,大家不妨对着镜子伸出舌头看看。        正常舌头颜色一定好看,一般是淡红色到浅粉红色。如果太淡或者发白,就是有寒或者气血不足;如果发红或者绛红,就说明身体有热;如果发暗紫色,就说明有瘀血。        正常的舌头的厚度和大小要适中。        舌头太胖大,说明脾虚;        有齿痕就是脾虚的加强版——脾湿;        要是舌头太瘦,说明气郁;        要是又瘦又薄,说明气血不足;        如果舌头上出现斑点、瘀点,就是瘀血;        如果舌乳头明显增大红肿,就说明有热证;        如果舌中间出现裂纹,就说明脾胃气不足。        观舌苔        舌诊是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决定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接下来跟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舌苔不同的颜色,对应什么病症。        1.白苔        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疾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病症初期以及疾病的恢复期。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        2.黄苔        以病理学来看,黄苔多半与炎症感染有关: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        感冒发热若见此舌苔,可伴有口干、喉痛、咳嗽及黄痰等症,中医称之为风热型感冒。发热最短者2天即出现黄苔,所以发热与黄苔也有较密切的关系。治疗时,应以清凉药为主,避免刺激辛辣食品及补药,以免火上加油。        3.灰黑苔        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若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黑苔, 某些重危病人: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换着出现黑苔,这是病至极期的表现。        当然黑苔也不一定就是病重,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的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常吃中药也会导致黑苔,那是药物沉淀染色,停药后就会好转。        知道舌苔颜色象征,我们便能自行推断病势吉凶,如果舌苔由白转黄,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性质由寒转热。反之,舌苔由黄转白则是好的现象。        异形舌        除了看舌苔的颜色,我们还可以通过舌苔的形状、大小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1.齿痕舌        齿痕舌出现在脾虚气虚的人群中,在肝气不舒的人中也很多见,尤其是妇女,经常出现“头胀痛”、“咽喉有堵塞感”、“睡眠不好”、“爱生闷气”、“爱发脾气”等症状,这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出现齿痕舌,尽量不要吃生冷瓜果和冷饮,因为会损伤脾阳,导致水湿更重,也可以泡玫瑰花茶喝,每次三朵即可。        2.裂纹舌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中间的裂纹非常明显(每个人舌中间都有裂纹,正常人裂纹不明显),甚至分出好多叉,变成各种各样的裂纹,说明你的脾胃功能差,脾胃气不足,无力升发舌苔把舌中沟补上,所以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纹。        3.歪舌头        舌头歪斜多半是中风的前兆。往左边歪,偏向于血瘀,往右边歪,偏向于气滞。        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肥胖的父母,如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这多为中风的先兆,由脑缺血引起。遇到这种情况,请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4.淤点舌        更年期的妇女,如果舌头两侧多见有淤血点,并伴有情绪急躁,这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色素沉淀所引起的。这时可以服用一些舒肝理气的中药,如舒肝丸、逍遥丸等,可较快取得疗效。        5.舌下青筋        舌下有两条静脉血管静静地流淌,正常情况下这两条静脉血管隐约可见,或者完全看不出来。但是当身体有淤滞时,气血循环不畅,舌下就会爆青筋,要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6.舌灵活度        正气虚弱的人和阴津亏乏、肝风内动的人舌体会抖。正常人的舌头是很灵活的,有的人把舌头伸出来都很费劲,要慢慢地很吃力地伸,说明正气已经大伤甚至病重了。        舌头是身体的一面镜子,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提前调理或就诊。

范引旺 2017-03-30阅读量2.2万

抑郁症别忽视了中药有效治疗3

病请描述: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后判断为血行郁滞者,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方药:血府逐瘀汤。本方由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兼有养血作用,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后判断为痰气郁结者,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之症。《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症称为“梅核气”。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本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湿郁气滞而兼胸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人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王智刚 2017-01-13阅读量4551

咽部不适可能是反流所致

病请描述: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定义:咽喉反流(LPR)是指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逆流进入咽喉部,从而导致咽/下咽相关症状。咽喉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LPR主要是一种上食管括约肌(UES)而非下食管括约肌(LES)疾病,咽喉部对腐蚀性反流物的耐受性比食管差。 咽喉反流(LPR)常见的临床表现发音障碍/声音嘶哑、咳嗽、癔球症、清嗓及吞咽困难。多种因素可能促发或引起可提示为LPR的症状。诊断咽喉反流(LPR)的恰当方法存在重大争议,而且目前尚无既简单易行又高度可靠的检测存在。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喉镜下的水肿表现可增加LPR的可能性。饮食和行为注意事项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巧克力、薄荷、碳酸饮料和尼古丁,适当食用酸性食物及辛辣食物。患者应少食多餐,在运动或睡前数小时内应避免进食。1、药物治疗药物疗我们建议对有咽喉反流(LPR)症状,同时还具有食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Grade 2B)。2、除了有严重影响常规活动能力症状的特殊患者,对于没有症状性GERD的患者,我们建议不进行抑酸治疗(Grade 2C)。3、少数咽喉反流(LPR)患者存在明显影响职业或社交活动的严重症状,建议此类患者采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进行一日2次的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并在睡前服用H2受体阻滞剂,在预计要发生反流时(如,餐后不久便进行运动前)服用抗酸剂(Grade 2C)。 我们建议需药物治疗的患者先治疗6-8周再评估疗效,然后接受最少6个月的治疗再逐渐减量至停药(Grade 2C)。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或过量饮酒、有颈部肿块,或者表现为明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疼痛的患者,应转诊进行评估,治疗6周后无改善的患者也应转诊进行评估。

青海涛 2017-01-11阅读量4401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认识误区(1)

病请描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性慢性疾病,医生需要长期和患者打交道,由于患者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就诊次数甚至影响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治过程中,无论是新就诊患者还是随访已久的患者,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误区,现总结几点供广大病友参考!1、没有完全接受或认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药物,控制病情,出于“走捷径”的心态和惯性,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少部分患者“有病乱投医”而多花钱和走弯路。在日常碰到的患者中,认为“吃几帖药就能断根”或“把胸腺切掉就能断根”等观点并不在少数。如果能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由此少走弯路,避免落入非正规或非法医疗机构抛出的欺诈陷阱。2、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到了医院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需要时间。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医生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加重,甚至发展到危象。就像我们在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车(进展的病情),突然刹车(治疗)后车并不能马上停下,还会惯性滑行,如果前面是深壑,翻车都有可能。如果对这种情形不能理解,就很容易对继续下行的病情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对医生失去信任,影响医生进一步的医疗决策。3、在长期的随访过程中,容易把其他身体的不适归咎于重症肌无力复发。门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患者主诉喉中不适,有梗阻感,联想到重症肌无力的延髓肌无力症状,容易产生恐慌,以往病情又反复了。其实,如果自行测试一下吞咽、饮水以及讲话时的声响,如果都很正常,这种不适主诉就与肌无力反复无关,而是考虑为躯体化症状(以往叫梅核气或癔症球)。作为慢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容易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由于抑郁或焦虑产生的疲乏无力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无力分辨就会以为病情反复,加重焦虑和担心。所以患者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复发的表现,而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减少恐慌并减少就诊次数。记住一句俏皮话:“生过一次孩子的妇女不会永远是孕妇!”

赵重波 2016-12-31阅读量5.6万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几个认识误区

病请描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性慢性疾病,医生需要长期和患者打交道,由于患者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就诊次数甚至影响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治过程中,无论是新就诊患者还是随访已久的患者,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误区,现总结几点供广大病友参考!        1、没有完全接受或认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药物,控制病情,出于“走捷径”的心态和惯性,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少部分患者“有病乱投医”而多花钱和走弯路。在日常碰到的患者中,认为“吃几帖药就能断根”或“把胸腺切掉就能断根”等观点并不在少数。如果能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由此少走弯路,避免落入非正规或非法医疗机构抛出的欺诈陷阱。        2、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到了医院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需要时间。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医生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加重,甚至发展到危象。就像我们在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车(进展的病情),突然刹车(治疗)后车并不能马上停下,还会惯性滑行,如果前面是深壑,翻车都有可能。如果对这种情形不能理解,就很容易对继续下行的病情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对医生失去信任,影响医生进一步的医疗决策。        3、在长期的随访过程中,容易把其他身体的不适归咎于重症肌无力复发。门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患者主诉喉中不适,有梗阻感,联想到重症肌无力的延髓肌无力症状,容易产生恐慌,以往病情又反复了。其实,如果自行测试一下吞咽、饮水以及讲话时的声响,如果都很正常,这种不适主诉就与肌无力反复无关,而是考虑为躯体化症状(以往叫梅核气或癔症球)。作为慢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容易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由于抑郁或焦虑产生的疲乏无力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无力分辨就会以为病情反复,加重焦虑和担心。所以患者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复发的表现,而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减少恐慌并减少就诊次数。记住一句俏皮话:“生过一次孩子的妇女不会永远是孕妇!”        4、很多患者会问:“医生,得这个病需要忌嘴吗?很多人说海鲜不能吃!”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是源自何处,很可能是国人“中医养生”思维的延伸,对于西医来说,重症肌无力患者没有特别禁忌的食物,只要注意营养均衡容易消化即可,无论是海鲜还是江鲜,既然喜欢吃,就吃一些呗!千万不要被一些没有根据的“经验”把自己的生活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另外,很多患者会问:“医生,需要吃保健品吗?”保健品也是个大坑,且不说诸如虫草或铁皮枫斗之类的是否重金属超标,但目前无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贴着“中医”标签的保健品对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控制有正向作用,以后会否有证据我不知道,但现在是经不起推敲的。或者我们换一个思维,白种人没有保健品,是不是他们的疾病治疗效果就比我们差?        5、部分患者在初期的胆碱酯酶抑制+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很明显,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自行停药,逍遥自在,可没过多久病情就复发了,程度甚至比之前更重。目前的观点认为,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后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具体需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减量。        好了,这次暂且总结出上述5个误区,供广大病友参考!2016年一路(16)有你,2017年一起(17)前行,祝大家元旦快乐!

赵重波 2016-12-31阅读量1.3万

慢性咽炎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        慢性咽炎、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最常遇到的疾病,好多来我的“嗓音咽喉疾病专科门诊”的病人,多数的表现都是:        “感觉嗓子有东西,就是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反反复复治疗很多年,都没有治愈”;        “吃饭不梗,但是咽口水就觉得梗”;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也会觉得很棘手,因为治疗起来常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不满意,自己也没有成就感,包括我本人,经常在新朋友跟前,一旦自我介绍是耳鼻喉科医生,立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大多数就是“耳鼻喉医生好啊,赶紧给我说说慢性咽炎用什么药好”。慢性咽炎、咽喉炎,要想用最少的药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分类对待,先诊断清楚类型,再说治疗。        第一类,咽喉反流性型:此类患者多有咽喉干疼、口苦、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伴有反酸、嗳气甚至沿食道的体表投影位置都不舒服,或者患者本身就明确自己有“胃病”,电子喉镜可以看到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声门后联合常有黏膜水肿、肥厚,甚至有患者再声带突附近长出肉芽肿(接触性肉芽肿),这类患者,应该同时查胃镜,如果有明显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需要请消化科联合指导用药,如过没有达到消化科诊断标准,但患者仍有症状,可以加用抑酸药。        第二类,过敏性型:此类患者多有咽痒、咽痛,稍微吃点“味重”的食物,就感觉咽喉部很不舒服,甚至“火辣辣”的难受,伴有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专科检查可以看见咽喉部黏膜发白或慢性充血。患者有时会伴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表现、这类患者,同时应检查过敏源,查找到过敏源可尽量避开或脱敏,无法脱敏的,加用抗过敏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第三类,扁桃体相关型:这类患者因为有慢性扁桃体炎,“病灶扁桃体”反复“发炎”肿大,每次感染,就出现扁桃体充血、肿大,感觉咽痛、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此类情况根据扁桃体切除的适应症(详见我发的扁桃体科普文章 扁桃体该不该切),必要时切除扁桃体,才能得以缓解。        第四类,普通炎症型:这类就是大家最常遇到的,也是治疗效果相对较满意的,因为这类情况多在受凉、感冒等后出现,也可以在进食比较刺激的食物后出现,咽喉部慢性充血、轻度肿胀,咽痛、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有些伴有慢性扁桃体炎。这类患者以预防保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可给予常规咽喉中成药喷剂或口服药,向患者告知如不注意平时保养,反反复复很难去根。此类患者如症状较轻,可不用药,多饮水,减少咽喉部刺激。        第五类,儿童型:儿童咽部问题的常见表现是“经常咳、咳、咳的清嗓子”、“经常咽痛、发烧”、“鼻子经常用力的吭、吭、吭的吸”,这类问题经常要考虑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伴有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桃体肥大,二是伴有腺样体肥大,三是过敏性问题(参考第二类),所以一般要查这几个方面,确定问题原因再制定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孩子因为经常鼻咽部和口咽部不适养成了上述清嗓子和吸鼻子的习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修正改掉这个习惯,但前提是确实解决了孩子咽部的不舒服问题。        第六类,情绪相关型:此类患者中医也称“梅核气”,多有情绪波动后出现,“感觉嗓子堵的慌”,就诊时唉声叹气,情绪低落甚至伤心落泪,一部分患者怀疑自己有喉部肿瘤,有严重心理负担。此类患者只有耐心疏导,必要时和家属沟通,共同帮助患者走出负面情绪,有时需要专科检查单来证明患者没有严重问题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必要时可以给予少量常规咽喉喷剂安慰性治疗。        第七类,与“鼾症”或者“过度用声”等其他疾病相关型:这类患者常意识不到自己咽炎的原因,表示“嗓子不舒服,早上起来明显,咽喉部干疼”、“说话多后咽喉部疼痛”,因为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气流自然把咽喉部吹的干疼,或者过度发音,咽喉部和声带收到过度刺激(此类或者多有发音方式不正确)导致咽部干疼,这类患者,需要找准他“咽炎”的诱发疾病,并诊治后,才可以缓解咽部的不适症状。        慢性咽喉炎没有“神药”,治疗起来应该先分清类型,然后按上述思路,找准病因,该手术的手术,该保守的保守,对病因治疗,加上常规的咽喉炎对症的药物即可。但是常用的咽喉喷剂,甚至有的属于“孕妇禁用”等,所以患者最好不要自行随便用药,更要避免“抗生素、激素、抗过敏药、咽喉喷剂、中成药”一起用,这样也许其中某一类药确实起效了,但是却增加了不需要的其他用药,也增加了多余的费用。

马玉龙 2016-12-19阅读量2.8万

咽部异物感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有人经常会说有这样的不舒服的感觉:就是感觉咽喉部有东西,咳不出来但是又咽不下去,具体的也说不清楚到底在哪,是什么东西。中医里面这叫“梅核气”讲的是情志精神因素引起的,痰湿和气郁结在一起堵在了那就是这样的感觉了。西医里讲,咽部异物感患者常能指明咽部异物感的部位在口咽和胸骨上窝之间,以喉咽部较多,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粘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咽部异物感的病因很复杂,可以是咽喉部的局部因素,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可以是情志精神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病变的结果。产检的原因有:一、局部因素1、咽部疾病:如各型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舌扁桃体炎,鼻咽、口咽及喉咽的异物、肿瘤,舌根部静脉曲张、茎突综合征,咽部憩室等。这些疼痛通过咽部检查常可发现,但对早期的舌根肿瘤、扁桃体恶性肿瘤,只做视诊常不易发现,改用触诊,可感到局部有变硬感觉。对隐蔽在咽粘膜皱褶之间的微小粘膜糜烂,鼻咽顶部的咽囊开口、咽隐窝内的粘连,在粘膜下发展的鼻咽癌,如检查欠详,常被遗漏。与职业有关的咽炎如粉尘性、化学性咽炎,也是咽异感症的病因。2、邻近器官的疾病:鼻部及鼻咽部疾病如鼻窦炎、鼻咽炎。喉部疾病如喉上神经炎、风湿性环杓关节炎、会厌囊肿、血管神经性喉水肿、环咽肌及咽下缩肌痉挛等。食管疾病如食管痉挛、憩室、失弛缓症、早期恶性肿瘤、外伤性食道炎、返流性食道炎、贲门痉挛、横膈裂孔疝等。颈部疾病如颈部肿块、瘘管、淋巴结炎、甲舌囊肿、肿瘤及其他如牙病、耳病、颈症侯群、舌咽神经痛、颈动脉炎等,均可引起本病。

杨勇 2016-11-26阅读量4974

胃食管反流病(GERD)

病请描述: 1、 GERD的危害大吗? 1. 危害人多:中国有5%-10%人患病,中老年人高发病。 2. 误诊率高:极易被误诊为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普通胃炎等。 3. 影响大:此病病程较长,很容易反复 ,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4. 后果不良:长期不治,病情反复,严重的可导致食管狭窄和食管癌。 2、 什么是GERD?        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食管外的气管、咽喉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或并发症的疾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胃镜下无食管炎症的发现)、糜烂性食管炎(胃镜下能发现食管糜烂、红斑、甚至溃疡)、Barrett 食管。 3、 如何诊断? 1. 根据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有烧灼感)、胸痛和反流(胃内食物向咽喉部或口腔方向流动感)可以初步诊断GERD。 2. 根据不典型症状:上腹胀痛、嗳气、咽部异物感(癔球症)、吞咽不畅或梗阻感、吞咽痛、慢性咳嗽、反复的哮喘、声嘶、反复发生肺炎,蛀牙等不典型症状,专科医生排除专科疾病后考虑诊断GERD。 3. 对胸痛患者需排除心源性因素(如冠心病)。 4. 做胃镜目的是排除食管严重疾病(食管癌、霉菌性食管炎等)。 5. 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压力测定是诊断的标准,但因检查较复杂而痛苦,必要性不强。 6. 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治疗2-4周,有效控制症状即可以诊GERD。        烧心和胸痛的部分人其实不是GERD,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也没有效果,称为功能性烧心和功能性胸痛。需要专科医生来判断和治疗。 4、 那些人容易患GERD ? 5、 如何治疗? 1. 目的:治愈食管炎、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2. 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减肥、夜间症状明显患者,抬高床头,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症状明显时适当规控制致反流食物(巧克力、咖啡、酒精、酸及辛辣食物等)。 3. 抑制胃酸是治疗GERD的主要措施,包括初始治疗2-3月与维持治疗3-6月。 4. 可选择性使用促动力药物和胃食管粘膜保护剂。 5. 手术与内镜治疗应综合考虑,慎重决定。        治疗GERD需要专业医生给予制定药物品种和剂量。 6、 哪些患者需要抑制胃酸的维持治疗? 1. 大多数胃镜下见食管炎糜烂的GERD。 2. 夜间症状明显、有食管以外的器官如肺、咽喉等损害的GERD。 3. 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古赛 2016-08-19阅读量1.2万

咽部不适要注意有无癔球症

病请描述: 定义        咽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非疼痛性的肿块感或异物感        该感觉发生于两次进餐之间        无吞咽困难和吞咽痛        无证据表明胃食管反流是导致该症状的原因        无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症状发作于诊断前至少6个月,并且最近3个月满足上述标准。        癔球症在一般人群中常见。病因尚不明确,但它已与多种疾病相关 。        我们建议对以癔球症作为首要主诉而就诊的患者采用下列合理措施。应仔细询问所有患者的病史,尤其要关注于对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失弛缓症)的体征或症状的识别。应该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和耳鼻喉科检查(通常需要转诊)。此外,我们通常联合吞咽固态物块(例如,面包或钡片)进行钡餐检查以排除机械性问题,以及寻找明显的和潜在的运动障碍。        对上述评估未见异常的患者,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试验,但应记住本病在大多数患者中是无法解释的。 另一方面,对于新出现癔球症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或有警示症状(例如,体重减轻、贫血、吞咽困难或吞咽痛)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内镜或钡餐检查。        对于有令人困扰的持续症状的患者,额外的检查可能包括对食管功能进行荧光透视或测压评估。如果怀疑有胃食管反流,则动态食管pH监测可能是有帮助的。作为替代方案,许多临床医生依靠经验性的抑酸治疗。一些研究者推荐对隐匿性甲状腺肿大进行特异性检测。        尽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但是癔球症仍可能持续存在。我们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Grade 2C)。精神病学咨询可能会有助于患者应对癔球症。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进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对某些伴有惊恐、躯体化、重度抑郁和广场恐惧症等精神病患者是有益的。其他药物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抗酸剂和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获益未经证实,但对于特定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可考虑采用放松疗法,尽管其作用可能是非特异性的。

青海涛 2016-08-02阅读量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