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咽异感症 > 内容

咽异感症内容

咽部不适可能是反流所致

病请描述: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定义:咽喉反流(LPR)是指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逆流进入咽喉部,从而导致咽/下咽相关症状。咽喉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LPR主要是一种上食管括约肌(UES)而非下食管括约肌(LES)疾病,咽喉部对腐蚀性反流物的耐受性比食管差。 咽喉反流(LPR)常见的临床表现发音障碍/声音嘶哑、咳嗽、癔球症、清嗓及吞咽困难。多种因素可能促发或引起可提示为LPR的症状。诊断咽喉反流(LPR)的恰当方法存在重大争议,而且目前尚无既简单易行又高度可靠的检测存在。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喉镜下的水肿表现可增加LPR的可能性。饮食和行为注意事项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巧克力、薄荷、碳酸饮料和尼古丁,适当食用酸性食物及辛辣食物。患者应少食多餐,在运动或睡前数小时内应避免进食。1、药物治疗药物疗我们建议对有咽喉反流(LPR)症状,同时还具有食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Grade 2B)。2、除了有严重影响常规活动能力症状的特殊患者,对于没有症状性GERD的患者,我们建议不进行抑酸治疗(Grade 2C)。3、少数咽喉反流(LPR)患者存在明显影响职业或社交活动的严重症状,建议此类患者采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进行一日2次的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并在睡前服用H2受体阻滞剂,在预计要发生反流时(如,餐后不久便进行运动前)服用抗酸剂(Grade 2C)。 我们建议需药物治疗的患者先治疗6-8周再评估疗效,然后接受最少6个月的治疗再逐渐减量至停药(Grade 2C)。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或过量饮酒、有颈部肿块,或者表现为明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疼痛的患者,应转诊进行评估,治疗6周后无改善的患者也应转诊进行评估。

青海涛 2017-01-11阅读量4401

咽部异物感是怎么回事?【10...

病请描述:        很多咽喉科的患者来院就诊时常主诉:嗓子里好像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感觉整个脖子都有一种紧束感,可是做电子喉镜检查却并发发现异常,这是怎么回事?众多患者不理解:“我明明感觉有异物在喉咙里,为什么检查却什么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我们临床上西医常说的慢性咽炎,中医也称为梅核气。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梅核气的主要病症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都有很明确的相关性。首先心理上,主要是因为女性、生气、情绪不佳、紧张、烦躁、工作不顺、争强好胜等,很多患者还有浑身不适、全身酸痛、乏力、失眠、食欲差、消瘦等躯体形式障碍表现。而生理上主要与患者抽烟(包括二手烟)、饮酒、空气污染、辛辣刺激饮食、胃肠功能不良致胃酸咽喉反流等。        多数感觉咽部有异物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强烈表示要取出咽喉处的异物,但是经喉镜检查,没发现任何异物时,他们烦躁不安的情绪立即呈现,或是独自嘀咕不停,或是缠着医生再检查一次,或是再向医生更细的倾诉他们身体等各方面的不适等等,这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因素在“搞鬼”。        所以对于这样有强烈就医医院、觉得咽部异物感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一方面要给予局部中药、西药的对症治疗,给予奥美拉唑等抗酸治疗,另一方面也建议一定要去精神卫生科进行心理疏导、药物干预、抗失眠等治疗。

陈钢钢 2017-01-08阅读量8583

咽喉不适到底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        昨天有个患者朋友问诊说喉咙不舒服,有异物感,但检查下来胃镜、喉镜都是正常的,而且每年例行体检也都没有问题。我告诉她不要太担心,这种情况很常见。        西医把这种疾病称为“癔球症”,癔,臆想、臆断、癔病,显然是指一种功能性的问题;球,状物。就是说感觉喉咙口有个团块。        我们这里引用一下百度百科对癔球症的定义——癔球症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此部的运动功能异常也被称为环咽部运动障碍。普通人群中的一半间歇性地有此感觉,但以绝经期女性多见。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关于患该病人广泛的说法,我基本同意。我的感受是一天门诊看100人的话,至少5~10人受此所苦。        然而临床上医生却不太爱称其为癔球症,而是梅核气。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两千年以前的老祖宗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描写是不是更形象?——“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很形象,很精确吧?        也因为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病,因此也早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譬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        最后是本人行医的体会: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西药不如中药效果好。所以要推荐服用中药。此外,改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学会自我减压也很重要。

朱凌宇 2017-01-02阅读量1.1万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认识误区(1)

病请描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性慢性疾病,医生需要长期和患者打交道,由于患者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就诊次数甚至影响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治过程中,无论是新就诊患者还是随访已久的患者,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误区,现总结几点供广大病友参考!1、没有完全接受或认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药物,控制病情,出于“走捷径”的心态和惯性,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少部分患者“有病乱投医”而多花钱和走弯路。在日常碰到的患者中,认为“吃几帖药就能断根”或“把胸腺切掉就能断根”等观点并不在少数。如果能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由此少走弯路,避免落入非正规或非法医疗机构抛出的欺诈陷阱。2、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到了医院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需要时间。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医生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加重,甚至发展到危象。就像我们在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车(进展的病情),突然刹车(治疗)后车并不能马上停下,还会惯性滑行,如果前面是深壑,翻车都有可能。如果对这种情形不能理解,就很容易对继续下行的病情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对医生失去信任,影响医生进一步的医疗决策。3、在长期的随访过程中,容易把其他身体的不适归咎于重症肌无力复发。门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患者主诉喉中不适,有梗阻感,联想到重症肌无力的延髓肌无力症状,容易产生恐慌,以往病情又反复了。其实,如果自行测试一下吞咽、饮水以及讲话时的声响,如果都很正常,这种不适主诉就与肌无力反复无关,而是考虑为躯体化症状(以往叫梅核气或癔症球)。作为慢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容易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由于抑郁或焦虑产生的疲乏无力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无力分辨就会以为病情反复,加重焦虑和担心。所以患者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复发的表现,而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减少恐慌并减少就诊次数。记住一句俏皮话:“生过一次孩子的妇女不会永远是孕妇!”

赵重波 2016-12-31阅读量5.6万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几个认识误区

病请描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可治性慢性疾病,医生需要长期和患者打交道,由于患者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就诊次数甚至影响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诊治过程中,无论是新就诊患者还是随访已久的患者,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误区,现总结几点供广大病友参考!        1、没有完全接受或认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随访下调整药物,控制病情,出于“走捷径”的心态和惯性,期望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少部分患者“有病乱投医”而多花钱和走弯路。在日常碰到的患者中,认为“吃几帖药就能断根”或“把胸腺切掉就能断根”等观点并不在少数。如果能客观理解重症肌无力的疾病特质和规律,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由此少走弯路,避免落入非正规或非法医疗机构抛出的欺诈陷阱。        2、对疾病的发展演变缺乏认识,以为到了医院用了药就万事大吉。其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重症肌无力的病情演变有其自身规律,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起效需要时间。对于很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即使医生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处理,其病情仍可能在后续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加重,甚至发展到危象。就像我们在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开车(进展的病情),突然刹车(治疗)后车并不能马上停下,还会惯性滑行,如果前面是深壑,翻车都有可能。如果对这种情形不能理解,就很容易对继续下行的病情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对医生失去信任,影响医生进一步的医疗决策。        3、在长期的随访过程中,容易把其他身体的不适归咎于重症肌无力复发。门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是患者主诉喉中不适,有梗阻感,联想到重症肌无力的延髓肌无力症状,容易产生恐慌,以往病情又反复了。其实,如果自行测试一下吞咽、饮水以及讲话时的声响,如果都很正常,这种不适主诉就与肌无力反复无关,而是考虑为躯体化症状(以往叫梅核气或癔症球)。作为慢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容易引发心理和情绪问题,由于抑郁或焦虑产生的疲乏无力反过来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如果无力分辨就会以为病情反复,加重焦虑和担心。所以患者需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复发的表现,而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减少恐慌并减少就诊次数。记住一句俏皮话:“生过一次孩子的妇女不会永远是孕妇!”        4、很多患者会问:“医生,得这个病需要忌嘴吗?很多人说海鲜不能吃!”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是源自何处,很可能是国人“中医养生”思维的延伸,对于西医来说,重症肌无力患者没有特别禁忌的食物,只要注意营养均衡容易消化即可,无论是海鲜还是江鲜,既然喜欢吃,就吃一些呗!千万不要被一些没有根据的“经验”把自己的生活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另外,很多患者会问:“医生,需要吃保健品吗?”保健品也是个大坑,且不说诸如虫草或铁皮枫斗之类的是否重金属超标,但目前无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贴着“中医”标签的保健品对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控制有正向作用,以后会否有证据我不知道,但现在是经不起推敲的。或者我们换一个思维,白种人没有保健品,是不是他们的疾病治疗效果就比我们差?        5、部分患者在初期的胆碱酯酶抑制+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很明显,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自行停药,逍遥自在,可没过多久病情就复发了,程度甚至比之前更重。目前的观点认为,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后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具体需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减量。        好了,这次暂且总结出上述5个误区,供广大病友参考!2016年一路(16)有你,2017年一起(17)前行,祝大家元旦快乐!

赵重波 2016-12-31阅读量1.3万

慢性咽炎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        慢性咽炎、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最常遇到的疾病,好多来我的“嗓音咽喉疾病专科门诊”的病人,多数的表现都是:        “感觉嗓子有东西,就是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反反复复治疗很多年,都没有治愈”;        “吃饭不梗,但是咽口水就觉得梗”;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也会觉得很棘手,因为治疗起来常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不满意,自己也没有成就感,包括我本人,经常在新朋友跟前,一旦自我介绍是耳鼻喉科医生,立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大多数就是“耳鼻喉医生好啊,赶紧给我说说慢性咽炎用什么药好”。慢性咽炎、咽喉炎,要想用最少的药最简单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分类对待,先诊断清楚类型,再说治疗。        第一类,咽喉反流性型:此类患者多有咽喉干疼、口苦、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伴有反酸、嗳气甚至沿食道的体表投影位置都不舒服,或者患者本身就明确自己有“胃病”,电子喉镜可以看到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声门后联合常有黏膜水肿、肥厚,甚至有患者再声带突附近长出肉芽肿(接触性肉芽肿),这类患者,应该同时查胃镜,如果有明显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需要请消化科联合指导用药,如过没有达到消化科诊断标准,但患者仍有症状,可以加用抑酸药。        第二类,过敏性型:此类患者多有咽痒、咽痛,稍微吃点“味重”的食物,就感觉咽喉部很不舒服,甚至“火辣辣”的难受,伴有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专科检查可以看见咽喉部黏膜发白或慢性充血。患者有时会伴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表现、这类患者,同时应检查过敏源,查找到过敏源可尽量避开或脱敏,无法脱敏的,加用抗过敏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第三类,扁桃体相关型:这类患者因为有慢性扁桃体炎,“病灶扁桃体”反复“发炎”肿大,每次感染,就出现扁桃体充血、肿大,感觉咽痛、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此类情况根据扁桃体切除的适应症(详见我发的扁桃体科普文章 扁桃体该不该切),必要时切除扁桃体,才能得以缓解。        第四类,普通炎症型:这类就是大家最常遇到的,也是治疗效果相对较满意的,因为这类情况多在受凉、感冒等后出现,也可以在进食比较刺激的食物后出现,咽喉部慢性充血、轻度肿胀,咽痛、咽部异物感(感觉咽部有东西),有些伴有慢性扁桃体炎。这类患者以预防保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可给予常规咽喉中成药喷剂或口服药,向患者告知如不注意平时保养,反反复复很难去根。此类患者如症状较轻,可不用药,多饮水,减少咽喉部刺激。        第五类,儿童型:儿童咽部问题的常见表现是“经常咳、咳、咳的清嗓子”、“经常咽痛、发烧”、“鼻子经常用力的吭、吭、吭的吸”,这类问题经常要考虑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伴有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桃体肥大,二是伴有腺样体肥大,三是过敏性问题(参考第二类),所以一般要查这几个方面,确定问题原因再制定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孩子因为经常鼻咽部和口咽部不适养成了上述清嗓子和吸鼻子的习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修正改掉这个习惯,但前提是确实解决了孩子咽部的不舒服问题。        第六类,情绪相关型:此类患者中医也称“梅核气”,多有情绪波动后出现,“感觉嗓子堵的慌”,就诊时唉声叹气,情绪低落甚至伤心落泪,一部分患者怀疑自己有喉部肿瘤,有严重心理负担。此类患者只有耐心疏导,必要时和家属沟通,共同帮助患者走出负面情绪,有时需要专科检查单来证明患者没有严重问题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必要时可以给予少量常规咽喉喷剂安慰性治疗。        第七类,与“鼾症”或者“过度用声”等其他疾病相关型:这类患者常意识不到自己咽炎的原因,表示“嗓子不舒服,早上起来明显,咽喉部干疼”、“说话多后咽喉部疼痛”,因为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气流自然把咽喉部吹的干疼,或者过度发音,咽喉部和声带收到过度刺激(此类或者多有发音方式不正确)导致咽部干疼,这类患者,需要找准他“咽炎”的诱发疾病,并诊治后,才可以缓解咽部的不适症状。        慢性咽喉炎没有“神药”,治疗起来应该先分清类型,然后按上述思路,找准病因,该手术的手术,该保守的保守,对病因治疗,加上常规的咽喉炎对症的药物即可。但是常用的咽喉喷剂,甚至有的属于“孕妇禁用”等,所以患者最好不要自行随便用药,更要避免“抗生素、激素、抗过敏药、咽喉喷剂、中成药”一起用,这样也许其中某一类药确实起效了,但是却增加了不需要的其他用药,也增加了多余的费用。

马玉龙 2016-12-19阅读量2.8万

胃食管反流病(GERD)

病请描述: 1、 GERD的危害大吗? 1. 危害人多:中国有5%-10%人患病,中老年人高发病。 2. 误诊率高:极易被误诊为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普通胃炎等。 3. 影响大:此病病程较长,很容易反复 ,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4. 后果不良:长期不治,病情反复,严重的可导致食管狭窄和食管癌。 2、 什么是GERD?        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食管外的气管、咽喉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或并发症的疾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胃镜下无食管炎症的发现)、糜烂性食管炎(胃镜下能发现食管糜烂、红斑、甚至溃疡)、Barrett 食管。 3、 如何诊断? 1. 根据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有烧灼感)、胸痛和反流(胃内食物向咽喉部或口腔方向流动感)可以初步诊断GERD。 2. 根据不典型症状:上腹胀痛、嗳气、咽部异物感(癔球症)、吞咽不畅或梗阻感、吞咽痛、慢性咳嗽、反复的哮喘、声嘶、反复发生肺炎,蛀牙等不典型症状,专科医生排除专科疾病后考虑诊断GERD。 3. 对胸痛患者需排除心源性因素(如冠心病)。 4. 做胃镜目的是排除食管严重疾病(食管癌、霉菌性食管炎等)。 5. 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压力测定是诊断的标准,但因检查较复杂而痛苦,必要性不强。 6. 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治疗2-4周,有效控制症状即可以诊GERD。        烧心和胸痛的部分人其实不是GERD,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也没有效果,称为功能性烧心和功能性胸痛。需要专科医生来判断和治疗。 4、 那些人容易患GERD ? 5、 如何治疗? 1. 目的:治愈食管炎、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2. 改变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减肥、夜间症状明显患者,抬高床头,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症状明显时适当规控制致反流食物(巧克力、咖啡、酒精、酸及辛辣食物等)。 3. 抑制胃酸是治疗GERD的主要措施,包括初始治疗2-3月与维持治疗3-6月。 4. 可选择性使用促动力药物和胃食管粘膜保护剂。 5. 手术与内镜治疗应综合考虑,慎重决定。        治疗GERD需要专业医生给予制定药物品种和剂量。 6、 哪些患者需要抑制胃酸的维持治疗? 1. 大多数胃镜下见食管炎糜烂的GERD。 2. 夜间症状明显、有食管以外的器官如肺、咽喉等损害的GERD。 3. 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古赛 2016-08-19阅读量1.2万

咽部不适要注意有无癔球症

病请描述: 定义        咽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非疼痛性的肿块感或异物感        该感觉发生于两次进餐之间        无吞咽困难和吞咽痛        无证据表明胃食管反流是导致该症状的原因        无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症状发作于诊断前至少6个月,并且最近3个月满足上述标准。        癔球症在一般人群中常见。病因尚不明确,但它已与多种疾病相关 。        我们建议对以癔球症作为首要主诉而就诊的患者采用下列合理措施。应仔细询问所有患者的病史,尤其要关注于对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失弛缓症)的体征或症状的识别。应该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和耳鼻喉科检查(通常需要转诊)。此外,我们通常联合吞咽固态物块(例如,面包或钡片)进行钡餐检查以排除机械性问题,以及寻找明显的和潜在的运动障碍。        对上述评估未见异常的患者,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试验,但应记住本病在大多数患者中是无法解释的。 另一方面,对于新出现癔球症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或有警示症状(例如,体重减轻、贫血、吞咽困难或吞咽痛)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内镜或钡餐检查。        对于有令人困扰的持续症状的患者,额外的检查可能包括对食管功能进行荧光透视或测压评估。如果怀疑有胃食管反流,则动态食管pH监测可能是有帮助的。作为替代方案,许多临床医生依靠经验性的抑酸治疗。一些研究者推荐对隐匿性甲状腺肿大进行特异性检测。        尽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但是癔球症仍可能持续存在。我们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Grade 2C)。精神病学咨询可能会有助于患者应对癔球症。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进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对某些伴有惊恐、躯体化、重度抑郁和广场恐惧症等精神病患者是有益的。其他药物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抗酸剂和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获益未经证实,但对于特定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可考虑采用放松疗法,尽管其作用可能是非特异性的。

青海涛 2016-08-02阅读量6875

咽部不适可能是反流所致

病请描述:        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定义        咽喉反流(LPR)是指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逆流进入咽喉部,从而导致咽/下咽相关症状。        咽喉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LPR主要是一种上食管括约肌(UES)而非下食管括约肌(LES)疾病,咽喉部对腐蚀性反流物的耐受性比食管差。 咽喉反流(LPR)常见的临床表现        发音障碍/声音嘶哑、咳嗽、癔球症、清嗓及吞咽困难。多种因素可能促发或引起可提示为LPR的症状。        诊断咽喉反流(LPR)的恰当方法存在重大争议,而且目前尚无既简单易行又高度可靠的检测存在。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喉镜下的水肿表现可增加LPR的可能性。 饮食和行为注意事项        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巧克力、薄荷、碳酸饮料和尼古丁,适当食用酸性食物及辛辣食物。患者应少食多餐,在运动或睡前数小时内应避免进食。 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我们建议对有咽喉反流(LPR)症状,同时还具有食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Grade 2B)。        2、除了有严重影响常规活动能力症状的特殊患者,对于没有症状性GERD的患者,我们建议不进行抑酸治疗(Grade 2C)。        3、少数咽喉反流(LPR)患者存在明显影响职业或社交活动的严重症状,建议此类患者采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进行一日2次的治疗(如,奥美拉唑一次40mg、一日2次),并在睡前服用H2受体阻滞剂,在预计要发生反流时(如,餐后不久便进行运动前)服用抗酸剂(Grade 2C)。 我们建议需药物治疗的患者先治疗6-8周再评估疗效,然后接受最少6个月的治疗再逐渐减量至停药(Grade 2C)。        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或过量饮酒、有颈部肿块,或者表现为明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疼痛的患者,应转诊进行评估,治疗6周后无改善的患者也应转诊进行评估。

青海涛 2016-08-02阅读量6768

谈博医案001:经方妙治慢性...

病请描述:       慢性咽炎,有一种表现为咽中有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称之为“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       2016年4月9日       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就有清嗓子的习惯,总是觉得咽喉中有痰。近来甚至感觉咽喉阻塞和梗塞的现象,吃饭后更为明显。中西医专家都认为,有必要排除一下器质性病变。患者去医院做了胃镜,食管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医生开了点金嗓开音胶囊,吃了几天没有明显效果。患者电话咨询我,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我说,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应该就是西医说的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梅核气。       从中医辨证分析,痰气阻滞于咽喉,胶着不去,起之于气郁而痰凝。不治其气,其疾不愈。加之患者年近六十,脏腑功能衰弱,不可不顾虑之。拟半夏厚朴汤加减如下:       紫苏叶10g 紫苏子10g 法半夏10g 茯神30g       厚朴10g 木蝴蝶10g 甘松10g 僵蚕10g       炙甘草10g 浮小麦30g 大枣10枚       7剂。       2016年4月21日患者回电,服上方7剂,咽喉阻塞的症状明显缓解,痰涎稀释,容易咳出,而且一向红肿的咽部也神奇地好了。我嘱她再服7剂以求巩固。       医案分析与临床体会: (1)胃气以降为和,此疾虽然在咽喉,实则源于胃气不和,胃气不降。此方妙在以紫苏子配合紫苏叶,意在既能宣散滞气,又能降气消痰。 (2)此类患者的治疗,必须考虑到辨别体质,方能治本。痰涎的产生,因于气郁;气郁之形成,乃是脏腑功能衰弱所致,特别是肝脾肾功能减退,则肝失条达、脾失运化、肾不化津。仲景归之于脏燥,以甘麦大枣汤主之。故而,此方合用甘麦大枣,在于治本。 (3)至于木蝴蝶治咽痛之标,僵蚕擅祛风痰,甘松柔润神经,合奏化痰解郁之功。 (4)经方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剂,但是平时单独应用时,时效时不效,或者开始有效,渐渐无效。原因在于方药往往不能尽合于具体患者的病机。一方面,我们要掌握方证对应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了解方证之所以对应,在于病机相应,所以更应该谨守病机,随其气宜而治之。换句话说,若方证相对,直疏原方即可,甚至要注意药物比例和原方剂量,这是经方之家法。但是,若病机略有变异,当识得机宜,懂得合方加减的法则。当方证相当,其效如桴鼓。

谈博 2016-04-22阅读量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