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瘙痒 > 内容

皮肤瘙痒内容

帕金森病人吃中药能不能治好?

病请描述:    孙某10岁,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的僵硬、乏力,未给予重视,后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左上肢肢体的僵硬,运动迟缓,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左旋多巴(具体剂量不详),服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因出现皮肤瘙痒,停服左旋多巴,后症状逐渐加重,症状逐渐累及至其余肢体,出现起床翻身困难。     孙某再次前往医院看诊,给予口服息宁1/片,4次/日,症状有所改善,后症状进一步加重,改为口服美多芭1片,4次/日,期间还口服过安坦和金刚烷胺,未服药时出现明显的穿衣、翻身、起床困难,行走困难,服药后症状稍改善。     3年前开始出现行动迟缓,肢体僵硬,翻身、解衣困难,半年前调整服药剂量,症状有所改善,后症状进一步加重。 为求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     后孙某在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术后左侧症状改善良好,基本生活能自理。     由于帕金森病情的进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服用药物也会越来越多,由于害怕药物副反应,常有患者疑问能不能换成中药,王学廉教授提醒: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病都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得到缓解。不过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千万不要迷信中药,因为没有用处。 如何看待患者常有的疑虑:西药副作用大,长期服药失效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目的在与恢复体内的代谢平衡,属于“补充替代治疗”;补充的是人体内本来就有、必需的,但不能制造,因此对于这些药物不要过度担心。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药物副作用?     首先在服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隐患。一般服药的副作用是轻微的,停药后就可恢复。不要把疾病的症状混淆为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监测,一般情况下也是可以有效处理的。患者应定情复查可以发现可能的副作用,及时干预降低风险。为了治疗疾病,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来降低这些风险。

王学廉 2024-05-08阅读量42

阴囊湿疹样癌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阴囊湿疹样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身上,其症状与阴囊湿疹相似,容易误诊。阴囊湿疹样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的慢性刺激、炎症、感染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该疾病的诱因之一。 症状主要包括阴囊皮肤瘙痒、刺痛、红肿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粗糙、增厚、脱屑、渗液、糜烂、溃疡等症状。这些症状与阴囊湿疹相似,因此容易误诊。此外,还可能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怀疑阴囊湿疹样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阴囊皮肤进行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以确定是否为阴囊湿疹样癌。 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或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患者。

许清泉 2024-05-06阅读量32

关于生长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病请描述:关于生长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在一次学校体检中,小丽的身高问题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建议下,小丽去了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专家诊断小丽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矮小症。经过详细的咨询和评估,专家为小丽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生长激素治疗方案。 治疗开始后,小丽每天都需要注射一定剂量的生长激素。起初,她对这个新的治疗方式感到有些害怕和紧张,但在家人的鼓励和医生的耐心指导下,她逐渐适应了这一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丽开始逐渐感受到生长激素带来的变化。她的身高开始缓慢增长,虽然速度并不快,但每一点进步都让她感到欣喜。同时,她的自信心也逐渐恢复,她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同学们的交流也变得更加自如。 在治疗期间,小丽还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她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量,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并积极参与运动锻炼。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生长激素治疗在改善矮小症儿童身高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患儿和家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遵医嘱按时注射:生长激素的治疗通常需要定期注射,家长应确保孩子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注射,避免漏打或错打。 2、监测身高与甲状腺功能: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特别注意甲状腺功能的变化,防止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注意糖代谢情况:生长激素可能导致一过性糖代谢异常,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儿童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应严格监测血糖水平。 4、补充营养:孩子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 5、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篮球等,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骨骼的生长。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头关节滑脱。 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会达到分泌高峰,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7、定期复诊: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医生会评估孩子的生长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复诊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此外,生长激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仍需患儿与家长定期观察,对症解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解释: 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发麻等感觉,这是由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所致。为了减少不适,可以在注射后进行适当的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2、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生长激素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症状。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应特别注意观察使用生长激素后的反应,并在出现过敏症状时及时就医。 3、关节疼痛: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骼生长过快,从而引发关节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关节部位,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4、血糖升高:生长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一过性高血糖现象,这通常是暂时性的,并可能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然而,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或肥胖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水平,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5、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总之,生长激素治疗期间需要患儿和家长密切配合,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如有任何疑虑或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5-05阅读量1288

一文读懂鲍温病

病请描述:鲍温病,也称鳞状细胞原位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发生在皮肤的头部和颈部。该病在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鲍温病,本文将深度科普该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 鲍温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遗传因素、免疫系统问题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二、症状 鲍温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  皮肤颜色变化: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色、棕色或灰色的斑块。 2.  皮肤瘙痒: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瘙痒或疼痛。 3.  皮肤干燥: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干燥、粗糙或有鳞屑。 4.  溢液或出血: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溢液或出血现象。 三、诊断 鲍温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皮肤活检来确定。医生会取一小块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细胞,则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是否为鲍温病。 四、治疗 鲍温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手术切除:对于较小的鲍温病病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2.  冷冻疗法:医生可能会使用液氮将病变部位冷冻,以破坏异常细胞。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小的病变。 3.  光动力疗法:这种方法使用一种特殊的药物和光线来杀死异常细胞。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的病变。 4.  化学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杀死异常细胞。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的病变或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病变。 总之,鲍温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任何皮肤病变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及软组织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4-11阅读量72

郑州48岁大姐静脉曲张皮肤发...

病请描述:  胡姐今年48岁,虽然她的静脉曲张病史仅有十多年,但是实打实的发展到4级了。最初,她只是感到腿部有些酸胀和沉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逐渐加重,并伴随着剧烈的瘙痒。   长时间以来,胡姐的腿部瘙痒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她曾误以为这是皮肤病,并尝试买过很多冷敷凝胶来擦拭。   然而,效果并不持久,一旦停药,瘙痒便又会重新出现。胡姐担心腿上皮肤挠烂了,引发更大的问题。为此还曾去诊所打过消炎针,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胡姐家人怀疑是静脉曲张导致的,所以陪着她一起过来找我看看。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我发现她的工作性质并没有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情况。结合血液动力学检查的结果,我发现胡姐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较差,而且一般像这样的皮肤瘙痒,引起腿上抓破,即便愈合之后腿也不会发黑,怀疑静脉曲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   既然已经找到了病因,治疗方案也就相对明确了。我向胡姐详细介绍了目前静脉曲张的各种微创治疗方式,她最终选择了不留疤痕且无痛的联合微创治疗。希望我能够通过这种新式的微创方法,有效地缓解她的症状,改善她的生活质量。   #女性静脉曲张无疤痕手术#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   

钟若雷 2024-03-28阅读量164

得了肝胆肿瘤却不自知?听肿瘤...

病请描述:“肝胆相照”不仅体现在情谊上,同样在肝、胆疾病上也是如此。肝、胆互为表里,肝病和胆病常常会互相波及,常有“肝胆同病”的说法。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50%的肝癌病例都发生在中国,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相信很多人对于肝胆疾病都有诸多的疑问,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张宇华医生、吴嘉医生来为我们答疑解惑!(上)“肝胆”肿瘤防治1、胆道肿瘤有哪些表现?肝外胆管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胆管的阻塞可能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的情况;而胆囊癌侵犯胆管时也能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黄疸。黄疸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黄疸与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不同,它通常是无痛的,结石病人也会出现黄疸的情况,但是通常伴有剧烈的腹痛;二、在血液检查中,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与我们一些病人得肝炎或者溶血等疾病的黄疸升高有很明显的不同。肝内胆管癌多发生于近端毛细胆管水平,一般不太会有黄疸的情况,它的发现往往是肝脏B超检查或者肿瘤侵犯到肝脏包膜出现疼痛后检查。日常诊疗中,有些病人在B超时发现胆管扩张,但血液中还没出现黄疸情况,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肝外胆管的肿瘤,这类病人相对来说发现较早,治疗效果也较好。如果日常体检中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2胆道肿瘤是不是不可治疗的?人都变黄了,病情很严重,肯定没得治了?肿瘤本身阻塞胆管导致的黄疸,实际肤色深浅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只要经过术前减黄及术后切除胆管肿瘤,恢复胆道引流,肤色都能恢复正常。绝大多数胆道肿瘤,只要及时发现,都可以手术治疗。一些胆道肿瘤,比如胆囊癌、肝内胆管癌,侵犯重要的临近结构导致无法切除时,我们可以采用转化治疗来使肿瘤降期。传统化疗对胆道系统肿瘤的有效率只有30%-40%,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状况。对胆道肿瘤开展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的转化治疗,相当部分病人得到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明显改变了预后。3微创治疗胆道肿瘤有意义吗?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一样都是胆道手术的一种治疗方式,微创治疗包括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恶性肿瘤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争取达到根治,在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下可以进行各种复杂胆道肿瘤手术。但是并非所有胆道肿瘤都适合微创,对于一些分期较晚,需要联合周围脏器、血管切除及重建的病例,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对于合适的病例选用微创治疗的方式,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在切除、重建中优势十分明显。(下)胰腺癌的诊断与防治问题1胰腺癌如何去预防和早期筛查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大家所熟悉的公众人物当中,比如意大利歌王帕瓦罗蒂、还有香港艺人沈殿霞都是因为罹患胰腺癌而去世的。胰腺癌和其他癌种不同的是它位于腹膜后,它的前方是胃(图1),因此当胰腺癌侵犯包膜,出现疼痛时往往会被认为是胃痛。图1:蓝色是胃,黄色是胰腺,胰腺在胃的后方,胰腺疾病易被误认为是“胃病”!胰腺癌长大到侵犯后腹膜神经丛时,会出现腰背痛的情况;侵犯胆管时会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的情况,此时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胰腺的超声检查正常不能代表胰腺没有问题,必须通过CT或磁共振来排查,而且CT或磁共振一定是增强的,因为胰腺癌有个特性就是缺乏血液供应。图2:注射造影剂后,正常胰腺组织(绿色)密度明显比肿瘤组织(黄色)要高对于有近亲有胰腺癌病史的病人或者本身存在胰腺癌高危因素(比如胰腺囊性肿瘤),需每年做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的检查。对于普通人,日常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也能起到很好的筛查作用,若发现CA-199、CA-125、CEA这三个肿瘤指标升高,就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需做增强CT或磁共振进一步排查。问题2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对于胰腺恶性肿瘤来说,主要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在保证能根治的前提下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方式也涵盖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癌根治术以及全胰切除术等。对于胰腺的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来说,此类肿瘤不会或者说罕见会有复发和转移的情况。所以切除肿瘤时需尽可能保留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尽可能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便于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问题3无法切除的胰腺恶性肿瘤怎么办?无法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现远处转移,需要内科处理,通过化疗等手段来控制肿瘤、延长病人的生命;另外一种是没有出现转移,只是因为局部侵犯重要的临近器官或者血管而无法手术。我们可以联合肿瘤内科和放疗科,通过放疗、化疗等手段来实施转化治疗,其中一部分的病人通过上述治疗达到可切除的标准后,再实施手术。

健康资讯 2024-03-08阅读量310

糖尿病7个信号,说明微血管病...

病请描述:    得了糖尿病,不能只盯住血糖一个指标。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很好而并发症仍然会发生,这就需要糖友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人有以下症状,原因在微血管病变 1.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表现: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感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微血管发生损伤、渗出、出血、坏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泡沫尿表现:尿中有细小的泡沫,久久(一般超过10分钟)不消散。 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漏出,随尿液排出,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形成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注意:剧烈运动、喝水较少、饮食等也会导致尿有泡沫,一般很快会消散。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泡沫尿,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总之,出现泡沫尿后应及时就医检查。 3.勃起功能障碍表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4.双腿感觉异常表现:双腿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达膝上,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滋养失常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着缺血的加重,休息时即可出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疼痛更甚。 5.胫前色素斑表现:小腿前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出现胫前色素斑,早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或紫癜,之后发展为萎缩的、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直径5-12毫米,呈线形排列或成群或单个的反复出现。 提示: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皮肤供血不足,营养不良,稍有刺激就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胫前色素斑。 6.双脚发麻、发凉表现:双脚麻木、发凉,足趾苍白。 提示: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压力异常,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良,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破坏与畸形。 7.皮肤瘙痒表现:皮肤瘙痒,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 提示: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包括各种感染,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造成的继发损害。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 为什么糖尿病易引起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形成分为三个过程,第一,微血管壁发生病变,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症状,若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加快基底膜增厚,受累的微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进而引起组织缺氧。       第二微血流紊乱,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其早期变化,在病人的肾脏、视网膜和其他组织中会出现高灌注和血流量增加的情况,从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展。      第三,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病人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糖代谢紊乱时可增强红细胞聚集性,释放氧气功能也异常,导致管腔狭窄或微循环障碍,进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生。 预防微血管病变的方法 做到以下几点,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需要每3个月检查1次,应控制在HbA1c<7.0%。  3、定期查血压、血脂     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失明。  5、定期检查肾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是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这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注意感觉异常情况     如果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7、防止微循环老化和硬化     平时可以多吃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对抗自由基,不同的抗氧化剂作用途径和抗氧化能力不一样。脂溶性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膜,避免受到自由基伤害,不妨把抗氧化物联合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绿茶粉等。之所以毛细血管有良好的弹性,主要得益于毛细血管壁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合成和修复需不同的营养素合理配比,如蓝莓可强化毛细血管弹性,预防器官功能下降和衰竭。 8、戒烟戒酒     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吸烟如同火上浇油。吸烟会使得全身血管痉挛,影响心脑血管。大部分糖尿病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方面异常,如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狭窄,吸烟可加重其病变。因此糖尿病病人不能吸烟,同时要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环境。另外,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影响肝脏转移血脂,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应做到滴酒不沾。    温馨提示:若想要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先要平稳控制血糖,严格服用药物来让血糖达标。听从医生建议服用能改善微循环的营养物质,这是改善微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多留意自身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俞一飞 2024-02-27阅读量263

梗阻性黄疸怎么办

病请描述:梗阻性黄疸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1、一般治疗 梗阻性黄疸可能是胆道先天畸形、肝硬化、肝炎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黄、尿液发黄、皮肤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去正规的医院通过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检查来确诊。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还需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鱼肉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排出。同时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甲硝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服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胆肠吻合术、肝移植术等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吴世洪 2024-02-04阅读量174

梗阻性黄疸怎么治愈

病请描述: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在发生后,应进行腹部的彩超、CT等检查,明确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后再对症治疗。对于因胆道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选择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石治疗,对于肿瘤原因引起的黄疸,可选择放置胆道支架或手术切除肿瘤,在胆道梗阻解除后,黄疸也可逐渐消失。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总管结石、肿瘤等原因造成胆道梗阻,影响到胆汁的排泄,使胆汁淤积,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发黄、尿色变深、皮肤瘙痒等等。梗阻性黄疸一旦发生,应积极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那么,梗阻性黄疸怎么治愈?   一、梗阻性黄疸怎么治愈   发生梗阻性黄疸,首先应进行腹部的彩超、CT及核磁共振检查等,有助于明确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以及梗阻的部位,在明确病因之后,再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如果是由于胆结石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通过ERCP内镜技术取石治疗,在解除梗阻之后,黄疸的症状可逐渐消退,疾病可获得治愈。如果是由于肿瘤性原因引起的黄疸,可以选择在胆道内置入支架的方式帮助引流,也有助于减轻黄疸,还可以选择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使胆道通畅。   二、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   1.肝硬化   发生胆道梗阻之后,由于胆道内的压力可瞬间增加导致胆管细胞增生,使肝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加。发生梗阻后,由于胆汁酸盐的淤积可导致肝萎缩变小,持续性的黄疸又会造成肝的血液量明显减少,从而造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2.内毒素血症   肝脏受损之后可导致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不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黄疸还可导致肠管内的菌群失调,使肠粘膜失去其屏障功能,从而更容易引起内毒素血症。   3.肾功能损害   梗阻性黄疸对肾功能也可造成影响。由于胆汁酸升高,对肾动脉的内皮细胞可造成损害引起肾缺血。此外,内毒素血症也可引起血管内凝血,从而损害到肾功能。

吴世洪 2024-02-04阅读量190

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mda...

病请描述: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 (一)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为因造口所致造口周围区域,通常为造口底盘覆盖区域皮肤、真皮及附属器的并发症。包括刺激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真菌性皮炎、撕脱性皮肤损伤、坏疽性脓皮病、黏膜肉芽肿、假疣性增生和毛囊炎等8种并发症。该分型以病因为划分依据,使该维度容易理解。该类并发症与造口器具、防漏软膏等使用以及早期肠造口师护理干预的关系密切,易于被肠造口师早期识别。既往研究有称作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造口周围皮肤炎或造口周围皮肤刺激等,在造口相关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占10%~70%不等,多出现于术后30 d内,以在回肠造口多见,且与造口位置不理想相关[3-6,8-9]。文献中所描述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包括刺激性皮炎、真菌性皮炎、坏疽性脓皮病和假疣状增生等,但由于观察对象和并发症定义以及诊断的方式不同,各研究间可比性较差[5,10-12]。 1.刺激性皮炎:因肠道排泄物长时间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炎性病变和破损,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和皮温增高。 2.过敏性皮炎:因特异性体质对接触的造口用品过敏而引起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皮或水疱,皮损范围与造口用品形状相近。为确诊此症,必要时可采取斑贴试验。 3.真菌性皮炎:因真菌感染导致造口周围发生感染性皮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常表现为造口底盘或造口袋下方出现界限清楚的皮肤红斑,呈卫星状丘疹脓疱。真菌检查可确诊此症。 4.撕脱性皮肤损伤:因造口袋选择不恰当,未使用黏胶祛除剂而强行将底盘从皮肤剥离,或频繁更换造口底盘,而导致造口周围皮肤不规则剥离性损伤。 5.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快速进展为特征的反应性炎性皮肤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性溃疡、坏死,边缘绕以暗红色或紫色炎性红晕。皮损可单发或多发,部分可融合成多中心、不规则溃疡,可能与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炎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13-16]。病理活检有助于鉴别其他疾病。 6.黏膜肉芽肿:因黏膜上皮增生及浸润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黏膜结节状病灶。表现为在黏膜与皮肤交界处或造口黏膜出现一枚或多枚围绕造口边缘生长的质脆、易出血、不规则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部浸润和增生。 7.假疣性增生:因肠内容物与造口周围皮肤长期接触而引起的皮肤慢性炎性病变及皮肤良性增生病变。表现为紧邻造口的皮肤区域出现疣状突起,质硬;多伴有疼痛、瘙痒感。须病理活检除外造口处肿瘤复发。 8.毛囊炎:因细菌感染(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性病变,偶可由更换造口袋时牵拉损伤毛发引起。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伴轻度疼痛。血常规、细菌培养和血糖检测可协助诊断此症。

张振国 2024-01-19阅读量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