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干咳 > 内容

干咳内容

流感、支原体、腺病毒、合胞,...

病请描述:目前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4种:肺炎支原体、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冒去医院基本就查这几个。 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慢慢下来,当下发病率前三的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1~4岁:流感病毒、鼻病毒; 5~14岁: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 15~59岁: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 60岁及以上: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普通冠状病毒。 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病毒,相信还是有人弄不清啥是啥,今天微医君就来解答下常见的一些疑问吧。 呼吸道感染潮是免疫债吗? “免疫债”并不是一个科学名词,人体的固有免疫与生俱来,和抗原刺激无关,只与遗传、年龄、性别、营养、代谢等因素有关。儿童患病增多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的不足造成,对流感而言,每年的流行株都不同,基本不存在免疫欠债。 免疫系统并不是一直使用才能保持形状的肌肉,恰恰相反,病原体的持续攻击会导致免疫系统出现故障,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感染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疫苗接种才是增强人群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新冠病毒扮演了什么角色? 人体的免疫细胞有很多,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成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三种,其中CD4+T细胞主要负责保护机体避免感染,数值高低代表人体免疫力的强弱。 新冠病毒入侵会导致CD4+T细胞减少,仅5周时间便会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随后的2~10个月部分或完全恢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持续至2024年1月,与当下多重病原体集体来袭是否存在联系,有待考证。 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啥? 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儿童、成人都有可能感染,流行高峰期是秋末至次年春季,冬季将迎来第二个高峰,预计会持续至2024年春季。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约是流感的2.5倍,最初几周内传染性最强,即便症状消失,也可能持续传播长达四周。潜伏期通常为2~8天,感染者在接触病毒后3-5天便会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主要是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 儿童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咳嗽、鼻塞、流涕,婴幼儿感染一般较为严重,不足6个月的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初次感染的儿童,约有一半会出现咳嗽、哮鸣,意味着肺部感染。大龄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只会出现鼻塞、流涕、干咳、低烧等普通感冒症状,相比流感较为轻微,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合胞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及疫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可能重复感染,若出现哮鸣音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前往医院。 什么是人腺病毒? 人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的颗粒,其中3型和7型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型别,而55型则是社区型肺炎最常见的型别。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是接触、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咽结合膜热等,消化道感染可导致胃肠炎、肝炎、出血性结肠炎、胰腺炎等,而眼部感染会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急性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伴随乏力、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会存在头痛、头晕等情况,一般5~7天症状便能自行消退。腺病毒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之一,约占4%~10%,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儿童感染腺病毒早期并无症状,感染2~14天便会出现反复、持续的高烧,体温多在39℃以上,精神差,食欲不佳,伴随咳嗽、喘息。高烧最高可超过40℃,一般会在7~11天左右恢复,重症患儿可能持续2~4周,退烧后其它症状也随之消失。若胃肠道出现感染,容易出现稀便或水样便;若发生眼部感染,会存在眼部刺痛、角膜结膜炎等。人腺病毒目前也没有特异性药物,也没有疫苗,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炎、脓毒症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流感高峰何时来? 儿童肺炎支原体的高峰已经过去,接下来更需要重点预防的是流感。我国流感的流行季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今年的流感高峰可能在1月左右到达。流感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远高于肺炎支原体,老年人易感且重症死亡率高,是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流感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及并发症的风险,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还可以避免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 即便如此,我国流感疫苗的总体接种率仍不足5%。 2022年,德国60岁以上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达43%; 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 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自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70%以上。 宝宝6个月以上便能接种流感疫苗,只要符合条件都应积极接种,预防重症的发生。这个冬季不排除区域性季节性流感,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时间上还来得及。必要时,奥司他韦可以作为流感的预防用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出现哪些情况要去医院? 出现超高热、持续发热超3天、呼吸困难、频繁呕吐、抽搐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惊跳、肌肉抽动或震颤、喷射性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尽早去医院。 体温正常,但精神状态差,嗜睡、烦躁等,也建议尽早去医院。咽痛导致无法进食,因腹泻等原因出现脱水,早去医院。呼吸暂停;嘴唇、牙龈或指甲变蓝;心率加快;发出呼噜音,以上情况均建议赶快去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疾病叠加感染https://cdc.fuzhou.gov.cn/zz/crbkz/crb/202312/t20231204_4730155.htm

健康资讯 2024-03-15阅读量8081

风湿闰月说 | 狼疮患者拔牙...

病请描述:在我们的生活中,牙齿的健康状况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如狼疮患者,拔牙或进行口腔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 今天,就这个话题让我们听听黄闰月主任怎么说吧~ 图片 狼疮患者拔牙需谨慎 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在口腔方面,狼疮患者可能出现牙周病、牙齿松动、牙龈炎等问题。对于这类患者,拔牙需格外谨慎。 疾病活动期的控制 在狼疮的活动期,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化状态,此时不宜进行拔牙等侵入性操作。 拔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严重的感染。 血液指标的监测 狼疮患者拔牙前应检查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指标,以评估身体状况和拔牙风险。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控制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拔牙。 术前准备 拔牙前应告知医生狼疮的病情及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存在风险 少数狼疮患者会出现癫痫、认知功能减退、急性意识错乱等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突发的呼吸道症状,如气促、干咳等肺功能障碍,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 总之,狼疮患者在拔牙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及拔牙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 图片 牙周炎与狼疮之间的关系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症状。它是由于牙菌斑和牙石堆积在牙齿周围,引起牙龈炎症反应所致。长期不治的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狼疮患者容易出现牙周炎,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 流行病学:一项 108 例狼疮患者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牙周炎的发生率约为 83.33% ; ● 免疫方面:狼疮和牙周炎都是涉及免疫系统的炎症性疾病,B 淋巴细胞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细菌感染:研究表明,牙周炎作为慢性感染性疾病会增加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 遗传和家族因素:研究表明,狼疮和牙周炎都存在相同的家族聚集性特征; ● 细胞因子:牙周炎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狼疮病情的恶化,通过对牙周炎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狼疮病情。 日常护牙措施 对于狼疮患者来说,保护牙齿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饭后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定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饮食健康: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酸性食物,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 D 等对牙齿有益的食物。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损害牙齿和牙龈健康,狼疮患者更应戒烟限酒。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等)可能对牙齿和牙龈产生不良影响,使用时应遵医嘱并密切关注牙齿状况。 黄闰月主任小贴士 保护牙齿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于狼疮患者来说,更需要注意拔牙的时机和注意事项,以及预防牙周炎等口腔问题。 通过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洁牙、合理饮食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张宇,胡开进,姜涛等. 呼吸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拔牙的风险及防治 [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8, 11 (08): 460-463. [2]张力木,林晓萍. 牙周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口腔医学, 2020, 40 (09): 833-838.

黄闰月 2024-02-05阅读量368

关注注意力缺陷-吴波

病请描述:关注注意力缺陷在日常生活之中,您或许曾留意到一类特殊的孩子:他们言行举止未经深思熟虑,常冲动行事;记忆力不佳,容易遗失物品;难以静坐,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虎头蛇尾,无法持之以恒;上课时分心,易神游物外;作业时粗心大意……在儿童门诊,不少家长因孩子自我控制力弱、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情绪波动、多动、冲动任性并伴有学习困难等表现而求诊。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仅仅是调皮,实则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部分患者还伴有眨眼、挤眉、龇牙、皱鼻、做怪相、点头、转颈、耸肩、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症状,嗓子里不时发出“哼哼声”、清嗓子声、吸气、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声等,这些孩子在“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同时还伴有“抽动障碍”。所谓注意力缺陷,指的是多动症,亦称注意力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ADHD的全球患病率高达5%,未经治疗的比例高达66%。该病症不仅影响孩子的童年生活,更显著影响患者成年后的学业、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注意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孩子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学业成绩——上课不专心、丢三落四、作业拖沓、粗心大意、学习成绩不佳。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其一生具有重大意义。注意力多动障碍(ADHD)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如下:1.婴儿期:约30%的ADHD儿童出生后即表现出多动、不安宁、易怒、过度哭闹、母子关系不协调等特点。2.幼儿期:表现为难管教、睡眠不安、遗尿、饮食不佳、排便和睡眠习惯培养困难等。3.学龄期: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易受事物吸引、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为确保孩子们早日预防、发现和治疗,具有上述症状的孩子应尽早就诊于儿童多动症专科门诊、康复或心理门诊,接受相关评估,制定药物治疗或心理、康复治疗方案。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1-23阅读量1590

新年将至,注意防护

病请描述:入冬以来,流感、新冠、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出多病原叠加的流行态势,近期JN.1变异株流行可能导致新冠疫情回升;近日我省出现新一轮雨雪天气可能会增加交通事故、健康危害;新春佳节将至,学生放假、务工人员返乡,人口大流动大迁徙即将启动,公众聚餐聚会频次增多,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叠加,导致健康问题复杂严峻。 一、持续个人防护,积极接种疫苗。 一是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公众外出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仍应坚持“三件套”即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五还要”即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二是建议高风险人群积极接种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18-59岁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高风险人群,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二、注意健康监测,重视出行安全。 一是建议公众节日期间错峰出行,尽量避开热门景点和高峰时段,避免前往密闭场所。减少聚集,不扎堆,科学佩戴口罩,出行请携带消毒和防护用品;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请全程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或做好手消毒。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及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尽量减少出行,避免聚集性活动。 二是旅行途中和旅行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干咳、发热等症状,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尽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是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时,尤其长时间乘坐经济舱座位,空间狭小,腿部屈曲不动,容易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处凝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将增加2至4倍,建议每1至2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或适当走动。 四是注意出行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出行安全意识,切勿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饮酒和睡眠不足是车祸风险增加的两大主要因素,缺少4个小时睡眠对人体反应能力的影响相当于喝6罐啤酒。雨雪天气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和道路状态,不要抢行,减速缓行。遇到事故发生、局部人员拥挤,不要好奇围观,减少停留时间,预防跌倒发生。 五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雨雪天气,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会加速血栓形成,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佩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并注意随身携带相关急救药物。 三、定时开窗通气,谨防中毒发生。 一是公众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热水器、燃气或炭火灶具、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维护;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请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辆长时间停驶时,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二是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救治。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四、改进生活方式,预防节日疾病。 一是少吃剩菜剩饭。剩菜剩饭放久了会产生有毒物质,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容易出现食源性疾病。过节期间要遵循适量原则,吃多少做多少,既不浪费食物,也不出现剩菜剩饭。 二是忌大吃大喝。短时间吃太多食物,喝大量饮料,会超出身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从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急性胃肠炎,并加重胰腺负担,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危险。 三是慢性病患者要忌口。节日期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含盐分高的食物,应减少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含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高血糖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高尿酸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火锅等。 四是规律睡眠忌熬夜。长时间熬夜打牌、搓麻将、唱歌等可导致生物钟紊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 五是酒后要注意睡姿。酒后正确睡姿应该是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窒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家人要注意照看,以防发生意外。

王义德 2024-01-22阅读量2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我判断与...

病请描述: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慢阻肺病不仅会影响到呼吸道,还会与某些疾病合并发生,包括肺癌、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自发性气胸、支气管扩张症,甚至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而这些合并疾病也会显著影响慢阻肺病的病程变化和预后。 这些合并疾病可能与慢阻肺病本身没有关系,也可能与它相关,合并疾病的风险会随着慢阻肺病的加重而增加。合并疾病可发生于任何严重程度的慢阻肺病患者中,且鉴别比较困难。作为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识别,增强预防意识,尽早科学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同时可大幅度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眼泪汪汪还头痛、胸痛难忍不能躺、间断咳血人消瘦、声音嘶哑或干咳、下肢肿胀夜尿多……这些症状看似都是不同系统的疾病,但其实它们都和同一个疾病密切相关,那就是慢阻肺病。慢阻肺病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或活动后气喘。如果我们能细心观察,当出现一些新症状时,就可以对疾病的变化做一个自我判断。 眼泪汪汪还头痛:慢阻肺病患者出现头痛不适,尤其是经过较为兴奋不易入睡阶段,进而转为白天嗜睡,就要高度怀疑存在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血液里二氧化碳的过多潴留的可能。而二氧化碳的潴留,可导致患者球结膜水肿,就会出现双眼“水汪汪”甚至出现昏迷。这时可测动脉血气明确二氧化碳潴留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行呼吸机通气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重度慢阻肺病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现象,此时患者的呼吸运动靠低氧刺激其呼吸神经中枢。如果予以高浓度吸氧过快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便会抑制了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致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现象更加严重,诱发肺性脑病,出现头痛甚至昏迷,因此慢阻肺病患者平时应多采用持续低流量氧疗。 胸痛难忍不能躺:慢阻肺病患者突然发生一侧胸痛,且多是在持重物,屏气或剧烈咳嗽之后出现,存在比平时更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躺时,就要警惕发生气胸的可能。患者需及时摄片,必要时行胸腔穿刺引流促进气体排出帮助压缩肺的复张。此外若出现胸痛,钝痛多见,有时为胸骨后疼痛,深吸气时伴疼痛加剧且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伴或不伴有晕厥,这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更需警惕肺栓塞等可能,需尽 快到医院行CT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 间断咯血人消瘦:病程较长的慢阻肺病患者,或有咯血症状发生,咯血量多少不一,初期少许痰中带鲜红血丝,除考虑因长期或剧烈咳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外,还需意识到有并发肺癌可能,故定期随访复查胸CT是必要的。此外还需警惕存在支气管扩张症,因慢阻肺病患者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血管曲张增粗破裂出血。另有因长期慢性消耗,免疫下降,部分患者易合并结核感染,破坏气管支气管粘膜及血管出血。一旦出现大咯血(24小时内咯血大于500mL或1次咯血大于100mL),除针对病因的治疗外,护理上需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侧卧位,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块堵塞气管引起窒息,需要立即联系救护车就近救治。医生评估使用如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止血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血管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下肢肿胀夜尿多:慢阻肺病患者若出现双下肢浮肿,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或足背出现“凹陷”,且夜间不能平躺,夜间小便增多,再结合头颈部浮肿、颈部血管显现怒张、腹部肝区疼痛、多为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这主要是由于长期慢阻肺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并进一步心内科就诊。 声音嘶哑或干咳:慢阻肺病患者一般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经常规抗感染及舒张气道等治疗后,若止咳效果不佳,干咳为主伴有返酸、嗳气等症状则需考虑长期消化道缺血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可能。同时出现顽固的声音嘶哑伴眼睑下垂,临床上要排除是否合并肺尖部的肿瘤引起机械压迫喉返神经,需完善检查如胸部CT等,针对性处理肺部相关疾病的同时。唯有解除原发病因的基础上,症状才能好转。 心灰意冷伴焦虑:焦虑和抑郁是慢阻肺病的常见且容易忽视的合并症,与较小年龄、女性、吸烟、肺功能差、独居、生活质量差等有关,发生率约为8%~24%。患者会因体力活动下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孤僻、疲劳乏力、失去活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对这些患者须注意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以降低自杀风险,有必要对每个有相关抑郁症状患者进行评估。焦虑和抑郁患者如合并慢阻肺病时,应按照慢阻肺病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焦虑及抑郁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病友只要谨遵医嘱,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管理,多留意相关症状的变化;提高防范疾病的意识,多掌握些判断病情的知识,医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定能延缓病情的进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所有的慢阻肺病患者可以畅享生活,自由呼吸,你我同行。

贾维 2023-12-11阅读量2950

出现叠加感染!支原体肺炎,警...

病请描述:支原体是一种呼吸道感染中十分常见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能够发生在任何季节,全球每年都会出现地域性的流行情况。 由于秋冬季比较干燥,昼夜温差大,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持续时间也更长,即便痊愈了,仍会成为传染源造成感染。作为流行“大年”,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从10月开始便进入上升期,如今情况怎么样了? 感染进入流行期 多地疾控提醒:戴好口罩! 不止是支原体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都存在3~7年的流行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行大小年”。 归功于良好的日常防护,近几年支原体感染一直处于低流行阶段,免疫刺激的缺乏,造成人体相应免疫力的下降,再次接触便会出现免疫过激反应,引起更严重的流行。据悉,近期多家医院的急诊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除支原体肺炎外,流感、新冠肺炎等其它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上升。患者以儿童居多,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部分人群通过阿奇霉素等常用药物效果不佳,绍兴越城区已有多个学校发出停课通知。 专家提醒,警惕病原体混合感染,日常出门务必戴好口罩。 已出现叠加感染! 年龄越小,混合感染风险越大 根据中疾控9月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可能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据潮新闻10月31日报道,目前已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叠加流感的病例。 据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曹玲介绍,有很多孩子感染支原体后又感染了病毒,甚至有的感染了3、4种病原体,一次感染并非只能感染一个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目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国庆过后,甲流、乙流、腺病毒、合胞病毒等也开始出现,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 有哪些症状表现? 叠加感染会更严重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管是肺炎支原体合并其它感染,或是其它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病症都会加重,一定要提高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干咳、畏寒、发热、胸痛。 干咳:阵发性,咳嗽会不断加剧,持续两周左右,婴幼儿感染可能还会伴随喘息、气促等症状。畏寒、发烧:38~40℃的中高度发热较为多见。胸痛:出现胸腔积液,严重时可能会累及其它脏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规药物是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耐药性等原因,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据相关研究表明,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会在10年间从3.2%上升至30.5%,影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今年或是支原体肺炎流行大年,出现发热、干咳等情况不要当做感冒自行用药,务必查明病因再对症治疗。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病毒,也不是细菌,青霉素、头孢对它没有用,不要凭经验乱用药。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持续、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加剧肺部损伤,容易出现现影像学进展或严重并发症,一旦发展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能会继发心脏、神经、消化系统的损害。 如何预防叠加感染? 接种疫苗是关键! 目前来说,想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叠加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接种疫苗。尽管没有支原体肺炎的疫苗,但流感等疾病是有疫苗的,接种后可以显著降低叠加感染风险,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平时要减少密集场所的活动,戴好口罩,勤洗手,定期进行家庭清洁和消毒。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当的运动都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虽说不提倡盲目地自行用药,但备一些退烧药等日常药品,必要时可以应急。肺炎支原体感染目前还没有成倍增加,高峰或许冬天才会到来,提前做好日常防护,保持警惕总归没错。 参考文献 [1]张振洲.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55-356.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26.280. [2]李小象,郝建华,侯红丽,等. 支原体肺炎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难治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9):1111-1114. 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3.09.032.

健康资讯 2023-11-15阅读量639

“支原体肺炎&r...

病请描述:最近这段时间,“支原体肺炎”被频繁提及,特别是有小孩的朋友,班级群里每天都有小孩生病请假的消息。 本来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现在真分不清是又“阳”了,还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每年都会出现地域周期性流行,秋冬交替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发病率尤其高。儿童相对来说抵抗力更弱,生活、学习环境也更复杂,交叉感染的风险比较高,该如何应对流行期呢?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近期为何高发?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存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就好像是未穿“外套”的细菌,而肺炎支原体就是其中的一种。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的8月~12月都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11月左右达到高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其中5~12岁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出现低龄化的现象,3岁以下儿童也有发病。过去3年长期佩戴口罩来预防呼吸道疾病,人体对于病原体的“预存免疫力”减弱,导致“放松警惕”后肺炎支原体等各类感染陡然增多。同时,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炎支原体出现耐药性,国外学者已分离出耐药株,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的迁延。 发热、咳嗽是主要症状 重症者可伴胸痛、呼吸困难 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存在1~3周的潜伏期,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中高热为主)、咳嗽(最初为干咳,慢慢进展成咳痰),咳嗽一般比较剧烈且退热后仍可能持续1~2周。症状较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 若治疗不及时,约10%~40%的病例会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发展成肺炎。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与普通流感差异性较小,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的白细胞数值正常,病毒检测也没有异常,而肺部CT影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实变影,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征。 研究发现,若婴儿期首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低,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秋、冬是高发季节 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支原体肺炎每3~7年出现地域周期性流行,流行年的发病率可达非流行年的数倍,流行期长达2~4个月。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重症肺炎、败血症,需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进入呼吸道,再经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组织,由于潜伏期较长(1~3周),感染源一般较难判断。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和症状缓解期均有传染性,咳嗽、喷嚏、鼻涕中会携带病原体,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可将其杀灭。目前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个人卫生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无效 阿奇霉素是首选药物 前面提到了,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而以细胞壁作为靶点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对其无效。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使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控制病情并改善症状。轻症患者口服药物后一般10~14天可以痊愈;中、重度患者早期需静脉输液,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用药,采用序贯疗法。对于已出现肺炎症状的患者,痊愈时间可能在2~4周,根据病情和不同个体的差异而定。 红霉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抗生素,拥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其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临床治疗中正逐渐被其它抗生素取代。阿奇霉素是在红霉素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修饰得到的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更强且副作用有所减弱,临床效果显著。 阿奇霉素药物化学骨架配方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达68小时,停药后血药浓度可以维持5~7天,能够持续抑制支原体,是目前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阿奇霉素等药物作为处方药,需确认有无过敏史,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由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型较多,切勿自行判断发病类型及病情自行服药,更不要轻信“网络攻略”,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小象,郝建华,侯红丽,等. 支原体肺炎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难治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9):1111-1114. 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3.09.032. [2]冯中平.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3,2(5):115-117. [3]夏昆,夏京坤,郝跃文.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 海南医学,2023,34(11):1598-1602.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11.017. [4]耿艳. 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5):1-2,6. [5]张振洲.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55-356.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26.280. [6]唐丽,张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6):259. 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8.36.238.

健康资讯 2023-11-07阅读量2263

我所了解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请描述:肺炎支原体肺炎它来了,确实像炸弹一样爆开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2021年开始至今,肺炎支原体已经成为当下儿童肺炎最重要的病原体。 最近门诊病号量激增,而且与此前相比,严重程度与治疗难度都不可同日而语,临床工作压力山大,每次上班前都要长时间心理建设。今天抽时间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支原体肺炎,希望能缓解一部分宝爸宝妈们焦虑的心情。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颠覆大家一下认知,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就是它,它就是支原体,所以我们常见的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基本没有效果。按道理来讲,支原体是一类致病性较弱的避孕套,所以,孩子被诊断支原体感染,无需过于紧张看,因为支原体感染不等同于支原体肺炎。很多支原体感染并没有什么症状,类似于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一些仅仅具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的症状。不过,还有一些可能出现严重的表现,如重症肺炎、脑炎、脊髓炎等等。 我所了解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看名字我们就能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成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有支原体感染,其次是存在肺炎。 支原体感染确诊肯定依赖血液、痰液的相关检查,目前门诊开展比较多的是血的支原体抗体和痰液中测核酸的方法。但是不管那种方法都有局限性,比如支原体早期不一定查的出来,查到弱阳不一定代表现在感染等等。总之在门诊想真真确诊确实很费劲,大部分还是依赖临床。以前上学时候支原体肺炎的两大临床特点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症状重,体征轻。影像重,体征轻。 体征轻就代表了大夫的听诊器没有了作用,但是如果病了很长时间,这时候X光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不管是听还是影像学确定了肺炎的存在,那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才成立。支原体肺炎的宝宝临床症状不典型,就是类似肺炎表现,早期有可能是剧烈咳嗽,干咳为主,夜间明显,一般伴有发热。 关于治疗和耐药 最后谈谈大家关心的治疗和耐药的问题,目前耐药率高达50-90%,但这个问题家长大可不必焦虑,首先,耐药不等于重,其次这个是该临床大夫头疼。话说回来,目前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真是让人一个头两个大。2023指南推荐首选还是阿奇霉素(吃三停四、、、)、红霉素等等,但是仍有部分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医生酌情调整为其他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等。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想吃就吃。由于字数限制,我也简单说说,具体机制用法用量、疗程就不一一列举了,文章下面我放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有兴趣可以仔细看看。 写不下去了,回答几个问题吧。 Q1 近期生病、发热、咳嗽一定是支原体吗 A    支原体比例较大,但是还要警惕流感、腺病毒其他感染。 Q2 如何早期确定是不是支原体感染 A    很难,而且意义不大,大部分轻症支原体感染能自行缓解。 Q3 支原体肺炎是白肺吗 A  不是,白肺代表较严重的肺炎,新冠可以,支原体可以,其他病原引起的也可以。 Q4 有传染性吗,如何预防 A 肯定是有的,想想新冠怎么预防的。 Q5 得了支原体肺炎怎么办 A 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治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耐住性子

张殿龙 2023-11-03阅读量414

“支原体肺炎&r...

病请描述:最近这段时间,“支原体肺炎”被频繁提及,特别是有小孩的朋友,班级群里每天都有小孩生病请假的消息。本来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现在真分不清是又“阳”了,还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每年都会出现地域周期性流行,秋冬交替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发病率尤其高。儿童相对来说抵抗力更弱,生活、学习环境也更复杂,交叉感染的风险比较高,该如何应对流行期呢?肺炎支原体是什么?近期为何高发?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存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就好像是未穿“外套”的细菌,而肺炎支原体就是其中的一种。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的8月~12月都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11月左右达到高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其中5~12岁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出现低龄化的现象,3岁以下儿童也有发病。过去3年长期佩戴口罩来预防呼吸道疾病,人体对于病原体的“预存免疫力”减弱,导致“放松警惕”后肺炎支原体等各类感染陡然增多。同时,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炎支原体出现耐药性,国外学者已分离出耐药株,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的迁延。发热、咳嗽是主要症状重症者可伴胸痛、呼吸困难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存在1~3周的潜伏期,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中高热为主)、咳嗽(最初为干咳,慢慢进展成咳痰),咳嗽一般比较剧烈且退热后仍可能持续1~2周。症状较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若治疗不及时,约10%~40%的病例会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发展成肺炎。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与普通流感差异性较小,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检查的白细胞数值正常,病毒检测也没有异常,而肺部CT影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实变影,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征。研究发现,若婴儿期首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低,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秋、冬是高发季节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支原体肺炎每3~7年出现地域周期性流行,流行年的发病率可达非流行年的数倍,流行期长达2~4个月。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重症肺炎、败血症,需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进入呼吸道,再经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组织,由于潜伏期较长(1~3周),感染源一般较难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和症状缓解期均有传染性,咳嗽、喷嚏、鼻涕中会携带病原体,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可将其杀灭。目前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个人卫生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无效阿奇霉素是首选药物前面提到了,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而以细胞壁作为靶点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对其无效。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使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控制病情并改善症状。轻症患者口服药物后一般10~14天可以痊愈;中、重度患者早期需静脉输液,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用药,采用序贯疗法。对于已出现肺炎症状的患者,痊愈时间可能在2~4周,根据病情和不同个体的差异而定。红霉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抗生素,拥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但其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临床治疗中正逐渐被其它抗生素取代。阿奇霉素是在红霉素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修饰得到的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更强且副作用有所减弱,临床效果显著。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达68小时,停药后血药浓度可以维持5~7天,能够持续抑制支原体,是目前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阿奇霉素等药物作为处方药,需确认有无过敏史,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由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型较多,切勿自行判断发病类型及病情自行服药,更不要轻信“网络攻略”,出现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参考文献[1]李小象,郝建华,侯红丽,等. 支原体肺炎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难治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9):1111-1114. 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3.09.032.[2]冯中平.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2023,2(5):115-117.[3]夏昆,夏京坤,郝跃文.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 海南医学,2023,34(11):1598-1602.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11.017.[4]耿艳. 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5):1-2,6.[5]张振洲.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55-356.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26.280.[6]唐丽,张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6):259. 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8.36.238.

健康资讯 2023-10-30阅读量1696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