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感染科 > EB病毒感染 > 内容

EB病毒感染内容

风湿闰月说 | 蝶友们注意啦...

病请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近年来,研究发现 SLE 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伴有干燥综合征(SS),这种合并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就让黄闰月主任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 狼疮合并 干燥综合征现状 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SLE 患者中约有 14%~17.8% 合并 SS,其中大多为 25 岁左右发病的年轻女性,且抗 SSA 抗体表现为阳性。 现代医学认为,两者的发病机理相似是造成 SLE 患者并发 SS 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 遗传因素:两者之间存在大量相同的遗传易感位点与表观遗传结构; ●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失衡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尤其是Epstein-Barr病毒(EBV)等,在 SLE 和 SS 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且病毒抗原与宿主细胞抗原的交叉反应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和维持; ● 性激素失衡:女性患者在 SLE 和 SS 中的高发率提示了性激素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都有哪些临床特征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除了可能出现 SLE 的典型症状,如面部蝴蝶状红斑、关节痛、光过敏等,同时也会出现 SS 的相关症状,如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等。 相比于与单纯的 SLE 患者,合并的患者病程会更长。其中,口腔溃疡、关节炎、间质性肺炎等发生率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所降低。 有研究发现,SLE 合并 SS 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小板与白细胞水平下降,类风湿因子(RF)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升高的情况。 图片 又该如何治疗呢? 西医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 SLE 合并 SS 的的治疗思路主要以分阶段治疗为主。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控制疾病活动的基础药物。必要时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羟氯喹、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进行治疗。 针对干燥症状,人工泪液和唾液替代品可以改善症状;而在全身各系统受到损害时期,则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为主。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SLE 和 SS 的病因病机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初起毒邪侵袭,后为瘀毒阻络,久病肝肾阴亏是二者共同的核心病机,所以,可以运用“异病同治”的原则,基于“消、清、补”三法分期论治。 ● 初期:毒邪侵袭是疾病之始,表现为热毒内蕴,因此治疗上应以清透毒邪为主,截断疾病的源头; ● 中期:瘀毒搏结为疾病之形,此时需重点消散瘀血,畅通气血运行,治疗方法采用消瘀血、通气血之道; ● 后期:以肝肾阴虚为疾病之终,此时治疗应转向滋补肝肾,充养五脏之阴。 图片 黄闰月主任小贴士 SLE 合并 SS 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蝶友们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冯臻,郭庆,熊慧.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 30 (03): 266-271. [2]刘苏仪,何诗雅,陈丽莹等. 基于“清、消、补”法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干燥综合征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 (04): 375-378. [3]凌华云,吴玲玲,周颖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共同基因表达特征和分子机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2, 26 (06): 715-722. 

黄闰月 2024-03-14阅读量154

如何区分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

病请描述:淋巴瘤的分类非常复杂,并且和淋巴瘤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而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些淋巴瘤的病情进展很快,有些淋巴瘤的进展比较缓慢。 就像有些人是急性子,有的是慢性子。这些“慢性子”的淋巴瘤,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惰性淋巴瘤,而“急性子”的淋巴瘤,就是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什么是惰性淋巴瘤?   惰性淋巴瘤,顾名思义,就是“不易改变”的淋巴瘤,表现为生长缓慢、侵袭能力较弱。具体包括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低度恶性的套细胞淋巴瘤等等。 滤泡性淋巴瘤是由滤泡中心(生发中心)B细胞构成的肿瘤,通常全部或者部分表现为滤泡的生长方式,通过病理切片能够观察到细胞结构。在分子水平,滤泡性淋巴瘤表现为CD20、CD10和BCL-6阳性。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经常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存,表现为浅表淋巴结或者脾脏肿大,也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定。 边缘区淋巴瘤是由B细胞发育而来的低度恶性淋巴瘤,这类淋巴瘤通常保持局限性,不会侵犯到其它组织器官。 低度恶性套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从基因水平上说,有BCL-1和cyclinD1的过表达。 惰性淋巴瘤的进展相对缓慢,对于一些诊断为早期的惰性淋巴瘤患者,甚至都不需要过多干预和治疗,只需要随访即可。   什么是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侵袭性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包括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   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50%。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可能受到侵犯。患者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迅速等症状。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有特殊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比3%-10%,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为III-IV期,存在广泛的淋巴结外侵犯和骨髓侵犯。 伯基特淋巴瘤是高度侵袭性淋巴瘤,70%的患者在确诊时属于III-IV期。伯基特淋巴瘤起源于B细胞,和MYC基因变异以及EB病毒感染有关。   相比惰性淋巴瘤,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生长非常迅速,患者的病情进展比较快,症状也非常明显。患者通常发生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淋巴结外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和骨髓累及引起的外周血象变化等。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微医药 2023-11-30阅读量2440

saa高是细菌还是病毒

病请描述:SAA与病毒感染的相关程度更高,SAA升高通常提示病毒感染存在,但也并不代表完全是由病毒感染导致。SAA是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简称,其升高多见于机体出现细菌、病毒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史。SAA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很少,当机体受到病毒、细菌等抗原刺激后,肝脏会合成大量的SAA入血,当抗原清除后SAA又可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可作为反映机体感染和炎症控制程度的敏感指标。SAA是非常灵敏的参数,在炎症发生后5-6小时就开始升高,上升时间早于C反应蛋白,在病毒感染时上升更为显著,所以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更高,而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特殊病毒感染和风湿性疾病时,SAA上升更为显著,如手足口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轮状病毒感染、疱疹性口炎、川崎病等。

吴世洪 2023-06-06阅读量783

人类疱疹病毒4型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人类疱疹病毒4型又名EB病毒,属于DNA病毒,可能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或者是性接触有关,会发生传染。在侵入人体之后会造成皮肤以及全身出现不适症状,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来改善。 1、物理治疗:EB病毒感染后,患者皮肤表面出现疱疹症状,伴有局部的刺痛或者是瘙痒感。一般可以采取冰敷的方式进行缓解,有利于减轻局部的症状。对于身体出现的发热症状,可以结合物理降温的方式来改善,比如使用温水擦拭腋窝以及腹股沟等部位,同时也可以使用退热贴来改善,有利于降温。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都具有自限性,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自行痊愈; 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症状加重,物理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片,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阿昔洛韦乳膏进行治疗。对于出现的高热症状,也可以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这类药物进行治疗,起到一定的降低体温的效果。 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大蒜、花椒等,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吴世洪 2023-04-20阅读量485

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防治全面...

病请描述: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我国癌症防控战役的总号角。为高质量推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每年的4月15日-21日被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肿瘤科(放疗)3B病区胡玉堂主任进一步指出,我国积极倡导癌症“三级预防”原则,全方位指引癌症防控工作。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级预防”呢?   一级预防:不良生活方式要改变   援引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癌症每年新发病例达392.9万,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癌症,疾病负担呈迅速增长态势。   我国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 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 饮食因素:   ①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②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 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   ● 环境因素:PM 2.5污染、紫外线辐射   ●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 - 8);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可以看到,大量常见的致癌因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的发生。” 胡玉堂主任分析道,癌症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症的一级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心态平衡等,避免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 ▲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根据《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体重、积极锻炼、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等,可以预防超过40%的癌症。   二级预防:关注癌变信号 重视防癌体检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多数癌症起病隐匿,有不少早期癌变病例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还有相当多患者因出现相应症状后就医,发现时病程往往已至中晚期。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癌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胡玉堂主任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癌症早期“8大警号”,对早期发现癌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8大警号”包括:   1.可触及的硬结或硬变,如在乳房、腹部等处   2.疣或黑痣发生明显的变化   3.持续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   4.持续性嘶哑、干咳   5.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或经期外的出血   6.鼻、耳、膀胱或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7.经久不愈的伤口(溃疡),不消的肿胀   8.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定期做防癌体检,也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之一。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它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其目的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同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发生癌症的高危因素。这些检查项目包括针对肺癌的肺部CT、针对脑肿瘤的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针对肝癌的AFP和B超、针对胃癌的胃镜检查、针对乳腺癌的钼靶检查等。   三级预防:多学科综合治疗 延长生存期   对已经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规范化治疗是关键。一般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方法,通过手术、放疗(包括直线加速器、伽玛刀等)、化疗、免疫、靶向、中医药等治疗方法,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积极预防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 放疗已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胡玉堂主任以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为例,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道,对于胶质瘤,目前倡导的是多学科合作,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模式。其中,外科手术往往是胶质瘤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原则是在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神经功能区;放、化疗等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选择标准同步放、化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可以说,癌症三级预防各有侧重、环环相扣,当务之急是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做好自身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胡主任表示,即便恶性肿瘤发展到了晚期,也不要气馁。通过科学规范治疗,合理的康复锻炼,仍有望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患者家属应当积极引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勇敢地与肿瘤抗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4-17阅读量781

癌症会传染吗?

病请描述:      癌症会传染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癌症本身会传染。大量的数据表明,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医生和护士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        虽然说癌症不会直接传染,但是癌症患者身上若是带有致癌病毒,则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了,此外,幽门螺杆菌和肝炎病毒也分别是引起胃癌和肝癌的重要病因。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发生心的密切相关因素,艾滋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也可诱发各种肿瘤。所以说有一部分癌症的发生致癌因素相关的病毒或细菌都有一定传染性。

李仁廷 2023-03-27阅读量720

不明原因脖颈“鼓...

病请描述: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多发生于鼻咽腔顶壁及侧壁,尤其是咽隐窝,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肿瘤科(放疗)主任王晓东表示,人体鼻咽部结构复杂,具有呼吸、吞咽、防御保护等功能,当肿瘤侵及相应组织和神经时,可引发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   从收治入院的多位鼻咽癌患者情况看,涕中带血、鼻出血、血痰是常见表现,患者主诉在晨起咳嗽时出现带有血丝的痰液,或是在擤鼻时有带血的鼻涕。有相当多的患者脖颈部出现淋巴结肿大,触摸有明显“鼓包”。当肿瘤压迫咽鼓管咽口时,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随着病程进展,大部分鼻咽癌患者会遭遇头痛袭扰,早期多为间歇性发作,其后可发展为持续性头痛。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肿瘤科(放疗)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晓东:由于鼻咽部的位置特殊,采取传统手术切除肿瘤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难度高,风险较大,术后容易快速复发。但近年来,我国对鼻咽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鼻咽癌诊治的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循证证据。   根据指南,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随着调强放疗等新技术在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鼻咽癌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显著提高,放疗成为目前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遵循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合理运用放疗、化疗、手术、靶向治疗等手段,制订个体化分层治疗策略。   一位64岁男性患者,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鼻出血半月”在外院行鼻咽镜活检病理结合影像学检查,提示鼻咽癌可能。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近期来到我院。查MRI:左侧鼻咽部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侵及左侧咽旁间隙;左侧下颌腺区及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转移可能)。 ▲ 入院MRI影像   经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定以放疗为主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后复查MRI,患者左侧鼻咽部实性占位较前治疗明显减小;原左侧下颌腺区、咽旁肿大淋巴结已基本吸收好转,左颈部肿大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 ▲ 放疗后复查MRI,肿瘤占位较前明显减小   临床上,鼻咽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指南明确,当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并符合下列情况其一者,即可明确诊断:   1、EB病毒检查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者。   2、鼻咽镜检查观察到鼻咽、口咽、鼻腔有黏膜下隆起或菜花状结节肿物、出血、坏死物等。   3、CT、MRI等检查发现鼻咽腔肿块,鼻咽双侧壁及后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等。   王晓东主任郑重提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键。一旦确诊鼻咽癌,尽早进行放疗干预,不仅可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转移,甚至有治愈的可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若频繁出现不明原因鼻出血或涕中带血、耳鸣、脖颈部“鼓包”等症状者,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的鼻咽部检查,以排除患上鼻咽癌的可能。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瑞典医科达 Synergy数字化直线加速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2-13阅读量719

长期新冠可能会无限期持续下去...

病请描述:长期新冠可能会无限期持续下去并会模仿其他疾病 一小组研究人员,其中两名来自患者主导的研究合作组织,另外两名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 究所,在《自然微生物学综述》(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表明长期 COVID 可能是一个比人们意识到的更大的威胁。 先前的研究表明,一些感染 SARS-CoV-2 病毒的人会出现呼吸系统以外的症状。患者报告感到极 度疲劳、心律不齐、四肢麻木,甚至肝脏或膀胱等器官出现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长期 COVID,这是一种没有官方诊断描述的神秘疾病。 尽管已经对呼吸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治疗和疗法,并在研制疫苗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但 在解开长期 COVID 之谜或治疗那些声称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方面却鲜有作为。 在这项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不同团体的研究。 这项新工作的作者在之前的报告中发现证据表明,大约 10% 的 COVID-19 感染者发展为长期新冠 ,并且这种情况在 36 至 50 岁的人群中最为普遍。 他们还发现,患有轻度长期新冠病例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康复。不幸的是,对于那些症状更严重 的人来说,前景是严峻的。他们发现几乎没有症状会减轻的迹象。 他们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长期新冠的症状几乎无法与其他几种疾病区分开来,例如慢性疲劳 综合征、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和体 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指出,许多此类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致。 作为患者和医生都面临的困难的一个例子,作者发现许多患有长期新冠的患者的症状与体 位性直 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相同。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将在余生中带着症状生活。他们最后指出,女性似乎更容易患上持续性 长期新冠,医生也会面临更多的疑似病例。 附:研究背景 长期新冠(COVID,有时称为“COVID-19 的急性后遗症”)是一种多系统疾病,通常包括严重急 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 2 (SARS-CoV-2) 感染后的严重症状。根据 10% 的感染者的保守估计 发病率和全球超过 6.51 亿记录的 COVID-19 病例1,全世界至少有 6500 万人患有长期 COVID- 19 ;由于许多未记录在案的病例,这个数字可能要高得多。发病率估计为非住院病例的 10-30% ,住院病例的 50-70% 和接种疫苗病例的10-12 %。长期 COVID 与所有年龄段和急性期疾病严重 程度相关,在 36 至 50 岁之间的诊断比例最高,并且大多数长期 COVID 病例发生在患有轻度急 性疾病的非住院患者,因为这一人群代表大多数 COVID-19 病例。存在许多研究挑战和许多悬而 未决的问题,特别是与病理生理学、有效治疗和风险因素有关的问题。 已记录了数百项生物医学发现,许多患者在多个器官系统中经历了数十种症状。长期 COVID 包括 多种不良后果,常见的新发疾病包括心血管、血栓和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肌痛性脑脊髓炎/ 慢性疲劳综合征 (ME/CFS) 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体 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POTS) 。症状可持续数年,特别是在新发 ME/CFS 和自主神经异常的情况下,预计将持续终生。由于很 大一部分患有长期 COVID 的人无法重返工作岗位,新增残障人士的规模正在导致劳动力短缺。目 前没有经过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 长 COVID 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重叠。已经提出了几种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假设,包括 SARS- CoV-2 在组织中的持久储存库;免疫失调有或没有潜在病原体的再激活,包括疱疹病毒,如爱泼 斯坦-巴尔病毒 (EBV) 和人类疱疹病毒 ( HHV - 6 )等;SARS-CoV-2 对微生物群的影响,包括病 毒组;自身免疫和从分子拟态启动免疫系统;微血管凝血与内皮功能障碍; 以及脑干和/或迷走神 经中信号功能失调。机制研究通常处于早期阶段,尽管基于 ME/CFS 等病毒后疾病的现有研究的 工作已经推进了一些理论,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2 型糖尿病、EB  病毒再激活、特定自身抗体的存在、结缔组织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慢性荨麻疹和过敏性 鼻炎,尽管三分之一的长期 COVID 患者没有确定的既往病史。据报道,某些种族(包括具有西班 牙裔或拉丁裔血统的人)的长期 COVID 患病率更高。社会经济风险因素包括较低的收入和在发生  COVID-19 后的最初几周无法充分休息。在 SARS-CoV-2 出现之前,已知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导 致感染后疾病,例如 ME/CFS,并且有迹象表明,长期 COVID 具有相同的机制和表型特征。此外 ,在其他病毒后疾病中观察到自主神经异常,并且在长期 COVID 中经常观察到。 作者探讨了当前关于长期 COVID 的知识,以及围绕长期 COVID 的误解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由于大多数长期感染 COVID 的患者并未因最初感染 SARS-CoV-2 而住院,因此作者重点研究包 括轻度急性 COVID-19 患者(即未住院且没有呼吸道疾病证据)的研究。他们讨论的大多数研究 都是针对成年人的。 原文图1:长期 COVID 症状及其对不同病理器官的影响。 报告显示了长期新冠对多种病理器官的影响。病理的表现通常是重叠的,这可能会加剧管理的挑 战。MCAS,肥大细胞激活综合征;ME/CFS,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心动过速,体 位性心 动过速综合征。 图3: 假设的 COVID 长期发病机制。 长期新冠发病机制有几种假设机制,包括免疫失调、微生物群破坏、自身免疫、凝血和内皮异常 以及神经信号功能障碍。EBV, EB 病毒;HHV-6,人类疱疹病毒-6;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冠状病毒2。

吕平 2023-01-19阅读量343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请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传单,是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病程,以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 是传单的主要原因。经口亲密接触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接吻等。

曹玉红 2022-11-07阅读量1074

EB病毒

病请描述: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曹玉红 2022-11-07阅读量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