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痛风 > 内容

痛风内容

湿气重,痛风,尿酸高人群,四...

病请描述: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后接谷雨,这段时间气候阴晴不定,冷暖交替,最大的感受就是“湿气重”。 湿为万病之源,滋生百病。人体外感湿邪,会导致体表经络不通,容易出现全身乏力、犯困、皮肤肿胀、皮肤瘙痒、湿疹发作等情况。 另一方面,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时,湿浊就会在人体内生发,导致脾运化能力失常,可能会出现疲倦乏力、身体困重、口干口苦、腹胀、大便黏腻等情况。 脾失健运时,其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生成过多的血尿酸在体内积聚,流注于关节、筋骨等,形成肿胀、凝结、积聚,严重的最后演变成痛风石。 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来说,清明后要重视祛湿健脾,以防痛风复发。 脾有运化水谷的能力,其中包括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喝进去的水。饮食不节除了会导致湿浊内生,影响脾胃功能,还可能会升高人体尿酸水平,诱发痛风的发作。黄闰月主任提醒大家,以下几种食物要适当忌口: ●肉类、动物内脏 平时应酬、聚会较多的男性,经常吃各种肉类、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嘌呤值,容易导致血尿酸升高。另外,吃太多高脂肪食物,会使血液粘稠度升高,加重肾脏负担,产生更多的尿酸。 ●水产海鲜 如牡蛎、贻贝、龙虾等海鲜的嘌呤含量都偏高,经常吃很容易升高尿酸水平,导致痛风发作。 ●酒精 酒精进入到身体后会代谢产生乳酸,抑制尿酸的排出,从而容易诱发痛风。尤其啤酒中含二氧化碳,不但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降低pH值,导致尿酸排出受阻,痛风发作风险升高。 ●甜饮料 大部分甜饮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浆,属于人造果糖,进入人体后会有升高尿酸的风险。 1、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无论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应长期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日常少吃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吃牛奶、鸡蛋、蔬果、大米、玉米面、面条,以及各类谷物质及其制品等低嘌呤食物。 2、日常做好保暖 最近一段时间气候时冷时热,降雨多,气候潮湿。而寒冷、潮湿都是诱发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做好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关节部位。 3、睡前泡脚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若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就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使双脚温暖。但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不要泡太长时间,30~40分钟为宜。 4、多喝水,少喝饮料 平时多喝水可以帮助排尿,同时可以将体内多余的尿酸排出体外,建议每天的饮水量应控制在2000~3000ml,并保持24小时尿量大于1800ml。少喝高果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5、用好2个祛湿消肿食疗方 祛湿健脾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茯苓、苍术、薏苡仁、砂仁、玉米须等药食材,如果是湿热体质、痛风急性发作、关节有红肿疼痛人群,可以用马齿苋薏米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若是脾虚、湿气重、痛风急性发作、关节有红肿疼痛人群,可以用赤豆薏苡仁粥,祛湿、健脾,消肿止痛。 最近降雨天气较多,经常涉水触水者应做好防湿措施,如出门备好雨伞、穿水鞋雨衣等,以防湿邪侵袭。如果是痛风患者,要注意护理患处,做好保暖,避免着凉,以免病情加重或复发。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出门适当运动一下,如跑步、太极、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帮助水湿通过汗液、小便排出。

黄闰月 2024-04-11阅读量122

风湿闰月说 | 真相大白!痛...

病请描述:痛风,一种令人痛不欲生的疾病,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痛风石。那么,这些硬如石头的痛风石是否能够自行溶解呢? 今天黄闰月医生就为大家具体讲解一下~ 痛风石临床表现 痛风石,也称为痛风结节,是痛风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它是由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反应,进而形成结节状病灶。 研究显示,血尿酸在 535μmol/L 以上时,50% 的病人可发生痛风石,未经规范治疗的痛风患者 5 年发生痛风石风险约为 30% ,10 年约为50% ,20 年可达 72% 。 痛风石多见于关节、软骨、滑囊和腱鞘等处,尤其是在大脚趾、手指、手腕和膝关节等处更为常见。 图片 图片来源:门诊拍摄,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痛风石的症状和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皮肤下结节:痛风石在皮肤下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常位于关节周围,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如石头般。 ● 疼痛:痛风石可以引起疼痛和压痛,特别是在大脚趾、手指和膝关节等处。当痛风石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时,可能导致剧烈的疼痛。 ● 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痛风石的生长和增多,可能会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如弯曲、伸展困难等。 ● 皮肤破溃:部分痛风石可能逐渐增大并穿破皮肤,形成溃疡。溃疡底部可能伴有感染,引起局部红肿、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痛风石能否自行溶解? 痛风石一旦形成,通常不会自行溶解。 但是,通过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痛风石可以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研究显示,对于体积较小的痛风石,如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使血尿酸维持在 300μmol/L 水平以下 2~3 个月后,痛风石是有机会完全消退的。 无法自行溶解怎么办? 如果痛风石无法自行溶解,或者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那么就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西医方案 主要采取包括手术切除和超声波碎石等方法。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痛风石,但易复发且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超声波碎石适用于较小的痛风石,可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患者仍需注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以防止痛风石的再次形成。 中医方案 中医学认为,痛风属“痹证”范畴,痛风石的形成是由于湿热内蕴、气血瘀滞等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原则为消痰软坚、活血化瘀、破结开瘀、通络止痛。 主要应用针灸、推拿等方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减小或消散痛风石。 综合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是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可提高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前后,配合中医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可减轻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图片 图片来源:门诊拍摄,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痛风石破溃后应如何处理 痛风石一旦破溃常常引发细菌感染,这也是引起皮肤不愈合的常见诱因,因此对于破溃处的护理极为重要。 ● 清创处理:痛风石破溃后,首先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进行清洁,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这有助于防止感染和改善血液循环; ● 抗感染:如果痛风石溃烂处已经继发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消炎治疗; ●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破溃不愈合的痛风石,应尽早通过外科手术将痛风石剔除。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痛风石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以降低痛风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门诊拍摄 参考资料: [1]海陵. 痛风石该怎么处理 [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 (05): 29. [2]肖敬,唐萍,李昆英等. 痛风石的非药物疗法及其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 (05): 135-137. [3]沈嘉艳,许飞,周文强等. 痛风石的非药物疗法及其研究进展 [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 7 (10): 77-80. [4]熊洋洋,李源杰,曾学军. 痛风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6, 36 (12): 1743-1746. [5]刘湘源,郑晓娟.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 (02): 168-170.

黄闰月 2024-01-15阅读量258

风湿闰月说 | 4个痛风就有...

病请描述: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引起的关节炎症状。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痛风与肾脏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接下来,黄闰月医生就为大家具体讲解一下~ 痛风与肾脏的关系 肾脏是嘌呤代谢的主要器官,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只有 30% 是由肠道和胆道排出,而剩下的 70% 全部由肾脏排出。 肾脏功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尿酸的排泄。当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或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时,都可能导致尿酸排泄降低,进而引发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 长期存在的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还可能导致尿酸钠盐在肾脏沉积,形成肾结石,或引发痛风性肾病,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此外,痛风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也会加重肾脏损害。 研究显示,痛风患者中约 20%~25% 痛风患者有痛风性肾病,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有 0.6%~10.0%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是由痛风所致。 按照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病可分为5期: ● 1期:滤过率≥90(肌酐正常); ● 2期:代偿期,滤过率60~89(肌酐约133-176); ● 3期:失代偿期,滤过率30~59(肌酐约177-442); ● 4期:肾衰竭期,滤过率15~29(肌酐约443-707); ● 5期:尿毒症期,滤过率≤15(肌酐约707以上)。 痛风对肾脏的危害 早期痛风肾病 早期痛风肾病的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尿酸结晶在肾脏内部沉积,引起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炎症反应。 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蛋白尿、血尿或者尿液中出现尿酸晶体。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高血压和肾功能轻度下降。 中期痛风肾病 随着病情的发展,痛风肾病进入中期,症状会逐渐加重。此时,尿酸晶体在肾脏内的沉积进一步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明显受损。 部分患者出现持续的蛋白尿、高血压,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水肿、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晚期痛风肾病 也被称为痛风性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肾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可能出现肾衰竭。 此时,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晚期痛风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 中医对痛风肾的认识 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两者功能失调会导致尿酸代谢障碍,湿热内蕴则可诱发尿酸盐晶体的形成,痰瘀互结则可加重肾脏损害。 中医治疗痛风肾病强调辨证论治,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等为治疗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推拿等辅助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小。 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可以弥补现在医学的不足,能够有效减轻肾脏损害,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延缓肾纤维化及肾衰竭的进程。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合理饮食,配合中医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痛风肾病的关键。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 [1]谢招虎,解静,李兆福,王特,张晓宇,张薇.痛风性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2937-2940. [2]孙宇洁,奚然然,付书璠,郭锦晨.中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08):71-75. [3]杨秀飞,黄传兵,徐慧敏,王文静.中医辨治痛风性肾病的研究现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03):73-76. [4]罗芬.痛风性肾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23-24.

黄闰月 2024-01-08阅读量521

痛风发作要警惕外周动脉疾病能...

病请描述:痛风发作要警惕外周动脉疾病 能否早期使用降尿酸治疗? ——研究支持早期使用降尿酸治疗,警示外周动脉疾病 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在痛风发作中,可能没有必要延迟降尿酸治疗(urate-lowering therapy, ULT),一项研究警告了痛风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潜在风险增加。 该报告在痛风、高尿酸血症和晶体相关疾病网络(Gout, Hyperuricemia, and Crystal Associated Disease Network, G-CAN)年度研究研讨会上发布。 该降尿酸报告是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奥克兰大学(新西兰)的主要作者Vicky Tai, MBChB(内外全科医学士)在报告中指出: 分析提示在痛风发作期间使用降尿酸治疗不会影响发作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或随后一个月的复发风险。 她(Tai)指出: 目前关于降尿酸治疗是否应该推迟到痛风发作消退后一到两周,以避免复发的争论仍在继续。 这反映在痛风管理指南中,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了不一致的建议。 正如她所指出的,米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20年的痛风指南有条件地建议在痛风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如果适合,则不建议在发作之后开始降尿酸治疗。 然而,除了少数例外,指南也有条件地建议在首次痛风发作时不使用降尿酸治疗。 英国风湿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2017年的痛风指南建议,直到发作稳定,“患者不再疼痛”(the patient was no longer in pain),尽管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 Tai指出: 欧洲风湿病学会联盟(European Allianc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 2016年发布的痛风指南没有提到时间。 在新的分析中,Tai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米国(2项)、中国(2项)、中国台湾(1项)和泰国(1项)的6项随机研究,这些研究检测了别嘌呤醇(3项研究)、非布司他(2项研究)和丙磺舒(1项研究)的使用。 2012—2023年的这些研究将22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早期降尿酸治疗和219例接受安慰剂或延迟降尿酸治疗。研究对象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天(15天至12周)。 其中3项研究被认为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 在不同时间点、痛风发作持续时间(3项研究评估)或痛风发作复发(4项研究评估)方面,患者评定的疼痛评分无差异。 Tai指出: 其他值得关注的结果,包括长期依从性,达到目标血清尿酸的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都没有进行检查。 两组的不良事件相似。 她提醒: 样本量小,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有痛风石或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 2022年发表的一项类似的荟萃分析审查了5项研究(包括新分析中的3项);在这5项研究中有一项是1987年的研究,该研究检查了阿扎帕酮和吲哚美辛加别嘌呤醇。该综述发现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启动降尿酸治疗并不能延长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 通讯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科,广东省518033;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深圳,中国。 深圳夜景内透 外周动脉疾病(PAD)风险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痛风患者的PAD发病率很高,无论他们是否同时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是PAD的已知危险因素。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首席作者Nicole Leung医学博士在一次报告中指出: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 我们的数据表明,痛风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PAD危险因素,并表明痛风患者评估PAD的重要性。 Leung还表示,人们对PAD和痛风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尽管她强调了2018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果在导管术后也发生了痛风,则更有可能出现不良结局。 她强调了2022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无关,痛风患者的下肢截肢率较高。然而,她指出,与PAD的联系尚不清楚,研究发现痛风和截肢之间存在独立于PAD的联系。 她补充指出: 痛风患者没有接受PAD的常规筛查。 在这项新的回顾性横断面分析中,Leung及其同事研究了米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 2014—2018年720万患者的数据。人口主要是男性。 其中140,862(2.52%)名(对照组)无痛风或糖尿病。相比之下,在205,904名痛风但未患糖尿病的患者中,有11,449人(5.56%)患PAD,这一比例是对照组的2.2倍。 在1,168,138例糖尿病而非痛风患者中,有101,582例(8.70%)发生PAD,其发生率是对照组的3.2倍。在同时患有痛风和糖尿病的人群中,这一(患PAD)比例最高,为9.97%(99,377人中有9,905人),大约是对照组的四倍。 针对肌酐水平、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进行校正后,痛风和PAD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与痛风相比,糖尿病与较高的PAD风险相关,两种疾病合并后的影响“小于相加”。 Leung表示: 这可能表明两者之间有重叠和病理生理学关系。 附:为什么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内皮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炎症的作用 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急性关节炎症,这是对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淀的反应的一部分,通常表现为急性痛风。此外,小痛风石周围有慢性炎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特征,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痛风患者心脏病风险的原因之一。 然而,根据化学微环境的不同,尿酸可能具有抗氧化或促氧化功能。此外,尿酸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蛋白的氧化,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痛风与系统性炎症相关。系统性炎症的标志物,如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经常升高,甚至在慢性活动性痛风性关节炎中也可能升高。 研究表明,系统性炎症与其他类似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患心脏病的风险有关。 基于文献,学者提出了一个痛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模型。 在模型中,学者提到了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证据,无法提出究竟是什么(高尿酸血症 vs 急性炎症 vs 慢性炎症 vs 其他尚未明确的机制)导致了心血管风险的致病步骤(内皮功能障碍,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等)。在痛风患者中显示的潜在致病机制是已知的(实线)或可疑的(虚线)。 同样,这些机制与心脏病风险的关联在痛风患者或一般情况下是已知的(实线)或可疑的(虚线)。例如,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特征)与内皮损伤和急慢性炎症之间的关联是已知的,而其对LDL氧化和其他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机制/途径的升高的贡献是可疑的。 这是否意味着痛风患者应该仔细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考虑到风险因素筛查的便利性,建议通过空腹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血压测量和当前吸烟状况对35岁以上(例如,可以任意选择40岁)的痛风患者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任何风险因素,则咨询/讨论患者。 如果患者的基线不正常,也应定期进行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无论因果关系如何,事实仍然是痛风患者的多种合并症患病率较高,每一种合并症都可能导致心血管风险,因此需要适当的筛查和管理,正如以前的痛风指南所建议的那样。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从初级保健医生接受护理,而不是从风湿科医生那里,这是相对容易的。 考虑到痛风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增加以及相关风险增加,与一般人群的唯一区别是筛查年龄更早。其目标是预防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作,并对那些基于传统标志物和替代指标(如血清学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检查有心血管疾病早期证据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结局。

吕平 2024-01-02阅读量472

风湿闰月说 | 秋季痛风高发...

病请描述:秋风如诗,温柔地吹拂过每一片金黄的树叶,携着丰收的气息,轻轻地降落在人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沉浸在繁花似锦的美景之中。然而,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扰。 痛风,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尿酸结晶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的沉积密切相关。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那么,在这个金秋时节,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痛风发作呢?别担心,黄闰月医生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秋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范畴,其发病与风寒湿邪、风湿热邪痹阻经络有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由于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所致。 在秋季,由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尿酸的排泄减少,容易导致尿酸滞留体内,加之寒冷刺激,更容易诱导结晶析出处的关节炎症发作。 另一方面,我国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在秋季,人们进食的欲望也增强了,进补的过程中难免会吃进去不少高嘌呤、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海鲜等等。如果不对这些食物的摄入加以克制,尿酸的升高是可以预料的。 因此,在这个金秋时节,我们更要注意预防痛风的发生。 痛风发病都有哪些征兆? 1 关节疼痛 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脚的踇趾关节处最为明显,患者能够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清楚地感觉到这种疼痛的逐渐增强,而且在随后的几天内,这种疼痛的强度虽然有所减轻,但仍然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2 关节红肿 关节红肿是痛风发作时的另一个明显症状。这是由于关节内尿酸盐结晶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红肿症状通常在痛风发作的 24-72 小时内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3 皮肤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痛风发作时,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进而使局部组织出现缺氧和代谢废物的堆积,这种状况进一步激发了炎症反应的出现。 4 活动受限 痛风发作时,关节可能会出现僵硬和活动受限,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会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活动受限。 5 其他症状 痛风还可能导致其他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寒颤、头痛和全身不适。这些症状可能伴随着痛风发作同时出现,也可能在发作后持续数日。 如何预防痛风发作? 为了有效预防痛风的发作,风友们得从现在起做好以下这些准备。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尽可能避免过多摄入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海鲜和动物内脏等,而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嘌呤摄入,促进尿酸代谢,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2)适量锻炼 适当进行锻炼,能显著提升身体免疫力,促进尿酸代谢,从而降低痛风发病风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防护。 3)注意保暖 患者平时应该多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的变化提前做好添减衣物,尤其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更要做好关节处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免受到寒气的入侵,引发痛风。 4)多喝水 秋季虽然气候变凉,出汗减少,但仍需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尿酸正常排泄,保持身体健康状态。但要注意,不能喝饮料、啤酒、浓茶等,尽量选择喝白开水或淡茶水。 5)定期检查 对于痛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尿酸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秋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痛风患者应该加强身体护理,严格管理好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医院就诊。

黄闰月 2023-10-08阅读量454

多喝水毁肾?粗茶淡饭伤肝?这...

病请描述:保温杯泡枸杞,中年男人常用的养生手段,简陋却实用。人就是这样,年轻时喝最烈的酒、熬最晚的夜,一旦年龄到位,养生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教! 冬天知道戴护膝了,夏天喝上养生茶了。晚上准点睡觉,早上吃得很好。烧烤摊不光顾了,广场舞总能看见她。 养生,懂的都懂,但大家都在做的不一定对,特别是一些你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又没完全搞明白的养生方法,很容易就“误入歧途”! 秘诀1:多喝水养肾? 多喝热水,妥妥的“渣男”语录,看似毫无营养,实则多喝水确实能够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帮助排出身体毒素,改善肾脏功能。另外,从中医角度讲,喝温度过低的水对身体也没有好处。但,为什么说多喝水养肾又不对呢?关键在于不够全面。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于饮水的需求也不一样,相比于“多”,合理的水分摄入量才更加科学。对于肾脏存在问题的人群,过度饮水会导致肾脏过度滤清血液,增加肾小球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为了减轻心脏负担,严重心衰病人也会被医嘱限制饮水。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限制饮水可能诱发病情加重,还是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多喝水,通过稀释血液来降低渗透压,帮助排出多余的糖分。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水分摄入量应控制在1.5~2.5升,包括纯净水和其他食物中的水分。 话说回来,只要身体健康,水多喝一些是完全没问题的,肾脏的排尿能力非常强,哪怕丧失90%的功能,依旧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夏天容易大量出汗,除了喝白开水外,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盐水,或者把乌梅水、茶水、绿豆汤等加入你的清单。 秘诀2:粗茶淡饭,远离脂肪肝? 体检查出血脂高、脂肪肝的人,有多少?反正一年比一年多吧!以前日子苦没得吃,现在吃太好也成了个问题。很多人开始控制饮食,少油、少盐、不吃肉,粗茶淡饭的日子又回味上了。清淡饮食这个出发点很好,但也不能太极端。 饮食太多单一会造成身体营养的不全面,只吃素菜不吃荤菜会使肝脏因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而功能受损,更容易诱发脂肪肝。即便是“粗茶淡饭”式养生,也要保证蛋白质、健康脂肪、维生素等的合理摄入,为肝脏提供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可以多吃一些牛奶、鸡蛋、新鲜果蔬。另外,少喝酒、控盐控糖也对肝脏健康很有好处。 秘诀3:“刷步数”健康无负担? 每天健走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多走走还能控制体重,锻炼肌肉,晚饭后经常会看到大爷大妈“嗖嗖”穿梭的身影。但,选择走路锻炼身体,别刻意追求步数,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划,对于多数人来说,每天七千步是一个比较良好的目标。 过量的行走对于有些人的身体来说也是超负荷运动,可能给肌肉、关节造成压力和磨损,还会出现半月板损伤、横纹肌溶解等问题。 秘诀4:勤梳头能美发? 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让你每天多梳头,每天梳上100下,可以美发护发?梳头,要看发质!梳头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对于干性发质的人来说,是有益的;而对于油性皮质的人,多梳头会使头发更油。 油性皮质的人,头皮的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发根会存在较多油脂类物质,护理不当容易造成脂溢性脱发等问题。过度梳头还可能损伤头皮,建议使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 秘诀5:洗肠断食可养颜? 记得很久之前有这么一句广告词:排除毒素,一身轻松。有人吃药,有人洗肠,身体没了宿便,不再蓄积毒素,皮肤就会粉嫩透亮?美不美另说,盲目吃促排便的药可能导致腹泻,若是养成依懒性,你连自主排便的能力都会变差,从而导致便秘。长期洗肠更是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的反复刺激会麻痹肠管,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出现各种肠道疾病。 而以“断食”来排毒可能会使有些人出现低血糖、乏力、眩晕等不良症状,短时间的体重下降有损健康,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钠症、低钾症等。人体的正常运行需要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微量元素、矿物质等,维持每天的基本活动大概需要1000卡路里的能量,断食超过3天就会产生较大风险。长期使用“断食”方法会造成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下降等,美容可能还没实现,健康反正先没了。最后,奉劝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老人、肾肝心功能不佳者,不要轻易尝试断食,后果很严重。正常的消化代谢功能足以排出体内的废物,维持好身体状态,充分运用身体机能,才能又美又健康。 参考文献 [1]错误养生不如不养生[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11):75. [2]警惕!只喝汤不吃肉是误区容易造成营养不良[J]. 中国食品,2019(12):154. [3]王雨君. 关于喝水的五大误区[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7):28. [4]许朵. 10个养生误区[J]. 新天地,2021(4):62-63. DOI:10.3969/j.issn.1673-7857.2021.04.031. [5]清风. 白领养生误区[J]. 家庭科技,2010(3):29-30. [6]牟宽厚. 油性头发少梳头,多按摩[J]. 医药与保健,2011(10):47. [7]周一海. 这些网传养生法则是否正确呢[J]. 家庭医学(下),2014(9):44. [8]高花兰. 别被“排毒”养颜给忽悠了[J]. 青春期健康,2015(22):50-51.DOI:10.3969/j.issn.1672-6502.2015.22.031.

健康资讯 2023-06-30阅读量1142

【类友收藏贴】用好这些药,泡...

病请描述:兔年的元宵 不知道大家过得怎么样呢? 黄闰月医生觉得 这个佳节挺喜庆的 就是稍微有点冻脚…… 所以 今天决定给类友们讲讲 既能暖脚,又能安眠 还对类风湿病情好的福利—— 中药沐足方! 中药泡脚与类风湿? 中药泡脚,又称中药沐足或中药足浴,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以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选用适当的中草药煎煮成中药热水液,通过足浴的形式,皮毛吸收药物,使药物作用于脏腑经络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虚损性疾病,常见的论述有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痛、痛风、顽痹、骨痹、肾痹、鹤膝风等。 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足部经络穴位密集,“脚为精气之根”,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两者的经脉均从足起。 双足踝关节有66个穴位,五脏六腑在足底均有对应的反射区,中药沐足经热气激发,可发散至全身,促使气血通畅,温通经络,疏通人体的经脉,促使药液渗入下肢的血液循环,发挥疗效[1]。 节后类友们可用于泡脚的中药方 01 寒湿型 近期气温变动较大,外出途中如果类友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可能受凉,发展成为寒湿型症候。 【症状】 类风湿发作的症状遇寒加重,怕冷乏力,四肢冰凉沉重,舌苔白舌体淡。 【处方】 制川乌15g,伸筋草15g,汉防己15g,威灵仙15g,红花15g,麻黄10g,桂枝15g,细辛6g,当归15g,川芎15g,羌活15g,苍术12g,香附15g,乳香10g,川椒20g。 注:唇色发黑、舌体见瘀斑、女性经期见血块或经色发黑等寒凝血滞者加乳香10g,川椒20g。 02 湿热型 佳节之际,一开心就很容易多吃多喝些,如果饮食热性食物比较多,身体消化不了,结合南方湿气比较重,部分类友们就可能出现湿热症状。 【症状】 关节疼痛等类风湿发作的症状遇热加重,口干但是不想喝水,烦躁,身体黏腻不爽,食欲不振,舌苔黄舌体红。 【处方】 金银花15g,刘寄奴15g,土茯苓15g,川芎15g,芒硝15g,木瓜15g,红花15g,灵仙15g,当归15g,苍术15g,黄柏15g,大黄15g。 注:面色潮红、夜间睡眠时汗出的阴虚内热者可加木瓜30g,丹参15g。 03 其他病症通用  【处方】 桂枝15g,牛膝15g,延胡索15g,防风15g,桑枝15g,伸筋草30g,海桐皮12g,黄芪30g,桑寄生20g,五加皮15g,豨签草15g。 上述沐足方使用方法:加水3000ml-4000ml,煮沸取2500ml,倒入足浴盆内,待温度降至40℃再开始浸泡双脚40min,期间维持水温在40℃左右,持续7-14天。 足浴的注意事项 1、空腹及女性经期不宜足浴; 2、足浴时温度应控制在40℃左右,使人体的手心和头面部微微汗出最佳,汗出太多容易引起虚脱。 3、足浴前后人体应适当补足水分,避免脱水。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如果正在服用中药,建议您先咨询相应的医生,确定沐足方功效与口服中药功效并不相悖,再开始泡脚哦~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 芦织.中药足浴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2,27(10):2114-2115. [2] 蔡玉峰.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32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4,33(08):632-634.DOI:10.15975/j.cnki.gsyy.2014.08.012. [3] 王春玲,李霞丽.中药足浴配合电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J].光明中医,2016,31(08):1166-1168. (本文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疾病请医院专科规范诊治。)

黄闰月 2023-02-06阅读量651

痛风为什么容易得肾结石?

病请描述:痛风为什么容易得肾结石? 肾结石是晶体物质(钙、草酸、尿酸等)在肾脏中异常聚集导致的。有研究显示,大约每5个痛风患者中,就有1个同时合并有肾结石。可见,「痛风+肾结石」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痛风的患者,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得肾结石。 在人体中,很大一部分尿酸都通过肾脏处理。所以,肾脏(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本来就比较高。而痛风的患者,一般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肾脏内的尿酸浓度更高。 就像往水中不断加白糖一样,最后超过水的溶解度,白糖就会析出。同理,大量的尿酸堆积,最后尿酸盐结晶就会析出,沉积在肾脏,形成尿酸性结石。 同时,当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时,尿液的pH值会下降。尿酸结晶在尿液的酸性环境中更容易沉积,在肾和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当然,肾结石是可以预防的。长期控制血尿酸达标,可以有效防止肾结石生成。在做过相关检查后,选用一线降尿酸药物立加利仙(苯溴马隆),以此减少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减少肾结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童芳,李博,邓世昌,黄新苑,甘春燕,黄月文.痛风患者肾结石形成相关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58-60.

王高波 2022-12-22阅读量429

痛风

病请描述:目前有不少人承受了痛风疾病的折磨,其实很多人都不想要自己的生活与这个疾病相伴,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痛风的症状,降低痛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那么痛风需要终身服药吗?   1、痛风需要终身服药吗   痛风患者的用药时间与实际的病情有比较大的关系,主要是要看患者用药过后的具体变化,如果痛风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达到了正常的标准,那么也有可能需要停止药物,并不需要长期的用药。部分患者在用药过后的症状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相关的指标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持续的使用药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用药。   由于每个患者的实际状况不同,痛风患者的用药时间也是会有一些差异性的,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患者可能只需要3个月或6个月的用药就可以停止,有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3年到5年后才能满足停止用药的条件,甚至于有的人需要终身使用药物来稳定尿酸的水平。   2、尿酸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尿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做好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不要仅仅只是依赖于药物的力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尤为重要的事情。首先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运动,其次,应该要规律性的使用一些药品,患者也应该要注意避免吃尿酸和嘌呤含量高的食品。生活中有许多食物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比较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啤酒,其他的酒里面也会含有一些嘌呤物质,也会在代谢的过程中影响到对尿酸的代谢,所以尽量不要喝酒。

吴世洪 2022-12-14阅读量161

病历分享

病请描述:患者,男,66岁,因“咽痛伴吞咽困难半天”于2020年12月3日18:10分到医院急诊就诊。无发热,体检:咽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会厌充血水肿明显。初步诊断:急性会厌炎。处理:NS100ml+青霉素320万Uivgttbid,NS250ml+甲泼尼龙针80mgivgttqd,NS100ml+奥美拉唑针40mgivgttqd。 患方陈述材料摘录:患者于2020年12月3日17点40分到医院就诊,急诊科眼科医生诊断为急性会厌炎,18:17分开始做皮试后给予甲泼尼龙针80mgivgttst,青霉素320万Uivgttbid,奥美拉唑针40mgivgttst。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气急逐渐加重,19:14分,患者打电话给家属,表示呼吸困难,要求家属到医院。患者家属随即赶到医院输液室,去急诊找医生,医生到输液室查看,让护士予以地塞米松针10mgivst,医生说会好起来。这时患者说话已经非常困难。患者家属感到不放心,所以要求医生安排住院。 患者因“咽痛伴气促5个小时余”于2020年12月3日20:12分急诊拟“急性会厌炎”收住医院耳鼻咽喉科。入院查体:神清,急性痛苦貌,T36.6℃,P106次/分,R22次/分,BP197/117mmHg,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三凹征较明显,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专科检查: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水肿明显,双侧梨状窝可见少量积液,余窥不清。入院诊断:急性喉梗阻3度、急性会厌炎。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激素、吸氧、护胃、氧雾、对症等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0年12月3日病程记录:20:40患者呼吸较困难,有喘鸣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凹陷,面色可,心率112次/分,血压198/112mmHg,血氧饱和度96%,行环甲膜穿刺,予文丘里面罩吸氧,备气管切开包。 20:52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加重,面色口唇苍白,心率108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96/114,再次给予行环甲膜穿刺,并准备行急诊气管切开术,立即请内科、麻醉科会诊,20:54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予心肺复苏,内科医师到后嘱给予每3分钟肾上腺素lmg静推。20:57给予边行气管切开术,边行心肺复苏。21:10患者心跳恢复,154次/分,瞳孔约0.7cm,对光反射消失,持续呼吸皮囊加压给氧,21:40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瞳孔约0.2cm,对光反射迟钝。22:05分患者转入ICU。转入时情况:昏迷,气管切开口敷料少许渗血,气切口接呼吸机,使用、机械通气,双瞳孔0.2c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两肺呼吸音清粗,闻及少许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四肢刺痛无反应,双侧巴氏征未引出。GCSE1+VT+M1=2T。转入诊断:急性会厌炎(急性喉梗阻3度);呼吸心跳骤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入ICU后予以特级护理,告病危,予亚低温治疗,继续予机械通气;予镇痛镇静使用,予抗感染、护胃、抗脑水肿,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12月10日复查CT:弥漫脑肿胀。2020年12月11日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因“意识障碍8天”于2020年12月11日拟“缺血缺氧性脑病”入住浙江省某康复医院,入院诊断:1.缺血缺氧性血性脑病、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昏迷;2.急性会厌炎;3.呼吸衰竭、气管造口状态;3.肺部感染、肺气肿4.电解质代谢紊乱、高钾血症;5.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6.痛风;7.营养风险。入院后康复科护理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特级护理,昏迷,气垫床应用及高危压疮防范护理预防压疮;完善相关检查;抗癫痫、护胃、镇痛、镇静,降低脑耗氧,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2020年12月11日起至今一直在浙江省某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 2021年6月11日浙江省某康复医院病程记录:目前情况:患者昏迷,气管切开,吸氧。痰多,无发热。肌张力高。留置鼻饲,自主排尿,便秘。查体:血氧饱和度99%,GCS评分2+T+3,被动位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留置鼻胃管。气管切开,套管在位通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压痛反跳痛无法配合。四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增高。5月29日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WBC),15.20*10^9/L,血红蛋白(HGB),101.00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n%),88.04%;电解质四项:氯(CL),92.41mmo1/1,钠(NA),129.48mmo1/1。 目前诊断:1.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昏迷。2.呼吸衰竭,气管造口状态。3.肺部感染。4.肺气肿,肺大泡。5.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6.痛风。7.营养风险,低蛋白血症,贫血。8.低钠血症。 争议要点 (一)患方认为:1.院方存在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2.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当,19:14分,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明显,但是医务人员还未重视,未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也未予以气管切开术,直到当晚21:00时左右,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才边抢救边行气管切开,存在延误治疗,导致患者昏迷不醒的严重损害后果。3.首诊医生对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未按规定请示上级医生或及时安排院内院外会诊。医方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规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要求的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存在严重过错,是导致患者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 (二)医方认为:该患者诊断急性会厌炎明确,疾病处理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门诊输液时患者出现气促,即给予吸氧及激素治疗。因症状未缓解,即收治入院给予对症治疗。第一次环甲膜穿刺,因患者当时血氧饱和度可,喉梗阻三度,可暂不行气管切开。第二次环甲膜穿刺是因为跟家属谈气管切开术知情同意书时突发病情变化,来不及行气管切开,为争取气管切开赢得时间。该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经处理未能好转,发病急、凶险,考虑与患者年龄较大、可能与当天患者饮酒、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医院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基本符合基本的治疗原则,其中也存在医师对疾病发展的预见不足的缺陷。

吴世洪 2022-11-05阅读量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