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痛风 > 内容

痛风内容

肥胖和尿酸高有关系吗?-葛丽萍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与尿酸水平升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然而,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痛风等疾病。在儿童中,肥胖可能成为影响尿酸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肥胖儿童的体内脂肪过多,这会增加他们对尿酸的生成。脂肪组织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尿酸前体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转化成尿酸。因此,肥胖儿童体内的尿酸生成量相对较高。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影响尿酸的排泄。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阳阳12岁,身高150cm,体重却达到了80kg在一次体检中,阳阳的血尿酸水平被发现偏高。体检医生通过询问他的生活习惯发现,小明平时酷爱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而且运动量较少。这些因素导致了他的尿酸水平升高。随后阳阳的父母带阳阳到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针对阳阳的情况,我们建议阳阳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同时加强运动,以减轻体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体重逐渐下降,尿酸水平也恢复了正常。 8岁的小华身高120cm,体重却已经达到了40kg。小华的家长反映,他特别喜欢吃油炸食品和甜食,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零食,而且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在一次体检中,小华的血尿酸水平偏高,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但是已经习惯高热量饮食的小华非常不适应饮食上的改变。等到医院来就诊时小明的体重已经增加到46kg了,尿酸值也一直降不下来,有朝着痛风发展的趋势。小华的家长这才开始限制他的零食摄入,为他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同时,他们鼓励小华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和踢足球。经过半年的努力,小华的体重逐渐下降,尿酸水平也恢复了正常。 这两个案例表明,儿童肥胖和尿酸水平升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儿童的尿酸水平,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肥胖儿童提供全面的干预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4-30阅读量1345

降酸目标越低越好?

病请描述:     上一期,我已经和大家聊了痛风真相一,大家可以看回放,今天我和大家说说另外几个真相。     06,降尿酸,越低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现已证实,尿酸是人体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正常生理浓度的血尿酸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血尿酸水平过低,有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尿酸并不是越低越好,建议血尿酸水平不宜低于180 μmol/L。       07、检验血尿酸,有哪些讲究?血尿酸水平受患者身体状况、抽血前几天的饮食、活动量大小以及目前所用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检查结果尽可能准确可靠,需要注意下几点:(1).空腹抽血检查,在做尿酸检查的前两天,应避免大量进食肉、鱼、虾等高嘌呤的食物,不要喝酒,否则会使所测结果偏高。2)抽血前不宜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使血尿酸升高,因此,在检查前,不要跑步、快速登楼、负重锻炼等活动。3)注意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尿药和某些降压药,会影响到尿酸的排泄。 08、「痛风」不痛了,就可以停药了吗?痛风发作时只要吃上消炎止痛药,症状大多能很快缓解;即便什么药也不用,疼痛症状在两周内基本也能自行缓解。但疼痛缓解并不代表痛风痊愈,因为患者体内的高尿酸状态依然存在,如果不能纠正,其对关节、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就不会停止,痛风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如果把解除疼痛比作是「治标」,那么控制并维持血尿酸正常才是「治本」。单纯止痛是治标不治本,除非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忌酒、减肥等)能够使血尿酸维持正常,否则,都需要长期配合药物治疗,发作间歇期没有症状也不宜停用。 09、降尿酸,疗程有多久?降尿酸治疗不存在固定的疗程。为了将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许多患者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配合降尿酸药物治疗。当然,也有少数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不用药物,单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低嘌呤饮食、忌酒、运动、多喝水、控制体重等等)便可将血尿酸长期维持正常。痛风目前治疗目标是通过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减轻高尿酸对靶器官的损害、预防痛风发作,达到「临床治愈」。

杨宁 2024-04-23阅读量63

尿酸来源

病请描述:尿酸的来源主要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 外源性尿酸主要来自于食物,特别是那些富含嘌呤的物质。嘌呤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核或染色体中的物质,负责制造身体的许多细胞并进行更新。当细胞破坏时,核酸会被释放出来,并最终代谢为尿酸。因此,摄入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五花肉、香肠、香菇、深海鱼、鱼卵等,会增加外源性尿酸的产生。 内源性尿酸则主要来源于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其他物质和核酸转化、分解、代谢而形成的产物。这是人体正常代谢过程的一部分,大约占尿酸来源的80%。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如果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机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长期高尿酸水平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痛风、肾炎等。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以及及时检查和治疗尿酸水平异常,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韩光宇 2024-04-18阅读量49

小心!痛风最容易悄悄盯上这类...

病请描述:  18岁的准大学生小天 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 彻底放飞了自我 啤酒、火锅、小龙虾 照单全收 体重更是迅速飚至90公斤        这天半夜,小天的左脚趾头突然发生剧烈疼痛, 起初还以为是生长痛,吃止疼药、抗炎药也收效甚微。 之后的3个月,左脚趾反复发作,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到温医大附一院进行系统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居然得了  传说中的 “中老年病”“富贵病”  #痛风   据温医大附一院风湿免疫科张挺副主任医师介绍,正常情况下,男性尿酸值上限为420μmol/L ,女性上限为360μmol/L 。青少年因为代谢旺盛所以数值较成年人相比会略高,但远不及小天此时720μmol/L的尿酸浓度。   简单询问后得知,小天发生痛风的原因很直观: 作息、 饮食、体重哪哪都不对!   怪不得年纪轻轻,这么容易被“高尿酸”背刺!  网上随便一搜 年轻人“染上”痛风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就不得不“感谢”如今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大鱼大肉、海鲜、高汤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饮食,家长们尤其喜欢给孩子“多补补”,长期食用高嘌呤食物,就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则会发生痛风。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比例在逐年增高,患者将近两亿,几乎和糖尿病患病人数差不多,其中痛风患者超过了8000万。除此之外,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正在年轻化,青少年患者不再罕见。2018年统计显示,低于30岁的患者已经占到痛风人群总数的32%。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更高,关节破坏进展更快,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外观和关节功能,甚至会出现肾结石、肾功能受损、糖尿病等合并症,应引起家长们重点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化验单上 尿酸指标后的「↑」 或许还不够震撼 但痛风发作时「痛」的那一刻 一定让人无法忽视 身体给出的呐喊  1、血尿酸普遍升高 青少年痛风平均发病年龄在15岁左右,其中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6.8:1(和成人类似)。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平均在600μmol/L以上,成人患者平均水平在540μmol/L左右。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发现,青少年患者的降尿酸治疗往往比成人难度更大,更顽固。 2、临床表现不典型 青少年痛风患者初次发病时,非典型关节起病更加多见,成人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而青少年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是踝关节多见,且容易较早出现痛风石。这种“不典型”的发作形式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 3、家族史和遗传因素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儿童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中,存在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情况较为常见,且这一群体中因尿酸生成增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比例高于成人。 1 尿酸高一定会痛风吗  痛风一定有尿酸高的基础,但尿酸高不一定会出现痛风,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只是尿酸高,而没有痛风发作的经历。  痛风的“痛”,来源于体内的尿酸盐沉积。当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状态,如果未采取治疗措施,过高的尿酸就很容易沉积在关节腔、肾脏等器官和组织中,形成尿酸钠晶体,诱发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和痛风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生。 2 无症状患者是否需要降尿酸  当患者血尿酸>420 μmol/L,但无痛风发作或皮下痛风石以及其他高危因素,目前不太建议开始降尿酸治疗。 3 降尿酸药物治疗时机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 或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 且同时合并下述任意一项: 年龄<40岁 血尿酸>480 μmol/L 有痛风石或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 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 应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4 在发作期间还是之后开始降尿酸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发作后一周左右,若无疼痛出现,再开始降尿酸。  针对频繁发作的病人,可以在痛风的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但必须联合积极的消炎、镇痛治疗。  如果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消炎、镇痛治疗。 5 降尿酸的目标值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 μmol/L。  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以及伴有其他高危因素,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 300 μmol/L。  降尿酸治疗时血尿酸不建议低于180 μmol/L。 6 尿酸达标后是否能停用药物?  目前推荐的降尿酸治疗是以尿酸持续达标为目的,需要持续进行。  如果痛风发作多次,仅仅疼痛的时候止痛,而后期不对疾病进行降尿酸治疗,尿酸盐晶体沉积就会形成痛风石。  这些“石子”不仅会让沉积的位置肿痛、变形,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溃烂,引发伤口感染,甚至可能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孙莉 2024-04-16阅读量71

吃药降尿酸反而让痛风更痛了,...

病请描述:刚痛风头几年,必定是关节剧痛无比,并且频发发作;而发展数年后进入痛风期时,反而不会频繁痛风发作了。这是因为机体出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后,会出现一种病态的、代偿性的机能平衡,虽然症状不明显了,但尿酸盐仍持续沉积于关节腔、肾脏,紧接着就会出现关节痛风石、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新一波更严重的症状。所以,尽早开始降尿酸治疗,才能预防关节、内脏严重损害和心血管疾病。许多患者听闻降尿酸药物副作用大,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治疗后,身体果真出现诸多异常反应,便更加抵触治疗。出现这些身体异常,恰恰是药效发挥、身体好转的反应当药物进入体内发挥作用时,就会打破这种机体已经适应了的病态平衡,重新恢复或建立正常平衡而出现不适应状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干、口腔溃疡、便秘、腰部酸胀、关节酸麻胀痛或原本的疼痛加剧等。这种不适应状态随着新的正常平衡状况的建立而逐渐消失,这种反应称为好转反应,即中医学的瞑眩反应。同理,在痛风治疗过程中,许多病人常常出现好转反应,包括血尿酸水平高低起伏,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的、类似痛风发作但又与痛风急性发作痛感不同的肿痛,我们称为“转移性痛风”或“溶解痛/溶晶痛”。这是好转反应,是痛风根本性治疗过程中很难绕开的一种现象,我们常把它作为治疗痛风起效和疗效判断的标志,往往也是病情开始好转的重要标志。1. 治疗过程中,尿酸水平高低起伏痛风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血尿酸水平高低起伏的现象,这种状况随着尿酸盐结晶全部溶解而逐渐恢复正常升高。这一过程与打扫空置许久的房间类似。空置许多的房间,刚进去时感觉空气很干净,但地面上、家具上布满了灰尘,必须要打扫后才能居住。而扫地上的灰、掸家具上灰的同时,必然会扬起灰尘、使空气变得污浊,引人不适。但这个过程无法避免,随着打扫、通风完毕,室内环境才能恢复正常。在痛风治疗前,血尿酸持续升高,超过饱和度后,尿酸盐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随血液循环到达并沉积在关节、皮下、血管等部位,逐渐堆积成痛风石并凸出。而开始治疗后,降尿酸药物发挥作用,短时间内出现血尿酸水平升高或降低的症状;但长期而言,血尿酸水平持续下降,痛风石逐渐缩小、消失。①血尿酸水平快速下降间接或被动导致尿酸盐结晶溶解,但血尿酸水平并不升高反而下降:化学降酸药物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强,能使血尿酸快速下降到420μmol/L以下,机体动员包括关节、皮下等部位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溶解后的尿酸盐释放入血,血尿酸水平升高。不过,由于是间接的或者说是被动作用,以及降酸药物的强力降酸作用,这种类型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比较慢,血液检查时,尿酸水平往往正常或低于正常值,但痛风石会逐渐缩小、消失。②直接溶解尿酸盐结晶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在临床上常常看到,有部分敏感的病人服用某些中药或者食疗产品后,当天在血尿酸水平还是很高而且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出现包括溶晶痛在内的溶解反应,这就说明,在被动溶解的同时,还有主动溶解尿酸盐结晶的情况,大量溶解的尿酸盐释放入血使得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持续的血尿酸超过饱和度形成结合的尿酸盐结晶不同,此时升高的血尿酸很可能是溶解的尿酸盐,呈游离状态),在溶解过程中,血尿酸水平可能会高低起伏,只有当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基本溶解干净后,血尿酸水平才会逐渐恢复正常,痛风石同时会逐渐缩小、消失。2. 降尿酸过程中,出现溶晶痛(转移性痛风)转移性痛风:又称溶晶痛,是痛风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类似痛风急性发作的疼痛。尿酸盐结晶溶解进入周围组织中、皮下,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红肿痛,甚至皮肤上出现树枝状棕色条纹)出现溶解痛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类似痛风急性发作,在药物的作用下,血尿酸下降过快,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脱落,被白细胞吞噬而诱发局部炎症;· 二是尿酸盐结晶溶解的速度大于排泄速度时,大量溶解的尿酸盐渗入周围的组织中,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类似痛风急性发作的红肿热痛。溶晶痛和痛风急性发作的疼痛又有所不同:溶晶痛多位关节炎反复疼痛· (1)性质不一样:痛风痛是不动也痛,溶晶痛大部分是不动不痛,动则痛。· (2)多关节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溶解痛发生的频率可能比痛风急性发作高,但其疼痛强度相对比较轻。而且,与痛风急性发作引起的单关节疼痛不同,溶解痛往往发生在多关节,会在以前从没有疼痛的部位反复出现溶解痛(沉积在全身各个关节尿酸盐结晶依次溶解所致),已经发生过溶解痛的部位不久又会出现疼痛(其他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溶解入血后的尿酸盐再次填满已经清空的关节所致),但总体上随着体内尿酸盐结晶溶解,发作频率呈递减的趋势,到尿酸盐结晶彻底溶解后,不再继续发作。虽然溶晶痛是好事,但也应尽量预防、避免预防溶晶痛的方法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方法基本相同:(1)降酸产品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在机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剂量。(2)随身携带止痛药物。常规预防溶解痛的方法是秋水仙碱等止痛药与降酸药物同时服用,考虑到长期服用这些止痛药物的毒副作用,建议随身备用止痛药物,一旦有发作预兆或急性发作时,再服用止痛药物或采取中医或其他物理方法止痛,以减少毒副作用。(3)治疗过程中血尿酸水平高低起伏,溶解痛的出现、反复、加重或减轻,代表着治疗起效,当药物维持一定剂量而疼痛逐渐减轻,说明痛风结晶溶解已经基本完成,当继续服药已经没有疼痛、血尿酸水平也恢复正常时,说明痛风结晶已经基本溶解干净,治疗取得了胜利。反之亦然。 目前国内外痛风治疗方法不多,且大多没有达到既安全又有效的目标,尤其是化学药物长期、大量的服用,对人体是存在一定副作用的,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服用。而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自然疗法,在痛风等慢性病的治疗与体质调理过程中具有优势,需要加强研究,可能在未来走出中国自己抗击痛风的道路!

微医健康 2024-04-01阅读量1030

揭秘更年期痛风

病请描述:揭秘更年期痛风,如何避免成为高发人群      前不久,年近 50岁的王女士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高尿酸血症,而且已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痛风症状。确诊为痛风,王女士觉得难以置信,不是男性更易得痛风,怎么女性还会得痛风呢?       其实,痛风早已不再是“男性专利”,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也成了痛风“青睐”的对象。今天,杨医生带大家科普女性痛风高发的原因吧。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最终在关节或其它组织形成尿酸结晶,引发炎症反应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更年期是女性生殖功能逐渐减退的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 45~55 岁之间,在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为痛风的发作埋下了伏笔。       更年期痛风高发的原因“      第一、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于调节尿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这使得尿酸的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患上痛风的风险。      第二、脂肪和糖摄入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更年期女性往往在家庭和事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压力较大,更容易选择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这可能导致脂肪和糖摄入增加,从而增加尿酸的生成,加大患病风险。     第三、肝肾功能失调,在中医理论中,更年期痛风被认为是由于女性在更年期阶段,肝肾功能波动失调所导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肾气虚弱导致骨髓空虚,不能荣养周身而引发疼痛。肝主筋,肝肾亏虚导致筋骨失养、腠理不密,虚邪贼风易侵入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畅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更年期痛风?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年期女性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痛风风险。     2、调整饮食结构,更年期女性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低嘌呤食物,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同时,保持适量的饮水量,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3、控制体重,更年期女性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搭配和适量运动来实现体重管理。     4、调节情绪,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情志改变会影响生理病理。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低落,学会自我调节,以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定期检查血尿酸和合理用药等方法,更年期女性可以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杨宁 2024-03-21阅读量86

膝部肿痛怎么办?

病请描述:膝关节肿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膝部外伤、活动过量、局部受凉、膝关节磨损、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细菌感染、肿瘤等继发滑膜肿胀。根据病史、专科医师查体,可以选择行膝部核磁共振检查、血尿酸、风湿五项、膝关节腔穿刺液涂片、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若是轻度外伤或活动过量或局部受凉等继发膝部肿痛,可以多休息,局部保暖,症状一般会逐渐自行缓解,若配合红外线等理疗,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消肿药物,可加快症状缓解。若是较重外伤导致的肿痛,多半需要手术治疗。若是痛风导致的膝部肿痛,需要控制尿酸,静养,抬高患肢,使用消炎止痛药物,促进康复。若是类风湿性关节等继发肿痛,需要去风湿免疫可正规抗风湿治疗。若是细菌感染继发肿痛,需要口服抗生素抗炎治疗,若疗效欠佳,及早手术介入治疗。若是肿瘤导致的膝部肿痛,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若是轻度膝关节磨损继发膝部肿痛,可以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减轻滑膜肿胀药物+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可促进康复,中、重度膝关节磨损,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刘代忠 2024-03-19阅读量812

民间偏方能否治疗骨折?

病请描述:膝关节肿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膝部外伤、活动过量、局部受凉、膝关节磨损、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细菌感染、肿瘤等继发滑膜肿胀。根据病史、专科医师查体,可以选择行膝部核磁共振检查、血尿酸、风湿五项、膝关节腔穿刺液涂片、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若是轻度外伤或活动过量或局部受凉等继发膝部肿痛,可以多休息,局部保暖,症状一般会逐渐自行缓解,若配合红外线等理疗,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消肿药物,可加快症状缓解。若是较重外伤导致的肿痛,多半需要手术治疗。若是痛风导致的膝部肿痛,需要控制尿酸,静养,抬高患肢,使用消炎止痛药物,促进康复。若是类风湿性关节等继发肿痛,需要去风湿免疫可正规抗风湿治疗。若是细菌感染继发肿痛,需要口服抗生素抗炎治疗,若疗效欠佳,及早手术介入治疗。若是肿瘤导致的膝部肿痛,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若是轻度膝关节磨损继发膝部肿痛,可以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减轻滑膜肿胀药物+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可促进康复,中、重度膝关节磨损,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刘代忠 2024-03-19阅读量99

风湿闰月说 | 千万别乱来!...

病请描述:家住后湖的李先生,今年有45岁了。他的生活原本平淡无奇,然而,痛风却像一把无情的剪刀,不时地剪断他的平静生活。 每次痛风发作,他都会选择去药店自行购买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却从未去过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图片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让他远离病痛的困扰,反而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他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衰竭”。 经医生询问病史,判断发生慢性肾衰竭与他长期高尿酸血症以及乱吃止痛药有很大关系。得知这一情况,李先生后悔不已。 黄闰月主任提醒,痛风患者千万别乱来,不要养成“一痛就吃止痛药”的习惯。 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剧烈,首选药物通常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的糖皮质激素。 但是,李先生的情况已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这对药物的选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01 秋水仙碱 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经典药物选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尿酸结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然而,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尤其对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0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也是常用的急性痛风治疗药物,约 90% 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缓解。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可对肾脏造成负担,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禁用。 03 糖皮质激素 当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不能耐受或禁忌时,尤其是李先生这样可能伴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或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但是,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因其副作用较大,包括感染风险增加、血糖波动、骨质疏松等。 痛风缓解期的药物治疗 痛风缓解期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石形成及减少痛风发作次数。 李先生在确诊慢性肾衰竭后,更应重视这一阶段的治疗: 降尿酸药物 缓解期常用的药物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 这些药物需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和血尿酸水平精确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血尿酸以维持在目标范围内。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李先生还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低嘌呤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适宜体重、多饮水以增加尿酸排泄,并鼓励适度运动。 图片 定期随访与监测 李先生应当定期到医院随访,由专业医生对其肾功能、血尿酸水平以及病情进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是怎么看待痛风?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 “痛风”一词,最早记载于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归属于“痹症”范畴,是临床上少见中西医同名的疾病。 “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湿、热、痰、瘀为其病机关键。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则气化功能失调,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痰浊血瘀内蕴,郁滞关节筋骨,这也是痛风反复发作,病情缠绕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医治疗痛风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肾功能,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达到治疗效果。 在对痛风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我国传统中医药有着显著优势,不仅治疗过程安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黄闰月主任小贴士 一旦痛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各种降尿酸药和消炎止痛药都存在较大副作用,未在医生指导下,不要随意服用。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莫鹏,邵伟庆. 痛风三类止疼药,选对用准更见效 [J]. 健康生活, 2018, (10): 47.

黄闰月 2024-02-27阅读量189

多胖才算肥胖?3个数值标准来...

病请描述:数据显示 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 在减肥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中国,肥胖呈爆炸式增长 目前约有6亿人超重或者肥胖 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 肥胖人群占比14.1% 称体重、量腰围、测体脂率……评估胖瘦的标准有很多,怎么才能知道自己该不该减肥? 怎样才算肥胖? Howtocalculateobesity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 久坐不动、压力大、吃饭太快、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等人群,更易肥胖。 不过,在减肥前,你要搞清楚自己需不需要减肥,且不能只用“看”来判断的。以下几个包括了腰臀比在内的指标,决定了你该不该减肥: 01BMI(体重指数) 按照我国的标准,体重指数(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体重;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02腰围、臀围及腰臀比 腰臀比=腰围/臀围 中国目前参考WHO标准,以下情况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成年男性腰围≥85cm 成年女性腰围≥80cm 或男性、女性腰臀比>1.0 大家可以测量下自己的腰围,确定是否达到肥胖标准。 03体脂含量 体脂率=(体脂肪重量÷体重)×100% 成年女性: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34.89 体脂肪重量(kg)=a-b 成年男性: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44.74 体脂肪重量(kg)=a-b 目前,多以男性体脂含量≥25%、女性体脂含量≥30%,作为肥胖的判定标准。 肥胖会让身体承受什么 Theharmofobesitytothebody 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等; 消化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肥脂肝、胃食管反流病、胆结石等; 代谢并发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痛风等;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 肿瘤:食管癌、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白血病、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绝经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不育、多囊卵巢综合症、妊娠糖尿病、流产等; 骨关节疾病:关节炎、肌肉劳损,甚至造成关节变形; 心理障碍:自卑、悲观、焦虑、抑郁。 可以说,肥胖是万症之源。 肥胖是因为吃得多? Causesofobesity 你以为肥胖单纯只是吃得多、运动少所致吗? 这可不一定! 肥胖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占所有肥胖的99%以上,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确。 任何只要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的因素,都可引起单纯性肥胖,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年龄、进食过多、活动过少、遗传因素、睡眠不足等。 继发性肥胖多与某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包括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瘤、下丘脑性肥胖、原发性甲减、痛性肥胖、性腺功能减退伴肥胖、泌乳素瘤以及药物副作用等。 如何解除肥胖危机? Howtolifttheobesitycrisis 减肥说到底就2招,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不是节食) 01 控制主食、限制纯糖和甜食: 主食应采用递减法,逐步控制在每日200~250g。 最好粗杂粮混用,细嚼慢咽,养成吃七八分饱的习惯,限制甜食(如红薯、果酱、糖果、蜜饯等)。 02 提倡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如鱼、虾、鸡肉、牛肉、兔肉等。 03 改变烹调方法、少用盐: 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熬、拌等少油的制备方法。同时,也要少放盐,以清淡为好。 04 多食用新鲜蔬菜: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魔芋和藻类食品,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05 限食含嘌呤高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豆类等。嘌呤可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对肥胖者不利。 06 戒酒: 酒精的热量高,能使脂肪在体内沉积。 迈开腿(科学运动) 游泳、快走、慢跑、骑车、打球等有氧运动,对于减肥都是不错的,瘦身燃脂之余还能锻炼心肺功能。 注意👇 运动前注意活动筋骨以免运动受伤、运动中注意动作技巧减少关节肌肉损伤; 运动量以微微汗出为宜,切勿汗出如雨; 并没有可以专门减去某个部位脂肪的运动。 少数过度肥胖、已经出现代谢综合征 或者无法坚持运动的人 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董主任有话说 1、面对肥胖,调整好心态,不要过多地责怪自己,更不要歧视肥胖。 2、正常的减肥速度是1个月内体重下降2~3kg,不应过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随意购买减肥药物服用不可取!药物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很多肥胖人士的肝脏可能本身就很脆弱了。 4、任何时候体重管理都来得及,即使是遗传导致的先天肥胖,也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肥。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董志勇 2024-02-22阅读量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