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病毒性心肌炎 > 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内容

胸闷的常见原因

病请描述:        胸闷是心内科与呼吸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不畅或气短,呼吸频率加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往往见于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        胸闷的发生机理可能跟心肺的通气功能有关 ,是身体某一器官的功能性体现,也可能是身体发生疾患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轻者片刻即可缓解,重者自觉胸口被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有窒息感、濒死感。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故鉴别诊断显得格外重要。        呼吸道疾病大多与气促、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脏疾病常常伴随有胸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没有心脏及肺部基础病病史,初次胸闷发作且无明显其它伴随症状患者 ,常难以及时发现病因,即使鉴别心源性或肺源性胸闷也并不容易 。及早明确诊断,缓解患者不适,及时得到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的胸闷无需过分紧张,也没必要治疗,经放松休息很快会自行缓解。老年人发生胸闷应高度警惕,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不会产生剧烈胸痛,而常以胸闷为主要症状,常因患者的忽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由感冒引起的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需小心病毒性心肌炎,因为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隐匿,常易被误诊、漏诊。由于颈段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分布到胸壁、心脏等部位,当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或骨质增生时,会反射性引起「颈心综合征」,出现胸闷不适、心慌气促等症状。        同样的,不得不提到类似的「胆心综合征」,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胸闷心悸的症状,有的还伴有心电图的缺血改变,常被误认为冠心病,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女性。

卢敏 2016-05-09阅读量4264

感冒是小病吗?普通感冒也会致...

病请描述:        感冒是小病吗?普通感冒也会致命的!普通感冒后最严重的后果----爆发性心肌炎。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一般人均一年感冒2-3次,身体强壮,免疫强的人,感冒次数少;体质弱的人,尤其是儿童感冒的次数多。但也有人说“感冒其实也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一种方法”,这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也听过不少得恶性肿瘤的病人这样说:“我的身体很好,连感冒都没有得过,或者说我很少感冒,也从不进医院,没想到一得就是这种病,觉得自己都很难接受。”所以凡事不能绝对,偶尔得个感冒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是对心脏科医生来讲,我们害怕科里的病人感冒,尤其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害怕他们感冒后,诱发肺部感染,诱发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也许这次就不一定能扛过来;也许尽了一番周折,终于抢救过来了,但是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来讲,多一次心衰加重住院治疗,他们的心功能就会下降一次。同时我们也怕感冒后的心肌炎,尤其是“重症心肌炎”,或者是“爆发性心肌炎”。所以当有人问我:“感冒会致命吗?”我会说:“一般不会。” “但感冒真的不会致命吗?”,“感冒还真的会致命!”也许亲们会觉得我在危言耸听。        但10天前红爆微信朋友圈的那张我的同事,急诊副主任医师陈旭峰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守护了病人十几个昼夜的照片,就能说明感冒后的“爆发性心肌炎”的严重性。他守护的一位来自农村的15岁小孩,就是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入院前一周感觉有点感冒,也就是轻微的鼻塞、咳嗽,没有其他特殊的症状。大约一周后突然头痛、发烧,温度达39.5度,并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血液指标提示心肌坏死,考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心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心跳骤停,如果没有医生的日夜守候,没有机械辅助治疗如体外膜肺氧化治疗(ECMO)的使用,来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得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脏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那么患者的死亡率接近100%。庆幸的是,这个孩子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呼吸循环辅助的参数正在慢慢下调,希望他能渡过难关,逐渐康复。        那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后导致的心肌炎症,其临床表现不一,轻重不一,从心肌局部炎症无症状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导致的重症心肌炎,表现急性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和心源性休克。        所以如果感冒后有:        (1)1-2周前有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流感样症状;        (2)发热,尤其是感冒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        (3)胸痛,甚至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        (4)心动过速;        (5)心律失常,尤其是频发的心悸,脉搏漏搏等;        (6)有胸闷气喘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尤其是出现活动后症状明显,甚至夜间平卧位气喘加重,频繁咳嗽,甚至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7)猝死,青少年猝死病因中心肌炎的比重高达12%。        等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否可能是心肌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心电图和查血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T,必要时查心脏超声看心脏大小结构和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一般而言,病毒性心肌炎多在感冒后1-2周出现心脏不适的症状,而爆发性心肌炎多在感冒后2-3天出现严重的心脏症状,而且很多情况是抵抗力很强的青少年和壮汉。而且心肌炎的表现有很多的蒙蔽性,就算到医院就诊,也会导致漏诊、延迟诊断或者误诊等情况。        就如我的第一篇长微博“急诊室的故事”曾经写过的病例:一个中年男性,还是一个企业老总,发热1天,血象偏高,已输液一天,仍有发热,按照常规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1天,到第二天的时候,患者的妻子过来找我,说感觉病人还是不好,说头晕乏力,仍有发热,我说:“那等他挂完水,再到我这里看一下”。病人输完液是走着过来的,精神其实也还好,但是病人的一句话让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说:“我今天开车的时候,眼睛好像黑了一下。”我马上给他量血压,一量左侧80/60mmHg,不相信,又量一次还是80/60mmHg,换右侧量,还是80/60mmHg,一个壮年血压低到这个程度,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时候我马上让患者平卧,赶紧做心电图,心电图提示广泛导联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紧急住院,结果住院第二天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幸好在医院,又遇到全院心肺复苏第一人@心内唐医生,复苏成功!挽救了患者一命。        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患者要是没有遇到这么细心的老婆,没有遇到一个在急诊普通门诊工作过的心内科医生,输液后回家,在家猝死,岂不是又会多了一例挂水死亡的感冒病人,媒体还不知道要怎么炒作?其实这就是:非常罕见的爆发性心肌炎,死亡率极高,也就是那种感冒也会死人的病。而且这个患者有感冒后剧烈运动的病史。民间有感冒后做做运动,出出汗,感冒就好的错误观点,我们认为感冒后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能剧烈运动,切记!        爆发性心肌炎虽然来势凶猛,但是如果渡过急性期,90%左右的患者心脏能完全恢复正常,而非爆发性心肌炎虽然急性期死亡率没有爆发性心肌炎高,但是有10-20%左右的患者发展为迁延性心肌炎,最后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功能逐渐下降,长期预后也很差。所以一旦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一定要到有经验的医院就诊,降低急慢性期的死亡率和慢性致残率。        声明:本文为@刘燕荣医生 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刘燕荣 2016-02-18阅读量7218

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摘自网络

病请描述: 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早搏        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是指在正常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生的一种心跳,也常称之为期前或期外收缩。根据引起早搏的异位兴奋点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房性次之。有时同一人的早搏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我们称之为多源性或多灶性。早搏可以偶然发生,也可以有规律发生,每间隔1、2、3……个正常心跳出现一个早搏,我们分别称之为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等。三个或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出现便称为心动过速。早搏虽然很常见,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很难避免发生,但大多数情况是无害的,即所谓“功能性”或“良性”,仅少数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前兆。        发生早搏时患者可无任何感觉,也可表现为心医(突然的心脏“下沉”感或咽部顶塞感,偶有“干咳”表现者,这与早搏时心脏收缩顺序改变刺激气管有关L如不频繁,很少引起头晕、黑、晕厥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查体时除了原发心脏病的表现外,早搏的体征主要是听诊时规律心跳中突然提前发生的心音,伴艄一心音亢进,其后常伴随一比较长的代偿间歇,因早搏时心脏排血减少而使脉搏触不到,即脉间歇。早搏时患者的主诉以及查体的体征虽然对判断是否早搏很有意义,但若区别其来源则须借助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 1、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是指异位兴奋点位于心房的早搏,其心电图特征是:①提前出现的异形外P(P)波;②P-R间期≥0.12秒;③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可以表现为异常形态,或因激动在房室交界区被阻滞而表现为 P波后无 QRS波群(房性早搏未下传)④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常呈不完全性。        典型房性早搏通过心电图不难确定,但存在室内差异传导时应注意与室性早搏鉴别,鉴别点可以概括如下: (1)QRS波形: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QRS波群常呈RBBB(右束支阻滞)图形,即①Vl导联QRS波群呈三相波形(rSR、rsR或rsi)者多为差传,呈单相(R)或双相(qR、RS或QR)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可能性大②V1导联 QRS波群起始向量经常变化或与正常 QRS起始向量相同者差传可能性大,起始向量固定不变且与正常QRS起始向量不同者室早可能性大。③早搏的QRS波形不固定者差传可能性大,形态固定者室早可能性大(多源性室早)。 (2)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差传的QRS波前一定有P波,而室早的 QRS波前无 P或P波。 (3)心动周期长短:一般心搏的不应期长短与前一个心动周期长短成正比,即长心动周期后的早搏容易出现差异传导,而室性早搏则无此规律。 (4)配对间期:差传的配对间期常不固定,而室早的配对间期常较固定,但据此判断有时出现错误。        总之,要区分房早伴差异传导与室性早搏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点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单凭一点判断难免出现错误。 2、交界区性早搏  交界区性早搏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组织的早搏,l%床比较少见,其心电图特征是①提前出现的正常形态的QRS波群NRS波偶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h③逆行P波可以出现在早搏的 QRS波前(P-R间期<O.12秒)人也可以出现在QRS波后(R P间期<O.20秒)或融合于QRS波中;③代偿间歇可以完全也可以不完全。        交界区性早搏应注意与房性早搏鉴别,两者的主要区别点为早搏的QRS波前有无P波,P波是否逆行,P`-R间期是否>O.12秒。 3、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早搏类型,其心电图特征为: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②其前无P波或P波;③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        室性早搏的QRS波变形明显,临床最容易判断,但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形态变化也比较大,应注意互相鉴别(见前述)。 现将心电图上分析早搏性质的程序总结如下: >0.12秒 房性早搏 有 P`间期 <0.12秒 早搏 P`波 >0.12秒 交界性早搏 有 P`间期 <0.12秒 室性早搏 (二)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指一系列快速[而匀齐的心律,这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根据起源不同,常将心动过速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几种类型。不同起源的心动过速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很大差别,如窦性心动过速虽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但更常见于功能性心血管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药物影响等非心血管病者;而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诱发室颤引起死亡,因此,及时而准确的判断心动过速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1、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率超过100次/min即为窦性心动过速,其病因中除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者外,更常见的是生理性因素仅运动、激动、交感神经兴奋等)和其他系统疾病(如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影响等)。  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患者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患者发作前的基础心率、基础心脏功能状态及发作时的心率,,心功能越差、基础心率越慢、发作时心率越快者症状越明显。患者可有心悸、气短、胸痛、烦躁不安等症状。查体可以发现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有力、心律规整。心率增快(成人100-160次/min),心尖部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率变慢时杂音可以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与房性心动过速及规律的2:1心房扑动鉴别。 (1)窦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①发作起止;窦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窦速)者起止均呈逐渐变化,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者起止突然;②P波形态:窦速发作时与发作后的P波形态相同,而房速时不同;③心率:窦速时心率一般<160次/min,面房速时心率常为160-220次/min;④发作后心电图:窦速发作后心电图常无房性早搏,而房速终止后心电图常有房性早搏;⑤刺激迷走神经反应:窦速时按压颈动脉窦或刺激咽部可使心率减慢,但不能恢复到正常心率,而房速成时可使发作终止或无效。 (2)窦性心支过速与心房扑动鉴别:①窦速时心室率易变且变化范围较大(100-160次/min)心房扑动2:1传导时心室率则比较固定(150次/min);②窦速时心电图有明显P波且存在等电位线,而房扑时P消失,代之以扑动波(F 波),无等电位线;③病因:窦速既可见于心脏病者,也可见于健康者,而房扑很少见于健康人,尽管临床有些患者暂时未发现病因,但经过一段时期观察后终止发现其病因。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两种,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上昀无明显差异,且由于心率较快,心电图上P波与前一心搏的T波融合,故常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起病突然,患者有突发心悸、气短感,心室率过快的甚至可以出现眩晕、恶心或晕厥。发作时查体可以发现脉搏细数而规律,心室率在160-220次/min,心脏听诊心律规整、心率快而匀齐,常常只能听到第一心音,而不能听到第二心音,第一心音强弱一致。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伯时间长短不一,可数秒或数分钟,也可长达几小时、数日乃到数月,不至数月,不过一般不超过两周。发作频度因人而异,少的数年发作一次,多的可每天发作多次。发作时体位突然改变、深吸气、刺激咽部。按压眼球、按摩颈动脉窦等都可使发作突然停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为一系列快速(160-220次/min)而匀齐(RR间隔之差<0.1秒)的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但当激动在心室内存在差异传导时,也可出现QRS波变形;阵发性房速者有时可在QRS波前见到P波,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时也可在oRS波群前或后见到逆行P波,但常因PT融合而不易区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与下列心律鉴别:  (1)窦性心动过速:见前述。  (2)心房扑动(AF):心房扑动尤其2:1规律传导者有时难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区别,可以根据下列几点进行鉴别: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无,心房扑动常有;②刺激迷走神经反应:可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突然停止或无效,心房扑动多数无效;③心房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160-220次/min,心房扑动时250-350次/min;④心电图等电位线: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时P-Q-S-T间可见等电位线,心房扑动时则无等电位线;⑤房室传导比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多为1:1心房扑动时多为2:1或3:1、4:1,极少1:1;⑥心室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为160-220次/min,心房扑动时常为150次/min或更低。  (3)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伴室内差异传导时因为QRS也变形,故须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后述)。 3、阵发性定性心动过速(PVT)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比较少见但非常重要的心律失常,因其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有诱发室颤之可能,所以临床比较重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根据心室率不同,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也有很大差异,轻者信感轻度心悸或完全无不适之感,重者可出现气短、心前区区疼痛、血压下降甚至发生晕厥或抽搐(阿-斯综合征)。查体患者心率常增快(150-200次/min),多数在160次/min左右,心律比较规整,但有心室夺获时也可不规整;第一心音强弱变化很大(房室脱节所致心室充盈水平不一引起人收缩压高低不一,有时可以听到第四心音,刺激迷走神经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影响。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为: ①一系列快速的室性异位心律,频率150-200次/min,QRS波宽大畸形,心律可略不规则(RR间隔之差可达 0.02-0.03秒)②房室脱节:波与QRS波无关,且P波频率低于QRS波频率;③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心房和心室虽然各自独立跳动,明然的心房激动到达房室交界区时正值后者已脱离不应期,激动便可传到心室,引起一次正常的心室激动,这一心跳叫心室夺获;有时窦性激动到达心室时恰好室性异位起搏点也发生;二者相遇于心室,共同激动心室,这便形成了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发现强烈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存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与下列心律鉴别: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在这种情况下你哪宽大畸形,可与阵一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混,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传者多见于青年人、常元器质性心脏病史、发作时心室率较快(160-220次/min)、心电图QRS波规律而均匀,RR间隔之差<0.01秒、V1导联QRS波多呈三相波P波与QRS波有密切关系、从无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终止发作或无效等这些特点均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不同。 (2)特殊类型空腔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除了上述典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外,临床尚有并行心律性室速动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尖端扭转性(多形性)室速、双向性室速等特殊类型。①并行心律性室速是指窦房结与室性异位起搏点交替控制心室且室性异位起搏点具备并行心律特点(保护性传入阻滞)的一种心律失常,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其室性异位心律的频率常在50次/min左右。②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指室性异位兴奋点连续发放激动,控制心室收缩,心室率高于心室固有频率但达不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患者心室率常在60-100次/min范围内,常伴房室脱节(心房率略低于NY 室率)并可出现心室夺获或融合波,虽可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但无并行心律特点。③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是指多形室性波成串出现,且QRS波尖端方向经3-10次心搏后以基线为轴发生180o旋转者,此扭转并非可见于全部导联,尤以胸导联表现明显,一般反复2-3次后便可自行中止发作,该患者常伴Q-T间期延长。④双向性室速:指发作时QRS波方向交替出现1800旋转的心动过速,心室波形(QRS波)比较一致,其他特点类似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患者。 (三)扑动或颤动        扑动是指心房肌或心室肌失去规律的舒缩运动,变为快速而规律的蠕动,严重影响心房或心室排血功能的一种状态。扑动常为暂时性或过渡性心律失常,之后或演变为颤动或经适当处理恢复为窦性。    心房扑动的心房率(F波频率)为300次/min左右(250-350次/min但这些激动仅部分(2:l-41)传到心室,尤以2:l传导最常见,故心房扑动时患者心室率常为150次/min左右。心房扑动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其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而匀齐的扑动波(F波),心室率根据房室传导比例是否固定,可以规则,也可不规则,但呷波形态一般正常。心房补动在临床上应注意与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等鉴别(见前述)。  心室扑动则是临床最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常为临终前的心律。发作时心脏完全失去排血能力,血流动力学方面等同于心脏停搏,故临床上表现为脉搏、心音消失、意识丧失,血压为0。心电图特点为连续而规律的正弦样曲线,无法区分QRS-T波,也无法表明为正向或负向波,扑动频率常为180-250次/min。心室扑动也常为暂时性,多数很快转为心室颤动,也有少数转为室速。        心室扑动应该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后者心室率也常在 180次/min左右,但QRS波清楚,波间有等电位线,QRS波与T波也能区分清楚,QRS波时限较心室扑动波时限短。        颤动是指心房肌或心室肌失去规律的舒缩运动,代之以不规则的细微颤动,使心房或心室失去排血能力。根据发生部位,常把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室颤动(室颤)两种。        心房颤动为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查体时根据典型“三不等”体征往往可以确立诊断,即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整、脉率与心率不等(脉搏短绌)。但临床应根据心电图检查确定诊断,其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大小和间隔)的颤动波(f波),f 频率为350-600次/min,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类似于正常,但各波之间受心室充盈程度不同及f波影响而略有差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者也可呈宽大畸形状而类似于室性异位心律。        心室颤动是临床最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P-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颤动波,颤动波之间无等电位线。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一样,往往也是患者临终前的表现。(四)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仅通过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附有烟搬动通过房室结以外的通道(旁道)以短路方式提 前传抵心室,造成部分心室肌额除极的现象。        本征可见于任何年龄,并且发病有一定程度的家族性。患者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可有可无,临床上多数因其他情况做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部分因发生阵发性室上速而被查出此征。预激综合征多无症状,预后一般良好,但也有不少人发生并发症,常见的为阵发性室上速、房颤、房扑和房性早搏。其中尤以阵发性室上速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为36%-64%,发生机制几乎皆与激动折返有关。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是:①P-R间期缩短(<0.12秒);○2预激波(△a波);指波群增宽(0.10-0.12秒);③预激波(△a波);指QRS波群起始部变粗钝或有挫折。另外根据胸导 QRS波方向将预        激综合征分为A、B两型:  A型:V1 V2及V5 V6的QRS波主波方向向上。  B型:V1V2的 QRS主波方向向下,V5 V6的QRS波主波方向向上。  典型预激综合征通过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当预激图形间歇发生时不要误诊为束支传导阻滞;而合并阵发性室上速时,尤其呈房室交界区逆传型者对RS被群增宽畸形,容易与阵发性室速相混,此时可以根据下列几点鉴别:①发作时心室率:预激者常>200次/min,阵发性室速者常<200次/min;②病史:预激者多有心动过速发作史,而室速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史;○3心电图 P波:预激时可有 P’波,且 P-P平间距<R-R间距的50%,室速时房室分离或无P波;④心电图 QRS波:预激时形态变异大,可见 δ波,室速时形态基本相同;⑤R-R间期:预激时均匀一致(R-R间隔之差<0.01秒),室速时轻度不均(R-R间隔之差0.02-0.03秒);⑤发作前后心电图:预激者可发现预激波(也可间歇发生),室速者可见图形相似的室性早搏。 二、过缓性心律失常 (一)窒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心率在60次/min以下称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心肌炎、心包炎、缺血性心脏病、颅内压增高、高血钾、阻塞性黄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伤寒等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一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新斯的明、胺碘酮等应用不当也可引起本症。窦性心动过缓但心室率>40次/min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一般无临床症状;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min)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表现,如胸 闷、心前区疼痛、头晕、乏力A黑、尿少等,严重时可发生晕厥。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比较简单,即首先符合窦性心律的两个特征(P波形态及方向正常、P - R间期>0.12秒),但P波频率<60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应注意与下列心律鉴别: 1、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当发生 2:1窦房阻滞时,P-QRS频率较窦性频率减少一半,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很像窦性心动过缓,怀疑此症者可以根据阿托品试验或运动试验加以鉴别,窦房阻滞时(2 :1传导者)静脉注射阿托品或运动可使心率突然增加二倍,但窦性心动过缓时采用上述方法虽也可提高患者心率,但不会使心率突然增加二倍。 2、房性早搏未下传 尤其频繁房性早搏二联律未下传时,极易误诊为窦性心动过缓,这时须靠仔细观察T波形态(有无变形包括变尖、变圆钝、双峰、切迹等),寻找隐匿P波来加以鉴别,必要时与以往心电图比较。 3、二度房宣传导阻滞2:1下传 尤其同时伴有窦性心动过速时,P-T融合或P波紧随前一心动T波出现,容易误诊为双峰T波伴窦性心动过缓,鉴别诊断主要是提高对本现象的认识,必要时辅以运动或阿托品试验,通过心率变使T-P分离,或通过改善房室传导功能促进激动下传来加以区别。 (二)窦性停搏        窦房结因某种原因而暂时不能发出激动的现象叫窦性停搏,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时间内P-QRS-T波的消失,其后可以继发交界区性越搏或恢复窦性心律。        窦性停搏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但更锡见的(尤其老年人)还是由于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所致。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决定于摩性停搏的时间及潜在起搏点代替发放激动(逸搏)的能力。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在心电图均为一段无心搏区,两者的区别点主要是观察此长间歇的长度是否基本心动周期的整倍数,如果两者成整倍数关系则窦房阻滞可能性大,反之则窦性停搏可能性大,但超过基本心动周期2倍以上的长间歇,临床几乎都首先考虑窦性停搏。        三度窦房阻滞虽也可出现长间歇,但单凭心电图不能与窦性停搏区别。 (三)房室传导阻滞(AVB)        心脏激动在房室交界区传导过程中受阻的现象叫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心脏传导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的程度不同而分三度。 1、一度 窦性或心房激动能全部经交界区传到心室,但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0.20秒) 2、二度 指心房激动部分下传心室,部分在交界区受阻的现象。心电图表现分为两型:        I型指伴有文氏现象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P-R问期逐渐延长,直到一次心房激动被阻滞而不能下传心室,然后PR间期恢复最短,以后逐渐延长,如此往复。        血型是指在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基础上,室上性激动在交界区突然受阻而不能下传,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后 QRS波群的突然脱落。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心房激动(或窦性激动)完全不能传抵心室的现象。此时心房激动受窦房结控制,而心室激动受交界区以下起搏点控制,房、室活动完蛐节。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和QRS波均有自己的节律,但两者互不相关,一般P波频精快于 QRS波频率。临床许多原因可以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尤以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药物作用或电解质紊乱影响以及手术或射频消融所致的房室传导组织损伤最常见。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不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故无临床症状,但在P-R间期过度延长或心率偏快致T-P融合时,心电图改变应注意与交界区心律鉴别,鉴别方法有二:①仔细观察T波形态细微差异,寻找隐匿P波证据;②运动或用药改变心率使P-T分离。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往往有心脏漏搏感,2:1下传者应注意与窦性。已动过缓相区别(见前述)。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以及患者基础心脏功能状态。一般心室率的快慢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有关,越靠近房室交界区者QRS波群形态越接近正常,心率越接近60次/min,并且心律越稳定;越靠近传导系统远端对QRS变形越明显,心率越慢,心律也越不稳定,甚至导致心搏骤停引起患者阿 - 斯综合征发作。

唐光军 2014-12-16阅读量1.0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病请描述:大家日常所说的“感冒“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所有人群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等无关。本病全年都可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口、鼻吸入呼吸道传播的。强冷空气、气候忽冷忽热骤然变化、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都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另外还有大气污染、烟雾、粉尘、某些有害的刺激性气体都容易诱发本病,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容易受这种病的侵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学习和工作,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人们一旦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平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侯部位干燥、疼痛、流眼泪、耳朵听力减退、吃饭时味觉迟钝、感觉不出来味道,还会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的时侯还会出现怕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现象。身体检查时可以看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喉部轻度充血等现象。本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病人还可引起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 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细菌感染,积极预防非常重要。1. 要坚持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耐寒训练以增强体质。保持心情愉快。 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避免长期过度紧张的工作和学习,选择合适的运动和放松疗法,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比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打球,听音乐、跳健身舞、游泳、唱歌等等,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避免受凉、淋雨。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 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 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不干净,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要保持环境卫生干净。尽可能的与家人、同学、老师到植被丰盛,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清洁的大自然中的天然氧吧呼吸新鲜空气。锻炼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   5. 每天要开窗通风,学生宿舍、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内的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6.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要多漱口,勤洗手,勤洗脸。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自来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流出来的鼻涕、咳出来的痰、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人群咳嗽,避免飞沫污染了其他人。 7. 在冷热气候交替季节,注意气候变化,应注意穿适合季节的衣服,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衣服等物品要勤洗,衣服和被褥要经常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可以在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下祛除病菌,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和能力。 8. 在长期外出时所穿的外套等都有机会沾上空气中浮游的尘埃或病菌,因此,老师和同学们回家后应该换上清洁的衣服。   9. 要做好劳动保护,生产车间和实验室要防止有害气体、烟雾和粉尘外逸。 10. 要戒烟,加强环境卫生,防止空气污染。 11.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带有细菌和病毒的禽和畜。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理:  首先是一般处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应该及早躺在床上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徐晓梅 2014-10-21阅读量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