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病毒性心肌炎 > 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内容

重症监护病房:毅然坚守,用责...

病请描述:   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变化,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已经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据新华社1月8日报道,当前,上海正在经历新冠“重症高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病房正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重症监护病房,常常见证着生死,上演许多无奈和悲凉,但这里也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见证了许多的爱与感动,坚持与希望。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和病魔赛跑,一墙之隔,承担着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但生命的奇迹也在这里发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   严阵以待 与时间赛跑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及其免疫反应引起的非缺血性心肌炎性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1 周内),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病毒激活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心肌损害。新冠病毒还可能感染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损伤。   早在 2021 年,美国统计了近千家医院新冠感染的数据,结果发现新冠感染住院患者的心肌炎的发病率是非新冠住院患者的 16 倍。临床报道的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也不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早期,心肌炎是新冠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幸的是,和原始的新冠病毒阿尔法(Alpha)及德塔尔(Delta)变异毒株相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隆(Omicron)变异毒株引起的心肌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心肌炎简明诊治建议(第一版)]   “主要为心肌炎,表现为室颤、室速、突发性心衰等。”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主任张庆成介绍,自2022年12月份以来,转入的患者很多出现心脏问题,占全科患者比例在30%左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张庆成主任带领下,8A病区及时准备了稳定心肌细胞膜药物,除颤仪随时充满电待命;同时对新转入患者情况及时摸排,及时观察临床症状,有无胸闷等,定时检查心肌酶,反复观察心率变化,做好预防,一旦发生心脏问题,及时抢救。“每天都有抢救,更有患者一天突发性室颤室速超过3次,即心脏电风暴!”截至目前,8A病区累计抢救心脏疾病患者超过40人次。 ▲ 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拼搏   始终坚守岗位 轻伤不下火线   尽管事先有所准备与安排,但是病毒的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快了,防不胜防。短短几天时间,医护团队成员相继“中招”,出现高烧、浑身酸痛、咳嗽等症状,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危重患者还在紧急送来……   从去年12月下旬以来,8A病区46张床位全部“满员”。并且转入的基本上是危重患者,每天都有四五个紧急气管插管、按压抢救等。由于人员紧张,8A病区医护团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坚守岗位,24小时轮轴转,超负荷工作,症状重的也在短暂休息后立即回归,顶岗工作,不断迎接新患者,抢救,治疗。   “都是危重患者,并且心脏基础不好,其实风险更大。”面对严峻形势,军人出身的张庆成主任不敢丝毫懈怠,冲锋在前,一直在科室坚守,双休日也在医院。科室里,吴文文医生,朱收妹医生、朱小宝医生等都相继感染,出现浑身酸痛、畏寒发热、咳嗽等症状,但他们在短暂休息后,快速返回工作岗位。   “我们科的护士陆续中招了,但还是坚守岗位,最多高热的当天调整了一天,第二天接着上班;还有刘巧园、孔叶红、李应华、马燕利、储元、施玉芳、王金龙、张天昊、刘浩、杜芳芳等护士,她们白天是好的,到了夜班却突然发烧,但是她们依然咬牙坚持到第二天交班,并且把自己班上的工作圆满完成,患者的观察、治疗及时到位!”8A护士长胡燕华心疼地说。其实,胡燕华护士长也被感染了,高烧到39.7度,但她也一直坚持在岗。   特殊时刻,重症监护8A病区的每一位医护都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挡在疾病面前,紧咬着牙死拼到底,充分展现了蓝十字人“奉献、担当、牺牲、大爱”的精神。 ▲ 医护团队在紧张忙碌中   用责任与担当 牢牢守护着 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虽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始终是满负荷运转,但在医护人员的坚守下,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依然有序开展。   “滴滴滴、嘟嘟嘟……”在重症监护8A病区,床头的监护、治疗仪器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危重患者脆弱的呼吸和呻吟声让人揪心和紧张,医生护士正忙着查房、输液、各种有创操作、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翻身拍背等。   在重症监护室,时间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的,送入这里的患者病情大都比较危重,变化就在分秒之间,随时都可能面临抢救,科室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不离病患床旁,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的情况,因为每一秒都难以预测。   “快!28床老奶奶又发室速了......所有人让开,立即电击除颤!”71岁的王奶奶因脑梗入院,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十分严重,在重症监护病房反复发生室颤室速,即心脏电风暴,张庆成主任带领医护团队与死神一次次展开赛跑,在连续电除颤,并结合药物治疗后,终于把老奶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1月8日15:03分,8A病区,一位68岁女性脑梗、新冠感染患者,突发心率骤降至52次/分,血压70/41mmHg,血氧测不出。见状,张庆成主任团队李向明医生、吴文文医生、黄加佳护士立即对其进行抢救,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异丙肾上腺素静推,经过一系列紧急抢救,15:15分,患者心率恢复至98次/分,血压107/66mmHg,血氧饱和度92%,患者成功脱险。闻讯而至的家属,也是由悲转喜,十分感谢。 ▲ 8A医护团队抢救患者   危重症病情进展快、护理要求高,转变往往在一瞬间,近段时间以来,收治的危重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并且合并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有些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快,尤其是基础疾病比较多的老年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监护室内床位满员,患者超饱和,医护人手紧张;在这里,张庆成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精神高度集中,没有白天黑夜,一刻都不敢休息。   “看到大家带病工作,坚守一线,我很心疼,但是作为医护人员,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我们也必须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拼尽全力去救治,我们是患者最后的一线希望,当看到患者被抢救回来,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张庆成主任动情地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挑战和压力,神经内科重症监护8A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用责任与担当,牢牢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守护生命的“主战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正奋力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兜住底线,筑牢防护线,守护生命线,确保重症患者应救尽救,扎实筑厚“防火墙”,当好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1-16阅读量751

这场数字健康盛会揭示,千亿居...

病请描述:美国西部时间1月5日-8日,一年一度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简称CES 2023)在拉斯维加斯召开。这也是CES在经历了两年疫情影响后第一次全面恢复线下展会。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CES愈发关注数字健康等方面的进展,并试探性地开设了医疗健康板块。 随着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这一板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参展企业的数量和知名度也逐年攀升。在CES 2023上,医疗健康板块已从原本笼统的医疗健康大板块(Health&Wellness)变为更为聚焦的数字健康(Digital Health)板块,也更符合CES的调性。 CES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加上其近年来持续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一些医疗健康行业巨头也开始对CES产生了兴趣——在CES 2023上就出现了雅培和欧姆龙医疗这样的行业领导品牌。 那么,2023年的CES上又有哪些医疗健康的新突破,展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动脉网希望能为您解读。 居家检测诊断等家用医疗器械必将成为未来趋势 一直以来,如何在居家环境下实现患者重要体征信号的监控、检测,进而实现疾病诊断一直是数字健康努力的方向之一。 通过居家方式,患者不用前往医院即可实现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和管理。一方面,患者不用因为一些简单的例行检查前往医院,方便了患者;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医疗资源的节约。尤其在后新冠时代,居家健康检测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此外,居家检测诊断是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高精度的居家健康设备有助于覆盖更多的人群和更多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医疗公平。 据研究机构测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533.3亿元增长到2021年1025.3亿元,并将在2026年将达到1783.6亿元,2021-2026年CAGR为11.14%。市场增长可见一斑。如果将这些医疗器械与消费电子概念嫁接,其成长规模恐怕更将上一个台阶。 在CES 2023上,这种趋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最为引人瞩目的几款数字健康产品都可归于居家健康。 这其中,最受人关注之一的数字健康产品无疑是来自Withings的家用尿液分析仪。 Withings U-Scan家用尿液分析仪(图片来自官网) 提起Withings这个品牌,早在当年就相当有个性。在智能手表的初始年代,各品牌纷纷以一个比一个科幻的设计来提醒用户自身的智能手表属性。Withings的智能手表则是极少数返璞归真,从外表上几乎分辨不出与普通手表差异的产品。 自那之后,Withings在不少形态的智能健康硬件上进行了尝试,并收获颇丰。目前,其产品线除了智能手表和手环,也包含床垫、秤、血压计及温度计等形态的智能硬件。 在CES 2023上,Withings展示了U-Scan家用尿液分析仪,将智能健康概念引入到卫生间。这个形状犹如鹅卵石的智能硬件可以固定在马桶中——基于鹅卵石的外形,它可以保证收集的尿液被收集器采集。 U-Scan具体的工作流程听上去并不复杂:当热传感器检测到尿液时则激活液体收集器并收集尿液,随后尿液将进入内部的微流体回路,并被注入检测舱进行分析。系统将获取用户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连接同步到用户手机上的Withings Health Mate。检测结束后,剩余尿液被排出,并借助马桶的冲洗动作对系统进行清洁。 尿液蕴含多种生物标志物,也是多种健康状况检测的“金标准”。不过,前往医院检测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并不轻松,若能在居家环境下完成尿检无疑更为理想。然而,从居家环境采集尿液并进行分析一直有很大的挑战性。U-Scan经历了长达4年时间的研发,并申请了13项专利,克服了多种设计上的困难。 与传统的尿检需要用户手动获取尿液样品或采用试纸的方式不同,U-Scan采用了可更换的滤芯设计,单个滤芯可使用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滤芯内部包含数十个可转动的测试舱,确保每次检测时使用的是未使用的测试舱从而对检测造成污染。 根据介绍,U-Scan目前已完成开发的滤芯可以检测尿液酸碱平衡,以及人体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水合作用的水平。它还可以分析尿液中的激素水平,以为女性提供月经周期预测或帮助备孕。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的定制要求,Withings还将进一步开发更多种类的滤芯,从而进一步释放设备潜力。 U-Scan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用户的需求,也可满足专业医疗的需求。Withings也开发了专业的U-Scan Professional,可与Withings RPM这一远程患者监控方案组合,从而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也为合作伙伴提供可信的健康数据。 目前,研发人员正在尝试使用U-Scan来实现非侵入性癌症筛查,并为临床研究提供动力,以改善胱氨酸肾结石和尿酸肾结石患者的随访。 Withings已确定U-Scan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在欧盟上市,并已向FDA提出了在美国上市的申请。 新加坡企业Aevice Health的AeviceMD则是另一款备受关注的居家健康监测产品,并获得了CES 2023数字健康类别唯一一个最佳创新称号。这款只有硬币大小的智能可穿戴听诊器可以提供持续且互联的护理,以便在家监测及早期检测患者的哮喘恶化。 Aevice Health的AeviceMD智能可穿戴听诊器(图片来自官网) 众所周知,哮喘是全球主要的呼吸系统慢病,其疾病管理的核心在于有效的日常管理,而非院内管理,尤其对于哮喘易发人群的儿童而言更是如此。AeviceMD便是这样一款简单又强大的智能可穿戴听诊器,可以为患者提供持续且互联的护理,以便在家监测及早期检测患者的哮喘发作。 这款智能可穿戴听诊器可检测哮喘和COPD等疾病的异常肺音,并将测量值(呼吸频率、心率和喘息)记录到患者手机app中,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跟踪并预测疾病是否恶化。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远程诊断,以虚拟听诊器的形式为医生记录和回放胸部声音,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为医生决策提供参考。 AeviceMD每天的使用时间可长达10小时。考虑到儿童敏感的皮肤,它采用了用于先进伤口护理的杜邦Liveo柔性皮肤粘合剂粘合剂,兼具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温和性,非常适合儿童的敏感皮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指夹式血氧仪在国内呈现一“夹”难求的状态,主要的原因是短时间急剧膨胀的巨大需求;但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功能较为单一,仅能检测血氧和心率,家庭储备意愿不足。作为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方案(指夹式血氧仪及可穿戴设备测量心率和血氧的主要方式)的主要供应商,Valencell希望能够为指夹式设备赋予更多的功能。 在CES 2023上,Valencell展示了这种可能性。这个小设备利用指夹式设备的PPG传感器,可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测量血压,无需传统的充气气囊或袖带——是的,其原理与无袖带式智能手表一样。 Valencell指夹式无袖带血压计(图片来自官网) 测量结果不仅将显示在设备内置屏幕上,也可以通过蓝牙传输到与之匹配的手机app上,以便实现对高血压的居家检测和慢病管理。这就为已有的指夹式设备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快速简单的操作也大大提升了居家健康管理的意愿。 除了这几款设备外,CES上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居家健康产品,比如摩托罗拉具有跌倒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具有传感器,可测量睡眠心率和呼吸的ErgoSportive智能床;可检测用户打鼾并自动充气减缓打鼾的Motion Pillow 2023智能枕头;可无创测量患者动脉硬度、中心血压(心脏血压)、脉压和其他传统血压设备无法提供的专有动脉健康指标的CONNEQT Pulse等。 从CES上的居家健康管理产品不难发现,居家检测的功能和准确度相比以往都有了大幅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一些产品已经可以提供医疗级的检测精度,并正在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管流程中。对于居家健康管理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医疗味”愈发浓厚,医疗健康行业巨头正抢滩CES 近年来,部分医疗健康行业巨头也开始关注消费领域,并因此关注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CES。全球糖尿病管理当之无愧的巨头之一雅培就是其中之一。从2022年到现在,雅培已经连续两年参加CES并发表主题演讲,也是第一家在CES上发表主体演讲的专业医疗企业。 雅培的决定并不让人意外。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CGM(连续血糖监控)在技术上的不断精进使其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逐渐越来越符合CES消费设备的调性。这也是为何雅培逐渐对CES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去年的CES上,雅培也重点展示了当时全球体量最小的血糖传感器——Libre 3。 不过由于CES 2023在专业医疗属性上的增强,雅培也放心大胆地展示了最近发布并通过FDA审批的几款专业医疗器械,包括Alinity m猴痘实验室解决方案、Aveir单腔无导线起搏器和Proclaim Plus脊髓刺激(SCS)系统三款产品均获得了CES 2023创新产品的称号。 Alinity m猴痘实验室解决方案是为了应对紧急的猴痘病毒检测需求开发而来。这种PCR检测解决方案可以在全球广泛运作的雅培Alinity m实验室测试仪上运行。它采用了两个靶点,因此即使面对病毒变异仍能有效应对。 Aveir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具有独特映射功能的起搏器。它允许医生测量心脏内电信号,并在最终植入前确定设备的正确位置。当使用ISO标准设置时,其预计电池寿命可比目前市面上其他无导线起搏器延长两倍,达到12-13年的寿命。此外,它还是目前唯一一款设计为可根据治疗需要取出的无导线起搏器——当电池耗尽时,医生可以通过静脉快速取出,无需开胸。 雅培Aveir单腔无导线起搏器(图片来自官网) 最近获得FDA批准的Proclaim Plus脊髓刺激(SCS)系统则建立在雅培专有的BurstDR刺激疗法之上。这一植入式设备可提供脉冲或脉冲的温和电能,以在疼痛信号从脊髓传播到大脑时改变它们,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雅培Proclaim Plus脊髓刺激(SCS)系统(图片来自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它所采用的FlexBurst360疗法可覆盖多达六个躯干和/或四肢区域的疼痛,并可以根据个人治疗需求的发展进行调整。该系统无需充电,其电池可使用长达10年时间,并可与雅培的NeuroSphere Virtual Clinic配合使用,从而让患者可与医生远程联系并接受远程编程调整。 坦白而言,如果放到以往,这几款专业的医疗器械不大可能在CES上展示。但在CES 2023上,类似的通过FDA审批的专业医疗器械相比以往多了不少。这也使得CES在医疗领域的“专业味”更加浓厚,也使得雅培愿意将这些专业医疗器械放到CES上展示。 相比雅培,另一个医疗器械巨头欧姆龙参加CES的历史更长。毕竟,在家用医疗器械上,欧姆龙多年来已经建立了极强的品牌号召力。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欧姆龙的电子体温计在前一段时间频频在微 信朋友圈亮相,其市场占有可见一斑。 在CES 2023上,欧姆龙也展示了几款专业的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即将在英国开通远程患者监测服务Viso、心房颤动(AFib)解决方案以及有关Omron Connect app的更新。 Viso远程患者监控服务已获得NHS批准,将于2023年初在英国落地。它将帮助慢性病患者把在家中利用欧姆龙医疗器械测量出的健康数据分享给医生。借助这项服务,医生可以监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慢性护理管理。 在英国,患者可以选择挂号预约全科医生(GP),全科医生将针对各类患者的不同病症提供从初次就诊到长期治疗的服务。由于使用该平台可以管理患者的病症,全科医生的工作量得以减少,同时可以早期发现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事实上,Viso并非欧姆龙在远程患者监控上的第一次发力。在Viso之前,欧姆龙就已经在美国提供了它的首个远程患者监控服务VitalSight。可通过与欧姆龙血压计配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远程监控及疾病管理服务。 针对房颤的解决方案则是欧姆龙在CES 2023上展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在过去一段时间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解读中,相信大家已经听说过房颤这个专业术语。事实上,房颤代表了心脏的亚健康状态,一旦处理不当将产生诸多危险,并使得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 然而,由于症状不易察觉,且很容易被忽视,至今为止,房颤仍然难以被诊断且极易被检测遗漏。在CES 2023上,欧姆龙展示了内置心电图技术的上臂血压计,在测量血压的同时记录每日心电图,通过将血压监测和心电图技术相结合来首次实现对房颤的早期发现。 不仅如此,欧姆龙还在探索利用包括人工智能等更多创新技术来检测房颤。此外,欧姆龙也在CES上也宣布了对OMRON connect这款健康管理app的更新。比如,新的教育组件将在2月提供,为用户提供有关健康食谱的信息。今年稍晚,欧姆龙还计划为app加入社区功能,以使app的用户可以实现社交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也是欧姆龙创立50年的重要里程碑。在过去6年中,欧姆龙发布了不少创新产品,改变了全球心脏健康市场的格局。在CES 2023上,这种成果无疑也得到了再次展示。 除了雅培和欧姆龙医疗,德康(Dexcom)也在CES 2023上展示了刚刚通过FDA审批的G7连续血糖监测(CGM)及配套的G7接收器。此外,不少新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医疗企业也在CES上做了展示。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巨头正在慢慢注意到CES,并将其作为新品发布的一个渠道。 写在最后 不难看出,本届CES再次将全球家用医疗器械的热潮展示在我们面前,并展示了居家检测和健康管理的无限潜力。结合后疫情时代对各种家用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这无疑代表了一大趋势。 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知名医疗品牌正陆续开始登陆CES,数字医疗在CES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假以时日,CES成为数字医疗的一大盛会,这并非不可能。

动脉网 2023-01-10阅读量744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有...

病请描述: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可以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偶发的早搏或窦性心律不齐,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频繁的早搏或者房颤、室上速等心律失常,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积极地治疗心肌炎,并且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大便通畅。一定要重视疾病,及早开始正规的治疗;同时,加强护理。   专家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是可以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及早开始正规的治疗,加强护理。

吴世洪 2023-01-07阅读量957

小儿发烧如何处理

病请描述: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小儿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其它如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问题1:儿科门诊病人中,发烧病人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晚上来医院的病人更是如此,多数由于高烧不退,家长非常着急,有些孩子在去医院的途中或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抽搐,那么孩子高烧是先去医院还是先做些退烧处理呢?答案:孩子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37.5~38℃为低烧;38~39℃为中等度发烧;>39℃为高烧。对于高烧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一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烧情况及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有些家长怕降温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我们说一般不会影响。把体温降至38.5℃以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问题2:孩子发烧后家长常常有些困惑,<3个月婴儿能用退烧药物吗?如果不能用药物降温,那这些孩子出现高烧如何处理呢?答案:<3个月婴儿一般不用退烧药物,如果出现高烧主要是物理降温。孩子高烧可以应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冰袋有无漏水,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降至38.5以下时可取下冰袋。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还可以给予酒精擦浴:应用浓度为25-30%酒精,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干,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区、腹部、项部。因为擦胸前区、腹部会引起孩子不适的感觉。问题3:有些孩子的家长不知道给孩子服用哪种退烧药物合适,也不知道体温大于多少应用退烧药物,退烧药物有哪些副作用,有些家长盲目相信“静脉点滴”,不知道为什么静脉输液回家后孩子再次发烧。答案:孩子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如美林、托恩等);阿司匹林及赖氨匹林等。均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都有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但短期内应用多是安全的。阿司匹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或消化道溃疡病者慎用,国外认为流感、水痘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与瑞氏综合征有关,国内尚不多见。体温>38.5℃应给予退烧药物。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烧药物即可,服药后多喝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烧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烧。当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病原发烧持续时间不同,疾病控制后发烧自然随之好转。问题4:孩子发烧后如何护理孩子,孩子还去上学吗?可以上体育课吗?答案:发烧的孩子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体温>38.5 ℃应给予退烧处理),室内温湿度应适宜,空气流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烧退后精神好,面色红润多提示病情不严重。对于发烧的孩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适感觉以更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告知医生。对于发烧的孩子我们建议最好不去上学,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烧的孩子也不建议上体育课,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问题5:有一位9个月的小婴儿,发烧3天后退烧了但出现皮疹,到底是什么病,是麻疹吗?答案:这个孩子患的是幼儿急疹,属于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特点是发烧3-5天,热退疹出,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是在发烧时退烧即可。不是麻疹,麻疹当出疹时体温更高。专家点评: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俗称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于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咳嗽是否加重,有无喘憋等。这个9个月孩子,发烧3天烧退出现皮疹,最可能诊断是幼儿急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不是麻疹。麻疹表现为发烧3~4天出皮疹,但出皮疹时体温仍高热。问题6:一个6岁的孩子高烧,嗓子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扁桃体化脓,而且医生做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医生说需要输液,应用抗生素7~10天,听说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需要用吗?答案: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也可选用头孢菌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应>7天。上呼吸道感染病人90%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均由病毒感染导致可不用抗生素;秋冬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不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会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帮助判断,如白细胞正常,CRP<8mg/L,患儿一般情况好者也可不用抗生素。如果是下列一些疾病则需要应用抗生素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CRP高者也需要应用。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杜忠东 2021-01-25阅读量9411

让心肌炎的孩子劳逸结合

病请描述:   小博士论坛:  心肌炎孩子需卧床休息2周。2周后安排适当的轻度活动,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太累,也不可一点不活动,这对孩子恢复和痊愈也不利。由于活动后病情会反复甚而加重,高龄儿童不要上学。同时,心肌炎引起的早搏需持续几年才会消失,此症状无特殊的治疗,注意休息和劳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是要消除孩子不必要的顾虑,定期去医院随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孩子的饮食要富于营养,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食牛奶、豆制品、鱼、胡萝卜等,不吃刺激性食品,为减轻心脏负担,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可以保证充沛的维生素C及B的需要,可增强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时要防止对流,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加重心肌炎,因此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家中有人感冒,应尽量隔离。  同时,必须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便秘、大便干结,排便时会很用力,从而影响心脏,加重病情。精心、良好的家庭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孩子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学龄儿童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新良 2020-09-22阅读量8115

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

病请描述: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91243~645832例病例死于季节性流感相关性呼吸道疾病。2010~2018年美国季节性流感期间,每年大约有430~2300万例流感病例就诊,其中14万~96万例病例接受住院治疗;每年死于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疾病者为1.2万~7.9万例。2009~2010年中国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累计实验室确诊1275885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31651例接受住院治疗,805例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人感染H5N1和H7N9禽流感疫情。截至2018年7月,累计确诊1625例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623例死亡, 病死率为38%。同时还有散发的人感染H9N2、H5N6和H10N8等禽流感报告,且多为重症病例,死亡率极高。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发布了许多关于流感诊疗的指南与共识,但其中涉及流感急诊诊疗规范的内容则极少,特别是国内尚无急诊科流感诊疗的相关指南与共识。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制定此共识,以期制定符合急诊医学特色的流感诊治指导性文件,进而提高急诊医师对流感病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力,降低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一病原学1、形态与结构流感病毒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属正黏病毒科,常见形状为球形/卵形,直径80~120nm,平均直径100nm,有包膜。新分离的或传代不多的病毒常呈丝体或杆状,长短不一,可达4000nm。流感病毒的结构从内到外由核心、衣壳和膜组成,包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基质蛋白(M1),外层为脂质双层,镶嵌有两种突出病毒表面呈辐射状的糖蛋白刺突(spike),分别是柱状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蘑菇状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两者数量之比约为4:1~5:1。2、分型与变异流感病毒依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和丁(D)四型,在基因组结构、多肽组成、感染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仅甲、乙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类重要的临床疾病和季节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HA和NA蛋白抗原性不同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至今已鉴定出18个HA亚型,11个NA亚型。甲型流感病毒是高突变病毒,同一宿主细胞同时感染两种以上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时,各自基因节段在子代病毒装配过程中可发生重配,产生新型重组病毒。如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组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由于种属屏障的作用,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如人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由饲养的鸭和鸡传播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NA)、H7N7流感病毒(HA)和H9N2流感病毒(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片段)多重重配而形成的新的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主要针对HA和NA基因,包括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两种形式,与流感流行关系密切。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可在局部地区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最稳定,对人类危害较小。3、稳定性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紫外线和热敏感。100℃ 1分钟或56℃ 30分钟可被灭活。对目前临床常用消毒剂如乙醇、碘伏、碘酊等均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在pH值<5或>9,流感病毒亦能很快被破坏。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的禽类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健康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3~5小时即可释放病毒,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所呼出的每一个气溶胶微粒中均含有10万~100万个流感病毒。免疫功能受损病例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可达1~3周。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咳痰和打喷嚏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共用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短期内有一定免疫力。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故可反复感染。4、重症病例高危人群① 妊娠或产后2周健康女性;② 65岁及以上人群;③ 肥胖者(体质指数>30);④ 伴有以下基础疾病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免疫抑制者[如肿瘤、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HIV)病例]⑤长期居住于护理院或养老院者。三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新型甲型HIN1、H5N1和H7N9流感重症病例肺部病理改变基本相似,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伴急性间质性肺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广泛微血栓和血栓形成,透明膜形成。随着病程发展,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并且鳞状上皮化生的肺泡位于细支气管周围,呈灶状分布。并发脑病时表现为脑内血管阻塞、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尤其以脑中线区深部核团、脑干部位显著,但无单核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并发心脏损害时可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四临床特征1、季节性流感季节性流感主要由新型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周以内,多为1~3天。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起病急骤,前驱症状以发热、畏寒、咽痛为主,体温常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高峰,可达39~40℃,甚至更高或伴有寒颤,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干咳、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眼结膜充血、胸骨后不适以及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还可诱发哮喘发作。少见症状有咯血、复发性眼眶疼痛等。少数病例可不伴有发热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多呈自限性,病程第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和疲倦感可迁延日久,恢复常需1~2周。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和淋巴细胞减少,可伴有脓毒症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一般病程第2~4天后出现,或治疗后病情短暂好转,但又重新出现发热、咳嗽、咳脓性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有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继发院内感染时病死率显著增加,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低氧血症。罕见有中毒型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等症状,病死率极高。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流感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可明显降低(<800х103/L),且随着淋巴细胞减少而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应增加,是继发院内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部分病例可见血钾降低,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肌酐等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常包括有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曲霉菌)以及其它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重症病例肺组织或分泌物标本培养病毒滴度高。肺部影像学:病变广泛、多发,初期支气管血管周围、胸膜下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动态变化快,可迅速进展为弥漫性病变。2、人感染禽流感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HAI)是指人接触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而感染并出现以呼吸道感染、黏膜充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人禽共患疾病。甲型H5N1、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多引起重症肺炎,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 甲型H5N1禽流感潜伏期1周以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头痛、咽痛、流鼻涕、肌痛和腹泻。常有发热(>38.0℃),伴有咳嗽、咳痰,痰量多变、可为血腥痰。重症病例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迅速进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少数病例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神经症状。并发心力衰竭时,部分病例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实验室检查:大部分病例有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升高,重症病例可见白细胞明显降低。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疾病早期(发病3天左右)可见单个肺段或肺叶内局限性片状高密度影,呈肺实变或磨玻璃状改变。短期内可进展为大片状或融合斑片状影,其间见“支气管充气征”,累及多个肺叶或肺段,严重时呈“白肺”样改变。病情好转后,肺内病灶2周左右开始逐渐吸收,大部分炎症影吸收较快。部分病例在疾病后期出现肺间质改变或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索条影。2 甲型H7N9禽流感主要发生于我国冬春两季,截止至本共识定稿时,共发生了5次疫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70%病例为男性,且多伴有基础疾病。绝大部分病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潜伏期1~10 天,平均5天。第1~4次疫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虚弱、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恶心等。第5次疫情临床特征为发热、畏寒、咳嗽、肺炎。重症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多在病程第3~7天时发展成重症肺炎,伴有持续高热、咯血痰和呼吸困难,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少数病例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多有C反应蛋白增高。重症病例可见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生化检查可见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继发细菌感染时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且存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肺部影像学:重症病例病变进展迅速,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3、重症流感肺外并发症重症流感病例起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症流感,但一旦转为重症则病情迅速进展,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虽相对较低,但死亡率极高,故急诊医师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1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又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的高细胞因子血症。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长期高热、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其他还可见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脑膜炎、意识障碍)、皮疹、肺功能下降和淋巴结肿大等。有研究认为,重症流感继发HLH是病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机制,且大都需要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在骨髓、脾脏和/或淋巴结中找到噬血细胞增多的证据。HLH的临床诊断依据ASH-2009诊断标准:①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子诊断(HLH)或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XLP);②或满足以下4项中3项以上:发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最少2个细胞系减少)或肝炎;③同时满足以下4项中1项以上:噬血、铁蛋白升高、sIL2Rα升高或NK功能缺失或非常减少;④支持HLH诊断的其他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低钠血症。HLH发作的中位数时间是23天,病死率高达89%,死亡原因为难治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 神经系统并发症流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流感相关性脑病(influenza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IAE)、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瑞氏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IAE,发病机制不明确。IAE是指急性流感过程中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急性脑病伴双相性癫痫发作和晚期扩散和轻度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脾脏病变。依据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晚期。68%为男性,中位数年龄46岁(范围20~86岁),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发热、惊厥、癫痫发作以及意识模糊,还可有昏迷、嗜睡、头痛、定向障碍、行为迟缓、震颤、语无伦次、言语表达不清、失语症、谵妄、视力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60%病例脑电图显示为全面性或弥散性慢活动。90%病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9%~16%病例脑脊液PCR或培养可见流感病毒。影像学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类:①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以双侧丘脑受累为特征,基底核、脑干均可受累。病变区 CT 呈低密度,磁共振成像(MRI)呈长 T1、T2 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中央弥散受限的多发坏死灶,此类型即为急性坏死性脑病(ANE)。②弥散性脑皮质受累和弥散性脑水肿。脑脊液或脑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病例预后良好。3 心血管并发症流感心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和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相对较少。急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有关,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易多变,多在感染后4~7天出现,主要表现为与心功能不全相关的急性症状,包括气短、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等,严重者出现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查体可见与发热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脏扩大、肝肿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部分病例临床隐匿,直至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部分病例发病第6~14天时可出现心包积液。肌钙蛋白异常升高者相对少见,多可恢复。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自限性。部分病例病情可危重,死亡率显著增加。4 肾脏并发症流感肾脏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和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临床特征为肾功能在短时间(48小时)内急剧进行性下降,血肌酐绝对值增加≥26.5μmol/l,7天内升高至基线1.5倍以上,或者尿量减少[<0.5ml/(kg·h),持续至少6小时]。发生机制可能与横纹肌溶解介导的肾损伤、血容量不足致肾灌注减少、严重感染相关脓毒症的血管舒张状态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等多种因素有关。存活者肾功能多数能完全恢复。5 肌炎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文献报道,重症流感病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率为9.5%。临床特征有肌肉压痛、肌无力、不能站立、肌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以及急性肾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甚至死亡。6  DIC主要表现为出血、栓塞及微血栓衰竭,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水平低下,纤溶酶原含量显著减少,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激活的分子标志物显著增加。7  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4、特殊人群流感1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退化,以及常存在心肺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临床症状多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肺炎发生率高,可见气胸、脓胸,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和入住ICU的机率以及死亡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易出现肺外受累,如皮疹、凝血异常、脑炎、心脏损伤、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或仅表现为脏器功能减退。心脏损伤主要有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时易出现急性肺水肿。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无发热症状。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74,95%CI(1.07-7.01)]、糖尿病[OR=2.74,95%CI(1.01-7.46)]和急性肾损伤并发症[OR=14.69,95%CI(1.34-161.38)]是与流感病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独立因素。2 妊娠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和生理变化,妊娠或产后2周女性感染流感后多为重症,容易出现心肺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发生机制主要与Th2细胞参与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有关。临床表现有发热、体温常超过39℃,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咳血性痰、气促以及胸闷等症状,可有腹痛、阴道出血等。孕中晚期病例易发生肺炎,可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困难、ARDS、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研究表明,妊娠女性病例并发心肺损害时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随孕周增加显著升高,且合并心肺慢性疾患时, 早中晚孕期的入院率分别为无合并症妊娠女性的2.9倍、3.4倍及7.9倍。不良结局有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病理研究结果表明,H5N1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并可在胎儿肺内大量复制。3 慢性基础疾病人群慢性基础疾病减弱人体免疫机能,导致感染流感风险显著上升,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与健康同龄人群相比,其感染流感后病情更严重,可诱发加重原有疾病,死亡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1.3倍。5、不同类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目前临床已发现并经实验室证实部分禽流感病例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存在共感染的情况,如甲型H7N9禽流感共感染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型、甲型H3N2流感或乙型流感。五病原学检测1、急诊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快速鉴定流感病毒亚型对及时救治感染病例以及制定有效的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病3天内呼吸道标本检测阳性率较高。有创机械通气病例应尽快采集气管内吸引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而不应常规采集非呼吸道标本(如血、血浆、血清、脑脊液、尿和大便等)行流感检测。急诊采集病原学标本时除无菌操作外,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以防交叉感染。详细急诊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见图1。2、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1 病毒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急诊早期筛查诊断,采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测所采集的标本,数小时内可获得检测结果,缺点是不能区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该方法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标本质量、流感病毒亚型、病毒滴度以及采集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快速诊断试剂筛查季节性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分别为40%~80%,和10%~70%。H7N9禽流感病例上呼吸道标本中病毒含量较低,不同类型快速诊断试剂筛查敏感性介于35%~51%。病毒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结果较假阳性结果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因而对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疑似患者的流感诊断。检测结果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2 病毒核酸检测  用于早期诊断,采用逆转录PCR(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并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有研究报道认为病毒核酸检测是甲型H7N9禽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例首选的诊断方法。一项调查研究发现,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526例流感样症状病例中有48例病例呼吸道标本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呈阳性,检测结果呈阴性病例中约有1/3病例实施了Real Accurate Respiratory RT-PCR检测,结果发现有2例病例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提示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时仍不能完全除外甲型流感病毒感染。3 病毒分离毒株分离培养,是流感病毒确诊的“金标准”。采用鸡胚或猴胚肾细胞(MDCK细胞)接种病例呼吸道标本。3~4天后取鸡胚囊液或细胞上清液做血凝实验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阳性结果。该方法操作技术要求高且耗时久,不适用于流感病毒的早期快速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具有典型流感样症状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均呈阴性时也可行病毒分离检测。4 血清学检测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时有回顾性诊断意义,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六流感急诊早期诊断策略1、诊断标准1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流行病学是指发病前7天内病例曾到过流感爆发疫区;或与确诊(或疑似)流感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史;或有与禽类动物接触史;或曾到过活禽市场。2 流感样症状流感流行季节,有典型流感样临床症状,但无流行病学证据和病原学检测结果。3 临床诊断有流感样临床症状,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疾病。4 确诊诊断有流感样临床症状,病原学(病毒核酸、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呈阳性。2、诊断程序1 识别潜在的可疑急诊流感病例临床经验表明,重症流感患者在发现时多已延误了数日。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急诊医师应及时依据病例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潜在的可疑流感病例,并识别出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急诊发热病例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可疑流感:①伴有咳嗽、咽痛等急性呼吸系统症状;②近期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或活动场所已有人患病或活动场所有多人出现相似流感样症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可伴有乳酸脱氢酸(LDH)增高;③原有肺部疾病急性加重;④肺影像学表现(肺CT)符合病毒性肺炎。老年人新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以及重症病例出现发热或低体温也应考虑流感的可能。2 急诊早期筛查流程所有可疑急诊流感病例,均应尽早启动流感急诊早期筛查流程。建议采用急诊流感纸片法快速筛查可疑病例,筛查流程包括流感流行季节和非流感流行季节两个途径,详细流程见图2。对于有条件的急诊科,应积极开展敏感性更高的病毒核酸检测。3 启动疾病控制中心(CDC)病原学检查流程对不明原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满足以下条件时需及时启动CDC病毒核酸检测:①抗感染治疗无效,不能用常见细菌或真菌性感染解释时;②连续2次及2次以上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纸片法呈阳性,需要CDC进一步确诊流感的;③抗原检测纸片法连续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需要CDC行病毒核酸检测。详细流程见图3。4 重症流感病例的诊断对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警惕重症流感可能:①体温≥38.5℃持续超过3天;②明显头痛、头晕、肌肉酸痛、疲乏;③食欲极差、进食明显减少、呕吐、腹泻;④明显咳嗽、咳痰、咽痛;⑤流感症状持续3天未见缓解,加重或缓解后再度出现。急诊流感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时,诊断为重症流感:①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②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③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④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⑤合并肺炎;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5 危重症流感病例的诊断急诊流感病例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诊断为危重症流感 :①进展性呼吸衰竭,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②积极液体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 Hg;③急性坏死性脑病;④多脏器功能不全;⑤死亡。3、鉴别诊断流感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应注意与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鉴别。流感与普通感冒部分症状相似,但有些症状有所区别。通常流感病例全身症状重,而普通感冒一般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引起,全身症状较轻,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咽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咳嗽,不伴发热或有轻、中度发热,无寒颤,为自限性疾病,并发症少。鉴别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七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首次就诊时病情评估所有可疑、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病例急诊首次就诊时,均应详细评估病情,评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原有基础疾病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例有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病例分为单纯流感(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无并发症)、伴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无并发症)、合并哮喘病例以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等。对孕妇病例还应及时评估胎儿生命体征状况。流感病例首次就诊病情评估流程详见图4。2、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病情评估重症及危重症流感病例可运用以下方法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①运用肺炎严重批数(PSI)、CURB-65评估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氧合指数评估肺损伤程度。调查研究发现,甲型HIN1流感病例入院第1天氧合指数为150~235时死亡率为53.5%,随着氧合指数的降低,病例死亡率逐渐增加,氧合指数<150时死亡率高达71.42%。②运用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或 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病例整体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病例结局。③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参照肺外并发症诊断标准,评估病例是否合并有肺外并发症。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能没有严重呼吸道症状,但合并了急性心肌损伤、肾损伤、横纹肌溶解或脑病。3、病情再评估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未行流感筛查或筛查结果呈阴性,出现抗感染疗效不佳且病情进展迅速时,应及时重新评估病情,明确是否为重症流感病例。疑似或确诊流感病例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评估病情,明确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可能:①发病伊始即表现为严重病症病例(如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高血压和发热);②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又出现恶化的病例;③连续抗病毒治疗3~5天后病情仍未见好转病例。八治疗1、基本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重视对危重症病例的积极救治,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重症病例应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检验结果;同时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2、隔离与报告对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予以隔离,并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要求及时报告。对重症病例,最好转移至有隔离、监护和救治条件的医疗单位接受综合治疗。非住院病例应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避免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老年病例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抗流感病毒药物应用1 抗流感病毒药物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与神经氨酸酶的天然底物唾液酸竞争,选择性抑制病毒包膜上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酶活性位点,进而阻断病毒颗粒从被感染宿主细胞脱落,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间扩散,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WHO和美国CDC推荐其为抗流感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对新型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对H5N1和H7N9禽流感也有抑制作用。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不能使病例临床获益。规范、足量、及早、足疗程使用时有助于避免流感病毒耐药病毒株的出现。目前临床上常见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奥司他韦,其临床用方法以及肾功能不全时剂量选择详见表1、2。 奥司他韦:是唯一口服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前体药,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通过肝酯酶快速转化为活性形式奥司他韦羧酸酯(GS4071)。口服后3~4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在体内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气管、鼻窦、中耳等部位。经肾以羧酸原药的形式排泄,半衰期为6~10小时。适用于所有甲型流感病例,但抗病毒的时间窗非常有限,对已经合成的病毒无效,最佳时间窗是发病48小时内。临床研究表明,奥司他韦可使流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1%,病情严重程度减轻38%,并发症下降44%,住院率下降63%;发病48小时内使用时可使甲型H1N1和H5N1重症病例病死率下降50%。目前,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于2019年初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组织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耐药性方面,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率总体保持在极低水平。监控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大陆流行的A(H3N2)亚型流感毒株对奥司他韦依然敏感,分离的毒株中未发现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安全性方面,2011年荷兰《国际医药风险与安全杂志》曾组织“奥司他韦安全性高端论坛”,并刊登了对奥司他韦安全性再聚焦的相关文章,相关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可否定奥司他韦的安全性。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原型药从肾脏清除,半衰期7.7~20.8小时,感染24h或48h后注射单剂量药物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性H1N1和H3N2病毒的打击,同时肌肉注射能有效预防H5N1。研究表明:静滴300mg或600mg帕拉米韦治疗季节性流感时疗效和安全性良好。鉴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有限的临床应用数据,其仅适宜作为无法接受口服给药治疗的流感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并应在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扎那米韦:N-乙酰神经氨酸的4-脱氧-4-胍基类似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7岁以上人群,无口服制剂,仅能用于经鼻吸入给药,平均有10%~20%被吸收,1~2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仅2%,约90%以原型经尿液排泄,半衰期约为3小时。临床研究表明:应用扎那米韦可显著缩短流感病例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但并发症有明显增加。扎那米韦不能减少流感并发症或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2 M2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流感病毒M2离子通道抑制病毒复制,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两种。由于流感病毒已对其产生耐药突变,不建议临床使用。2 应用指征所有急诊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病例,不论是否有流感疫苗接种史,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抗病毒治疗:①就诊前2天内新发的流感病例;②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③与流感高危人群(尤其是严重免疫抑制者)有日常接触;④重症或危重症流感病例;⑤伴有其他重症或进展性疾病的病例;⑥健康服务提供者。3 应用时机   所有具有应用指征的急诊非重症流感病例,病原学确诊后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急诊重症流感病例应在发病48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病原学确诊结果。发病超过48小时的急诊重症病例,仍需予以抗病毒治疗,延迟启动抗病毒治疗与病毒排毒时间延长以及不良预后有关。对于不明原因急诊肺部感染重症病例,即使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亦应该经验性给予抗病毒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抗病毒治疗疗程一般为5~7 天,疗程结束后如病例病情仍很严重、有病毒复制依据或有免疫抑制状态时,可考虑延长抗病毒疗程。如病例忘记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尽快补用单次剂量,但如果离下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不补用,遵医嘱使用下个剂量即可。4、中医药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医药,防治流感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中医理论上讲,流感属于中医学的疫病、温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抗流感的基本原理是“祛邪”与“扶正”,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状态,减轻病理损害,具有多靶点抗病毒、耐药性低和退热效果佳等特点,在近年来多次流感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缓解病例流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作用。2011年8月国际著名期刊《Ann Intern Med》发表了由中国学者进行的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规范、严格的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结果显示,中药汤剂可以显著降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热持续时间。2017年连续二项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明确有效单体成分群组成和分子作用机制的注射液(热毒宁)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能快速退热,缓解恶寒、咽痛、乏力等症状,且耐受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5、临床各型流感的治疗1 流感样症状原则上仅予以支持对症处理,消除病例恐慌心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原则上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西药如酚麻美敏制剂、氨酚伪麻美芬制剂、氨咖黄敏制剂等,或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2 季节性流感治疗原则: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改善病例流感症状。严重咳嗽时可予以止咳祛痰药物。单纯流感病例:仅予以支持对症处理,但如果急诊医师判断病例有发展并发症风险时,应尽早予以奥司他韦、热毒宁注射液等抗病毒治疗。伴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病例:应尽早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发展并发症风险。高热持续不退病例:不能捂汗,可予以物理降温,多饮温开水。在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基础上,可酌情加用改善病例流感高热症状的退热药物。合并哮喘:在常规平喘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合并非病毒性肺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减少MODS等的发生。如病情迅速进展为ARDS时,按照重症流感病例处理。合并病毒性肺炎:按照重症流感病例处理。3 重症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所有进展迅速的不明原因急诊重症肺炎病例和确诊禽流感病例均要按照重症流感进行诊治。治疗原则:应尽早施以抗病毒、抗休克、器官功能支持、纠正低氧血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MODS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合并细菌感染时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治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氧合和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等。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呼吸支持治疗:予以及时、进阶的呼吸支持策略。肺外并发症治疗:①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目前无统一共识和标准。少量成功案例报道:奥司他韦联合类固醇、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或地塞米松联合依托泊苷或治疗流感相关HLH时可能有效。有研究报道,早期足量应用依托泊苷可显著提高H5N1禽流感病例的生存率。②流感相关性脑病(IAE):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乌司他丁和低温麻醉(34~36℃)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或联合大剂量抗病毒药物对IAE治疗可能有效,如并发DIC或MODS时,推荐血浆置换疗法消除各种炎性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加速脑损伤的恢复。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包括监测颅压、呼吸支持、抗惊厥发作、防治脑水肿及颅高压等。抗惊厥治疗药物有咪唑安定、安定、水合氯醛、鲁米那、丙泊芬、丙戊酸钠以及肌松剂。呼吸支持时避免过度通气,不可使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重症肺炎时完全有益的结论仅来源于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GC抗炎作用机制是有效抑制肺组织局部炎性介质的产生和炎性细胞活化,进而减轻肺损伤,改善氧合,阻止肺纤维化,并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但可继发耐药的细菌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国内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288例住院H7N9病毒性肺炎病例(年龄中位数58(45~68)岁,男性占69.8%),其中204例(70.8%)接受大剂量激素辅助治疗,COX回归分析显示大剂量激素延长甲型H7N9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增加30/60天病死率。2018年IDSA流感指南推荐: 除非有相关临床指征,不应使用激素治疗流感病例。基于SARS成功经验国内学者推荐:成人重症流感病例病程早期满足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使用GC:①短期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氧合指数<300mmHg,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脓毒症合并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推荐方案:氢化可的松 200mg/次,每日1次;甲强龙 80mg/次,每日2~3次。疗程3~5天,一般不超过1周。使用时要注重疗程短、小剂量和个体化。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应该常规使用。病原学监测:应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直至阴转。对症支持治疗:如重视营养支持,注意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衰竭。纠正内环境紊乱,尤其是血电解质紊乱以及代谢性酸中毒。6、妊娠女性治疗在流感流行季节,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妊娠女性感染流感后应尽早给予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同时病原学检测结果。发病2天内未行抗病毒治疗的妊娠女性死亡率明显增加。同时应尽早予以氧疗,必要时予以呼吸机支持,同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胎、防治并发症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支持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对病例的全身状况以及胎儿宫内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住院诊治。孕妇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注意做好对胎儿的防护。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妊娠期间使用扎那米韦和磷酸奥司他韦对胎儿和妊娠是安全的,未发现明显不良妊娠结局。对磷酸奥司他韦上市后的资料分析显示,2128例妊娠流感病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流产和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同期孕妇(包括感染和未感染流感病毒的孕妇),胎儿的出生缺陷也与药物无关。九院内防护1、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各项规定,制定急诊流感预防管理制度与流程,并认真落实。2、病例防护在就诊区域以醒目方式宣传流感的预防知识、就诊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流感病例及其陪同人员的防护意识,正确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流感流行季节急诊候诊室内应常规放置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发热、咳嗽病例来诊后予以佩戴手术口罩。病例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需要使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和口鼻。医用防护口罩能有效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可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3、医护人员防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在自愿基础上为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岗时均要严密做好个人防护,重视手卫生的作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接触被感染病例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立即洗手。接触重症流感病例时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鞋套、防护服、护目镜和呼吸保护装备N95口罩。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顺序:隔离服、N95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去除个人防护装备顺序:手套、护目镜、隔离服和N95面罩。在佩戴或去除个人防护装备之前和之后均要立即执行手卫生。进入隔离病房时穿干净的隔离服,离开时,应立即取下并丢弃。在门口或接待室去除个人防护装备,离开病房并关上门后取下N95口罩。实施气管插管、吸痰、雾化治疗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高风险程序时,最好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4、预防性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指征抗病毒药物不应用于常规或广泛使用于暴露前的预防。流感流行季节,暴露前需要抗流感病毒化学预防的人群包括:首先是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效果不佳或无疫苗)、流感并发症极高危人群(造血干细胞或肺移植手术后6-12个月)、短期内疫苗未起效的人群、暂时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以及流感风险岗位的工作人群如急诊医护人员等,应在暴露后48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暴露时间超过48小时,预防用药改为全剂量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持续用药直到整个流感活动消失。当出现症状时,应开展流感检测,并调整抗病毒药物为治疗剂量。用于预防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口服的奥司他韦和吸入扎那米韦等。十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认的对高危人群唯一效果明显的预防措施。适用人群:大于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以及医务人员为优先接种对象。通常推荐9-10月份进行接种。妊娠女性孕期前12周内避免接种流感疫苗。健康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有效预防流感感染可能性为59~83%。短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以及烧灼感等,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头痛、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微,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长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仅部分流感疫苗由于含有硫柳汞导致其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仍无证据表明硫柳汞对受其暴露的婴儿、儿童以及成人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流感和疫苗预防的认识,改进临床预防实践,推动临床医生对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认识并推荐给高危人群。十一小结本共识是根据现有文献、指南以及专家的临床经验制定,阐述了流感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流感的危害及流感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对临床医师,尤其是急诊医师在如何诊断流感、重症高危人群的识别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给予指导和推荐。我们期待未来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更新此共识。治疗流感不仅需要临床一线急诊医师的早诊断与早治疗,避免重症流感及并发症的发生,更是需要多学科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以降低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曾海 2019-10-20阅读量1.4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不...

病请描述:    每年随着冬季的到来,门诊因感冒就诊的小患者逐渐增多,小儿因为身体抵抗力较差,容易被病毒、细菌等侵犯。所以,患感冒的频率也相对增加。小儿反复的感冒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有所上升,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相差悬殊,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如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发生死亡。其实,临床上大多数为轻型病例,重症病例较少,作为家长非常担心感冒后引发病毒性心肌炎,长期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心肌炎,甚至其他更严重的心脏疾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成胜权一、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误区     ⑴孩子出现早搏症状就是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实际上,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早搏分为良性(功能性)和恶性(病理性)早搏,可以存在于一些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小儿也存在这种情况。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    ⑵心肌酶谱高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这也是不正确的,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⑶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就会转为慢性。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长期随访资料表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二、尽早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很重要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不易发现,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儿科是“哑科”,这给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儿科医生很难当。一般来说,半数以上的患儿开始时先出现感冒或腹泻症状,这些症状逐渐消失,经过数天或2-3周,孩子才出现心脏症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的体力变了,精神不好了,没有以前活泼了,经常愿意坐着或躺着。平时跑跑跳跳时才气喘嘘嘘,现在是不活动或是只有稍微活动也想长出一口气。由于病毒侵犯心肌,使机体缺氧,烧退了,脸色却总缓不过来,面色发灰、口唇发紫。严重时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另外,还要注意孩子的脉搏变化,安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或少于60次,形成过快或过缓,或者如果摸着脉,感觉到跳了几下就出现比较长的间歇,家长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出现了心律失常,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避免疾病的延误。三、确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依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有奔马律或心包炎表现;3.胸部X片或心脏超声显示心脏扩大;4.心电图显示明显心律失常,ST-T改变连续3天以上或运动试验阳性;5.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病毒感染史;6.有心肌炎症状至少2项;7.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8.心电图轻度异常;9.病程早期血清酶活性增高。四、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需要综合治疗    目前对一些病毒感染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仍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特别在急性期,充分休息能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肌病变的修复和疾病的康复,因此是主要治疗方法措施之一。药物治疗方面应给予促进心肌代谢和供心肌修复的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B族维生素、辅酶Q10等。有心律失常的病人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电复律、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有心力衰竭者,可使用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时间要根据病情而定,病程较长,一般一个疗程为3个月。多数需用药1~2个疗程,甚至个别用药1年至1年半。家长不要从外表看孩子“没事”了,就自行停药,以免反复。如能坚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五、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家长责任大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很关键,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告知家长,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⑴让孩子尽量卧床或安静休息,禁止或减少剧烈运动。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看书、听音乐等。⑵恢复活动,循序渐进,不可忽视。经过1~2个月的卧床休养,如果医生觉得孩子情况稳定,每天可以让孩子活动0.5-1小时,时间可逐渐增加,半年后可逐渐过渡到全日活动。经各项检查正常的,可让孩子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⑶营养全面,环境舒适。饮食上要有足够蛋白质,如鱼、肉、蛋、牛奶类食品;丰富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父母要防止孩子偏食或过量饮食。因卧床运动量小,会引起体重过多、过快地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成胜权 2018-12-24阅读量9164

儿科知识

病请描述: 儿科基础 一、概念 1胚胎期:是指怀胎最初8周,是小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2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4围产期:又称围生期指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5 婴儿期:出生后到一周岁(生长发育最迅速、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易患感染性疾病预防接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 6 幼儿期:又叫学步儿,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防止营养缺乏) 7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智力发育更完善、易患急性肾炎免疫性疾病、口腔卫生防止意外伤害) 8 学龄期:6-7岁至进入青春期(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 9青春期:女孩11-12岁至17-18岁; 男孩13-14岁至18-20岁( 生殖器官发育趋成熟) 二、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测量方法 (一)体重:出生---3kg; 3-5月---6kg(出生时的2倍); 1岁---9kg(是出生时的3倍); 2岁---12kg 出生前半年是第一生长高峰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体重的计算公式: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年龄×2+ 7(或8) (二)身长(高):出生----50cm; 6月----65cm; 1岁----75cm; 2岁-----85cm 2-12岁身长(高)估算公式: 身高(cm)=年龄×7 + 70cm青春期出现身高增长的第2个加速期 (三)头围: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脑积水 (四)前囟:1-1.5岁时闭合 。 早闭:小头畸形;过大:脑积水 后囟:6-8周闭合 (五)牙齿的发育:乳牙(20个):4-10月开始萌出,2.5岁出齐; 恒牙(32个):6岁左右出第一恒牙(6龄齿) 三、感知觉的发育:味觉:4-5月味觉发育的关键期 四、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或怀疑 3.学龄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新生儿与早产儿 一、概念:1新生儿期:指从出生脐带结扎到满28天内的一段时间。 2围产期:指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 3中性温度: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 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一) 新生儿分类: 1 根据胎龄分类-----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及以上的新生儿。 2 根据体重分类-----出生体重:指出生1h内的体重。 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不足2500g 的新生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 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 000g; 巨大儿 :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 3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 二、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鉴别表: 早产儿 足月儿 皮肤 发亮、水肿、毳毛多 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多 头发 乱如绒线头 头发分条清楚 耳朵 软,缺乏软骨,可折叠 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耳舟不清楚 指甲 未达指尖 达到或超过指尖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 结节>4mm,平均7mm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底遍及整个足底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少 男婴睾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 皱裂;女婴大阴唇不发育, 女婴大阴唇发育,可遮盖小阴唇 不能遮盖小阴唇 及阴蒂 三、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粟粒疹、乳腺肿大、假月经、上皮珠 四、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及时清理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 2保持适宜的体位、及时发现呼吸暂停 3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缺氧---间断低流量给氧 呼吸暂停:托背、弹足、水床 (二)保暖:娩出后的保暖:1擦干皮肤,头部保暖;2吸氧加热加湿;3物品预热; 3环境温度:足月儿22~24℃,早产儿24~26℃ ,湿度55~65%; 4早产儿加强体温监测,体重2000 g放入暖箱保暖 ;5 操作时注意保暖、防止保温过度. (三)喂养:提倡早哺乳;1足月儿生后半小时,早产儿生后2-4小时试喂糖水,6-8小时可喂奶、防止溢乳;2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维生素k11mg/天,早产儿连续3天 ,2周后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天,早产儿800IU/天 ,4周后开始补铁、维生素A、C、E (四)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1保持脐部干燥:保持干燥清洁,每日安尔碘消毒,注意有无感染征象;2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便后温水清洗、衣服柔软宽松 、尿布勤洗换 (五)预防意外伤害:正确的体位预防发生窒息,烫伤、坠落,预防医源性伤害 核对婴儿床号、性别、标志及母亲姓名及床号,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六)健康教育:促进亲子关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婴儿抚触 宣传育儿保健知识、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 营养缺乏性疾病 一、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1 概述:是由于热能的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2 病因:摄入过多、缺乏活动、遗传因素、其他:精神创伤、心理因素、 性别、出生体重 3临床表现:肥胖标准-----脂肪含量超过标准15%即为肥胖 体重/身高-----体重>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均值20%以上 ;轻度肥胖:>均值20-29% ; 中度肥胖:>均值30-49% ; 重度肥胖:>均值50%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 好发年龄:婴儿期、5-6岁、青春期;食欲旺盛、睡眠性呼吸暂停(1/3重度肥胖症)、皮下脂肪丰满、性发育提前、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 自卑、胆怯、孤独 4护理措施:1)饮食疗法:基本原则:低于机体能量消耗,满足基本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 每日食物供能总量的减少:低脂肪(20-25%)、低碳水化合物(40-45%)、高蛋白(30-35%) 优质蛋白质1.5-2.5g/kg·d ;鼓励患儿选择体积大、低热能的食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不吃零食。2)运动疗法: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容易坚持,有体重移动;运动量:以患儿最大耐受力而定,避免过量运动;鼓励家长参与。3)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心理负担。4)健康教育预防:孕期的预防,减少大量脂肪类食品的摄入;婴儿期定期检测体重变化及早干预;学龄前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参加体育锻炼;青春期,鼓励参加集体活动,树立信心。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概述: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骨骺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的骨骼病变,主要见于2岁以下小儿。 2发病机制:如图 VitD缺乏 3临床表现: 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 肠道吸收钙磷减少 初期(活动早期):神经精神症状:易激惹、夜啼 血钙降低 多汗、枕秃、无明显骨骼改变 甲状旁腺 激期(活动期):骨骼的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3~6月 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 PTH分泌增加 PTH分泌不足 方颅: 8~9月 破骨作用加强 血钙下降 前囟闭合延迟 低血磷 骨盐溶解释放 乳牙萌出延迟 胸部:1岁左右 钙磷乘积下降 血钙正常或偏低 手足搐搦 肋骨串珠 鸡胸及漏斗胸 骨钙化受阻 佝偻病 肋膈沟 四肢:手脚镯、下肢弯曲 脊柱: 后凸和侧弯 骨盆:扁平骨盆 肌肉松弛、神经-精神发育迟滞 恢复期: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血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后小儿、无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辅助检查正常 4护理措施:1)定期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2)合理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治疗2000-4000IU/d,口服1m,改为预防量400IU/d重症:20万-30万IU口服;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避免负重和强力牵拉;4)加强体育锻炼;5)预防感染;6)健康教育—预防 5预防:1)孕母(胎儿期):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注意饮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营养物质、妊娠后期在冬季补充维生素D;2)出生后婴儿:尽早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VitD 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VitD400IU/d早产儿:生后2周VitD800IU/d,3月后 VitD400IU/d 3)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呼吸系统疾病 一、解剖特点:上呼吸道-------鼻:鼻窦口大、婴儿无鼻毛、管腔短小、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意义:易感染、引起充血、水肿、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咽:狭小垂直、咽鼓管宽直短水平、富含淋巴组织;意义:易咽后壁脓肿,中耳炎。 喉:狭窄、漏斗形,富含血管、淋巴组织,粘膜柔嫩; 意义:易充血、水肿,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 管腔狭窄、粘膜血管丰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软骨柔软,右支气 管粗短、垂直肺弹力组织差、肺泡数量少; 意义:易感染、充血、水肿、阻塞,并发肺气肿及不张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节律------ 呼吸频率: 新生儿:40~45次/分; <1岁:30 ~ 40次/分 2~3岁:25~30次/分; 4~7岁:20~25次/分;8~14岁:18~20次/分 婴儿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易节律不齐 肺活量小 呼吸类型、功能-------类型:婴幼儿腹式呼吸;以后胸腹式呼吸;功能:“三小” 潮气量小 三、小儿支气管哮喘 : 肺容积小 概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先兆症状: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痒、眼痒、干咳 典型症状:喘息和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胸闷 发作以夜间和晨起为重,可自行或用药后缓解 一般体征:紧张、烦躁、端坐呼吸、紫绀等 肺部体征:呼气延长和双肺哮鸣音、肺气肿征象 其它:奇脉、呼吸肌疲劳表现(三凹征、反常呼吸) 哮喘分期:急性发作期 治疗: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 治疗上应坚持预防复发和缓解发作相结合的原则。抗炎治疗是哮喘现代治疗的核心,糖皮质激素是 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的主要给药方式。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常见护理诊断------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大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有关。 焦虑:与哮喘反复发作与关。 知识缺乏:家长或患儿缺乏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注意适当的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1)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2)持续低流量的吸氧,氧浓度为30%--40%,定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4)为患儿定时排背,鼓励患儿有效的咳嗽,促进分泌物的排出;5)保证摄入足够水分,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6)遵医嘱用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时协助医生共同抢救 4心理护理:安慰患儿,减轻精神紧张 5健康教育:指导呼吸运动方法、介绍用药方法及预防知识 心血管疾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未明,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畸变,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宫内感染:风疹孕母接触大量放射线、孕母代谢性疾病、药物、酒精 )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型(潜在紫绀型)最常见50%:VSD(室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缺损 )、PDA(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四联症(TOF);无分流型(无紫绀型):肺动脉狭窄 (PS) 1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症状:1)生长发育迟缓2)反复呼吸道感染3)呼吸困难4)喂养困难 5)活动耐力下降6)心力衰竭 2右向左分流先心病的症状:1)青紫2)杵状指(趾)3)高血色素4)活动能力下降5)蹲踞 6)缺氧发作 二、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 小型缺损(缺损<0.5cm)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中型缺损(0.5~1.0cm)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及 大型缺损(>1.0cm) 心力衰竭;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2、心电图 :小型室间隔缺损者心电图基本正常; 治疗:不一定需要治疗 中型缺损者左心室肥大; 5-6岁做手术 大型缺损者有左、右心室肥大 反复肺炎心衰者:可在6月-2岁内做手术介入治疗 三、房间隔缺损:是第二位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易患呼吸道感染。 2、ASD的治疗:介入性治疗----双盘堵塞装置、蚌状伞或蘑菇伞关闭缺损;房间隔修补术 四、动脉导管未闭 :是第三位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导管细小者,临床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患儿疲劳、多汗,生长发育的落后,易 合并呼吸道感染;周围血管征;差异性青紫(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下半身青紫)。 2、PDA的治疗:早产儿于生后一周内,用布洛芬治疗;介入治疗(用微型弹簧伞堵塞动脉导管) 手术结扎或切断缝扎导管 五、法洛四联症:是小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1、临床表现:青紫(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蹲踞现象(于行走活动时,常主动下蹲片刻)、缺氧发作(多发生于婴儿期在吃奶或哭闹时)、杵状指趾、脑血栓、生长发育落后 辅助检查:典型者心影呈靴形 2、治疗:外科治疗:多在1岁内手术治疗(以根治手术为主、姑息手术) 缺氧发作时给予(膝胸卧位、吸氧、皮下注射吗啡、纠正酸中毒) 3常见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先心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关。 生长发育迟缓 :与先心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心力衰竭。 焦虑: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担忧有关。 4护理措施:1)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保证休息、适当活动;2)保证营养、耐心喂养;3)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4)观察病情:生长发育、生命体征、并发症,注意心功能状况,发现心衰,配合医生抢救;5)避免剧烈哭闹、过饱和便秘,防止缺氧发作;6)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应供给足够的液量,防止血浓缩致血栓形成;7)心理护理:解释病情,解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和对手术的恐惧。 六、病毒性心肌炎:1病因:任何病毒感染均可累及心脏,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型)最常见 2临床表现:轻症:无自觉症状或乏力,仅心电图的异常;典型表现: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乏力、气促、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等;体征:心动过速(或过缓),第一心音低钝,期前收缩、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 重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3 常见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4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有心衰及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对症处理;4)健康教育: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强调休息对心肌炎恢复的重要性;告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识;带药患儿,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副作用;嘱咐患儿出院后定期到门诊复查。 消化系统疾病 一、体液平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正常。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体液的总量-----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越大 体液的分布---年龄越小,细胞外液量相对越多; 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二.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 脱水:指水的摄入不足和丢失量过多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2等渗性脱水的程度:如右图 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3脱水的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 体重下降 <5% 5~10% 10% 钠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精神 稍差 萎靡烦燥 淡漠昏迷 不同性质脱水的比较(如下图): 眼泪 少 明显减少 无 等渗 低渗 高渗 尿量 稍少 明显减少 无 发生率(%) 40~80 20~50 2~12 皮肤弹性 尚可 较差 极差 失水与失钠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唇粘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血清钠 130~150 <130 >150 前囟眼窝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 丢失的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循环情况 正常 四肢稍凉 休克 等渗性脱水原因:急性腹泻、呕吐、胃肠液引流、肠瘘及短期饥饿; 低渗性脱水原因: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大汗后只补充水分、大面积烧伤 高渗性脱水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 4低钾血症:血钾 <3.5 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骨骼肌(无力(弛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平滑肌(腹胀、肠鸣音减弱、严重肠麻痹) 心血管: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或减慢、心衰、猝死,心电图改变 5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代谢絮乱使血浆中[H+]增加或[HCO3- ]减少所引起,是小儿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类型。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症状不明显,主要靠病史和血气分析作出诊断 重度酸中毒:呼吸深快、口唇樱桃红、腹痛、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昏睡、昏迷 三、常用液体的配制:溶液张力:指溶液中电解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1 非电解质溶液---仅用于补充水分和部分热量;无张,不能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5%和10%GS 2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纠正酸碱紊乱 0.9%NS和复方氯化钠溶液是等张溶液;3%氯化钠(高张)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制剂为5%高张液,1.4%溶液为等张液 乳酸钠:制剂为11.2%溶液,1.87%溶液为等张液 10% 氯化钾:溶液的浓度≤0.3% 3混合溶液-------1:1溶液:1份生理盐水和1份5%或10%的葡萄糖溶液为1/2张液体 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溶液为等张液体 2:3:1溶液:2份NS、3份5%或10%的GS、1份1.4%NaHCO为1/2张液体 4:3:2溶液:4NS、3份5%或10%GS、2份1.4%碳酸氢钠为2/3张液体 四、液体疗法: 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 →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步骤: 口服补液-----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及轻、中度脱水的治疗 补液量:轻度脱水50~80ml/kg 补液方法:少量多次口服 中度脱水80~100ml/kg 所需液量8~12小时内服完 静脉补液------ 适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较重的患儿 (1)纠正脱水:定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的总量,在禁食的条件下24h: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定性----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张力溶液;原则:先浓后淡 定速----根据脱水程度及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确定;原则:先快后慢 累积损失量 定量(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 补充: 定性--等渗脱水:1/2~2/3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4~1/3张 定速----原则:先快后慢;重症:先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 继续损失量 定量(补液量)----丢多少补多少 补充: 定性(补液成分)----一般按1/2~1/3张补给 定速(补液速度)-----于补完累积损失量后12~16h内均匀滴入 生理需要量 定量(补液量)-------约为60~80ml/kg.d(包括口服) 补充: 定性(补液成分)----一般按1/5张补给 定速(补液速度)------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6h内均匀滴入 (2)纠正酸中毒:轻、中度:无需纠正,病因处理;重度:按化验结果给予矫正5%NaHCO (3)补钾:见尿补钾;口服或静脉:静脉补钾剂0.15~0.2g/kg,浓度不超过0.3%(新生儿0.15%~0.2%),每日总滴注时间不少于6~8h (4)补钙:出现低钙症状时,10%葡萄酸钙5~10ml静脉缓慢注射 结缔组织病 一、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乏力,低热等;皮肤紫癜:高出皮面,初为粉红色斑丘疹,后呈棕褐色退压之不退色,下肢、臀部多见,对称性、伸面为主,可伴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1-2周消退,不留痕迹);消化道症状:皮疹发生1周内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血便)关节肿痛:游走性,多为大关节,不留畸形);紫癜性肾炎:紫癜发生后出现病情轻重不一,多数可自行痊愈。 2治疗:无特效疗法,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荨麻疹:抗组胺药、钙剂;消化道出血:无渣;严重者禁食;腹痛:解痉剂;紫癜:VitC;腹型紫癜:皮质激素;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 3常见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变态反应性血管炎有关。 疼痛 :与关节疼痛和肠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肠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紫癜性肾炎:与肾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4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及病情严重者卧床;2)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和以前未吃过的食物,消化道明显出血者:禁食,大便潜血阳性者:无渣,少渣,流食 3)皮肤护理 4)关节肿痛的护理,选用功能位、热敷;5)腹痛的护理:卧床休息严密观察;6) 健康教育:安慰病人,给予解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出院指导,嘱病人定期复查。 二、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1临床表现:发热:首发,(持续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无效;)皮肤粘膜的表现(:皮疹:向心性、多形性);粘膜:(球结膜、口咽唇粘膜充血);手足硬肿:(指趾梭形肿胀,疼痛,关节强直);指趾端脱皮;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一过性);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瘤:最严重);其他(关节肿痛、蛋白尿、呕吐、腹痛、腹泻、呼吸系统) 2治疗:阿司匹林:首选,30-100mg/kg.d,2W;3-5mg/kg.d;丙种球蛋白: 2g/kg,10天内用药 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皮质激素:促进冠状动脉的修复 3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 口腔粘膜改变:与小血管炎有关 潜在并发症:冠状动脉瘤:与冠状动脉受损有关 4护理措施:1)发热的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半流质饮食;2)皮肤、口腔粘膜及眼睛的护理: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3)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 4)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阿司匹林、丙球;5)健康教育:多给患儿精神安慰,减少不安心理。 血液系统疾病 一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肝脾造血、骨髓造血)、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 血象特点:血容量多;白细胞:总数---生后渐减少,8岁同成人;分类---四六两交叉,七岁同成人 1 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生理性溶血、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小儿在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降至11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3个月后可自然恢复。 2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诊断标准:WHO 6个月-6岁-- <110g/L ;6岁-14岁-- <120g/L 贫血的程度:如图(Hb含量(g/L)) 程度 6--14岁 新生儿 贫血的分类: 轻度 90~120 144--120 按病因分失血性、溶血性、生成不足性贫血 中度 60~90 120---90 按形态学分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 重度 30~60 90---60 性、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极重度 <30 <60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1、病 因:先天贮铁不足、铁的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过快、铁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皮肤苍白,易疲劳,精神萎靡,年长儿诉头晕、耳鸣 髓外造血的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非造血系统的表现: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其他:皮肤粘膜改变,生长迟,易合并感染: 3治 疗:1)祛除病因;2)补铁治疗:口服铁剂:用二价铁元素,元素铁4-6mg/kg.d 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3)疗程:铁剂的治疗应至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停药,以补足储存铁;4)输血治疗 4常见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和患儿缺乏营养知识; 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 铁剂 5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2)合理安排饮食,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口服铁剂---以元素铁计算,一般4-6mg/kg.d 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 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避免与牛奶、钙片、茶水同服。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观察药物疗效----症状减轻,用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升高,一周后血红蛋白渐升高。观察药物副作用。预防感染。防止受伤。健康教育---贫血纠正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关键。 三、急性白血病 根据增生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2)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感染,多为高热;3)贫血;4)出血; 5)组织器官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睾丸浸润、绿色瘤 2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化疗原则:按型选择方案,联合、足量、间歇、交替、长期;化疗程序:分阶段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巩固强化、髓外白血病预防治疗、维持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交替(疗程一般2.5~3.5年) 3护理措施:1)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房间每日消毒);皮肤粘膜的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注意事项(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避免预防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 2)预防出血:注意休息;润滑鼻粘膜;禁食过硬、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玩具的安全 3)用药的护理----静脉化疗的注意事项:需有计划地选择使用血管,随时观察输液有无渗漏,有些药物应避光,观察和处理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粘膜损害、泌尿系统;4)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5)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神经系统疾病 一、小儿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1 临床表现:发作时全身或局部肌群突发阵挛 、松驰交替或强直性抽搐;双眼凝视;口吐白沫、紫绀;意识障碍→清醒→疲倦而睡觉;可伴大小便失禁、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大多在5-10分钟之内 2高热惊厥---单纯型高热惊厥的特点:年龄------6个月-3岁;抽搐时间----发热24小时内; 发作时的体温----病初体温骤升多在38.5℃以上;神经疾病----无; 惊厥发作表现-----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 惊厥持续时间----短,极少超过10分钟 惊厥次数----少,一次性病程多为一次;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脑电图----热退1-2周后正常 ; 预后------良好 3惊厥持续状态:如惊厥时间超过30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 4治疗原则:迅速控制惊厥发作、防治脑水肿、寻找和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一般治疗---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降温,建立静脉通道,取血化验 纠正代谢紊乱;控制发作----地西泮(安定)为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 对新生儿惊厥-----低血糖:静脉注射25%葡萄糖;低血钙:给予10% 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缺乏或依赖症:静脉注维生素B6。 5 护理措施:1)做好抢救工作;2)防止窒息:立即松解衣扣,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3)防止外伤:不可约束患儿肢体、防止舌咬伤、防止跌伤意外;4)降温;必要时吸氧;5)药物治疗和护理;6)病情观察:观察惊险厥类型(全身发作、局限性抽搐),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伴随症状 二、癫痫临床表现: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症状发作、精神症状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发作演变为全面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1治疗原则:彻底祛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坚持长期规律治疗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按发作类型选药、掌握正确开始治疗的时间、尽量单药治疗、合理联合用药、物剂量个体化、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注意观察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2护理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和休息、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介绍用药原则、定期检查)、癫痫发作的护理(立即松解衣扣,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不可约束患儿肢体、防止舌咬伤)、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病 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产前----宫内窘迫 产时-----窒息 产后----- 重度贫血等 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改变、颅高压、脑干症状 3治疗:1)支持疗法:三支持)供氧,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周身和各脏器足够的血液灌注,使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5.0mmol/L) 2)对症(三对症):控制惊厥(苯巴比妥钠、安定);治疗脑水肿(速尿、甘露醇限制液体入量);控制及缓解脑干症状(纳洛酮) 3)亚低温治疗:适用于足月儿 4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监测氧浓度及效果); 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前囟、肌张力、药物反应:呼吸抑制);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循环水冷却法;头部温度34-35℃;身体保暖35.5℃:远红外/热水袋;防止硬肿症、烫伤;复温缓慢>5小时,避免引起低血压;监测: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出入量等);新生儿早期干预(体能康复训练、智能发育干预) 四、脑性瘫痪 1病 因:早产、低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先天发育异常、胆红素脑病、宫内感染 2临床表现:1)基本表现: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神经反射异常 2)临床分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3)痉挛型:最常见,占60~70%上肢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手指屈曲紧握),拇指内收、下肢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行走时踮脚、剪刀样步态 4)不随意运动型:占20%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时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不严重、肌张力正常 5)共济失调型: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 6)强直型:很少见、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 7)震颤型:很罕见、2岁后有震颤和步态不稳、轻度智力低下、肌张力低下型、四肢软瘫、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 3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急救与重症监护 一、急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180mmH2O(3岁以上) 1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血压增高、心率减慢、呼吸减慢不规则)、眼部体征、头部体征?(前囟改变、骨缝开裂、头围增大)、惊厥、肌张力增高、脑疝(枕骨大孔疝、小脑幕切迹疝) 2治疗:降低颅内压(脱水疗法、侧脑室控制性引流、控制性过度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低温亚冬眠疗法);液体疗法(保持患儿在轻度脱水状态);防治呼吸衰竭;病因治疗 3护理措施:1)体位----安静卧床,头肩抬高30°,如有脑疝症状应平卧;2)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防止颅内压的骤然增高---避免突然搬动患儿头部、避免胸内压或腹内压增高、呼吸道梗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及时控制癫痫发作;3)监测生命体征;4)监测神经系统---意识状态、瞳孔、神经症状体征;5)监测血气、水电解质;6)监测药物使用效果与副作用---甘露醇(气温低时先加温使结晶溶解,15--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避免药液漏出血管外);速尿;侧脑室引流:2-3滴/分;控制性过度通气:监测血气;亚冬眠:35℃ 7)昏迷患儿注意眼、口、鼻、皮肤的护理 二、心肺脑复苏CPR 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症状体征----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或心动严重过缓;;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以上为主要条件;瞳孔散大、紫绀为参考依据。 2心肺复苏的常规步骤:基础生命支持: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C人工循环 高级生命支持: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除颤 后续生命支持:G病情评估、H脑复苏、I加强护理 A 开放气道:平硬地,去枕,仰卧,伸直气道,清除分泌物、异物、呕吐物 通畅气道方法:推荐:仰头抬颏法 较少:托下颌法 B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囊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标准:完全覆盖住口鼻,观察到胸廓起伏,吹气时间>1S,儿童18-20次/分,婴儿30-40次/分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位置----1岁以内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下缘,1岁以上胸骨中下1/3交界处;方法-----1岁以内2或3指按压/双拇指环抱按压1~7岁单掌法/叠掌法或与成人相似 深度---达到胸廓1/3~1/2;频率---100次/分;两次按压间隙胸廓充分回弹,最短的中断胸外按压,按压通气比30:2 D.药物治疗:用药途径:静脉通道、气管内、骨髓腔内(肾上腺素:首选) E 心电监护 F 除颤:首次除颤2J/kg,之后可选用4 J/kg,一次电击后立即进行CPR G病情评估 H 脑复苏:氧疗;降低颅内压;降低脑细胞代谢率(低温疗法);促进脑细胞恢复;应用皮质激素;消除

徐刚 2018-11-09阅读量1.6万

秋季腹泻病 悄然来袭

病请描述:秋季腹泻病悄然来袭年复一年的秋天已经悄悄地来临,对于婴幼儿来说,轮状病毒肠炎是每年秋季好发病的季节,因此从前也俗称其“秋季腹泻”病。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4岁以后很少发病。发病后没有特效的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如果使用抗生素反而更加重了胃肠道微生态的失衡,造成腹泻迁延不愈。自然病程一般7~10天,如果经过合适的治疗病程大约5天。大便化验可见脂肪滴,一般没有红白血球和脓球。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潜伏期1~3天。发病急、伴有发热、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臭味、每日5~10次或10次以上。轮状病毒肠炎一般预后良好。但是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可以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肺炎、脑炎、感染性休克等合并症。预防措施要点1、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人工喂养建议选择富含α-乳清蛋白和寡聚糖的配方奶粉。2、做到科学护理,孩子的所有进口的玩具、食具都要消毒干净。3、讲究个人卫生,包括护理人员和婴幼儿,做到配奶前、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归来请将外衣脱去再亲密接触孩子。4、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减少感染机会。关于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应及时给孩子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孩子满6个月时可进行接种。因为近2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唯一安全、有效的免疫疫苗。预防效果明显,其接种后的保护率为73.72%,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90%以上。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主要用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6个月~3岁以内的小儿每年口服1次,3岁~5岁的小儿只需口服1次即可。每次口服3ml(1支)服苗前后30分钟内不吃热的东西和喝热水。服苗前、后与其它疫苗的使用间隔应在2周以上。

赵忠焕 2018-09-25阅读量1820

心肌炎患者要如何护理

病请描述:心肌炎患者要如何护理? 1、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十分重要,特别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于容易得感冒的朋友,在日常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劳,要有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另外,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预防心肌炎。 2、体育锻炼 在恢复期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太极拳等,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有助于康复。 3、适当休息 如果是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2-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就需要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而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熬夜,预防心肌炎。 4、劳逸结合 如预防心肌炎,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5、饮食调摄 在饮食方面,适宜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吃葡萄糖、蔬菜、水果;但切忌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食物。另外,不能抽烟喝酒,因为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影响心肌供血,饮酒会造成血管功能失调,故应戒烟忌酒,预防心肌炎。

陆委 2018-08-31阅读量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