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病毒性心肌炎 > 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内容

心肌炎:一个容易误诊而又不能...

病请描述: 前不久,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室接诊了一位奥运志愿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要症状举例,经过检查怀疑为心肌炎,经治疗症状缓解后患者要求离院,但考虑到心肌炎的潜在风险,我们的医生把他留了下来,结果后来病人发生猝死,由于治疗及时,病人抢救成功,现已基本康复。设想如果当时把他放走,在大街上发生这种情况,后果就很难想象了。那么,心肌炎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徐浩心肌炎是怎样引起的?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急性心肌炎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心肌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肌炎;②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③化学、物理、药物毒性等造成的心肌损害。其中以心肌受到病毒感染而诱发者为最多,较明显的诱因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当病毒感染心肌后,病毒既可以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也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心肌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轻者可无症状,或有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软弱乏力等不适;重者病势凶险,可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凡在感冒或腹泻后,在短期内 (一般病后 1- 2周 )发生心慌、胸痛、胸闷气短、疲乏、面色苍白、多汗、头晕、心前区不适或抽搐,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不得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心肌炎能否治愈,会遗传吗?心肌炎不会遗传,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转归很好。经过休息、治疗和医生的定期随访,是可以痊愈的。仅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肌炎要既重视又不要“扩大化” 对心肌炎要既重视又不要“扩大化”。近年来,大家可能发现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与我国儿童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在心肌炎的诊断上放的过宽,有些单位将年轻人的早搏、胸闷、胸痛等症状都归为心肌炎;对病毒的检查没有资料,即冠以病毒性的病因。于是“心肌炎病人”数目大量增加,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住院、检查、治疗、休学和缺勤,除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外,还引起许多家庭的无谓惊恐。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修订了心肌炎的诊断标准,较以前更严格一些,这有利于防止‘扩大化’,从而避免家长与患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得了心肌炎该怎么办?病毒性心肌炎一经确诊,急性期病人应充分休息,轻症者在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后,还需要休息至少3个月,重症者应休息半年至1年。治疗上可采用抗病毒药物,如用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及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 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 A、细胞色素 C等,来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有助于损伤心肌的修复。此外,运用中药辨证论治,适当应用板兰根、连翘、贯众、虎杖等清热解毒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疗效。得了心肌炎必须休学吗?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在此期间有些心肌炎患者因不愿意耽误课程,会坚持到学校学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心肌炎还可以引起猝死?心肌炎也可以引起猝死,尤其是剧烈运动后,这不是危言耸听。本文开始所给出的病例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由于青少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对轻微症状常不予注意,以致在活动中病情急剧恶化。因此,要提醒青少年朋友注意,一旦有症状产生,即应注意休息,停止参加剧烈运动并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也可以继续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为什么有的人心肌炎不容易好? 1、治疗不够及时:轻型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较轻,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的少见,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也可能忽视而漏诊,未能及时休息治疗,致使病情拖延、加重,甚至已发展为慢性。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2、不重视休息:没有坚持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使部分家长不重视,在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或经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继续用药,参加一切体育活动,使病情迁延或加重。3、反复感染:患心肌炎后部分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炎加重及复发,故在心肌炎的病程中,应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感冒或其他感染,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4、没有坚持长期随诊:定期门诊随诊能对病情有系统观察,得到医生的指导,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顺利恢复。5、与病情轻重有关:轻中型病例,经正规休息和治疗,大多数能彻底恢复;重型病例因其病变广泛、严重,发病较急,即使积极抢救,正规治疗,病情易于迁延或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怎样预防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首先预防感冒及肠道消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住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各种病毒感染。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千万不能吸烟、酗酒。另外,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有心肌炎后遗症怎么办?心肌炎急性期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有极少数的患儿会发展成为心肌炎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时候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而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常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曾治一山东烟台心肌炎女孩,心慌、乏力,休息时心率达100次左右,活动后加快更为明显,很是苦恼,不得已而休学,曾多方求治效果不显。根据患者正虚邪恋的特点,采用益气养阴,清热透毒,养心安神之法,加减调治月余,症状明显减轻,已恢复正常上学。

徐浩 2020-03-13阅读量8324

感冒腹泻要当心,心脏也患重炎...

病请描述:感冒腹泻要当心,心脏也患重炎症 -谈谈病毒性心肌炎 李小荣   一提起心脏病,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起搏器”等…。本文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心脏疾病-心肌炎。顾名思义,就像细菌感染导致肺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炎一样,心肌炎也就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感染了心脏而导致心肌发生炎症,因这种病原菌多为病毒,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 1、心肌炎发病年龄 心脏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在内的多种疾病往往是老年病、慢性病,多为40岁以上人群易得,年龄越大发病人数越多。而本文所讲述的心肌炎与这些不同,往往是年轻人易得,可以是几岁的儿童,可以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30岁左右的青壮年,以20-40岁⼈群最为多⻅,但极少是老年人。因此,对于有胸痛、胸闷不适的儿童、青少年、青壮年务必当心该类疾病。 2、心肌炎的病因 大多数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可以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那这种病毒从哪儿来呢?它们可能与引起我们日常的感冒、腹泻的病毒相同,这些病毒可以感染呼吸道引起感冒,可以感染肠道系统引起腹泻,同样也可能感染侵犯心肌,从而导致心脏内炎性细胞浸润,引发心肌水肿、充血、损害。因此日常生活中一旦有病毒性感冒、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急性腹泻、皮肤感染等,不可轻视,如果这些病毒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机体及时的清除,病毒就可能随流动的血液来到心脏引起心肌炎,病情严重者则可能致命。 3、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1)  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毒感染心肌的严重程度,变异很大,每个人表现不一样,轻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重症爆发性心肌炎也可以短时间内猝死。 2)  大约一半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 1~3周有过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有人表现为皮肤病毒疹。总之多数人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病毒感染的病史,然后再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此时务必当心病毒性心肌炎,别把感冒腹泻发热不当病。 3)  当病毒侵犯到人体时,大多数情况不会有任何症状,机体可以启动免疫系统清除掉病毒。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肆无忌惮的病毒才有可能侵犯到心脏,伤及心肌。我们临床上也发现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是由于加班、熬夜、劳累、不规律作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给了病毒感染心脏的可乘之机。 4)  心脏表现:病人往往表现为心悸不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全身酸痛、乏力、眩晕。重度病毒性⼼肌炎病情凶险,可在短时间甚至是24小时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70%-80%。 5)  其他表现:轻症病毒性心肌炎多单纯累及心脏,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毒不仅导致心脏感染出现心脏不适表现,也可以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侵犯肝脏可以导致食欲减退、乏力,转氨酶升高甚至肝衰竭;侵犯肾脏可以导致少尿、无尿、肾功能减退甚至急性肾衰竭等。 4、治疗 1)  目前医学界没有特别有效的杀死病毒的治疗措施。多数急性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如同普通感冒时医生建议我们好好休息、多喝水一样,不少人连药都不用吃也可以自行好转。病毒性心肌炎也一样,只要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一般可以自行好转。 2)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好好休息,避免熬夜、疲劳、运动等,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同时应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营养。 3)  当心脏严重受累较重时要住院治疗,按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一旦当心脏传导系统受累,出现心率极慢甚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保证病人心律稳定。 4)  中医中药在心肌炎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可采用黄芪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 5)  ECMO:全称叫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为“膜肺”,也可戏称为“魔肺”。“魔肺”可以替代人体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也可以部分代替心脏功能,因此对于严重心肺功能受损的重症心肌炎患者,“魔肺”可以暂时替代心肺功能,让病人的心脏、肺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5、预后 心肌炎一般分为急性期(发病三个月内)、恢复期(三个月后至一年),慢性期(一年以上)。 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和急性期的修养后能痊愈并完全恢复日常工作生活,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有部分患者可以在一年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以后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这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防止心脏功能恶化。 5、建议 1)  感冒、腹泻也是病,大众对此要当心,症状较重务必应及时就医。 2)  如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特别警惕,这很可能是“心肌炎”的重要线索,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 3)  心肌炎尚无特效药物,恢复主要靠自身抵抗力,确诊心肌炎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或上学,休息为主,卧床1-2周,在家修养3-6个月。 4)  确诊心肌炎后应按医嘱服药,尽可能平稳度过急性期。 5)  心肌炎出院后应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检测心脏整体情况,一旦出现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要及时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

李小荣 2020-03-02阅读量9192

心力衰竭防治系列知识(五):...

病请描述:心力衰竭的根本问题就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和吸收血液功能下降。引起心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就是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和心脏负荷长期过重及心室充盈受限。常见心衰的基本病因包括:1、心肌病变:各种病因,比如病毒、细菌、重金属中毒、化疗药物、严重持续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及心肌细胞过度凋亡。多见于弥漫性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大面积心肌梗塞。1)心肌炎:即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型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2)心肌病:共有四种类型,即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它们的共同特点:易疲乏、活动后心慌和呼吸困难,部分人伴有下肢浮肺。本病预后较差,只能对症治疗。3)心肌代谢障碍:冠心病、肺心病、严重贫血等,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维生素B1缺乏使ATP生成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2、心脏负荷长期过重---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不全。1)压力负荷过重:即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慢阻肺、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瓣狭窄。2)容量负荷过重:即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又称前负荷。左心室前负荷过重的主要原因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室前负荷过重的原因为肺动脉瓣膜或三尖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伴有左向右分流、甲亢、贫血及动-静脉瘘等高动力循环状态。3、心室充盈受限: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塞等心包疾病。

罗仁 2020-02-03阅读量8092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病请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 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咽干、咳嗽和鼻后滴漏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有关。2-3 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体检可见鼻腔豁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一般经 5-7 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 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 A 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愕、愕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 4-6 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 39℃ 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以咽炎为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可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应予警惕。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 X 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瞒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 1-2 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二)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起病急, 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患者鼻洗液中黏 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 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 PCR 方法检查病毒,可供鉴别。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 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四)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病。 患病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一)对症治疗 对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患者应给予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亦可局部 滴鼻应用。必要时适当加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二)抗菌药物治疗 目前已明确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菌药物。除非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咯黄痰和流鼻 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用药,可选口服青霉素、第一代头饱菌素、 大环内醋类或哇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 由于目前有滥用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所以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 2 天一般无需应用。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四)中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预防】 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人。 附、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 轻微。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 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 害人类生命安全。 【病原体】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 RNA 病毒。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 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抗原变异是流感 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的变异。甲型流感病毒 H 有巧种,N 有 9 种。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 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 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 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流感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 散发流行以冬春季较多。患者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临床表现】 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潜伏期 1-3 天。有明显的流行和暴发。急性起 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鼻咽部症状较轻。可有食 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 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 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经敏感 细胞过夜增殖 1 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快速血清病毒 PCR 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 1.隔离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2.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3.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 制,降低致病性,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耐药性 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流感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 量每次 75mg,每日 2 次,连服 5 天,研究表明对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 H5N1和 H9N2有抑制作用。扎那米韦(zanimivir),每次 5mg,每日两次,连用 5 天。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 12 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局部应用后药物在上呼吸道积聚,可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无全 身不良反应。另外,离子通道 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rie)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 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  人剂量每日 100-2O0mg ,分 2 次口服,疗程 5 天。但其副作用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 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药敏 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4.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后】 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性流感而病死率较高。单纯型流 感预后较好。

余嗣崇 2020-01-31阅读量9105

心肌炎:一个容易误诊而又不能...

病请描述:  案例:2017年,一位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要症状举例,经过检查怀疑为心肌炎,经治疗症状缓解后患者要求离院,但考虑到心肌炎的潜在风险,我们的医生把他留了下来,结果后来病人发生猝死,由于治疗及时,病人抢救成功,现已基本康复。设想如果当时把他放走,在大街上发生这种情况,后果就很难想象了。那么,心肌炎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   心肌炎是怎样引起的?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急性心肌炎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心肌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肌炎;   ②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③化学、物理、药物毒性等造成的心肌损害。   其中以心肌受到病毒感染而诱发者为最多,较明显的诱因如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当病毒感染心肌后,病毒既可以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也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心肌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轻者可无症状,或有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软弱乏力等不适;重者病势凶险,可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凡在感冒或腹泻后,在短期内(一般病后1-2周)发生心慌、胸痛、胸闷气短、疲乏、面色苍白、多汗、头晕、心前区不适或抽搐,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不得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   得了心肌炎该怎么办?   病毒性心肌炎一经确诊,急性期病人应充分休息,轻症者在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后,还需要休息至少3个月,重症者应休息半年至1年。治疗上可采用抗病毒药物,如用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及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 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 A、细胞色素C等,来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有助于损伤心肌的修复。此外,运用中药辨证论治,适当应用板兰根、连翘、贯众、虎杖等清热解毒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疗效。   心肌炎能否治愈,会遗传吗?   心肌炎不会遗传,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转归很好。经过休息、治疗和医生的定期随访,是可以痊愈的。仅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   对心肌炎要既重视又不要“扩大化”   对心肌炎要既重视又不要“扩大化”。近年来,大家可能发现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这一方面与我国儿童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在心肌炎的诊断上放的过宽,有些单位将年轻人的早搏、胸闷、胸痛等症状都归为心肌炎;对病毒的检查没有资料,即冠以病毒性的病因。于是“心肌炎病人”数目大量增加,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住院、检查、治疗、休学和缺勤,除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外,还引起许多家庭的无谓惊恐。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修订了心肌炎的诊断标准,较以前更严格一些,这有利于防止‘扩大化’,从而避免家长与患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心肌炎还可以引起猝死?   心肌炎也可以引起猝死,尤其是剧烈运动后,这不是危言耸听。本文开始所给出的病例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由于青少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对轻微症状常不予注意,以致在活动中病情急剧恶化。因此,要提醒青少年朋友注意,一旦有症状产生,即应注意休息,停止参加剧烈运动并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也可以继续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   为什么有的人心肌炎不容易好?   1、治疗不够及时:轻型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较轻,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的少见,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也可能忽视而漏诊,未能及时休息治疗,致使病情拖延、加重,甚至已发展为慢性。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2、不重视休息:没有坚持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使部分家长不重视,在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或经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继续用药,参加一切体育活动,使病情迁延或加重。   3、反复感染:患心肌炎后部分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炎加重及复发,故在心肌炎的病程中,应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感冒或其他感染,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4、没有坚持长期随诊:定期门诊随诊能对病情有系统观察,得到医生的指导,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顺利恢复。   5、与病情轻重有关:轻中型病例,经正规休息和治疗,大多数能彻底恢复;重型病例因其病变广泛、严重,发病较急,即使积极抢救,正规治疗,病情易于迁延或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怎样预防心肌炎?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首先预防感冒及肠道消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住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各种病毒感染。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千万不能吸烟、酗酒。另外,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有心肌炎后遗症怎么办?   心肌炎急性期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有极少数的患儿会发展成为心肌炎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时候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而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常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曾治一山东烟台心肌炎女孩,心慌、乏力,休息时心率达100次左右,活动后加快更为明显,很是苦恼,不得已而休学,曾多方求治效果不显。根据患者正虚邪恋的特点,采用益气养阴,清热透毒,养心安神之法,加减调治月余,症状明显减轻,已恢复正常上学。

汪云 2019-12-02阅读量8621

感冒后心慌、气短要当心,你可...

病请描述:导语天气转凉,又到了感冒高发季节。得了感冒可得当心这些症状,如果发展为心肌炎就为时已晚!在很多人眼里,感冒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小病,随便吃点感冒药就好了。的确,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感冒甚至不吃药都能自行痊愈。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感冒都“不感冒”,认为熬一熬就好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结果忽视了感冒潜藏的危机。12岁女孩晓乐(化名)的父母就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普通不过的感冒竟让女儿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感冒诱发的暴发性心肌炎。01从感冒发烧到胸痛、心悸只需要短短几天5月初,12岁的晓乐因为受凉后感冒被父母送到附近的门诊打了几天点滴。结果烧是退了,但咳嗽却一直没好。不过持续的咳嗽并没有引起晓乐父母的关注。直到晓乐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面色苍白的症状,父母才带着晓乐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就诊期间,晓乐病情开始恶化,出现了四肢无力、手脚冰冷、胸痛、心悸的症状。各项检查结果也非常糟糕,血清肌钙蛋白高达6.56ng/ml,心脏射血分数仅15.7%,心电图ST段抬高……当地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症治疗,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晓乐那时的状态很不好,血压90/79mmHg、心率167次/分、心脏射血分数只有15%……”ICU医生回忆,晓乐转院过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情况十分危急。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改善循环……医生护士们把能用的招都用了,也没控制住晓乐的病情。最终ICU专家们决定给晓乐用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机)。随着ECMO的运转,晓乐的病情逐渐稳定,经过15天的治疗,晓乐最终康复出院。02为何小感冒会发展成心肌炎?心肌炎就是指心肌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可由各种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根据病情轻重,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以毫无症状,而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而我们的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在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这些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一旦病毒攻击心肌细胞,就能造成心肌急性或慢性损伤。尤其是常见感冒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就对心肌“情有独钟”。在引起感冒的同时还容易向心肌发难,从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03感冒病毒喜“新”厌“旧”年轻人更易诱发心肌炎感冒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这样会激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防御。而这种免疫保护是把“双刃剑”,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会误伤正常细胞、组织。如果误伤的是心肌细胞,那么很容易导致心肌炎。而年轻人身强体壮,免疫力强,遇到病毒攻击后免疫反应更为激烈,所以感冒后出现心肌炎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同时,感冒后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也会趁机通过呼吸道直接侵袭心脏,使心肌受损,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非常之高。04感冒后自诊很重要这些症状要小心心肌炎大多由感冒迁延而来,早期只有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流鼻涕、全身不适等,在几天至两周之后才会出现心脏不适的症状,如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及心前区疼痛等。很多患者因此误以为感冒没好而不去就医,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患上感冒时还是要多注意休息,警惕病情变化,如感冒好转之后病情再次恶化或者感冒症状之上还出现了胸闷、气短,都要尽早就医。05得了心肌炎应该怎么治疗?心肌炎目前没什么特效治疗方法,通常是一些辅助支持治疗。尤其病毒性心肌炎,多数患者经过休息和对症治疗后能自行痊愈。1、充分休息很关键!一旦心肌炎,应立即停工休息。尤其是在急性期,休息极其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防止心脏扩大。如果早期不重视休息,就可能会造成心脏的持续扩大而留下后遗症。休息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持续到症状完全消失,这个过程可能需要3个月左右。而重症患者,比如影像学检查表明心脏扩大及出现心力衰竭症状,需要在家休息至少6个月。在心功能不全程度轻时候,还得密切观察身体情况逐步恢复一些轻体力活动。2、饮食营养轻症者清淡饮食即可,注意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3、心肌营养治疗在心肌炎急性期可以使用改善心肌营养和代谢的药物:维生素C、辅酶Q10、磷酸肌酸等。4、抗病毒治疗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因此对于有前期感染症状的患者,在急性期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但是,从现有的实验数据来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5、激素治疗目前专家们对于使用激素治疗心肌炎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不主张对轻症患者使用激素。而对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或心肌活检证实为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性反应的重症心肌炎患者,应在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6、高剂量免疫球蛋白虽然各国指南没有作统一推荐,但是目前一些小规模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提示,对于重症心肌炎患者,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使用可以改善左心室功能并提高生存率。7、相关并发症的积极处理重症患者可以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情况十分凶险,应积极进行对症处理。在这里提醒各位,虽然感冒引起心肌炎的概率并不高,但是感冒后出现问题可不能过于粗心大意,别因为忽视的一些“小毛病”酿成大祸。

国敬芝 2019-11-02阅读量8685

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

病请描述: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位于传染性疾病之首。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91243~645832例病例死于季节性流感相关性呼吸道疾病。2010~2018年美国季节性流感期间,每年大约有430~2300万例流感病例就诊,其中14万~96万例病例接受住院治疗;每年死于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疾病者为1.2万~7.9万例。2009~2010年中国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累计实验室确诊1275885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31651例接受住院治疗,805例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人感染H5N1和H7N9禽流感疫情。截至2018年7月,累计确诊1625例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623例死亡, 病死率为38%。同时还有散发的人感染H9N2、H5N6和H10N8等禽流感报告,且多为重症病例,死亡率极高。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发布了许多关于流感诊疗的指南与共识,但其中涉及流感急诊诊疗规范的内容则极少,特别是国内尚无急诊科流感诊疗的相关指南与共识。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制定此共识,以期制定符合急诊医学特色的流感诊治指导性文件,进而提高急诊医师对流感病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力,降低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一病原学1、形态与结构流感病毒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属正黏病毒科,常见形状为球形/卵形,直径80~120nm,平均直径100nm,有包膜。新分离的或传代不多的病毒常呈丝体或杆状,长短不一,可达4000nm。流感病毒的结构从内到外由核心、衣壳和膜组成,包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基质蛋白(M1),外层为脂质双层,镶嵌有两种突出病毒表面呈辐射状的糖蛋白刺突(spike),分别是柱状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蘑菇状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两者数量之比约为4:1~5:1。2、分型与变异流感病毒依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和丁(D)四型,在基因组结构、多肽组成、感染性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仅甲、乙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类重要的临床疾病和季节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HA和NA蛋白抗原性不同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至今已鉴定出18个HA亚型,11个NA亚型。甲型流感病毒是高突变病毒,同一宿主细胞同时感染两种以上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时,各自基因节段在子代病毒装配过程中可发生重配,产生新型重组病毒。如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组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由于种属屏障的作用,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如人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由饲养的鸭和鸡传播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NA)、H7N7流感病毒(HA)和H9N2流感病毒(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片段)多重重配而形成的新的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主要针对HA和NA基因,包括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两种形式,与流感流行关系密切。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可在局部地区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最稳定,对人类危害较小。3、稳定性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紫外线和热敏感。100℃ 1分钟或56℃ 30分钟可被灭活。对目前临床常用消毒剂如乙醇、碘伏、碘酊等均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在pH值<5或>9,流感病毒亦能很快被破坏。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被感染的禽类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健康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3~5小时即可释放病毒,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所呼出的每一个气溶胶微粒中均含有10万~100万个流感病毒。免疫功能受损病例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可达1~3周。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咳痰和打喷嚏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共用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短期内有一定免疫力。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故可反复感染。4、重症病例高危人群① 妊娠或产后2周健康女性;② 65岁及以上人群;③ 肥胖者(体质指数>30);④ 伴有以下基础疾病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免疫抑制者[如肿瘤、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HIV)病例]⑤长期居住于护理院或养老院者。三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新型甲型HIN1、H5N1和H7N9流感重症病例肺部病理改变基本相似,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伴急性间质性肺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广泛微血栓和血栓形成,透明膜形成。随着病程发展,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并且鳞状上皮化生的肺泡位于细支气管周围,呈灶状分布。并发脑病时表现为脑内血管阻塞、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尤其以脑中线区深部核团、脑干部位显著,但无单核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并发心脏损害时可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四临床特征1、季节性流感季节性流感主要由新型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一般为1周以内,多为1~3天。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起病急骤,前驱症状以发热、畏寒、咽痛为主,体温常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高峰,可达39~40℃,甚至更高或伴有寒颤,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干咳、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眼结膜充血、胸骨后不适以及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还可诱发哮喘发作。少见症状有咯血、复发性眼眶疼痛等。少数病例可不伴有发热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多呈自限性,病程第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和疲倦感可迁延日久,恢复常需1~2周。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和淋巴细胞减少,可伴有脓毒症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一般病程第2~4天后出现,或治疗后病情短暂好转,但又重新出现发热、咳嗽、咳脓性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有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继发院内感染时病死率显著增加,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低氧血症。罕见有中毒型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等症状,病死率极高。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流感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可明显降低(<800х103/L),且随着淋巴细胞减少而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应增加,是继发院内感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部分病例可见血钾降低,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肌酐等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时,常包括有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曲霉菌)以及其它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重症病例肺组织或分泌物标本培养病毒滴度高。肺部影像学:病变广泛、多发,初期支气管血管周围、胸膜下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动态变化快,可迅速进展为弥漫性病变。2、人感染禽流感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HAI)是指人接触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而感染并出现以呼吸道感染、黏膜充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人禽共患疾病。甲型H5N1、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多引起重症肺炎,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 甲型H5N1禽流感潜伏期1周以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头痛、咽痛、流鼻涕、肌痛和腹泻。常有发热(>38.0℃),伴有咳嗽、咳痰,痰量多变、可为血腥痰。重症病例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迅速进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少数病例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伴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神经症状。并发心力衰竭时,部分病例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实验室检查:大部分病例有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升高,重症病例可见白细胞明显降低。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疾病早期(发病3天左右)可见单个肺段或肺叶内局限性片状高密度影,呈肺实变或磨玻璃状改变。短期内可进展为大片状或融合斑片状影,其间见“支气管充气征”,累及多个肺叶或肺段,严重时呈“白肺”样改变。病情好转后,肺内病灶2周左右开始逐渐吸收,大部分炎症影吸收较快。部分病例在疾病后期出现肺间质改变或纤维化,表现为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索条影。2 甲型H7N9禽流感主要发生于我国冬春两季,截止至本共识定稿时,共发生了5次疫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70%病例为男性,且多伴有基础疾病。绝大部分病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潜伏期1~10 天,平均5天。第1~4次疫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虚弱、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恶心等。第5次疫情临床特征为发热、畏寒、咳嗽、肺炎。重症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多在病程第3~7天时发展成重症肺炎,伴有持续高热、咯血痰和呼吸困难,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少数病例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多有C反应蛋白增高。重症病例可见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生化检查可见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继发细菌感染时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且存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肺部影像学:重症病例病变进展迅速,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3、重症流感肺外并发症重症流感病例起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症流感,但一旦转为重症则病情迅速进展,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虽相对较低,但死亡率极高,故急诊医师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1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又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导致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的高细胞因子血症。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长期高热、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其他还可见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脑膜炎、意识障碍)、皮疹、肺功能下降和淋巴结肿大等。有研究认为,重症流感继发HLH是病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机制,且大都需要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在骨髓、脾脏和/或淋巴结中找到噬血细胞增多的证据。HLH的临床诊断依据ASH-2009诊断标准:①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子诊断(HLH)或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XLP);②或满足以下4项中3项以上:发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最少2个细胞系减少)或肝炎;③同时满足以下4项中1项以上:噬血、铁蛋白升高、sIL2Rα升高或NK功能缺失或非常减少;④支持HLH诊断的其他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低钠血症。HLH发作的中位数时间是23天,病死率高达89%,死亡原因为难治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 神经系统并发症流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流感相关性脑病(influenza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IAE)、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瑞氏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IAE,发病机制不明确。IAE是指急性流感过程中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急性脑病伴双相性癫痫发作和晚期扩散和轻度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脾脏病变。依据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晚期。68%为男性,中位数年龄46岁(范围20~86岁),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发热、惊厥、癫痫发作以及意识模糊,还可有昏迷、嗜睡、头痛、定向障碍、行为迟缓、震颤、语无伦次、言语表达不清、失语症、谵妄、视力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60%病例脑电图显示为全面性或弥散性慢活动。90%病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9%~16%病例脑脊液PCR或培养可见流感病毒。影像学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类:①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以双侧丘脑受累为特征,基底核、脑干均可受累。病变区 CT 呈低密度,磁共振成像(MRI)呈长 T1、T2 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中央弥散受限的多发坏死灶,此类型即为急性坏死性脑病(ANE)。②弥散性脑皮质受累和弥散性脑水肿。脑脊液或脑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病例预后良好。3 心血管并发症流感心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和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相对较少。急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有关,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易多变,多在感染后4~7天出现,主要表现为与心功能不全相关的急性症状,包括气短、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等,严重者出现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查体可见与发热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脏扩大、肝肿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部分病例临床隐匿,直至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部分病例发病第6~14天时可出现心包积液。肌钙蛋白异常升高者相对少见,多可恢复。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自限性。部分病例病情可危重,死亡率显著增加。4 肾脏并发症流感肾脏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和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临床特征为肾功能在短时间(48小时)内急剧进行性下降,血肌酐绝对值增加≥26.5μmol/l,7天内升高至基线1.5倍以上,或者尿量减少[<0.5ml/(kg·h),持续至少6小时]。发生机制可能与横纹肌溶解介导的肾损伤、血容量不足致肾灌注减少、严重感染相关脓毒症的血管舒张状态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等多种因素有关。存活者肾功能多数能完全恢复。5 肌炎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文献报道,重症流感病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率为9.5%。临床特征有肌肉压痛、肌无力、不能站立、肌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以及急性肾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甚至死亡。6  DIC主要表现为出血、栓塞及微血栓衰竭,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水平低下,纤溶酶原含量显著减少,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激活的分子标志物显著增加。7  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4、特殊人群流感1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退化,以及常存在心肺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流感后临床症状多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肺炎发生率高,可见气胸、脓胸,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和入住ICU的机率以及死亡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易出现肺外受累,如皮疹、凝血异常、脑炎、心脏损伤、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或仅表现为脏器功能减退。心脏损伤主要有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时易出现急性肺水肿。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无发热症状。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74,95%CI(1.07-7.01)]、糖尿病[OR=2.74,95%CI(1.01-7.46)]和急性肾损伤并发症[OR=14.69,95%CI(1.34-161.38)]是与流感病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独立因素。2 妊娠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和生理变化,妊娠或产后2周女性感染流感后多为重症,容易出现心肺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发生机制主要与Th2细胞参与的严重全身炎症反应有关。临床表现有发热、体温常超过39℃,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咳血性痰、气促以及胸闷等症状,可有腹痛、阴道出血等。孕中晚期病例易发生肺炎,可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困难、ARDS、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研究表明,妊娠女性病例并发心肺损害时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随孕周增加显著升高,且合并心肺慢性疾患时, 早中晚孕期的入院率分别为无合并症妊娠女性的2.9倍、3.4倍及7.9倍。不良结局有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病理研究结果表明,H5N1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并可在胎儿肺内大量复制。3 慢性基础疾病人群慢性基础疾病减弱人体免疫机能,导致感染流感风险显著上升,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与健康同龄人群相比,其感染流感后病情更严重,可诱发加重原有疾病,死亡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1.3倍。5、不同类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目前临床已发现并经实验室证实部分禽流感病例与季节性流感病毒存在共感染的情况,如甲型H7N9禽流感共感染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型、甲型H3N2流感或乙型流感。五病原学检测1、急诊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快速鉴定流感病毒亚型对及时救治感染病例以及制定有效的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病3天内呼吸道标本检测阳性率较高。有创机械通气病例应尽快采集气管内吸引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而不应常规采集非呼吸道标本(如血、血浆、血清、脑脊液、尿和大便等)行流感检测。急诊采集病原学标本时除无菌操作外,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以防交叉感染。详细急诊病原学标本采集技术见图1。2、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1 病毒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急诊早期筛查诊断,采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测所采集的标本,数小时内可获得检测结果,缺点是不能区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该方法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标本质量、流感病毒亚型、病毒滴度以及采集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快速诊断试剂筛查季节性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分别为40%~80%,和10%~70%。H7N9禽流感病例上呼吸道标本中病毒含量较低,不同类型快速诊断试剂筛查敏感性介于35%~51%。病毒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结果较假阳性结果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因而对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疑似患者的流感诊断。检测结果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2 病毒核酸检测  用于早期诊断,采用逆转录PCR(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并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有研究报道认为病毒核酸检测是甲型H7N9禽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例首选的诊断方法。一项调查研究发现,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526例流感样症状病例中有48例病例呼吸道标本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呈阳性,检测结果呈阴性病例中约有1/3病例实施了Real Accurate Respiratory RT-PCR检测,结果发现有2例病例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提示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时仍不能完全除外甲型流感病毒感染。3 病毒分离毒株分离培养,是流感病毒确诊的“金标准”。采用鸡胚或猴胚肾细胞(MDCK细胞)接种病例呼吸道标本。3~4天后取鸡胚囊液或细胞上清液做血凝实验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阳性结果。该方法操作技术要求高且耗时久,不适用于流感病毒的早期快速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具有典型流感样症状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均呈阴性时也可行病毒分离检测。4 血清学检测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时有回顾性诊断意义,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六流感急诊早期诊断策略1、诊断标准1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流行病学是指发病前7天内病例曾到过流感爆发疫区;或与确诊(或疑似)流感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史;或有与禽类动物接触史;或曾到过活禽市场。2 流感样症状流感流行季节,有典型流感样临床症状,但无流行病学证据和病原学检测结果。3 临床诊断有流感样临床症状,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疾病。4 确诊诊断有流感样临床症状,病原学(病毒核酸、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呈阳性。2、诊断程序1 识别潜在的可疑急诊流感病例临床经验表明,重症流感患者在发现时多已延误了数日。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急诊医师应及时依据病例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潜在的可疑流感病例,并识别出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急诊发热病例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可疑流感:①伴有咳嗽、咽痛等急性呼吸系统症状;②近期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或活动场所已有人患病或活动场所有多人出现相似流感样症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可伴有乳酸脱氢酸(LDH)增高;③原有肺部疾病急性加重;④肺影像学表现(肺CT)符合病毒性肺炎。老年人新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以及重症病例出现发热或低体温也应考虑流感的可能。2 急诊早期筛查流程所有可疑急诊流感病例,均应尽早启动流感急诊早期筛查流程。建议采用急诊流感纸片法快速筛查可疑病例,筛查流程包括流感流行季节和非流感流行季节两个途径,详细流程见图2。对于有条件的急诊科,应积极开展敏感性更高的病毒核酸检测。3 启动疾病控制中心(CDC)病原学检查流程对不明原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满足以下条件时需及时启动CDC病毒核酸检测:①抗感染治疗无效,不能用常见细菌或真菌性感染解释时;②连续2次及2次以上甲型/乙型流感抗原检测纸片法呈阳性,需要CDC进一步确诊流感的;③抗原检测纸片法连续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需要CDC行病毒核酸检测。详细流程见图3。4 重症流感病例的诊断对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如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警惕重症流感可能:①体温≥38.5℃持续超过3天;②明显头痛、头晕、肌肉酸痛、疲乏;③食欲极差、进食明显减少、呕吐、腹泻;④明显咳嗽、咳痰、咽痛;⑤流感症状持续3天未见缓解,加重或缓解后再度出现。急诊流感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时,诊断为重症流感:①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②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③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④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⑤合并肺炎;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5 危重症流感病例的诊断急诊流感病例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诊断为危重症流感 :①进展性呼吸衰竭,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②积极液体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 Hg;③急性坏死性脑病;④多脏器功能不全;⑤死亡。3、鉴别诊断流感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应注意与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鉴别。流感与普通感冒部分症状相似,但有些症状有所区别。通常流感病例全身症状重,而普通感冒一般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引起,全身症状较轻,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咽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咳嗽,不伴发热或有轻、中度发热,无寒颤,为自限性疾病,并发症少。鉴别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七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首次就诊时病情评估所有可疑、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病例急诊首次就诊时,均应详细评估病情,评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原有基础疾病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例有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病例分为单纯流感(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无并发症)、伴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无并发症)、合并哮喘病例以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等。对孕妇病例还应及时评估胎儿生命体征状况。流感病例首次就诊病情评估流程详见图4。2、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病情评估重症及危重症流感病例可运用以下方法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①运用肺炎严重批数(PSI)、CURB-65评估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氧合指数评估肺损伤程度。调查研究发现,甲型HIN1流感病例入院第1天氧合指数为150~235时死亡率为53.5%,随着氧合指数的降低,病例死亡率逐渐增加,氧合指数<150时死亡率高达71.42%。②运用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或 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病例整体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病例结局。③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参照肺外并发症诊断标准,评估病例是否合并有肺外并发症。部分重症流感患者可能没有严重呼吸道症状,但合并了急性心肌损伤、肾损伤、横纹肌溶解或脑病。3、病情再评估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未行流感筛查或筛查结果呈阴性,出现抗感染疗效不佳且病情进展迅速时,应及时重新评估病情,明确是否为重症流感病例。疑似或确诊流感病例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评估病情,明确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可能:①发病伊始即表现为严重病症病例(如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高血压和发热);②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又出现恶化的病例;③连续抗病毒治疗3~5天后病情仍未见好转病例。八治疗1、基本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重视对危重症病例的积极救治,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重症病例应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检验结果;同时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2、隔离与报告对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予以隔离,并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要求及时报告。对重症病例,最好转移至有隔离、监护和救治条件的医疗单位接受综合治疗。非住院病例应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避免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老年病例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抗流感病毒药物应用1 抗流感病毒药物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与神经氨酸酶的天然底物唾液酸竞争,选择性抑制病毒包膜上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酶活性位点,进而阻断病毒颗粒从被感染宿主细胞脱落,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间扩散,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WHO和美国CDC推荐其为抗流感病毒一线治疗药物,对新型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对H5N1和H7N9禽流感也有抑制作用。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不能使病例临床获益。规范、足量、及早、足疗程使用时有助于避免流感病毒耐药病毒株的出现。目前临床上常见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奥司他韦,其临床用方法以及肾功能不全时剂量选择详见表1、2。 奥司他韦:是唯一口服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一种前体药,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通过肝酯酶快速转化为活性形式奥司他韦羧酸酯(GS4071)。口服后3~4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在体内可以定向分布至肺部、支气管、鼻窦、中耳等部位。经肾以羧酸原药的形式排泄,半衰期为6~10小时。适用于所有甲型流感病例,但抗病毒的时间窗非常有限,对已经合成的病毒无效,最佳时间窗是发病48小时内。临床研究表明,奥司他韦可使流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1%,病情严重程度减轻38%,并发症下降44%,住院率下降63%;发病48小时内使用时可使甲型H1N1和H5N1重症病例病死率下降50%。目前,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于2019年初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组织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耐药性方面,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率总体保持在极低水平。监控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大陆流行的A(H3N2)亚型流感毒株对奥司他韦依然敏感,分离的毒株中未发现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安全性方面,2011年荷兰《国际医药风险与安全杂志》曾组织“奥司他韦安全性高端论坛”,并刊登了对奥司他韦安全性再聚焦的相关文章,相关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可否定奥司他韦的安全性。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环戊烷类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原型药从肾脏清除,半衰期7.7~20.8小时,感染24h或48h后注射单剂量药物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性H1N1和H3N2病毒的打击,同时肌肉注射能有效预防H5N1。研究表明:静滴300mg或600mg帕拉米韦治疗季节性流感时疗效和安全性良好。鉴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有限的临床应用数据,其仅适宜作为无法接受口服给药治疗的流感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并应在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扎那米韦:N-乙酰神经氨酸的4-脱氧-4-胍基类似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7岁以上人群,无口服制剂,仅能用于经鼻吸入给药,平均有10%~20%被吸收,1~2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仅2%,约90%以原型经尿液排泄,半衰期约为3小时。临床研究表明:应用扎那米韦可显著缩短流感病例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但并发症有明显增加。扎那米韦不能减少流感并发症或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2 M2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流感病毒M2离子通道抑制病毒复制,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两种。由于流感病毒已对其产生耐药突变,不建议临床使用。2 应用指征所有急诊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病例,不论是否有流感疫苗接种史,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抗病毒治疗:①就诊前2天内新发的流感病例;②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③与流感高危人群(尤其是严重免疫抑制者)有日常接触;④重症或危重症流感病例;⑤伴有其他重症或进展性疾病的病例;⑥健康服务提供者。3 应用时机   所有具有应用指征的急诊非重症流感病例,病原学确诊后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急诊重症流感病例应在发病48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病原学确诊结果。发病超过48小时的急诊重症病例,仍需予以抗病毒治疗,延迟启动抗病毒治疗与病毒排毒时间延长以及不良预后有关。对于不明原因急诊肺部感染重症病例,即使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亦应该经验性给予抗病毒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抗病毒治疗疗程一般为5~7 天,疗程结束后如病例病情仍很严重、有病毒复制依据或有免疫抑制状态时,可考虑延长抗病毒疗程。如病例忘记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尽快补用单次剂量,但如果离下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不补用,遵医嘱使用下个剂量即可。4、中医药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医药,防治流感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中医理论上讲,流感属于中医学的疫病、温病、时行感冒范畴。中医药抗流感的基本原理是“祛邪”与“扶正”,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状态,减轻病理损害,具有多靶点抗病毒、耐药性低和退热效果佳等特点,在近年来多次流感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缓解病例流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一定作用。2011年8月国际著名期刊《Ann Intern Med》发表了由中国学者进行的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规范、严格的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结果显示,中药汤剂可以显著降低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热持续时间。2017年连续二项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明确有效单体成分群组成和分子作用机制的注射液(热毒宁)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能快速退热,缓解恶寒、咽痛、乏力等症状,且耐受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5、临床各型流感的治疗1 流感样症状原则上仅予以支持对症处理,消除病例恐慌心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原则上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西药如酚麻美敏制剂、氨酚伪麻美芬制剂、氨咖黄敏制剂等,或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2 季节性流感治疗原则: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改善病例流感症状。严重咳嗽时可予以止咳祛痰药物。单纯流感病例:仅予以支持对症处理,但如果急诊医师判断病例有发展并发症风险时,应尽早予以奥司他韦、热毒宁注射液等抗病毒治疗。伴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病例:应尽早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发展并发症风险。高热持续不退病例:不能捂汗,可予以物理降温,多饮温开水。在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疗基础上,可酌情加用改善病例流感高热症状的退热药物。合并哮喘:在常规平喘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合并非病毒性肺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以减少MODS等的发生。如病情迅速进展为ARDS时,按照重症流感病例处理。合并病毒性肺炎:按照重症流感病例处理。3 重症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所有进展迅速的不明原因急诊重症肺炎病例和确诊禽流感病例均要按照重症流感进行诊治。治疗原则:应尽早施以抗病毒、抗休克、器官功能支持、纠正低氧血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MODS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合并细菌感染时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治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氧合和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等。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呼吸支持治疗:予以及时、进阶的呼吸支持策略。肺外并发症治疗:①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目前无统一共识和标准。少量成功案例报道:奥司他韦联合类固醇、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或地塞米松联合依托泊苷或治疗流感相关HLH时可能有效。有研究报道,早期足量应用依托泊苷可显著提高H5N1禽流感病例的生存率。②流感相关性脑病(IAE):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乌司他丁和低温麻醉(34~36℃)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或联合大剂量抗病毒药物对IAE治疗可能有效,如并发DIC或MODS时,推荐血浆置换疗法消除各种炎性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加速脑损伤的恢复。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包括监测颅压、呼吸支持、抗惊厥发作、防治脑水肿及颅高压等。抗惊厥治疗药物有咪唑安定、安定、水合氯醛、鲁米那、丙泊芬、丙戊酸钠以及肌松剂。呼吸支持时避免过度通气,不可使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重症肺炎时完全有益的结论仅来源于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GC抗炎作用机制是有效抑制肺组织局部炎性介质的产生和炎性细胞活化,进而减轻肺损伤,改善氧合,阻止肺纤维化,并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但可继发耐药的细菌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国内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288例住院H7N9病毒性肺炎病例(年龄中位数58(45~68)岁,男性占69.8%),其中204例(70.8%)接受大剂量激素辅助治疗,COX回归分析显示大剂量激素延长甲型H7N9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增加30/60天病死率。2018年IDSA流感指南推荐: 除非有相关临床指征,不应使用激素治疗流感病例。基于SARS成功经验国内学者推荐:成人重症流感病例病程早期满足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使用GC:①短期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氧合指数<300mmHg,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脓毒症合并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推荐方案:氢化可的松 200mg/次,每日1次;甲强龙 80mg/次,每日2~3次。疗程3~5天,一般不超过1周。使用时要注重疗程短、小剂量和个体化。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应该常规使用。病原学监测:应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直至阴转。对症支持治疗:如重视营养支持,注意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衰竭。纠正内环境紊乱,尤其是血电解质紊乱以及代谢性酸中毒。6、妊娠女性治疗在流感流行季节,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妊娠女性感染流感后应尽早给予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同时病原学检测结果。发病2天内未行抗病毒治疗的妊娠女性死亡率明显增加。同时应尽早予以氧疗,必要时予以呼吸机支持,同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胎、防治并发症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支持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对病例的全身状况以及胎儿宫内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住院诊治。孕妇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注意做好对胎儿的防护。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妊娠期间使用扎那米韦和磷酸奥司他韦对胎儿和妊娠是安全的,未发现明显不良妊娠结局。对磷酸奥司他韦上市后的资料分析显示,2128例妊娠流感病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流产和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同期孕妇(包括感染和未感染流感病毒的孕妇),胎儿的出生缺陷也与药物无关。九院内防护1、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各项规定,制定急诊流感预防管理制度与流程,并认真落实。2、病例防护在就诊区域以醒目方式宣传流感的预防知识、就诊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流感病例及其陪同人员的防护意识,正确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流感流行季节急诊候诊室内应常规放置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发热、咳嗽病例来诊后予以佩戴手术口罩。病例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需要使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和口鼻。医用防护口罩能有效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可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3、医护人员防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在自愿基础上为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在岗时均要严密做好个人防护,重视手卫生的作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接触被感染病例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立即洗手。接触重症流感病例时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鞋套、防护服、护目镜和呼吸保护装备N95口罩。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顺序:隔离服、N95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去除个人防护装备顺序:手套、护目镜、隔离服和N95面罩。在佩戴或去除个人防护装备之前和之后均要立即执行手卫生。进入隔离病房时穿干净的隔离服,离开时,应立即取下并丢弃。在门口或接待室去除个人防护装备,离开病房并关上门后取下N95口罩。实施气管插管、吸痰、雾化治疗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高风险程序时,最好佩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4、预防性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指征抗病毒药物不应用于常规或广泛使用于暴露前的预防。流感流行季节,暴露前需要抗流感病毒化学预防的人群包括:首先是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效果不佳或无疫苗)、流感并发症极高危人群(造血干细胞或肺移植手术后6-12个月)、短期内疫苗未起效的人群、暂时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以及流感风险岗位的工作人群如急诊医护人员等,应在暴露后48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暴露时间超过48小时,预防用药改为全剂量经验性抗病毒治疗,持续用药直到整个流感活动消失。当出现症状时,应开展流感检测,并调整抗病毒药物为治疗剂量。用于预防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包括口服的奥司他韦和吸入扎那米韦等。十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认的对高危人群唯一效果明显的预防措施。适用人群:大于6个月的儿童和成人。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以及医务人员为优先接种对象。通常推荐9-10月份进行接种。妊娠女性孕期前12周内避免接种流感疫苗。健康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有效预防流感感染可能性为59~83%。短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以及烧灼感等,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头痛、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微,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长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仅部分流感疫苗由于含有硫柳汞导致其安全性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仍无证据表明硫柳汞对受其暴露的婴儿、儿童以及成人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流感和疫苗预防的认识,改进临床预防实践,推动临床医生对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认识并推荐给高危人群。十一小结本共识是根据现有文献、指南以及专家的临床经验制定,阐述了流感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流感的危害及流感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对临床医师,尤其是急诊医师在如何诊断流感、重症高危人群的识别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给予指导和推荐。我们期待未来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更新此共识。治疗流感不仅需要临床一线急诊医师的早诊断与早治疗,避免重症流感及并发症的发生,更是需要多学科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以降低流感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曾海 2019-10-20阅读量1.4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

病请描述: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一)定义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二)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 d可痊愈。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病程约1周。4.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病原体为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病程4~6 d。5.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病原体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三)流行病学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由于引起上感的病毒类型较多,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亦可携带,故可反复发病。二、病因学分析(一)诱因或危险因素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二)病因主要由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2]。(三)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患本病。三、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根据患者受凉、疲劳等诱因,鼻咽部的卡他、炎症症状及相应体征,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等可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病因诊断。需要注意急性喉炎、扁桃体炎所致的上气道梗阻情况,体格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呼吸频率增快以及吸气性三凹征等表现。(二)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2]:(1)危险因素: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因素。(2)病史:急性起病,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为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可出现咽痒、咽痛。(3)查体:体检见鼻腔黏膜、咽部充血、水肿、有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肺部常无异常体征,如存在上气道梗阻,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2.辅助检查:(1)外周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有核左移现象。(2)X线胸片:一般无需行X线检查,如需鉴别肺炎时可考虑。(3)病原学检查:一般情况下不做,如需鉴别流行性感冒时可考虑。主要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痰或分泌物培养+药敏等。(三)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外周血常规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其具体流程[3]见图1。注:1 mmHg=0.133 kPa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流程图(四)鉴别诊断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1.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与上感相似,易于混淆。不同之处包括:(1)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亦可在数分钟至2 h内症状消失)、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至2 h内症状消失。(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2.流行性感冒[4]: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传染性强,常为明显的流行性发病。临床特点:(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2)鼻咽部症状较轻。(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但这些疾病常常有流行季节和地区,并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实验室检查亦有助于鉴别。(1)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 d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而上感无科氏斑。(2)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三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但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并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4)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持续1~4 d后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5)伤寒:发热为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6)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五)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指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初步诊断上感的患者若存在以下情况需上转:1.紧急转诊:(1)患者存在上气道梗阻,有窒息的风险。(2)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及体征者。(3)出现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者。2.紧急处置: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及体征者,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3.普通转诊:(1)患者持续高热,体温>39 ℃,且经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3 d无效。(2)一般情况差、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四、治疗(一)治疗步骤上感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常见病原菌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二)治疗方案与具体治疗方法1.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处置:(1)对症治疗:①一般治疗: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②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见表1。③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临床常用抗感冒药复方制剂的组成成分及作用见表2。④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2)病因治疗:①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②抗菌药物治疗[5]: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2.上级医院救治:严重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存在窒息风险者:(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2)控制感染:及时静脉输入抗菌药物,一般给予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严重者予以2种以上抗生素。(3)糖皮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常用泼尼松,1~2 mg·kg-1·d-1,分次口服;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每次2~5 mg;继之1 mg·kg-1·d-1静脉滴注,用2~3 d,至症状缓解。(4)对症治疗:缺氧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用异丙嗪,除镇静外还有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痰多者可止咳去痰,必要时直接喉镜吸痰。(5)气管切开:经上述处理仍有严重缺氧征或有Ⅲ度以上喉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3.中医辨证施治[6]: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常挟痰、挟滞、挟惊。中医总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或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挟痰则肃肺化痰,挟滞则消食导滞,挟惊则清热定惊。如葱豉汤、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治疗风寒型感冒;银翘散或桑菊饮辛凉解表治疗风热型感冒;新加香薷饮祛暑清热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均可用于治疗暑湿感冒。而其他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抗病毒颗粒等,均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中医中药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五、疾病健康管理(一)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戒烟;防止交叉感染。(二)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三)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就诊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疼痛者,及时就诊。

曾海 2019-10-16阅读量1.2万

普通感冒与流感有何区别?

病请描述: 近期头痛、鼻塞、发烧人群明显增多,各年龄人群相继“中枪”,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是着凉感冒的症状。但其实,无论症状表现还是治疗原则,普通感冒与流感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感染病原体不同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鼻咽部,又可称为急性病毒性鼻咽炎,研究显示超过100种病毒与普通感冒病因有关,其中鼻病毒最常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表现症状不同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卡他”症状,如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果后期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5~7天,即可痊愈。         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系统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流感亦致命,并非言过其实。 选择药物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患了流感或普通感冒就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实不然。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滥用抗菌药物不但不能带来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一般而言,患普通感冒时不宜自行服用抗菌药物,除非出现黄脓鼻涕或黄痰,并伴有发热;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菌药物。 治疗基本原则不同        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原则。如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是预防普通感冒的最好方法。         流感治疗基本原则为:一、隔离患者,保持房间通风。二、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三、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营养。儿童和老年患者应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现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流感治疗中,可酌情使用中药制剂。

张伟 2019-07-30阅读量8635

普通感冒与流感有何区别?

病请描述:近期头痛、鼻塞、发烧人群明显增多,各年龄人群相继“中枪”,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是着凉感冒的症状。但其实,无论症状表现还是治疗原则,普通感冒与流感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感染病原体不同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鼻咽部,又可称为急性病毒性鼻咽炎,研究显示超过100种病毒与普通感冒病因有关,其中鼻病毒最常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表现症状不同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卡他”症状,如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等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果后期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5~7天,即可痊愈。         流感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系统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流感亦致命,并非言过其实。 选择药物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患了流感或普通感冒就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实不然。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滥用抗菌药物不但不能带来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一般而言,患普通感冒时不宜自行服用抗菌药物,除非出现黄脓鼻涕或黄痰,并伴有发热;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菌药物。 治疗基本原则不同        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原则。如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是预防普通感冒的最好方法。         流感治疗基本原则为:一、隔离患者,保持房间通风。二、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2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三、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营养。儿童和老年患者应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现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流感治疗中,可酌情使用中药制剂。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2019-07-30阅读量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