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病毒性心肌炎 > 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内容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请描述: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发病的年龄从胎儿、新生儿、一直到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些病毒对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小儿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而且这种病还与营养不良、疲劳、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比较特殊,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说哪里不舒服,或说不确切,给及早发现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了解一定的医学常识,从小儿各种身体和生活上的变化,能够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信号。 一般来说,半数以上的患儿开始时先出现感冒或腹泻症状,这些症状逐渐消失,经过暑天或2-3周,孩子才出现心脏症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的体力变了:精神不好了,没有以前的活泼了,孩子自己愿意坐着或躺着。平时跑跑跳跳时才气喘嘘嘘,现在是不活动或是只有稍微活动也想长出一口气;如果是婴幼儿,则会有胸闷、气短的表现。 由于病毒侵犯心肌,使机体缺氧,“感冒”发烧退了,脸色却总缓不过来,面色发灰、眼眶发青、口唇发紫。严重的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另外,还要注意孩子的脉搏变化,安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或少于60次,形成过快或过缓。另外,如果摸着脉,感觉到跳了几次就出现比较长的间歇,家长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出现了心律不正常。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可避免疾病的延误。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生活上的护理。

李淑琴 2018-08-28阅读量9345

如何避免心肌炎反复发作

病请描述:如何避免心肌炎反复发作? 在心肌炎急性发作的过程里,患者要卧床进行休息在2到4周的时间,大家一定要多加的进行休息。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者,应休息6至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甚至熬夜。 饮食应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橘子、西红柿等。 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应及时给高热的患者降温,并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当患者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谨防由此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如出现此病症,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患者的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通风换气,但要避免患者直接吹风,防止感冒加重病情。冬季注意保暖。平素应加强身体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可由小量到大量,以患者不感劳累为度,可做些气功、太极拳、散步等活动。 一般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都是因为感染病毒才导致此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做好病毒的预防措施。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刘雪梅 2018-08-26阅读量8528

预防心肌炎复发怎么做

病请描述:预防心肌炎复发怎么做? 心肌炎病程较长治疗不当容易遗留后遗症或者形成慢性,这个疾病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治愈后也是有再次发病的可能的。因此心肌炎治疗后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护理。 绝大多数心肌炎的预后良好,只要治疗得当,不会遗留任何后遗症,也不会复发的,心肌炎会对心肌造成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脏扩大等情况。不存在复发问题,会存在心功能下降或者心律失常加重等情况。如果控制较好,这些情况可能就不会出现。平时要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低盐低脂饮食,不要劳累,避免紧张,不要受凉感冒。 患者实际上往往都是这些体质虚弱、免疫力差的人容易患病,另外发现这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炎、过敏体质的人患心肌炎的几率比较高。在饮食上一定要营养均衡。不要过多的服用蛋白类的肥甘厚腻的食物,另外一定要适量的运动,过度的运动也会造成体内的负担,使得孩子变得体弱多病。 无论是预防心肌炎还是治疗心肌炎,充分的休息都是关键。根据研究,在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就是被病毒感染后,仍然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比较容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而如果患上心肌炎,更是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 此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张桂凤 2018-08-26阅读量8881

小儿心肌炎有三种表现

病请描述: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其中以引起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最为常见,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相差悬殊,总的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可痊愈。小孩病毒性心肌炎要引起重视,发现之后要及时的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特别是家长要留意日常的护理。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休息、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促进心肌营养和代谢等。 小儿心肌炎有三种表现:早搏、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 1、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形式之一。多数孩子无不适,作心电图检查才被证实。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以暂时不予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 2、心脏传导阻滞是病毒损害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脏起跳的激动在心脏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传送。轻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仅作心电图检查才被发现;重者心跳节律变慢或不规则。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于40次,患儿会发生脑缺血,引起全身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这类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院紧急治疗。 3、心力衰竭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患儿有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有效地起到血泵的作用,从而使全身组织的供氧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此时患儿可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微弱、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张桂凤 2018-08-26阅读量1.1万

心肌病患者要如何全面护理身体

病请描述:心肌病患者要如何全面护理身体呢 心肌炎护理身体一、预防感染,控制病因:扩张性心肌病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心肌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容易患感冒、感染,甚至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少数心肌炎急性期即表现为心脏扩大,形成扩张性心肌病,所以控制致病因,预防感冒、感染,防止病毒对心肌细胞的侵袭是预防扩张性心肌病的第一步。 心肌炎护理身体二、合理饮食,全面营养:“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都说明了饮食对人身体的重要性。预防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病患者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油炸等食品;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条件的可采用食疗法辅助治疗心肌病。 心肌炎护理身体三、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如果病情处于平稳期,力戒绝对长期卧床休息,但也不可参加剧烈的运动,建议心肌病患者骑骑自行车、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等,尽量做一些轻柔的动作,同时也要控制好锻炼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心肌炎护理身体四、心理护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往往正值壮年,担心心肌病疾病影响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思想压力大,护理人员或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其解除顾虑,树立战胜心肌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心肌病。 临床上其实心肌炎的症状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大家发现疾病,那么就要及早的进行诊断和治疗。与此同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等问题,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够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快的治好心肌炎。

张桂凤 2018-08-26阅读量8687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请描述:生活中诱发心肌炎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就是病毒感染和药物所致。但是不同类型的心肌炎其发病的原因也有所不同。那么对于心肌炎病因的分类你又了解多少呢?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是导致心肌炎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那些因素会致病呢? 护理1、提高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和警惕性 一般感染到疾病之后,如果患者出现疲惫、心慌、憋气、面色苍白等表现,需要警惕是否患上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并及时去医院进行一定的检查,需身体全面检查好之后,特别要做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以提高疾病的诊断。 护理2、适当锻炼身体 在疾病的恢复时期,需要及时按患者的体力,来进行锻炼,如走路、有氧操、太极等,多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恢复,减少疾病出现后遗症的情况。 护理3、饮食护理 心肌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通常上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根据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进行温补。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牛肉、羊肉以及姜蒜等辛辣的食品等。体弱多病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 护理4、生活护理避免再感染 平时生活要注意减少进出公共场合,预防感染避免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被病毒感染之后发生的。所以对病毒的侵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护理5、每天测量生命体征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检测,是心肌炎患者的需要天天做的,对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都要进行测量。只要检测到温度偏高,就要马上进行降温处理,而且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如果患者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的话是需要及时送院治疗的。

李红梅 2018-08-22阅读量8521

病毒性心肌炎怎么护理

病请描述:护理1、提高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和警惕性 一般感染到疾病之后,如果患者出现疲惫、心慌、憋气、面色苍白等表现,需要警惕是否患上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并及时去医院进行一定的检查,需身体全面检查好之后,特别要做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以提高疾病的诊断。 护理2、适当锻炼身体 在疾病的恢复时期,需要及时按患者的体力,来进行锻炼,如走路、有氧操、太极等,多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恢复,减少疾病出现后遗症的情况。 护理3、饮食护理 心肌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中,通常上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根据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进行温补。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牛肉、羊肉以及姜蒜等辛辣的食品等。体弱多病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 护理4、生活护理避免再感染 平时生活要注意减少进出公共场合,预防感染避免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被病毒感染之后发生的。所以对病毒的侵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护理5、每天测量生命体征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检测,是心肌炎患者的需要天天做的,对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都要进行测量。只要检测到温度偏高,就要马上进行降温处理,而且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如果患者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的话是需要及时送院治疗的。

闫国英 2018-08-20阅读量9215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

病请描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传播,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手足口病并不是一种新发传染病,1957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流行。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该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居第四位(每100,000人口中有19.3人发病);该病常年皆可发病,我国以夏秋季多发,是可防、可治且预后较好的小儿常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该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刘志群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多发小儿传染病,其病原体多样,均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根据抗原结构与宿主范围可将人肠道病毒分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发肠道病毒4类,柯萨奇病毒根据感染乳鼠后的病灶差异又可分为A、B两组,A组有24个血清型,B组有6个血清型;埃可病毒包含30个血清型;新发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68~71型。其中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如 Cox A16、A4、A5、A9、A10、B2、B5、B13和埃可病毒11型等。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急诊处理必须争分夺秒,下面结合我们救治手足口病重症经验讨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和并发症处理。1.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 d ,多数患者突然起病。约半数患者于发病前1~2d 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皮疹主要有以下特征:(1)四部曲: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2)四不像: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3)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可影响进食。典型手足口病根据皮疹临床一般不难诊断,在流行季节,对于皮疹不典型或无明显皮疹的患儿,必须详细了解当地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患儿若在短期内出现以下多器官系统受累表现,无论有无典型皮疹都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动态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1.1 神经系统:出现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惊跳、烦躁、燥狂、谵妄、肢体抖动、肌阵挛、肌无力或肢体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急性脑水肿、脑疝等。1.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1.3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增强(洪脉)、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湿冷,皮肤、指(趾)发绀、大理石纹,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升高或下降。1.4 其他系统相应症状如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 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特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大多发生于年龄多小于3岁,2008年我院住院手足口病例男孩占73.1%,女孩2占26.9%。平均年龄2.3岁,最大年龄5岁7月,最小年龄6月。持续高热不退3天以上占总例数的91.0%,其中最长发热12天,最短1天;末梢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例数占26.9%;呼吸、心率明显增快例数占73.8% ;出现高血压或低血压例数占31.3%;主诉激惹占总例数的12.8%,其中激惹时间最长2天,最短2小时;肢体抖动占总例数的35.9%,其中抖动时间最长5天,最短半天;入院查体神清例数占88.5%;意识模糊例数占9.0%;嗜睡例数占1.3%;颈阻例数占12.9%;膝反射减弱例数占1.3%,亢进例数占38.5%;巴氏征阳性例数占15.4%。辅助检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WBC<5例数占7.7%,5~12例数占64.1%,>12例数占28.2%;高血糖例数占78.6%;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胸片阳性例数占25.6%;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脑电图阳性例数占14.1%;经颅多谱勒:显示大脑血液灌注异常例数占44.6%;脑干诱发电位(BAEP):左侧异常占10.3%,右侧异常阳占5.2%,双侧异常占20.7%;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等,EKG阳性占17.9%;病原学检查:特异性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3.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信号我们根据卫生部2008年版《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重症定义结合我院手足口病重症表现将重症患儿分为以下三级预警:3.1 一级预警:有以下症状体征之一:(1)双手、双足丘疹或疱疹;(2)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3)疱疹性咽峡炎;3.2 二级预警:患儿有发热病史,或体温≥38℃并有以下症状1项或以上的:(1)感染中毒病容;(2)反复呕吐至少2次以上;(3)心率≥150次/分;(4)呼吸节律改变;(5)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6)精神意识改变:谵妄、嗜睡、昏睡、易惊、惊跳、烦躁、燥狂;(7)肢体抖动、肌阵挛、肌无力或肢体瘫痪;(8)抽搐;3.3 三级预警:出现以上预警信号结合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ul,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胸片检查: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等渗出性病变提示有呼吸系统并发症。患儿出现二级预警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儿出现三级预警则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及时处理。 4.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诊断及处理4.1 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精神改变、头围增大、前囟增宽、饱满、四肢肌张力增高、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边缘不清,充血,视网膜血管扩张或出血同时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出现颅脑损伤积极降低颅内压、减轻细胞水肿。4.1.1一般治疗:(1)控制液体入量,以补充生理需要量为宜;(2)保证呼吸道通畅,SPO2一定保持>93%,MBP一定保持>65 mmHg;(3)抬高体位15~30度,头后仰15度;(4)降温:物理或化学降温,体温保持在36℃左右,体温控制不好时,运用亚低温技术; (5)镇静、止惊:安定0.1~0.3 mg/kg•次或鲁米那4~6mg/kg·d。4.1.2 积极控制颅内高压:给予20%甘露醇2~5ml/kg•次,每3~6小时1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定期复查小便常规,注意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加用速尿(1~2mg/kg•次)或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在脱水治疗后可予3%NaCl:2~3ml/kg•次,注意动态观察体液渗透压,维持渗透压在285~310mOsm/Kg之间,维持血钠140~145mmol/L,以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细胞。4.1.3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基强地松龙一般剂量5~10mg/kg·d,根据病情可选用冲击剂量10~20 mg/kg·d;还可选用地塞米松0.2~0.5 mg/kg·d,分1~2次。注意胃肠粘膜保护,动态大便潜血检查。4.1.4 其他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1g/kg•次×2天。 4.2 呼吸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手足口病的大部分的重症病人(尤其是EV71感染)的并发症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NPE是指继发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生的肺水肿,又称为脑源性肺水肿、中枢性肺水肿等,重症患儿常在发病1-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胸片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患儿迅速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认为: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急性迟缓性麻痹共同构成了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4.2.1 NPE临床表现:(1)起病急;(2)轻症:烦躁、心率快、胸闷、双肺细湿罗音;重症:气促、咳白色或血性泡沫样痰、咯血、皮肤苍白、湿冷、濒死感。(3)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升高;(4)胸片提示肺泡性肺水肿:肺泡状增密阴影,形状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状,肺门两侧由内向外逐渐变淡,形成蝴蝶状。4.2.2 NPE诊断:在除外心、肺源性疾病,无误吸、过快过量输液时,当发现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时,应想到NPE发生,尤其是手足口病患儿。当PaO2/FiO2≤300即可确诊。4.2.3  NPE治疗(1)维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低氧血症;(2)严密生命体征监测;(3)保持患儿镇静,预防和控制感染;(4)在维持正常循环的情况下,适当限制液体;(5)头抬高15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各种不必要刺激。(6)降低颅内压:考虑运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白蛋白、引流等;(7)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将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儿生命。动态胸片检查有肺水肿征象(特别注意常常先发生在右侧)要及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肺水肿患儿,在严密监护和保证潮气量情况下,PEEP可高至12 cmH2O,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肺出血机械通气患儿在保证气道通畅情况下,尽量减少气道清理时间和次数,减少各种刺激。(8)NPE心血管药物应用:首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调整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IL-13等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用法:0.35~0.40ug/kg•min维持。明显低血压、心动过速者慎用。 4.3 循环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在原发病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异常、尿少、烦躁、胸片肺血多或出现肺水肿等症状时高度警惕合并心力衰竭和心肌炎。4.3.1 心肌炎诊断:心肌炎可是病毒或中毒性病因,但手足口病多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症;(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型、多源、成对或并行早搏,非房室节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及异常Q波;(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4.3.2 心功能衰竭诊断:(1)呼吸急促:婴儿>6O次/分,幼儿>5O次/分,儿童>4O次/分;(2)心动过速:婴儿>160次/分,幼儿>14O次/分,儿童>12O次/分;(3)心脏扩大(体检、X线或超声心动图);(4)烦躁、喂哺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二项以上)。具备以上四项加以下一项或以上二项加以下二项可确诊为心力衰竭。(1)肝脏肿大,婴幼儿右肋下>3厘米,儿童>1厘米,进行性肿大伴压痛更有意义;(2)肺水肿;(3)奔马律。4.3.3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脏收缩功能指标以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心室收缩时间间期最为常用。超声心动图不仅了解心脏血管解剖结构、心肌活动、瓣膜功能,并可估测肺动脉压力,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4.3.4 治疗: 明确原因,予以纠治,补足容量(前负荷),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正常的心律为关键。(1)迅速建立循环监测(HR、BP、末梢循环、尿量、中心静脉压),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2)一般处理:注意休息,取半坐卧位;镇静;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室温恒定(25~26℃),环境湿度控制在70%左右。(3)限制水、钠,入液量60~80ml/kg.d,保持一定的血容量。保证热量不少于70Kcal/kg.d(130~140卡/kg.d),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病情重、难以进食者,予插胃管鼻饲。(4)呼吸管理: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急促者用温湿化面罩给氧。如短时间内PaCO2迅速增高,PaO2降低,可用呼吸机机械通气。(5)酸碱平衡:纠正同时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治低血糖,纠正贫血。(6)病因及合并症的治疗:如有合并肺炎、宜尽快控制感染,此外,心肌炎和心力衰竭患儿可合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均需及时纠正。(7)当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前负荷不足时可输: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胶体和晶体液(如、盐水、碳酸氢钠等),中心静脉压<15cmH2O。(8)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手足口病出现心功能衰竭时选用,但要注意当合并心肌炎时(无论病毒性或中毒性)或严重心功能衰竭时,洋地黄用量要减至1/2~2/3,并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临床上不一定非要饱和量,较少剂量也能发挥相应作用。西地兰(Cedilanid):化量:0.02 mg/kg,分三次稀释后静脉缓注,首次用1/2~1/3量,余量分2次。各间隔4~8小时一次,末次给药后12小时开始用维持量,每日维持量为化量的1/4,分2次口服或静脉(即化量的1/8 ,q12h)。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当婴儿心率<90~100次/分,儿童<60~70次/分,停药。洋地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极易发生中毒。一旦发现洋地黄中毒,立即停用洋地黄及给予排钾利尿药。(9)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使用相应药物治疗,如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可静脉缓慢推注苯妥英钠2~4mg/(kg.次)或利多卡因1mg/(kg.次)。5~10分钟后可重复。心得安也可用于控制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10) 对有房室传导阻滞中毒症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0.15~0.2μg/(kg·分)静脉滴注,也可用阿托品0.01~0.035mg/(kg·次)静脉注射。(11) 利尿剂: 尿量2.5~3ml/(kg.h)最为合适。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血容量,为心功能保持代偿的必要条件,大量利尿后如心率增快、血压有所减低时,可能为血容量不足的信号。利尿剂可能产生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12)其他强心药:多巴胺:5 ug/kg•min;多巴酚丁胺:2~5ug/(kg.min);异丙基肾上腺素0.01~0.05ug/ kg•min;肾上腺素剂量范围一般在0.01~0.05ug/ kg•min。以上用药必须在ICU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时应用,监测:EKG、HR、BP,尿量,必要时调整剂量。(13)血管扩张剂的选用:注意血容量是否足够,密切观察疗效和血压,根据患儿血液动力学变化而决定用药:①对肺淤血严重,肺毛细血管嵌压明显增高,心排血量轻至中度下降者,宜选用小静脉扩张药,如硝酸甘油(0.5~1μg/kg•min,逐渐加量,最大不超过20μg/kg•min)、硝酸酯类。②对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正常或略升高,宜选用小动脉扩张药,如酚妥拉明(2.5~5ug/kg•m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卡托普利0.5~3mg/kg . d)、钙通道阻滞剂、654-2等;③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升高,宜选用既扩张小动脉也扩张小静脉的药物,如硝普钠等。开始剂量为每分钟0.1μg/kg•min静脉滴入,可逐渐加量至0.5~1μg/kg•min,不超过8ug/kg•min。(14)营养心肌:心力衰竭和心肌炎时伴有明显的能量代谢异常,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改善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①磷酸肌酸钠 :婴儿1.0g 静脉滴注 qd;年长儿:护心通1.0g 静脉滴注,q12h。一般连续使用3~5天,病情重者可用7~10天。 4.4 消化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原发病基础上可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腹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高度腹胀、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跳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氮质血症等临床表现,此时应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胃肠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压积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大量出血时可有氮质血症,血BUN升高。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内镜检查,可酌情于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以便发现出血的部位、程度和病因。4.4.1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1)有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有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需要输血方可维持循环稳定。4.4.2治疗原则4.4.2.1一般措施:一般处理:吸氧,平卧休息,有休克者略抬高双下肢。保持安静,注意保暖。饮食控制:出血量大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进食流质、半流或软食。记录呕血、便血、尿量和出入液量。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中心静脉压(CPV)。腹胀者必要时留置胃管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热能供应。4.4.2.2 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正常(1) 0.9%生理盐水或2:1等渗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次,于15min~30min内输入;可重复2~3次,必要时多次重复扩容至休克纠正;(2) 输血:当失血量超过20%以上时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如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比容<25%时应尽快予以输入浓缩红细胞或全血。4.4.2.3 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0.6~0.8mg/kg,每天1次静脉注射。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等。4.4.2.4 止血药:酌情选用立止血,VitK,止血敏,安络血和6-氨基己酸(EACA)或氨甲苯酸(PAMBA)等。 5. 手足口病重症诊治注意事项:5.1 早期甄别,至关重要:对于符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若出现可能在短期发展为重症病例症状及体征患儿,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5.2 急诊处理,争分夺秒;对于重症病例,建立严密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和持续脑电监测等),迅速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及时机械辅助通气及对症处理。5.3 不断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严密生命体征监测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基本保证,任何治疗措施必须建立在对病情准确、及时评估的基础之上。  

刘志群 2018-08-16阅读量8678

小儿发烧如何处理

病请描述: 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小儿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其它如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何琛璐问题1:儿科门诊病人中,发烧病人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晚上来医院的病人更是如此,多数由于高烧不退,家长非常着急,有些孩子在去医院的途中或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抽搐,那么孩子高烧是先去医院还是先做些退烧处理呢?答案:孩子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37.5~38℃为低烧;38~39℃为中等度发烧;>39℃为高烧。对于高烧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一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烧情况及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有些家长怕降温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我们说一般不会影响。把体温降至38.5℃以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问题2:孩子发烧后家长常常有些困惑,<3个月婴儿能用退烧药物吗?如果不能用药物降温,那这些孩子出现高烧如何处理呢?答案:<3个月婴儿一般不用退烧药物,如果出现高烧主要是物理降温。孩子高烧可以应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冰袋有无漏水,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降至38.5以下时可取下冰袋。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还可以给予酒精擦浴:应用浓度为25-30%酒精,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干,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区、腹部、项部。因为擦胸前区、腹部会引起孩子不适的感觉。问题3:有些孩子的家长不知道给孩子服用哪种退烧药物合适,也不知道体温大于多少应用退烧药物,退烧药物有哪些副作用,有些家长盲目相信“静脉点滴”,不知道为什么静脉输液回家后孩子再次发烧。答案:孩子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如美林、托恩等);阿司匹林及赖氨匹林等。均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都有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但短期内应用多是安全的。阿司匹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或消化道溃疡病者慎用,国外认为流感、水痘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与瑞氏综合征有关,国内尚不多见。体温>38.5℃应给予退烧药物。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烧药物即可,服药后多喝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烧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烧。当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病原发烧持续时间不同,疾病控制后发烧自然随之好转。问题4:孩子发烧后如何护理孩子,孩子还去上学吗?可以上体育课吗?答案:发烧的孩子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体温>38.5 ℃应给予退烧处理),室内温湿度应适宜,空气流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烧退后精神好,面色红润多提示病情不严重。对于发烧的孩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适感觉以更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告知医生。对于发烧的孩子我们建议最好不去上学,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烧的孩子也不建议上体育课,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问题5:有一位9个月的小婴儿,发烧3天后退烧了但出现皮疹,到底是什么病,是麻疹吗?答案:这个孩子患的是幼儿急疹,属于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特点是发烧3-5天,热退疹出,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是在发烧时退烧即可。不是麻疹,麻疹当出疹时体温更高。专家点评: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俗称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于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咳嗽是否加重,有无喘憋等。这个9个月孩子,发烧3天烧退出现皮疹,最可能诊断是幼儿急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不是麻疹。麻疹表现为发烧3~4天出皮疹,但出皮疹时体温仍高热。问题6:一个6岁的孩子高烧,嗓子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扁桃体化脓,而且医生做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医生说需要输液,应用抗生素7~10天,听说抗生素都有副作用,需要用吗?答案: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也可选用头孢菌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应>7天。上呼吸道感染病人90%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均由病毒感染导致可不用抗生素;秋冬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不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会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帮助判断,如白细胞正常,CRP<8mg/L,患儿一般情况好者也可不用抗生素。如果是下列一些疾病则需要应用抗生素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CRP高者也需要应用。  

何琛璐 2018-07-27阅读量7664

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指导

病请描述: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心肌引起的以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患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需要引起重视。本病易反复发作,除住院集中治疗外,出院后长时间的恢复期也不可大意。因此,罹患疾病后如何提高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丁春华【健康指导七大点】1.正确认识疾病部分患者或家属不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知识及预后,常表现出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治疗和护理极为不利。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均会使机体抗病毒感染能力下降,或使心肌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诱发心肌炎的表现。因此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愉快,安静地坚持较长时间的休息,在最佳精神状态下配合治疗与护理。2.减轻心脏负荷强调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伴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3~6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回复正常和心功能恢复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3.动员家属参与   疾病的向愈少不了信心和家人的支持。患者应告知家人需求,请求家人的支持与监督自身的康复训练,使家人参与自己的护理计划。4.日常生活护理排便时切勿用力屏气,可用缓泻剂如开塞露塞肛或口服酚酞片(2d没解大便患者可使用开塞露);学习如何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辅助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饮食方面,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戒烟酒,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5.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学会或教会家人测脉率、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扑动、颤动,需立即就诊并采取紧急措施。6.严防二次感染   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病毒感染,流行期少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病及时就诊治疗。7.适量体育锻炼   当休养一段时间后,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此时不宜急于求成过度运动;如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应积极主动请求心理疏导,或请求家人督促自己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或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在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氛围,激发自己活动的兴趣。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位于环境优美的广州大学城,由美国加州大学心脏中心归国的丁春华主任创建并作为学科带头人,专注于心律失常相关疾病(心跳过快或过慢、不齐、早搏、间歇、心衰和晕厥)的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微创手术,并联合特色中医诊疗和研究。--------------------------------------丁春华,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心脏中心归国专家,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心脏电生理研究室主任.心律失常专业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心律》杂志编委,美国心律协会等会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擅长: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手术,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不齐、早搏、间歇,包括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室速、房速、房扑、房颤、房早、室早、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和晕厥(头晕、晕倒)。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大学城医院), 周三上午(大德路总院)--------------------------------------黄桂宝:主治医师,心血管专业硕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继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脏病学术思想,善于调脾护心。擅长:起搏器植入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头晕。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大德路总院)--------------------------------------张文昶[Chang3]:主治医师,心血管硕士。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导管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头晕或晕厥。出诊时间:周五下午(大学城医院)--------------------------------------黄深:主治医师,心血管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药物治疗,心动过缓、心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大学城医院)

丁春华 2018-07-24阅读量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