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鼻中隔偏曲 > 内容

鼻中隔偏曲内容

小孩儿打呼噜有那么可怕吗?(...

病请描述:儿童睡觉打呼噜,被有些人认为是正常现象,他们不知道儿童打呼噜的具体危害,从而导致长期耽误疾病的治疗,使其不断发展,越来越重,给患儿的颌面部发育和大脑智力产生潜在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对广大家长进行科普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儿童打呼噜的危害,并且应及时带可疑打呼噜的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抱憾终生”。1.儿童打呼噜的表现形式儿童打呼噜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呼吸费力,有的儿童还伴有呼吸暂停、夜间遗尿及生长受限等现象。此外,还有的儿童表现为晨起头痛、早上迟醒、情绪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烦躁、易激惹、学习成绩下降等)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询问病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打呼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减少漏诊情况发生。2.儿童打呼噜的危害儿童打呼噜的主要危害是因为长期张口呼吸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形成的的腺样体面容和长期慢性缺氧引起的大脑发育受损。儿童长期打呼噜,可以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烦躁、易激惹、学习成绩下降等危害。3.儿童打呼噜的常见病因儿童打呼噜最主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初此之外,局部原因还包括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全身原因还包括肥胖、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等。4.儿童打呼噜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对于儿童打呼噜,通过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治疗,对90%患者有效。但是,从临床操作上,也不可能把手术治疗放在首位。即使患儿患有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但同时往往合并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情况,甚至只是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打呼噜症状才加重,那么就可以针对以上合并症进行保守治疗,只要经过正规保守治疗能改善打呼噜症状,就可以继续观察,暂不手术。5.儿童打呼噜手术治疗的指证患儿存在打呼噜等上述临床症状,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应行睡眠监测检查,以客观了解患儿夜间睡眠具体情况,当睡眠呼吸暂停超过5次/小时,和(或)夜间睡眠缺氧程度为中度以上时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需要扁桃体腺样体一并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的大小不是主要的手术指征。6.儿童打呼噜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方法,大约需要多少钱?住院多长时间?目前通常采用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法,也可采用扁桃体剥离法、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等方法;等离子手术方法总体费用在2万左右,传统方法较便宜;住院一般4-5天。7.儿童打呼噜保守治疗应满足的条件所有不愿手术治疗的患儿均可采取保守治疗的办法,但是保守治疗方法的确定,需要对具体的每一个患儿进行系统的病情评估后才能做出。而且,对于手术有禁忌症的患儿,也只能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案。8.儿童打呼噜保守治疗方法1)对于合并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应进行相应的评估和药物治疗。2)对于较轻患者,可以采用调成睡眠姿势,可以使呼吸暂停症状减轻。3)对于肥胖儿童,嘱其减肥,可以减轻症状。4)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患儿或者症状较重的围手术期的患儿,可以采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9.儿童打呼噜保守治疗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上述保守治疗方案,只能暂时缓解症状,症状缓解后应注意防止反复发作,因为每发作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症状缓解期,因为不存在长期慢性缺氧,所以一些潜在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理论上,终归有一次发作,药物不再起任何作用了,就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了。所以,从长远角度讲,如何预防打呼噜反复发作,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当然,对于具有手术禁忌症的患儿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10、儿童打呼噜手术后还会复发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90%打呼噜患儿有效。术后是有复发几率的,但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如果再次出现打呼噜症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合并了感冒、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这时保守治疗效果往往很好。也的确会有患儿腺样体再增生肥大的,一旦证实,还可以再次手术治疗。11、儿童打呼噜术后都有什么注意事项?注意按医嘱使用出院带药;注意饮食清淡、柔软;注意避免感冒;注意伤口情况;注意体温变化等。

李亮 2021-10-18阅读量8379

科普医学常识之鼻科篇

病请描述:鼻出血鼻出血的定义: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为多见。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鼻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局部病因 外伤擤鼻喷嚏 炎症 鼻中隔俯曲压性损伤 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 (一)局部病因 1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 黏膜,鼻或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黏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 善处理、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损伤黏膜血管。严 重的鼻和鼻窦外伤可合并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骨折,若损伤筛前动 脉,般出血较剧,若损伤颈内动脉,则危及生命。2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均可因黏膜病变损 伤血管而出血。3肿瘤赢胶、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息流出。早期多表现为鼻涕带血、倒吸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致大出血, 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 4.其他: (1)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出血之常见原因之一; (2)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一侧鼻腔出血或血涕。 (二)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 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 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 和传染性肝炎等。多因高热、鼻黏膜剧烈充血、肿胀或发干,致毛细 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段,量较少。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血多因 动脉压升高所致。出血前常有预兆,如头昏、头痛、鼻内血液冲击感 等。鼻腔出血为一侧性,来自动脉,来势凶猛,多位于鼻腔后段(多 为下鼻道内),若位于鼻腔前段。可见搏动。 3、血液病: (1)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 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疾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者等; (2)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是因毛细血管受损和血液成分改变所致。常伴 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鼻腔出血为双侧性、持续性渗血,并可反复发 生。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维生素C、P 缺乏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 钙为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尿毒 症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儿童常有鼻出血。 6中毒: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长期服用水杨 酸类药物可致血内凝血酶原减少。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有家族史。 8内分泌失凋: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可发生鼻出血 和先兆性鼻出血,经绝期或妊娠的最后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可能 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三、鼻出血的临床表现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 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 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 止。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 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 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 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 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 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 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四、鼻出血的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 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 现部位。 3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对 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4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 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 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ml~1000ml 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 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5排查全身性疾患。 五、鼻出血的鉴别诊断 1.咯血 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及心脏病导致的肺淤血等。可根据患者既 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鉴别。 2.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血液可从口腔 及鼻腔涌出,常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 征,可予以鉴别。 六、鼻出血的治疗 鼻出血属于急诊。大量出血者常情绪紧张和恐惧,故应予以安慰,使 之镇静。首先了解是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然后仔细检查息腔 进而选择适宜的止血方法达到止血目的。 1一般处理: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尽最勿将血液咽下以免 刺激胃部引起取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 位,按休克急救。 2鼻局部处理:明确出血部位和止血。多数情况下是在鼻中隔前下部 (易出血区),且一般出血量较少。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压 迫鼻中隔前下部)10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 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出血较剧,可先用01%肾上腺素的棉 片置入鼻腔达到暂时止血,以便寻找出血部位。亦可在鼻内镜下用吸 引器边吸血液、边寻找出血部位。常采用的止血方法有如下两类。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其原理是:破坏 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烧灼法有多种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应用化学药物或电灼。常用的化学药物是30%~50% 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也有用铬酸珠(川加热的探针插入装有铬酸 的小瓶内,迅速取出自然冷却,铬酸即在探针头端凝成小珠)。烧灼 范围越小越好,应避免烧灼过深,烧灼部位涂以软膏。电灼因灼力较 强,易造成黏膜溃疡或软骨坏死,若烧灼不当,反致出血加剧,现已 少用。近年来,临床常采用YAG激光、射频或微波烧灼。烧灼前先用 浸有1%丁卡因和01%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麻醉和收缩出血部位及其 附近黏膜然后对出血部位进行烧灼,此类设备使用时较易控制,烧 灼温和,损伤小。借助鼻内镜进行上述止血方法,可提高寻找出血部 位和止血的准确性和效果,对小病变如毛细血管瘤等可一并处理。注 意对鼻中隔出血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烧灼都应避免同时烧灼鼻中隔两 侧埘称部和烧灼时间过长,以免引起鼻中隔穿孔。 2填寒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一般有 下列4种方法可供选择。 1.鼻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较适用于渗血面较大(如血液病)的鼻出 血。可吸收性材料有淀粉海绵、明胶海绵或纤维蛋白绵等,也可在材 料上(如明胶海绵)蔬上凝血酶粉,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填寒时仍须 加以压力,必要时可辅以小块凡士林油纱条以加大压力。此法之优点 是填塞物可被组织吸收,可避免因取出填塞物时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再 出血。 2.鼻腔纱条填塞:是较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出血较剧、且出 血部位尚不明确、或外伤致鼻黏膜较大撕裂的出血以及其他止血方法 无效者。 材料:凡士林油纱条,抗生素油膏纱条,碘仿纱条。 方法:将纱条一端双春约10cm,将其折叠端置于鼻腔后上部嵌紧然 后将双叠的纱条分开,短端平贴鼻腔上部,长端平贴鼻腔底。形成一 向外开放的“口袋”。然后将长纱条末端填入“门袋”深处,白上而 下从后向前进行填塞,使纱条紧紧填满鼻腔。剪去前鼻孔多余纱条: 填塞妥后如仍有血液自后鼻孔流入咽部则须撒出纱条重新填塞或改 用后鼻孔填塞法。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时间一般1~2天,如必须延长填 塞时间,需辅以抗生素抗感染,一般不宜超过3~5天否则有可能引起 局部压迫性坏死和感染。抗生素油膏纱条和碘仿纱条填寒则可适当增 加留置时间。 3后鼻孔填塞法:鼻腔纱条填塞未能奏效者,可采用此法。 方法和步骤: 1先用凡士林油纱条做成与患者后鼻孔大小相似的锥形纱球(或做成 较后鼻孔略大的枕形纱球),纱球尖端系粗丝线两根,纱球底部系一 根; 2用小号导尿管头端于出血侧前鼻孔插入鼻腔直至口咽部,用长弯血 管钳将导尿管头端牵出口外,导尿管尾端仍留在前鼻孔外; 3.将纱球尖端丝线缚于导尿管头端(注意须缚牢); 4回抽导尿管尾端,将纱球引入口腔,用手指或器械将纱球越过软腭 纳入鼻咽腔同时稍用力牵拉导尿管引出之纱球尖端丝线,使纱球紧 塞后鼻孔; 5鼻腔随即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6将拉出的纱球尖端丝线缚于一小纱布卷固定于前鼻孔; 7.纱球底部之丝线白口腔引出松松固定于口角旁。 注意无菌操作,填塞留置期间应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 天,最多不超过5~6天。 取出方法: 8.先撤除鼻腔内填塞; 9牵引留置口腔的纱球底部丝线,并借助血管钳,将纱球迅速经口取 出。 4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用指套或气囊缚在小号导尿管头 端,置于鼻腔或鼻咽部,囊内充气或充水以达到压迫出血部位的目的。 此方法可代替后鼻孔填塞。近年,国内已有生产与鼻腔解剖相适应的 鼻腔和后鼻孔止血气囊和水囊,使此方法变得更为方便,且患者痛苦 小。 3血管结扎法:对严重出血者采用此法。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 可考虑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则应 结扎筛前动脉:鼻中隔前部出血者可结扎上唇动脉。目前临床较少采 用。 4血管栓塞法:对严重出血者可采用此法。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etionangiography)和超选择栓塞 (superselectiveembolization,SSE)技术,找到出血动脉并栓塞 之。此法准确、快速、安全可靠但费用较高有偏瘫、失语和一过性 失明等风险。 3全身治疗:如前所述,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目出出咖 的程度亦有不同。因此,鼻出血的治疗及处理不仅仅是鼻腔止血。对 由于鼻腔、鼻窦有复杂病变或因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以及出血量较 大者(即使是鼻腔的简单病变,如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或鼻腔后 部的鼻-鼻咽静脉从出血)应视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治疗。 1.镇静剂:患者安静有助于减少出血,对反复出血者尤为重要。 2.止血剂:常用立止血卡巴克络(安络血)、抗血纤溶芳酸(PAMBA)、 酚磺乙胺(止血敏)、6-氨基乙酸(EACA)、凝血酶等。可口服、肌肉 注射或静脉给药。 3.维生素:维生素C、K、P。 4严重者须住院观察,注意失血量和可能出现的贫血或休克。鼻腔填 塞可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故对老年者应注意心、肺、 脑功能,必要时给予吸氧。 5有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4.其他治疗: 1.鼻中隔前下部反复出血者,可局部注射硬化剂或无水乙醇,或行鼻 中隔黏膜划痕,也可施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剥离术。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者,可应用面部转移仝层皮瓣行鼻中 隔植皮成形术。 3因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应请相应专科诊治。 平时应注意预防鼻出血的发生,措施包括: 七、鼻出血的预防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温度要适宜。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开 窗通风换气,温度宜保持在18℃~20℃。因空气过于干燥可诱发鼻 腔出血,所以空气湿度应≥60%。 2.老人平日活动时动作要慢,勿用力擤鼻,对症止咳。 3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饮食,并保 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4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应定期防 治原发病,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必 须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 到医院就诊。 5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应纠正患儿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 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咨询电话:81656598    81656379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中路11号

赵毓 2021-07-30阅读量1.0万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出鼻血?

病请描述:很多人都曾经历过鼻出血,无论出血多少,通常都有些担心害怕,出血多的担心失血过多危及健康甚至生命,有的人出血虽少,却担心可能是鼻咽癌、鼻部肿瘤、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出血。为什么鼻子这么容易出血呢?由于鼻腔黏膜担任着对吸入空气加温加湿的工作,此处血运丰富,某些原因损伤鼻黏膜后可引起鼻黏膜血管破裂导致鼻出血。图1 鼻中隔前端黏膜下血供丰富,是鼻出血的常见部位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1.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再加上室内使用供暖设备使室内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容易造成鼻黏膜干燥糜烂,形成干痂,挖鼻或擤鼻造成干痂脱落后可出现鼻出血。儿童鼻出血大多是这种类型。图2 鼻中隔前端糜烂覆有干痂 2.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常存在频繁擤鼻、打喷嚏等症状,高速气流及鼻涕反复刺激可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粘膜受损、血管壁破裂而出现鼻出血。图3 过敏性鼻炎患者反复喷嚏、流涕导致鼻中隔黏膜破损出血 3.鼻中隔偏曲的患者的鼻中隔软骨可弯曲突起,使得局部鼻黏膜变薄,血管扩张,容易破损导致鼻出血。图4 患者鼻中隔突起处血管扩张,容易出现鼻出血 上述几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中隔或下鼻甲前方,通常出血量不太多,大多为涕中或回吸涕中带血,稍严重者可为有鲜血自鼻孔中滴出或流出,按捏鼻翼后多数情况下可以止血。 4.鼻黏膜小血管瘤破裂也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毛细血管瘤,出血量通常不大,出血后血管瘤表面形成血痂后可自止,血痂脱落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另一种是小动脉瘤,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导致血压上升、血管破裂可引起大出血,表现为大量鲜血从一侧或双侧鼻孔中涌出,同时口中也有鲜血吐出。图5 图中可见小动脉瘤破裂正正喷射出血 5.鼻腔、鼻窦肿瘤、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亦可导致鼻出血,患者通常还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瘤体破溃时,早期反复少量出血或涕中带血,晚期可因肿瘤破坏临近大血管导致大出血。 其他一些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包括鼻部、颅面部外伤、鼻腔异物、抗凝药物应用、化学物质中毒、血液系统疾病、肝肾慢性疾病、传染病等,这些情况相对较少,在此不再赘述。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为良性疾病,因此发生鼻出血后无需过于忧虑,但若反复发生也不可掉以轻心,建议及时就医。

汪毅 2021-06-16阅读量1.0万

鼻出血 (闲暇时候的笔记)

病请描述:今天给大家谈一谈鼻出血🩸先来看一看病因吧:        1、高血压;高血压病人血管脆性非常高,这就如同生锈的铁管子推挤满锈夹,一不小心,管子破裂了,血管就爆了,最后血液流出来。                                     2、血液系统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病人一般是血小板低、白细胞低,血象异常,人体是一个整体,血液系统平衡打破,鼻腔粘膜会有表象。                             3、鼻腔血管瘤:血管瘤,局部的,只有在鼻内镜镜检查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最重要的方法是冷冻剂,在临床上,这种病变通常是听过医生的经验一眼就能发现。                                                                                 4、鼻腔结构畸形导致的出血:此种情况有:鼻中隔偏曲、鼻黏膜🩸等等等等等。                                        具体处理方法有;1、前鼻孔填塞术、2、后鼻孔填塞术3、血管填塞术4、冷淡剂。                                         具体治疗药物有:1、小牛血清。2、肾上腺素 3、维生素AD滴剂.总结上述方法是:压迫和药物双官旗下

唐嘉蔚 2021-04-08阅读量8412

儿童打呼噜那些事儿

病请描述:经常在生活中听见宝妈们说:“我家孩子睡觉打呼噜,睡得香,身体倍儿棒!”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打呼噜并不是睡眠质量高的表现,相反,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现在,咱们就唠一唠孩子打呼噜哪些事儿吧!宝妈:打呼噜是怎么产生的呢?医生:气流经过气道的狭窄部位发生振动,产生鼾声。宝妈:什么样的宝宝容易打呼噜?医生:儿童打鼾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在一些肥胖、面部发育异常的小朋友中也有发生。宝妈:如果没有打呼噜,是不是睡得好的表现呢?医生:除了打呼噜外,如果小朋友经常出现张嘴呼吸、呼吸声粗、趴着睡觉、睡不安稳这些情况,也需警惕。解释:我们的上气道由头颈部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包绕而成,中间是气流经过的空腔。当各种原因引起气道的狭窄时,如同房子太小(骨性结构过小)或者房子里堆满大量东西(软组织过多,如脂肪),房子就会显得十分拥挤,导致气流受阻。宝妈:打呼噜会对宝宝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医生:宝宝处于持续生长发育阶段,长期打鼾不仅会导致生长缓慢、影响智力发育,还会影响颜值。长期张口呼吸会导致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偏曲、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等,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宝妈:原来如此,怪不得宝宝越长越“难看”呢!医生:当小朋友气道堵塞时,长期低通气状态导致慢性缺氧,会让大脑供血不足,生长激素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学习能力下降,智力受到影响。腺样体太大会堵住耳朵和咽腔连接的通道(咽鼓管),小朋友可能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严重的还会反复出现积液和感染。宝妈:打呼噜真是影响宝宝成长的方方面面,我得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那我该去哪科看呢?医生:可以首先就诊于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医生会根据每个宝宝的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原因并指导治疗。病情比较复杂的,还需要和神经内科、口腔科、呼吸科等合作进行干预治疗。宝妈:一般采取什么治疗措施呢?医生: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轻症小朋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重症小朋友可考虑切除肥大的腺体与扁桃体,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肥胖的宝宝还需要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宝妈:做手术会对小朋友产生很大危害吗?医生:目前认为手术没有绝对年龄限制,研究表明全麻对儿童智力发育并没有明显影响。手术后,部分儿童免疫指标可能有小幅波动,但3个月左右就会恢复术前水平。宝妈:那太好了,手术对孩子没什么影响,我就放心了!医生:也别掉以轻心,部分小朋友手术后会有持续打呼噜和憋气的表现,还需要复查一探究竟。宝宝如果有习惯性张口呼吸的表现,需要在口腔科医师的治疗下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正畸治疗等。宝妈:哎,育儿路艰辛,宝妈操碎心,大家共学习,来取科学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下属睡眠医学中心是中国睡眠研究会指定的技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打鼾等问题可到门诊就诊,经过医师初步评估需要睡眠监测检查的,持预约单前来预约。睡眠中心咨询电话:010-58269331。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许志飞

微医健康 2021-03-17阅读量1.1万

打呼噜也会遗传?

病请描述:“家里有人打呼噜,我也会变成打鼾的人吗?”答案是:不一定。但您将来发生打鼾的几率会比别人高,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打呼噜、肥胖、上呼吸道(鼻、咽喉)附近的结构和呼吸控制功能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大家都知道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外观方面。其实头面内部的形状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小下颌。小下颌的人容易打呼噜,如果他们的孩子也遗传了小下颌这一颌面特征,那打呼噜的风险就会增加。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鼾,他们孩子打鼾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鼾的孩子高3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呼吸道狭窄、肥胖、神经-肌张力调节功能异常等都可致病。造成咽腔狭窄的常见病因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另外,由于亚洲黄种人不同于白种人的颌面骨性结构特征,在一些并不肥胖的人群中也会发生打鼾。上述病因可能来自遗传,也有可能是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问题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首先是控制体重,其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忌烟酒、侧卧位睡眠等,这些对于预防和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都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症状比较重,单纯依靠上述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应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需要强调的是,孩子打鼾需要及时就诊。因为儿童时期是颌面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持续打鼾,长期张口呼吸,头面部骨骼常常会发育成容易打鼾的颅面形态。等到成年以后,可能发展为成人的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如果到了成人时,许多结构的纠正往往需要做创伤较大的手术,风险也会较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下属的睡眠医学中心是中国睡眠研究会指定的技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打鼾等问题可到门诊就诊,经过医师初步评估需要睡眠监测检查的,持预约单前来预约。睡眠中心咨询电话:010-58269331。

微医健康 2021-03-17阅读量1.0万

腺样体肥大:切除或不切除,这...

病请描述:一篇家长科普引发的深思——专业医生如何看待“腺样体肥大”每年寒暑假的耳鼻喉科,尤其是小儿耳鼻喉科必定迎来就诊小高峰。在每个三甲医院拥挤的耳鼻喉诊室里,充斥着孩子的紧张、父母的焦虑、甚至祖父母的担忧。这些家庭多数是想来医院解决“睡眠打呼噜”的问题,用医学的术语来讲,这些小病号“睡眠打鼾”,可能患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或者俗称的“儿童鼾症”,更文雅的说辞是“小儿鼾眠”,这是个儿童常见病,儿童中发病率可达1.2%—5.7%。大家可能对鼾症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冠上“儿童”这个定语呢?那是因为儿童的鼾症和成人区别极大,它的病因主要是腺样体肥大和(或)扁桃体肥大,尤其是腺样体肥大是“C位”的幕后黑手。所以,“儿童鼾症”在某种程度上被约等于“腺样体肥大”。虽说“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甚至在医生眼里是个“小毛病”,但这可没少折磨孩子和家长,千里迢迢来专家门诊的不在少数。作为一名拥有近四十年执业经验的耳鼻喉科老兵,尤其是专注小儿耳鼻喉疾病多年的实践,我在专家门诊遇到大量“腺样体肥大”儿童。在面对这些孩子,尤其是面对一进诊室就说“我带孩子来看腺样体肥大”或者“其他医生建议我家孩子做腺样体切除”的家长时,我总希望在“人潮涌动”的门诊帮助家长迅速地做出医疗决策,让家长们更正确地认识这个常见病,减轻他们对孩子疾病担忧的精神负担。就在这几天,耳鼻喉医生的朋友圈突然被一篇《“腺样体长大就萎缩”,这句话到底害了多少孩子!》的文章刷屏,作者斑马女士在文章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位妈妈在为她“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求医过程中纠结、焦虑、担忧等心情,让读者都有所触动和共情。更触动我的是斑马女士的医学素养,她拿出了做博士研究的精神梳理其中的医学知识,对“腺样体肥大”这个疾病认识全面;同时,她通过其本人如何给孩子做出“腺样体切除”的这个治疗选择的故事,生动地给其他家长“科普”了这个儿童常见病的方方面面,逻辑清晰、医学知识点阐述通俗易懂,作为亲历治疗过程的家长,她的文章也非常有说服力,留言热烈,让我们这些专业医生都相形见绌和汗颜。这件事引发了我多维度深思,因此,我们联系了斑马女士,在她的授权下对她的文章进行医学专业的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希望能从病家和医家两个角度提供充实、通俗及科学的医学知识,帮助家长们认识“腺样体肥大”这个常见病,希望能够在家长们做出治疗选择时提供“定心丸”,同时也想和家长们说说我们作为医生如何看待医学科普以及背后的社会人文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携手帮助孩子健康长大。1.“五官相通”在腺样体肥大这个毛病上展现无遗       斑马女士作为媒体人已经给大家科普了腺样体是什么以及腺样体的相关解剖。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主要病因?这与腺样体解剖位置密切相关,腺样体组织位于鼻咽顶与后壁移行处,腺样体前方就是后鼻孔,外侧毗邻咽鼓管咽口(中耳的开口),所以,当腺样体病理性变大的时候,在上呼吸道这个通道上特别容易“阻塞交通”,再加上分泌物向下流刺激咽喉和下呼吸道,就产生了“腺样体肥大症候群”,包括鼻塞、睡眠障碍、鼻窦炎、中耳炎、上气道综合征等,症状累及耳、鼻、咽喉、气道,可以说充分体现了“五官相通”;家长的角度,就会观察到孩子呼吸声粗、夜间打鼾、睡眠不安稳甚至呼吸暂停、流涕、听力下降、咳嗽、清嗓等诸多表现。此外,还可以观察到全身症状,如呼吸不畅、夜惊、多梦、遗尿、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性情烦躁等,这与孩子长期缺氧相关。 内镜从前方观察到通畅的后鼻孔(黄线圈出处),后方可见鼻咽部利用内镜从后鼻孔观察到肥大的腺样体(Adenoid),堵住了后鼻孔(黄线圈出处),看不到鼻咽部结构鼻咽部腺样体组织(星号处)毗邻着咽鼓管咽口(箭头处) 2.腺样体肥大、张口呼吸和腺样体面容很多家长着急就医,担心的就是腺样体肥大造成“腺样体面容”。 1872年, C.V Tomes命名了“腺样体面容”这个词来描述慢性鼻气道阻塞患者的特殊面容:长脸、张口呼吸、牙列不齐、腭弓高拱、笨拙的脸;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这样颜值不达标的脸怎么能让父母不操心呢?在信息发达的现在,父母们也能常见到诸如斑马女士所引用的那几张孩子颜面变化的照片,展示“腺样体肥大”造成的面容变化。其实,这些照片来自一名叫做John Mew的正畸医生,他也是伦敦面部正畸学院(London School of Facial Orthotropics)的教授,他通过这些照片展示了张口呼吸所导致的颅面和牙列变化,并大胆地提出颌骨和牙齿的发育依赖于口腔颌面部肌肉的影响。在这个理论中,长期口呼吸(或张口状态)时,舌体是处于平放状态,舌体抵住上颚的力量减少,这些微小的力量变化也能够导致颌面骨骼的不正常发育;他和他的追随者甚至发明了“Mewing”这个方法,声称通过舌体抵住上颚、口腔紧闭、牙齿咬合的“Mewing”法,可以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比如清晰的下颌线条、理想的鼻-下巴关系以及合适的颧骨高度),在国外社交网络上非常火热。而实际上颌面、牙列发育畸形的病因多年来存在争议,诸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可能是面部发育的影响因素。John Mew的理论和Mewing法对颌面发育的影响,都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持。而由于John Mew公开诋毁传统的正畸方法而误导大众,被吊销了牙医执照。John Mew医生展示口呼吸引起颌面-口腔变化的系列照片图3和图4是两姐妹,她们都有口呼吸的习惯,并同时去了John Mew的诊所纠正口呼吸和咀嚼习惯,Kelly严格遵守医嘱,而Samantha相反,若干年后复诊时,两姐妹就分别长成图5和图6的样子。图5和图6往往被诸多科普作为口呼吸影响面容的对比照片,其实是两姐妹。[P2]   腺样体肥大所导致的腺样体面容,为什么总是和John Mew医生的这些照片挂钩?显然,腺样体肥大、气道阻塞的孩子总倾向于用口呼吸,于是腺样体面容又被扣上了这些照片。虽然也有动物实验证实完全堵塞鼻气道时,动物会发育为类似人类的腺样体面容,但是动物不能完全代表人的发育。我们也很难进行腺样体肥大后儿童面容变化的临床实验,因为长期不干预孩子的呼吸不畅显然不符合伦理。所以,腺样体面容就是长期口呼吸面容吗?腺样体面容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怎样程度或多长时间的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面容改变?当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目前还难以得到确切的答案。 3.鼻咽侧位片vs鼻内镜:医生如何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我非常同意斑马女士从家长的角度去判断腺样体肥大的方法,简单易行,“一是眼观,二是耳听”,家长能观察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对于协助医师判断病情非常重要。在《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OSA的诊断中,强烈推荐关注打鼾和打鼾的频率、睡眠憋气、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等症状和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面容即肥胖等体征。指南所推荐关注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如何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呢?客观的评估,我认为鼻咽侧位片非常直观准确。患儿父母总是会盯着侧位片问我哪儿是腺样体的时候,其实,作为临床医师,我们不仅可以从侧位片中得到确切的腺样体占气道的比例(A/N比),还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上气道的情况、孩子是否合并后坠阻塞气道的扁桃体,连鼻窦和乳突(中耳)的情况也得到直观印象。家长总担心孩子吃射线,其实鼻咽侧位片的射线量大概是0.08mSv(毫西弗),差不多是我们10天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自然本底辐射总和,这个剂量是很小的。而鼻内镜判断腺样体大小会受到检查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影响,也难以用于不同医生、不同机构之间的对比,但是鼻内镜可以检查鼻腔情况,利于判断是否合并鼻窦炎、合并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也利于直观地看到鼻咽部情况,判断咽鼓管周围淋巴增生情况,排除极少见的儿童鼻咽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和先天畸形(如后鼻孔狭窄),两个检查各有利弊,辅助检查的选择在不同医生、不同医疗机构,根据经验和客观条件会有不同。对于我个人而言,结合我所执业医院的条件,我通常选择鼻咽侧位片判断气道情况,同时也对孩子详细查体;而部分孩子的查体就可在看到咽后壁肿大显著的腺样体组织,甚至伴有附着的分泌物,这个时候根据经验也可以初步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必要时,鼻内镜检查也是不可或缺。 4.睡眠监测一无是处吗?(客观评估对通气的影响)睡眠监测全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在斑马女士文中,就诊某些医院的医生认为这个检查没有意义,是“临床研究用”。其实不然,PSG可以精确判断孩子睡眠时的呼吸情况(是否有呼吸暂停、无效呼吸)和氧合情况,而不是用于判断孩子是口呼吸还是鼻呼吸。根据指南所提供的循证证据,PSG对诊断OSA比依据临床体征和症状来诊断OSA更为精确和敏感,是“强推荐”的检查,依据PSG指标可以对OSA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此外,PSG也可以鉴别诊断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但是PSG的应用受到多方面限制,比如医疗单位需具备检查仪器、孩子配合度较差、需要专人分析等诸多因素,使得PSG的普及面临困难。对于多数孩子,通过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OSA的诊断并得到病因学诊断(如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通过经验选择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 PSG检查是否进行这个问题,其实是医师在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之间的权衡,而不是PSG仅用于临床研究。 5.当你的医生诊断“腺样体肥大”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很多家长进到我的诊室的第一句话是“我来看孩子的腺样体肥大”,这是不利于医师给孩子诊断疾病的,当我们下“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时,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会将家长给予的信息进行医学的梳理:孩子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打鼾,张口呼吸)?伴随症状(流涕、咳嗽等)?本次发作是否有诱因(感冒、发热)?是否治疗,效果如何?家长的诉求是什么?同时,我们也对孩子进一步体格检查,快速做鉴别诊断,思考孩子可能还有其他鼾症的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下颌发育不良、肥胖、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体格检查和鼻咽侧位片的提示是否和家长描述的症状吻合?在明确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后再权衡治疗。在这里,家长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配合用药、动态观察孩子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这关系孩子进一步治疗的方案。而家长不能期望医师的是,单纯要求医师给个定心丸,这孩子能好多少,是不是绝对不需要手术,诸如此类问题回答是勉为其难。疾病的动态变化,使得医师必需权衡利弊,合理预测未来变化。 6.斑马女士的“三剑客”为什么没有杀敌四方在斑马女士的故事中,有2个点特别令人敬佩,在决定手术前,斑马女士一开始也是坚持了药物保守治疗,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当然觉得切除腺样体马上就能改善孩子症状。在斑马女士的儿子—大圣—进行腺样体切除后,继续保持给予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个长期作战过程”,所以她又给孩子拿出“三剑客”:内舒拿、海盐水、洗鼻器;斑马女士能够遵循治疗的循序渐进、正确认识手术的作用,理解药物治疗的关键,这和医师思考治疗思路一致,也是部分家长做的不足的地方,必须点赞。反思一下,刚开始保守治疗方案为什么没有解决孩子的打鼾问题呢?通过斑马女士的文章,我们知道孩子有腺样体肥大(A/N 0.8),还有过敏性鼻炎,同时还有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相互促进,而她的“三剑客”里,药物只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剩下的2个是清除鼻腔分泌物用的。由于担心孟鲁司特钠的副作用,斑马女士并没有使用这个抗白三烯药物。在指南所提供的循证证据中,强推荐鼻用激素或孟鲁司特钠治疗轻、中度OSA患儿,而大圣可能是重度的患儿,而且合并过敏性鼻炎伴鼻息肉,单纯一项药物的使用是不够的。另外,我个人觉得孩子使用鼻用激素也可能存在儿童配合度问题,鼻用激素的正确使用,是在喷雾后再吸入,孩子不一定能把这个动作做到位,而鼻炎时肥大的鼻甲、肿胀的黏膜也限制了药物到达肥大的腺样体。因此,在孩子症状重的时候,我根据个人经验选择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一方面利用减充血功能减小鼻甲、腺样体体积,一方面使得激素直达鼻咽部,在孩子症状大部缓解后再更换为鼻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鼻腔、鼻咽部分泌物多的孩子,我也会选择抗生素和黏液促排剂的辅助用药。有一部分家长也会质疑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必要,或者何种抗生素是合理的。研究发现慢性中耳炎或OSA儿童的而进行腺样体切除下来腺样体组织里存在菌膜(bacteria biofilms),其中,单纯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腺样体组织较中耳炎组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显著增加,这些菌膜与腺样体肥大所致中耳炎等症状反复发作相关。我们经验性地选择阿奇霉素,是因为阿奇霉素可应用于中耳、鼻窦等感染,广泛杀死胞外菌和胞内菌,每日单次给药后,阿奇霉素在扁桃体和腺样组织中的水平始终高于血清,并在给药结束后仍持续升高至给药后8天。对于儿童患者,有效且依从性高。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 7.腺样体切除:切除,或不切除,这是个问题 斑马女士觉得力排众议给孩子做了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决定非常正确,那指南上如何决策腺样体切除呢?指南指出,确诊为 儿童OSA 且临床检查符合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作为中重度 OSA 患儿的首选治疗(强烈推荐、B类证据)。家长们总盯着腺样体是60%大小,还是80%大小,但这并不是手术决定的关键,关键在于孩子症状严重程度。短短一句话,在临床决策的落实中,临床医师还是有很多需要权衡的事情,孩子是否合并鼾症其他危险因素(比如大圣的过敏性鼻炎),这些危险因素对孩子症状严重程度的占比多少?决策手术时孩子的药物治疗是否到位?症状是变化的,决策是应该在孩子OSA症状最重的时候做吗?现代医学发展使得全麻下腺样体切除术是个非常安全、快速、创伤不大的手术,但是这个手术并不是一个需要马上做的急诊手术,也不是危及生命的手术,于是,即便有指南的指导,手术的抉择会被很多因素影响,并不是单纯医学的因素。腺样体切还是不切,不单单对于家长是难以选择的问题。 8.大家不重视的第三个治疗方案:wait and watch即便在《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这样上千页的大部头专著中,腺样体肥大这个疾病所占的分量,也不过单薄的一页,以及随后数页的腺样体切除手术介绍。其中一句话,也是斑马女士“讨伐”的一句话,对于每个耳鼻喉医师都非常熟稔:“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发育至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懂得:1)腺样体的萎缩,需要正常生理情况;在各类疾病诱发腺样体肥大的时候,可能腺样体无法萎缩到正常状态,2)腺样体本身在动态发展。但是,我们临床上观察症状最重的孩子的年龄段是腺样体发育到最大的6-7岁吗?并不一定。孩子的鼻咽腔、气道也在动态发育、变得更宽敞。此外,正如我前面多次提到,腺样体肥大,或者说OSA这个疾病是一直在动态变化,孩子症状的影响除了疾病,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秋冬季节,流感多发,冷空气刺激下,孩子又打鼾流涕了,春季梧桐杨柳飘絮,过敏性鼻炎又多发了,孩子症状反复;我们孩子娇嫩、狭小的气道还有免疫系统,时刻要应对病原体和不利物理刺激,并在这样的“锻炼”中发育、成熟,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症状,其实也是一种人体保护机制的生理反应。看到这里,我们的家长应该懂得“腺样体长着就萎缩了”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生理的发育规律,而我们同时又懂得了“疾病是变化的” 这个道理后,我们的家长应该理解如何淡定从容面对孩子的症状,那就是我们不太容易被教育的第三种治疗:wait and watch,用医学方式讲,叫“继观”。我们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都是合理的手段,而我们采用这些手段不见得真的是治疗疾病本身,在wait and watch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用滴鼻液、鼻用激素缓解了孩子的症状,但是不一定是治愈了疾病,我们同时也在观察等待中,让身体和疾病抗衡,不利因素消失,等待恢复健康。这个治疗方法遵循的是疾病和人体的发展规律。我赞同斑马女士的一点,我在上文也提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后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控制复发危险因素,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案是腺样体肥大-OSA治疗涉及的所有人应该理解。一个医生如何看医学科普在网络时代的今日,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观点。在以往家长们只能通过医生了解疾病,现在则很方便获得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家长群、网红医生、各种社交媒体充满着大量疾病相关治疗信息,尤其腺样体肥大这样常见的疾病,更是被“科普”的到随处可见。但是谁科普得更好的?医生的科普,虽然科学性到位,但是可能过于冷冰冰,还告诉你各种不确定性,家长接受度离解度不高;也有家属例如斑马女士,通过自家孩子的治疗介绍疾病,栩栩如生,也很理智,但是个例的展示及非医学背景的知识储备,可能会忽略疾病诊疗中的存在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不确定性。我很难告诉哪种科普更好,希望我们能和像斑马女士这样家长联合起来,携手为大众献上有温度、有科学的科普。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家长们明明得到那么多信息,为什么还那么焦虑,或者有很多错误的认知?包括斑马女士,也曾走过让孩子进盐屋按摩这样的弯路,在斑马女士文章的评论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家长坚信自己的观点而驳斥斑马女士;在网络上我们也见到更多深陷信息孤岛的家长。我非常钦佩斑马女士能够查阅资料,理性客观分析,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是我们在互联网信息大海中应该保持的正确姿态。而在腺样体肥大、OSA这类适合“共同参与型”医患合作模式的疾病诊治中,我们作为专业医师,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如何利用科普,引导更多病人和家属,科学、辩证地认识疾病,更便捷经济地获得健康,是值得我们深思并付诸实践。我很愿意也喜欢科普,但是,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科普,永远是一个问题。在留言区中反驳斑马女士的留言,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态度

张天宇 2021-02-16阅读量1.5万

鼻窦炎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病请描述:流黄色鼻涕、鼻塞、嗅觉不灵、面部胀痛、低热、头痛、头晕等是鼻窦炎最常见的症状。这些初发症状在3个月以内属于急性期,应用抗生素、使鼻腔通畅引流的喷鼻剂、促进粘液排出等药物等药物积极治疗,若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没好、疗程超过3个月以上就称之为慢性鼻窦炎,可以选择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其次鼻腔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或其他良恶性肿物阻塞鼻窦口引起的继发性鼻窦炎需要手术治疗; 再次慢性鼻窦炎反复急性发作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泡性肥大等,一般需手术去除结构异常病因连通清理鼻窦炎;最后根据症状及影像学上已经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的也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根除。

徐进 2021-01-21阅读量8078

了解慢性咽炎

病请描述:1.慢性单纯性咽炎此种类型较常见,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病变主要集中在咽部黏膜层,其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组织浸润,也可见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可伴有黏液腺肥大,腺体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且较黏稠。2.慢性肥厚性咽炎又称慢性颗粒性咽炎及咽侧炎,慢性单纯性咽炎迁延不愈可形成慢性肥厚性咽炎,此种类型在临床中也很常见。咽部黏膜层充血增厚,黏膜及黏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在黏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增生突起,表现咽后壁多个颗粒状淋巴滤泡,可呈慢性充血状,亦可多个淋巴滤泡融合为一体。黏液腺内的炎性渗出物可被封闭其中,在淋巴颗粒隆起的顶部形成囊状白点,破溃时可见黄白色渗出物。此型慢性咽炎常累及咽侧索淋巴组织,使其增生肥厚,呈条索状。3.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临床中较少见。发病初期黏液腺分泌减少,分泌物稠厚而干燥。继因黏膜下层慢性炎症,逐渐发生机化及收缩,压迫腺体与血管,使腺体分泌减少和营养障碍,致使黏膜及黏膜下层逐渐萎缩变薄。咽后壁上可有干痂或脓痂附着,通常伴有臭味。4.慢性过敏性咽炎又称慢性变应性咽炎。为发生于咽部黏膜的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变应原刺激咽部黏膜,使合成IgM的浆细胞转化为合成IgE的浆细胞,IgE又附着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咽部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接触机体后,变应原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介质细胞脱颗粒,释放包括组胺、合成前列腺素等多种炎性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过敏反应。而食物性过敏原主要通过补体C3、C4途径引起过敏反应。慢性过敏性咽炎多伴发于全身变应性疾病或变应性鼻炎,亦可单独发病。季节性慢性过敏性咽炎,其症状可有季节性变化。如对食物过敏,可在进食致敏性食物后出现慢性咽炎的相关症状。5.慢性反流性咽炎与胃食管反流相关。胃液由于胃食管反流直接损伤咽部黏膜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治疗1.去除病因戒烟酒,积极治疗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发病(急性咽炎、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反流性胃食管疾病、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2.生活方式改变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正常作息、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通过增强自身整体免疫功能状态来提高咽部黏膜局部功能状态。3.局部治疗(1)慢性单纯性咽炎常用复方硼砂、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保持口腔、咽部的清洁;或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等治疗咽部慢性炎症的喉片;中药制剂如对慢性咽炎也有一定疗效;局部可用复方碘甘油、5%的硝酸银溶液或10%的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及消炎作用;超声雾化可以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2)慢性肥厚性咽炎治疗较困难,可以参照慢性单纯性咽炎。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对咽后壁隆起的淋巴滤泡进行治疗,可用化学药物或电凝固法、冷冻或激光治疗法等。化学药物多选用20%的硝酸银或铬酸溶液,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电凝固法因副作用较多,目前已很少采用,多采用激光或射频治疗仪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上述处理淋巴滤泡的方法可能会增加黏膜瘢痕,有加重症状的可能。此外,超声雾化疗法、局部紫外线照射及透热疗法,对肥厚性咽炎也有辅助作用。(3)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一般处理同慢性单纯性咽炎,但不可用烧灼法。可服用或咽部局部涂抹小剂量碘剂以促进黏膜上皮分泌增加;超声雾化治疗也可减轻干燥症状。服用维生素A、B2、C、E,可促进咽部黏膜上皮组织增长。对于干燥性咽炎的患者,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时应慎重,以免术后病情加重。(4)慢性变应性咽炎避免接触各种可能的过敏原,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或肥大细胞稳定剂,局部或短期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等。(5)慢性反流性咽炎避免食用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如巧克力,辛辣刺激的食物等来减少咽喉部反流情况以减少对咽部黏膜的刺激;睡前3~4小时控制进食进水量。在慢性咽炎的一般处理基础上可用胃酸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配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胃部疾患。[3]预后慢性单纯性咽炎在控制各种致病因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应用各种治疗后可以缓解直至治愈,否则可能迁延成为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及慢性萎缩性或慢性干燥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欠佳,症状易反复;慢性过敏性咽炎脱离致敏原后症状可缓解至消失;慢性反流性咽炎控制胃食管反流后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直至治愈。预防1.避免急性咽炎反复发作。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烟酒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自身整体免疫力。3.避免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空气质量差的环境等对咽黏膜不利的刺激因素。4.积极治疗可能引发慢性咽炎的局部相关疾病: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慢性炎症;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鼾症等阻塞性疾病;慢性扁桃体炎;口腔炎症;胃食管反流。5.积极治疗可能引发慢性咽炎的全身相关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6.避免长期过度用声。7.尽量避免接触导致慢性过敏性咽炎的致敏原。

倪维生 2020-10-31阅读量9116

继发性高血压的“...

病请描述:继发性高血压的“七宗罪”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高血压,即日常所说的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以上)。第二类为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约占5%-10%,但如能及时治愈原发病,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如果一名高血压患者有以下六种情况,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可能:1.常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引起高血压的系统性疾病存在;2.30岁之前出现高血压或65岁以上出现单纯收缩压升高;3.高血压突然起病,或高血压程度严重且进展急剧,或高血压患者原来控制良好的血压突然恶化,难以找到其他原因;4.顽固性或难治性高血压(即已使用三种或以上适当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且服药依从性良好,但血压仍不能达到靶目标);5.靶器官损害严重,与高血压不相称;6.无诱因或显著低钾血症。下面我们来扒一扒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七宗罪”。第一宗罪:肾实质性疾病肾实质性高血压病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70%,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其他包括慢性肾盂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马蹄肾、肾发育不全),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继发性肾脏病变(各种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放射性肾炎、创伤和泌尿道梗阻)。因此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初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以除外肾实质性高血压,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以及血肌酐检查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肾功能分期。同时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进行肾脏解剖诊断。第二宗罪:肾血管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二位原因,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90%)的狭窄病变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即老年人肾动脉狭窄多为此原因。大动脉炎时年轻人肾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血管狭窄和肾实质性病变所导致的高血压统称为肾性高血压,在慢性肾脏病中发病率>90%。第三宗罪:嗜铬细胞瘤约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0.5%,嗜铬细胞瘤患者约70%有高血压,为稳定性或阵发性(伴有头痛、出汗、心悸和苍白等症状);超过50%患者在阵发性血压增高的间歇期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首先进行生化检测以获取定性诊断: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89%,被认为是可以用来排除嗜铬细胞瘤的最佳筛选手段。若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超过正常上限4倍以上,则患有该疾病的可能性几近100%。若超过正常值而未到上限值的4倍,则应进一步检测血浆儿茶酚胺与非3-甲氧基肾上腺素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浓度。一旦做出定性诊断后,还需要做定位诊断。95%位于肾上腺附近,超声、CT和MRI均可以检测出来,有少部分肿瘤时沿着交感神经节散发于肾上腺以外的,包括腹部、颈部、纵膈、膀胱以及体内任何部位。第四宗罪: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分为ACTH依赖性与非ACTH依懒性病因所引起。前者是下丘脑-垂体或垂体以外的组织(如燕麦细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或胸腺良性肿瘤)分泌ACTH样物质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后者大多数时源于肾上腺皮质自身发生肿瘤(如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肉瘤、肾上腺大结节或小结节样增生);上述病因均可以使调节糖类和盐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而发生高血压,发生率约80%。以下患者需要考虑库欣综合征:①具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某些特征(如高血压、骨质疏松);②出现库欣综合征的典型体形;③存在与肾上腺腺瘤共存的肾上腺意外瘤。24小时尿氢化可的松浓度、过夜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午夜血清可的松浓度,推荐作为筛查库欣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如过夜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清可的松水平超过50nmol/L,提示库欣综合征。第五宗罪: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目前认为6%-10%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是由于PA导致,PA也成为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30%PA为肾上腺腺瘤(男女比例为1:2),70%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男女比例为4:1)。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ARR)被普遍认为是筛查PA的一种最可靠的方法。第六宗罪:主动脉缩窄多由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狭窄,都可以引起上肢血压增高,在儿童高血压患者中,主动脉缩窄时继肾实质病变之后的第二位病因。第七宗罪: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在40-59岁的高血压患者中需引起重视。表现为夜间睡眠7h内,口或鼻腔气流持续停止10s以上,并超过30次者,常见病因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巨舌症、扁桃体肥大、下颌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药物性呼吸抑制、延髓灰质炎等。高血压患者主诉打鼾以及白天嗜睡,伴睡眠时呼吸暂停等特点时需怀疑OSA的可能。除上述七宗罪外,还有一些原因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高钙血症、绝经期综合征等内分泌系统疾病;颅内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者,均可引起高血压;一些药物如激素类、麻醉剂与毒品、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草药等。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针对其原发病。对原发病不能根治或治疗后血压仍高者,可按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进行降压治疗。

文智 2020-09-29阅读量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