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咽异感症 > 内容

咽异感症内容

  读《...

病请描述:  读《郁证发微·郁证汗证论》有感 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烨 如果没有跟诊蒋师,我基本不会把诸如“肢体疼痛”“多汗”“眩晕”“嗜睡”等诸多病证看作“郁证”。正如多数人对“郁证”的认知一样,我对“郁证”的认识也是局限于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直到4年前,有幸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蒋健教授的继承人侍诊蒋师。刚开始时,我对老师将患者多种病证归为“郁证”也表示不理解,后来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临床案例,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再拜读了蒋师的《郁证发微》,才有了深刻体会。 《郁证发微》的总论部分对我启发最大,蒋师创新性的提出了“郁证形态论”、“郁证诊断论”、“郁证治疗论”、“隐性郁证论”等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大大拓展了“郁证”的范畴,建立了郁证系统的诊疗体系与理论,开创了“解郁”学派的先河。其中“隐形郁证论”更能对临床郁证的识别与鉴别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受蒋师影响,我现在临床中更加关注心理、情绪对患者躯体症状的影响,对郁证性病证有了进一步认识,拓展了诊疗思路。 随着上海6月以来人们的生活一步步有序恢复,医院的各项工作也逐渐恢复正常。经历了2个多月的情绪低潮,我感受到来诊患者最大的变化还是心理方面所带来的,各类情志因素导致的躯体化“阿是症状”“怪异症状”人群也随之增多。人们现在似乎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变得比以前开放了,情志因素作为疾病的诱因能基本上能为患者所接受了。 例如,2周前我遇到一例黄姓患者,诉5月以来不分昼夜,动则汗出,余无其他不适,夜间易醒,舌苔稍腻,脉弦滑。患者已在他处服用中药,多为玉屏风散、桂枝汤之类,效果不显。由于发病处于封控期间,既往无类似症状,遂问患者是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患者滔滔不绝诉说了近两月种种不愉快的经历。不由得想起了蒋师的“郁证汗证论”,于是跟患者说“您出汗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月不愉快引起的”,患者竟深表认同。如若以前,患者很可能会对医生的这类观点表示质疑与反感。我遂处方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上周复诊,出汗已有减半,镇静安神方药对出汗有效,证明这类汗证确实是郁证性汗证。 在精神情志因素导致郁证泛滥的今天,知晓郁证及郁证性病症的诊治可减少疾病的误治、失治,增加疗效。

蒋健 2022-07-25阅读量7886

当心“病从胃起&...

病请描述: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是一种近些年来才被认识并受到重视的疾病,它是指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胰酶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以上的咽喉部,引起咽喉部的黏膜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咽异物感、咽喉痛、频繁清嗓、慢性咳嗽、痰液增多、吞咽不畅、慢性声嘶等不适症状。LPR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的10%,声嘶患者的50%,并且50.0%~67.7%的难治性咽喉炎与LPRD有关。然而,该病在很长时间内常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如果只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常导致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因此,当患者以慢性咽喉炎的症状就诊,在排除颈椎病、茎突过长、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神经肌肉病变、血液病等邻近或全身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尤其是普通慢性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考虑到LPRD的可能。 24h 双探针 pH 监测是目前诊断LPRD的金标准,但是大部分医院因条件限制无法应用 pH 监测。因此,如患者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reflux symptom index, RSI)>13分,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评分>7分,可考虑患者存在咽喉反流。 治疗上,应首先建议患者适当的改变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戒烟、酒,忌过甜过酸、辛辣和油炸食物;餐后2~3h不能平卧;卧时应床头抬高20~30cm;如夜间睡眠时打鼾、憋气,应用呼吸机避免胸腹压力过大等。抗酸治疗是LPRD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抗酸和胃黏膜保护药如铝碳酸镁片,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也可以适当配合使用治疗咽喉炎的中成药,一方面,这些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化痰利咽的功效,对痰湿内阻、肝郁气滞所致的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声带肥厚疗效比较显著;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中成药比较信赖,主动要求使用中成药治疗,故可起到安慰剂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外周性GABAβ受体激动剂巴氯芬、Lesogaberan (AZD3355)以及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受体5拮抗剂ADX10059等可以减少暂时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增加其张力,可以作为治疗LPRD的新选择,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LPRD患者往往伴有烦闷、忧虑、焦急、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尤其是在普通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部分患者常感到悲观,有的患者甚至存在的“恐癌”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障碍反过来又可加重LPRD的临床症状。故耳鼻喉科医生在诊治LPRD的过程中,也要要重视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使其正确认识LPRD,并针对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诸如咽异感症是否为上消化道肿瘤或重大疾病的前兆,LPRD是不是治不好等等,进行耐心解释,改变患者对LPRD的错误认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不必要的担心。

周杰玉 2022-07-09阅读量1.0万

咽部异感症诊治

病请描述:现代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快节奏不规律生活压力等因素也导致一些疾病随之而来。在门诊,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因咽部“异物、堵塞、痰液贴附、瘙痒、干燥”等感觉异常而就诊患者。当尝试用力“吭、咯、吞咽“清嗓时,非但清除不净,症状反而常常加重。网上搜一搜,相关文章太多,越看越害怕,越想越觉得自己病得不轻,部分患者因此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甚至出现“恐癌“心理不适。这样的症状,在中医上有个生动的描述,叫“梅核气”,意思是说有一团像梅子核样的气体堵在咽喉部。 病因上,引起上述咽部不适的原因很多,需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只有找准病因,才能从源头上辩证施治: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导致; 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鼻窦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 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 用声过度; 胃食管反流对咽部刺激; 过敏因素; 肥胖打鼾、长期张口呼吸; 情绪因素:近期如发生重大事故或与人争论,觉得“气不顺“; 全身原因: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 功能性因素:多与恐癌、焦虑等情绪精神因素有关。 因此,想根除症状还是先要找准病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避免疲劳、受凉、感冒,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免炎症反复迁延不愈;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饮食均衡、适度休息,保持强健体魄,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烟酒、辛辣、酸冷等不良刺激;有患者可能觉得吃冰冷食物比较舒服,但过后往往咽炎更严重,或不易恢复; 注意口鼻等邻近器官卫生,空气污染时,注意戴口罩并减少户外活动;积极治疗口腔、鼻-鼻窦、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的炎症; 注意用声休息,平时多饮水,保持咽部黏膜湿润,减少高声喊叫; 避免习惯性清嗓动作,以免咽部黏膜受到持续、反复刺激而辗转不愈; 及时治疗胃酸反流、糖尿病、慢阻肺等合并疾病,减少对咽部的持续刺激; 针对咽炎不适症状,可以应用中成药(冲剂、胶囊、片剂、滴丸等),当伴有明显疼痛或发热等急性症状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不鼓励抗生素作为常规使用; 非抗生素类的有杀菌作用的含片如西吡氯铵含片(开刻立)、碘含片等,对于口腔、咽部常见的细菌、真菌、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和部分杀灭作用,可抑制口腔条件致病菌的乘虚而入;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肌酐等。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咽部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以预防保养为主,药物等其他治疗为辅,极个别患者是由于咽喉及其周围良恶性肿瘤所导致。只要我们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仔细检查,必要时行电子喉镜、颈部CT等检查,基本能够鉴别肿瘤。因此,持续性的“恐癌“心理大可不必。

周杰玉 2022-07-09阅读量8541

梅核气咽异物感可以蜂疗治

病请描述:这位患者3年前出现咽部有痰,总是吞不去,又难吐出来。咽异物感非常明显,左颌下部有点状压痛点。咽部有淋巴滤泡。舌根淋巴结增生。多方求疗而效不佳。后经蜂疗工作室按梅核气做蜂疗中药膏方雷火龙灸一疗程后,症完全消失。今天又来求诊。诉当时已经全好啦。今年初劳累之后,又出现类似情况,还伴有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故又来求医。随以原方案加星状神经节刺激术及蝶腭神经节刺激术调治,希望又很快治好她。 梅核气蜂疗要点:以咽部异物感的明显处或咽喉痛点固定位为蜂针点。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梅核气患者来蜂疗治疗!

成永明 2022-03-09阅读量8453

咽中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是...

病请描述:总感觉咽中有异物感,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就像有个梅核堵着一样,这种病中医叫做梅核气,常见于咽喉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等。 此病多见于女性。中医认为这是一种情志病,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凝气滞引起来的。其实上咽喉部是没有异物的,异物是患者自己想象出来的,是一种幻像,所以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但是又不会影响进食。 治疗梅核气中医有个专方,叫做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情志病的,里面用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组成。其中半夏、厚朴长于降气化痰;半夏配生姜又叫做生姜半夏汤,是治疗情志病的一个常用方子;茯苓可健脾化湿,又可以安神;苏叶芳香行气,可以理气宽中。全方降气、理气、行气化痰,但总以调理神志为主。

王建伟 2022-02-23阅读量8150

我们每天都吃的生姜,竟是一味...

病请描述:生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作为食物,每个人都食用过,作为各种菜品的调味剂;作为药物,很多人也都尝试过,比如受了风寒感冒了,熬点生姜水发散一下,可以把寒气发出去。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其味辛辣,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等作用。生姜的功效之大,不胜枚举。《伤寒论》113首方剂,其中有44个方子用了生姜,占了全部方剂的40%,可见生姜在方剂中发挥的作用之大。今天就说一说生姜治疗情绪疾病,尤其是治疗抑郁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如果配伍应用的。第一个方子是生姜半夏汤。生姜半夏汤由半夏、生姜汁两味药组成。治疗“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就是心胸中不适,感觉怎么都不舒服,但是又说不出来,烦躁不安,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的表现。第二个方子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组成。治疗咽中如有痰凝,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这个痰食不存在的,是想象出来的,其实是精神抑郁的疾病。西医讲的梅核气就是这个病。第三个方子是温胆汤。温胆汤由茯苓、半夏、生姜、大枣、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组成。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等,尤其是以早醒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状,温胆汤的效果显著。第四个方子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治疗“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其中“心烦”“嘿嘿”是抑郁症的表现。生姜治疗抑郁症多以生姜能够发散,激发机体郁结的气机,同时治疗恶心、呕吐等抑郁症状。生姜还有诸多功效,生姜配伍的奥秘,后文将逐一讲解。

王建伟 2021-12-09阅读量9457

小雪初寒意,悲忧散而火气防

病请描述:《孝经纬》:“(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谓孟冬之时,自然界之水开始结冰,地开始封冻,地气闭塞,阴气由此开始转向极盛,虹是阴阳之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阴阳之气无以交,故“虹藏不见”。因此,小雪节气的到来,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增高,天气会越来越冷,北方地区土壤冻结,南方地区可见初霜,大自然展现出一派“露凝霜重”的景象。一方面,由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夜间时间越来越长,日照减少,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心理学研究发现,光照与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因为光照直接影响了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而这两种物质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人体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呼吸道主要接受气温、湿度、风、气压、气溶胶、大气电及大气中一切化学物质的刺激,受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最大。小雪前后,自然界多风而空气干燥,北方地区已逐步开始室内供暖,使得原本比较干燥的室内空气更加干燥,人体呼吸道粘膜长期处在干燥的环境中,抵抗力会进一步下降,引发感冒、流感、气管炎等,或者使原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故而,小雪初寒意,我们需要关注节气养生,使悲忧散而火气防。一、注意精神调养。中医历来强调“七情致病”的理论,《黄帝内经》将“薄厥”、“女子不月”、“风消”“狂”、“癫”、“失精”、“脱营”等病证直接归因于情绪异常变化所致;《伤寒论》首先记述了“奔豚气”、“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主要情绪障碍所致病症的症状、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临床上碰到诸如慢性疼痛、失眠、胸闷、心悸、耳鸣、乏力、腹胀、便秘、头痛等症状皆可能是心理异常因素引发的躯体不适。感伤情绪多属“悲”或“忧”,中医认为,“悲忧伤肺”,“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临床表现为善悲欲哭,烦热躁乱,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症状。同时由于肺主气司呼吸,悲忧伤肺即伤气,肺气伤则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继而引发感冒、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疾病;肺主皮毛,肺气伤则容易使面部皱纹增多,面容憔悴,另使皮肤黏膜免疫力下降,引发荨麻疹、斑秃、湿疹等皮肤类疾病。故而,顺应四时,人体之精神调养尤为重要。解除悲忧情绪,对于上班族,要求我们在应对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胸怀;对于宅家族,尤其是居家老人,建议多出门散步,多与他人交流,晒晒太阳,积极参与社会及家庭工作,多听听音乐等,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驱除冬日阴霾。二、小心“寒包火”。 小雪节气前后,自然界空气干燥而多风,中医认为,水能克火,空气中水分缺乏,人体同样面临缺水的问题,皮肤越来越干燥,老年人经常容易口干舌燥,人如果多吃火锅辛辣等食物就使身体缺水更为严重,水不足则火上行;而风能助火,使“风火相煽”;故而小雪节气前后,临床上发现以“内火”症状为主诉的病证层出不穷。哪些症状可能提示内火:发热、脉数,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糜烂、生疮,头痛如裂、目赤肿痛,齿龈肿痛、齿衄,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神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痈肿疮疡,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甚至神昏谵语等。内火过旺,而外受寒邪,则出现“寒包火”。由于“内火旺”使人们喜欢贪凉,如过食生冷或减少穿衣;“内火旺”易使人体肌肤毛孔开泄,此时触遇寒流或气温突降,易使寒邪束表,或寒邪客肺,从而引发发热、咽痛、恶寒、咳嗽、流涕、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疾病。   故而,小心“寒包火”,建议日常多食栗子、山药、山芋、莲子、芋艿、花生等健脾之品,脾旺则能伏火;多食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补肾食品,肾水足则能制火;急性上火期间,饮食也可少量添加带“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茨菇、芹菜、百合、大头菜、红菜苔等,此皆具有清火或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建议保持早卧晚起、增加日晒、适时增添衣物、加强必要的抗寒锻炼。

傅慧婷 2021-11-23阅读量8644

这个方子流传千年神一样存在,...

病请描述:这个方子流传千年神一样存在,调失眠、治脚气、祛头油这个由一千多年前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录的经方,流传至今还在治疗小到咳嗽、痰多,中到湿疹、扁平疣,大到眩晕、癫痫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症。光芒万丈的温胆汤,方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神药,竟然有如此广阔的疗效呢?看到药方,估计你都不敢相信,整个药方里没有一样能算得上珍贵药材,而且这几味简单的药组合在一起,也只能治一种病——痰湿。方名:温胆汤出处:《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配伍: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看完温胆汤的方子,我们与其说温胆汤神奇,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话讲,“怪病皆由痰作怪”,痰湿为病机,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因为痰湿导致的。一旦按照中医思维明确病机是由痰湿引起的,都可以用温胆汤进行治疗。所以按照西医的病名,温胆汤可以治的病特别多,多到几乎无法统计。而我们现代人大部分身体都有痰湿,不信你自测一下,下面的十条,看看你自己符合几条:1脸上油腻腻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身体里黏糊糊的水汽多了,肯定要想办法冒出来了,皮肤油腻,脂溢性皮炎……2头油很重,头发像打了摩丝一样。慢慢的头发就会掉,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3怎么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见了床和沙发感觉比亲人还亲。4吃的不多,但就是日益变胖。捏一把你自己身上的肉,是否松软如棉。大腹便便,有着硕大的圆滚滚的肚子,你是否还能低下头看到自己的脚尖?5总感觉很累,不愿意走动,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能站绝不走。以为自己身体很虚,想吃点补药,一吃补药身体更不舒服了,更沉重。6拉出来的大便也是湿哒哒的,粘在马桶上,大便时间很长,浪费的手纸也很多,大便黏腻,很臭。7有口臭,会有脚气,会有痛风,会有阴囊潮湿,会有白带异味……8口渴。也许你想不通,湿气重了,怎么还口渴呢?痰湿归根结底是脾虚,脾生湿不生津,口当然就会容易渴了。9舌头胖大,伸出来很腻,舌苔厚厚的,会发黄,也可能不黄,但就是很厚很厚10咽喉里好像有东西卡在那,吐不出来又吞不下去,时有时无,看似是慢性咽炎……以上10点,具备4、5点以上,就可以确诊为痰湿体质了。中招痰湿体质后,当这个痰形成了,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痰停在肺,就会咳喘,就会有肺结节;痰阻碍于心,心血不畅,就会胸闷心悸;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停在经络筋骨,就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宫,就会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停在咽喉,就会有梅核气,感觉喉咙有异物;痰迷心窍,就会神志不宁,心情抑郁或焦虑;痰火扰心,就会发狂,失眠……开篇我们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现在我们就能更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这些病不就治愈了。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恶心,胸闷,尤其是躺着胸闷,以为是心脏病,检查心脏没啥事,只要把痰化掉就好了。那么,痰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化到全身。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当然,吃进体内的食物和水能否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是否强健。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且“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出现疲软的现象,水谷进入人体后就不能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而是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中医将痰分为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经络、皮里膜外、四肢百骸,随着气的流动而流动,或停留下来,阻碍身体的气机,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吐不出来。无形之痰虽然从外表不易被看到,但常常能通过触摸感受到,比如异常的柔软处、或增厚处、或肥满处、或冰冷处等等,摸上去可能呈现出团块、条索、片状或网状等不同形状。无形之痰也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症状提现出来,比如很多人睡觉打呼噜,这就是无形之痰,是痰阻息道,呼吸不畅导致的。比如有的女性总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也是无形之痰在捣鬼,无形之痰与邪气相结合。有形之痰比较好解释了,就是我们吐出来的痰。吐出来的痰有白痰、黄痰、绿痰、黑痰。白痰说明身体有寒,黄痰绿痰说明身体有热。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出现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的运化,才滞留下来,凝结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胃虚弱的话,痰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终究也无法将所有的痰吐干净。打个比方,上游的水不干净,下游就没有干净的水喝。 所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双管齐下才是治痰之道,治标又治本。 一千多年前药王孙思邈的方子温胆汤,就是治疗痰湿,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温胆汤 宋代名医陈言《三因方》一书中,将孙思邈温胆汤方子中的生姜用茯苓替换,增加了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罗老师推荐的温胆汤的泡脚方也是用茯苓代替生姜的方子:茯苓30g、法半夏6g、陈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实6g。 孙思邈说,温胆汤的第一要务是治疗虚烦不眠,这种失眠是由于胆气不足而造成的胆寒之症。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胆为什么待着待着就寒了呢?为什么胆寒了就会造成失眠呢? 中医这么解释,有的人先天胆气虚,这是父母给的,还有些人是后天因疾病、脾胃虚寒、突生变故、过度思虑等都可能造成胆气虚寒。胆寒则凝滞,由脾胃产生的湿气就会慢慢在胆腑里凝聚成痰,痰久不除,就会化热。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画了一幅人体气机升降图,将人体气机运行画了两个圈圈,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这个圈就运转起来了。正常的运转就能水火既济,俩字儿——和谐。                              本来我们的胆气是要往下降的,现在有了热,热就会往上走,就会干扰心神,心神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祛痰要健脾,这是治本。在温胆汤里,健脾用的陈皮和甘草。陈皮的首要功效是健脾行气,第二是燥湿化痰。通过陈皮把脾温暖了,同时再加以陈皮那种特别的芳香味道,脾都是喜欢的,芳香醒脾嘛,脾从睡觉状态醒来,开始干活了,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也就正常工作了。 陈皮在调理脾胃或在配制中成药时被广泛应用,古方“二陈汤”和“陈皮半夏汤”中的主要成分便是陈皮,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良药。广东人喜欢煲汤、喝汤,是全国闻名的,陈皮在广东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煲汤还是焖肉,都少不了陈皮,所以民间有言:“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秋冬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咳喘、多痰的现象,此时,不妨用陈皮泡水服用,或是多喝陈皮煲的汤,对于化痰止咳有很好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甘草是中医开方子特别喜欢用的一味药,俗语讲“十方九草”,这个草就是甘草。以补益来说,甘草远不如人参,为什么药王孙思邈在温胆汤这一千古名方中也选用甘草补脾呢?只因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首为尊,阴阳六脉皆能入。用甘草补了脾,用陈皮健了脾,通俗理解就是给脾这台发动机更换了高标号机油让它好好工作不要怠工,并且给脾这台发动机进行了深度保养,让脾的运输能力增强了,补脾又健脾,身体产生痰的问题就解决了,就好比治疗长江污染问题,先把上游的水的保护好了,不要被污染。 接下来就是下游清淤的工作。刚才我们提到,肺为贮痰之器。肺里有了痰,需要清理出去,温胆汤就用到了半夏。中医称半夏为化痰药,几乎任何化痰的方子都离不开半夏。同时,半夏还有降逆肺气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咳嗽、打嗝、呕吐、流鼻涕等都是上逆,不正常。痰湿阻肺,该肃将的肺气不下来,半夏把痰化了,同时引肺气下行,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就正常运转了。 枳实行气通便,身体里的气运行起来,辅助半夏化痰,并且把身体里的浊气痰湿统统清理,身体就清爽干净了。当然也需要提醒,由于方中有行气的枳实,因此孕妇慎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竹茹化痰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这样不虚烦不眠了。 茯苓被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温胆汤中重用茯苓,就是取其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 温胆汤调失眠、治脚气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失眠的病机有多种,温胆汤治疗的这种失眠,病人主要表现为过于担忧,心中憺憺,多思多恐,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儿发生,心里充满焦虑。因为胆中虚寒,胆气不足,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烦闷、脾胃失调、大便时干时稀等。观察舌头,会看到舌苔多白腻,边有齿痕。 温胆汤治疗失眠,只是它数不清的应用中的一朵小浪花。温胆汤还能治疗脚气,你相信吗? 脚气,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一般表现的症状为:瘙痒、水泡、溃烂、流脓等等。这是现代医学对脚气的解释,可是既然它是因为真菌感染引起的,那么为什么用杀灭真菌的办法,却治不好呢?相信很多有脚气的朋友都用过一些外涂的药膏,一般都是杀菌止痒为主的,可往往用完有点效果,只要一停药马上就会复发,这是为何呢?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说这个脚气不能治,你要是把脚气压制住了,就会有别的病,其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个脚气并不是不能治,而是不能压制,不能只用一些外用的药膏去压制它。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食物、衣服等等一些物品往往都非常容易发霉、变质,这些物品发霉、变质是因为它们被真菌感染了吗?看上去似乎是被感染了,那么为什么它们这么容易被感染呢?其实是因为潮湿、闷热的环境下更利于真菌的滋生!就好比你家的墙壁最近突然发霉了,这个时候你找来检测结构一看,哦!这个墙上有霉菌,我们给你点杀灭霉菌的药物吧,可是过几天你发现你家墙上其它地方又发霉了,这是为何呢?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定是你家漏水了,或者最近下雨太多,你家太潮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一定是:通风、干燥,把漏水的地方堵上,这样墙上自然就不会发霉了,其实这和脚气是一个道理,真菌无处不在,我们是杀灭不完的,我们只要改变环境,让它不能够繁殖、生长就可以了! 所以,脚气的根源是:潮湿、闷热;穿透气性能更好的鞋子,改变闷热的情况,然后更加重要的是改变潮湿的情况,这就是祛湿!因为湿气是随着身体的经络四处流动的,但是当湿气严重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聚集在脚部,因为湿也是水,水往低处流,所以有脚气的人,必然体内湿气很重! 现在明白用温胆汤为什么能治疗脚气了吧?闪耀了上千年光辉的温胆汤,治疗各种痰湿引起疾病的医案数也数不清。温胆汤祛除身体痰湿的妙处够说上几天几夜的。一般来说,温胆汤都是煮好泡脚的。不是这药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为痰湿重的人都脾虚,吸收不好。而脚底经络丰富,对药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脚见效似乎更快些。 如果你是痰湿体质,爱长痘痘,肤色暗黄,湿气重,浑身乏力,身体肥胖水肿、心烦不眠,多梦,用温胆汤泡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杨磊 2021-07-27阅读量1.4万

咽喉部异物感并不全是慢性咽喉...

病请描述:咽部异物感是耳鼻喉科门诊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并不是独特的病,而是一些症状的组合。包括阻塞感、压迫感、贴叶感、狭窄感、干燥感、灼热、瘙痒、蚁行感或其他不适感。其病因繁多,有时相当复杂,有器质性也有功能性。只有在排除产生咽部异物感的器质性病变后,方可诊断为咽异感症。           咽部异物感的机理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局部病变、全身疾病和精神因素有关。来我科就诊的绝大部分咽部异物感的病人是由咽喉部和邻近器官的病变导致,其中慢性咽炎尤为常见。由于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所以很多人会忽视它,认为这不是一个大毛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慢性咽炎也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同时咽部异物感也会由其他疾病导致,需要大家加以重视。会厌囊肿就是导致咽部异物感的一个隐藏凶手,当囊肿较小时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常常在喉部检查时才发现。当它逐渐长大时,才会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感,如合并感染形成脓性囊肿,患者可出现咽喉部疼痛及吞咽困难。囊肿较大时甚至可能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囊肿距离声门区域较近时可出现声嘶、咳嗽甚至呼吸困难。            什么是会厌囊肿?我怎么会得这个病?         会厌囊肿主要是由会厌粘膜的粘液腺管堵塞或喉先天性发育畸形引起的,其中炎症刺激是后天性会厌囊肿的高危因素,常常因喉部的慢性炎症、机械刺激和创伤引起粘膜内腺体堵塞,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逐渐肿大形成囊肿。由于症状和病史没有特异性,与慢性咽炎、咽部早期肿瘤难以鉴别,诊断主要靠临床检查,因此对于咽部异物感的患者,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行专业的喉部检查(如间接喉镜、显微或电子喉镜检查)。如果发现会厌部位的类圆形或半球形肿物,表面光滑,蒂部广,灰白、浅黄或淡红色,间有细小血管纵横其上,一般可初步诊断为会厌囊肿。    会厌囊肿怎么治疗?手术风险大么?        对于微小的囊肿,可暂不做处理或者药物治疗,密切观察即可。如果囊肿较大、可疑继发感染、咽部异物感明显时,首选手术根治。一旦会厌囊肿发展为巨大囊肿,会给麻醉插管带来困难,如无法经口插管则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对于造成呼吸道梗阻的巨大会厌囊肿,有随时窒息的风险,需紧急行气管切开, 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建议患者不要等到进展为巨大囊肿才考虑手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该微创手术是常规的喉显微外科手术,将支撑喉镜丛口腔一直下到咽喉,暴露会厌囊肿,然后再显微镜下用等离子刀将会厌囊肿切除。手术需要全麻,术前要注意禁食4~6个小时,防止手术时食物反流、恶心呕吐,发生呼吸道窒息。术后1~2周内进食冷流食或半流食。若有明显出血,需尽快前往医院检查。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复发也可以再次切除。总体来说,会厌囊肿的手术风险不大。        会厌囊肿并不可怕,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成人会厌囊肿多半与咽喉部急、慢性炎症有关,因此,积极防治咽喉部炎症有助于预防会厌囊肿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适当锻炼,避免劳累和感冒,清淡饮食,保持口腔卫生,戒除烟酒。出现咽喉部异物感时,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行专科检查。如果检查发现有会厌囊肿,也无需过于紧张,它不是特别凶险的疾病,轻者无需处理密切观察即可,重者需及时手术,防止形成巨大会厌囊肿,一般手术后的复发率比较低,癌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但是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会厌囊肿。最后,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咽喉要道。     协和医院西院耳鼻咽喉科小儿鼾症团队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团队负责人:李云程 教授 团队成员:杨桂华医师 余红博士 李永勤博士 胡娟娟护士长等医护人员咨询电话:027-84309668门诊时间:周四及周六上午协和医院本院区门诊七楼;                     周二下午协和医院西院区门诊四楼。                供稿:李云程 余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留美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医护办公室主任湖北省三级综合医院省级评审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服务机构质量管理分会第一届理事 中华医学会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头颈肿瘤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首届青年委员《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审稿专家武汉市经济开发区耳鼻咽喉听力残疾鉴定专家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抗疫先进个人临床专业专长: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小儿及成人鼾症;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头颈部良恶性肿瘤(鼻咽部新生物、扁桃体肿物、声带息肉、会厌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喉部血管瘤、喉乳头状瘤、喉癌、腮腺肿瘤等)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科学研究:主要从事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国内外论文22余篇(其中SCI论文15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厅/校级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编专业书籍5余本。

李云程 2021-06-29阅读量2.1万

咽喉异物感是喉癌前兆吗?

病请描述:        咽喉部异物感,古称梅核气,是慢性咽炎的代表性症状,暂不考虑喉癌或者食道癌。      咽炎主要是因为咽部粘膜、粘膜下以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清嗓子频繁、偶尔干咳等症状。由于咽部的淋巴组织丰富,通常在粉尘、烟酒或炎症刺激后,咽部淋巴滤泡会明显增生,造成咽部异物感是其主要原因。      咽喉异物感的改善和治疗,不用抗生素。一般通过中药泡茶、喉部喷剂、舌下含片以及颈肩部运动、放松心情等可以有效改善。      具体用药办法,参照本健康号中的其他有关内容。

仝选甫 2021-05-21阅读量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