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飞蚊症 > 内容

飞蚊症内容

白内障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病请描述: 单眼多视觉,即在白内障的早期阶段,镜片是浑浊的或者呈现出部分透明的,并且通过它投 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将产生双重或多重图像。 异常的色觉,即由于最初的白内障,眼睛中的晶状体出现膨胀,当光线通过晶状体时,它会折射并出现彩色光环,俗称虹视。 被物体遮挡后,物体逐渐模糊,有时光线周围的光圈和物体的颜色不够亮,如果你晚上开车,会觉得对面的车头灯太刺眼,眼睛还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然而,一般而言,发展症状的过程相当缓慢,并且取决于晶状体不透明度的位置及其发展。 除了上述症状外,白内障还可能导致老花眼的度数减少,一些老年人通常需要戴老花镜阅读报纸,但突然发现他们不需要戴老花眼镜看得很清楚,有些老人很开心其实,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这是因为白内障的早期阶段,晶状体凸起的增加和近点屈光度的变化是白内障的症状。 此外,一些白内障患者可能有失明或夜盲症,这是因为在白内障的早期阶段,晶体的不透明度的一部分位于瞳孔区域中,并且在眼睛前方可能出现具有固定位置和恒定形状的斑点状或片状阴影,它不同于由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后者的影子是可移动的,虽然运动范围不大,但有时会隐藏,形状也可以改变。 白内障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会出现单眼多视丶异常色觉及老花眼度数减少的现象出现,对于白内障要重视起来,积极进行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同时也要避免病症严重,危害到自身的视力健康。

杨草原 2018-12-01阅读量8319

国家卫健委近视防控指南

病请描述: 近视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 2018-06-05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   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一)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    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二)遗传因素   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三、近视的相关检查   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一)一般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视力检查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如采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投影或视频视力表),建议标准视力表亮度为80~320cd/m2。目前,视力表亮度为160cd/m2作为使用标准而广泛应用。由于在各种不同的投影机、灯箱和视频显示系统中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亮度,临床上以80~320cd/m2作为检测视力表的亮度可能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如采用直接照明法(印刷视力表),建议照度为200~700lux。根据选用的视力表规定来设定检查距离。测量时遮盖对侧眼,注意不要眯眼、不要压迫被遮盖眼。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先看清最大一行视标,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视标指给被检查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视标,至少能辨认出1行中的3个视标记录为准确结果。被检查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估计被检查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视标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记录和表达视力时,应当标注所采用的视力表类型。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0.5(即LogMAR视力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    2.裂隙灯检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3.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彩色眼底照相拍摄标准:应当以视盘与黄斑的中间点为中心,曝光适中,对焦清晰。屈光度大于-3.00DS者或视网膜有近视病变(如视盘旁萎缩弧、豹纹状眼底、黄斑部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周边部眼底病变)者应进行定期随访。   对于有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的近视患者,还应当散瞳后进行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可通过压迫巩膜来检查周边视网膜是否有变性、裂孔等。特别是对下列情况应重点检查:    (1)视力低下及视力矫正不能达到正常者。   (2)高度近视眼者。   (3)突发性的有细尘状感或合并有闪光感者。   (4)屈光间质不良有玻璃体色素沉积或玻璃体混浊者、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对侧眼的检查对发现新的病变及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2~3次/日,连用3日;对于内斜视的患者来说,1~2次/日,连用5日。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21天~28天内。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内。    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非就是最好的矫正处方,最后得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    (二) 特殊检查   1.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7.77mm,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0mm,垂直方向为7.70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0mm。3~15岁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7.79mm。儿童随年龄增长, 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2.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16mm,3岁时可达正视眼水平约23mm,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13~14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24mm。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3.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可采用Worth四点灯评估知觉融合功能,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性聚散、AC/A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D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可分为梯度性AC/A、计算性AC/A)。    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6.A/B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7.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    8.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CNV的鉴别诊断。有研究提示FFA对活动性近视CNV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CNV的病例进行FFA检查。典型的近视性CNV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视性CNV在FFA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为荧光素的渗漏。    四、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   (一)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双焦镜上半部分焦点距离为远距离物体,下半部分焦点距离为阅读距离。渐进镜可增加视物远近范围,早期老视且不要求视近时视野大的人群适用。视近有明显外隐斜或外斜的青少年配戴渐进镜片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双眼视功能。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2.硬性接触镜(RGP):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应禁用。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等应慎用。    3.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般接触镜适应症与非适应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三)手术矫正。近视的手术矫正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矫正手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以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不同术式的术前条件要求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主要分为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的术式(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矫正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五、病理性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措施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眼轴不断伸长、后巩膜葡萄肿不断进展,患者常出现相应的眼底改变,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出现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疾病,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治疗主要针对眼底改变及并发症进行。   (一)激光光凝治疗   中高度近视伴周边视网膜裂孔、变性和(或)或玻璃体牵引,或对侧眼已出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予以预防性视网膜激光治疗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二)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引起的CNV已有了十分确定的治疗效果。病理性近视也可引起黄斑部的CNV,光动力治疗对治疗病理性近视的黄斑区CNV有一定疗效。    (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病理性近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使玻璃体腔内VEGF 的浓度下降致使CNV 减退。目前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的黄斑下CNV安全有效,可明显提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四)手术治疗   1.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PSR):主要适用于早期发生的近视>-3.00D,每年进展>-1.00D,预测有可能发展为进行性近视者;儿童或青少年发展迅速的进行性近视>-6.00D,每年进展>-1.00D,伴有眼球前后扩张,后巩膜葡萄膜肿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视力下降;年龄20岁以上,屈光度>-10.00D,视力进行性下降,后巩膜出现明显的葡萄膜肿,荧光造影显示眼底退行性变;年龄大于55~60岁,尽管屈光度数不增加,但合并有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复位手术的同时行巩膜加固术。该手术可以稳定眼轴,有效控制病理性近视的度数,改善或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并发症。应用加固材料紧贴眼球后极部变薄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厚度及韧度增加,控制眼球扩张。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适用于(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3)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3.玻璃体切除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应用较广泛,多数研究证实了较以往其他手术术式有更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裂孔闭合率,且术中眼内硅油填充也被证明较气体填充有更好的预后效果,尤其在老年病理性近视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萎缩严重,未予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黄斑裂孔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联合或不联合冷凝,激光光凝术,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内界膜剥离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等。

高煦 2018-09-21阅读量5035

近视防治指南

病请描述: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   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一)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   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二)遗传因素   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三、近视的相关检查   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一)一般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视力检查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如采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投影或视频视力表),建议标准视力表亮度为80~320cd/m2。目前,视力表亮度为160cd/m2作为使用标准而广泛应用。由于在各种不同的投影机、灯箱和视频显示系统中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亮度,临床上以80~320cd/m2作为检测视力表的亮度可能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如采用直接照明法(印刷视力表),建议照度为200~700lux。根据选用的视力表规定来设定检查距离。测量时遮盖对侧眼,注意不要眯眼、不要压迫被遮盖眼。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先看清最大一行视标,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视标指给被检查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视标,至少能辨认出1行中的3个视标记录为准确结果。被检查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估计被检查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视标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记录和表达视力时,应当标注所采用的视力表类型。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0.5(即LogMAR视力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   2.裂隙灯检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3.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彩色眼底照相拍摄标准:应当以视盘与黄斑的中间点为中心,曝光适中,对焦清晰。屈光度大于-3.00DS者或视网膜有近视病变(如视盘旁萎缩弧、豹纹状眼底、黄斑部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周边部眼底病变)者应进行定期随访。   对于有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的近视患者,还应当散瞳后进行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可通过压迫巩膜来检查周边视网膜是否有变性、裂孔等。特别是对下列情况应重点检查:   (1)视力低下及视力矫正不能达到正常者。   (2)高度近视眼者。   (3)突发性的有细尘状感或合并有闪光感者。   (4)屈光间质不良有玻璃体色素沉积或玻璃体混浊者、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对侧眼的检查对发现新的病变及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2~3次/日,连用3日;对于内斜视的患者来说,1~2次/日,连用5日。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21天~28天内。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内。   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非就是最好的矫正处方,最后得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   (二) 特殊检查   1.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7.77mm,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0mm,垂直方向为7.70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0mm。3~15岁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7.79mm。儿童随年龄增长, 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2.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16mm,3岁时可达正视眼水平约23mm,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13~14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24mm。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3.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可采用Worth四点灯评估知觉融合功能,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性聚散、AC/A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D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可分为梯度性AC/A、计算性AC/A)。   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6.A/B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7.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   8.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CNV的鉴别诊断。有研究提示FFA对活动性近视CNV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CNV的病例进行FFA检查。典型的近视性CNV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视性CNV在FFA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为荧光素的渗漏。  四、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   (一)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双焦镜上半部分焦点距离为远距离物体,下半部分焦点距离为阅读距离。渐进镜可增加视物远近范围,早期老视且不要求视近时视野大的人群适用。视近有明显外隐斜或外斜的青少年配戴渐进镜片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双眼视功能。   (二)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2.硬性接触镜(RGP):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应禁用。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等应慎用。   3.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般接触镜适应症与非适应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三)手术矫正。近视的手术矫正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矫正手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以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不同术式的术前条件要求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主要分为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的术式(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矫正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五、病理性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措施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眼轴不断伸长、后巩膜葡萄肿不断进展,患者常出现相应的眼底改变,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出现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疾病,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治疗主要针对眼底改变及并发症进行。   (一)激光光凝治疗   中高度近视伴周边视网膜裂孔、变性和(或)或玻璃体牵引,或对侧眼已出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予以预防性视网膜激光治疗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二)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引起的CNV已有了十分确定的治疗效果。病理性近视也可引起黄斑部的CNV,光动力治疗对治疗病理性近视的黄斑区CNV有一定疗效。   (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病理性近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使玻璃体腔内VEGF 的浓度下降致使CNV 减退。目前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的黄斑下CNV安全有效,可明显提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四)手术治疗   1.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PSR):主要适用于早期发生的近视>-3.00D,每年进展>-1.00D,预测有可能发展为进行性近视者;儿童或青少年发展迅速的进行性近视>-6.00D,每年进展>-1.00D,伴有眼球前后扩张,后巩膜葡萄膜肿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视力下降;年龄20岁以上,屈光度>-10.00D,视力进行性下降,后巩膜出现明显的葡萄膜肿,荧光造影显示眼底退行性变;年龄大于55~60岁,尽管屈光度数不增加,但合并有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复位手术的同时行巩膜加固术。该手术可以稳定眼轴,有效控制病理性近视的度数,改善或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并发症。应用加固材料紧贴眼球后极部变薄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厚度及韧度增加,控制眼球扩张。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适用于(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3)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3.玻璃体切除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应用较广泛,多数研究证实了较以往其他手术术式有更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裂孔闭合率,且术中眼内硅油填充也被证明较气体填充有更好的预后效果,尤其在老年病理性近视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萎缩严重,未予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黄斑裂孔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联合或不联合冷凝,激光光凝术,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内界膜剥离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等。    

贺金龙 2018-08-27阅读量9468

视网膜脱离

病请描述: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正常时,两层之间除在视盘边缘与锯齿缘处有紧密连接外,其余部分需依赖色素上皮细胞微丝状突触包绕感光细胞外节,以及黏多糖物质的黏合而疏松地附着在一起,依靠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血管提供的营养视网膜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脱离的视网膜由于缺少足够的血液供应,视细胞就会发生变性和萎缩、坏死,瘢痕形成,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严重者丧失视力,甚至可能引起眼球萎缩等。因此,视网膜脱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重要大连210医院眼科兰守夕主要病因玻璃体变性,玻璃体脱离,玻璃体视网膜之间的不正常粘附等。发病机制1.视网膜变性  与视网膜脱离有关且常见的为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血管进入变性区后闭锁呈白线似树枝,视网膜供血不足,视网膜变性变薄萎缩,当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易撕破粘连处的视网膜形成马蹄形裂孔。2.玻璃体的变性  随年龄渐长,玻璃体日渐发生退行性变性,出现条索并形成液化腔隙,称年龄相关性玻璃体退变。如果在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时,将原有因变性而产生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撕破,液化的玻璃体即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间的潜在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只有视网膜变性病变与玻璃体的退变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时才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发生。3.危险因素(1)与近视眼的关系: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近视眼患者。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眼的病变主要在眼球的后节,自赤道起始,眼球后节渐渐扩张,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萎缩变薄甚至消失,视网膜也继发变性、萎缩,同时玻璃体也出现液化。具有这些致病因素便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2)与眼外伤的关系:眼球受钝挫伤后发生锯齿缘断离,可发展成视网膜脱离。青少年眼外伤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患病率较高,占18.71%~20%。(3)与遗传的关系: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数病理性近视眼具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也较多。临床表现1.症状  眼前闪光感,飞蚊症,视物遮挡视野缺损与中心视力下降。多数病例突然发病,有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不少病例有飞蚊和闪光感等前驱症状。(1)飞蚊:患者诉眼前有黑影飘动,黑影呈烟雾状或点、片状,形态常变换,很似小虫飞舞。飞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体征。近视眼患者突然出现这种飞蚊症状时,应散瞳后用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仔细检查眼底尤其周边部,以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的视网膜脱离。(2)闪光感:玻璃体发生后脱离,在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闪光感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3)视力障碍:不少视网膜脱离可以无任何先兆,视力下降是首发症状。视力改变因脱离的部位及范围而不同,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有突然发生的视力显著下降。(4)视野改变:与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对应的部位有视野缺损。视网膜脱离后有的患者觉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状逐渐扩展。2.体征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前节检查一般正常。少数伴脉络膜脱离病例或脱离日久者,房水可有闪光或有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有液化或变性,可见玻璃体的后脱离和(或)上方的脱离。(1)眼底表现:脱离浅且视网膜下液较清晰者,透过视网膜可见脉络膜的黄红或淡红色调,但不能见到脉络膜的正常结构。新发生的球形脱离,视网膜为灰白色或暗灰色;稍久后,出现波浪状起伏,且可随眼球的转动而略现飘动。脱离时间较长的视网膜进一步发生退行变性和视网膜周围增殖,有的长期脱离的视网膜,视网膜已极菲薄呈萎缩状态,增殖重者,玻璃体与视网膜牢固粘连,形成固定皱褶,常呈星芒状,且多见于后极部。严重的增殖可使视网膜全部脱离,仅在视盘及锯齿缘部附着,呈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自行复位者极少,绝大多数需通过手术治疗。自行复位后,在脱离区及其边缘的视网膜下可见不规则的白色线条,视网膜的血管跨越其上。病变区内也常有脱色素斑或色素沉着,其色调不同于未脱离区。(2)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因此,检查发现裂孔显得十分重要。但裂孔因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受眼的屈光间质状态和视网膜脱离的形状等影响,有时很难查见。找寻视网膜裂孔除了必要的仪器设备,还须认识和掌握视网膜裂孔发生的规律。视网膜裂孔的形态大致分为3种:圆形裂即萎缩孔;马蹄形裂孔牵拉孔;锯齿缘断离。视网膜裂孔的分布颞侧裂孔多,约占70%,其中尤以颞上象限最多,次为颞下,黄斑孔我国占5.4%~8.4%,较国外文献报道高。(3)眼压:视网膜脱离早期眼压可正常,以后渐下降。脱离范围愈大,低眼压的发生率愈高,视网膜完全脱离的其眼压明显低于部分脱离者。葡萄膜炎症反应强烈的,眼压更低。葡萄膜炎致瞳孔闭锁、房角粘连而继发眼压增高。治疗迄今为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治疗为惟一手段。封闭裂孔,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贴复回去,恢复视网膜的血液营养供给,从而尽可能恢复视网膜的感光功能。手术原则为封闭裂孔及解除或缓解病变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在与裂孔相应处巩膜面加以冷凝或激光光凝,从而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放出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脉络膜等邻接组织发生局限性粘连以封闭裂孔。可采用巩膜缩短、巩膜外加压、层间填压、环扎等球壁手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入膨胀气体或硅油等,促使脱离的视网膜回帖粘连牢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变性与玻璃体变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从这一观点来说,手术治疗仅属对症治疗,并非病因治疗,为了在手术治愈后防止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继续发展而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选用一些营养神经抗组织退行性变及改善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药物还是需要的。预防护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发病率约15%,所以当一眼已发生脱离时,另眼必须充分扩瞳后仔细检查眼底。如果发现有视网膜变性,特别是已存在裂孔与浅脱离、玻璃体变性(液化及膜形成)者,就要及时采取激光治疗或者适当手术以防止脱离进一步扩展。黄斑裂孔,只要玻璃体无明显异常,或虽有玻璃体后脱离,但在裂孔缘未见有粘连,仍保持有较好视力者,无论手术治疗或激光光凝均宜慎重。检查方法对出现闪光、飞蚊症及怀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最为重要。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1个裂孔,特别是1个小裂孔。眼B超检查是帮助确诊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对屈光间质不清的患者更有意义。并发症未手术或手术失败病例以后进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相继出现葡萄膜炎、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也可致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预后术后视力的恢复与黄斑是否脱离、脱离时间长短、术前视力及有无并发症等许多因素有关。通常视网膜脱离时间短,黄斑没有受影响时治疗效果较好,但一般很难完全恢复到网脱以前的视力水平,一般成功的手术可以恢复到患者网脱前30-50%的视力水平。 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膜形成程度越轻、脱离后手术时间越短,手术成功率也越大。术前或术中未能找到裂孔、玻璃体与视网膜有广泛粘连术中未能给予解除、病理性近视视网膜与玻璃体均有严重退行性变性、高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小。脱离时间在2个月之内的成功率高,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率也就越低。手术之成败以视网膜是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病程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感光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得到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的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因黄斑中心凹是否受害(脱离、囊样水肿、囊样变性、星芒状固定皱褶等)及受损害时间的长短而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自行复位者非常少见。由于自行复位均在脱离后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所以与该区相应的视野缺损不可能恢复。如果线条横跨黄斑,则中心视力永久性损害。

兰守夕 2018-08-03阅读量9111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

病请描述: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先进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它有效地弥补了准分子激光治疗不能对高度近视、角膜过薄患者实施手术的缺憾。通过临床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已经得到证实。大连210医院眼科兰守夕 中国近视人数居世界之首,近视发生率为全球第二。大多数近视眼的发展与眼球发育期间过度用眼有关,有些则又有遗传因素。据统计,如以父母无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基准的话,父母之一有近视眼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2.6倍,父母双方都有近视则为其的3.8倍。在中高度近视中,遗传倾向更明显。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局限在视力的矫正。目前矫正方法主要有: 1.配戴框架眼镜:用负透镜来矫正近视,达到正常视力。 2.配戴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适合于大多数近视患者和屈光参差,圆锥角膜,或某些职业的需要。隐形眼镜具有较高的视觉光学质量和较好的美容效果,可是保养护理和摘戴比较麻烦,并非人人都适合配戴。超高度近视患者往往因为度数太高而无法配镜。 3.手术治疗:二十世纪80年代,现代高科技显微技术使近视矫正手术得到蓬勃发展。中国国内现有的手术包括了准分子激光术(LASIK.,LASEK)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中国的屈光不正患者中约有3000万人属超高度近视患者,他们多因角膜相对较薄、屈光回退的可能性大等原因而不能进行准分子角膜激光手术。同时,高度近视所导致的像差、色差、棱镜效应等问题使这部分患者配戴眼镜的依从性很差。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我院眼科在中国地区率先开展这种最新的近视治疗手术。 手术通过一个小切口,在病人眼睛里植入一枚新型的人工晶体,就像把一片微型镜片戴到眼睛里一样,让患者不用配戴眼镜就能达到最佳的矫正视力,又能够保留眼睛的调节能力。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有很好的裸眼视力。这种手术是一种可逆性的治疗方法,因为镜片放进眼睛之后,在必要的时候可将其取出。此外,这种新手术不存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常出现的夜间视物异常问题,更适合夜间需要用眼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是相当安全和有效的,我院已有数百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手术的效果满意度很高。特别适合于不能做准分子激光手术、近视度数在8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  手术后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冲击性头部运动,如足球、篮球、跳水、举重、急刹车等,防止视网膜脱离。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烟酒。治疗其他疾病时应慎用血管扩张剂,以预防眼底黄斑部出血。慎重择业,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近距离过度用眼的工作。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注意眼轴的长度、玻璃体混浊程度、眼底黄斑部形态、视网膜周边有无干性裂孔、有无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先进的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它有效地弥补了准分子激光治疗不能对高度近视、角膜过薄患者实施手术的缺憾。

兰守夕 2018-08-03阅读量7522

近视防治指南

病请描述: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李旭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一)定义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二)分类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一)环境因素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二)遗传因素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三、近视的相关检查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一)一般检查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视力检查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如采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投影或视频视力表),建议标准视力表亮度为80~320cd/m2。目前,视力表亮度为160cd/m2作为使用标准而广泛应用。由于在各种不同的投影机、灯箱和视频显示系统中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亮度,临床上以80~320cd/m2作为检测视力表的亮度可能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如采用直接照明法(印刷视力表),建议照度为200~700lux。根据选用的视力表规定来设定检查距离。测量时遮盖对侧眼,注意不要眯眼、不要压迫被遮盖眼。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先看清最大一行视标,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视标指给被检查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视标,至少能辨认出1行中的3个视标记录为准确结果。被检查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估计被检查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视标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记录和表达视力时,应当标注所采用的视力表类型。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0.5(即LogMAR视力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2.裂隙灯检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3.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彩色眼底照相拍摄标准:应当以视盘与黄斑的中间点为中心,曝光适中,对焦清晰。屈光度大于-3.00DS者或视网膜有近视病变(如视盘旁萎缩弧、豹纹状眼底、黄斑部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周边部眼底病变)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对于有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的近视患者,还应当散瞳后进行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可通过压迫巩膜来检查周边视网膜是否有变性、裂孔等。特别是对下列情况应重点检查:(1)视力低下及视力矫正不能达到正常者。(2)高度近视眼者。(3)突发性的有细尘状感或合并有闪光感者。(4)屈光间质不良有玻璃体色素沉积或玻璃体混浊者、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对侧眼的检查对发现新的病变及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续时间久,适用于7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2~3次/日,连用3日;对于内斜视的患者来说,1~2次/日,连用5日。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21天~28天内。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凝胶时的替代,以及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20分钟滴2次,1小时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3天~1周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适用于12~40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7~12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10~20分钟滴3次,30~40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2天~1周内。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非就是最好的矫正处方,最后得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二)特殊检查1.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7.77mm,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0mm,垂直方向为7.70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22~6.80mm。3~15岁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7.79mm。儿童随年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2.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16mm,3岁时可达正视眼水平约23mm,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13~14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24mm。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3.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可采用Worth四点灯评估知觉融合功能,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性聚散、AC/A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D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可分为梯度性AC/A、计算性AC/A)。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6.A/B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7.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8.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CNV的鉴别诊断。有研究提示FFA对活动性近视CNV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CNV的病例进行FFA检查。典型的近视性CNV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视性CNV在FFA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为荧光素的渗漏。四、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一)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双焦镜上半部分焦点距离为远距离物体,下半部分焦点距离为阅读距离。渐进镜可增加视物远近范围,早期老视且不要求视近时视野大的人群适用。视近有明显外隐斜或外斜的青少年配戴渐进镜片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双眼视功能。(二)角膜接触镜。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2.硬性接触镜(RGP):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应禁用。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等应慎用。3.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般接触镜适应症与非适应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三)手术矫正。近视的手术矫正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矫正手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以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不同术式的术前条件要求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主要分为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的术式(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矫正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李旭 2018-07-29阅读量5204

白内障术后问题1:眼前小黑影...

病请描述:        在门诊,常有患者会告诉医生: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有了很大提高。可是过了1-2周,却好像发现眼前出现了小飞虫,小棉絮样的黑点或半透明的“逗号、问号”在眼前飘来飘去,特别是出门或看白色墙壁时更明显,不禁有些担心。我们对“飞蚊症”都不太陌生,它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玻璃体退行性改变,有时近视的年轻人也会出现。很多人可能都有过或多多少的感受,眼前偶尔会有小飞虫飞舞感,一般人也不会太过紧张。可是,在白内障术后,患者就会觉得有点担心,好像手术前倒不怎么觉得有飞蚊症,怎么做了手术反而明显了,会不会是白内障手术没有做干净呀?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擦得干干净净的窗户时,可以看到沿着光束里密密麻麻的灰尘,而在昏暗地方或是蒙着窗纱的房间里我们却一点也看不见这些细小的颗粒。白内障就像是蒙在玻璃体窗上的一层纱,阻挡了光线进入眼内。清除了白内障后换上透明清晰度高的人工晶体后,就像拉开窗帘的房间,光线通过瞳孔,人工晶体,到达眼底视网膜,玻璃体里的一些“飞蚊”就会清晰的投影被感受到。        因此,手术后是我们的眼睛更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对于普通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前出现一些细小的飘动的飞蚊症,一般是不会影响视力的,在术后康复期内避免重体力活动,用力屏气,长时间低头阅读等,都会逐渐适应改善。不过,如果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黑影逐渐变深变大或固定不动,视野中出现缺损或线条弯曲变形、合并眼前频繁闪光感、视力忽然下降等等,那可能是一些其他的眼底问题。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原本就有一些全身或眼底问题的患者,更要特别注意术后的休息和护理。最好在术后定期复查眼底,排除可能潜在的眼底病变、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裂孔脱离等情况。

王于蓝 2016-02-17阅读量1.5万

眼睛保健必读:眼科知识错误认...

病请描述: 1. 孩子只需在学习的时候戴眼镜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小孩子只在学习时戴眼镜好不好。"如果左右眼的视力都在0.7以上,不会对学习和工作造成太大不便,近距离用眼时可以不戴眼镜。0.7以下的视力或300度以上近视看远看近都会不适,这需要经常戴镜了。如果左右眼的视力相差很大时就会造成双眼不平衡易导致视疲劳,因此两眼屈光度相差很严重的近视、远视或散光要经常配戴合适的眼镜。 2. 天天看电视,眼睛不会看坏的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没有近视体质的孩子无论怎样看电视也不会近视。绝大多数人具有容易患近视眼的体质。如果整天看电视,使眼睛得不到休息,变成近视眼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为了不患近视眼,要照顾自己的眼睛,休息、休息,合理的用眼。 3. 近视眼不会变成老花眼        "近视眼不会变成老花眼"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人的眼睛在看近处时,需要对焦。老花眼是这种近处对焦的功能不能很好的进行。近视眼也能变成老花眼,即戴上眼镜就很难看清近处,表现出老花了。原来人们认为,近视眼就是摘掉眼镜,能够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患了近视眼,就不会得老花眼"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4.近视不会导致失明        如果近视逐渐的发展,到了高度近视,就会有失明的危险。近视眼首先表现在视神经的变化,眼球前后伸长,随着进展眼球不断的伸长,视网膜就会变薄。高度近视时,会引起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有失明的危险。 5.中老年人眼睛无需定期检查        您知道眼睛的成人病吗?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是40岁以后所增加的眼睛的成人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失明,是可怕的疾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从40岁开始,眼睛的定期检查,是防止这些疾病所必须的。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熟知的成人病的患者,眼睛的定期检查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定期的检查眼睛。 6.反应迟钝与眼睛无关        据统计,反应迟钝的老人20%,是由于眼睛看不见了。人是通过眼睛看到物体的,而判断和理解是通过脑。人所获得的信息,80%是由眼睛获得的。眼亮心明,脑子反应就快。为了您的晚年健康,请注意保护您的眼睛。 7.越戴老花镜,度数越长      “戴上老花镜,度数会越来越长,所以还是不要戴眼镜。”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过了40岁以后,谁都会变成老花眼,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会增高,无论戴不戴眼镜,度数都会增长。当感到报纸上的字模糊了,就需要检查,戴上合适的眼镜,度过舒适幸福的每一天。 8.目不转睛的看,如果能看清,就不用戴眼镜了        正常的视力是在3秒内判定的,视力检查也是如此。 目不转睛的看或眯着眼看,视力能提高0.2-0.3左右!但是,那不是真正的视力。当黑板上的字不能立刻看清楚,就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即使目不转睛的看后能够判断出来,但行动迟缓,不能作出快速的判断。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视疲劳。 9.真性近视可以通过训练恢复       “视力会越来越好!”看到这样广告的您,是否知道真性近视是不会恢复的。通过注视训练可以提高视网膜的敏锐度,使视力稍有改善,但不能降低近视度,这种视力也不持久。对于患近视眼人,配戴合适的眼镜是非常重要的。 10.上年岁了,眼睛模模糊糊的是正常的         眼睛模模糊糊的原因不仅仅是近视、远视、散光,还有其它的疾病。“上年岁了,没有办法”,不理睬,结果疾病发现晚了,注意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要向眼科医生咨询。 11.老人都会患白内障,不用管它        白内障,是指眼内的晶状体混浊的状态,上了年纪,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白内障的症状。但是,全身疾病或眼底疾病引起的白内障也很多。不要不理睬,要到眼科医院去就诊。 12.女孩戴眼镜不好看       “女孩子戴眼镜,就不好看了”,父母给孩子加上无形的负担。视力不好,反应迟钝,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0.7以下的视力,距离感会出现错误,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患弱视的小孩,如果不早期戴眼镜,就会一生都弱视。戴着眼镜,每天都精力充沛生活的小女孩,非常漂亮。 13.只是一只眼视力低,不用管它,没关系        左右眼的像,分别传入大脑,形成立体的像。但是,当一只眼传入模糊的图像,整体印象就破坏了,立体像也变得模糊。儿童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视觉刺激,视力发育迟缓,就会患弱视。成人通过大脑来修正、判断错误的图像,时间长了,会导致视疲劳。我们的眼睛是相互配合来发挥作用的,即使是一只眼睛视力不好,也需要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14.年岁大了,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年岁大了,不能做手术已经是过去的说法了。现在,随着医疗机器和手术方法的进步,手术不会给患者带来负担。手术后的疼痛几乎没有,不需要绝对的安静。 15.眼镜只要度数合适就可以了        即使眼镜的度数很准,但眼镜的光学中心偏移,也会给眼睛带来负担。只有具备了下述的条件,才是正确的、舒适的眼镜。a) 眼镜的中心和瞳孔一致;b) 镜片的角度为12-13度;c) 镜片距眼睛的距离为1.2厘米。 当镜框太大,鼻托或眼镜腿不适合自己的脸形时,镜片不在正常的位置上,眼镜的功能下降一半。 16.肩膀或脖筋硬与眼睛没关系        眼睛的疲劳,实际是"脑的疲劳",人看东西时,是用脑而不只是用眼睛。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眼过度使用时,都使脑加重了负担。大脑疲劳后,会影响到中枢神经,肩膀、脖筋坚硬,烦躁、不安,全身的症状表现出来。如果您现在有这些症状,一定要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 17.色盲如果接受治疗,就会治好        色盲、色弱是由于染色体异常,现在的医学,还不能进行染色体的重组。因此就不能治疗。 18.眼前重影就是散光        看重影,是焦点没有对准。焦点对不准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很复杂。近视、远视、散光或老花眼开始时,也可能和眼睛的疲劳有关。眼睛的疾病,还应考虑是否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极度疲劳的时候,也可以出现重影的现象。所以不要总认为是散光,首先接受眼科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19.视力为0.8,是假性近视       “视力检查为0.8,是假性近视。”经常有这样的母亲来院就诊。通过检查,医生告诉母亲:“"视力检查为0.8,屈光检查的结果为-1.0D假性近视, 并不是近视的前期阶段,只是一时处于近视的状态。不能依据视力判断真假性。” 20.眼睛充血逐渐减退,结膜炎已经好了        结膜炎的基本表现是结膜充血,充血减退说明结膜炎的症状减轻了,但不是病愈的证据。停止了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如果变为慢性,治疗就会变得困难了。特别是流行性角结膜炎,自觉症状减轻时,却引起角膜炎,视力也随之低下。治疗到结膜的炎症症状彻底消失是非常重要的 21.越戴眼镜度数越长        很多人感慨越戴眼镜,近视的度数越大。应该说一副合适的眼镜不会促使度数增加。越戴眼镜,近视的度数越大是因为近视很难好转,而促使近视度增加的诱因(如过度近距离用眼等)依然存在,导致度数增加。 22.小孩视力不好是正常的        视力是随着脑的发育而提高的。到6岁时,基本和大人一样了。如果身心非常健康, 3岁时视力就达到1.0以上的孩子也很多。如果3岁的时候,视力还不到0.5,就有可能是近视、远视、散光或斜视,或者是眼睛的疾病、脑神经的异常。不能因为是孩子而大意,当感觉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到眼科医院检查一下。 23.已经装了人工晶体,就不需要眼镜了        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的小梁,拿掉了浑浊的晶体,装上了人工晶体,手术非常成功。“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小梁非常高兴,但忘记了眼镜的必要性。人工晶体,不是万能的。人工晶体,只适合一定的距离,基本没有调节力。如果是适合看远处的人工晶体,就看不清近处;如果是适合看近处的人工晶体,看远处就看不清楚。为了弥补某一方面,所以戴眼镜是必要的。 24.眯上眼睛就可以看清楚了,眼睛没坏        确实眯上眼睛,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能够看清楚些。但是,那不是真实的视力。 与其眯眼睛,给眼睛加重负担,不如戴上合适的眼镜,度过轻松快乐的每一天。 25.冲洗隐形眼镜时,使用家庭用的洗涤用品就可以        当冲洗隐形眼镜时家庭洗涤用品是不能使用的。您知道吗,洗涤力强的洗涤成分深入隐形眼镜里,附着在眼镜的表面,对眼睛有害处。隐形眼镜,不论是硬性的,还是软性的,材料和特点都各不相同。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镜片洗涤液。 26.戴着隐形眼镜点眼药水也可以        戴着软性隐形眼镜或氧透过性的硬性隐形眼镜时,点眼药水,眼药水里所含的药剂吸附在镜片上,会伤害眼睛。即使不是氧透过性的硬性隐形眼镜,也要慎重。 27.开的眼药水 ,谁都可以用       “这种眼药水,非常好用。您也试试用一下。”小李向苦于眼睛疲劳的同志,推荐医生给自己开的眼药水。虽然是出于好心,但是把自己的药让别人使用,是非常危险的。眼科医生,是根据那个人的全身状态、疾病的种类或程度,而下的处方。对自己有用,不一定就对别人有用。有时还可能使病情恶化。眼科医生开的药,只能自己专用,借给别人或管别人借,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有传染性的眼病,很容易造成感染。 28.眼前好象有蚊子在飞,但能够看清楚,不用担心        眼前有黑影,就象蚊子在飞一样,这就是所说的“飞蚊症”。是眼内玻璃体混浊的表现。玻璃体占眼球的2/3,产生混浊的原因,有炎症、出血、脱离等很多种。重症的时候,会出现视力下降。有的时候可以不用治疗,有时需要及早治疗。不要认为能看清楚就放心了,要早一点到眼科医院去就诊。 29.看绿色,视力会变好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小的时候,经常用眼睛看绿色好。”“绿色对眼睛好”,这个常识真的正确吗?敏锐感觉绿色的部位,是视网膜的周边部。进行形态判断的视网膜中心部对绿色感觉迟钝。另一方面,电脑画面的绿色文字,视网膜中心对绿色的敏感度比较差,所以眼睛非常疲劳。看绿色,视力会变好这种说法是一种错觉。 30.太阳镜颜色越浓,越能防止紫外线伤害眼睛        太阳镜,是防止强光伤害眼睛。但是,戴颜色浓的太阳镜,相反,会使更多的紫外线进入眼睛中。阻止紫外线进入眼睛,不是镜片的颜色的浓度,而是材料中包含的紫外线吸收剂。即使是透明的眼镜,也能挡住紫外线。如果戴不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太阳镜,颜色浓的眼镜,瞳孔扩大,相反,会使更多的紫外线进入眼睛。买太阳镜时,要检查一下眼镜防紫外线的能力。 31.眼镜容易落下来,是由于鼻梁低的缘故        合适的眼镜,通过调整鼻托或镜腿,使瞳孔的位置在镜框的正中心或稍上方,从眼镜片的内侧到眼睛的距离为12厘米。眼镜下落,正是鼻托和镜腿没有调整好的证据 。如果到正规的眼镜店去调整后,就会变成舒适的眼镜。 32.眼药水,点得越多,好得越快        为了快点治好眼睛疲劳或眼睛的疾病,使劲多点眼药水。但是,并不是随着眼药水点的次数增多,起到的效果也同样增加的。并且,一次虽然点的很多,但是进入眼睛的量基本是一定的,多余的都从眼角流出来。有些药物用量太多反倒有副作用。为了治好眼病,按照医生指示的药物的使用方法去做,是最快的途径。 33.近视眼镜,度数越低越好       “近视眼镜,度数低的比较好。”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但是,除了医学上需要使度数减低以外,不要戴低矫的眼镜。度数低为了能看清楚,就加重了眼睛的负担。这也是引起眼睛疲劳的原因。 34.隐形眼镜,用舌头舔一下就可以装进眼里        在街角,小牟要戴隐形眼镜,但是,手边没有专用的护理液,就用舌头舔了一下,放进眼睛里。但是,您知道吗,口中有很多细菌。用唾液来洗镜片后装入眼睛里,就象特意把细菌带入眼睛中一样。含水性的软性镜片,材料富含水分,细菌或病毒容易生长,特别要注意。隐形眼镜的配戴,要按规定的方法。 35.都是老花眼,眼镜可以同用        患了老花眼以后,经常能看到使用同一副眼镜的夫妇。但近视、远视、或散光时,老花镜的度数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的瞳距也不一定相同。并且,脸形不同,适合的眼镜框也不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花镜,戴起来才舒服。 36.过敏和眼镜没有关系        近来过敏的原因很多,其中眼镜框可以引起过敏,使皮肤产生炎症。原因最多的是,使用含有镍等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镜框等。塑料框,为了保持其形状,添入一些定型剂,是引起过敏的原因。为了防止过敏的发生,最近,用树脂覆盖在表面比较安全的镜框逐渐增多。 37.远近两用眼镜图像会歪斜        20年以前,当远近两用镜片登场时,确实存在图像的歪斜或扭曲。之后,镜片的设计、制造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现在,已经生产出即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楚近处的远近两用的眼镜。老花眼的初期,使用这种眼镜,尽快的适应,能够舒适地使用。 38.戴着隐形眼镜睡觉没关系        您知道吗,角膜每一时刻都需要氧,镜片长时间贴在角膜上,会使角膜缺氧,引起剧烈的疼痛。特别是睡眠时泪液不分泌更易缺氧。即使是透氧性比较高的镜片,当长时间睡眠时,最好把眼镜摘下来。 39.小孩是远视,可不戴眼镜        远视眼戴眼镜,不仅是矫正视力,而且是为了防止弱视。如果不戴眼镜,有变成弱视的危险。过了6岁以后治疗就晚了。3岁左右,开始戴眼镜治疗是必要的。 40.近视眼时,看远处越清楚的眼镜越适合        对于患近视眼的人来说,好的镜片,不是最能看清楚远处的,而是能看清楚远处中的度数最小的镜片。近视眼时,如果戴度数高的眼镜,在看近处时,眼睛的调节作用就要加强。为了减轻眼睛的负担,与其选看得非常清楚的眼镜,不如选度数比较低的眼镜,这是非常重要的。 41.金属框都是一样的        从外观上来看,金属眼镜框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材料是各种各样的,有铜合金的、镍合金的、铝族的等。重量、坚韧度、耐久性等都不同。表面处理,也各部相同,有镀金的、镀镍的、离子处理、树脂处理等。强度、皮肤的感觉、防止过敏的效果都不同。做眼镜时,请先确认一下镜框的材料。 42.点眼药水,越接近眼皮越有把握        点眼药水时,有没有这种情况,怕点不进去,就把眼药水瓶接近眼皮。盛眼药水容器的头部,如果接触到眼皮或睫毛上,细菌会混入眼药水中。出现白色的漂浮物。盛眼药水容器的头,绝对不能用手指触摸,或接触到眼皮、睫毛上。点眼药水时,注意不要碰到眼睛上。 43.电脑验光仪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最新的电脑验光仪,测量结果一定是正确。”过度地信赖电脑。但实际上,不能把电脑上的结果,作为眼镜的处方。电脑验光,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原则上,必须进行客观验光法、试戴后,才能给出眼镜的处方。 44.糖尿病和眼睛没有关系        患了糖尿病,不仅要检查尿和血液,而且要接受眼科的检查,看是否有视力的低下或飞蚊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性白内障发展,可能导致失明,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眼底检查,还可以监视有无动脉硬化及其它的合并症。 45.眼药水蛰的慌,对眼睛不好        您是否认为“眼药水蛰的慌对眼睛不好”。使用同样的眼药水,有的人哲的慌,有的人不蛰的慌。和眼睛的炎症或身体状态,以及使用眼药水时的状态有关。不能一概的说眼药水蛰的慌就不好。只是,患有眼部疾患的人,点药水后,如果感觉非常疼痛时,需要到医生那里去咨询。 46.有隐形眼镜了,就不需要框架眼镜了        小黄说:“如果有了合适的隐形眼镜,框架眼镜就不需要了。”风很大时,灰尘很大时,也可以戴着隐形眼镜。但是,当隐形眼镜有灰尘或污点时,有可能伤害眼睛,引起眼部的疾病。隐形眼镜不能戴用太长时间,平常要准备着框架眼镜,必要的时候,要把隐形眼镜摘下来,换上框架眼镜,以保护眼睛。 47.看得非常清楚,所以镜片适合自己        喜欢戴隐形眼镜的小郑,最近,眼睛很疲劳,到眼科医院去检查,通过检查,明白了原来是由于镜片的近视度数过高的缘故。使用度数过高的镜片,眼睛容易疲劳。要注意,非常能看清楚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不一定就适合您! 48.“假性近视”再发展,就变成近视了        视力下降的原因,可以是真性近视,也可以是假型近视,不能依据视力下降的幅度判断。此外远视、散光及眼球、从眼睛到脑的传导通路、脑,任何部位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49.看东西是用眼睛       “是用眼睛看东西”,谁都知道的常识,但是随着大脑生理学的发展,逐渐明白了这是不全面的。现在,桌子上摆满丰盛的食物。眼睛,先正确地把所有的东西都照下来,就象照相机一样。然后,把照下来的像传入大脑,第一次下了判断,“桌上摆着丰盛的食物。”但下命令吃,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50.戴隐形眼镜是为了美观        现在,在街头上,很难看到戴框架眼镜的女性。“戴隐形眼镜才漂亮!”不愿意戴框架眼镜。 在以前,隐形眼镜是用于高度近视或左右眼视力参差时矫正的医疗用具。绝对不是为了美容而开发研制的。为了安全的使用隐形眼镜,要严格地遵守装戴的时间、配戴的方法、定期检查等规定,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必须到眼科接受检查。不正确的使用,会并发角膜溃疡,导致失明。 51.颧骨突出来,眼镜贴在脸上没有办法        您知道眼镜片和眼睛的最好距离吗?就象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感一样,眼睛片与眼睛之间,相距12mm比较适宜。为了保持这种状态,要调整鼻托。眼镜贴在脸上,可能是因为镜片离眼睛太近了。 人的脸是千差万别。眼窝比较深的欧美人,无论怎样想办法,使眼镜片接近眼睛都是非常困难的。相反,东方人想让眼镜片离眼睛远一点,也是很难的。你和眼睛片的最好距离,请到眼镜店,和有关人员商量再决定。 52.如果知道了度数和基弧,隐形眼镜就可以购买了        隐形眼镜不能只靠度数和基弧、价钱来选择。隐形眼镜不仅由度数或基弧,而且由眼睛的健康状态、镜片在眼睛中的活动情况等决定。要接受专家医生的检查,要遵守配戴的时间和方法,要保证眼睛的安全。 53.患了青光眼就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确实是很可怕的疾病,但并不一定会失明。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防止失明的。急性青光眼自觉症状比较强烈,会立刻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而慢性青光眼的自觉症状比较少,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了防止失明,眼睛的定期检查是不可缺少的。 54.夜间开车时,戴有颜色的眼镜不刺眼安全        无论到哪去,都开车去的小赵,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都喜欢戴有颜色的眼镜。非常得意的说:“无论白天的日照,还是夜里的回车灯,戴上这样的眼镜,都不刺眼。”但是,带颜色的眼镜,会使视野都变暗了,在比较暗的地方,保证一定的亮度是必要的。所以,在夜间,不建议戴有颜色的眼镜。

袁建树 2015-06-03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