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疱疹性咽峡炎 > 内容

疱疹性咽峡炎内容

我所了解的手足口病

病请描述:    手足口病通常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其中包括30多种血清型,其中EV-A71和CV-A6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可以做咽拭子及血液手足口病原检查。六岁之前的小朋友都容易遭传染,特别是三岁以下的,时间一般以夏秋季多见。     有些医院也可能无法进行病原检测,但并不影响临床医生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手足口病前期会有反复的发热,伴有喉咙痛,小一点的宝宝就是拒食、流口水增多,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的皮疹,皮疹专业描述就是疱壁厚,疱液少,周围有红晕,疱间皮肤正常,皮疹不结痂、破溃,不易破,一般不痒(能想象出来吗,我附张图)。 编辑 编辑 得了手足口该如何治疗呢。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开点药喷喷喉咙缓解下症状,一般不用抗生素,除非疱疹太多导致血象感染指标升高。大部分轻症是可以自愈的,一般皮疹3-5天内自行退掉,1周内基本痊愈。其实重点在于日常护理,比如说喉咙痛拒绝进食,就不要再喂酸的、烫的、麻的、辣的了,适当吃点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咀嚼的食物;身上疱疹就注意皮肤护理,不要用脏手摸来摸去,可用温水清洗,并拍干。如果水泡破裂,可以局部涂聚维酮碘液消毒。当然重症另说,前几年重症甚至需要去上呼吸机。 治疗说完就是预防了,传染病的预防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样,避免接触手足口患儿,保持个人卫生,打手足口疫苗,日常注意锻炼提示宝宝抵抗力,开窗通风等等等,这类网上一搜预防措施到处都是。说起容易做起难,我也做不到,反正命里该有逃不掉,熬过去就好了。 最后回答几个问题。 Q1已经接种了手足口疫苗还会得吗? 目前我国手足口疫苗是针对EV71(引发重症多),能够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但是引发手足口的病毒有30多种,对于其他的没有预防作用。所以有些宝宝比较倒霉,很有可能这辈子得好几次手足口,因为病原不一样。 Q2 得过手足口还用接种疫苗吗 和上个问题类似,如果你的能够确定,孩子患上的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可以不打,一般建议要打。 Q3 怎么判断是不是重症手足口病 怎么判断孩子病情急不急重不重?一是观察是否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面色苍灰、四肢发凉等症状;二是孩子在3岁以下,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易出现重症。 自己确实判断不了,直接去医院。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得到救治十分重要。 Q3 手足口多长时间有传染性 2周隔离期 Q4 家里还有小宝,如何预防 隔开,分开住。如果分开四五天还没遭传染一般就躲过去了。 Q5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关系 是一家病毒,只是临床表现有区别而已,同样具有传染性,有可能A是疱咽传染给B,B反而得了手足口;但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重症比例比手足口低,

张殿龙 2023-07-26阅读量579

手足口病

病请描述:         最近,门诊每天都能遇到手足口的患儿。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身上有水疱就担心是手足口,那么手足口到底是个什么厉害角色,它跟疱疹性咽峡炎又有什么关系呢?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毒。        主要发生在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潜伏期2-5天,轻症可无发热及自觉症状。大多初期有低热、咳嗽、流涕,伴有口痛、咽痛、拒食。皮疹主要位于手足口、肘膝臀,对称发生,可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皮疹一般3-5天消退。        对于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1-3周后,会出现手掌和脚掌的蜕皮,在发病后1-2月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因为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可以恢复正常。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病毒基本一致,疱疹性咽峡炎常高热、咽痛,口腔疱疹大多位于口腔后部和软腭弓及悬雍垂上,疱疹性咽峡炎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手足口的临床表现之一。        治疗:暂时隔离,卧床休息,给与足够水分及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累及口腔的需要加强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与相应抗生素。重症患儿可给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

伊美慧 2021-10-11阅读量8820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

病请描述:每年5—7月份,前来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儿科门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增多,甚至占发热病人的一半以上。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娃。(不代表其他年龄段不会感染,有些家长都中招了~)在南方,尤其是华南,夏天是疱疹性咽峡颊炎的高发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是聚集性感染,很多幼儿园因此停课关园。疾病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口腔、喉咙、舌下咽部、软腭、扁桃体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反复难退,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少数可达41℃,可诱发惊厥。-咽痛,口腔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婴幼儿发病时常时可伴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肌痛。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傻傻分不清楚?一提到手足口病,很多家长都表示“这货我熟”,但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有点懵圈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传染性疾病;-被它们盯上,不仅会发烧,娃的口腔内会长小水疱和溃疡。不同之处在于:①病原学有点区别。虽然说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有些细微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更多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更多由新型肠道病毒引起;②发烧程度不一样。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疱疹性咽颊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③出疱疹的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主要位于咽喉部位内。大多数手足口病口腔患儿除了嘴里出现疱疹主要位于上颚,可蔓延至咽喉,另外,手、足、臀部甚至躯干等部位也会出现有疱疹。④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出现脑炎等并发症的几率小,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娃,可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和治疗在家护理这么做!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娃一旦患病,会导致咽喉痛、发烧,吃不好、睡不好、极其不舒服。这时候,靠谱的护理妙招很关键!1.发热的护理当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娃,医生会推荐使用对可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退热。专家提醒:因为婴幼儿高热易引起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大约需要半小时以上时间体温才会逐步下降,所以还可以用一定要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降温。2.关于抗生素。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导致的,所以除了合并扁桃体化脓、溃疡,严重口腔炎,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服用抗生素没啥用,因反而会导致宝宝体内菌群紊乱。3.饮食方面   ①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羹等。②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可以镇痛且能冲刷创面。③实在难受可以吃点冰淇淋,接触低温甜食可以帮娃降低疼痛感。当然要在健康状况许可的前提下吃,且吃完后建议喝温开水漱漱口。4.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复诊。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是自愈性的,大约过个7-10天,大多数宝宝能自愈。但出现以下情况,警惕重症:①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给予退烧药,退烧效果不好。②可疑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手脚乏力,翻白眼、眼球震颤,眼神涣散等。③可疑循环异常:皮肤有花斑纹,面色苍白、冒冷汗、反复呕吐、心跳加快、血压低或者血压高等。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家长关心的还有……1.我家娃打了疫苗,为啥还是得病了?现在只有EV71疫苗,只能对付EV71(肠道病毒71型)病毒,对其他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是无效的。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虽然EV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的宝宝,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接种年龄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对于5岁以上儿童,感染和发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小,不推荐接种。2.得过疱疹性咽峡炎,还会再得吗?答案是:会!常见大概有20来种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而得一次之后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再次感染同样的病毒。所以理论上来讲,孩子有反复多次的得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与其纠结这,不如把预防措施记记牢!①不聚集人多地方少去挤,防止交叉感染。当然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②勤洗手饭前便后,都要洗手。特别在游乐场玩过,一定要及时洗手。③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④多通风家中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刘培辉 2021-07-05阅读量9831

接触了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会得病...

病请描述:医生,我的孩子昨天跟朋友孩子一起玩,结果朋友孩子今天发热到医院就诊,是疱疹性咽峡炎,我的孩子会不会得病啊?怎么办呀?1.  首先,我们来看看,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春夏季节高发,传染性强,容易在幼托、早教机构群体中爆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口腔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并融合形成小溃疡,疱疹主要发生在口腔后部。2.接触患儿后会不会发病呢?潜伏期为3~5天,多通过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也较常见,亦可通过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皮肤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水及食物也可造成感染。需密切观察孩子情况。3.感染的孩子如何护理?大部分病例的病情较轻,大多1~2周自愈。护理重点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皮肤护理等。4.预防措施感染患者加强隔离、勤洗手、多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加强消毒和疫苗接种。

毛旭洁 2021-06-29阅读量9162

疱疹性咽峡炎的居家对策

病请描述:   小雷:“小博士,上次你讲到了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那么宝宝得了这种病,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小博士:“首先,我们的家长一定不要紧张,不要一看见宝宝得病了就不知所措。我们有一些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参考,可以对疱疹性咽峡炎有很好的控制。”  小雷:“那好,小博士我去找一个本子把这些方法记下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小博士:“好的。”  小雷:“小博士,你开始说吧!”  小博士:“疱疹性咽峡炎的居家对策:①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宝宝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妈妈应该注意营养补充,食物不宜过热,清淡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通过大静脉进行营养。②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注意口腔卫生。宝宝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流行。③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④可取绿豆100g、苦瓜50g、薏米150g、大米100g煮粥,放凉后给宝宝食用。”  小雷:“这些方法真是简单易行啊!”  小博士:“是的,不过还要提醒家长们,这些只是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家居护理……”  小雷:“有什么情况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找儿科大夫询问,是不是?”  小博士:“呵呵,是的。” 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幼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新良 2020-09-22阅读量8096

必看,如何减少过度医疗(总结...

病请描述:妈妈坚持循证育儿,孩子才能减少过度治疗,大胆对滥用药与过度检查说不。38.5℃以上且出现精神萎靡,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不交替用药,不要擦拭(温水或者酒精都不推荐),不要捂热,不用退烧贴和脐贴,幼儿急疹可以见风,不吃且不静脉注射中药和中成药,(副作用与疗效不明确,弊大于利),咳嗽一两声不需要跑医院,肺炎不是咳嗽引起的,发烧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不随意吃益生菌,不吃DHA,不把屎把尿,不推拿,不捂热,袜子可以不穿,寒从脚下起说法不靠谱。不穿开裆裤,不晃头不扶站不用学步车。不测骨密度、微量元素,不滥用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急性扁桃体炎等】。 6个月内不需要喝水,满6个月加辅食,每天保证高铁食物的摄入。一岁内不吃调味料,不喝果汁,禁吃蜂蜜。胃口不好不一定缺锌,不用闲着没事就补锌。 养孩子不是养大便,大便发绿也不是病,攒肚和便秘不一样,别动不动就觉得腹泻了。 不用补钙,医学上没有缺钙这么个说法,更没有积食上火的说法。枕秃,流汗,做梦哭跟缺钙没关系,每天400IU维生素D,长牙跟遗传有关系,乳牙萌出晚不是缺钙。 生长曲线看发育,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过了前三个月体重身高越长越慢,养娃不是养猪,不可能每月都长胖。髋关节是否脱位不看腿纹看臀纹,腿纹不对称没关系。臀纹不对称去医院照b超。 母乳最好,羊奶粉并没有比牛奶粉好。乳腺炎可以喂奶,自然离乳后不需要排残奶。 二类疫苗有条件都打,鸡蛋过敏可以打麻风,打完疫苗就可以洗澡也不用忌口。 母乳可以染发烫发纹眉染指甲。   湿疹就要保湿,保湿无效再用地奈德或者尤卓尔等激素药膏,儿研所的不要用,肤专家、婴宝那些都是存在添加激素的风险,热疹清洁通风别捂着,红屁股护理用含氧化锌的护臀膏,不要用紫草膏紫草油。 多肌肤接触,胀气多趴,做排气操,肠绞痛飞机抱,大运动发育顺其自然

庄士豪 2020-06-07阅读量1.0万

疱疹性咽峡炎的食疗方法和生活...

病请描述: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也越来越多,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的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病原体多为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在中医看来,这个病多是由于湿热导致的,夏季湿重热也重,所以本病夏季多发,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往往口腔溃烂,想吃又吃不了,很多伴有高热,十分痛苦,很多小朋友很多喝水都困难,更别说喂药了,所以在这里我想推荐一个食疗方,煮起来方便,喝起来可口;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朋友,让宝宝早日恢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张恒山食疗方---加味乌梅三豆饮;材料:赤小豆,绿豆,黑大豆(皮黑肉略绿者为佳)各一把约50g;生甘草10g;乌梅5-6颗约15g;冰糖适量;做法:材料洗干净,将三种豆先浸泡1小时,加适量水,盖过药面2-3cm;煮沸后改文火炖2小时左右,炖至豆熟烂,像豆沙一样;加适量的冰糖(也可以用白砂糖代替)搅拌。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生津。点评:这个方是在古方“三豆饮子”基础上加减化裁来的,“三豆饮子”最早记载于宋代医书《伤寒总病论》中,是用来治疗疮症的(皮肤黏膜的溃疡在古代都叫疮);本方加了乌梅和白糖调节口味,同时也有助于生津止渴 ,防止热病伤津;汤煮出来味道酸酸甜甜的,像酸梅汤,口感较好,吃起了豆沙一样,避免咀嚼或吞咽时的不适(甘草可以不用吃下去);如果是轻症,疱疹不多,或者只是为了预防的话,甘草可以不用。如果口腔疱疹比较多,发热厉害,建议甘草可以加到20g增强解毒的功效。这个汤不仅适用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同时也适合手足口病、水痘,红色皮疹等属于湿热类型的疾病,不光有治疗作用,同时对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效果。生活护理:①隔离,避免和其他宝贝接触,注意手卫生,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②多喝温水,防止脱水,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或者葡萄糖冲水喝补充能量;③清淡饮食,尽量流质饮食,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小米粥之类的,避免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和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如肉类等。题外话:同样的病毒感染,有的宝宝发病轻,烧很快就退,疱疹也很快消,但是有的宝宝发病却很重,反复高热不退,连续输液几天都降不了,疱疹越长越多,喝水都困难;为什么同样的病毒感染,每个人发病的轻重程度却差别巨大呢?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你也许就能理解中医治病的原理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个体差异,尤其是个体状态的差异。就算是同一个宝宝,在不同时间感染了这种病毒,他的发病轻重也不一样,因为他不同时间的身体状态不一样。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有可能感染病毒了也不发病,就算发病了也很快就好,而身体状态差的时候,发病之后很快加重,而且也恢复比较慢。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也推动着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研究是比较透彻了;但是对病人个体尤其是个体状态差异的研究并不多,更多的是研究人体的共性。而中医的优势就在这里,中医对疾病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人体的生病之后的状态之上。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所谓辩证施治,就是在识别人体患病之后处于的某种病理状态,然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手段让其摆脱病理状态,从而恢复健康。中医医师的眼里其实没有病,有的只是生病的人,只有明白了生病的人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医学对很多病毒束手无策,但中医却能在不知道什么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依然能开方处药。另外我还要说一点,一般感冒发热咳嗽之类的病,我并没有推荐食疗方,不是没有合适的食疗方,而是因为大多数情况都需要在中医辩证的指导下用才有效果,而不是觉得食疗安全就随便试,很多情况下要分辨寒热,如果没搞清楚就乱用,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加重;但是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手足口病有些不一样,根据我的临床观察,患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手足口病的宝宝十之八九都是湿热类型的,这类宝宝往往舌苔厚腻,咽喉红肿溃疡;因为本病多是由于脾胃失调,湿热蕴蒸导致。我想大概是柯萨奇病毒比较喜欢湿热的环境,这样有利于病毒繁殖,那些脾胃运转正常的宝宝,体内没有湿热,不利于病毒繁殖,就算感染了病毒,也未必发病,或者很快就好,不至于来医院看病,所以我在门诊看到的基本都是湿热明显的宝宝,这样的宝宝基本舌苔都是那种黄厚腻的,偶尔见到几个舌苔不厚的,往往病情也相对较轻。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吃太多热性的食物,如牛羊肉鸡肉等,有些水果也是热性的,尽量不要多吃;还有就是平时不要吃得太饱,7分饱就好了。长期吃10分饱,脾胃运化不过来,也是容易出现积食,继而出现湿热,各种细菌病毒也就随之而来。如果想了解宝宝积食之后怎么办?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宝宝积食怎么办?》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nghengshan_6346001912.htm

张恒山 2020-02-25阅读量8865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

病请描述:摘要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多发生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病程一般4~6 d,预后良好。为规范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及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共同编撰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以指导临床工作。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 d,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病程一般4~6 d,预后良好。为进一步规范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及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共同编撰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以指导临床工作。一、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1.病原学:由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主要致病血清型为CV-A2、4、5、6、8、10、16型和EV-A71型,CV-B组1~5型也可致病,较为少见[1],埃可病毒(Echovirus)3、6、9、16、17、25、30型也可引起此病[2]。我国天津市2015—2016年50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病原学分析发现,CV-A10阳性的病例最多,占病原阳性病例的22.78%(59/259)[3];杭州市2015年对10 2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CV-A2为主要病原体[4];东莞地区2015年流行病原体为CV-A2、CV-A6[5];江苏省在2013—2014年对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监控中发现,EV-A71、CV-A16、CV-A24是常见病原体[6];2015年广州地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CV-A引起,其中CV-A6为优势病原[7]。2.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1]。杭州市2015年10 2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75岁,其中年龄在5岁以下的有9 352例(91.6%),0~1岁、>1~3岁、>3~5岁、>5~9岁和>9岁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3.2%、46.6%、21.8%、6.7%和1.7%[4]。3.传染性:潜伏期为3~5 d。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2,8]。4.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9]。5.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2]。二、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 ℃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 d,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2];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 mm,数目多少不等,1~2 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2,10],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9]。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8,11]。三、疱疹性咽峡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典型症状、特征性咽峡部损害和病原学检查即可作出疱疹性咽峡炎诊断。(一)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史:常见于婴幼儿,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突发咽痛和发热,体格检查典型体征为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灰白色疱疹或溃疡。(二)病原学确诊病例[9]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采集患儿临床标本(咽拭子、粪便、血液等),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做出病原学确诊:(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3)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IgM抗体阳性;(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三)鉴别诊断[2,12]1.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Ⅰ,HSV-1)感染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传染性强,通过飞沫传播,终年可见,无季节性,以散发病例为主,有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疱疹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累及皮肤者可先有红斑,而后出现成簇小水疱,壁薄、透明,周围有红晕。初起时发痒,继而有痛感。水疱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溃疡形状不一,上面有黄白色的膜样渗出物。2.溃疡性口腔炎:以婴幼儿发病较常见。多由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常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儿,病初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伪膜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常肿大。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早期出疹前24~48 h可见口腔黏膜斑(Koplik斑),常见于颊黏膜近臼齿处,直径0.5~1.0 mm,也可见于下唇内侧面与牙龈之间,软腭及咽弓等处黏膜,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1 d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应注意鉴别。4.水痘: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感染所致疱疹可见于口腔任何部位,口腔黏膜也可看到水疱破溃后形成的溃疡,常有疼痛。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头皮、眼结膜及会阴部均可累及。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呈散发性,传染性极强。四、治疗(一)一般治疗1.护理方法:(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7)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2.对症治疗:(1)控制高热,体温38.5 ℃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 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 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 h,24 h不超过4次。(2)止惊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首选咪达唑仑缓慢静脉注射,0.1~0.3 mg/(kg·次),体重<40kg者 不超过5mg/次">40 kg者,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次,在无静脉通路时可选择米达唑仑肌肉注射;苯巴比妥肌肉注射,10 mg/(kg·次);地西泮缓慢静脉注射,0.3~0.5 mg/(k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次,注射速度1~2 mg/min。也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抗惊厥。(二)病因治疗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此类药物是抗DNA病毒药物,对RNA病毒无效,因此,此类药物不应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病例病初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升高;建议次日复查以上指标,若明显下降或正常,无细菌感染的依据,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1.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 INF-α):INF-α喷雾或雾化有一定疗效[13,14]:INF-α是皮肤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15],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IFN-α2b喷雾剂:100万U/d,每1~2小时1次,疗程3~4 d。也可使用INF-α雾化吸入:2~4 μg/(kg·次)或20万~40万U/(kg·次),1~2次/d,疗程3~4 d。2.利巴韦林:不常规推荐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15 mg/(kg·d)早期使用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若使用利巴韦林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三)住院指征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有以下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1.脑干脑炎。2.急性迟缓性麻痹。3.无菌性脑膜炎。4.心肌炎。(四)并发症治疗(即重症患者治疗)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9]。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处置流程图见图1。图1 疱疹性咽峡炎处置流程图

曾海 2019-10-20阅读量9927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怎么...

病请描述:我经常和家长朋友们说:手足口病,既是个真老虎,又是一个纸老虎。    说它是真老虎,因为:    1.有个别孩子会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甚至威胁到生命    2.传染性强    3.没有特效药物    说它是纸老虎,因为:    1.大多数还是自己慢慢好起来的,变成重症的几率远远小于自然好转的几率    2.大多数还是比较轻的病例    3.有相关的疫苗:有EV71病毒疫苗,强烈建议给自己家孩子接种这个疫苗,减少得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病机会。      什么情况我们就要怀疑有手足口病?    手上、脚上、嘴巴里(有时还可以在臀部、肘部)出现红点点或小疱      什么情况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频繁呕吐、易惊吓、手脚抖动、无力、呼吸心跳明显增快、明显出冷汗      有专门的有效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毒的药物吗?    很遗憾,迄今并没有特效杀病毒药。因此,不推荐使用任何抗生素(头孢类、青霉素娄、阿奇霉素等等)。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没有很好的证据证实其有用,而副作用强烈)。不推荐使用干扰素。不推荐使用任何中成药和中草药(没有靠谱的证据证实有用,而副作用客观存在)。各种喷喉药物也没有证据证实有效。      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治疗呢?    “等待疗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等待疗法”,也就是大多数自己慢慢会好。    “观察疗法”  要关注有没有变成“重症”的手足口的可能,比如精神很差,手发抖,抽搐,呼吸急促,脸色发青发紫。    “支持疗法”  我们还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的主观感受好一点。比如如果发热了就合理使用退热药进行降温。发热处理已经有很多新进展,比如物理降温已经彻底退出治疗舞台,比如再也不是按体温度数高低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具体护理知识可以参考我写的另一篇科普文章《小儿发热(发烧)怎么办》。因为咽峡部的疱疹或者溃疡,儿童进食会比较疼痛和困难。我们大人都有口腔溃疡的体验:一两个口腔溃疡都会让我们大人痛得不得了,而这一次孩子的咽峡部位往往有七八个甚至更多的溃疡!建议进食比较软的食物或者流质,同时食物要凉一点或者冷一些,而不要温热的(比如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吃的热粥事实上会让孩子觉得咽喉很痛)。比如冷饮、冷牛奶、略凉的粥可能更加适合。其他没有太多的饮食禁忌。我建议不要给孩子太多预设的忌口,只要孩子愿意吃,各种食物都要提供给孩子吃,平衡的饮食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如果孩子进食进液量太少了,就可能需要就诊请专业的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请注意,不是输抗生素,而是补充液体和能量。      血常规白细胞高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混合细菌感染吗?需要使用抗生素吗?    大多数不代表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明确的病毒感染。这个病毒感染的血常规表现非常像细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很高,C反应蛋白(CRP)也会很高。这些数据只说明病毒感染还很严重,疾病高峰炎症高峰还没有过去,请密切观察有没有抽搐、手抖、精神差、频繁呕吐、头痛、呼吸急促等重症的表现。这些数据不说明有细菌感染,无需使用任何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回事?    仅仅有咽峡部位(也就是咽喉深部)的疱疹或溃疡,而没有手、足、肛周的皮疹,我们给孩子的诊断就不叫手足口病,而叫“疱疹性咽峡炎”。事实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大类病毒引起的疾病:肠道病毒,常见的有EV71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这两个疾病的治疗原则一模一样(其实压根儿可以算同一个疾病,因为害我们孩子的凶手是同一类病毒)。    总结一下:    一,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处理原则一模一样    二,大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会顺利好转,除退热药处,不推荐使用任何药物(包括抗毒素、各科抗病毒药、各种喷喉剂和各位中成药中草药)    三,饮食护理上注意给凉一点、冰一点的饮食以减轻孩子的咽喉部的疼痛。不要预设饮食忌口,尽量保持饮食平衡。实在吃喝太少请医生当面评估一下是否需要静脉补液。    四,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代表混合细菌感染,是这个病毒的特殊表现,无需使用抗生素。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远离误区,接受更科学的医学理念!  

叶盛 2019-07-15阅读量9595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那点事儿&...

病请描述: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目前,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效果都不好。通常采用:1.补液2.退热药3.局部镇痛药.口腔护理: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缓解疼痛。4.饮食: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杨敏 2019-07-07阅读量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