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痛风 > 内容

痛风内容

风湿闰月说 | 揭秘更年期痛...

病请描述:前不久,年近 50 的王女士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高尿酸血症,而且已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痛风症状。王女士觉得难以置信,自己平时挺注意饮食和锻炼的,怎么还会得痛风呢? 其实,痛风早已不再是“男性专利”,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也成了痛风“青睐”的对象。 今天,就让黄闰月医生带大家科普女性痛风高发的原因吧~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在体内沉积,最终在关节或其它组织形成尿酸结晶,引发炎症反应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湿浊内生过多就会造成脾失健运,肾不能分清泌浊,使得湿浊流注关节、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而形成痹痛。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功能逐渐减退的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 45~55 岁之间,在这一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为痛风的发作埋下了伏笔。 更年期痛风高发的原因 雌激素水平下降 雌激素对于调节尿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这使得尿酸的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患上痛风的风险。 脂肪和糖摄入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更年期女性往往在家庭和事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压力较大,更容易选择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这可能导致脂肪和糖摄入增加,从而增加尿酸的生成,加大患病风险。 肝肾功能失调 在中医理论中,更年期痛风被认为是由于女性在更年期阶段,肝肾功能波动失调所导致。 中医认为,肾主骨髓藏精,虚劳肾气虚弱导致骨髓空虚,不能荣养周身而引发疼痛。肝主筋,肝肾亏虚导致筋骨失养、腠理不密,虚邪贼风易侵入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畅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如何预防更年期痛风?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更年期女性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痛风风险。 02 调整饮食结构 更年期女性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低嘌呤食物,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同时,保持适量的饮水量,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03 控制体重 更年期女性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搭配和适量运动来实现体重管理。 04 调节情绪 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情志改变会影响生理病理。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低落,学会自我调节,以减轻心理压力。 05 定期检查血尿酸 更年期女性应定期进行尿酸水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如有痛风病史或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更加重视血尿酸检查。 06 合理用药 在医生的建议下,更年期女性可以使用降尿酸药物来预防和控制痛风。 但需注意的是,降尿酸药物并非万能,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检查。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痛风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定期检查血尿酸和合理用药等方法,更年期女性可以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黄闰月 2024-01-02阅读量218

痛风发作要警惕外周动脉疾病能...

病请描述:痛风发作要警惕外周动脉疾病 能否早期使用降尿酸治疗? ——研究支持早期使用降尿酸治疗,警示外周动脉疾病 一项新的分析表明,在痛风发作中,可能没有必要延迟降尿酸治疗(urate-lowering therapy, ULT),一项研究警告了痛风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潜在风险增加。 该报告在痛风、高尿酸血症和晶体相关疾病网络(Gout, Hyperuricemia, and Crystal Associated Disease Network, G-CAN)年度研究研讨会上发布。 该降尿酸报告是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奥克兰大学(新西兰)的主要作者Vicky Tai, MBChB(内外全科医学士)在报告中指出: 分析提示在痛风发作期间使用降尿酸治疗不会影响发作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或随后一个月的复发风险。 她(Tai)指出: 目前关于降尿酸治疗是否应该推迟到痛风发作消退后一到两周,以避免复发的争论仍在继续。 这反映在痛风管理指南中,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了不一致的建议。 正如她所指出的,米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20年的痛风指南有条件地建议在痛风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如果适合,则不建议在发作之后开始降尿酸治疗。 然而,除了少数例外,指南也有条件地建议在首次痛风发作时不使用降尿酸治疗。 英国风湿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2017年的痛风指南建议,直到发作稳定,“患者不再疼痛”(the patient was no longer in pain),尽管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 Tai指出: 欧洲风湿病学会联盟(European Allianc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 2016年发布的痛风指南没有提到时间。 在新的分析中,Tai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米国(2项)、中国(2项)、中国台湾(1项)和泰国(1项)的6项随机研究,这些研究检测了别嘌呤醇(3项研究)、非布司他(2项研究)和丙磺舒(1项研究)的使用。 2012—2023年的这些研究将22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早期降尿酸治疗和219例接受安慰剂或延迟降尿酸治疗。研究对象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天(15天至12周)。 其中3项研究被认为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 在不同时间点、痛风发作持续时间(3项研究评估)或痛风发作复发(4项研究评估)方面,患者评定的疼痛评分无差异。 Tai指出: 其他值得关注的结果,包括长期依从性,达到目标血清尿酸的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都没有进行检查。 两组的不良事件相似。 她提醒: 样本量小,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有痛风石或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 2022年发表的一项类似的荟萃分析审查了5项研究(包括新分析中的3项);在这5项研究中有一项是1987年的研究,该研究检查了阿扎帕酮和吲哚美辛加别嘌呤醇。该综述发现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启动降尿酸治疗并不能延长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 通讯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科,广东省518033;深圳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深圳,中国。 深圳夜景内透 外周动脉疾病(PAD)风险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痛风患者的PAD发病率很高,无论他们是否同时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是PAD的已知危险因素。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首席作者Nicole Leung医学博士在一次报告中指出: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 我们的数据表明,痛风是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PAD危险因素,并表明痛风患者评估PAD的重要性。 Leung还表示,人们对PAD和痛风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尽管她强调了2018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果在导管术后也发生了痛风,则更有可能出现不良结局。 她强调了2022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无关,痛风患者的下肢截肢率较高。然而,她指出,与PAD的联系尚不清楚,研究发现痛风和截肢之间存在独立于PAD的联系。 她补充指出: 痛风患者没有接受PAD的常规筛查。 在这项新的回顾性横断面分析中,Leung及其同事研究了米国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 2014—2018年720万患者的数据。人口主要是男性。 其中140,862(2.52%)名(对照组)无痛风或糖尿病。相比之下,在205,904名痛风但未患糖尿病的患者中,有11,449人(5.56%)患PAD,这一比例是对照组的2.2倍。 在1,168,138例糖尿病而非痛风患者中,有101,582例(8.70%)发生PAD,其发生率是对照组的3.2倍。在同时患有痛风和糖尿病的人群中,这一(患PAD)比例最高,为9.97%(99,377人中有9,905人),大约是对照组的四倍。 针对肌酐水平、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进行校正后,痛风和PAD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与痛风相比,糖尿病与较高的PAD风险相关,两种疾病合并后的影响“小于相加”。 Leung表示: 这可能表明两者之间有重叠和病理生理学关系。 附:为什么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内皮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炎症的作用 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急性关节炎症,这是对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淀的反应的一部分,通常表现为急性痛风。此外,小痛风石周围有慢性炎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特征,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痛风患者心脏病风险的原因之一。 然而,根据化学微环境的不同,尿酸可能具有抗氧化或促氧化功能。此外,尿酸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蛋白的氧化,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痛风与系统性炎症相关。系统性炎症的标志物,如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经常升高,甚至在慢性活动性痛风性关节炎中也可能升高。 研究表明,系统性炎症与其他类似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患心脏病的风险有关。 基于文献,学者提出了一个痛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模型。 在模型中,学者提到了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证据,无法提出究竟是什么(高尿酸血症 vs 急性炎症 vs 慢性炎症 vs 其他尚未明确的机制)导致了心血管风险的致病步骤(内皮功能障碍,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等)。在痛风患者中显示的潜在致病机制是已知的(实线)或可疑的(虚线)。 同样,这些机制与心脏病风险的关联在痛风患者或一般情况下是已知的(实线)或可疑的(虚线)。例如,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主要特征)与内皮损伤和急慢性炎症之间的关联是已知的,而其对LDL氧化和其他促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机制/途径的升高的贡献是可疑的。 这是否意味着痛风患者应该仔细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考虑到风险因素筛查的便利性,建议通过空腹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血压测量和当前吸烟状况对35岁以上(例如,可以任意选择40岁)的痛风患者进行筛查,如果存在任何风险因素,则咨询/讨论患者。 如果患者的基线不正常,也应定期进行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无论因果关系如何,事实仍然是痛风患者的多种合并症患病率较高,每一种合并症都可能导致心血管风险,因此需要适当的筛查和管理,正如以前的痛风指南所建议的那样。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从初级保健医生接受护理,而不是从风湿科医生那里,这是相对容易的。 考虑到痛风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增加以及相关风险增加,与一般人群的唯一区别是筛查年龄更早。其目标是预防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作,并对那些基于传统标志物和替代指标(如血清学和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检查有心血管疾病早期证据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结局。

吕平 2024-01-02阅读量453

风湿闰月说 | 别再忽视肠道...

病请描述: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就包括痛风。因此,重视肠道菌群的调节和维护,可能成为痛风康复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就让黄闰月医生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痛风与肠道菌群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或产生过多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结晶在关节及其他结缔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炎性疾病,其不仅会造成关节畸形,并且可累及肾脏损伤,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的发生和发展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基因和饮食被认为是主导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环境因素中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痛风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对尿酸代谢的调控 肠道菌群在尿酸生成、转运和炎症因子释放等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见下图) 1调控尿酸生成 尿酸氧化酶在尿酸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分泌尿酸氧化酶、尿囊酸酶、尿囊素酶等,从而将肠道中的尿酸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排出体外。 2调控尿酸转运 尿酸转运蛋白是尿酸的载体,其功能障碍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现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以调控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尿酸的转运和排泄。 3调控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参与了尿酸诱导的炎症因子的释放,包括活性氧自由基、细胞内毒素(如脂多糖 LPS)和抗炎因子(如 SCFAs)。 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导致的慢性炎症,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脂、高蛋白、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饮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增加,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使得尿酸合成增加、排泄减少。 相反,富含膳食纤维、益生元和益生菌等健康饮食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尿酸合成,并促进尿酸排泄。 中医学脾与“肠”相关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主水湿,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内蕴,留注关节而发为痛风。 因此,痛风与中医的“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痛风的论治中,中医通常将“脾”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或改变可以影响人体的消化、代谢和免疫等功能,进而影响“脾”的功能。例如,一些肠道菌群可以促进食欲,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增加体内尿酸的生成;而另一些肠道菌群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泄,减少体内尿酸的吸收。 由此可见,脾与肠道菌群在生理功能及病理上密切相关,不再是两个孤立的脏腑。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痛风患者的症状和尿酸代谢,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通过调整饮食模式,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尿酸水平,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延缓痛风的发生。 同时,痛风患者还需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定期检查,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卢涵,赵可新,薛玉玲等.肠道菌群介导的不同饮食模式与HUA相关性研究[J/OL].食品科学:1-15 [2]俞泓波,瞿佶,吴弢.痛风治疗新探索:肠道细菌的“私人订制”[J].人人健康,2023(07):32-33. [3]卢燕,刘亚萍,罗强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痛风[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3,44(02):177-180+185.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3.02.018. [4]佟颖,项敬,尹延哲等.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学从脾论治痛风的科学内涵[J].中医药学报,2023,51(01):4-7.DOI:10.19664/j.cnki.1002-2392.230002.

黄闰月 2023-11-29阅读量303

风湿闰月说 | 痛风,饮食因...

病请描述: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其疼痛、红肿、热感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许多人认为痛风是由于饮食中嘌呤摄入过多,导致尿酸含量升高引起的,因此对痛风患者们的日常饮食控制非常严格。 最新的研究也表明,饮食因素在痛风发病中确实占有一定地位,但也仅仅占了 20% 的因素。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以及酒精和果糖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然而,即使严格控制饮食,也只能降低血尿酸浓度约 60-90μmol/L ,对于许多痛风患者而言仍然无法达标。 那么,除了饮食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痛风的发生和发展呢?让我们听听黄闰月医生怎么说吧~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痛风被认为是“痹症”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里的“痹”就包括了痛风在内。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主要与“湿热”、“痰浊”、“气滞”等因素有关。 ● 湿热: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或者饮食过于油腻,容易导致体内湿热积聚,湿热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痛风; ● 痰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当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肺不能通调水道正常排痰时,痰浊就会在体内积聚,阻碍气血运行,诱发痛风; ● 气滞: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都会导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形成痛风。 痛风的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中医理论中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痛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痛风家族史的人,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 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痛风,而中老年人患病的几率也较高。这可能与男性激素、生理机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的衰退有关; ●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 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以及肥胖症、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 如何预防痛风复发 了解了痛风的发病原因后,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痛风的复发: ●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肪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排出体内的尿酸。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改善血液循环。 ●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会增加尿酸的产生和减少尿酸的排泄,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预防痛风的重要措施。 ● 定期检查:对于有痛风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测以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治疗。 ● 中医调理:中医主张调整整体体质,通过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来调理身体。例如,可以使用黄芩、泽泻、车前子等草药来清热利湿;使用当归、川芎、红花等草药来活血化瘀。这些草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上述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痛风的复发。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个体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黄闰月 2023-11-15阅读量332

舌头出现4种情况,可能暗示痛...

病请描述:痛风,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实际上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 1.5 亿,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就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患上了痛风。那么,痛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它的危害又在哪里? 今天,将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通过分析舌象来探讨痛风的风险。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关节炎症性疾病。尿酸是人体代谢嘌呤时产生的一种废物,正常情况下,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痛风。 舌象与痛风的关系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症”“历节病”等范畴,痛风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受损,机体代谢、防御功能低下,正气虚弱的状态密切相关。 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诊察疾病的一种特有方法,是中医诊断学“见微知著”的具体体现,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舌体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接,内部脏腑病变可由舌象上的变化得知。 通过观察舌象变化,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的盈亏等信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舌象的改变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变化。 1)舌色暗红 暗红色舌象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热邪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加速,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影响尿酸盐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而痛风的发生与体内尿酸盐沉积有关,尿酸盐属于中医的“湿邪”范畴,湿邪和热邪两者交互又可加重病情。 因此,舌色暗红可能暗示痛风风险较高。 2)舌苔黄腻 黄腻苔通常表示体内有湿热,而痛风的发生与湿热关系密切。湿热环境下,尿酸盐更容易沉积在关节处,引发痛风。 因此,舌苔黄腻可能是痛风的一个警示信号。 3)舌边有齿痕 齿痕舌表示脾胃功能较弱,而脾胃功能弱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 因此,舌边有齿痕可能提示痛风风险增加。 4)舌下静脉瘀紫 瘀紫舌表示血液循环不畅,而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 因此,舌下静脉瘀紫可能是痛风的一个征兆。 如何通过舌象预防痛风? 1)观察舌象变化 定期观察自己的舌象,如发现上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痛风风险。 2)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3)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尿酸水平。 4)控制体重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饮食控制,保持健康的体重。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小贴士 通过观察舌象,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痛风的风险。然而,仅凭舌象判断并不能完全确诊痛风,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因此,一旦发现舌象异常或出现痛风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痛风的发生。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何梦吟,祝韵薇,鲁盈.舌象与原发性痛风炎症活动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08):1327-1330. [2]黄继勇,张艳,吴丽等.216例痛风患者舌象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02):159-162+166.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9.02.013. [3]祝韵薇. 原发性痛风患者舌象及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DOI:10.27465/d.cnki.gzzyc.2018.000274. [4]郭泽莹. 痛风中医舌象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张凯宁. 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舌质变化的相关性[D].长春中医药大 学,2014.

健康资讯 2023-11-15阅读量657

风湿闰月说 | 秋水仙碱,痛...

病请描述:秋水仙碱,这一看似普通的名字,在痛风患者的眼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自19世纪80年代起,秋水仙碱开始被用于治疗痛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秋水仙碱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那么,秋水仙碱究竟是痛风治疗的最佳选择,还是隐藏的风险呢? 今天,黄闰月医生将为您详细解析秋水仙碱在痛风治疗中存在优点及其隐藏的风险。 秋水仙碱的止痛原理 秋水仙碱(Colchicine)是一种从秋水仙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它有着诸多的药理作用,包括抑制炎症、抗肿瘤和降血糖等。然而,让秋水仙碱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它在治疗痛风中的潜力。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原理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其他组织,引发炎症和疼痛。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活动,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痛风症状。 此外,秋水仙碱还具有抑制嘌呤合成酶的作用,降低尿酸的生成,进一步改善痛风病情。因此,秋水仙碱被认为是痛风治疗的理想选择。 秋水仙碱的优点 1)疗效显著 秋水仙碱对于痛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痛风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 2)副作用较小 与其他降尿酸药物相比,秋水仙碱的副作用较小,且较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3)价格适中 秋水仙碱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选择。 秋水仙碱的潜在风险 虽然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患者在使用前充分了解。 1)肝肾功能损害 秋水仙碱主要通过肝肾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2)腹泻 秋水仙碱可能导致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骨髓抑制 秋水仙碱具有一定的骨髓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秋水仙碱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孕妇慎用 秋水仙碱对胎儿有一定的危害,孕妇禁用。如已怀孕,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合理使用秋水仙碱? 1)遵医嘱用药 在使用秋水仙碱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2)注意观察副作用 在使用秋水仙碱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腹泻、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定期复查 在使用秋水仙碱期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4)慎用于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秋水仙碱时应特别谨慎,以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5)联合用药需谨慎 当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无论是秋水仙碱还是其他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充足睡眠等都是预防和控制痛风的重要措施。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痛风问题。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黄闰月 2023-11-07阅读量293

风湿闰月说 | 你的舌象可能...

病请描述:痛风,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实际上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 1.5 亿,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就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患上了痛风。那么,痛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它的危害又在哪里? 今天,黄闰月医生将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通过分析舌象来探讨痛风的风险。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关节炎症性疾病。尿酸是人体代谢嘌呤时产生的一种废物,正常情况下,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痛风。 舌象与痛风的关系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症”“历节病”等范畴,痛风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受损,机体代谢、防御功能低下,正气虚弱的状态密切相关。 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诊察疾病的一种特有方法,是中医诊断学“见微知著”的具体体现,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舌体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接,内部脏腑病变可由舌象上的变化得知。 通过观察舌象变化,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的盈亏等信息。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舌象的改变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变化。 1)舌色暗红 暗红色舌象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热邪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加速,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影响尿酸盐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因此,舌色暗红可能暗示痛风风险较高。 2)舌苔黄腻 黄腻苔通常表示体内有湿热,而痛风的发生与湿热关系密切。湿热环境下,尿酸盐更容易沉积在关节处,引发痛风。 因此,舌苔黄腻可能是痛风的一个警示信号。 3)舌边有齿痕 因此,舌边有齿痕可能提示痛风风险增加。 4)舌下静脉瘀紫 瘀紫舌表示血液循环不畅,而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 因此,舌下静脉瘀紫可能是痛风的一个征兆。 如何通过舌象预防痛风? 1)观察舌象变化 定期观察自己的舌象,如发现上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痛风风险。 2)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3)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尿酸水平。 4)控制体重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饮食控制,保持健康的体重。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通过观察舌象,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痛风的风险。然而,仅凭舌象判断并不能完全确诊痛风,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因此,一旦发现舌象异常或出现痛风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痛风的发生。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何梦吟,祝韵薇,鲁盈.舌象与原发性痛风炎症活动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08):1327-1330. [2]黄继勇,张艳,吴丽等.216例痛风患者舌象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02):159-162+166.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9.02.013. [3]祝韵薇. 原发性痛风患者舌象及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DOI:10.27465/d.cnki.gzzyc.2018.000274. [4]郭泽莹. 痛风中医舌象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张凯宁. 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舌质变化的相关性[D].长春中医药大 学,2014.

黄闰月 2023-10-30阅读量425

中医时代到了!

病请描述:2018年底、2019年初,医学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代表西医利益集团的某香医生率先攻击中医中药和保健养生市场,编造、假冒人民日报的言论,说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无一例外,并以荒唐的违背常理的所谓的“医学常识”,比如“女人坐月子期间完全可以吃冷饮洗冷水澡”等,严重误导大众。 作为西医利益集团代表,某香这几天正被社会大众撕下画皮,露出狰狞的嘴脸。 他这哪是让国人健康?是恨不得所有中国女性得上月子病,不但完全违背医德,还严重违背人格。即使这个理论在西医那边认为是科学,也是不严谨的,因为这是建立在西方女人的基础上所做的推断,中国女人体质普遍比较弱,月子期间怕风、怕冷,这是中医在积淀了千百年的实症案例基础上得出的教训。 而且,即使是西医医生,也大多数关照产妇不能吃冷风吃冷饮洗冷水澡。 所以我觉得,某香的西医还没有学好,完全不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就盲目搬用西方医学体系。 其实,在整个中西医的互掐中,某香其实只是个跳梁小丑。医学的发展,早已经违背了希波克拉底的初衷。 很多年来,以帮助人民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为宗旨的医学,正逐渐被利欲熏心的某种西医集团慢慢的腐蚀、侵害,沦为化学药品的集散地,甚至演变为杀人机器。 中医,这个建立在尊重生命整体的自然医学体系,经过民国时期的一批西洋留学生的轻率革命后,逐渐沦为可有可无、苟延残喘、靠边站的药材小铺。       西医,如同他们的舰船礼炮,一口气轰掉了五千年残存的一点智慧。从此,医生们,以举刀切肉为荣、为术、为傲!随着西医西药的蔓延、侵蚀,国人的健康,从此无望。 以化学药品的滥用而引发的新疾病,如同洪水蔓延,从老到小,攻城略地,从南到北,无一安宁之地。 若说阴谋,或许,引入西医为主流,才是真正祸国殃民的阴谋。不知道有多少人丧命与此,家破人亡,倾家荡产。为何可以明确西医为主流的医学,具有比战争还大的祸害呢? 要知道,医者,本应该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远离疾病为宗旨,潜心学习,努力争取! 而今,主流医学如何看待疾病?他们对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患者都说:目前你的疾病,病因不是很清楚,暂时没有有效的药物,你只能够吃药控制一下,这药不能够停下来,停下来会有危险,你要终生服用!然后,开始吃药,吃一个无效的药!终生服用! 中医药学泰斗、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说:为什么要终身服药?终身服药的意思就是药品无效!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病人,甚至博士、教授,会接受服用一个已经说明无效的药,并且同意终生服用? 降压药、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抗过敏药、抑制哮喘的激素、控制乙肝的药物、抑制免疫力的药物,等等。 西医的医者掌控着话语权!医院、医生、卫生部门,那些顶尖的医学专家,他们居然认为疾病是不会好转的! 没有人可以治疗高血压!没有人可以治好糖尿病! 医学家、专家、医生,居然把不能够治好疾病,当成理所当然! 而且,这就意味着,由这些专家、教授带出来的学生,将从一开始,认定,这些疾病统统治不好!这样,也就不会去打算治好,更不会去研究治好的可能性! 他们认定,甚至肯定地说,任何声称能够治好的,都是骗子! 能够治好的都是骗子!     这就封死了所有的路!     世界上,只剩下骗子,和治不好疾病,     并且根本不相信疾病能够治好的医生。      所以,当你排队、挂号,去见专家!无论哪一种慢性疾病,结果都一样,他们在给你看病的时候,根本就不认为、也不去想,可以把你治好! 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治不好疾病的药方!一边写,一边心底早已经认定,你的病,永远治不好! 一个认定疾病治不好的人,怎么配当医生?怎么有资格拿到行医执照?人们为何要接受,并且维护这样的体系来管理我们的健康、生命? 医学院、教授、医院、医生、专家,集体统一,高度一致! 无论是慢性鼻炎、胃炎、哮喘、荨麻疹,还是甲状腺亢进、甲状腺低下、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胆结石、肾结石,等等。 开刀,剩下看似解决办法就是开刀!外科立刻威风!脱裤子、消毒水、麻醉剂,开刀! 图片 拿掉那个组织,那个器官!把这种也叫作医术,叫做治疗! 却不知,手术之后,你不是病愈了,而是残废了!永远失去了身上的组织、器官,残疾了。 开着无效的药物,控制着病因不是很清楚的疾病! 拿着手术刀,切下病因不是很清楚的组织、器官,切完,告诉你,手术成功,成功地拿掉你身上的器官,让你终生不会康复,居然称为治疗! 还有更荒谬的么?还有更 无齿的吗?还有更不科学的吗?还有更可怕的吗? 吃瓜群众们,你们为何要维护这样的体系?对于医疗的改革,吃瓜群众实在是太过麻木不仁了,任由这样一个祸害,理所当然地扩张!占领着科学的高地、生死的话语权。 这样的悲剧,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 朋友们,亲人们,醒醒吧! 您若患了西医所说的治不好的慢性疾病,西医只会让你人去财空! 别忘了选择中医才是正确! 治病是“亡羊补牢”, 养生保健是“未雨绸缪", 你说哪个成本更高? 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通过营养保健来解决! 医学不万能,医生也不是神! 要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这个世界没有因为养生保健而贫穷的, 但到处都是因为不懂养生而倾家荡产的! 3分钟告诉你,中西医为何水火不相容? 真正救人的中医药,为什么反被冤? 很多粉丝表示弄不明白,为什么西医如此不包容中医? 喊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为何在2019年初闹得如此纷纷扬扬?   其实,自民国初期的留洋秀才们开始,对中医就各种“你死我活”了。 也难怪,中医西医本不是同根生,相煎肯定急。 实际上,中医西医除了争夺“病人”这块大蛋糕外,还有另外几个方面,也是水火不相容的: 中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感冒发烧了, 你分别去找中医和西医。   西医会给你吃退烧药、打退烧针。 而中医反而会让你再加增加体温,排出更多的汗,把寒气逼出来。   第二天再去。 西医会问你:烧退了没有? 中医会问你:汗出来了没有?   对待糖尿病和高血压,西医的针对性就更强了。 在他们眼里,高血压、高血糖统统都是坏东西,必须剿灭掉!   所以,西医会问你:血压降了没有?血糖降了没有?降了多少?哦,正常了,没事了。 他不管你还在疼还在痒,反正指标已经达到治疗要求了,他是灭火队长,不管救命只管灭火,所以他已经尽责了。   而中医大夫却会问你:拉了没有?发烧了没有?头晕了没有?呕吐了没有?吐痰了没有?   这是在关心你有没有把病毒或者身体中的湿气、异毒排出来,而不是每天去检查指标是否正常。因为即使吃药后指标正常,也不代表疾病消失。   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梗,就是很多人反映的:在中医、中药治病过程中,或者保健品调理过程中,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症状更加严重了。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医是用排异、排毒、激发的方法,来去除身体中不好的东西,所以,中间会有一段时间症状会加重,但是,这个阶段过去,就好了,而且好的比较彻底。 西医剿灭一切 西医能解决的,是疾病本身,是剿灭性、灭绝性的。 在他们眼里,只有疾病本体、病毒、病菌、癌细胞,没有完整的人,不太重视人的精神感受,有时候甚至忽略人的生命质量。   所以,他们推出了化疗、放疗、抗生素、杀菌药等大杀器,好细胞坏细胞一起杀。   就像敌人进犯了村庄,你为了剿灭敌人,不放过一个敌人,不让敌人有漏网之鱼,就号令对着全村开炮,好人坏人统统炸死。轰炸过后,好一片干干净净的天地啊!   这下好了,如果轰炸不彻底,有一两个逃跑的,那反攻起来,可是犹入无人之境啊,因为好人(免疫细胞)都死光了,没有一个好人起来对抗敌人了。   这就是放化疗过后,人体特别虚弱的原因,也是病症一旦反复就更加严重的原因。   不仅仅是癌症患者如此,肝炎、肺炎等疾病的治疗,莫不如此。   所以,西医西药的目的全是剿灭、控制、对抗、压服!   而真正的治病是需要恢复健康。   中医的智慧就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恢复你的免疫、体质、气血、循环通畅、内分泌平衡、排毒能力上,所以才能调动一切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恢复得比较健康,比较彻底。   更重要的是,中医药调理还能恢复你的有序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良好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大健康! 真正救人的中医药,为什么反被冤? 发烧了吃退烧药; 高血压吃降压药; 糖尿病吃降糖药…… 这些,几乎成了一种常识,几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多少年来,这些由西医主导的医学观念,极大的误导着社会大众,深深的影响着现代人,以至于让我们形成了另外一个严重误区:   我们十几年几十年的用化学药物,残害着自己的身体,没有人在乎过身体是否难受。 化疗后掉头发、恶心呕吐、免疫力低下,却没有人在乎身体是那么的遭罪。 本来还能活的生命,却死在手术台上,没有人去质疑。   而当我们用中医中药保健品调理身体的时候,稍微有点难受,却怎么也不愿意接受了。认为中药有毒、有副作用、没效果、骗人,并以此理由来攻击中医中药和养生保健。 西医的抗生素导致中国每年200万人死于耐药!他们却大言不惭的反中医! 中医一两个病人吃中药吃出毒副作用,他们就揪住辫子大做文章,于是,面对骗你害你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西医们,你心甘情愿。而真正帮人、救人的中医药保健养生,反被冤枉。 这才是中医药真正的悲哀。 医学,根本上是人学 所以,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调人和治病的区别。 西药治的疾病、病毒这个本身,所以你看,西方医学看似在高速发展,但为什么药物越来越多,疾病也越来越多?因为完全违背希波克拉底的初衷。 而中医调的是人的整个身体。人是自然生命体,不能用那些化学药物伤害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不能用非自然的“降糖药、降压药、退烧药、抗生素、消炎药”等跟身体做一辈子的对抗。 而要顺应自然,听懂身体语言,配合身体需求,因势利导,犹如大禹治水,在于疏而不在于堵。   所以,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就有可能被中医调好。   而这里面,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因为中医不是治病,不是剿灭,而是调病、养病,康复延年。   中医学泰斗、国医大师陆广莘说:以病者之身为宗师”,中医学之道,根本在学人! 向自己的服务对象学习,向医药的依靠对象学习,向医学的发展对象学习,在养生治病的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求发展。   医学,根本上是人学!   我们不能背离医学之道。

杨磊 2023-10-30阅读量775

风湿闰月说 | 尿酸降了为何...

病请描述: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一旦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那么痛风就不会发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尽管血尿酸的降低可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但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痛风反复发作的情况并非少见,这究竟是为何呢? 接下来,就让黄闰月医生带领大家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揭开其中的“溶晶痛”之谜。 什么是“溶晶痛”?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通常会高于普通人,但平时血液、组织液中的游离血尿酸以及沉积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尿酸盐结晶其实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降尿酸药物使用后,如果尿酸降得“太狠”,这种动态平衡会被打破。此时,关节滑囊液、组织液中的血尿酸也会降低,导致附着在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表面溶解。 然而,当尿酸盐结晶溶解后,会释放出大量针尖状的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的二次发作。 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尿酸下降过快所引起的痛风反复发作,被称为“溶晶痛”,是痛风患者在降尿酸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 据统计,自行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过程中,溶晶痛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 “溶晶痛”的临床特点 1)“溶晶痛”通常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水平骤然下降的时候出现,尤其是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头6个月内; 2)“溶晶痛”的发作次数和频率会比常规的痛风急性发作要频繁一些,但是疼痛的程度相对较轻。随着尿酸盐结晶逐渐溶解,发作的次数也会逐渐减少; 3)如果出现了“溶晶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其发作; 4)随着“溶晶痛”发作次数的减少和发作频率的逐渐降低,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关节镜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关节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体积明显减少。 如何避免“溶晶痛” 既然“溶晶痛”是痛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以下五种措施值得重视: 1)在开始降尿酸治疗时,我们应该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避免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的药物。 例如,别嘌醇的剂量一天不应超过100mg,非布司他的剂量一天不应超过20mg,苯溴马隆的剂量一天不应超过25mg。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还需结合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再由医生评估后决定,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加量。 2)我们不应该因为降尿酸的速度过慢而嫌弃药物剂量太小。一旦开始降尿酸治疗后,发现血尿酸明显下降,需要每月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这样也可以避免“溶晶痛”的出现。 3)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前两周就开始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主要以每日0.5~1.0mg的秋水仙碱为主,也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抗炎镇痛药物预防用药需要使用3~6个月,具体的时间可以根据尿酸盐结晶溶解的情况来定,停药的时间可以在这个期间内。 4)晨尿PH<5或合并尿酸性肾结石的患者,应在降尿酸的同时适当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并定期监测尿PH,降低肾结石的发生率。 5)患者应该规律地服用降尿酸药物,避免间断。只有持续进行降尿酸治疗,才能使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从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此外,根据个人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个性化处理,如果单纯使用西药效果不佳,可以考虑配合中药护肾健脾。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许多慢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溶晶痛”也不例外。 其中,黄闰月医生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痛风,能达到益气祛湿、健脾护肾的作用,有助于控制尿酸到达目标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溶晶痛”是痛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并非无法避免。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就可以减少“溶晶痛”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控制痛风病情。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黄闰月 2023-10-25阅读量323

风湿闰月说 | 痛风患者注意...

病请描述:说到痛风治疗的“那些事”,我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名字——苯溴马隆。它可是对抗痛风的重要武器,能够有效降低你的尿酸值,缓解痛风的痛苦呢! 不过,如同所有药物,苯溴马隆也存在潜在的副作用风险。因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了解苯溴马隆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至关重要。 今天,就让黄闰月医生来和大家聊聊——苯溴马隆,以帮助痛风患者们安全、有效地运用这一药物。 苯溴马隆是什么? 苯溴马隆(Phenylbutazone)是一种利尿剂,主要适用于肾尿酸排泄减少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 它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尿酸转运蛋白1(URAT1)的功能,阻止尿酸进入肾小管,从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这样,大量的尿酸就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 此外,苯溴马隆还能够增加尿酸盐在肾脏中的溶解度,促使更多的尿酸盐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痛风患者的关节炎症反应,缓解痛风发作时的疼痛。 苯溴马隆有哪些副作用? 尽管苯溴马隆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然而,与所有药物一样,苯溴马隆长期使用也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1胃肠道不适 很多痛风患者在长期服用苯溴马隆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如恶心、呕吐、胃内饱胀感和腹泻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的。 2皮肤过敏反应 虽然不常见,但有些人可能对苯溴马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3肝肾功能异常 由于苯溴马隆片的药物成分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因此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负担。 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不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4其他副作用 在个别情况下,苯溴马隆片还可能会导致眼结膜发炎(结膜炎)、短时间的阳痿以及荨麻疹(风疹)等副作用。 怎样预防和处理副作用? 为了避免和处理这些可能的副作用,痛风患者们应遵循以下建议: >>>定期检查 在使用苯溴马隆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尿酸和肝肾功能检查,以监测身体状况和药物效果。 >>>注意饮食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苯溴马隆的作用是促进尿酸的排泄,多喝水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排泄,减少痛风发作的可能性。 >>>联合中医治疗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苯溴马隆联合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与单纯应用治疗相比较,更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常见不良反应少,同时能减少肾损害,延缓甚至逆转肾病进展,用药时间越长,收益越大。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总的来说,苯溴马隆是一种有效的抗痛风药物,但也需要正确、安全地使用。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才能确保药物的最佳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黄闰月 2023-10-08阅读量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