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口腔科 > 口腔科 > 口腔溃疡 > 内容

口腔溃疡内容

西比氯铵含片对于咽喉炎治疗的...

病请描述:咽喉部急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秋冬季患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痛,异物感,部分合并声音嘶哑,偶有自觉咽下困难,呼吸困难者。有些用嗓职业者每次感冒,或饮食不慎,上述症状即反复发作,不易缓解。某些鼻窦炎患者,因鼻腔纤毛活动受损,分泌物常倒流入咽部,引发咽喉不适,刺激性咳嗽。部分长期抽烟的患者,因咽喉粘膜鳞状上皮化,常常有咽干,口臭等困扰。上述这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吡氯铵含片含服,效果往往出乎意料。西吡氯铵为阳离子季铵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张力而抑制和杀灭细菌。体外试验结果提示西吡氯铵对多种口腔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咽炎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3盒为一个疗程,缓解口咽局部症状,但是具体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还需遵医嘱使用。牙龈炎,口腔溃疡的患者,咽喉痛,口腔内不适明显,在口腔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西吡氯铵含片,可缓解疼痛,抑制口腔细菌繁殖,加快病情恢复。西吡氯铵含片(开刻立)外观呈现为浅黄色,有薄荷芳香味,含于口中徐徐溶化,所以局部存留时间更长,局部药效更好。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等。该含片含果糖,对血糖影响较小,同时果糖的生物利用不依赖胰岛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李雪萍 2023-11-08阅读量808

西比氯铵含片对于咽喉炎治疗的...

病请描述:咽喉部急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秋冬季患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痛,异物感,部分合并声音嘶哑,偶有自觉咽下困难,呼吸困难者。有些用嗓职业者每次感冒,或饮食不慎,上述症状即反复发作,不易缓解。某些鼻窦炎患者,因鼻腔纤毛活动受损,分泌物常倒流入咽部,引发咽喉不适,刺激性咳嗽。部分长期抽烟的患者,因咽喉粘膜鳞状上皮化,常常有咽干,口臭等困扰。上述这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吡氯铵含片含服,效果往往出乎意料。西吡氯铵为阳离子季铵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张力而抑制和杀灭细菌。体外试验结果提示西吡氯铵对多种口腔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咽炎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3盒为一个疗程,缓解口咽局部症状,但是具体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还需遵医嘱使用。牙龈炎,口腔溃疡的患者,咽喉痛,口腔内不适明显,在口腔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西吡氯铵含片,可缓解疼痛,抑制口腔细菌繁殖,加快病情恢复。西吡氯铵含片(开刻立)外观呈现为浅黄色,有薄荷芳香味,含于口中徐徐溶化,所以局部存留时间更长,局部药效更好。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等。该含片含果糖,对血糖影响较小,同时果糖的生物利用不依赖胰岛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李雪萍 2023-11-08阅读量814

风湿闰月说 | 狼疮患者的健...

病请描述: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克服。在这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 今天,黄闰月医生将为您揭示SLE的健康密码,如何避免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认识SLE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LE的基本知识。SLE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和免疫因素有关,主要影响结缔组织,包括皮肤、关节、肾、肺等。 SLE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关节痛、疲劳、脱发、口腔溃疡、光敏感、体重下降、皮肤病变等,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同,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此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多发于年轻女性。 SLE在祖国医学中属“阴阳毒”“蝴蝶丹”“日晒疮”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金匮要略》中就有所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SLE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人体先天禀赋不足、阴虚内热、外感热毒有关,多种内外因素导致机体正气不足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避免感染,从细节做起 SLE患者的免疫系统较正常人较弱,容易受到感染。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避免感染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避免感染的建议: ①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②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③ 充足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④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 ⑤ 避免阳光直射:SLE患者对紫外线特别敏感,应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候出门,或者使用防晒霜。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及时就医 一旦确诊为SLE,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更好地管理疾病。 合理用药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心理调适 SLE是一种长期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压力和焦虑。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尝试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排解情绪。 关注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红斑狼疮患者尤为重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黄闰月医生小贴士 SLE患者的健康密码在于积极治疗、避免感染、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调适。通过遵循这些建议,患者可以有效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战胜SLE,重拾健康与快乐!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黄闰月 2023-10-30阅读量392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54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02

舌苔发白有齿痕怎么办

病请描述:舌头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能够帮助品尝很多美味的食物。但是由于我们在生活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舌苔发白有齿痕怎么办?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其实引起该疾病的原因非常多,了解的越多,对于治疗就更加的有帮助。舌头不仅具有辅助进食的作用,而且它还有感受味觉和搅拌食物的功能,同时他还需要分泌一些液体以便我们更好的吞食食物。舌头可以说是人体中功能最丰富最有用的一个器官了,我们都知道从舌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些不正常疾病,当舌头发红发热的时候呢,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内火虚旺,需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来降一下火。我们会认为是这个人内分泌失调或者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表面现象。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舌苔比较厚,并且有齿痕的话,主要可能是由于脾虚并且湿气太旺盛而已引起的。一般这种情况下,医生建议可以通过饮食跟药物两方面的调理,在饮食上应该清淡的食物为主,少吃易上火的食物,其次还可以服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物。第二种是说一般舌苔上有齿痕的话,同时还会伴随舌头变大并且变膨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脾胃虚弱体内湿寒气太多导致的,而如果会变得白并且湿润的情况下,则可能是气虚的表现。第三个可能性是舌苔会变白,并且有齿痕的话,一般有可能是口腔溃疡的前兆,并且会有随之而来的上火,此时就要注意祛火,多吃一些性凉的食物,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舌头恢复正常的颜色。这个疾病虽然不是太严重,但是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潜在的威胁,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发现舌头变白并且有齿痕的时候,一定不要喝酒,少吃辛辣食物,还要少吃油腻食物。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这样对疾病的恢复帮助会更大。

吴世洪 2023-10-26阅读量71

口腔溃疡,最全用药指南

病请描述:口腔溃疡虽不是什么大病,却也能影响到饮食起居,有些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严重损害了生活质量,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究竟该怎么办?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口腔溃疡,给大家推荐几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口腔溃疡,给大家推荐几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正确认识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最常见的很可能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在作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愈性的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非角化黏膜。溃疡通常在发生后7-10天内自愈,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的致病因素有免疫、遗传、微量元素缺乏等,一些胃肠道疾病也被认为与之相关。此外,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饮食刺激、女性月经周期等因素也可以诱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如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能够发现明确的诱发因素,就可以通过避免诱因,减少溃疡的发生。口腔溃疡三种表现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型三类。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黄、红、凹、痛)外观为直径3-5毫米的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患处边界清晰,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状。一般7-10天自愈,一段时间后可复发。 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留疤痕)是各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多发于软腭咽部、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溃疡直径1厘米以上,边缘微隆起,中央凹陷,似“弹坑”,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个月,愈合后可遗留疤痕。疱疹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满天星、数不清)外观和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相似,但直径更小且数量多。口腔溃疡的治疗常识1.目前仍无任何可根治口腔溃疡的药物!医生常常会开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主要是在溃疡局部使用的药物;当疼痛难忍到极致的时候,也许会使用局部进行溃疡表面的麻醉以降低疼痛感;2.口腔溃疡不是身体缺少维生素、缺少某种元素。服用复合维生素和锌剂,只是为了改善身体代谢水平,促进溃疡面的愈合。3.预防口腔溃疡发作的有效药物为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但显然没有人愿意用泼尼松、环磷酰胺这些免疫抑制剂来预防口腔溃疡,左旋咪唑等免疫增强剂安全性也是很大的顾虑。药店中流行的喷剂、片剂、贴膜、药膏等,可以快速缓解口腔溃疡不适,如:药膜:有保护溃疡面、减轻疼痛、延长药物作用的效果。一般在基质中加入金霉素、氯已定、表面麻醉剂、糖皮质激素等。含漱液:含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每日4~5次,每次10ml,含于口中5~10分钟。含片:如溶菌酶含片、西地碘含片,有抗菌、抗病毒、收敛和消肿止血作用。散剂:冰硼散、西瓜霜等,局部涂布,每日3~4次。 中医治疗,关键是分虚实口腔溃疡从中医角度看属于“上火”,有实证和虚证之分。要治疗,关键是辨别虚实,可以看溃疡颜色用药。实火—黄色溃疡用牛黄解毒丸实火型口腔溃疡来势凶猛,常常是前一天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就发现嘴角、口腔都出现了溃疡。黄色的口腔溃疡,适合用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华素片等,同时还可配合使用西瓜霜喷剂。服用牛黄解毒丸时,注意每次不要超过6粒(0.3克),一般吃2~3天溃疡面会明显缩小,但不要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西药联用。虚火—白色溃疡用六味地黄丸虚火型口腔溃疡平时不易发现,溃疡口结痂的颜色往往是白色的且溃疡面积不大,患者会感觉隐隐作痛、手脚发热。白色溃疡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同时也可配合外用西瓜霜喷剂。六味地黄丸每天用2~3次,每次6~8克,等溃疡完全愈合后,还要再吃上两天药物,以巩固疗效。注意,虚火型的口腔溃疡以补气为主,千万不要用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丸是解毒泄气的,完全相反的药物机理,如错用会使溃疡加重。苹果、草莓、橘子、西红柿等是口腔溃疡发作的诱因,并会加重口腔溃疡。

马艺洪 2023-10-26阅读量264

苏州看慢性胃炎的老中医系列讲...

病请描述: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上后会出现胃酸,胃胀,胃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果饮食不规律,不注意保暖,长期精神紧张等都会引起慢性胃炎,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那么如何预防慢性胃炎?接下来为大家介绍。    1、注意饮食    预防慢性胃炎应注意饮食,要尽量清淡,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避免浓茶、咖啡,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2、保持精神愉快    人的精神状况和胃的健康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因此大家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尽量保持精神愉快。    3、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    一些对胃有伤害的药物要少用,必须要使用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许多人滥用药物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    4、积极治疗口腔和咽部疾病。    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患了口角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疾病的话,一定要及时治疗,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自我介绍:    得了慢性胃炎怎么办?本人秦化珍,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消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医师,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消化系统疑难病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近五十年,具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病人无数。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巧治百病》等书籍。    坐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新区店)坐诊,每周三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吴中店)坐诊。

秦化珍 2023-10-26阅读量473

干货:引火归元的本质及应用技巧

病请描述:干货:引火归元的本质及应用技巧引火归元是个极容易让中医新手搞不明白的中医理论之一,很多人包括很多所谓的中医名家也容易弄错,关键原因还是基本概念不清晰,相同症状不同病因搞不清楚,使用时就容易犯错误。看完下面的内容,最后有我的经验总结,会告诉你引火归元的真谛。以下内容为我刚开始学习中医时收集的网络资料,时间大概是2010年左右。=========================================================================== “引火归元”法是中医治疗热病的几种方法之一。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出现了用辛热药物杂入寒冷药物中治疗热病的方剂,如第十八卷《胸中热第五》中的治热气上冲不得息欲死不得眠方、承气汤、半夏汤和《压热第六》中的大酸枣汤、大枣汤等方剂中,均有一味辛热药物“桂心”。这足已说明孙思邈已经娴熟地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热病了。明代的《景岳全书》第十五卷《寒热》篇中,把治疗热病之法总结归纳为六种:“凡微热之气,宜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宜寒以制之;郁热在经络者,宜疏之、发之;结热在脏腑者,宜通之、利之;阴虚之热,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书中虽然提出了“无根之热,宜益火以培之”,但并没指出此法即为“引火归元”之法。清代的《医学心悟·火字解》总结归纳出治疗内火四法。即:1、达:所谓木郁则达之;2、滋: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3、温: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火热;4、引: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元。凡素体气阴两虚或气血双虚以及身体特别虚弱的患者,又罹患温热病后,西医连续使用抗菌素、中医连续使用白虎汤以及其它诸多寒凉药物而高热仍不退者,应立即采用“引火归元”之法(即寒凉药物中佐以辛热药物),可立见宏效。简述病例2则:1、石××,女,57岁,退休职工。该患者本来就患有气阴两虚型消渴证,又罹患温热病,头身疼痛,周身乏力,恶热,纳呆,口苦咽干,口渴引饮,尺肤热,午后病情加重,入夜热甚,舌淡红苔黄,脉象细数。体温39°5C。经某医院诊治,处以白虎汤三剂。服完两剂后,体温仍为39°4C,上述症状不减,笔者于其第三剂药中加入肉桂3克,一剂而愈。2、李××,男,46岁,教师。该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年不愈,素体气血双虚,又患湿温,头痛如裹,咽喉肿痛,颌下出现淋巴结节多个,并疼痛,尺肤热,口不渴,饮食不下,午后脯热,入夜喉部疼痛,彻夜不寐。舌淡苔黄腻,舌面水汪汪。脉象濡数,体温39。3C。经某医院诊治,给予注射青霉素,每次160万单位,日2次,连续注射3天,高热仍不退,症状无减,喉痛依然。经笔者诊治,处以三仁汤合白虎汤加马勃10克、大青叶10克、肉桂3克,每日1剂,3剂热退,诸症悉除。 临床上高热不退多属实证、热证,治疗时一般均投以寒凉之剂。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于虚火上炎所致发热不退一证的治疗就不能一味寒凉,必须投以热药,才能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并最终治愈疾病。  肉桂"引火归元"析作者:老农肉桂的作用中有“引火归元”一说,不知出于何书,但此说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以为肉桂具有“潜藏”的作用,能够将上焦之火封藏于下焦,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处方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点附子不太容易上火,而用肉桂稍多患者就会诉说出现咽痛等“上火”症状,肉桂不但没有“引火归元”反而“促火上炎”。张锡纯曾经论述:“附子但味厚,肉桂气味俱厚,补益之中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我们再看近现代的火神派用药,附子可用到一二百克,用肉桂鲜有用到这么大剂量的,看来肉桂确实比附子性质“活泼”,用之不当或剂量过大会引起火热上炎。明显与“引火归元”一说相矛盾。那么古人说的引火归元应该怎么理解呢,肉桂确实能引火归元,但它只适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即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口舌咽喉出现上火的症状或面色红赤,这是阳气即将外亡的危重情况,治疗无疑是扶阳抑阴,温补下焦阳气。补足下焦阳气后,下焦的阴寒虽然消失了,可是真阳还在上焦浮着没有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对上焦的真阳说:“回来吧,下焦已经是我们阳气的地盘了。”上焦的真阳想回去,可是往下一看,中间的道路仍然是阴云密布,汪洋大海,深知自己如果直接往下走,还到不了家就会被阴寒灭掉,所以真阳不敢归元。这时下焦的阳气又想办法了:派人把真阳接回来,要想冲出重围,接应同伴回家,必须选择一味性质活泼的药物,静而不动的药物是不能胜任的。我们常说干姜守而不走,附子走而不守,而前面又曾引用张锡纯的论述,肉桂比附子还要活泼。这样接应是任务就非肉桂莫属了。有了肉桂的接应,真阳得以安全的返回火宅。因此说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不是硬把阳气压到下焦。可以说肉桂的这种作用类似于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的作用,通脉四逆汤加减法中有“面色赤者,加葱九茎”,面赤是下焦阴寒逼阳上浮,用通脉四逆汤可以祛下焦阴寒,但上下焦之间的道路不通,而葱白辛能发散,能通上下阳气,所以尽管面部有热还是用辛温的葱白,也是“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说在经方中,用为引火归元作用的是葱白,不是肉桂。 那么肾气丸中用肉桂不是引火归元吗,在《金匮》关于肾气丸的原文中是找不到用肉桂引火归元的迹象的。后世赵献可等人对肾气丸的作用作了进一步发挥,这就应当另当别论了。可见肉桂能引火归元,不是因为它能封藏,也不是说能象牛膝一样引火下行,恰恰相反,是取其“通”性,“升”性。我们平时利用它这种作用的机会不多,因为那是极其危重的情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一般病到这种程度都不找我们中医看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大家可能在病房都见过,但没用过)。如果对“引火归元”没有清醒的认识,把肉桂用于外感温热的咽痛或相火妄动的情况,希望用它把火“引”下来,那只能火上浇油,加重病情。但在用清热药的同时用少量肉桂是允许的,可以防止冰扼热伏,这时是用的其反佐作用,而不能说是引火归元。由此我们想到了有些医家用黄连、肉桂治疗口舌生疮,有人以为这就是肉桂引火归元的证明。如果单用肉桂取得疗效的话,我们承认这是引火归元,可是这里还用了黄连,再用引火归元的理论就没有说服力了。我认为黄连肉桂治疗口疮的机理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从整体层面来说,其方名就表达了作用机理:“交泰”。黄连降心火;肉桂升肾水,心肾交泰,恢复了机体的平衡状态,所以局部的口疮得以痊愈。另一种机理是通过局部来解释,口舌生疮是属于“火”,黄连能清火,用点肉桂是反佐,防止冰扼热伏。这两种解释都比引火归元易懂,而令人信服。或有人问桂能降气,如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既然能降难道不能封藏吗?我们要看桂能降气降的是什么气,如果降的是阳气,那么我们承认它有封藏作用,而恰恰相反,它降的是阴寒上冲之气,降阴气正是其升阳气的表现。大家看一眼阴阳鱼就明白了,象翘翘板一样,阳气上升的同时,阴寒就下降了。所以桂能降气可以说成是:升是原因,降是结果。 或又有疑问:桂能平肝,既然能“平”,难道不能封藏吗,我认为这类似于桂能降气的问题。桂能疏肝是原因,平肝是结果。平肝仍是用其通散之力,肝气有郁时就能有肝气旺的表现,能把郁疏通开,肝气自然也就平了。就像鞭炮,把火药裹得紧,封得严,它能震耳欲聋;把它的封泥去掉,再放到时候只能“噗哧”一声就完了。肉桂平肝也是把肝的淤滞疏通开,肝气就没那么旺了,和柴胡、郁金是一个道理,而不是象龙骨、牡蛎、磁石那样能平肝潜阳。    总之肉桂能“引火归元”是因为其能走散,而不是因为能潜藏,所以只能用于阴寒逼阳欲脱的危重证,而不能用于一般的相火妄动或外感温热等情况。    本文并不能就此画一个句号,还有一个疑问不能解决:“木得桂而枯”,能克木的为金,“八月桂花遍地开”,金秋时节开花,也表明桂与金有一定的联系。既然有金性,就应该有肃降之性,这与前面论述的桂性走散不能统一。或许可以“抵抗论”予以解释(参看拙文《论药物的明暗两性》):“桂花能在天气肃杀的季节开放,说明其有抵抗肃杀之气的能力,这就更加证明了肉桂的作用向上向外”,究竟应该看待这个问题,希望朋友们参与探讨,给予指教。不管理论怎样解释,肉桂比附子更容易使人“上火”是实际情况。       看完了以上的两篇文章,应该对引火归元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说一下我这些年临床实践后的经验总结:实际上,临床时我们先不要先入为主的考虑引火归元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详细的辩证清楚病人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分析所谓的上火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虚火,中医名词,火有虚实之分,“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 火不归原证候可以概括为: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攻,尿多不渴膝独冷,舌红无苔脉大洪。 现代人大多数都是湿寒体质,但是很多病人却自己感觉怕热喜冷,容易上火,这种情况在很多体质壮实或肥胖体质的人群比较常见,再进一步会发现舌苔白厚腻偶有舌尖微红,大便不正常或易腹泻,手脚凉等等。除了病人自己说自己怕热喜冷的主管症状,客观表现完全一派湿寒,这是常见的阳虚表现。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焦”。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标准的阴虚火旺所表现出来的上火症状,这种病人大部分为典型的瘦削体型,舌瘦长苔少或无苔,女性常伴有经血少的情况。 以上两种上火类型粗略分型为阳虚和阴虚,而这种火在古书中常常被称为“龙雷之火”。李可总结为这两种病因的本质为“水寒不藏龙”和“水浅不养龙”。 1、水寒不藏龙   无根之火上扰肾水寒极,阴寒太盛。此为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坎卦解》用龙来做比喻:“ 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 2、水浅不养龙 龙火离位上奔肾水亏于下,真阳亢于上。此属阴不制阳,阴虚而阳亢。李可认为,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则火失其制而离位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 引火归原方法水亏者,治法为“壮水之主,以治阳光”,导龙归海,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熟地90克,巴戟天、麦冬各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常添油桂一味,引火归元。为何方中又有温阳的巴戟天和油桂呢?引火汤是阴阳并补之方,只不过滋阴的力量远强于温阳的力量。此乃阴阳互根之理,肾水大亏,肾阳虽然亢于上,但较正常状态仍为偏弱。水寒者,可以用大剂四逆汤,破阴回阳。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可见实火、虚火不易区分。 李可已经把这两种情况说的很清楚了,下面我再补充一下我的治疗经验:无论是治疗阴虚的引火汤还是治疗阳虚的大剂量四逆汤,都常常会遇到疗效不好的情况,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了很多年,最后用中医的“象思维”解决了。药物到达下焦肾必须经过中焦胃肠道,如果中焦道路不通,会导致药物无法到达病灶,疗效变差。其实无论是阴虚的“水浅不养龙”还是阳虚的“水寒不藏龙”,长期发病后,最后都容易合并其他病症,最常见的是痰湿,尤其是中焦胃肠道的痰湿。而且现代人饮食油腻较大,这种情况很常见。中焦痰湿油腻容易阻碍药效的发挥,比如引火汤中大剂量的熟地,常常在中焦就与痰湿胶结在一起,根本就无法到达下焦,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食欲下降,也就是所谓的熟地“腻胃”,反而加重了痰湿瘀阻,病人很难受,疗效差。阳虚的“水寒不藏龙”也一样, 长期的下焦火衰常常导致中焦湿寒,痰湿与补火壮阳药混杂在一起,也会导致内热上火的表现,常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发黄,口干口苦等等。综上所述,如果病人病情迁延长期不愈,尤其是舌苔厚腻之人,使用引火汤或四逆汤引火归元时,需要加适量的风药祛湿,古中医喜欢用独活,我个人喜用丁香,草果仁,砂仁,白芷,其实厚朴,枳壳,藿香,佩兰,豆蔻也可以的。从风药的角度重新审视肉桂的引火归元,是不是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象思维: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寒冷的冬天道路上一片浓雾,单纯靠大火只能抵御寒气,力量不够驱散大雾,这时候加上一阵温暖的大风,岂不是云开雾散?!这个大风就是风药!!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键还是临床看病与看书不一样。书本上是一个证对应一个方,而临床现实是病人长期慢性病最后常常多种病因夹杂为病,阴阳两虚合并寒、痰湿、瘀、风混杂在一起,肾阳不足+心阳不足+脾胃湿寒+肝气郁结+胆经郁热+经络淤堵,这些症状在慢性病常常合并出现,单独一个药方无法应对,必须几个药方合方,这才是真正显现中医真实水平的时候!!这样的病例怎么治疗,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再引申一下我的绝招,为什么很多人会“虚不受补”,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的补药无法到达所需的脏腑,都堵在路上了!参照我上面说的仔细想清楚!

闫明 2023-10-24阅读量823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饮食要注意...

病请描述:  乳腺癌化疗期间由于呕吐及胃肠道发音或者口腔溃疡,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患者进食减少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术后恢复。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饮食要注意什么?  饮食营养可以维持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在乳腺化疗期间,合理的饮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减轻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1、建议化疗期间的三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建议少量多餐,每餐7分饱为宜,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2、如果没有特别不适的症状,大家不用刻意调整饮食。在化疗前2后小时不建议大量进食,尤其是副作用反应较大的患者,避免食物囤积在胃部引起不适,可以多喝水促进毒素排出。  3、确保营养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尤其是术后不久的患者。食用一些鸡肉、鱼虾等肉类,还可以进食大米、土豆等含能量丰富的食物来补充热量。少吃油炸类、腌制类食物,不吃酸嗖、盐腌、霉变、烟熏的食物,少吃过甜、过硬、过冷的食物,远离烟酒。保护脾胃。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西瓜、猕猴桃、苹果等。  4、多吃有抗癌成分的食物  包菜、大白菜、甘蓝、大蒜、洋葱等含有抗癌物质,有一定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豆腐、豆浆、黄豆芽等豆制品,有研究证实有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作用。芦笋中含有组蛋白等,研究表明有控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红枣、薏米、红豆、山药等,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化疗期间可以多吃。  5、不提倡目服保健品及营养品,要维持正常体重,最新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患者更容易导致肿瘤复发及转移。

赵华栋 2023-10-24阅读量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