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疱疹性咽峡炎 > 内容

疱疹性咽峡炎内容

什么叫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请描述: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居首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流涕、喷嚏、咽痛、咽痒、咽哑、头痛、头晕;可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医生会根据查体所见诊断为:鼻炎、咽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等。有时会统称为:呼吸道感染。有的小儿一年出现多次呼吸道感染,就提出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定义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由于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御病原体侵入、抗病能力弱,一年中得了3~4次呼吸道感染是常有的,过多的呼吸道感染属病态。 判断标准: 年龄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反复气管炎次数   反复肺炎次数 0~2岁           7                 3                2 3~5岁           6                 2                2 6~14岁          5                 2                2 说明: ⑴ 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⑵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⑶ 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        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有以下特点:        1、面部颅骨发育不全,鼻和鼻腔短,鼻腔无鼻毛,且鼻黏膜柔软,富含血管(易感冒,易堵塞,甚至呼吸困难);        2、鼻咽部及咽部相对狭小,垂直,富有集结淋巴组织(4~10岁 为高峰),易患扁桃体炎;        3、喉腔狭小,呈漏斗状,软骨柔软,粘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发生喉炎后易发生喉梗阻;        4、下呼吸道:相对狭窄,富于血管,黏膜纤嫩,黏液纤毛功能不强,气道弹力组织发育不全,肺泡泡腔和量不足,呼吸肌欠发达。        小儿呼吸道防御机能也相对较差,原因有:        1、机体因素: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尤以婴幼儿;T细胞数量少,功能差,吞噬能力低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可抵抗病原体的物质含量均较低;        2、疾病因素:体弱儿、营养不良、尤以En、Fe缺乏和佝偻病、先天性疾病等,更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且迁延难愈;        3、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被动吸烟、宠物、室内装修等都易促发反复呼吸道感染。 怎样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1、寻找致病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鼻咽部慢性病灶,请耳鼻喉科协助诊治。由于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系病毒感染,故不应滥用抗生素。        2、医生和保健人员让家长充分了解病情。        3、注意营养和饮食习惯以及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        5、良好的家庭护理,注意病情变化症候。        6、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免疫调节剂:如临床常用的:细菌提取物(泛福舒);化学制剂(匹多莫德);中药类(槐杞黄、玉屏风散);微量元素类(铁、锌)等等。

鲍慧玲 2016-07-10阅读量1.3万

10个与普通感冒长得很像的疾...

病请描述:        临床有很多疾病与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但实际上有很多明显的区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以区分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下面10个常见疾病与普通感冒的鉴别。 1、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至5天痊愈。而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表现全身症状较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 2、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流感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常在某些局限的范围,如社区或单位发生暴发。甚至在更大范围发生大流行。 3、过敏性鼻炎        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等)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过后如健康人。仅表现为鼻部症状或感疲劳,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4、链球菌性咽炎        主要致病菌为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其症状与病毒性咽炎相似,发热可持续3-5 d,所有症状将在1周内缓解。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链球菌型咽炎的诊断主要靠咽拭子培养或抗原快速检测。 5、疱疹性咽峡炎        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同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   6、急性会厌炎        急性会厌炎是一种特殊的、主要累及喉部声门上区的会厌及其周围组织,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急性会厌炎是喉科的急重症之一,儿童及成人皆可出现,轻症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症者多有发热、寒战,体温在38℃~39℃之间,少数可高达40℃以上,此外还有头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容易误诊为感冒,但是病程进展非常迅速,主要症状有剧烈的喉痛、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7、白血病前期        经常感冒发烧,甚至持续半个月到1个月,这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前都碰到过的情况,也容易被忽视。临床上,确实有很多白血病患者是因为发热去就诊时被发现的。如果是急性白血病,发病很快,除了感冒发烧,还会出现胸骨疼痛、出血、身上有淤斑等现象,比较容易判断。对于慢性白血病来说,因发病时间较长,一旦体检中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或者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就一定要马上到血液科确诊。 8、肺炎球菌性肺炎        肺炎球菌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冬春季节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该病早期出现的咳嗽、多痰和发热等症状,极易被看成普通感冒,贻误治疗。 9、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通常是在溶血性链球菌或其他致病菌导致的扁桃体炎后发生。一般认为细菌的成分作为抗原,引发位于肾小球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导致肾炎。临床上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每年秋季与初冬为发病高峰期,常于感染、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发病,又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炎症和扁桃体炎症,表现为咽痛、流涕、鼻塞及低热,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有统计显示,大部分急性肾炎患者,尤其是儿童,在发病初期,基本都和普通感冒难以区分。相当一部分急性肾炎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但几天或1周后,就会发现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脸部和全身浮肿、尿少浑浊等现象,查个尿常规尿常规就能发现一些线索。 10、病毒性心肌炎        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缓慢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其实,不少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表现都很像感冒。除了流脑,还有乙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出血热等,这6大急性传染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通过空气传染病毒或细菌,最先进入人的鼻腔,然后顺着咽喉、气管等呼吸器官侵害人体,这种发病情况和感冒很像。虽然和引起感冒的病毒不同,但在潜伏期,它们的早期表现很像普通感冒。

焦鑫 2016-07-09阅读量6498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和家庭护理

病请描述:        应家长的要求,我把这次讲座的临时讲义放在此请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亦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ARTI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呼吸道组成及特点:        1. 鼻和鼻窦;        2. 咽:鼻咽、口咽、喉咽           腺样体(咽扁桃体)           扁桃体           耳咽管        3. 喉        4.气管支气管        5. 肺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原(入侵的病原体的种类、数量及毒性):        1.病毒  为主,可占原发性ARI的90%以上        2.细菌  仅为原发性ARI的10%左右        3.支原体        4.原孢子虫等。        注意: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 常见病毒: Ø鼻病毒:常见,感染症状局限于上呼吸道 Ø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常引起鼻咽部炎症 Ø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主要引起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 Ø副流感病毒:分四型。 Ø呼吸道合胞病毒: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强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致喉、气管、支气管及肺炎等。2岁以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减少。5岁以后仅表现为轻型上感,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Ø腺病毒:41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同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合膜炎、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细菌: Ø入侵上呼吸道的细菌大多属于B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 Ø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 Ø卡他奈瑟氏球菌是鼻咽部常见菌群之一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链和流杆。 二、宿主:(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 Ø营养不良 Ø缺乏段锻炼和过度疲劳 Ø过敏体质 Ø特别是在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此类感染往往出现严重症状。 三、环境因素: Ø气候变化: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Ø居住拥挤: Ø大气污染: Ø被动吸烟: 流行病学:        全年发生、冬春较多        幼儿期发病最多        小于5岁儿平均每年4-6次/人,学龄儿童逐渐减少        传播:一般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偶尔通过肠道,可流行或散发。        传染期:轻症只限于最初几天,重症则较长,继发细菌感染后则更延长。        免疫力:人体对上述病毒的免疫力一般较短,仅1-2月或稍长,但也有长达数年者。 临床表现:        轻重程度相差很大,年长儿轻、婴幼儿期重; 1.潜伏期:多为2-3天或稍久; 2.轻症: Ø    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涕、鼻塞、喷嚏,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 Ø    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或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微肿大 Ø    发热可持续2-3天,甚至1周 Ø    在婴幼儿常易引起呕吐和腹泻。    3.重症:        体温可达30-40度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乏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        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峡炎;        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疱性脓性渗出物,咽部和全身性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有压痛;        如果病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为严重。        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 4. 急性扁桃体炎        病毒所致者:        链球菌所致者: 临床表现: 病程: 轻型:发热1-2天至5-6日不等; 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有长期低热达数周者。 并发症:        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特别在婴幼儿期更多见。 1.感染自鼻咽部蔓延至附近器官: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和颈淋巴结炎,还有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骨髓炎、支气管炎、肺炎亦不少见。 2.病原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可导致化脓性病灶。 3.由于感染和变态反应对机体的影响,可发生风湿热、肾炎、肝炎、心肌炎、紫癜、类风湿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病。 预后:        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常较体温和白细胞数更为重要。        如饮食、精神如常者多预后良好;精神萎靡、多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者,应加警惕。 预防: 1.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开窗睡眠      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        穿衣过多过少,室温过高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被动吸烟。 3.避免交叉感染        洗手、室内通风、避免病人与健康儿童接触; 4.药物预防:        卡慢舒、左旋咪唑、黄芪、中药; 5.注射疫苗。        上感儿的家庭护理: 治疗原则:        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重视一般护理和支持治疗。 护理: Ø发热时饮食:流食半流食,多饮水;吃奶婴儿应少量多次喂奶 Ø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 Ø为了减轻咽痛及颈淋巴结疼痛,年长儿可冷敷或热敷; Ø鼻咽部分泌物过多时,可采用俯卧位 Ø适当补充维生素B、C。 高热时: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 Ø头部冷敷:减轻头痛 Ø乙醇拭浴:拍拭上下肢及背部,尤其腋下及腹股沟等。避开胸、腹、颈部 Ø温水擦拭: 上感儿的家庭护理: 高热惊厥时家庭处理:        1.好发年龄:        2.发作时的处理:        3.预防及随访: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                是指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 RRTI的病因: 一、病原体 二、机体因素        1.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的防御功能不完善;        2.小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 三、疾病因素        1.营养不良;        2.佝偻病;        3.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A缺乏;        4.治疗不当: 四、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        2.环境污染        3.被动吸烟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病        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每个儿童平均每年患2-3次腹泻        主要死因:脱水和电介质紊乱 病因分类:        感染性腹泻病;        霍乱        痢疾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亦称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病        食饵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他腹泻 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        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和食物,直接接触有病原体的粪便等。        有关危险因素:人工喂养,室温保持食物时间过长,水源污染,粪便处理不当等。 2.患儿本身易感因素:        没有坚持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病毒感染--暂时性免疫功能低下。 3.年龄特点:绝大多数为2岁以下的小儿,高发人群6-11月婴儿。        因为: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水平下降,自身产生的抗体少;        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容易被污染等。 4.季节特点:一般细菌性感染――夏季;        病毒性――秋季        迁延性腹泻多随着急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而发生。 流行特点:常见可造成流行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等,流行时多有季节性和区域性。 临床分类: 定义:24小时内有3次或3次以上不成形或稀水样便,但需结合平常的排便情况、婴儿食物等。 临床分类 1、急性水样便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14日以内,每日多次水样便,无脓血,可伴呕吐和发热。 后果:很快脱水,甚至死亡。           进食少,丢失增多--营养不良 病原: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属等。 2、痢疾:        指有脓血便的腹泻,可伴有发热、食欲差,体重迅速减轻,肠粘膜受损。 病原:主要是志贺痢疾杆菌,其次空肠弯曲菌。 治疗:及时抗炎 注意:中毒性菌痢:因细菌内毒素入血==全身小动脉痉挛、微循环障碍,表现为高热、休克、惊厥等中毒症状,而往往在发病后24-36小时后才出现脓血便--诊断困难。 3、迁延性腹泻起病可能为急性水样便或痢疾,但病程大于2周,有明显体重下降。 病原:entero-aggregative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隐孢子虫。 4、慢性腹泻        经常发作或持续很长时间的腹泻(一般大于2月),并且一般不是感染造成的,而是由于一些食物或一些遗传代谢病引起。 小儿腹泻的治疗: 1判断脱水 2 纠正脱水和电介质紊乱: 2.1 方案一:        适用于有腹泻而无脱水的患者家庭治疗。 1 纠正脱水和电介质紊乱—方案1 1)腹泻一开始就要给予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防脱水:        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细盐1.75g(一平啤酒平盖的一半)。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糖盐水:白开水500ml+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克(一平啤酒平盖的一半)。随时口服;        ORS溶液:每腹泻1次给服ORS   50-100ml。(ORS液为2/3张液体对预防脱水张力过高,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 2) 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        可进食平时习惯的饮食,只要有食欲可鼓励其进食。        腹泻病人禁食是有害的。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 3)密切观察病情        如在治疗3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去看医生 2.2 方案二:        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即轻-中度脱水),此类脱水约占90%。        完全可用ORS液纠正脱水,既经济又方便,效果也很好。 1)纠正脱水        最初4小时ORS液量:75(ml)X 体重(kg)=ORS用量(ml)        4小时后再评估一下脱水症状,如脱水纠正,即可回家采用家庭口服补液,如方案一;        如仍有些脱水,则按方案二,再给一份ORS液纠正脱水。 2)继续饮食: 2.3 方案三: 1)纠正脱水: 2)补钾:见尿才补        重度脱水一般采用10%KCL        每日200-300mg /kg ,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的浓度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 3)补钙        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可口服钙0.5g/次3/日。        若出现手足搐弱症,立即给予0.1%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滴。 4)一旦患儿能饮水,应尽量改用ORS液。        补液6-7小时后重新评价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一二或三继续治疗。 3 药物治疗:        急性水样便腹泻:不用抗生素,液体疗法患者可以自愈。        采用中药或肠粘膜保护剂治疗可加快痊愈。        黏液脓血便儿(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难治性腹泻: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特点:        发病年龄小,多见于<3月小婴儿;        病程>2周;        合并有营养不良与生长发育障碍;        一般治疗无效;        预后严重、病死率高。 难治性腹泻的病因        宿主因素:年龄<1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弧菌和病毒不引起迁延性腹泻,余导致腹泻的其他病原均可引起。        我国迁延性腹泻病原分离率低,主要是肠道消化功能没有恢复。        没获得病原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 肠粘膜继续损害:       微生物侵犯,双糖吸收障碍(尤其是乳糖)和蛋白过敏。 粘膜修复迟缓: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延缓粘膜修复;       微量元素锌、铁、维生素A、B12、叶酸缺乏。 厌食症 厌食症的病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急慢性感染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受重视。 2.药物影响:        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从而导致厌食(如红霉素、磺胺类);        几乎所以抗生素长期应用均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调,造成腹胀、恶心和厌食;        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 Ø锌缺乏 Ø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气候影响        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 5.喂养不当:        当前最突出的病因,城市尤为明显。        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        影响胃排空、血糖下降(正常儿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要排空、血糖下降,产生食欲) 6.神经性厌食:        仅指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 厌食症的诊断: Ø   询问病史(疾病、服药、饮食习惯、不良精神刺激等等)。 Ø   体格检查与评价。 Ø   必要时化验。        是否为厌食症? 厌食症的治疗: 1.合理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 合理添加辅食        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Ø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 Ø  家长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 Ø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或/和乞求小儿进食。一顿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顿饿了自然会吃。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如补充锌剂; 6.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   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 8.激素疗法。顽固性厌食可考虑应用强的松、胰岛素等。 厌食症的治疗 9.针灸与捏脊疗法 10.中医治疗 蛲虫病        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临床上以夜间阴部和肛门附近瘙痒为主要特征。        易在家庭、幼儿园及小学校等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流行 蛲虫生活史:        感染期虫卵经口食入        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卵孵出幼虫        幼虫向下移行到小肠下段蜕变成成虫,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夜间雌虫移行至肛周排卵(6小时即可发育成感染期虫卵) 传播途径:        肛门-手-口传播(自体感染) 蛲虫病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因雌虫在肛门周围移行、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会阴瘙痒,尤其以夜间为甚。奇痒影响患儿睡眠,小儿可于夜间突发惊哭,反复哭闹。睡眠不足使患儿心情烦躁、焦虑不安,食欲减退,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咬指甲、精神易激动、心情怪癖等心理行为偏异或发生遗尿。亦可因局部皮肤被搔破而发生皮炎。        蛲虫可钻入阑尾,引起急、慢性阑尾炎,甚至发生穿孔。        雌虫亦可钻入女性尿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亦可伴发尿道炎症。也能侵入阴道、输卵管引起阴唇炎、阴道炎、输卵管炎。        若侵入腹腔,则可引起腹膜炎,也能在上述相应部位形成脓肿和肉芽肿。        蛲虫在肠内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及有时能钻入肠黏膜,甚至可达外肌肉层,临床也可见肠胃激惹现象,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感染较轻,也可无明显症状。 蛲虫病的诊断:        小儿夜寐不安、夜惊、或主诉肛门周围瘙痒,        尤其注意托幼机构的儿童,同班级和家庭有类似患者。        由于蛲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粪便中不易查到虫卵。        家长在患儿熟睡后2-3小时,拨开臀部,仔细检查肛门周围皱襞处,可查见乳白色线头样小虫在爬动,即为蛲虫雌虫。        在肛周查到虫卵也可确诊-透明胶纸法。一般应查3次。 蛲虫病的治疗:        驱虫药物: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复方阿苯达唑,        局部疗法:便后和睡前用温水洗肛门,再用2%的白降汞软膏或10%的氧化锌软膏涂于肛周,或将蛲虫软膏通过细管挤入肛门少许,以达到止痒及减少自身感染的目的。        易互相传播,重复感染,预防为主,重视宣传教育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牛杰 2016-06-30阅读量9044

当高考遭遇疱疹性咽峡炎

病请描述:        今日,高考落下帷幕。        在各种关于高考的吐槽和段子中发酵中,不免勾起黄医生口碎的心心念念……        那还是写作文“父辈”的时候,(童鞋们可以百度一下,就可推算黄医生从医多久),本人背飕飕的凉,头阵阵的晕,那时高考还在流火的七月,完了,发热了。        撑过了下午的考试,赶去医院一看:满嘴都是疱——疱疹性咽峡炎!那时小县城能给予的医疗措施是挂水,热依然不退,靠着退热药和挂水捱过了余下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粉丝们应该庆幸,若没有疱疹性咽峡炎,就没有干苦逼儿科又乐于把玩文字的黄医生了。        疱疹性咽峡炎致使我错过了高中毕业狂欢!        致使我入行儿科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儿科!        致使我现在每个工作日都要碰上疱疹性咽峡炎!        经过以上铺垫,接下来有必要科普下疱疹性咽峡炎。        病因:由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等引起)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此处省略2000字。宝爸宝妈听着费劲,黄医生也懒得讲。        高发季节:夏秋季        传播途径:以胃肠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为主        有何症状:发热  咽痛  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        怎样会好:此类病毒无特效药,可以自愈。请多喝水,适时使用退热药。        何时就医:持续高热不退,呕吐、头痛、精神萎靡,手抖等症状。        如何避免:高发季节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        病程:1-2周。        本病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引起的,注意观察孩子的手、足和臀部!

黄剑峰 2016-06-18阅读量1.0万

由于爱,所以痛---看到患者...

病请描述:        每天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从起床到睡觉所作的事情就是查房、看病、说话、吃饭、睡觉,繁忙、繁重的生活节奏把自己的心情总是搞的不好,尤其是门诊时间杂乱的环境总是让人感觉有些心烦,但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我总是在提醒自己要耐心、详细的解释,但自己知道有时做的并不是太好。但无意间看到了患者妈妈的博客,使我触动很大。我深深的为平时有些时候的态度不好,感到心里内疚。如果不是我当时病情的详细交代,患儿妈妈不会坚定的执行我的医嘱,如果不是当时的详细交代,家属回家也不会放心。看来我在门诊的话语说的还是不够,因为我的话可以让患者家属感到宽慰,能够让家长看到希望。我自认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我的治疗方案已经比别的医生简单了,因为此病发热很高,很多医生会选择输液,而我通常是口服一点中药、肌肉注射一针干扰素很快就会解决问题,但我真的没有想到如此还会给患儿带来如此多的痛苦,看来我经常提倡的少输液、少打针的理念还要继续坚持。        以下是这位患者的博客内容。(另外,未经患儿妈妈同意转载此处,如有不妥请原谅)        相隔不到两周,米妮再次高烧,吃了美林和抗病毒口服液不退,只好往医院。        很幸运任献青大夫当天坐诊。任大夫一如既往的和善、有耐心,通过门诊检查很快确诊为疱疹性咽喉炎。任大夫看我们很紧张,便安慰我们说没事,打一针肌肉针,回往吃点中药散剂,一两天就退烧。临走时听任大夫说:“下午回去可能会不想吃饭。”        至今想起米妮注射的场景依然心痛不已。刚走进注射试冬米妮就变得很紧张,一直指着门口嚷嚷“走走,走走”,看到别的宝宝挂着吊瓶,就看着我的脸,怯怯的说“打打,打打”。办理完手续,走进注射试冬米妮开始控制不住的哭了起来。为了分散米妮的注重力,我拿出酸奶逗她,她却用更强烈的哭声拒尽了。注射的女护士说:“把她的腿夹在你两腿中间,别让她乱动”。米妮姥姥赶快照做,我站在一旁负责摁好米妮的胳膊。护士迅速的往屁屁上抹酒精,针头噌的扎了进去。从没有听到过如此强烈的哭声,同时感觉米妮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我的脚面,米妮挣扎着,身子使劲打着挺,导致扎在皮肤里的针头上下揪动。针像扎在了我的心里,痛苦难当,盼着赶快打完,却觉得时间如停滞般拉长了打针的过程。        当护士终于拔出针,米妮扑倒我肩头,我马上感觉到她身体强烈的震颤。米妮姥姥拿酸奶哄她,她却哭的更凶。看她的脸,除了满脸的泪和鼻涕,眼圈已经变成了紫红色,米妮姥姥说由于哭的太厉害,把眼睛四周的毛细血管哭破了。        正如任大夫所料,米妮回家后就不好好吃饭了,吃一口哭一下,后来就只哭不吃,想必嗓子很疼。哄着逗着好不轻易喝下小半碗软面条,我和米妮姥姥却累的连午饭都不想吃了。        米妮这次生病,好像在考验着一家人的毅力,跑很远买药、上医院、打针、拒尽吃饭,再有就是:吃药。当米妮在我怀里强烈的挣扎;当如打针时般刺耳的哭声再次传来,我却必须强迫自己摁紧米妮的手脚;当米妮姥姥一勺一勺往米妮嘴里灌药,米妮咬紧牙关,用力甩头,米妮姥姥不得不狠下心用勺子撬开米妮的嘴,却多半是灌一勺撒半勺;当米妮哭的绛红色的小脸满是玄色的药汁,呛的不住咳嗽。我终于控制不住,眼泪唰唰的下来,抱起米妮夺路而逃般跑进卧室,牢牢搂着她失声痛哭。那一刻,对我而言,再痛苦不过。        无法很好的表达当天的心情,只觉得敲击键盘的手指有些发抖,残酷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我亲身体会了“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一句话,真实感受了爱所带来的痛和震撼。        假如可以,我愿意为米妮承受所有的痛,几倍给我也无所谓。        在此,真的很感谢米妮姥姥,最最心疼米妮,关键时候却表现的远比我刚强!

任献青 2014-11-04阅读量6613

现在的孩子咋恁容易生病

病请描述:        如今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多得像火车站售票处。这让爷爷奶奶们感到纳闷:为什么以前的孩子,吃的穿的远不如现在,大人也照顾不周到,却很少生病;现在的孩子,营养那么好,几个大人照看一个,还三天两头感冒发烧。        笔者近日经过深思,得出的结论是,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过分依赖药物,结果让孩子在生病——用药——又生病——又用药的怪圈里轮回。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下来就关在高楼里,爹娘爱爷奶疼。锦衣玉食,却是笼中的金丝雀,难见天日。日子久了,孩子的身子就弱得像温室里秧苗子。而在这些未经风雨的秧苗子身上,又寄托着一家人的北大清华梦。钢琴班、图画班、英语班、舞蹈班……还没上学,课程就排得满满的。        偶尔流鼻涕、打喷嚏,小秧苗像是要感冒。父母惊慌,赶紧喂药,双黄连、清热解毒液、康泰克。能治感冒的药都翻出来吃。发烧更是不得了,一家人心急火燎赶到医院,要求输液要求退烧,要求感冒立马好。退烧的、抗病毒的、抗生素输了好几天,孩子的烧是退了,可是免疫力也变差了。过不了多久,感冒发烧又接踵而至。        想想以前的母亲,一人带四五个孩子,又要上班,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老三咳嗽,老五流鼻涕?孩子见天在外面疯玩,上树爬墙,踢毽跳绳,不到吃饭时候不回家,一年到头也没见生个病。那时的父母,不懂消炎抗病毒,只知道退烧。哪个孩子发烧了,吃片退烧药就好了。若是乡下,吃个单方验方,盖着被子捂一身汗,烧就退了。奇怪的是,如此简单的疗法,孩子却很少再发烧。        也许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从医学角度讲,每次感冒发烧,都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感冒。相反,反复过多地使用感冒药,尤其是不该用的抗生素,不仅不能增强、反倒会破坏免疫力。而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过度用药对免疫力的破坏就更大,其结果就是更容易感冒发烧。如此看来,感冒并非多么坏的事,感冒一次,实际上等于打了一次疫苗,以后就能抵抗感冒。        你可能会质疑:这么说,孩子生病就不要吃药了。NO。我的意思是,预防孩子生病首先要从源头着手,就是从提高免疫力做起,从孩子的生活调理做起。古人很会养孩子,说:“欲得小儿安,耐得三分饥和寒。”认为孩子生病发烧,主要是孩子吃得太多,穿得太厚,导致内火大,大便干,容易发烧。而让孩子少吃点,吃得清淡点,就不容易生病。        另外,不要把孩子圈在屋里养,多放他出去跑跑跳跳。最近美国有研究说,“脏一点的孩子”更健康。理由是,他们发现皮肤表面有一种叫葡萄球菌的细菌,让孩子适当接触这些细菌,可以增强免疫力。人家还得出结论说,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到户外玩耍,不必担心他们弄得脏兮兮的。玩耍也是一种运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的任献青博士也告诉我,他发现练跆拳道可以提高孩子体质。许多家长听了他的话,让孩子去学跆拳道,都变得结实了,很少生病了。任博士说,任何一种运动都可以使孩子结实。如何对待孩子生病,如今的父母过于感情化,过于焦虑,其实不必害怕。你观察一下幼儿园的孩子。刚进园第一年,免疫力都很弱,一人感冒,满屋流鼻涕。过了一两年,经历了风疹、腮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等一系列战火洗礼,孩子的免疫系统强大了,生病就少了。所以老人们说,“三冬三夏,长出个铁娃娃”,这话一点不假。        至于用药,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尽量不用。比如单纯性感冒,医学上称它是自限性疾病,它自己会限制自己发展,流鼻涕、咽痛、发烧(或不发烧)、咳嗽,都是先后要出现的症状,这些症状都要表现出来,然后大概在一周之内病就好了。所以,即使不用药,多喝点水,一周左右也能痊愈。那么你干吗不让流鼻涕,不让发烧,不让咳嗽,非要心急火燎地抱着孩子奔走于各医院的门诊、急诊?        你央求医生快用药、多用药、用好药,不少医生都会迎合你,因为你为医院的收入作出了贡献。钻进药瓶里的这些孩子,在一定年龄段内很难从药瓶里跳出来。

任献青 2014-11-04阅读量7644

处理孩子发烧常见误区

病请描述: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面对孩子发热有的家长冷静对待,有的家长却惊慌失措,那么孩子发热了应该怎么办?下面我给家长朋友们介绍几种家长常见的误区及几点建议:        一、了解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发热在儿科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临床除了发热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的症状,如上呼吸感染多伴有流涕、喷嚏、轻微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常伴有较重的咳嗽、呼吸急促;肠道感染常伴有腹泻、腹痛、粘液便或脓血便;川崎病多伴有口唇干裂发红、眼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结肿大等;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病程中会出现红色皮疹、水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都与上呼吸道感染相类似,容易误诊。        二、用药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发热即用抗生素。许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烧,马上就使用抗生素,家长常认为发热即是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却不知许多发热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引起,虽然后期可以合并细菌感染,但见发热即使用抗生素明显是一种错误的作法。        误区二:不愿接受血常规化验。由于上述所讲的理由,病毒感染不必要常规使用抗生素,因此就诊时应该检查一下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数不高,可暂时不用消炎药。现今许多家长不愿化验血常规,原因各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受疼,有的怕多花钱,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发热血象肯定升高。前两种姑且可算是理由,但后者却实属无知错误。因为没有血象的结果,许多医院的大夫经常是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同用。为了不让您的孩子饱受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不让您多花冤枉钱,希望您作出明智的选择。        误区三:积极主动要求静脉输液。临床上确实有许多发热疾病如肺炎、川崎病、传染性疾病等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可考虑静脉输液,但仍然有许多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轻度支气管炎、幼儿急疹等有其自然病程,即“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痊愈需要过程,因此只要积极退热、避免发生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预后一般较好,过多的输液只会留给孩子更多的后遗症。如6个月至1岁左右发生的幼儿急疹,发热3~4天后,热退后全身出现皮疹而痊愈,在发热的3~4天的过多的过多用药既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延迟出疹,延长病程。        误区四:退烧后马上停药        孩子体温正常后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所以退热后不要立刻停药,尽可能按疗程服用药物。中医中药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激发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        误区五: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多数会影响脾胃功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家长不必过于焦急和忧虑,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发热时吃饭较少,病后应尽快补充。其实这时,小儿形气未充,各个脏腑机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过分的补充不但不会吸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个别患儿因为体内邪热未清,又进食油炸甜腻食物助湿生热,造成病情反复,中医称“食复”。临床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病情本来已经好转,发热已经好转,由于进食过多油腻食品,发热再次出现。    &nbs

任献青 2014-11-04阅读量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