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疱疹性咽峡炎 > 内容

疱疹性咽峡炎内容

超敏C反应蛋白化验单经常看,...

病请描述:超敏C反应蛋白化验单经常看,下面这3个问题,你有过疑惑吗? 1.CRP与hs-CRP有何不同? CRP(C-reactiveprotein,CRP)是机体应激状态下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它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志物,能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反应而得名。 1930年由Tillet和Frances首先发现,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调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各种急性或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时,6~8小时便有成倍增长趋势。在感染和非感染的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浓度的改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鉴于常规CR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低,无法达到(1~10)mg/L水平级的测定要求,而采用更敏感方法可将其测定范围扩大到(0.5~200)mg/l,能更敏感的捕捉CR在微小范围的变化,即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也就是说CRP与hs-CRP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种物质。 2.hs-CRP升高的标准是什么? hs-CRP在成人群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健康成年男性、女性血清hs-CRP水平几何均数分别为0.70mg/L、0.73mg/L,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6.20mg/L、6.49mg/L;hs-CRP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儿童CRP基础水平低于成人,对疾病的反应不如成人强烈,因此儿科领域更常选择hs-CRP的检测。 但目前不同地区及医疗机构hs-CRP检测方法不一定相同,存在免疫荧光、免疫增强比浊、斑点酶免疫渗透等多种方法,因此hs-CRP具体升高标准并不是绝对的,目前认为超过第95百分位(2.15mg/L)为升高。 3.hs-CRP升高常见于哪些病因? 儿科CRP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通常认为CRP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而且革兰阴性细菌感染高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支原体、真菌感染中也可出现CRP升高,但后三者升高程度常常不如细菌感染。 当hs-CRP>20mg/L,白细胞>10×109/L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当病程超过24小时,hs-CRP仍<5mg/L,白细胞<10×109/L时,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而处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的患儿考虑细菌、支原体、真菌感染均有可能。 但需注意以下3点: (1)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常常出现CRP升高,CRP升高能提示重症病例,但尚不能区别是否合并细菌感染,需通过联合检测PCT(特异度98%、敏感度94%)帮助鉴别。 (2)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发热、呕吐、脱水表现时CRP也可明显升高,但多数患儿急性期过后不使用抗菌药物也可迅速恢复正常。 (3)CRP显著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炎性肠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等疾病,通常提示疾病活动,但因其特异性较差,仅能在诊断方向提供可疑线索。 综上所述,hs-CRP及常规CRP为儿童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基础线索,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弱,非常理升高情况常常存在,需要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判断。

刘云涛 2018-09-30阅读量1.1万

宝宝日常流口水,竟然有可能是...

病请描述:     流口水是婴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现象,从3个月左右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宝宝口水的分泌量会逐渐增加。在6~12个月期间,便进入了口水旺盛期。  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宝宝开始要长牙齿的征兆。可你知道吗?如果在一定月龄口水流的相对较多,则可能是疾病征兆,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  流口水大多数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儿童若在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这些症状时,家长不要大意!  1、伴有口腔溃疡  如果宝宝流口水同时伴有口腔溃疡,那有可能是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手足口等疾病。宝宝在感染这些疾病后,在口腔或者舌头上会出现溃疡,宝宝会有拒食、哭闹不止等表现。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让宝宝多喝凉开水,有镇痛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口腔保持清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比如华素片。将华素片研成粉末涂于口腔溃疡处,能快速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伴有发烧、流鼻涕  当宝宝口水直流,同时还伴有发烧、流鼻涕等表现时,则提示有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同时要让宝宝多喝点水,注意休息。  3、伴有行为异常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流口水的现象在2岁就会停止。如果2岁以后,宝宝除有流口水外,还伴有行为异常,比如语言发育迟缓,不能走路,昏迷等,那父母就要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 脑瘫或先天性痴呆等。  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情况引起的口水直流,只要消除了原发疾病,症状便会好转或痊愈。  儿童全麻下口腔治疗技术,是一项针对在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难于对牙科恐惧症患儿、低龄及智障儿童实施常规口腔诊疗的特色技术项目。其优点是在一次治疗中医生可以高质高效地完成患儿口腔内所有需要进行的治疗,特别适用于配合能力差,治疗需要量大的患儿。  适应人群  ·年龄4岁以下,有5-6颗以上龋坏的牙齿,其中有重度龋齿或需要根管治疗的牙齿。  ·4~12岁儿童具有极度恐惧、精神障碍、无自理能力,不能配合医生治疗的,并有多颗需复杂治疗的龋齿。  ·各个年龄段的自闭症患儿、脑瘫患者等。         家长: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吗?         朱医生:正常情况下,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不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产生影响。目前的麻醉技术很先进也很成熟,麻醉计量的控制可以精确到分钟,控制在手术需要的时间之内。比如,手术还有5分钟结束,麻醉师可以在手术结束后的10分钟之内结束麻醉。与原来手术后还要等2个小时病人才能醒来的“老黄历”完全不同。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专业设置齐全。设有三大诊疗中心、七大特级专科以及各类辅助科室。全天守护每个宝贝的健康成长。医院开设24小时内科急诊,为患儿提供24小时健康服务。医院咨询预约电话:400—010—5000。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 2018-09-05阅读量845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请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病因  听语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临床表现  听语音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4.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体检可见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检查  听语音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诊断  听语音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鉴别诊断  听语音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 (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 (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 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治疗  听语音 1.对症治疗 (1)休息 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2)解热镇痛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各种喉片如溶菌酶片、健民咽喉片,或中药六神丸等口服。 (3)减充血剂 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4)抗组胺药 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5)镇咳剂 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2.病因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3.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应用较为广泛。 预后  听语音 本病病情较轻、病程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极少数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尤其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可因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 预防  听语音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目前除流感病毒外,尚没有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

梁宽 2018-09-04阅读量9230

开学返校季:你不得不注意的 ...

病请描述:学校是人员密度最大的场所之一:有限的教室空间内,人多、地狭、通风差、空气污浊,一旦遇传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扩散迅猛,极易形成传染病流行及井喷式爆发。学生一人有病传染一片、一个宿舍、一个班、一个年级乃至全校的事件屡见不鲜。黄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张志勇又逢一年开学季,在开学的集结号吹响之际,面对各个阶段学生陆续返回校园、孩子们重新聚集起来的时候,又恰逢夏秋之交、各种传染病滋生的时节,有必要对常见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易患传染病加强防范,如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麻疹、腮腺炎等。新英格兰大学助理医师 Mark P. Brady 等为此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值得重视的学龄期易患 15 种校园传染病相关知识。Medscape 医学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就让我们聆听 Brady 的讲解一起认识一下这些疾病的发病特点。1.图示为头虱,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教室是一个滋生多种微生物导致幼儿患病的温床,如头虱就是其中的一种,常见于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上小学的孩子以及养育小孩的家庭成员之间。以图为鉴,在孩子们返回课堂之后,检查是否有患儿符合上述感染表现,及时对症处理。图示为虱卵,图片来源:Russell W. Steele 博士头虱是一种几乎完全寄生在人头部、导致瘙痒,而较少侵扰眉毛和睫毛的寄生虫。这种虱子最常通过与感染者头发直接接触传播,较少通过接触患者衣饰(如如帽子、围巾、大衣)或者其他个人物品(如如梳子、牙刷、毛巾)传播。是否发生传染与家庭或学校内个人卫生和清洁度没有多大关系。诊断头虱应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确诊,而患者往往会将棉绒纤维误认为虱子。最佳确诊方法是识别出虱卵,虱卵常生长在距离头皮不到 5mm 的头发毛干处。头皮处可进一步看到空发鞘(一种围绕于头发外面的白色管状物质),并不需要使用虱卵细齿篦除去。黑人儿童由于头发呈现独特的卷曲形状而不太可能患有头虱。与患儿发生密切接触的儿童群体及家庭成员均应接受灭虱药治疗。2.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该名患儿表现为头皮层状剥脱,但无炎症表现,头发呈现灰暗、无光泽、脱色外观,被覆少许断裂和削短的头发,毛干周围围绕丘疹样病变。猜猜看是什么诊断?图片来源: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答案揭晓:头癣头癣是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头皮瘙痒性真菌感染,最常见于儿童。典型受累区域呈现斑秃、圆形、鳞片状红色或炎症表现。患者表现为低度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脓疮(秃疮癣)。头癣感染具有传染性,很容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身体起癣部位、触碰感染者使用过的个人物品(如梳子、帽子、衣饰)以及宠物(尤其是猫)进行传播。常通过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确诊需使用伍德灯检查和 / 或培养的方法。治疗头癣最好使用口服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因为局部用药易快速被擦掉;治疗后头癣易复发;治疗过程中还需对家庭成员接触者和宠物进行评估与治疗。该病较少见于青春期后。3.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患儿右手手掌出现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通常呈现椭圆形,病变长轴沿着皮肤线(顶部中心)。请问这种皮损的病毒学病因是什么?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答案揭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数病例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 A 16型,其次是 5 型和 10 型;另外,还有肠道病毒 71 型也与手足口病爆发有关。手足口病通常见于不足 5 岁的幼儿,成人也可发病。患者症状 / 体征包括皮疹、口腔内(疱疹性咽峡炎)和口周疱疹或溃疡、发热。传播途径通过人和人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或接触感染物体 / 表面。可在感染者唾液、痰、鼻涕、疱液和粪便中发现脱落的病毒颗粒。可通过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经过咽拭子或粪便培养进行确诊。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支持治疗方法包括非处方止痛药 / 退烧药(不要给儿童服用阿司匹林)、漱口药或喷雾剂。4.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通过图片所示舌黏膜表现,推测患者病因是什么?图片来源:Medscape 药品与疾病专栏答案揭晓:猩红热(“草莓舌”)猩红热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BHS)感染、释放三种致红疹性外毒素的一种导致的疾病。通常发病年龄为 5-12 岁。患儿首发皮疹出现在颈部和胸部,皮疹有“砂纸感”,然后皮疹遍及全身,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诊断时皮疹质地较外观更具确诊意义。其他症状 / 体征包括发热、咽炎、寒战、呕吐和腹痛;典型体征如“草莓舌”,呈现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红白相间的草莓样外观;经常可见患者手掌脱皮,在感染与急性发疹之后恢复期出现,呈自限性过程。咽喉拭子培养常为 GABHS 阴性,所以往往通过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猩红热的关键点在于,如果没有治疗彻底,将有 3% 的患者进展为风湿热。5.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特征性体征包括巩膜充血、周围皮肤发红伴有粘液或脓液流液。虽然抗生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以及快速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例可自限性好转。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其中,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该病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相关联。该病通常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大多数情况下,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经验性抗生素局部用药治疗。6.图片来源:美国 CDC根据图片所示病例全身皮肤表现,皮疹从患儿脸、胸和背部始发,请问可能的病因是什么?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答案揭晓:水痘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导致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引起患者发热、不适、皮肤瘙痒、充满疱液的水疱样皮疹,水疱最终结痂。水痘易从感染者向没有接种疫苗免疫或之前从未感染过的人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体表皮肤水疱中的病毒颗粒或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播散的呼吸道病毒颗粒而传染他人。受感染者在皮疹出现前 1-2 天直至所有皮疹全部结痂均具有传染性,通常病程为 6 天。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也可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皮损处获取 VZV 病毒分离株)进行确诊。治疗方法常为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水痘的最佳方式就是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对 12-15 个月大的幼儿常规接种疫苗,4-6 岁时补种强化针。自水痘疫苗问世以来,该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7.图片来源:美国 CDC该例患儿除了表现咳嗽、鼻炎和结膜炎外,还呈现全身弥漫性皮疹,其父母不信任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作用。据此,该例患儿可疑病因是什么?图片来源:Russell W. Steele 博士答案揭晓:麻疹麻疹是通过接触感染者以及患者咳嗽、打喷嚏进行播散,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呼吸道疾病。麻疹病毒在空气中或物品表面可存活并具有传染性长达 2 个小时。病毒暴露后,感染潜伏期为 7-14 天;之后患者进展为出现前驱症状高热(往往 >104°F),伴经典三联征如咳嗽、鼻炎、结膜炎;几天后,腮腺导管或软腭处口腔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Koplik 斑)。实验室确诊方法包括检测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 抗体,以及使用实时 PCR 检测麻疹 RNA。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在美国,普及推广麻疹疫苗接种已使该病发病率下降了超过 99%。然而,麻疹仍是全球范围内幼儿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侵袭性脑炎和肺炎。8.图片来源:美国 CDC一男童主诉面部肿胀和咀嚼疼痛,发热体温 101.1°F,从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那么治疗腮腺炎的方法是什么?图片来源:美国 CDC/Heinz F. Eichenwald 博士答案:目前尚没有针对腮腺炎的特效治疗。腮腺炎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美国已普及常规疫苗接种,所以现在美国境内腮腺炎病例已较为罕见。多数感染患者相对无明显症状,出现的症状 / 体征包括为期几天的肌肉酸痛、头痛、发热、全身乏力和厌食,同时伴有双侧腮腺肿胀。严重并发症是非常罕见的,但在疫苗研制出来并普及常规接种之前,腮腺炎是儿童致聋的首要原因;有时候腮腺炎偶尔也可以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腮腺炎诊断常依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现如今大多数寄生虫病例并非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所以诊断该病时要注意鉴别诊断。9.图片来源:Medscape 药品与疾病专栏该名患儿表现为双侧脸颊皮疹,应怀疑什么疾病?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答案揭晓:第五病(传染性红斑)第五病是由细小病毒 B19 感染引起的一种轻度、自限性疾病。患者最初症状常无特异性(如发热、头痛、流涕);几天后,多数患者会进展呈现特征性“拍红性面颊”样面部皮疹;随后出现全身泛发性皮疹偶伴瘙痒。患者感染后常在 4-14 天内发病,但约有 20% 的感染者可无症状。细小病毒 B19 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经呼吸道分泌物播散传染。该病常依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确诊可用方法包括 IgM 抗体检测、斑点杂交、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因此,应告知怀孕妇女和老师警惕来自感染儿童的病毒暴露风险。细小病毒 B19 也可能导致镰状细胞病患者发生再生障碍危象和其他血红蛋白病,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慢性贫血。10.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患儿表现如上图所示的皮疹,应考虑什么诊断?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答案揭晓:脓疱疮脓疱疮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表皮革兰阳性细菌感染。非大疱性脓疱疮在儿童群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在儿童门诊中约占所有皮肤疾病的 10%。皮损倾向于影响患儿面部或四肢,易同咬伤、割伤、擦伤、其他创伤或疾病(如水痘)相混淆。非大疱性脓疱疮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0%)、GABHS(10 %)或两者混合感染(10%)。大多数感染开始为链球菌感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取代为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疱疮几乎都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相关。通常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诊断可能有所帮助。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局部伤口护理和对症支持治疗。11.图片来源:Russell W. Steele 博士提供婴儿表现为强烈瘙痒性皮疹累及躯干和指蹼,父母在他们的指蹼处也表现出类似的皮疹。该例患儿应考虑什么诊断?图示为结节样疥疮,图片由 Kenneth E. Greer 博士提供答案揭晓:疥疮疥疮是由节肢动物疥螨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常见于儿童人群。可通过与感染者长时间的直接接触传染,较少见于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播。主要症状包括皮疹和剧烈瘙痒,是由于疥螨寄生于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迂曲的隧道并产卵刺激所导致的。诊断常依据临床表现,可通过显微镜镜检识别疥螨及其虫卵 / 粪便排泄物进行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外用驱虫剂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了防止再感染,即使所有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症状,也都应接受治疗。所有床单和衣物均应洗涤干净以祛除虫卵和疥螨。由于虫体离开宿主后可存活2-3 天,所以不能洗涤的物品应保存在密封的塑料袋内 3 天。12.图片来源:美国 CDC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教室内也屡见不鲜。百日咳就是其中一种极具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感染导致,通过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出来的细菌进行传染。患者感染后最早 7-10 天、最迟 6 周可出现症状 / 体征。最初症状表现为轻微咳嗽和流涕,持续 1-2 周时间;患者通常并不发热或偶有低热。在经历了上呼吸道疾病这一阶段后,开始出现严重阵发性快咳,伴有高音调的鸡鸣样吼声,偶发咳嗽后呕吐。上述重症表现可持续长达 10 周多时间。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诊断,经过鼻咽分泌物实验室化验科确诊百日咳感染。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缓解症状 / 体征和防止进一步播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儿应进行密切监控,特别是婴幼儿,警惕呼吸衰竭和并发症。13.图片由 Russell W. Steele 博士提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导致的一种脑膜炎疾病,常呈现特征性紫癜样皮疹外观。人际间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多数往往为无症状携带者;一般细菌暴露感染后 3-7 天内可迅速出现细菌性脑膜炎症状。脑膜炎患儿通常呈现急性病容,表现发热、昏睡和头痛;其他症状 / 体征包括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畏光和精神状态的改变。诊断方法包括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F)、CSF 和血液培养、凝集试验以及 PCR 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急症疾病,需应用抗生素治疗;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 50% 患儿发生死亡;即使治疗及时,也存在 5-10%的死亡率。目前,有三类疫苗可用于该病预防。14.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GABHS 菌是细菌性咽炎的最常见病因。虽然任何年龄段都能发病,但最常见于 5-15 岁年龄段的孩子。患者常在接触到感染者鼻腔分泌物或唾液后 2-5 天突发症状 / 体征,症状 / 体征可轻可重,包括喉咙痛、发热、咽红偶伴分泌物、恶心和全身乏力等。诊断可通过快速链球菌化验检测和咽拭子培养。GABHS 的快速抗原检测试验结果阳性具有确诊意义,该方法特异性为 98-99%(存在 1-2% 假阳性结果),敏感性只有 70%(即 30%的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检验结果阴性患者有必要行进一步培养检查。图片来源:美国 CDC/Heinz F. Eichenwald 博士需要注意的是,口咽部发红和软腭瘀斑水肿与链球菌性咽炎有关。≥3 岁儿童出现此类咽炎时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未经治疗的 GABHS 咽炎可以随后导致风湿热。<3 岁幼儿罕见 GABHS 感染,因为这部分人群几乎没有此类细菌的黏膜受体。为了预防发生风湿热的后遗症,应在得到感染阳性诊断结果 9 天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措施有助于缓解症状。15.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上图所示为一名儿童上幼儿园前在接受季节性流感疫苗鼻雾接种。人际间传播流感是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染的,该病可传染距离可达约 6 英尺;此外,还可通过接触经感染者呼吸道飞沫污染的物品表面间接传染流感。通常感染后 1-7 天可出现症状 / 体征(常在 2-3 天),如突发的发热、咳嗽、咽炎、肌痛、头痛和全身乏力,还常出现呕吐和腹泻。诊断常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一般患者在数天后病情恢复,但有些人可能会进展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因此,对患者的治疗往往为对症支持处理,对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流感病例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是每年 9 月或 10 月进行疫苗接种,这个时期恰好为学校每学年开学后不久。所有孩子都应该每年按时接种该疫苗预防流感。

张志勇 2018-09-04阅读量1.2万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病请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若炎症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否则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科王振先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表明防卫能力差。   2.处于长发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一)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塞及鼻塞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 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 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1. 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感染。多在春夏季发病,可在托儿所及幼儿园造成流行,其临床特点,以2-3岁幼儿多见。常有高热,热型不定,咽痛,单侧或双侧眼睑红 肿及眼结合膜充血,两侧轻重不等(无化脓)。耳后,双侧颈及颌下淋以结肿大,咽充血,偶有腹泻。病程3-5天,亦有长达7天,偶有延至2-3周者。     2.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A族病毒。临床特点:多见于婴幼儿,高热、婴儿流涎增多,吞咽不适,表现为拒奶、烦躁、爱哭闹。幼儿可诉咽痛,咽部有特 征性病变,初为散在性红疹、旋即变为疱疹,直径约2-4mm,破溃后成为黄白色浅溃疡,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定,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软腭、扁桃体及悬雍 垂上。发热在2-4天后下降,溃疡一般持续4-10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三、并发症    上 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其他器官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亦会加重。常见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眼结合膜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或侧)壁 脓肿。并发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热不退,因耳痛哭闹不安、摇头、抓耳,早期鼓膜充血、膨隆,以后穿孔流出浆液或脓液,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听力,咽壁脓肿时可出 现拒食、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肿胀,咽壁呈半园形突起,将软腭及同侧咽腭弓向前推移,年幼及体弱患儿,上呼 吸道感染易向下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少数并有细菌感染时对体弱儿尚可引起全身及其 他部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肾肾炎。    儿童患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首感染时,常常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居住环境要注意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为55-60%,定时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    3.给予易消化物(如去脂酸奶),供给足够水份。    4.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洁。    5.并有佝偻病患儿,给肌注VitD330-60万U/次,或口服VitD2100000U/日。    6.注意呼吸道隔离,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二)对症处理    降温 39℃以上高热可采用下列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头、颈部冷敷,35-50%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部位(颈部、腋下、大腿根、腿弯),注意不要搽背部、腹部。   (2)药物降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可选用APC、扑热息痛、布洛芬。常见商品名有阿苯片、泰诺林、安瑞克等。    2.鼻塞 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用0.5%呋麻合剂于睡前或奶前10-15分钟滴鼻,1-2滴/次,连用2-3天或用新可麻合剂滴鼻,用法同前。    3.咳嗽 一般不用镇咳药,常用祛痰止咳药物有必嗽平、小儿止咳合剂、蛇胆川贝液等。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抗病毒治疗    常用药物有病毒唑、阿昔洛韦等。  (四)抗生素的适应症   病毒感染一般不宜应用抗生素。对年龄较小(婴幼儿),体温较高(肛温39.5-40℃以上),且白细胞总数增高,伴有核左移,或已有细菌性扁桃腺炎、中耳炎、咽炎等,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口服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五)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普通感冒效果好。常用的有大青叶合剂、板兰根冲剂、鱼腥草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不要太多,一般选用2~3种即可。遇有病情加重,尤其出现精神不振、惊厥发作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六、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入侵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关键。主要措施是:   (一)平日注意锻炼身体,合理按排户外活动,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二)衣着适宜,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   (三)全理喂养,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   (四)避免去人多拥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   (五)对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积极治疗,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王振先 2018-09-03阅读量1688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及并发症...

病请描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传播,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手足口病并不是一种新发传染病,1957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流行。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该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居第四位(每100,000人口中有19.3人发病);该病常年皆可发病,我国以夏秋季多发,是可防、可治且预后较好的小儿常见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该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刘志群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多发小儿传染病,其病原体多样,均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根据抗原结构与宿主范围可将人肠道病毒分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发肠道病毒4类,柯萨奇病毒根据感染乳鼠后的病灶差异又可分为A、B两组,A组有24个血清型,B组有6个血清型;埃可病毒包含30个血清型;新发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68~71型。其中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如 Cox A16、A4、A5、A9、A10、B2、B5、B13和埃可病毒11型等。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急诊处理必须争分夺秒,下面结合我们救治手足口病重症经验讨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和并发症处理。1.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 d ,多数患者突然起病。约半数患者于发病前1~2d 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皮疹主要有以下特征:(1)四部曲: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2)四不像:皮疹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3)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可影响进食。典型手足口病根据皮疹临床一般不难诊断,在流行季节,对于皮疹不典型或无明显皮疹的患儿,必须详细了解当地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患儿若在短期内出现以下多器官系统受累表现,无论有无典型皮疹都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动态胸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1.1 神经系统:出现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惊跳、烦躁、燥狂、谵妄、肢体抖动、肌阵挛、肌无力或肢体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急性脑水肿、脑疝等。1.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1.3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增强(洪脉)、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湿冷,皮肤、指(趾)发绀、大理石纹,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升高或下降。1.4 其他系统相应症状如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 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特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大多发生于年龄多小于3岁,2008年我院住院手足口病例男孩占73.1%,女孩2占26.9%。平均年龄2.3岁,最大年龄5岁7月,最小年龄6月。持续高热不退3天以上占总例数的91.0%,其中最长发热12天,最短1天;末梢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例数占26.9%;呼吸、心率明显增快例数占73.8% ;出现高血压或低血压例数占31.3%;主诉激惹占总例数的12.8%,其中激惹时间最长2天,最短2小时;肢体抖动占总例数的35.9%,其中抖动时间最长5天,最短半天;入院查体神清例数占88.5%;意识模糊例数占9.0%;嗜睡例数占1.3%;颈阻例数占12.9%;膝反射减弱例数占1.3%,亢进例数占38.5%;巴氏征阳性例数占15.4%。辅助检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WBC<5例数占7.7%,5~12例数占64.1%,>12例数占28.2%;高血糖例数占78.6%;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胸片阳性例数占25.6%;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脑电图阳性例数占14.1%;经颅多谱勒:显示大脑血液灌注异常例数占44.6%;脑干诱发电位(BAEP):左侧异常占10.3%,右侧异常阳占5.2%,双侧异常占20.7%;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等,EKG阳性占17.9%;病原学检查:特异性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3. 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信号我们根据卫生部2008年版《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重症定义结合我院手足口病重症表现将重症患儿分为以下三级预警:3.1 一级预警:有以下症状体征之一:(1)双手、双足丘疹或疱疹;(2)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3)疱疹性咽峡炎;3.2 二级预警:患儿有发热病史,或体温≥38℃并有以下症状1项或以上的:(1)感染中毒病容;(2)反复呕吐至少2次以上;(3)心率≥150次/分;(4)呼吸节律改变;(5)循环不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6)精神意识改变:谵妄、嗜睡、昏睡、易惊、惊跳、烦躁、燥狂;(7)肢体抖动、肌阵挛、肌无力或肢体瘫痪;(8)抽搐;3.3 三级预警:出现以上预警信号结合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ul,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胸片检查: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等渗出性病变提示有呼吸系统并发症。患儿出现二级预警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儿出现三级预警则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及时处理。 4.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诊断及处理4.1 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精神改变、头围增大、前囟增宽、饱满、四肢肌张力增高、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边缘不清,充血,视网膜血管扩张或出血同时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出现颅脑损伤积极降低颅内压、减轻细胞水肿。4.1.1一般治疗:(1)控制液体入量,以补充生理需要量为宜;(2)保证呼吸道通畅,SPO2一定保持>93%,MBP一定保持>65 mmHg;(3)抬高体位15~30度,头后仰15度;(4)降温:物理或化学降温,体温保持在36℃左右,体温控制不好时,运用亚低温技术; (5)镇静、止惊:安定0.1~0.3 mg/kg•次或鲁米那4~6mg/kg·d。4.1.2 积极控制颅内高压:给予20%甘露醇2~5ml/kg•次,每3~6小时1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定期复查小便常规,注意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加用速尿(1~2mg/kg•次)或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在脱水治疗后可予3%NaCl:2~3ml/kg•次,注意动态观察体液渗透压,维持渗透压在285~310mOsm/Kg之间,维持血钠140~145mmol/L,以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细胞。4.1.3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基强地松龙一般剂量5~10mg/kg·d,根据病情可选用冲击剂量10~20 mg/kg·d;还可选用地塞米松0.2~0.5 mg/kg·d,分1~2次。注意胃肠粘膜保护,动态大便潜血检查。4.1.4 其他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1g/kg•次×2天。 4.2 呼吸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手足口病的大部分的重症病人(尤其是EV71感染)的并发症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NPE是指继发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生的肺水肿,又称为脑源性肺水肿、中枢性肺水肿等,重症患儿常在发病1-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胸片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患儿迅速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认为: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急性迟缓性麻痹共同构成了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4.2.1 NPE临床表现:(1)起病急;(2)轻症:烦躁、心率快、胸闷、双肺细湿罗音;重症:气促、咳白色或血性泡沫样痰、咯血、皮肤苍白、湿冷、濒死感。(3)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升高;(4)胸片提示肺泡性肺水肿:肺泡状增密阴影,形状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状,肺门两侧由内向外逐渐变淡,形成蝴蝶状。4.2.2 NPE诊断:在除外心、肺源性疾病,无误吸、过快过量输液时,当发现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时,应想到NPE发生,尤其是手足口病患儿。当PaO2/FiO2≤300即可确诊。4.2.3  NPE治疗(1)维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低氧血症;(2)严密生命体征监测;(3)保持患儿镇静,预防和控制感染;(4)在维持正常循环的情况下,适当限制液体;(5)头抬高15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各种不必要刺激。(6)降低颅内压:考虑运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白蛋白、引流等;(7)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将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儿生命。动态胸片检查有肺水肿征象(特别注意常常先发生在右侧)要及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肺水肿患儿,在严密监护和保证潮气量情况下,PEEP可高至12 cmH2O,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肺出血机械通气患儿在保证气道通畅情况下,尽量减少气道清理时间和次数,减少各种刺激。(8)NPE心血管药物应用:首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调整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IL-13等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用法:0.35~0.40ug/kg•min维持。明显低血压、心动过速者慎用。 4.3 循环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在原发病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异常、尿少、烦躁、胸片肺血多或出现肺水肿等症状时高度警惕合并心力衰竭和心肌炎。4.3.1 心肌炎诊断:心肌炎可是病毒或中毒性病因,但手足口病多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症;(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型、多源、成对或并行早搏,非房室节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及异常Q波;(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4.3.2 心功能衰竭诊断:(1)呼吸急促:婴儿>6O次/分,幼儿>5O次/分,儿童>4O次/分;(2)心动过速:婴儿>160次/分,幼儿>14O次/分,儿童>12O次/分;(3)心脏扩大(体检、X线或超声心动图);(4)烦躁、喂哺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二项以上)。具备以上四项加以下一项或以上二项加以下二项可确诊为心力衰竭。(1)肝脏肿大,婴幼儿右肋下>3厘米,儿童>1厘米,进行性肿大伴压痛更有意义;(2)肺水肿;(3)奔马律。4.3.3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脏收缩功能指标以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心室收缩时间间期最为常用。超声心动图不仅了解心脏血管解剖结构、心肌活动、瓣膜功能,并可估测肺动脉压力,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4.3.4 治疗: 明确原因,予以纠治,补足容量(前负荷),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正常的心律为关键。(1)迅速建立循环监测(HR、BP、末梢循环、尿量、中心静脉压),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2)一般处理:注意休息,取半坐卧位;镇静;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室温恒定(25~26℃),环境湿度控制在70%左右。(3)限制水、钠,入液量60~80ml/kg.d,保持一定的血容量。保证热量不少于70Kcal/kg.d(130~140卡/kg.d),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病情重、难以进食者,予插胃管鼻饲。(4)呼吸管理: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急促者用温湿化面罩给氧。如短时间内PaCO2迅速增高,PaO2降低,可用呼吸机机械通气。(5)酸碱平衡:纠正同时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治低血糖,纠正贫血。(6)病因及合并症的治疗:如有合并肺炎、宜尽快控制感染,此外,心肌炎和心力衰竭患儿可合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均需及时纠正。(7)当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前负荷不足时可输: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胶体和晶体液(如、盐水、碳酸氢钠等),中心静脉压<15cmH2O。(8)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手足口病出现心功能衰竭时选用,但要注意当合并心肌炎时(无论病毒性或中毒性)或严重心功能衰竭时,洋地黄用量要减至1/2~2/3,并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临床上不一定非要饱和量,较少剂量也能发挥相应作用。西地兰(Cedilanid):化量:0.02 mg/kg,分三次稀释后静脉缓注,首次用1/2~1/3量,余量分2次。各间隔4~8小时一次,末次给药后12小时开始用维持量,每日维持量为化量的1/4,分2次口服或静脉(即化量的1/8 ,q12h)。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当婴儿心率<90~100次/分,儿童<60~70次/分,停药。洋地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极易发生中毒。一旦发现洋地黄中毒,立即停用洋地黄及给予排钾利尿药。(9)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使用相应药物治疗,如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可静脉缓慢推注苯妥英钠2~4mg/(kg.次)或利多卡因1mg/(kg.次)。5~10分钟后可重复。心得安也可用于控制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10) 对有房室传导阻滞中毒症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0.15~0.2μg/(kg·分)静脉滴注,也可用阿托品0.01~0.035mg/(kg·次)静脉注射。(11) 利尿剂: 尿量2.5~3ml/(kg.h)最为合适。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血容量,为心功能保持代偿的必要条件,大量利尿后如心率增快、血压有所减低时,可能为血容量不足的信号。利尿剂可能产生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所以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12)其他强心药:多巴胺:5 ug/kg•min;多巴酚丁胺:2~5ug/(kg.min);异丙基肾上腺素0.01~0.05ug/ kg•min;肾上腺素剂量范围一般在0.01~0.05ug/ kg•min。以上用药必须在ICU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时应用,监测:EKG、HR、BP,尿量,必要时调整剂量。(13)血管扩张剂的选用:注意血容量是否足够,密切观察疗效和血压,根据患儿血液动力学变化而决定用药:①对肺淤血严重,肺毛细血管嵌压明显增高,心排血量轻至中度下降者,宜选用小静脉扩张药,如硝酸甘油(0.5~1μg/kg•min,逐渐加量,最大不超过20μg/kg•min)、硝酸酯类。②对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正常或略升高,宜选用小动脉扩张药,如酚妥拉明(2.5~5ug/kg•m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卡托普利0.5~3mg/kg . d)、钙通道阻滞剂、654-2等;③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升高,宜选用既扩张小动脉也扩张小静脉的药物,如硝普钠等。开始剂量为每分钟0.1μg/kg•min静脉滴入,可逐渐加量至0.5~1μg/kg•min,不超过8ug/kg•min。(14)营养心肌:心力衰竭和心肌炎时伴有明显的能量代谢异常,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改善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①磷酸肌酸钠 :婴儿1.0g 静脉滴注 qd;年长儿:护心通1.0g 静脉滴注,q12h。一般连续使用3~5天,病情重者可用7~10天。 4.4 消化系统并发症诊断及处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原发病基础上可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腹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高度腹胀、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跳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氮质血症等临床表现,此时应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胃肠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压积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大量出血时可有氮质血症,血BUN升高。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内镜检查,可酌情于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以便发现出血的部位、程度和病因。4.4.1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1)有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有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需要输血方可维持循环稳定。4.4.2治疗原则4.4.2.1一般措施:一般处理:吸氧,平卧休息,有休克者略抬高双下肢。保持安静,注意保暖。饮食控制:出血量大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进食流质、半流或软食。记录呕血、便血、尿量和出入液量。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中心静脉压(CPV)。腹胀者必要时留置胃管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热能供应。4.4.2.2 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正常(1) 0.9%生理盐水或2:1等渗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次,于15min~30min内输入;可重复2~3次,必要时多次重复扩容至休克纠正;(2) 输血:当失血量超过20%以上时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如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比容<25%时应尽快予以输入浓缩红细胞或全血。4.4.2.3 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0.6~0.8mg/kg,每天1次静脉注射。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等。4.4.2.4 止血药:酌情选用立止血,VitK,止血敏,安络血和6-氨基己酸(EACA)或氨甲苯酸(PAMBA)等。 5. 手足口病重症诊治注意事项:5.1 早期甄别,至关重要:对于符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若出现可能在短期发展为重症病例症状及体征患儿,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5.2 急诊处理,争分夺秒;对于重症病例,建立严密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和持续脑电监测等),迅速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及时机械辅助通气及对症处理。5.3 不断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严密生命体征监测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基本保证,任何治疗措施必须建立在对病情准确、及时评估的基础之上。  

刘志群 2018-08-16阅读量8722

做足功课,让孩子少感冒

病请描述:     我是一名工作了15年的儿科医生,也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妈妈。很高兴能接到39健康网“健康百家谈”的邀请,和大家聊聊如何“做足功课,让孩子少感冒。”这个话题。在聊话题前,我只想说一句,我并非医学专家或权威,我只是一名信差,我愿意把我了解的非常有限的知识拿过来与家长们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刘海燕感冒,你真的了解吗?    说起儿童感冒,有孩子的家长一定不陌生。感冒可以说是我们医生每天门诊见到的最多的疾病,也是所有孩子从小到大最常得的一种疾病。我们老百姓常说的感冒其实是一种俗称。在医学上,我们把感冒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当人体的鼻、鼻咽和咽部发炎的时候,我们常常被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其实这些都可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感冒的罪魁祸首是?    各种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感冒。但以病毒为主,可占90%以上。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全胞病毒、柯萨基及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等。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细菌等也常常引起孩子感冒。所以,大部分感冒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感冒,你真的认识吗?    一说感冒,家长们的脑海中一定常常联想起“发烧,流涕,鼻塞,打喷嚏”等字眼,觉得这是非常好诊断的疾病。其实,这个看似最熟悉的疾病,却常常容易误诊。因为儿童感冒不同于大人,它的症状千奇百怪,因为不同年龄孩子的感冒是不一样的。    一岁左右的小婴儿的感冒:非常不典型,无原因的哭闹、拒奶、吐奶、鼻塞,睡觉忽然不踏实,有可能就是感冒的早期变现了。    三岁左右的幼儿:局部症状(如鼻塞,鼻涕)不显著而全身症状会非常重,孩子会莫名其妙的骤然起病,高烧不退、咳嗽、呕吐、腹泻,甚至发生高热惊厥。    6岁后的孩子,感冒后症状会越来越轻,常常受凉后1~3天出现鼻塞,喷嚏,干咳,咽痛,然后体温慢慢的升高。也就是说,感冒症状越来越像我们大人的感冒。    此外,儿童还有两种特殊类型的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合膜热),临床上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看似简单的感冒,其实并不简单。  感冒里的“李鬼”    很多病,早期都象感冒,几乎一模一样,即便是最权威的教授也可能误诊。因为感冒里的“李鬼”太多了。1.流感:流感虽然会出现所有感冒的症状,但它不属于感冒,因为它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甚至有衰竭状态。所以当流感高发季节孩子出现感冒的时候,如果孩子除了感冒的症状以外,很快出现高热,浑身不适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家里“抗”,需要即使到医院就诊,并且配合医生做一些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是流感的可能性。 2.消化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时候,孩子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比如我们知道的急性胃肠炎;而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所以,哪个病是因,哪个病是果呢?在疾病初期,有时候就迷惑人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生病的时候,除了化验血常规意外,还要化验粪便常规或其他检查,家长们不要心疼孩子而不给孩子化验,家长们一定要多咨询身边的儿科医生。 3.过敏性鼻炎:有些“感冒”患儿感冒老好不了,全身症状不重,就是常打喷嚏、流清涕、家长不停的给孩子吃抗生素,可是孩子“感冒”总好不了,这个时候,最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此病在春季花粉季节最多见。所以,如果孩子平时爱揉鼻子,出过湿疹荨麻疹的孩子,一定要高度怀疑是否适合过敏相关的疾病。 4.很多传染病的早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传染病,早期都有发烧等感冒表现,慢慢的,典型症状才露出端倪。说了这么多,可能有家长会问,我们不是专业医生,怎么鉴别呢。我想说,观察孩子身上是否出皮疹,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是怀疑传染病的一个好方法。所以,当感觉孩子的感冒和平时不一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帮你鉴别诊断。在这里,我是想提醒家长们注意就好。 感冒是件好事,家长无需过分紧张!    孩子生病后,95%的家长有焦虑甚至恐慌的感觉。其实,主要是对人体生病的机理不了解引起。医学认为,适当的感冒是好事情。大家知道,孩子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每天都要打击入侵的“敌人”。但是,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完善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医学上,有人把6岁以前的小孩子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小孩子相对成人来说更容易感冒。当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了起来并且把入侵者贮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同时,自身免疫功能开始重新整合起来。所以,可以这样推断,没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婴幼儿所拥有的外来免疫系统,比起经历过多次感染并与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增加了抗感染能力的成年人的免疫系统要薄弱的多。所以说,适当的感冒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当孩子反复感冒的时候,这时候,好事就变成坏事情了。孩子感冒几次要引起重视呢?来算算孩子一年感冒的次数吧(注意,两次感冒时间相差一周以上才能算两次感冒),0到2岁最多7次,3到5岁最多6次,6到13岁5次。在临床上,如果超出上面的标准,或者上面各年龄段患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次数分别超过3,2,1次,我们就诊断孩子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那就要仔细检查发病原因了。                                        感冒引发家长的“恐热”症    孩子感冒时,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热”这个症状。如果我能新增一个疾病名称的话,我就添加一个“恐热症”——孩子家长的“恐热症”:有孩子的家长面对孩子发热过分恐慌并且盲目的自行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的一种错误的行为。    在临床工作多年,我们这些儿科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见各式各样错误使用退热药的家长,因为他们都有“恐热症”。他们谈“热”色变,只要看到孩子发热就着急恐慌,更有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因为发热退的不理想指责甚至辱骂医生。不少家长认为发热是个非常严重的疾病,烧不退,就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会把孩子脑子烧坏等等。也有不少家长,面对孩子发烧,即使孩子是低热,他们的做法就是给孩子盲目的甚至反复的吃退烧药,以为只要“逼退了发热”,孩子的病就好了。面对家长的“恐热症”,其实我们不能光批评家属,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老百姓毕竟不是医生,孩子发热虽然不是病,但是这个症状不消失,说明疾病还没有完全恢复,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医生,我们要不厌其烦的长期的给家属宣教。  孩子反复感冒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以下一些原因最容易引起孩子感冒:1,居住环境不良,大气污染,被动吸烟等:有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患病率成普遍上升趋势,在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环境下生活的居民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上升尤甚,最明显的是儿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但会反复刺激呼吸道,刺激人类的呼吸道粘膜,长时间有可能影响肺的换气功能。此外,污染物还会对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效应,从而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低碳生活,爱护我们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2,营养缺乏:如今,我们都是一个孩子,吃喝不愁。但不爱吃菜,挑食的孩子越来越多。营养物质缺乏中比较缺乏的是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缺乏钙,锌,铁,维生素AD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孩子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减少了对感冒防御的能力。3,睡前喝奶:我曾在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而当中调查,发现一些睡前喝奶的孩子,非常容易诱发感冒。大家知道,小孩子的咽喉要道是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如果护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而睡前喝奶正是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为牛奶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当孩子喝完奶后不漱口的话,残留的奶渍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加之儿童各器官相距很近,如年幼儿耳咽管较宽,短而且直,呈水平位,因此,嗓子发炎发炎不说,还可能并发中耳炎等。此外,大家都听说过胃食管反流这个名词吧。新生儿期和2岁以下儿童特别多见,占60~70%以上,但大多属于生理性的,临床上很少会出现不适症状。但是如果睡前喝奶就容易让本来需要休息的消化系统再次工作起来,加重胃食管反流,严重时就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的胃酸会刺激呼吸系统发炎。?4.滥用药物(抗生素,激素,退烧药):如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有下降趋势,很多家长久病成“良医”,他们宁可信任自己或网络问答,也不愿意就近医院就诊,他们依照经验给孩子乱用药物。(1)滥用抗生素,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而且打乱人体的一些平衡。(2)滥用退烧药:有资料表明,滥用西药退烧药,会影响人体自身调控的能力,会人为的延长感冒的病程。(3)滥用激素:一些医生不耐烦家长的唠叨,担心指责等因素,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给孩子运用激素。久而久之,患儿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5.过敏性疾病的干扰:如今,由于环境的污染,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等),这些疾病的一些症状(如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和感冒非常象,所以很多家长容易忽视这个疾病。如何认识过敏体质?家长可参考博客文章《教你识别过敏体质》6.少见病的混淆:(1)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心,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等,一些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在医院详细检查过,所以一些不典型的疾病有可能被漏诊。有先心的孩子非常容易感冒(2)免疫功能低下:这类孩子是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一些抗体或合成酶。在临床,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做和免疫功能相关的检测。所以容易忽视这类病。    通过以上介绍,家长们会说,我们不懂医,大夫千差万别,我怎么能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的一些建议,反复感冒的孩子,除了按照我说的一些原因自我评估一下,改正一些错误的喂养方法和观念,尽量排除一些病因。要检查病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在临床上,大夫一般建议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和营养不良。检查微量元素,看有没有钙铁锌的缺乏。必要时,检查一下胸片,心脏B超,看有没有畸形存在。小时候爱出湿疹的孩子,家族里有哮喘或过敏家族史的,小心孩子也是过敏体质,要排除哮喘的可能。必要时,检查一下孩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根据具体情况对症用药。 高度警惕感冒的并发症:感冒看似小病可又不是小病,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能引起种种并发症,需要人们高度警惕。现就最常见的几种作一介绍:一、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年,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合并鼻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能正确擤鼻涕,约在感冒后5-7天后导致咽鼓管阻塞引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病儿可以哭闹不止,诉说耳痛,而且这种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应尽快到专科医生处治疗。预防的方法是认真治疗感冒,正确排除鼻分泌物――要擤完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减少使咽鼓管阻塞的机会。二、心肌炎:常见于感冒时不休息,反复感冒者,病情隐性发展,没有特殊症状。可以导致猝死,是并发症中最凶险的一种。预防:感冒时至少彻底卧床休息2-3天,特别是青少年,有心脏病家族史者;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检查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力求早期发现与治疗。三、急性肾炎,常发生于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前后,与机体对链球菌的免疫反应有关,症状有头痛(因为血压增高),下肢或面部浮肿,尿少等,也可以隐匿出现不被重视,而常被误诊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检查尿常规确诊,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四、风湿热,表现为感冒2到4周后突然关节痛,红肿,有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或表现为小舞蹈症,出现不自主的小动作和面部动作;不及时治疗可以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  对症用药治感冒面对感冒的诸多种症状和诸多治感冒的药,家长是最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吃。用药原则:越简单越好!    感冒的症状千差万别,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以发烧为主,有的以嗓子疼为主,有的呕吐明显。其实,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管是哪种药物,都不会缩短孩子感冒的过程,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所以,给孩子用药越简单越好,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只用一种就不要用第二种。流鼻涕、打喷嚏:如果孩子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不严重,或者孩子已经超过3岁,什么药都不需要吃,只要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如果症状加重了,孩子很不舒服,或者孩子年龄太小耐受性差,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抗感冒的药物,比如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等(买药最好到医院,私自买药前请看说明书,不要买不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的药物)。这些药空腹吸收效果好,通常吃3天左右就可以了。发烧:参照上面介绍。强调一句:孩子因感冒而发烧,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通常不用吃退烧药(除非孩子有高热惊厥史)。疼痛: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但如果出现嗓子疼或肚子疼,通常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经过血常规化验确实有细菌感染的,可以口服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呕吐:“胃肠型”感冒的孩子消化道症状比较重,比如呕吐、肚子疼、消化不良。如果症状较轻,可以暂时禁食,口服少许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以防脱水。如果症状严重,需要立即区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临时给予解痉或止吐处理。食欲差: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吃的少了,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孩子生病后,肠胃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大孩子通常不用吃药,几天后食欲自然会恢复正常。如果是3 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用些助消化的药物,如胃蛋白酶、鸡内金、乳酸菌素等。 孩子感冒,家长“吃药”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合理护理,孩子不吃药,感冒是完全可以扛过去的。可是,很多时候,家长们根本耐受不了等待的时间,另外,我们身边也没有家庭医生随时的指导,导致家长担心过度(国外孩子是怎样治疗好了“胃肠型感冒”,家长们可以在我博客里查看《美国儿童就医故事:疾病扛过来》,我想,家长看后会有所感悟的。)为什么我说,孩子感冒,家长要吃“药”呢?其实,这个“药”是指心理药。不久前,我和我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许博雅老师一起组织了一场“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 沙龙,许老师面对家长的焦虑进行了现场的心理疏导,她利用家庭系统排列让家长们感悟到感冒的恢复和家长的心理息息相关。三个家长,分别扮演了感冒,孩子,妈妈。“你是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你的面前站的是感冒,你是什么感觉?”博雅老师的排列开始了,她开始问孩子。 孩子说:“我害怕。”“你是感冒,让人生病的感冒。对面是个孩子,你有什么感觉?”博雅老师问感冒。感冒说:“我想扑过去。”大家忍不住笑了。孩子的妈妈来了,起初,她非常焦虑,在博雅老师的引导下,她站在了孩子的背后,双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慢慢的,她的全身充满了自信和力量。许老师问感冒:“此刻,你是什么感觉,你想怎么去做?”感冒说:“我想闪了。”说完,感冒忍不住后退了一步。不等老师说结束,家长们激动的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激动的自信的微笑。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对我说:“海燕医生,真的有收获,谢谢你的沙龙。“是啊!小小的感冒,有啥可怕?细菌病毒有啥可怕?它们是那么的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呢。如果我们担心,我们恐惧,对孩子的恢复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当我们充满勇气,带动着孩子满是自信,这时候,一切都变的那么简单,孩子的疾病很快就好了。感冒,它只是人体与细菌病毒抗争的一种形式。如果合理对待这些症状,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过度用药。亲爱的家长们,听了我的分享,你们此刻是什么心情呢?你们做好应对感冒的功课了吗?    

刘海燕 2018-07-30阅读量7348

黎崇裕医生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食...

病请描述: 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该病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确诊后治疗应以病因治疗为主常用抗病毒药物有双嘧达莫、三氮唑核苷、青霉素等。广东这边食疗文化盛行,每当预防疾病时,民众喜煲汤料,故而提供一则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食疗方。 黎崇裕医生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食疗方:火炭母10克,木棉花10克,蜜枣30克,莲子10克,煲排骨、瘦肉、鸭肉等都可以,每周两三次,可以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此食疗方乃大概三四个人一起的分量。黎崇裕,男,九三学社社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妇科、产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黎崇裕医生出诊安排①莲花路门诊部出诊时间:每周一、五下午(14:30-17:30)、六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拱北莲花路289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莲花路门诊部刘敏如学术传承室(老拱北医院)。 ②夏湾总院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8:00-12:00;14:30-17:30),地址:粤华路208号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四楼名医工作室。

黎崇裕 2018-07-17阅读量7923

患儿发热,血常规到底要不要验...

病请描述:如果一个只有「发热」或初步诊断为「感冒」的患儿来就诊,你会给患儿验血常规吗?一般什么时候会考虑验血常规?还是只是为了鉴别一下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才给验血常规?好吧,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复杂,一个「发热」、「感冒」,涉及的不止是症状、诊断,还涉及了病情的评估与治疗等问题。这些问题貌似简单,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往往会让临床医生为之感到头疼的麻烦问题。感冒,虽然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疾病,然而,感冒可能只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可能就包括了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能会是流感,或只是麻疹、流脑、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而已。感冒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只有排除了其他疾病才可以诊断为「感冒」;也是一个马后炮的诊断,只有等疾病已经康复了才能确诊为「感冒」。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象,究其病因可能错综复杂。发热可以是感冒的一个症状,也可以是幼儿急疹、传单、川崎病、麻疹、猩红热、结核、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风湿热、败血症等的一个症状,其中很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9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也有非感染引起的,而是免疫性因素引起的。1血常规能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可能你从很多教科书中所获取的「医学常识」就是血常规能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比如:一般来说,WBC计数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是的,在临床上,血常规中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传统的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的筛查工具之一,WBC计数也常被用来作为评估发热患儿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标准之一。然而,事实上,血常规并不能很好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只是简单的持这种观念,则可能会误判误治,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为,WBC计数降低也可能是严重细菌感染的表现,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如果遇到侵袭力强的细菌感染,那么感染就无法局限并可能会在短期内播散,从而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流感,在最初数天内WBC计数大多减少,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减少,在并发肺炎时,WBC计数可能并不会增高,反而还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低至(1~2)&times;109/L,此时可能就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而是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了。反之,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都增高,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进展,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就开始下降了,而淋巴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则开始增高。另外,有些免疫缺陷的患儿即便在没有感染存在时,WBC和中性粒细胞也是会持续增高的。比如传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早期的时候WBC计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大于10&times;109/L,甚至高达(30~50)&times;109/L,但这并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近来研究也已证实单独应用外周血WB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筛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异,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等急性反应标志物也一样,都不能单独或联合用来区分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也不能很好地预测是否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使用这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去区分细菌及非细菌病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难以得出一个折点标准,尤其是3个月龄以下的小婴儿。2不能区分,为啥要验血常规?血常规中除了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外,还有中值细胞(三分类法)或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和百分比(五分类法),这些值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比如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可见于各种感染,也可能继发于肿瘤、中毒或服用某些药物之后。但无论是什么原因所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缺乏都可能会造成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严重的细菌感染,这对于健康宣教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再比如,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增高,除了众所周知的各种病毒感染外,还应注意淋巴细胞肿瘤性疾病,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数患儿以发热起病,可表现为低烧,为白血病性发热,抗菌药治疗是无效的,在伴有感染时则多是高烧,此时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都有可能是减少的,半数以上的WBC计数是增高的。3除了血常规、CRP,还能查啥?降钙素原(PCT)?目前多数研究的结果显示,降钙素原检测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C反应蛋白,但也有研究指出,降钙素原相关的诊断性试验研究存在不足,临床应用的可靠性还存在质疑。拍片?胸部X线片检查有助于寻找发热的根源地,即所谓的感染灶,但不是所有不明原因发热的婴儿都需要常规进行胸部X线检查。血培养?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NICE)推荐所有年龄小于5岁、不明原因发热的儿童需要常规进行血培养检查。美国辛辛那提儿童中心针对年龄小于2月龄、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管理指南中也指出需要常规进行血培养。除了血培养,还有尿培养、咽拭子培养等,这些培养对于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培养结果阳性才真正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但最大的缺点在于,由于培养比较耗时,常常不能及时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虽然目前已有自动血培养仪可在24小时内快速检测到病原菌,但这在我国大多数经济不发达或较落后的地区可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4那血常规还要不要验?血常规并非感冒、发热的常规性检验,也就是说,血常规不是每次感冒、发热都必须化验的,特别是疾病的早期。化验血常规的目的,不应只为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要不要验血常规应该建立在医生认真地面诊基础之上,综合详细的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血常规结果的分析,也是「Youseeonlywhatyouknow」,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白马非马,主要是看你想要验血常规的目的是什么。正如前文所言,9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一般来说,在感冒、发热的第一个12小时内验血常规的意义不大,如果考虑为感冒或只有发热而没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也还好的话,优先考虑病毒感染所致,那么前面几天没必要急着验血常规。如果发热超过3天(72小时),可以考虑化验血常规,如果发热超过5天(120小时),强烈建议化验血常规,而且需要排除川崎病可能。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还需要化验尿常规,特别是女性患儿,而且有时候还需要多验几次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即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吴春林 2018-07-13阅读量1.0万

2012普通感冒诊治指南

病请描述: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普通感冒( common cold)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普通感冒并不“普通”,据国内外资料显示,普通感冒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而致死。2010年由中国哮喘联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联合组织的“普通感冒的诊治现状与认知程度的调查”表明,临床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距,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滥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情况。为进一步增进临床医师对普通感冒的正确认识,避免因治疗不当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我国普通感冒的临床诊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共同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讨论,参考国内外有关普通感冒诊治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文献,起草了本共识,以规范普通感冒的诊治,指导正确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普通感冒的诊治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何飞一、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儿童平均6-8次。普通感冒可以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据美国资料显示,30%的误学、40%的误工是由普通感冒引起,普通感冒每年导致23亿天的误学、25亿天的误工,每年因普通感冒就诊的人次为27亿人次,每年用于缓解咳嗽等感冒症状的非处方药物费用近20亿美元,而抗菌药物的费用22.7亿美元。另外,并发症治疗及引起原发病恶化等使得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加重了疾病负担。   二、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一)病因   1.病因: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他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危险冈素:感冒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变化、人群拥挤的环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吸烟、营养不良、应激、过度疲劳、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二)病理生理   当病毒到达咽喉部腺体区时,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病毒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包括激肽、白三烯、IL-1、IL-6、IL-8和TNF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鼻黏膜,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并产生发热、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16 h内出现,并在24—48 h达高峰,在2-3 d内达到病毒排出高峰。病毒还可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导致相关的炎症反应,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等,导致下呼吸道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 d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7 d后可痊愈。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若伴有基础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体检多无异常。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   2.病毒学检查:临床上一般不开展普通感冒的病毒学检查,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究。(1)病毒特异抗原及其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特异的核蛋白或基质蛋白。还可用RT-PCR检测编码感冒病毒的特异基因片段。RT-PCR或实时定量PCR为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4-6 h内可出结果。(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部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肺标本中分离m有关病毒。病毒分离耗时,实验室技术要求高,但是病原学确诊的方法。(3)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发病后7d内及恢复期后2-3周采集双份血清进行病毒抗体测定,后者抗体滴度与前者比较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普通感冒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确诊。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 2.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等,临床多见混合感染。多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3.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多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等)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过后如健康人。仅表现为鼻部症状或感疲劳,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   4.链球菌性咽炎:主要致病菌为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其症状与病毒性咽炎相似,发热可持续3-5 d,所有症状将在1周内缓解。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检查时有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链球菌型咽炎的诊断主要靠咽拭子培养或抗原快速检测。  5.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1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同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   六、治疗   (一)治疗原则   由于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二)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应卧床休息,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感冒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2)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3)南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三)药物治疗   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如下:   1.减充血剂:该类药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减充血剂。其他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素等如超量使用,可导致血压升高等,应特别注意。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d。   2.抗组胺药:该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抗组胺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3.镇咳药: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药理学作用特点分为两大类:(1)中枢性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等两类。①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②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剂均含有本品。(2)周围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①那可丁:阿片所含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②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镇咳药,可抑制外周传人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4.祛痰药: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常用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5.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见表l。  尽管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患者,服用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第1天,鼻塞、流涕、打喷嚏、流眼泪症状即有改善,服药4d后上述症状改善均达到90%左右,表明这一组合可迅速改善或消除鼻部症状。因此,伪麻黄碱和扑尔敏作为经典复方组合推荐用于治疗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的治疗。当在鼻部卡他症状基础上出现咳嗽、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服用含镇咳成分和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   疗程: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药不应超过7d,如果1周后上述症状仍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四)抗感染药物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且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   虽然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无效,但报道,约50%的患者在无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而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消化道副作用,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治疗   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发热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因为后者可诱发Reye综合征并导致患儿死亡。   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特别慎用感冒药物。孕妇尽量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孕期延长。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因为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者和(或)有溃疡病穿孔病史者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成分的感冒药物。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应慎用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物,因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影响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及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症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感冒药物,因为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中枢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   总之,医师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普通感冒的不同症状,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七、预防  1.普通感冒密切接触会有传播的可能,故要注意相对隔离。   2.勤洗手是减少患感冒的有效方法。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改善营养状态;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方法。   4.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感冒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如条件许可,可服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可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细菌菌体成分复合物的药物。5.导致感冒的病毒及血清型众多,且RNA病毒蛋白频繁变异,因此很难研发出感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对普通感冒无效。

何飞 2018-07-12阅读量9494